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风险预案及常见并发症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48.00 KB
- 文档页数:35
血液透析并发症应急预案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法,但是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进行应急处理。
本文将介绍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常见类型和相应的应急预案。
1. 血液透析中的血管并发症血液透析需要通过血管通路进行,因此与血管相关的并发症较为常见。
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出血和感染。
(1) 血栓形成如果血液透析中的通路存在血栓,将会影响透析效果并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当患者出现血栓形成的迹象时,应及时处理。
应急预案包括采取血栓溶解药物治疗或进行介入手术。
同时,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血液凝结功能和遵守用药规定。
(2) 出血血管通路周围可能会出现出血现象,如果出血量较小,可以用纱布进行直接压迫止血,并保持休息和位移的姿势;如果出血量较多,应立即停止透析,迅速就医。
(3) 感染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患者易受感染,这主要是因为透析装置与造管口等存在外界的微生物感染风险。
在预防感染的同时,当感染发生时,需要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
应急预案包括进行血液和尿液培养,以明确感染源,并实施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此外,还需加强卫生宣教,提醒患者保持通路清洁,定期更换造管等。
2. 血液透析中的心血管并发症血液透析通过机械方法替代肾脏功能,但因为透析本身会改变患者的体液平衡和代谢状态,所以容易引发心血管并发症。
(1) 高血压在透析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当患者出现严重高血压时,应立即采取降压治疗,包括给予降压药物、减少透析液中的钠浓度等。
(2) 心律失常透析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较高,需要及时判断类型和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应急预案包括监控心电图、给予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进行电复律。
(3) 心肌梗塞血液透析过程中心肌梗塞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血压波动、缺氧等因素导致。
当患者出现心肌梗塞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透析,进行心肌保护治疗,并及时就医。
3. 血液透析中的代谢性并发症血液透析会改变患者的体液平衡和代谢状态,导致一些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
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1. 低血压:透析过程中血压下降是常见的并发症。
处理流程包括:- 立即暂停透析,将患者的头部调低,提高下肢或使用动脉内注射的血管活性药物,如腺苷酸、多巴酚丁胺等。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 如果患者没有恢复稳定的血压,应立即转诊至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
2. 抽血困难:在透析过程中,由于针头穿刺不当或针头堵塞等原因,可能出现抽血困难。
处理流程包括:- 评估针头穿刺位置,尝试重新穿刺。
- 如果无法重新穿刺,应尽快联络血透室或主管医生,考虑更换或维护血管通路。
3. 血液透析疼痛:有些患者可能在透析过程中出现针头周围或通路处的疼痛。
处理流程包括:- 检查针头或通路是否存在问题,如血栓形成、堵塞等。
- 给予患者适量的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物。
4. 感染: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感染的风险。
处理流程包括:- 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手部和皮肤消毒,保持良好的透析通路清洁。
- 定期更换透析导管或进行通路维护,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如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局部红肿等,应立即联系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5. 过滤膜问题:透析过程中,过滤膜堵塞或失效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处理流程包括:- 监测血透仪及相关指标,如动脉压、静脉压等。
- 如发现过滤膜堵塞或失效,立即停止透析,清洗或更换过滤膜。
总之,对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进行及时的监测和处理,同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以提高应对并发症的能力和水平。
血液透析应急预案
一、引言
血液透析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用于替代肾脏功能不足或完
全丧失的患者的肾脏清除功能。
然而,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可
能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如透析机故障、透析液供应中断等,这些紧
急情况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建立一
份完善的血液透析应急预案,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的目标
