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 第五单元周长北师大版 (含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周长就是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
(2)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能够解决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含义(1)周长是指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
(2)周长的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等。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 2(2)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 43. 实际问题中的周长计算(1)根据图形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2)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周长计算。
2. 教学难点:(1)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 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教师出示相关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
4. 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强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是否按时完成,答案是否正确。
3. 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主备教师:陈红使用班级:学生姓名:17、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自主学习提示】1、拼读课文下面生字三遍。
2、读课文三遍,第一遍,圈出生字,标出段序,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第二遍,将课文读通,读顺;第三遍,提出自己感兴趣和不理解的问题。
3、给田字格中的生字注上拼音,写出音序和部首,并组两个词语。
【自主学习检测】一、我能组词。
无()含()庐()冷()银()吴()念()炉()岭()根()二、我知道诗中字词的意思:望:生:遥:疑:组长检查:☆☆☆☆☆【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识字,探究识字方法。
2、指名读古诗。
3、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训练反馈】(当堂检测)2、我能说出诗句的意思:(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组长检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2、体会布局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述的景象;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自主学习提示】1、熟读诗歌。
2、读了古诗,故事中有哪些色彩?写了哪些景物?【自主学习检测】组长检查:☆☆☆☆☆【合作探究】读诗想象,感悟体验反复诵读首联、颔联,感受景物目的:抓住始终景物,感受自然之美(1)始终景物有哪些?他们各自的色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黄翠白青(用相应的彩色粉笔板书中间黑板)(2)诗中的黄鹂、白鹭有多少?他们有何动作?两个一行(hang)鸣上(3)根据古诗,发挥想象,说说这两联的诗意,比比谁说的更生动。
【训练反馈】(当堂检测)我能圈出下列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背诵古诗,完成本课“课课练”。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培养解化学计算题的能力。
3.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准备】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用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制氧气(2)氢气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的反应(3)镁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4)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5)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6)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氧气2.在4P+5O22P2O5的反应中,份质量的磷跟份质量的氧气起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学习研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00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个人思考,组内交流)1.通过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主要分为哪几步?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数据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的质量?[学法指导]1.步骤和方法:(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2.注意事项:①设的是某物质的质量,且不能写单位g;②化学方程式书写要准确无误;③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上,已知量与未知量写在下,且要对应;④列比例式时,要一一对应;⑤运算过程中单位统一,始终带单位进行计算;⑥计算过程书写要规范化:设——写——列——解——答;⑦比例式中的物质的质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⑧计算中所用质量必须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释疑解难]1.化学计算中常见的错误及其纠正的办法(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要认真读题,仔细分析,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计算关键点。
(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要认真下笔,必须写正确。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要掌握配平方法,配后一定检查。
(4)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要认真计算。
(5)没有统一单位。
计算中要统一单位。
初中化学计算中主要用到质量单位(吨、公斤、千克、克),体积单位(米3、升、毫升)。
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 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在三大国际工人组织和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了解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理论建树。
体会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2.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电气化设想。
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体会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巨大的创新精神。
3. 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
了解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贡献,感受毛泽东、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精神。
高效课堂史料研析史料阅读:1985年9月23日《时代》周刊,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
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说“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
问题设置:此说法对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达标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19世纪中叶诞生的一门伟大科学。
但和当代大学生真正探讨这一主题时,他们中有人就会流露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无知,甚至误解和偏见。
