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国外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畜牧养殖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然而随着畜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水资源、土壤、空气和生态平衡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大量的粪便和废水污染水资源的情况。
养殖场周围的水源往往因为污染而变得浑浊,影响到周边的农业用水及居民饮用水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合理规划养殖场的布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来减少水资源污染。
畜牧养殖还对土壤和空气造成较大的污染。
大量的畜禽粪便和排泄物含有大量氮、磷等有机物质,过度施用会导致土壤肥力过度或土壤酸化等问题,影响到周边农田的生产。
动物粪便中释放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也会污染空气,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科学施肥、粪便处理等措施来减少对土壤和空气的污染。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畜牧养殖需更加注重生态保护。
过度放牧和砍伐森林等行为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应该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畜牧养殖中的碳排放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畜牧业是一个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一定影响。
应该探索减少畜牧业碳排放的方式,如提高饲料利用率、推广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等措施。
畜牧养殖的环保问题亟待解决。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大对环保措施的投入,推动畜牧业向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保护环境,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2. 正文2.1 畜牧养殖对水资源的污染及对策畜牧养殖对水资源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大量的畜禽粪便和饲料残渣直接排放进水体,导致水质污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畜牧养殖对水资源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强化畜禽粪便和饲料残渣的处理,可以采用生物降解、厌氧发酵等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对水体的直接排放。
畜禽养殖管理规程一、引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畜禽养殖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畜禽养殖是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原料和其他禽畜产品的需求,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管理。
本文将介绍畜禽养殖管理规程,包括饲养环境、动物健康管理、饲养技术等多个方面,以帮助养殖业者实施合理的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二、饲养环境管理1.养殖场选址选择畜禽养殖场地应远离居民区、饮用水源及其他环境敏感区,较远的距离能够减少臭味和噪音的扩散,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建筑设计建造畜禽养殖场的建筑物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考虑通风、采光、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为畜禽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建筑物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修理。
3.饲料存储管理饲料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库房中,避免受潮和霉变。
严禁将有异味或变质的饲料混入正常饲料中,以免影响动物的健康。
4.环境卫生管理养殖场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畜禽粪便和废弃物,避免积聚引起异味和病菌滋生。
饮水设施和饲喂器具要保持干净,防止细菌繁殖。
三、动物健康管理1.疫苗接种养殖业者应根据动物疫病防控的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和控制常见疫病的传播,确保动物健康。
2.疾病监测监测动物的生长情况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
建立疾病监测档案,加强预防和控制,减少经济损失和环境风险。
3.饲养环境控制保持合理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养殖房内不得有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适当的光照和空气流通有助于动物的健康生长。
4.饲料营养管理根据动物的需求,合理配制饲料,确保动物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
饲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饲料。
四、饲养技术管理1.生长环境管理建立合理的养殖计划和生长环境管理措施,使动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和发育。
根据动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提供合适的饮水、饲料和遮阳设施。
2.疾病预防控制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动物的饮食营养和生活环境的精心管理等,减少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
1、国外养殖业污染及防治措施1.1 美国1.1.1 点源性污染为了防治养殖业造成的污染问题,1977年的清洁水法明确规定了点源污染的具体要求,将密集设施(工厂化)养殖业和城市集雨排放下水道与工业和城市设施一样视为点源性污染,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污染减排系统许可。
严格执行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EPA)。
NEPA建立一个程序用于计划编制提出较好的环境保护和改善的计划。
养殖场的建设必须报批,进行环境评价,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污染减排系统许可的要求。
规定的点源污染养殖业的具体标准如下。
畜禽养殖业:没有植被的密集的设备养殖,动物被圈养45d或一年以上,污染物排放必须满足国家污染减排系统许可的要求(除非25年一遇、24h连续强降雨)。
以下三种饲养规模都是点源污染。
(1)存栏1000个动物单位以上,除非强降雨养殖场不能直接排放污染物。
(2)存栏300个动物单位以上,除非强降雨养殖场不能通过人工的管道直接排放污染物或往河流放污染物,通过现场考察,EPA的地方管理人员或有关项目的主任有权力决定任何规模的养殖场是否是点源污染。
(3)存栏300个(或以下)动物单位,通过人工的管道直接排放污染物和往河流排放污染物。
通过现场考察,EPA的地方管理人员或有关项目的主任有权力决定任何规模的养殖场是否是点源污染。
动物单位的计算方法:达到屠宰标准和育肥的牛为1个动物单位,成熟奶牛为1.4个动物单位,超过55磅的猪为0.4个动物单位,绵羊和山羊为0.11个动物单位,马为2个动物单位,蛋鸡和肉鸡为0.01个动物单位,使用水冲粪便系统的蛋鸡和肉鸡为0.0333个动物单位,火鸡为0.0182个动物单位,鸭为0.02个动物单位。
各州的标准严于上述标准。
密集动物水产养殖:标准对冷水和热带水产养殖进行了分类规定,以下范畴水产动物的养殖被定为点源性污染(必须符合国家污染减排系统要求)。
