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8《秋颂》教案苏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2
秋颂一、导入•朗读师:目前,我们正生活在金秋时节。
秋季天高气爽,云淡风轻,瓜果成熟,桂菊飘香。
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喜庆的季节;更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
因此,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赞秋,颂秋的诗篇。
下面我们先学习现代著名诗人郭小川《秋歌》中的一节。
(多媒体展示《秋歌》)请同学们小声读一遍,注意酝酿一下感情。
(学生小声读)师:好。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
生:秋天来了,大雁叫了;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娇了!谷穗熟了,蝉声消了;大地上的生活更甜、更好了!师: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宏量,又很整齐。
就是有一点不足——生:有点快。
师:对。
诗不能读得太快,要注意节奏和停顿。
这样,不但优美动听,还能给人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
请个同学再读一遍。
生:秋天/来了,大雁/叫了;......(掌声)二、分析•概括师:同学们看一看,这节诗写了哪几个具体的事物?生:第一是“大雁”,第二是“太阳”,第三是“谷穗”,第四是“蝉声”。
师:说得很对,并且条理分明。
再看看诗人是怎样描绘这些事物的特征,是怎样创造意境的?生:大雁——叫,太阳——更红、更娇,谷穗——熟,蝉声——消师:对。
事物的形象描绘出来了,诗的意境也就有了。
生:老师,“蝉声消”没有描绘形象。
师:嗯——对。
很好!有意境没有呢?生:有。
师:对。
描绘形象,创造意境就是诗的第一个基本特征。
([板书]1、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这节诗表达诗人的什么感情没有?生:表达了诗人歌颂秋天,赞美生活的感情。
师:真棒!这就是诗歌的第二个基本特征。
([板书]2、表达思想感情)可以说,没有哪一首诗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还有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它分行排列,因此,语言——生:语言精炼。
([板书]3、语言精炼)师:当然,诗歌还有很多特点,譬如讲究节奏和韵律,讲究想象和联象,等等。
我们今天初次学习写诗,不要求同学们掌握那么多。
三、举例•合作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我们今天来个“四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每四个人一组,每人写一两句;然后按一定的结构顺序将四人的诗句排列组合在一起。
18《秋颂》精品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识记背诵文中的妙词佳句。
2、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3、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描绘、表述等方法赏析妙词佳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4、理解作者对秋的独特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秋之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赏析感悟妙词佳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满载希望的季节,所以自古至今,秋是很多文人赞颂的对象,不仅中国如此,外国如此,人人如此啊。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由著名的女作家罗兰写的赞颂秋天的散文。
二、了解作者及其体裁1. 作者介绍罗兰,原名靳佩芬,天津宁河人。
台湾女作家,善于写景状物,文笔优美。
她创作勤奋,从《罗兰小说》到现在,已有近30部作品问世。
除《罗兰小说》五辑外,还有《罗兰散文》七辑,长、短篇小说多集,以及书信体文集、诗歌剧、论文集等。
其中《罗兰散文》第一辑、第二辑获台湾中山文艺大奖。
2. 简介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个独立的文学样式,它有点像诗,具有诗的特质和神韵;又有散文的灵便和自由。
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小巧玲珑、晶莹透亮,语言优美、清新,行文自由、活泼,如行云流水。
三、课文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示范朗读。
3.字词积累理解(1)字音眸子móu 酡红tuó 寂寥liáo 澹泊dàn sà飒爽shâ摄住juàn眷顾秀逸yì(2)释义明澈:明亮而清澈。
风韵:风度,韵致。
也指风声。
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
有动于衷:衷:内心。
动,动作,触动。
词意是指心里有触动,动心。
萧萧:象声词。
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透彻:亦作“ 透澈”。
详尽而深入。
4.整体感知(再读文本,思考)作者依次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你认为那些词语最能概括秋天的品质?秋天景物:枫树、秋林、落日、秋院、闲云、秋风、秋水……特点:明澈、澹然、洒脱四、课堂质疑文中作者是怎样用生花的妙笔来为我们描绘这幅巨大的立体画卷的,划出文中相关景物描写语句,感受其特点。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秋颂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眸子、酡红、摄住、萧疏、澹”等词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3、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把握散文情感美、意境美、文笔美。
抓住优美、生动的词语,再现词语传达的画面,用心体会,感受散文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陶冶自己爱美的心灵,锻炼自己发现美的眼力。
2、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2、品味优美语言,揣摩词语。