血液透析应急预案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能够在发生各种意外情况时,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减少可能产
生的风险和损害。
同时,应急预案还需要确保血液透析的连续性,
以确保患者的正常治疗进程。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
1. 应急指挥与组织架构
在血液透析应急预案中,应设立专门的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并且要明确各人员的职责,确保每个岗位的人
员明确自己在紧急情况中应承担的职责。
2. 应急设备与物资准备
应急预案中还需确保应急设备与物资的准备充足,保证在紧急
情况中的需要。
例如,备用透析机、透析器等设备的准备,以及充
足的透析液、导管等物资的准备。
3. 透析机故障应急处理
对于透析机故障,应急预案需要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如将患者
转至备用透析机进行治疗,同时紧急联系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而在
维修过程中,应保证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不受影响。
4. 透析液供应中断应急处理
对于透析液供应中断的情况,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如紧急联系供应商解决问题,或者调用备用的透析液供应渠道。
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暂停或转至其他的治疗方式。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处理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处理:
1.透析失衡综合征
为常见的并发症。
多见于初次透析、快速透析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发生。
表现为焦虑、烦躁、头痛、恶心、呕吐,有时血压升高;中度者尚有肌阵挛、震颤、失定向、嗜睡;重度者可有癫痫样大发作、昏迷、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首次透析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透析液中钠浓度不宜过低,超滤脱水不宜过快。
出现症状时,轻者给静注50%葡萄糖液50~100ml,肌注异丙嗪25mg;重者应给甘露醇或白蛋白等,减低透析器中负压及流量。
2.发热
透析早期发热,多由于透析系统冲洗不净,致热原存在或预充血液快速进入体内产生输血反应所致;如透析后体温持续上升多提示感染,应寻找发热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心血管并发症
如低血压、高血压、心脏进行性张大、心力衰竭、心包炎、心律不齐等。
4.贫血
尿毒症原已有不易纠正的贫血,加上透析中需反复抽血检查以及透析器中残留血液的丢失,可加重贫血,因此,应减少种种原因的失血,补充铁剂、叶酸或适量输血。
5.透析性骨病
6.感染
要防范动静脉瘘、肺部及尿路感染。
血液透析中并发症及处理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病人,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以确保透析安全。
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如下:一、透析器反应透析器反应包括两种类型:(一)过敏反应型(A型)1、过敏反应多发生于透析开始后数分钟至30分钟,可有灼热、呼吸困难、窒息濒死感、搔痒、荨麻疹、咳嗽、鼻卡他、流泪、腹部绞痛和腹泻等症状。
2、处理原则(1)发现此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透析。
(2)同时按抗过敏反应常规处理(应用肾上腺素、抗组织胺药或激素)。
(3)勿将管道及透析器内血液回输至体内。
3、预防措施(1)透析前将透析器充分冲洗。
不同的透析器有不同的冲洗要求,使用新品种透析器前,应仔细阅读操作说明书。
(2)注意透析器环氧乙烷消毒日期。
(3)部分透析器反应与合并应用ACEI类药物有关,则应停用。
(二)非特异性型(B型)1、常发生于透析开始数分钟至1小时,主要表现为胸痛和(或)背痛,需注意与心绞痛鉴别。
2、处理原则(1)加强观察,可继续血液透析。
(2)予以吸氧及对症治疗。
二、失衡综合症1、轻者有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重者可发生定向障碍、癫痫及昏迷;常伴脑电图改变。
2、处理原则(1)轻者对症治疗,包括高渗盐水或高渗葡萄糖液静脉注射。
(2)重者停止透析、气道畅通及支持疗法。
3、预防措施(1)在开始几次血液透析时采用诱导透析方法,逐步增加透析时间,避免过快清除溶质。
(2)对长期透析病人则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进行预防。
三、心血管并发症1、低血压多发生于超滤量过度、血容量不足、应用降压药物、使用醋酸盐透析、透析过程进食等情况。
部分与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等心源性因素有关,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2、透析中高血压多由于水钠潴留、容量控制不当或肾素血管紧张素升高等因素引起。
严重时可静滴硝普钠等药物治疗,或更换血液净化方式。
3、心律失常发生原因主要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尿毒症心肌病、贫血和低氧血症。
血液透析意外情况预案及血透并发症应急对策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常见方法,但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和并发症。
因此,制定透析意外情况预案和应急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透析意外情况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器械故障:要定期检查透析器、血液泵和管路等设备,确保正常运转。
同时,要制定故障排除流程,培训医护人员处理常见故障,如管路脱落、血泵故障等。
2.输血透析不足:如果发现透析机械没有将足够的血液拨到透析器,应立即停止治疗并检查血泵、管路和弹簧夹等部件是否正常。
