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公开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33
古诗《嫦娥》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古诗《嫦娥》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探究欲望。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作者李商隐以及他的创作背景。
通过图片或多媒体展示古代月亮的文化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1.3 教学活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月亮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简要介绍李商隐及其作品《嫦娥》。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嫦娥》的字面意义。
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嫦娥》诗歌的内容。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第三章:诗歌欣赏3.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教学内容:分析《嫦娥》诗歌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艺术特色的认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创作练习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2 教学内容:分析《嫦娥》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指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小诗,以月亮为题材。
4.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创作一首小诗,展示创作过程和技巧。
学生进行小诗创作练习,教师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古诗《嫦娥》的理解和欣赏。
明确作业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嫦娥》的读后感或创作一首以月亮为题材的诗歌。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
宣布作业要求和截止日期,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第六章:课后拓展6.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深入探究能力。
嫦娥古诗教学设计一、引言古代中国文化瑰宝之一的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奥的内涵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的教学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嫦娥》这一脍炙人口的古诗为例,探讨如何设计一堂嫦娥古诗教学的有效课程,以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嫦娥》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3.掌握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4.通过朗读、背诵、赏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了解嫦娥的故事背景,介绍嫦娥的起源和传说。
建议使用图文资料或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了解。
2.课堂活动安排(1)朗读古诗教师向学生朗读《嫦娥》这首古诗,注重语音语调的模仿,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
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朗读,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2)背诵古诗将古诗的文字材料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古诗的背诵,并在课堂上进行集体朗诵。
鼓励学生通过背诵古诗来培养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赏析古诗通过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可以使用教师提供的诗人介绍和诗词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4)词语搭配练习将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列举出来,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和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
通过这个练习,巩固学生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嫦娥的理解,自由创作一首与嫦娥有关的诗歌或歌曲。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首古诗,或者用流行歌曲的旋律改编一首嫦娥主题的歌曲,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嫦娥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集体朗诵、赏析和创作等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听说配合能力。
嫦娥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4篇师: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
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
(板题、读题)二、走进诗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代表诗人,才学兼具,却多愁善感。
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诗意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
三、走进古诗1、学习生字(1)认识生字师:现在咱们就随着作者的文字,去了解嫦娥。
请你翻开课本123页,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把古诗能读几遍就读几遍,并想办法扫清字词障碍。
师:看来大家读的都不错,想必早把字词障碍扫清了,那我可要检查检查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指名回答)屏风烛影晓星(2)书写生字重点:晓师:这首诗中有一个字特别要注意,那就是“晓”字。
请同学们先观察观察它,并想想在写这个生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不多加一点,一横一撇,不写两撇)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我一起写一写。
要把生字写好,课后还得下功夫练练才行,写完之后给我改一改,评一评谁书写得最工整。
(3)朗读古诗师: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你们还敢挑战吗?谁来大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师:为了你们能够读得更加流利,有感情,我把一位神秘嘉宾请到了我们的现场,这个人就是——李商隐。
大家掌声欢迎!(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并播放声音)师:谁能学着李商隐的样子再读一读这首诗。
(指名读后再齐读)2、品读古诗(1)生活环境1)现在我们来读读诗中是怎样描写嫦娥的吧!请你再读古诗,看看嫦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预设:找出屏风、烛影、长河、沉星。
引导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找出前两句。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嫦娥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吗?解释前两句。
晓星:黎明的星星沉:(师做手势,表示一个物体沉下去,像沉到海底了一样。
师反复用手势做下沉状)落下,消失。
室内,用云母做的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晨星就要消失了。
古诗《嫦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嫦娥》这首古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欣赏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嫦娥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嫦娥》这首古诗的意境;2. 掌握古典诗词的欣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古典诗词的欣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嫦娥》的全文、译文、注释及相关的图片;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嫦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关于嫦娥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嫦娥》这首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a. 自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b. 讲解古诗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c. 逐句解析古诗,解释生僻字词,翻译诗句;d. 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想象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
3. 欣赏古诗a.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b. 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如月亮、嫦娥等;c. 让学生分享自己欣赏古诗的心得。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嫦娥》这首古诗,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欣赏。
六、教学反馈:在课后通过问卷调查或课堂观察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本次公开课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改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楚或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4. 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八、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 学生对古诗《嫦娥》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古典诗词欣赏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古诗《嫦娥》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嫦娥》的兴趣。
1.2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章: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2.1 教师活动:介绍诗人李白及古诗《嫦娥》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2 学生活动:积极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第三章:诗歌解析3.1 教师活动:逐句解析古诗《嫦娥》,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2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四章:诗歌鉴赏4.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古诗《嫦娥》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2 学生活动:主动发现诗歌的美,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五章:课堂练习5.1 教师活动: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古诗《嫦娥》的理解和记忆。
5.2 学生活动:认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拓展活动6.1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绘画或写作等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的魅力。
6.2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拓展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7.2 学生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第八章:作业布置8.1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关任务。
8.2 学生活动: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章:课后评价9.1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9.2 学生活动:接受评价,积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十章:课程延伸10.1 教师活动:推荐与古诗《嫦娥》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0.2 学生活动: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第六章:小组讨论6.1 教师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几个讨论话题,如诗歌中的意象、作者的情感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6.2 学生活动:与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
第七章:创意表达7.1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以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古诗《嫦娥》的理解和感受。
古诗《嫦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嫦娥》;(2)理解古诗《嫦娥》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月亮、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2. 诗人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情感的深入理解;2. 诗人写作手法的准确把握;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2. 学生预习古诗《嫦娥》;3.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诗人李商隐的生平介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谈论对古诗的印象;(2)简要介绍诗人李商隐的生平背景;(3)提问:同学们对月亮有什么印象和感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嫦娥》,感受诗文的韵律美;(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3)组内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文;(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古诗;(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欣赏心得;(3)教师总结,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写作练习(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古诗《嫦娥》为素材,进行创意写作;(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和鼓励。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谈收获,反思学习过程;(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嫦娥奔月)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嫦娥奔月)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漂亮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说话表达能力的好教材。
第—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响亮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本说出故事的主要梗概。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如何理顺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策: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教学打算: 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盼望团圆的中秋佳节呢2、读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安排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生字,想方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提示:“济〞是多音字;“诈〞是翘舌音;“蒙〞是后鼻音。
(2)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敬重:尊敬尊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欲:奸诈,虚伪诡诈;贪欲,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奸诈贪欲)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盘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三、理清课文脉络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商量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想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商量交流后总结。
第—段(第1、2):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讲人们想念嫦娥,盼望团圆。
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
2.指导要点。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