三、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
四、教学突破:本文景物与人相互映衬,相互参照,特点突出,形象清晰。
在学习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既写秋,又写人这种独特的写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文完整的构思和作者的情感。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音乐磁带。
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年有四季,四季之景是不同的,春天给人以柔和,夏天给人以热烈,秋天给人以萧瑟,冬天给人以肃杀,同学们可以举出人们对秋天的描绘吗?学生根据查阅资料答:李白“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秋瑾“秋风秋雨秋煞人”;……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罗兰描绘的秋天,感受一下别样的秋天,别样的人。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了解作者。
1、多媒体显示:(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汉字注音眸子()酡红()寂寥()执著()澹()sà爽 shè住 juàn顾秀yì(2)解词:萧疏扰攘澹闲云野鹤教师任选几名学生回答,明确(1)móu tuó liáo zhuó dàn 飒摄眷逸(2)萧疏:稀疏,稀稀落落。
扰攘:骚乱,纷乱。
秋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背诵文中的妙词佳句。
2、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描绘、表述等方法赏析妙词佳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对秋的独特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秋之美。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赏析感悟妙词佳句。
教学方法:诵读法、描绘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钢琴曲《秋天的怀念》、与文中意境相似的画面、古诗词、具有秋之品格的人物故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笔清新隽永、意境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飘逸洒脱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闲逸、淡泊的秋的境界,既写秋又颂人,在作者满怀深情的娓娓诉说中,让我们不仅领略到她所喜爱的素雅、自然、恬淡、娴静的秋,更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对“为而不争”的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理解感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的积累成果。
踏访罗兰
记
读课文,组织语言,准备
有展示自我、
秋
并对这些诗文的主
读,既能激发审美情趣,又能加深对文章的
感受,础上再让学生概括主旨就会有水到渠成之感。
《秋颂》教学1.掌握文章内容,领悟作者感情。
目标2. 赏析感悟妙词佳句。
教学掌握文章内容,领悟作者情感。
重点教学赏析感悟妙词佳句。
难点授课方法朗诵法、讨论法、研究法教学过程个性化备集体备课课一、导入二、默一默1. 生字词眸() 澹( )子()酡()红寂li áo ( ) 执著..sà( ) 爽sh è( ) 住ju àn( ) 顾秀yì( )三、读一读自由朗诵课文,思虑:作者抓住了秋季的哪些光景来写的? 作者在描写这些光景时,分别抓住了这些光景的什么特点?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 课文主要写了秋林、秋季、秋院、秋云、秋风、秋水等光景。
同时教师板书秋林、秋季、秋院、秋云、秋风、秋水。
学生互动,共同解答,最后明确:秋林:飒爽、洒脱;秋季:凄楚之美;秋院:幽寂;秋云:淡淡、悠悠;秋风:纯净、爽利;秋水:明澈。
四、想一想1. 秋季是宛转的,秋季是深沉的,秋季给人以收获。
你认为罗兰的散文《秋颂》,给你带来了哪些美的享受呢?(1)这篇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表现在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如拟人句“当叶子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得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荣的孤独。
”比喻句“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
”排比句“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分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
”教师同时板书:比喻、排比、拟人其次,作者在词语的运用上多用叠词,如“高高的”、“静静”、“淡漠然”、“悠悠闲”、“乔迁”、“闲闲的”、“远远的”这些词语口语化,增强了文章的表完收效。
(2)这篇文章的感情美。
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抓住秋季的枫叶、秋季的闲云、纯净的秋风、清明的秋水来尽兴颂扬、赞美秋让读者身临其境,碰到美的陶冶、动人。
2. 文章既写秋,又颂人,作者号召我们做一个怎样的人呢?结合详细语句分析。
颂扬了拥有内在美的人。
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秋的形象交订交融,形成了这优美的境地。
秋颂教案
一、歌曲引入
在上课前播放《秋日私语》,渲染课堂气筑。
二、走进新课
当时光完成最后一朵花的凋零,气所有的植物腿色成一种颜色的时候,秋又如约而至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兰笔下的狄天。
学习目标
1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用优美的语言写景的方法。
2 体会作者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
三、拜访作者
投影出示作者简介
四、听读课文整休感知
1、认真听读,谈谈本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你认为作者颂了“秋”的什么?