如果未发现异常,可以试着更换一根新的管路或提高血泵流速来解决问题。
3.过滤破裂:过滤器破裂会导致血液泄漏,可能造成患者出血。
应该制定紧急措施,如紧急更换过滤器或提前停止治疗,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血氧饱和度下降:在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可能会下降。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意识状态等。
如果发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应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通气和氧合能力。
血透并发症应急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低血压:患者在透析时可能出现低血压的症状,如头晕、乏力和出汗等。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调整透析液液量和浓度、调整血流速度和使用药物等。
2.感染:透析过程中,存在感染的风险,如血透刺口感染、导管感染等。
要加强对透析器材的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应立即采取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病情采取其他适当的措施。
3.血凝块形成:透析过程中,血液中的凝块可能会堵塞透析器或管路,影响透析效果。
要定期检查透析器和管路是否存在血凝块,必要时进行血流通路的再通。
总之,制定透析意外情况预案和血透并发症应急对策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处理问题,并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紧急处理能力。
血透室常见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应急预案血透室是进行血液透析的专门医疗室,透析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方法。
虽然透析治疗在很多病例中取得了明显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常见的并发症以及意外情况。
了解这些并发症和意外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在出现这些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相应的处理。
1.低血压:低血压是血透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患者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低血压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采取如下应急预案:-转换到较低的治疗速度或降低抽血量;-让患者平卧,抬高脚部,保持舒适的体位;-给予适量的生理盐水或其他液体,以增加血容量;-可以使用药物如多巴胺或血管加压素补救。
2.高血压:虽然透析治疗通常用于降低高血压,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引起高血压。
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高血压症状,应采取如下应急预案:-减少血流量或治疗时间,以减少透析治疗时的容量去负荷;-给予适量的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平卧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
3.体温异常: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感染、低血压等原因引起的。
当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出汗等体温异常症状时,应采取如下应急预案:-检查患者的体温,确认是否存在异常;-针对体温过高的情况,可以为患者打开空调或风扇,给予体温调节药物等;-针对体温过低的情况,可以为患者加盖毛毯或使用加热器等。
4.肝衰竭:透析治疗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血透中肝衰竭的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黄疸、乏力、胃肠道出血等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就需要采取如下应急预案:-停止治疗,并尽快把患者转到娴熟的内科或肝病专科医院;-给予适量的保肝药物;-针对胃肠道出血等症状,可以给予止血药物或重要器官支持治疗。
5.感染:在血透室中,由于使用针头、导管等设备,患者容易发生感染。
如发现患者出现红肿、疼痛、局部渗出等感染症状,应采取如下应急预案:-及时停止治疗,处理已经进行的透析治疗;-对患者进行伤口清洁和消毒;-给予适量的抗感染药物。
血透病人应急预案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对于维持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血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心律失常、出血等。
为了确保血透病人的安全,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一、低血压应急预案低血压是血透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可能与超滤过多过快、心功能不全、血管收缩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当病人出现低血压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打哈欠等,护士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停止超滤,减慢血流速度。
2、协助病人平卧,头低位,增加回心血量。
3、快速输入生理盐水 100 200 毫升,必要时可重复输入。
4、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每 5 10 分钟测量一次。
