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课题3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主备教师:陈红使用班级:学生姓名:17、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自主学习提示】1、拼读课文下面生字三遍。
2、读课文三遍,第一遍,圈出生字,标出段序,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第二遍,将课文读通,读顺;第三遍,提出自己感兴趣和不理解的问题。
3、给田字格中的生字注上拼音,写出音序和部首,并组两个词语。
【自主学习检测】一、我能组词。
无()含()庐()冷()银()吴()念()炉()岭()根()二、我知道诗中字词的意思:望:生:遥:疑:组长检查:☆☆☆☆☆【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识字,探究识字方法。
2、指名读古诗。
3、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训练反馈】(当堂检测)2、我能说出诗句的意思:(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组长检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2、体会布局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述的景象;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自主学习提示】1、熟读诗歌。
2、读了古诗,故事中有哪些色彩?写了哪些景物?【自主学习检测】组长检查:☆☆☆☆☆【合作探究】读诗想象,感悟体验反复诵读首联、颔联,感受景物目的:抓住始终景物,感受自然之美(1)始终景物有哪些?他们各自的色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黄翠白青(用相应的彩色粉笔板书中间黑板)(2)诗中的黄鹂、白鹭有多少?他们有何动作?两个一行(hang)鸣上(3)根据古诗,发挥想象,说说这两联的诗意,比比谁说的更生动。
【训练反馈】(当堂检测)我能圈出下列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背诵古诗,完成本课“课课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导学案大单元整体设计 初三年级 化学学科 第五单元第 1 课题学案一、课题名称:质量守恒定律(P92~P98)二、学习目标1、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解释某些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发生变化的现象。
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进行解释,并能结合具体实例推测某种物质的粒子构成。
3、知道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变化的语言。
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即物质的关系)、各物质间量的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现象等都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
4、能从“质”与“量”的角度说出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根据化学方程式列举化学反应的有关信息。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三、 学习内容及程序(一)温故知新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选项前的括号中画“√”或“×”。
(相对原子质量O -16,Cl -35.5,Ca -40) ( )A .Ca(Cl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02165.3540216⨯⨯++⨯ ( )B .CO 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 .右图所示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元素常显的化合价为+2价( )D .氯酸钾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2.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3 个硫原子 ,1 个铝离子 ,8 个水分子 ,氧化铁(二)学习新知识1、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和有没有发生改变?引入:火柴燃烧最后只剩下灰烬,酒精燃烧后连灰烬都没有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 你的猜想: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可能 。
2、设计并进行实验阅读书本P92—93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方案一方案二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气球 。
铁钉表面 , 溶液由 变成 。
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前后各物质 质量总和 符号表达式3、分析实验并得出结论:(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第五单元复习学案知识梳理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
《夏天里的成长》通过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告诉我们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
《盼》写“我”有了一件长着两只袖简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点儿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表达了“我”渴望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了解了围绕中心意思写的两个要点∶一是要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二是要围绕中心意思,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
练习∶判断选择的材料是否能体现中心意思。
《习作例文》中的《爸爸的计划》《小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出示一组汉字,想象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习作。
2.单元重点(1)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中心意思”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以及主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学会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方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瓜藤、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也长的事例来写,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
《盼》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盼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几件事,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
(2)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中作者在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时,分三个方面描写夏季万物迅速生长的状态。
因不同方面的事物在夏季里表现出的状态不同,所以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他们在夏季里的不同生长状态进行生动描写,体现生长讯速的中心意思。
《盼》一文作者在描写盼望下雨时,将不同的心理体验形象化,具体体现“盼”的心情。
3.课文重点梳理(1)《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围绕着“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写了动物、植物、山水、铁轨、柏油路以及人的生长与成长,表现了夏天万物生长的季节特点,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夏日的生机与活力,告诉我们也要赶在恰当的时候尽量地用力地长。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识记表示动物的单词:koala, bear, tiger, elephant, dolphin, panda, lion, penguin, giraffe.以及描写动物特征的形容词:cute, fun, interesting, smart, lazy, beautiful.2. 用英语谈论,描述动物并表达对动物的喜爱。
熟练运用以下句型:--Let’s see the pandas first.--Why? --Because they’re very cute.Where are they from? They are from China.3.认识到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
【学习内容】(一)自主预习1.写出下列动物的名称。
熊猫________狮子_________大象_______ 树袋熊______长颈鹿______ 企鹅__________ 海豚_______猴子_________老虎__________2.写出下列描述性形容词。
可爱的______ 聪明的________ 有趣的________ 漂亮的____________丑陋的_________ 害羞的________ 友好的_________吓人的__________小的___________ 安静的_________ 吵闹的_________3.从书中找出下列句子。
欢迎来到动物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看狮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为什么想看熊猫?因为他们很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约翰喜欢树袋熊啊?因为他们有点有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狮子来自哪里?来自南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团队合作探究:2.你还知道那些动物,和你的组员们一起补充一下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那些伤害猎杀动物的人,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达标检测一.选择1.——_____do you like the mascots(吉祥物) of London 2012 Olympics, Wenlock and Mandeville?——_____ they' re very cute.A .Why; But B.What; So C.Why; Because D. What; Because 2.The pandas are ______interesting.A.kind ofB.a kind ofC.kinds ofD.kind3._______your friend like koalas?A.IsB.AreC.DoD.Does4.This kind of animal ___my favorite.A.areB.doC.isD.be5.Let's _____the lions.A. seeB. to seeC.seeingD. sees二补全对话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I like bears.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Because they're cute.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I like pandas, too.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They are from China.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That sounds interesting! Let’s go.(四)延伸迁移1.关于动物的谚语: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每个人都有得意的一天。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2.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方法。