1、学生自由畅谈。
2、跳读课文寻章摘旬
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点到了秋的品格?
重点体会: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
明确:秋天是闲逸、淡泊的。
五、寻找秋景
为了把秋天的风格写得更加形象生动,作者选取了一系列具体可感的景物来写,你能把这些景物找出来么?
学生自由寻找。
六、赏析秋景
1教师以秋日图为例带领学生赏析
I作者在描写中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提示:可用文中词句概括)
2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来突出思物特点的?(提示:勾划出文中用的好的词句)
重点带领学生完成笫二题
可先进行方法指导-------赏析要点:
1、赏修辞
2、赏用词
3、赏哲理
4、赏意境
5、赏语言风格
重点休会用词的准确性:如酡红、浸染、醉红等词。
七、合作探讨
交流厅为学生提供交流模式
1、你赏析的是图,它的特点是。
2、你最欣赏的句子是,它妙在。
八、由秋及人、感悟主旨
跳读课文寻章摘句
找一找:哪些句子由秋写到了人?。
秋颂使用教案教学目标:1、赏析好词佳句,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重点2、学习文章抓住典型景物,用精练语言抒发独特情感的方法3、体会真实淳朴、洒脱自然的品质,培养在美景中陶冶性情的意识。
4、学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赏析感悟妙词佳句。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由题入文。
在上课前播放《秋日私语》,渲染课堂气氛。
有人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下加心就是愁。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往今来“悲秋”诗文举不胜举,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和悲秋主题不一样的文章《秋颂》,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章的题目,作者对秋天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那么,罗兰究竟是怎样的人,她竟然能把秋天描摹的如此美丽呢?1、作者简介:罗兰,原名靳佩芬,天津宁河人。
著名台湾女作家,名震寰宇的文坛巨匠。
善于写景状物,文笔优美。
她创作勤奋,有近30部作品问世。
其中《罗兰散文》获台湾中山文艺大奖。
1987年她的名字列入英国剑桥名人录。
著有《罗兰小语》。
罗兰一生崇尚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禄。
她曾说:“不要对人类失望,我们生就是这个样子。
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可爱的地方,也有令人失望的地方,能承认这些,我们才可以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人生。
对人生太苛求是不会快乐的!”她对人生的态度永远是那么理性,从她的《秋颂》一文中可以清楚地读出她对洒脱的秋的热爱之情。
二、朗读课文,感知整体。
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找一找,作者是抓住哪几种典型的事物来赞颂秋的?它们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征?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枫树(飒爽)、秋林(秀逸、洒脱、孤傲)、秋林映日(凄楚)、秋院图(寂寥、清寂)、闲云(淡淡然、悠悠然|)秋风(纯净)、秋水(明澈)、野鹤(闲逸)。
三.研读文章,体悟情感。
1.作者用哪两个字概括了秋天的特征?(提示:依据第9自然段答)“闲”、“逸”(或“澹”)2.本文只写了秋,赞颂了秋吗?还歌颂了具有内在美的人。
《秋颂》课题《秋颂》学科语文姓名郁峰年级七年级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批注法来品味妙词佳句2、学习本文由景及人、咏物颂人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秋的独特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秋之美。
2、陶冶自己爱美的心灵,锻炼自己发现美的眼力,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秋的独特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秋之美。
2、品味优美语言,揣摩词语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由景及人、咏物颂人的写作方法2、通过批注法来品味妙词佳句预习指导用三读法预习本课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古诗,感受诗人的情感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有人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下加心就是愁。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也说“自古逢秋悲寂寥”,古往今来对于秋天,很多文人都有“悲秋”的情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罗兰的《秋颂》,看看她又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呢?二、朗读,觅秋之踪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找一找,文中出现了哪些风景?各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这些景物的特征?枫树(飒爽)、秋林(秀逸、洒脱、孤傲)、秋日(酡红)、秋院(寂寥)、秋云(悠闲|)秋风(纯净)、秋水(明澈)。
三.默读,赏秋之美批注示例:我在“秋林”画面中发现了作者对秋林秀逸之美的喜欢。
这是对秋林那份洒脱和孤傲的认同和喜爱,更是对世俗繁华扰攘的不屑。
试想,秋叶正逐渐萧疏之际,枝干依然临风而立,能不给你以美的感染和某种品质的联想。
仿照老师的示例请同学们赏一赏秋天的美丽。
分享成果四.品读,悟人之美1、哪两个字概括了秋天的总特征?闲一抹白云淡如秋水逸野鹤远如秋山(仅仅是在写秋吗?不是,还写了人。
这种手法就是由景及人、咏物颂人。