——摘自2011年6月《社会纵横》材料二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
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也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第五单元复习学案知识梳理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
《夏天里的成长》通过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告诉我们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
《盼》写“我”有了一件长着两只袖简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点儿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表达了“我”渴望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了解了围绕中心意思写的两个要点∶一是要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二是要围绕中心意思,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
练习∶判断选择的材料是否能体现中心意思。
《习作例文》中的《爸爸的计划》《小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出示一组汉字,想象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习作。
2.单元重点(1)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中心意思”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以及主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学会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方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瓜藤、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也长的事例来写,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
《盼》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盼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几件事,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
(2)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中作者在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时,分三个方面描写夏季万物迅速生长的状态。
因不同方面的事物在夏季里表现出的状态不同,所以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他们在夏季里的不同生长状态进行生动描写,体现生长讯速的中心意思。
《盼》一文作者在描写盼望下雨时,将不同的心理体验形象化,具体体现“盼”的心情。
3.课文重点梳理(1)《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围绕着“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写了动物、植物、山水、铁轨、柏油路以及人的生长与成长,表现了夏天万物生长的季节特点,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夏日的生机与活力,告诉我们也要赶在恰当的时候尽量地用力地长。
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马、恩、列、毛、邓)【单元线索】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由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1903年布尔什维主义的形成,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揭示了帝国主义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能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并建成社会主义。
(3)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功地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探索出一条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4)邓小平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单元知识归纳、提升】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了十月革命,捍卫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独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他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辟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他用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4、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贡献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他的一生是为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不断探索的一生。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和解释某些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某些现象。
【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回顾一下我们前面所学过的化学反应,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来的用文字表达式写下来。
(个人思考,组内交流)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90页至91页,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
友情提示:白磷燃烧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只有40℃2.找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加以记忆。
[思考交流]1.方案一中,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2.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3.如果天平在反应后不平衡,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4.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观察与思考]课本第93页讨论中的三个问题[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3页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因为,重新组合,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讨论下列各项,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原子的质量⑧分子的种类⑨分子的质量[知识拓展]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比原镁带的质量增加了”,“蜡烛越烧越小,最后消失”怎样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这些现象。
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物质的组成。
如: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了SO2和H2O,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S、H两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阅读并交流讨论]阅读课本93—94页化学方程式,讨论以下问题:1.找出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并了解。
2.以碳和氧气反应的为例,思考一下,通过化学方程式能得到哪些信息?3.C + O2 CO212∶16×2∶12+16×212 ∶ 32 ∶ 44以上化学方程式我们读作:我们还知道: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起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预习指南: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温故知新1.口kǒu算suàn。