5、如果血压仍未恢复,可遵医嘱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6、检查病人是否有出血、溶血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二、失衡综合征应急预案失衡综合征多发生在首次透析、透析间隔时间较长、透析效率过高的病人。
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升高、肌肉痉挛等。
一旦发现病人出现失衡综合征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减慢血流速度,减少超滤量。
2、给予高渗溶液,如 50%葡萄糖溶液 40 60 毫升静脉推注,或 3%氯化钠溶液 100 毫升静脉滴注。
3、症状严重者,停止透析,对症处理,如使用镇静剂、降压药等。
4、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失衡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减轻其紧张情绪。
三、心律失常应急预案血透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
其原因可能与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毒素蓄积等有关。
当病人出现心律失常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停止超滤,减慢血流速度。
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4、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5、如果心律失常严重,危及生命,应立即停止透析,并进行心肺复苏。
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除了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也是血液透析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肌肉痉挛的发生可能与低钙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并及时纠正异常。
如果出现肌肉痉挛,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钙剂进行治疗。
同时,还可以采取肌肉按摩、热敷等物理疗法缓解症状。
如果肌肉痉挛严重影响透析治疗效果,可以考虑暂停透析或调整透析方案。
一类是由透析器材料引起的变态反应,另一类是由透析器内残留物质引起的反应。
1、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腰痛、肌肉痛、皮肤瘙痒等。
重症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呼吸困难、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2、治疗
1)立即停用透析器,更换新的透析器。
2)对症治疗,如应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3)重症患者应及时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3、预防
1)使用高质量的透析器材料,避免透析器残留物质过多。
2)在使用新透析器前,进行充分的清洗和消毒。
3)透析器复用时,应进行充分的清洗和消毒,避免残留
物质积累。
一旦发现血透相关发热,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1)排除非透析原因引起的发热,如感染等。
2)检查透析器和管路是否规范复用,透析液是否受污染。
3)加强无菌操作,避免病原体进入血液。
4)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预防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病原体进入血液。
2)规范复用透析器和管路,避免透析液受污染。
3)透析过程中注意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血液透析风险预案及常见并发症处理_打印版(共7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血液透析室质量管理制度与紧急处理预案(2012年整改制定)哈密红星医院肾内科一、血液净化室质量管理制度1、医疗制度2、护理制度3、病历管理制度4、消毒隔离制度5、人员培训制度6、水处理制度7、库房制度8、设备维护制度二、岗位责职三、紧急意外情况与并发症1、处理预案2、培训与演练3、意外及并发症记录医疗制度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是经过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并通过该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校验。
新建的血液净化室(中心)应向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经该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审核合格后,由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准入。
血液净化室应由副高以上职称,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师担任负责人,负责安排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业务学习、技术考核等;定期查房,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监督及评估患者的透析质量;做好持性质量改进工作;依据血液透析规范化要求制定并实施透析中心的管理规程,负责新技术的开展。
由经过透析专业培训的主治医师负责管理透析室的日常工作,包括患者透析方案的制定,调整急、慢性并发症的处理等;应定期查房,及时调整透析方案和药物治疗,不断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记录并保管好病历资料;若有疑难问题应向上级医师汇报。
一、血液透析室人员岗位职责(一)血液透析室科主任职责1.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血透室的管理、指导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工作。