)2.话题: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揣摩:(1)“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
秋颂【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鼓励学生创作诗歌。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鼓励学生创作诗歌。
【导入话题】秋天是一年中最舒适的一个季节,它清新凉爽;同时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它色彩丰富;更是一个值得期盼的季节,它硕果累累满枝头;它还是一个多情多思的季节,常常勾起人的情思。
它的确是一个值得歌颂的季节。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不少诗篇讴歌秋天,人们赞美秋天的成熟、丰收。
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一下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秋天的诗词。
然后来竞说秋诗秋词,看谁记得多。
课堂预设:学生说到的可能大多是以前学过的诗词。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刘禹锡的《秋词二首》、白居易的《暮江吟》、杜牧的《山行》、马致远的《秋思》等。
(此环节主要将学生课前准备的素材展示出来,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诗词写在黑板上,让他们对秋天有一个感性认识。
为下一步走进秋天、了解秋天作准备。
)【吟咏古诗,拜访秋天】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吟咏声中走进秋天、领略秋天,从而悟出赞美秋天的方法。
对于本单元中秋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推荐该诗的同学进行分析。
为了分析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告诉学生按以下句式表达:(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抒发了——的情感。
经过分析,学生一定能明白名家都是通过描写秋天具体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感情的抒发又与所写景物的特点及作者当时的处境、生活环境和心情有关。
启发学生分析所举的诗词是描绘了怎样的秋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明确以下要点:诗人杜牧通过枫林的一片火红,看到了秋天的勃勃生机,看到了秋天山林呈现的热烈,诗人唱出了春不如秋,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赞美之歌。
自居易则给我们描写了深秋时节,夕阳映在江中的美丽画面,诗中意境优美,格调清新,那夜晚露水的晶莹剔透和新月似银弓的美丽呈现在眼前,表现了作者出任仕途中的愉快心情。
秋颂教学目标:1、充满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
2、体会作者对秋的无尽赞美之情。
3、学习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对诗的无尽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满载希望的季节,所以自古至今,秋是很多文人赞颂的对象,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由英国著名的诗人济慈写的赞颂秋天的诗。
二、作者介绍:济慈,英国诗人。
三、课文主题解读:面对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秋天,作者有感而发,抒写了一曲对秋天的赞美之歌。
体现的对秋天的无尽赞美之情。
四、诗歌导读:1、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3、仔细体会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的大意。
丰收与成熟繁忙与喜悦果实累累粮仓奔忙果枝弯弯田沟酣睡果仁清甜田中拾穗好花常开等待果汁4、诗歌重难点解析:(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我们知道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带有主观色彩。
因此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
5、写法简析:(1)总分的结构方式。
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2)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节用第二人称------你,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充满繁忙,心怀喜悦的秋天,显得亲切自然而又真实。
五、课堂巩固训练。
《秋颂》《秋颂》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的一篇散文。
课文抓住秋季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描绘其形其色与描摹其风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形神兼备,生动地表现了秋天之美。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不停留在纯粹的写景层面,她巧妙地把“秋之美”和“人之美”一步步地结合起来,借秋抒情,使得主题得到深化。
教学本文时,应着重通过反复诵读、品析语言来悟情悟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眸子、酡红、摄住、萧疏、澹”等词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3、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散文情感美、意境美、文笔美。
抓住优美、生动的词语,再现词语传达的画面,用心体会,感受散文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陶冶自己爱美的心灵,锻炼自己发现美的眼力;2、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2、品味优美语言,揣摩词语。