2+3=1+2=3+1=2+2= 4+1=1+4=5+0=3+2=新课先知2.教材第42页主题图上。
(1)从小女孩儿的位置看,左边有( )个圆片,右边有( )个圆片,写出加法算式是( );从小男孩儿的位置看,左边有( )个圆片,右边有( )个圆片,写出加法算式是( )。
所以根据一幅图能写出( )道加法算式。
(2)一共有( )个圆片,去掉1个后,还剩( )个圆片,写出减法算式是( )。
(3)一共有( )个圆片,去掉5个后,还剩( )个圆片,写出减法算式是( ),所以根据一幅图能写出( )道减法算式。
3.教材第42页主题图下。
(1)左边有( )个红色的笑脸,右边有( )个粉色的笑脸,求一共有多少个笑脸,用( )法计算,写出加法算式是( )或( )。
(2)一共有( )个笑脸,去掉( )个红色的笑脸,剩下( )个粉色的笑脸,写出减法算式是( );去掉( )个粉色的笑脸,剩下( )个红色的笑脸,写出减法算式是( )。
同理,可以根据另外两幅图分别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预习检验4.看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每日口算5+1=6-1=4+2=7-4=6-4= 6-5=7-0=2+4=7-2=3+3=参考答案1.534455552.(1)515+1=6151+5=62(2)656-1=5(3)616-5=123.(1)42加4+2=62+4=6(2)6426-4=2246-2=44.3+4=74+3=77-3=47-4=35.7-2=57-5=2每日口算:6563217656。
17课时7.5第五单元 《青春的脚步,青春的气息》复习学案张海云一、复习目标:【知 识】1、了解青少年的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2、知道青春期基本的心理卫生常识。
3、知道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基本的方式和方法。
【能 力】1、体察自己的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发展自我观察、体验的能力,增强与异性同学交往和沟通能力。
2、发展对青春期烦恼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对心理冲动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复习过程: (一)、独立完成本单元知识网络,整体感本单元知识(二)、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找出问题答案,按题后要求完成任务,并在题后标出页码 第十一课《人们说我长大了》一、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1、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三个主要表现?(记住)2、熟读以下四题,并识记重点词语: ①我们要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②怎样消除青春期的生理烦恼,树立自信? ③我们怎样使自己更具青春魅力?④总结:我们应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二、 消除心里烦恼 快乐成长1、怎样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烦恼?(记住青春期的三大心理矛盾。
) (熟读并识记重点词语)2、怎样消除青春期的心理烦恼?(熟读并识记重点词语):3、:怎样认识青春期的心理冲动? (熟读)第十二课《花季中的男孩女孩》一、 不可缺少的交往男女交往的必要性?重要作用?(熟读并识记重点词语)二、荡起友谊的双桨1、了解与异性交往交往自然、适度的要求。
2、在男女交往中,怎样做到尊重?3、如何做到与异性同学的广泛交往?4、我们应以怎样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记忆)(三)小结巩固,回扣目标,学生谈困惑。
四、达标测试:1、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的脚步 青春的气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正确认识,坦然接受②羞于启齿,想办法遮掩③在同学面前拿别人的生理变化开玩笑④以积极的心态面对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①身体外形的变化②体内机能迅速健全③性机能的成熟④情绪波动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许多同学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因此要()①在装扮上追求标新立异②故作姿态③加强内在修养④有摆脱依赖、勇于负责的精神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心理冲动,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①随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②努力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防止给他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③解决心理冲动时,要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④解决心理冲动的方法有许多,只要对自己有利即可,不必考虑对别人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5、青春期美丽又危险,男女同学应()A、避免交往B、亲密交往C、适度交往D、断绝交往6、男女同学之间应该并且可以建立真挚的友谊,这是因为:()①当今社会,男女平等,交往是正常的事。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学案(青岛版18-22课)四上科学学案杯子变热了【学习目标】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纪录。
【学习重、难点】对热传导现象进行猜测、实验。
【学习准备】火柴、蜡烛、纸杯、搪瓷碗、保温杯、瓷杯、竹筒、玻璃棒、木筷、铜棒、铝棒、铁片、装满开水的暖瓶等【探究过程】探究1: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我需要的实验材料:火柴、蜡烛、木筷、铁片我的实验方案我的研究我的发现说明的道理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的部分传到温度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
探究2:研究物体传热能力不同我需要的实验材料:火柴、蜡烛、纸杯、搪瓷碗、瓷杯、竹筒、玻璃棒、木筷、铜棒、铝棒、铁片、装满开水的暖瓶我的实验我的研究探究物体传热能力不同我发现传热快得物体我发现传热慢得物体实验结论: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
【课堂达标】一、填空。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使用酒精灯时,拿开,放在一边。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用加热。
用盖灭酒精灯。
盖灭后,再。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
二、小法官。
金属中导热性能最强的是银。
热的良导体对人类有用,热的不良导体对人类没有什么用。
热传递只能在固体中进行,在气体和液体中不能进行。
液体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三、我会选。
给以下物体分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到表格中:①玻璃②瓷勺③羊毛④木筷⑤塑料棒⑥银棒⑦铁片⑧铜片⑨蜡烛⑩布条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四、生活中的科学。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需要传热慢?请各列举3个实例。
需要传热快的:需要传热慢的:五、课外拓展课下,自己利用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不烫手的、便于携带的杯子四上科学学案水变热了【学习目标】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
能根据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利用实验结果解释假设。
【学习重、难点】对液体和气体对流现象进行猜测、实验。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2.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以为基础,不能捏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一定要遵守,“等号”两边各、相等。
(这也是用来检查一个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依据之一)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左边写化学式,右边写化学式,中间用“等号”相连。
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种时,则在其间用“+”号相连,读做“和”。
(2)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种____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注明和生成物的。