2.制定血透室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定期总结,负责血透室设备、仪器及各种耗材的申请、购置、监管和维护管理和总结。
3.领导本科人员,对血液净化室病员进行血液净化的医疗及护理工作,完成血液净化的诊疗工作。
4.定期查房,共同研究解决危重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5.组织科室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各种新的血液净化技术。
血液透析并发症及处理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但在实施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及时识别并处理这些并发症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风险。
以下是常见的血液透析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一、低血压:●处理方法:1.将患者头部放低,提高透析椅背角度。
2.增加透析液流速或减少超滤量。
3.给予生理盐水或其他液体静脉输液,以补充血容量。
4.调整药物使用,如降低抗高血压药物的剂量。
二、心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处理方法:1.立即停止透析过程,安抚患者情绪。
2.给予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
3.如果有心肌缺血症状,可给予硝酸甘油或氨基酸。
三、血液透析不畅或血液凝固:●处理方法:1.检查血管通路是否存在堵塞,如有必要,进行通路造影检查。
2.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抗凝剂或溶栓药物。
3.合理调整抗凝剂的剂量,避免出现过度抗凝或凝血不良。
四、感染:●处理方法:1.保持透析器和透析液的无菌。
2.定期更换透析器,注意消毒和洁净操作。
3.严密监测患者的感染指标,如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4.如发现感染迹象,及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五、肺水肿:●处理方法:1.给予氧气辅助呼吸。
2.立即停止超滤,调整透析液流速。
3.给予利尿剂,以减少体内液体积聚。
4.如情况严重,可考虑紧急透析。
以上是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的详细完整版。
血液透析过程中如果出现上述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包括调整治疗参数、给予药物治疗和合理的协助呼吸等措施。
此外,透析前和透析过程中的严密监测和预防措施也是重要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请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医疗机构的相关规范。
血透室常见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应急预案
1. 低血压:低血压是血透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体位改变、透析液温度或流量变化等因素导致血压下降。
应急预案包括立即通知医生并调整透析机的参数,增加透析液流量,或者给予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来提升血压。
2. 血管通路问题:血透室中患者常常使用动静脉瘘或者引流管进行透析治疗,这些通路可能出现血栓、感染或者狭窄等问题。
应急预案包括密切观察通路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3. 感染:血透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但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差,感染仍然是一个常见问题。
应急预案包括严格的洗手和消毒操作,定期更换透析管路,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红肿等感染征象,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4. 过敏反应:一些患者可能对血透过程中使用的透析液或者药物发生过敏反应。
应急预案包括在治疗前进行过敏筛查,如发现患者有过敏史,需要谨慎使用相应药物,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治疗并采取抗过敏措施。
5. 透析液的异常:透析液的成分和温度变化可能引发一些意外情况,如电解质紊乱、透析液温度过高或过低等。
应急预案包括定期监测透析液的成分和温度,及时调整透析机的参数,确保透析液的质量符合要求。
为了应对上述情况,血透室还应配备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能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血透室还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与相关科室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一、背景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并发症。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目的1. 及时发现和处理血液透析患者出血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死亡率。
2. 提高医护人员对出血并发症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出血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皮肤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四、应急预案1. 穿刺点出血(1)发现穿刺点出血时,立即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保持压迫时间不少于5分钟。
(2)如压迫后仍有出血,可采用明胶海绵、凝血酶等止血药物进行止血。
