汉语水平考试HSK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PPT教学课件 21我们明天七点出发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32
第二十一课我们明天七点一刻出发一、教学重点1。
课文2。
语法时间的表达二、教具钟表或钟表模型三、教学要求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说。
要让学生掌握汉语时刻的表达法。
汉语表达时刻一般用时点同作状语,表达什么时间做什么。
四、教学提示1。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汉语时点词的用法。
汉语的时点词语在句中多用来作状语,表达动作行为的时间。
我们所以称作时刻的表达,是因为这些时点词都可单独运用,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例如:现在几点?八点。
大的时间単位当然还有世纪、年代等,但我们在这个阶段不涉及。
所以,教材中只强调了汉语表达时刻的词语是“点(钟)、刻、分”等。
问时刻要说:现在几点?和英语不同的是,汉语表达时间的顺序是从大的时间単位到小的时间单位:年、月、日、点钟、分。
例如:1949年10月1日上午10 点15分,2001年7月13日22点。
表达时间的词语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和状语。
例如:作主语:八点去。
作谓语:现在八点二十。
作状语:我们明天上午九点有课。
作定语:我看晩上七点一刻的电影。
句子中如果既有地点状语又有时间状语时,时间状语常常放在地点状语之前,例如:①我晚上在宿舍看书。
不说:x我在宿合晚上看书。
②去年他在北京学习。
不说:x他在北京去年学习。
本课课文仍然讲述的是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什么时候做什么。
2。
引入课文先让学生看着钟表说出一些时点(最好是课文中要用到的):六点,六点半/六点三十分,七点,七点一刻,七点五十五/差五分八点,十二点,等等,然后进人句子操练。
最好用一个作息时间表来练习。
让学生说出一天之中,从早到晚,几点做什么,这样练习,有个前后顺序,便于记忆和讲述。
所以教材在设计时是从早上起床一直说到晚上睡觉。
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并会说以后,可以请同学说说自已一天的作息时间,要特别强调我们本课所学时间词语主要用来作时间状语,因此要放在动词前面,以防止学生说出“我起床六点”这样的句子。
课文(一)有“我常常去朋友那儿聊天儿“这样一个句子,要对这儿”“那儿”加以说明,代表人的名词和代词用在“来”“去”“在”“到”等动词或介词后边时,必须加“这儿·或“那儿”,以使其有表达处所的功能,“这儿”用于近指,在己一边,“那儿”用子远指”,在他一方,老师可指着自己身边的地方说:“这儿”“我的书在我这儿。
《hsk标准教程1》第1课课件xx年xx月xx日•本课学习目标•听力训练•口语训练•阅读训练目•综合练习录01本课学习目标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程学习常用汉字的读音和书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掌握基础汉字掌握基本语法学习基本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词类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了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特点提高听说能力学习常用的日常交际用语和表达方式听懂简单的对话和短文,并能够根据情境进行模仿培养初步的听说技能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理解简单的段落和篇章结构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和短语,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增强阅读理解能力02听力训练词汇1这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词语,它的拼音是bù shī,意思是“不熟悉”。
词汇2这个词语的拼音是gè zì,意思是“各自”。
词汇句子句子1:Bù shī nǐ de gè zì gè de yàng zi。
句子2:Wǒ gè zì yào qù zì jǐ de chǎng suǒ。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熟悉你自己的样子。
”。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要去自己的场所。
”。
段落这是一段对话,两个人在讨论今天要做什么。
第一个人说:“Wǒ bù shī nǐ de yàng zi。
” 意思是“我不熟悉你的样子。
”第二个人说:“Wǒ gè zì yào qù zì jǐ de chǎng suǒ。
” 意思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要去自己的场所。
”03口语训练韵母a、o、e、i、u、ü声母b、p、m、f、d、t、n、l、g、k、h、j、q、x、z、c、s、zh、ch、sh、r、y、w声调一声(55)、二声(35)、三声(214)、四声(51)基础拼音常用汉字•人•口•手•大•小•上•下•天•地•日•月•火•水•山•田•多•少04阅读训练总结词学生需通过阅读文章,认识并理解生词、短语和句子结构,提高文字识别能力。
HSK教程1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HSK教程第一册的第三章《日常生活》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词汇学习(如购物、交通、饮食等日常用语),基本句型(如何描述日常活动和习惯),听力练习(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以及阅读理解(阅读关于日常活动的短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至少20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词汇。
2. 学会使用基本句型描述日常活动和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对话。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日常用语词汇的记忆,基本句型的运用。
教学重点:词汇的发音和用法,句型的构造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录音机,词汇卡片。
学具:笔记本,字典,听力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用中文描述图片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讲解词汇和基本句型,配合PPT课件,让学生跟读并模仿。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给出例句,讲解句型的用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
5. 听力练习(10分钟):播放一段关于日常生活的对话,让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听力理解。
6. 阅读理解(10分钟):阅读一篇关于日常活动的短文,回答相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词汇:购物、交通、饮食、起床、睡觉等。
2. 句型:我每天;他/她经常;你偶尔。
3. 例句:我今天去超市购物;他每天坐地铁上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所学词汇和句型,编写一段关于自己日常生活的对话。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并记录身边的日常生活,尝试用中文描述,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推荐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的中文歌曲、电影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