二、学习研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96页至第98页,思考以下问题: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哪两个原则?2.为什么碳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需要配平,而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需要配平?如何配平?.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说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是什么?4.化学反应一定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如把点燃、加热(常用“△”来表示),催化剂等写在。
5.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6.如果,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课堂练习]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Fe+O2====Fe3O42.KClO3====KCl+O23.H2O ====H2+O24.Ca(OH)2 + Na2CO3====CaCO3+ NaOH 5.Na2CO3+HCl====NaCl+ CO2+H2O6.CuO+ H2====Cu+ H2O[小组合作,交流总结]1.我要掌握的问题①书写化学方程必须遵循的两大原则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③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2.我要注意的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的错误[自我检测]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违背了什么原则。
集安市大路学校“先学后教导教合学”两模块教学实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姓名:第五单元:百分数第7 课时纳税和利率教学内容:98-100页
【学习目标】
1、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
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探究新知】
1、应纳税额:
2、税率:
3、解例5
4、本金:
5、利息:
6、利率:
7、利息=
8、解例6
【归纳总结】
1、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2、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自主评价】简单□较难□困惑□。
【组长评价】优秀□良好□一般□。
【课内达标】。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反应符号表达式: 。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 ,放出大量的 ,玻璃管上得气球先变 后变 (原因: )实验结论:天平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思考问题:红热玻璃管的作用是 白磷,说明白磷的燃点 ,锥形瓶底放入少量的沙的作用是:防止锥形瓶____________炸裂。
能否去掉气球, 用玻璃棒代替玻璃管?(2)铁钉与硫酸铜( )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铁钉表面 ,溶液由蓝色变为 。
PS: 硫酸铜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
反应符号表达式: 。
(3)盐酸( )与碳酸钠( )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现象:烧杯中有大量 产生。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结论分析:反应是有大量的 逸出,如果把气体收集起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仍然 。
反应符号表达式: 。
(4)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 燃烧,发出 光,生成 。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
实验分析:由于有 参加反应,所以生成的 的质量大于镁带的质量,但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PS: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应选择密闭装置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讨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和 都没有变化。
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只适用于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学以致用1.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 g 水受热变成10 g 水蒸气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的质量变小C.水结冰后,体积增加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4.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2.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方法。
3.体会定量探究实验的乐趣,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含义以及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际问题并判断物质的组成。
【自主学习】创设情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火,使曹军百万雄师,化为灰烬。
满江的人船怎么就成了一堆灰呢?它的质量为什么减小了呢?而铁生锈后它的质量增加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化学变化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
1.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 ________ 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没有改变。
3.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守的一个定律,而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
思考:水结冰,质量不变,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所给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反应物剩余的)。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熟练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2.熟练、正确书写1---5单元中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各物质都为纯净物)。
【重点】:1.能熟练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2.熟练、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各物质都为纯净物)。
【难点】: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各物质都为纯净物)【导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根据课本和上课学习内容理解并熟记下列知识点,然后同桌相互检查。
1、探究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变化时应考虑哪些问题?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哪几点?3、如何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质量守恒定律?4、化学反应前后哪些一定不变,哪些一定变,哪些可能变?5、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哪些原则?6、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7、从化学方程式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化学方程式的意义)?8、如何读化学方程式(三种读法)?9、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什么?10、、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是什么(五步)?二、探究学习1、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金属镁的质量。