3.体会定量探究实验的乐趣,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含义以及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际问题并判断物质的组成。
【自主学习】创设情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火,使曹军百万雄师,化为灰烬。
满江的人船怎么就成了一堆灰呢?它的质量为什么减小了呢?而铁生锈后它的质量增加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化学变化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
1.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 ________ 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没有改变。
3.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守的一个定律,而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
思考:水结冰,质量不变,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所给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反应物剩余的)。
2020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学案(含答案)1面积和面积单位项目内容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 )、( )。
2.用纸剪出下面的三个图形,需要的纸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3.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 )。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和( ),它们的大小分别如同边长为( )、( )和( )的正方形的大小。
4.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比较、( )比较和与标准( )比较等。
5.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 )叫做物体的面积,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 )单位来测量。
6.边长是1厘米、1分米和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 )、( )和( )。
7.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每个□代表1平方厘米)8.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4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小明身高128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温馨提示知识准备:对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学具准备:一些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剪刀等。
参考答案:1.米分米厘米2.不一样因为面积不一样3.面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厘米1分米1米4.重叠图形5.大小面积6.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7.第二个面积最大,第一个面积最小。
8.米平方厘米厘米平方分米2020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学案(含答案)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项目内容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规定的?2.任意取几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发现:长方形的面积=( )×( ),因为正方形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 )×( )。
3.长方形的面积=( )×( ),正方形的面积=( )×( )。
4.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5.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要求]: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二]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点燃点燃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复习要求]: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集安市大路学校“先学后教 导教合学”两模块教学实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姓名:
第五单元:百分数 第 3 课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85-86页
【学习目标】
1、会运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2、理解各种百分率的意义,掌握求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复习导学】
在解决百分数的问题时,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探究新知】
例1.1阅读例题,理解题意。
先弄懂达标率的计算方法,在列式计算。
达标率=
例1.2
发芽率=
【归纳总结】
学生的出勤率=学生总人数出勤人数×100% 产品的合格率=产品总数
合格产品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小麦的质量面粉的质量×100% 花生的出油率=花生的质量
油的质量×100% 学生的及格率=
参加考试人数及格人数×100% 投球的命中率=总投球个数命中球数×100% 成活率=总数量
养殖种植成活数量)(×100% 注意:有些百分率最大值是100%,不能超过100%。
百分率的三个量中,给出任何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自主评价】 简单□ 较难□ 困惑□ 。
【组长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
【课内达标】。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课标解读: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知识梳理】一、历史背景1、经济方面:,(根本原因)2、政治方面:,3、思想方面:,(直接原因)二、新文化运动兴起1、开始的标志:2、代表人物:3、主要阵地:4、活动基地:5、口号:三、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1、提倡,反对2、提倡, 反对3、提倡,反对4、新内容四、评价(1)实质:(2)进步性:(3)局限性: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过程:(1)(2)2.影响:经典题型1.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A.开明君主制B.君主制C.君主立宪制D.共和制2.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与宪法,涉不相涉者也。
吾今以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事实之发现……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将为专制帝王之宪法,非为解放人权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请回答:(1)由上述的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根本原因?。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篇1】Unit 1 Topic 3 How old are you ?Section D学习目标1.学习以短文形式谈论姓名、年龄、学校、班级和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2.能读懂短文并能从简单的名片中获得信息3.能向大家做自我介绍学习重点以短文形式谈论姓名、年龄、学校、班级和电话号码学习难点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转变学习过程(一)导入(二)自学指导1、预习课本P23 Part 1 ,复习书上的六个音标2、预习课本P23 Part 2 ,分别找出Jane 和 Huang Hua 的个人信息3、预习P23 Part 3 ,根据所给信息把空补充完整4、背诵课本P24 Part 4a 4b(三)问题导学再看课本P22 Part 2 ,回答问题。
Where is Jane fr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ow old is s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hat class is she in ? _____________________Where is Huang Hua from ? _______________What’s his English name ? _____________________Are they in the same class ? ______________(四)典题训练(五)精讲点拨1、They are not in the same class ,but they good friends.他们不在同一个班,但是他们是好朋友。
解析:same 意思是“相同的”,前面一定要用定冠词“the”,后面接单数名词。
but 意为“但是,可是”,起转折作用。
eg : W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but in different classes . 我们在同一个学校,但是在不同的班级。
五年级第五单元导学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说明文”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二、单元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
能够阅读简单的说明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有条理地介绍一种事物或说明一个事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范文,总结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
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说明文的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单元内容1、《太阳》这篇课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文章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的特点和作用说得清晰明白。