【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优美的意境;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一年有四季,四季之景是不同的,春天给人以柔和,夏天给人以热烈,秋天给人以萧瑟,冬天给人以肃杀,同学们可以举出人们对秋天的描绘吗?学生根据查阅资料答:李白“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罗兰描绘的秋天,感受一下别样的秋天,别样的人。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了解作者1、多媒体显示:(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汉字注音。
眸子()酡红()寂寥()执著()澹()sà爽()shè住()juàn顾()秀yì()(2)解词:萧疏;扰攘;澹;闲云野鹤教师任选几名学生回答,明确:(1)mòu tuòliáo zhuòdàn飒摄眷逸(2)萧疏:稀疏,稀稀落落。
秋颂教学目标:1、充满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
2、体会作者对秋的无尽赞美之情。
3、学习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对诗的无尽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满载希望的季节,所以自古至今,秋是很多文人赞颂的对象,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由英国著名的诗人济慈写的赞颂秋天的诗。
二、作者介绍:济慈,英国诗人。
三、课文主题解读:面对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秋天,作者有感而发,抒写了一曲对秋天的赞美之歌。
体现的对秋天的无尽赞美之情。
四、诗歌导读:1、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3、仔细体会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的大意。
丰收与成熟繁忙与喜悦果实累累粮仓奔忙果枝弯弯田沟酣睡果仁清甜田中拾穗好花常开等待果汁4、诗歌重难点解析:(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我们知道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带有主观色彩。
因此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
5、写法简析:(1)总分的结构方式。
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2)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节用第二人称------你,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充满繁忙,心怀喜悦的秋天,显得亲切自然而又真实。
五、课堂巩固训练2。
秋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背诵文中的妙词佳句。
2、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描绘、表述等方法赏析妙词佳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对秋的独特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秋之美。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赏析感悟妙词佳句。
教学方法:诵读法、描绘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钢琴曲《秋天的怀念》、与文中意境相似的画面、古诗词、具有秋之品格的人物故事]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文笔清新隽永、意境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飘逸洒脱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闲逸、淡泊的秋的境界,既写秋又颂人,在作者满怀深情的娓娓诉说中,让我们不仅领略到她所喜爱的素雅、自然、恬淡、娴静的秋,更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对“为而不争”的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理解感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配套练习二套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一、()(3分)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22分)一朵栀子花丁立梅○1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双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
○2成绩也平平得很,字迹写得东倒西歪,像被狂风吹的小草。
所有老师都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
以至于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
问同学们缺谁了。
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
其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
秋颂丹阳市实验学校毛丽娟212300【课题】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秋颂》【教材简析】《秋颂》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增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多彩四季,所选的文章都是古今名家描写四季风光的优美散文。
学习这一单元,不仅要了解作者描写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更要掌握写景的技巧以及作者托物寓意的写法。
《秋颂》是台湾女作家罗兰的一篇散文。
课文抓住秋季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描绘其行其色与描摹其风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形神兼备,生动地表现秋天之美。