2、写出木炭、铁丝、硫磺、甲烷、镁条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分别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从水通电电解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信息和该化学方程式的三种读法。
(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信息(1)读法(1)(2)(2)(3) (3)(4) (4)5、红热的炭撒少量水,炉火会会烧的更旺。
这是由于红热的炭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的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
这两种气体都能燃烧,写出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_ ____。
6、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左右,有催化剂的情况下,用NH3把NO还原为氮气和水。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教案学案。
课堂教学制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
在第五单元课堂教学制度中,需要教师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和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案和学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案的设计教案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所编制的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教学要素的计划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文件。
在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所讲课程的内容,对教案进行分类并注意以下要点:1.确定教学目标: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上的重点,如何开创性地制定教学目标,针对每个学生的需要,包括针对理解、掌握和应用等方面进行。
2.设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解释是制定教案时,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制定的具体教学活动,具体分为讲述、实验、讨论、演示、探索等。
3.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所采用的一种具体操作方式。
在第五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授法、实验法、探究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4.制定考核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制定出合理的考核要求。
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考核要求,以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二)学案的设计学案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编制的一份学习资料和教学课件。
在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水平,设计不同形式的学案,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知识点学案: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编制一份知识点学案,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方便学生进行记忆和掌握。
2.课文导读学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该编制一份课文导读学案。
通过导读学案,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和文学特色等内容。
3.课文背诵学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文背诵。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的结论。
【学习重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课前复习】(课前独立完成)1.有化学符号表示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原子、分子的观点分析这一变化的过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 ______ 新物质在此变化中分子的种类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而原子的种类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原子的数量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猜想☆在宏观表现上,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在质量上会发生什么变化______(填“相等”、“变大”或“变小”)【课堂探究】(观察演示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及反应表达式,思考出现该实验结果的原因)方案一、磷在锥形瓶中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实验现象质量变化情况反应前反应后反应前反应后结论(即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交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分解重新组合聚合2.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关键词:① 质量 ② 参加 ③总和(1)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
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气体质量总和保持不变,但其体积却不一定相等。
如32222SO O SO 点燃====+反应中,每2体积的二氧化硫和1体积的氧气反应时只能生成2体积的三氧化硫,其体积在反应前后并不相等。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4.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5、初步体验定量计算在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意义、计算课前预习知识回顾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
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重新组合而生成______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不变,_______不变,________也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六个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改变(两个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1. 定义:用___________来表示____________的式子。
2. 意义:1)质的方面:表示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
2)量的方面:宏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_。
●微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
3. 书写原则:一是要以__________为基础,二是要遵守__________________。
4.书写步骤:写:写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化学式。
配:在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的前面加上适当的_____,使左右两边每种元素的_____总数相等。
1)标:标明_________和_______的状态,并把短线改成等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实际问题与方程》学案实际问题与方程(一)预习指南:能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知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参考答案:实际问题与方程(一) 1. x+19=51解:x+19-19=51-19x=322x=16.2解:2x÷2=16.2÷2x=8.19x+36=72解:9x+36-36=72-369x÷9=36÷9x=42.(2)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3)4.15不写(4)4.154.21x=4.15 3.(1)黑白(2)2x 1212(3)①未知数x ②数量等量方程③解方程检验4.解:设一共装了x筒。