(1)塘、水沟中,冷水鱼种或其他冷水水产,每年至少30d排放,年生产2万磅以上的水产,最高月投铒量5000磅以上。
畜禽养殖管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畜禽养殖业的管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环境生态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畜禽养殖场选址与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畜禽养殖场选址与建设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对于后期的管理和运营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周边环境、水源质量、交通便利度等因素。
同时,选址要远离居民区,以避免产生噪音、臭气等对周围居民的不良影响。
建设时,应遵循环保要求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能源以及降低环境污染。
二、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保障畜禽健康生长的关键。
首先,饲料的选择要科学合理,要满足畜禽的营养需求,并避免使用有害物质。
其次,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圈舍、更换饲料盆以及饮水设施。
此外,要限制畜禽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造成疾病的传播。
饲养过程中,还应加强对畜禽的观察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三、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畜禽养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定期对畜禽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疫病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定期清理污水、粪便等污染物,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在发生疫情时,要及时隔离病畜,采取合理的治疗和控制措施,避免疫情的扩大蔓延。
四、环境保护畜禽养殖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是为了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平衡。
首先,要严格控制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建立科学的处理和利用机制。
废弃物可以进行堆肥处理,用于农田的肥料,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其次,要加强污水处理,通过生物处理、沉淀池等措施将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此外,要加强环境监测,定期检测周边水源和空气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畜禽养殖管理对于优化生产效益、保障食品安全以及维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畜禽养殖场选址与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控以及环境保护是畜禽养殖管理的关键要点,需要全面考虑并科学应用相应的措施,以推动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管理制度首先,养殖场选址是畜禽养殖管理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市场需求、交通便利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选择离生产、销售市场近,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方。
同时,要避开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人居区以及其他生产活动区域。
在选址过程中应进行环评、土壤检测等必要的评估工作,确保养殖场选址合理。
其次,养殖场建设要符合环保要求。
养殖场的建筑物应符合相关建筑规范,设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备。
养殖场应设有规范的粪污堆肥场,确保粪污处理达到国家标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养殖场内应设有健全的防鼠、防禽等设施,避免疾病传播。
养殖环境管理是保障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养殖场应设有合理的畜禽密度,避免过度饲养导致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养殖场应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和排污系统,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空气质量。
同时,应加强噪音、异味和粉尘等治理工作,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饲养管理是确保养殖品质和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饲养管理制度,确保饲料的安全使用。
饲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质量检测,防止饲料中添加激素、药物残留等不合规的物质。
同时,要建立养殖档案,记录畜禽种类、饲养方法、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以便溯源和管理。
疫病预防控制是保障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养殖场应严格管理畜禽的疫苗接种和免疫程序,确保畜禽健康。
应加强疫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要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确保畜禽及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畜禽养殖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环境、确保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养殖场选址、养殖场建设、养殖环境管理、饲养管理和疫病预防控制是畜禽养殖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监管和执行力度,以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国外养殖场规章制度一、养殖场的基本建设规范1.1 养殖场的选址应与城镇相距一定距离,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1.2 养殖场的建筑应按照相关建筑法规进行设计和施工,保证牲畜和禽类有充分的生活空间和活动空间。
1.3 养殖场应有固定的清洁卫生员工,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牲畜和禽类的健康。
1.4 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5 养殖场应有消防设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在火灾或其他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1.6 养殖场应配备必要的生产设备和工具,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养殖场的组织管理规范2.1 养殖场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管理人员应熟悉养殖业的相关法规和政策。