作者并不停留在纯粹的写景层面,而是来歌颂人,表现一种生活态度。
【学习目标】1、辨析并且把握文中所写秋景的特点,体会其中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2、梳理从“秋的美”到“人的美”的行文思路,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比较,感受感受作品朴实流畅、形象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难点】1、学习抓住季节特征来选材、写景的方法。
2、掌握把“秋之美”和“人之美”结合起来抒发情感的技巧。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与本校的“三自”教学理念相吻合,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的过程。
品读文章语言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基础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
【设计思路】通过反复诵读,紧紧抓住能够完全体现作者情感的直接形式——秋,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启发和引导学生完成从秋的景象、秋的意境到秋一样的人,具有秋一样的品格与精神境界的人的认识,让学生在了解“托物抒情”这一结构形式的同时去理解内容,把握意蕴。
在这样的感受、品味、揣摩中,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培育,生命也得到了成长。
【设计过程】一、导入四季风光,美不胜收;春夏秋冬,各具特质。
十八秋颂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眸子、酡红、摄住、萧疏、澹”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重点)
2.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重点)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重难点)
4.品味优美语言,揣摩词语。
(重难点)
5.陶冶自己爱美的心灵,锻炼自己发现美的眼力,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之景是不同的,春天给人以柔和,夏天给人以热烈,秋天给人以萧瑟,冬天给人以肃杀,同学们可以举出人们对秋天的描绘吗?(学生根据查阅资料答:李白“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秋瑾“秋风秋雨秋煞人”……)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罗兰描绘的秋天,感受一下别样的秋天,别样的人。
(板书课题)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罗兰,原名靳佩芬,河北宁河人,台湾女作家,善于写景状物,文笔优美。
她创作勤奋,从《罗兰小语》到现在,已有近30部作品问世。
除《罗兰小语》五辑外,还有《罗兰散文》七辑,长、短篇小说多集,以及书信体文集、诗歌剧、论文集等。
其中《罗兰散文》第一辑、第二辑获台湾中山文艺大奖。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眸.子(móu)酡.红(tuó)寂寥.(liáo)
执著.(zhuó) 澹.(dàn)飒.爽摄.住眷.顾秀逸.
3.解释词语。
萧疏:稀疏,稀稀落落。
扰攘:骚乱,纷乱。
澹澹然:安静的样子。
闲云野鹤:比喻闲散安逸不受世俗羁绊的人,旧时多指隐士、道士等。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时,多媒体课件显示秋景,学生感受秋韵。
并思考:作者抓住了秋天的哪些景物来写?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秋林、秋日、秋院、秋云、秋风、秋水等景物。
(同时教师板书:秋林、秋日、秋院、秋云、秋风、秋水)
2.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征?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秋林:飒爽、洒脱;秋日:凄楚之美;秋院:幽寂;秋云:淡淡、悠悠;秋风:纯净、爽利;秋水:明澈。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及追求洒脱、不加修饰的人生的态度。
(二)品味语言
秋天是含蓄的,秋天是深沉的,秋天给人以收获,你认为罗兰的散文《秋颂》给你带来了哪些美的享受呢?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结果。
示例:生甲:我们探究的是这篇文章的语言美。
首先,表现在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如拟人句“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
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比喻句“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
排比句“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
(教师同时板书:比喻、排比、拟人)
生乙:作者在词语的运用上多用叠词,如“高高的”、“静静”、“澹澹然”、“悠悠然”、“闲闲的”、“远远的”……这些词语口语化,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生丙:我们探究的是这篇文章的情感美。
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抓住秋日的枫叶、秋日的闲云、纯净的秋风、明澈的秋水来尽情歌颂、赞美秋,让读者身临其境,受到美的陶冶、感化。
四、板书设计
秋颂
秋林秋云比喻
秋天秋日秋风排比
秋院秋水拟人
人淡远闲静
五、课外拓展
1.仿写句子。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香飘田野。
示例: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春光明媚。
2.仿照句式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造句。
春天鸟儿欢叫,夏天野花盛开,秋天树木葱茏,冬天雪花飞舞。
示例:春天阳光明媚,夏天烈日炎炎,秋天五谷丰登,冬天粉妆玉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