5x+3=1428x=285答:一共装了285筒。
每日口算:440.881.088522002.02实际问题与方程(二)预习指南: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体验化归方法,选择合适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参考答案:实际问题与方程(二) 1. 3x+4×2.5=46解:3x+10-10=46-103x÷3=36÷3x+2.5x=17.5解: 3.5x=17.53.5x÷3.5=17.5÷3.5x=59x+11x=100解:20x=100x=52.(1)苹果梨2x+5.6=10.42x+5.6-5.6=10.4-5.62x÷2=4.8÷2x=2.4答:苹果每千克2.4元。
(2)(2.8+x)×2÷2=10.4÷22.8+x=5.22.8+x-2.8=5.2-2.8x=2.4答:苹果每千克2.4元。
3.(1)陆地海洋(2)陆地海洋乘法分配1.51.53.61.53.61.53.6 4.(1)解:设下午要运x次才能运完。
5(3+x)=35答:下午要运4次才能运完。
(2)解:设小明今年x岁,则妈妈今年3x岁。
3x-x=24x=123x=36答:小明今年12岁,妈妈今年36岁。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历史导学案
第5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课型】反馈课【课时】1
【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能熟练的应用于习题。
【单元剖析】本单元讲述的主要是西欧殖民者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野蛮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殖民者开始了他们的殖民活
动,西欧殖民者通过罪恶的贩奴活动和对殖民地财富的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
的发展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却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困和落后。
殖民
国家在殖民地野蛮的经济掠夺和政治上的高压政策,激起了拉丁美洲、亚洲等
殖民地野蛮反抗,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其中
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最为典型。
【单元重点】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三角贸易”和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的情况;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单元难点】“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的后果与影响;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思维导航】复习本单元,要注意从有关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入手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注意掌握本单元的整体知识结构和叙事的逻辑顺序。
【学习格言】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选择】(每题3分,共66分)
1、欧洲人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的目的是()
A、为了开发美洲
B、为了使非洲黑人接受良好的教育
C、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D、为了给美洲种植园主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2、下列有关奴隶贸易的路线,正确的是()
A、亚洲——欧洲——非洲——欧洲
B、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C、美洲——欧洲——非洲——欧洲
D、欧洲——亚洲——美洲——欧洲
3、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4、18世纪后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5、黑奴制在美洲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者对印第安人采取种族灭绝的屠杀政策
B、印第安人大批死亡,殖民地需要大批劳动力
C、为了满足种植园经济的需要,大批贩运黑奴
D、黑人奴隶身体健壮,远离家乡,不易逃亡
6、19世纪以前,在拉丁美洲建立最广阔的殖民地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法国
D、英国
7、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圣马丁
D、章西女王
8、在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涌现出的杰出领导人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圣马丁
D、章西女王
9、拉丁美洲地区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以后,成立了许多国家,其中有一个国家为纪念玻利瓦尔,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国名,这个国家是()
A、巴西
B、委内瑞拉
C、玻利维亚
D、巴拉圭
10、19世纪中期,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对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其中的典型国家是()
A、日本
B、朝鲜
C、伊朗
D、印度
11、19世纪拉丁美洲与印度出现民族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要求结束封建专制
B、人民要求改善生活
C、被压迫民族要求独立
D、欧洲列强的殖民掠夺
12、拉美独立运动前夕,大大鼓舞拉美人民的历史事件是()
A、欧洲启蒙运动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13、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国家对外扩张,其中侵占中国澳门的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4、通过贩奴活动赚钱最多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5、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深层原因是()
A、子弹涂油事件激怒民众
B、印度人民不堪殖民统治
C、印度邦国争取自己的统治权力
D、人民生活困苦
16、“三角贸易”的起点是()
A、美洲
B、欧洲
C、亚洲
D、非洲
17、南美独立战争中,转战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地的领导人是()
A、圣马丁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华盛顿
18、下列国家,曾对巴西进行殖民统治的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19、侵入我国台湾,被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的殖民者是哪国人()
A、葡萄牙
B、西班牙
C、法国
D、荷兰
20、殖民头目克莱武是()
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
C、英国人
D、荷兰人
21、在今天的美洲各国都有黑人,他们的祖先生活在()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欧洲
2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不包括()
A、拉美人民不满殖民者的掠夺
B、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C、殖民者在拉美的残暴统治
D、新航路的开辟
【列举题】(每个答案2分,共16分)
23、列举新航路开辟后,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四个国家。
(8分)
24、列举两位19世纪反抗殖民统治的代表人物。
(4分)
25、列举新航路开辟后,侵入拉丁美洲的两个国家。
(4分)
【材料分析题】(共1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一片废墟……那些修村落、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
材料二: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
(4分)
(3)通过上述材料,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质有什么认识?(4分)
【问答】(共6分)
27、用简洁的语言评价一下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