2.2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生产经营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2.3 养殖场应进行定期的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2.4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生产计划和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5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生产的肉类和禽类产品安全卫生。
2.6 养殖场应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和响应相关政策和法规。
三、养殖场的环境保护规范3.1 养殖场应遵守相关环保法规,做好环保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3.2 养殖场应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3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资源回收利用制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3.4 养殖场应加强对污水和废弃物的处理,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5 养殖场应努力推广生态养殖和有机养殖模式,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养殖场的安全生产规范4.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4.2 养殖场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识和技能。
4.3 养殖场应对生产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可靠。
4.4 养殖场应建立火灾预防和扑救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养殖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畜牧养殖过程中,粪便的随意排放导致的地表水或者地下水污染、或对大气的污染等问题,是畜牧养殖发展过程中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因素。
标签:畜牧养殖;环境保护;保护措施1 畜牧养殖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现阶段,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制定了防止和控制畜牧养殖污染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无人区规划。
在农村工业中,畜牧养殖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促进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养殖环境”绿色”,促进畜牧养殖的环境转型。
在畜牧养殖中,环境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积极探索保护环境的措施。
2 畜牧养殖污染中的主要问题2.1 粪便污染动物粪便是畜牧养殖中重要的污染源。
如果畜牧禽类养殖过程中排出的大量粪便没有妥善的处理,那么将会导致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因此必须对养殖场畜牧产生的粪便进行系统的处理,才能降低污染的发生率。
比如,一头猪每年产生的粪便量至少为2.5t。
按照这一比例,养猪场每年将会产生大量的粪便。
由于大多数养殖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粪便处理系统,因此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产生的粪便,不仅会对养殖场周边的水源、空气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粪便产生的大量的有毒微生物还会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
2.2 药物残留污染虽然采取注射疫苗或者消毒的方式,可以降低疫病的发生率,为动物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但这些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过度依赖于抗生素对畜禽进行保健防病,往往造成畜禽产品及其排泄物残留的抗生素药物超标,一方面会导致畜禽产生抗药性,普通药物对疾病失效;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畜、禽、水产品的质量,这些药物残留超标的粪便必然会对周边的环境、水源、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2.3 畜禽饲料污染畜禽喂养所使用的饲料含有大量的植酸磷,如果畜禽不能及时将其吸收,那么就会造成磷污染问题的发生。
畜牧养殖环境保护问题解决措施摘要:近年,我国畜牧业得到飞速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与养殖数量也在不断地扩大,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畜牧养殖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空气、水体、环境及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
对于该情况,必须及时对畜牧产业进行优化与升级,进而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基于此,该文主要论述目前畜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畜牧养殖;问题;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经济高速的发展,畜牧产业也取得全方面的发展,然而却产生很多环境污染问题。
在养殖中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相关部门急需要解决的重点。
在畜禽养殖中,山东省沂南县有关部门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尤其是要建立完善的畜牧业体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逐步提升畜产品的质量,进而改善现阶段的环境,降低畜牧业带来的污染,使当前畜牧业可以实现高效的发展[1]。
1存在的问题1.1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目前畜牧养殖产业发展非常迅猛,相关的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却忽略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仍然用过去粗放的方式来处理畜牧养殖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另外,部门也没有设置专项的保护经费,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1.2畜舍规划不够完善一方面,养殖人员对养殖场的选址缺乏合理以及系统性的规划,一般都是和农村住宅连在一起,使生活区域与养殖区域相互干扰。
另一方面,畜禽舍通常以棚屋为主,因此基础设施不完善。
另外,还缺少与畜禽舍相互配套的粪便处理设备,使畜禽粪污随意堆放,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及生产环境还会造成很严重的污染[2]。
1.3饲料污染不少养殖人员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会使用一些含有添加剂或是激素类的药品,这些药品虽然会降低畜禽的发病率,但是部分药物残留会产生一定的致癌物,严重时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1.4药物残留问题在养殖畜禽时,除给畜禽打疫苗以及用各种的消毒外,在畜牧患病时,还要使用各种的药物,既要提升生病畜禽的免疫力,还要为生病畜禽的生长提供干净以及健康的空间。
【doc】国外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措施国外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措施
专题策划环保对饲料饲养业的影响与对策杆菌增多;断奶仔猪饲喂Fs菌液30d,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33.63%,腹泻发生率比对照组降低 57.14%.