2、《松鼠》本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形、习性等方面的特点,语言活泼,富有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教学难点能够区分不同的说明方法,并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学会根据事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说明。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字词、课文内容、说明方法等知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训练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练习,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六、学习过程1、预习阶段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年级:八年级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习重点: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学习难点:1、动物群体的消长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2、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预习案一、预习提纲1、动物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什么作用?2、动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具有什么作用?3、动物对植物的生长、繁殖有什么影响?二、预习自测题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和相互的关系。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所占的总是维持相对的状态叫着生态平衡。
3.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在维持___________中的重要作用○2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3帮助植物______、传播__________【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行课案【合作探究】1、麻雀吃人们种的粮食,为什么专家发出要保护麻雀的呼吁?2.现在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3.动物怎样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者,直接或间接地以为食,通过和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经过,释放,同时产生、等物质,又被利用。
【总结归纳】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检测案1.判断题(1))自然界中的所有植物都需要动物的帮助才能繁殖后代。
()(2)“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危害。
()2、《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寂静世界,你认为这样的世界是()A人类乱捕滥杀野生动物造成的 B 可减少动物对人类的伤害C 自然灾害造成的D 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3、对于重庆古城因蝗灾急需5000条蛇、2万只麻雀和20万只青蛙的做法,你认为()A 多此一举B 引进这些动物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C 既有可能解决蝗灾,又能保护环境D 我们可以用过大量农药来消灭蝗虫4、人类开发利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应当是()A 禁止捕鱼B 及时适时捕捞成鱼C 及时捕捞小鱼D 大量投入鱼苗5、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解释,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种类保持不变B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数量保持不变C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D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变6、科学家认为生态平衡失调的众多因素中可以控制的因素是()A 火山B 地震C 台风D 人类活动7、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会()A 缓慢上升B 迅速上升C 仍保持相对稳定D 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8、我们把依靠昆虫传粉的花称为虫媒花,下列关于虫媒花的特征不正确的是()A 花朵大而鲜艳B 花粉多而轻C 具有芳香的气味D 具有甘甜的花蜜《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一般方法。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宗教改革在瑞士扩展的表现。
2.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是宗教改革在英国扩展的表现。
3.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P50(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3)加尔文发表《基督教原理》,提出宗教改革主张。
(4)1541年,日内瓦政权邀请加尔文主持宗教改革。
2.内容(1)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3)思想核心是“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主张选民应有奋斗精神,具有节制、忍耐等美德。
(4)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和烦琐的宗教仪式,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3.影响(1)讲道和阅读《圣经》成为日内瓦人的日常宗教活动。
(2)镇压了其他信仰的教派与个人。
(3)改革主张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
[深化认知]加尔文宗教改革显得比较激进,具体表现为建立民主教会,严厉排斥异己,主张国家的民主化和共和化,这彻底否定了罗马和天主教会教皇的作用。
(1)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崛起。
(2)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3)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神权的桎梏。
(4)导火线:亨利八世离婚案。
2.内容(1)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2)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巨大权力。
(3)没收修道院一切财产,转归王室所有。
3.结果(1)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
(2)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深化认知]英国宗教改革有其特殊性。
改革由国王为首的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进行,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培养解化学计算题的能力。
3.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准备】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制氧气
(2)氢气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3)镁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4)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
(5)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
(6)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氧气
2.在4P+5O22P2O5的反应中,份质量的磷跟份质量的氧气起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100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1.通过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主要分为哪几步?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数据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的质量?
[学法指导]
1.步骤和方法: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2.注意事项:
①设的是某物质的质量,且不能写单位g;
②化学方程式书写要准确无误;
③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上,已知量与未知量写在下,且要对应;
④列比例式时,要一一对应;
⑤运算过程中单位统一,始终带单位进行计算;
⑥计算过程书写要规范化:设——写——列——解——答;
⑦比例式中的物质的质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⑧计算中所用质量必须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释疑解难]
1.化学计算中常见的错误及其纠正的办法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要认真读题,仔细分析,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计算关键点。
(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要认真下笔,必须写正确。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要掌握配平方法,配后一定检查。
(4)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要认真计算。
(5)没有统一单位。
计算中要统一单位。
初中化学计算中主要用到质量单位(吨、公斤、千克、克),体积单位(米3、升、毫升)。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6)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质计算。
掌握: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质量分数=纯物质的质量。
[课堂练习]
1.课本第101页课堂练习
2.课本102页第4、5、6题。
[小结交流]
【自我检测】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过程B.化学方程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
2.要让3g镁条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
A、2g
B、1g
C、1.5g
D、无法计算
3.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HCl + Fe2O3 FeCl3+ H2O (2)C3H8 + O2 CO2 + H2O
5. 8g的氧气能使多少克的氢气完全燃烧?同时生成多少克水?
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用NaOH溶液吸收SO2,反应方程式如下:2NaOH+SO2=Na2SO+H2O 用NaOH溶液吸收1000L除去CO2的空气样品,溶液质量增重了0.64g,已知此时空气的密度为1.3g/L,求:
(1)被吸收的SO2的质量。
(2)发生反应的NaOH的质量。
(3)空气中SO2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