5.4生物活性肽
生物活性肽饲料添加剂是一种绿色营养型饲料添加剂,是根据分子生物学理论,应用现代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以酶解法所得的具有生物活性并可促进动物生长和保健的有机物质.它们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某些生物活性肽可以改善饲料风味,提高饲料的适口性,有些则除了可以直接提供给动物机体需要的氨基酸外,对动物的生长还有促进作用.Boza等(1995)试验研究证明,在使用小肽为氮源的情况下,饲料氮的沉积率都高于相应游离氨基酸或完整蛋白质日粮,这说明利用小肽而不是氨基酸取代蛋白质可以优化低蛋白日粮,减少了总氮的供给,提高氮的总体利用率,减少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氮的排放量,对控制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国外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措施
自50年代起,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在城镇郊区建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由于每天有大量粪便及污水产生,难以处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6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干预和限制,并通过立法进行规范
化管理.如规定每个生产点允许饲养的畜禽数;建场时必须有
粪便和污水的储存,处理和利用设施;未经许可,不得将污水排入河流和自己挖出粪池;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不得篪入耕地.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条例,严格监督.
1日本
日本由于人口稠密,并于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严重的"畜产公害",因此畜禽
污染的立法最多,先后制定了7个与畜禽污染管理控制相关的法律.其中直接相关的有《废弃物处理与清除法》,《防止水污染法》和《恶臭防止法》.
《废弃物处理与清除法》中规定,在城市规划地区,畜禽粪便必须经过处理,处理方法有发酵法,干燥或焚烧法,化学处理法,分离尿,设施处理.《防止水污染法》规定,畜禽场的污水排放标准:BOD, COD日平均为120mg/L,最大不得超过
160mg/L; Ss(固体悬浮物)日平均150mg/L,最大不得超过 200mg/L.后来又培加了氮,磷排放标准,氮的允许浓度为日平均60mg/L;磷允许浓度为日平均80mg/ L.并规定一个畜禽场养猪超过2000头,牛超过800 头,马超过2000匹时,排出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并符合规定要求.《恶臭防止法》中规定畜禽粪便产生腐臭气中8种污染物浓度不得超过工业废气浓度. 2美国
美国联邦水污染法中的规定侧重千i禽场院建 38山东匈群亭笫4劝
设管理,规定:(1)超过一定规模的畜禽场,建场必须得到许可;(2)1000标准头
以下300头以上的畜禽场,其污水无论排人自身贮粪池,还是排人流经本场的水体,均需得到许可;(3)300标准头以下的畜禽
场,无特殊情况,可不经审批.美国佛罗里达州政府则为了防止畜禽污染,出钱
补贴鼓励奶牛主停业. 3德国
规定畜禽粪便不经处理不得排人地上或地下水中.在城市或公用饮水区域,每
公顷土地上家畜的最大允许饲养量不得超过规定数量:牛3头,马3到9 匹,羊18头,猪9头,鸡1900-3000只,鸭450只. 4荷兰
荷兰畜牧业高度密集,为制止畜禽粪便污染,从 1984年起,不再允许养殖户扩大经营规模.最近的立法正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情况,逐步规定畜禽粪便每公顷施人土地中的量.为了解决过剩粪肥的处理, 政府制定了粪肥运输补贴计划和脱水加工
成粪丸出口计划,并由国家补贴建立粪肥加工厂.政府进一步拟定在水源附近地区的土地上不得堆施粪肥. 5挪威
为了防止畜禽污水污染水资源,1970年颁发<水污染法》,环保部于
1973,1977,1980年又发布了许多法规,规定在封冻和雪覆盖的土地上禁止倾倒任何牲畜粪肥;禁止畜禽污水排人河流.
6丹麦
为了减少粪便污染,规定根据每公顷土地可容纳的粪便量,确定畜禽最高密度指标;施人裸露土地上的粪肥必须在施用后12h内犁人土壤中,在冻土或被雪覆盖的土地上不得施用粪便;每个农场的贮粪能力要达到贮纳9个月的产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