(3)如出血不止,应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进行血管缝合或介入治疗。
2. 皮肤出血(1)发现皮肤出血时,立即用无菌纱布压迫出血部位,保持压迫时间不少于5分钟。
(2)如压迫后仍有出血,可采用明胶海绵、凝血酶等止血药物进行止血。
(3)如出血不止,应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进行血管缝合或介入治疗。
3. 消化道出血(1)发现消化道出血时,立即停止透析,给予禁食、禁水处理。
(2)给予止血药物,如奥美拉唑、凝血酶等。
(3)如出血不止,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进行内镜检查、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4. 其他出血(1)发现其他出血情况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2)如出血不止,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进行血管缝合、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五、注意事项1. 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出血并发症。
2. 提高医护人员对出血并发症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培训。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4. 出血并发症发生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延误治疗。
5.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告知患者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六、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出血并发症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七、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出血应急预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出血并发症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预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血液透析风险预案福建省泉州市屮医院血透中心施锦治血液透析就是一项专业性较强,风险性较大得医疗护理行为。
在透析过程屮经常出现一些偶然得、突发得变化,为应付某些意外情况得发生,而申先制定出针对性得措施, 可有效得将透析风险化解到最小,从而保证病人得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透析器破膜得应急预案一、发生原因1、重复使用得透析器未经压力检测。
2、短时间内超滤量过大,使跨膜压超过限度。
3、透析器本身质量不合格。
二、破膜表现透析机漏血报警(Blood Leak),透析液颜色变红。
三、破膜预案破膜时应更换透析器,就是否回输血液应根据跨膜压(TMP)得变化,如果TMP>0说明破膜较小,膜内仍为正压「透析液不会进入膜内,可回输血液。
如果TMP<0说明破膜较大有反超得危险,宁可废弃血液而不应回输给患者。
单人更换透析器法:当透析器破膜时,夹住动脉管路,打开补液n回输生理盐水,待静脉管路颜色变浅时, 停血泵卸下透析器。
将新透析器膜外与透析液连接,动脉端与动脉管路连接,静脉端游离向上,开血泵以lOOml/min得速度预充透析器,待气泡驱净后,关闭补液门,打开动脉管路,使血液引至透析器静脉端时,连接静脉管路,翻转透析器至动脉端向上。
开始正常透析。
四、预防措施1、单位时间内超滤量要适中,不可过多。
2、复用透析器应用卫生部规定得具有容量检测与压力检测功能得复用机及专用于透析器得消毒液。
3、选用质量好得透析器。
透析屮发生休克得应急预案一、发生原因严重低血压、贫血、心脏病。
多脏器衰竭等。
二、临床表现患者面色苍白或紫纽、出冷汗、呼吸困难、血压下降BP<80/50mmHg.心率增快HRA120次/分、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丧失。
三、处理原则1、低血压引起得休克可不必先测血压「立即回输生理盐水200-300mbf?止超滤, 使患者头低臀高位,氧气吸入,必在时输入高渗液体,如1、5%—3、0 %氯化钠、50%葡萄糖或5%碳酸氢钠溶液等。
紧急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一、透析中停电或透析机短路的应急预案透析进行中突然停电,如果是短时停电不必忙于回输血液,因为透析机内有蓄电池可运行20~30min,如果停电原因不明应立即回输血液终止透析。
(一)、发生原因突然停电、透析机短路、电线老化等。
(二)、透析机发生短路表现透析机停电报警、血泵停止、屏幕变黑。
(三)、应急预案1、安抚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
如果透析机内有蓄电池,可维持血液循环。
如果没有蓄电池,应立即将静脉壶下端的管路从回路夹中拉出后用手缓缓摇动血泵维持血液循环。
2、回血时夹住动脉管路,打开补液口,将静脉壶下端的管路从保险夹中拉出来,打开血泵门,安装手摇把,用手摇血泵速度宜均匀。
当透析器及静脉管路中的血液回输完毕后,夹住补液口上端管路,回输动脉管路中的血液结束透析。
注意,停电后不要惊慌,尤其在夜晚,在将静脉壶下端的管路从保险夹中拉出来后,不要受照明等因素干扰,精神一定要集中,预防空气进入病人体内,发生空气栓塞。
(四)、预防措施1、血透室应双路供电。
2、定期对透析机进行检修维护。
二、透析中水源中断的应急预案(一)发生原因驱水泵发生故障、输水管道断裂、水源不足或水处理机发生障碍等。
(二)停水表现透析机低水位报警(Lower Water)。
(三)停水预案1、立刻将透析改为旁路或进行单超程序。
2、寻找故障原因,如在1~2h内不能排除故障,应中止透析。
(四)预防措施1、血透室应双路供水或备有蓄水罐。
2、定期维修驱水泵、输水管。
3、定期对水处理机进行维护。
三、血液透析中心火灾应急预案1、立即报告119,同时报告医院消防科。
报警人员应向消防部门详细报告火灾的现场情况,包括火场的单位名称和具体位置、燃烧物资、人员围困情况、联系电话和姓名等信息。
2、集中现有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
3、关闭电源,必要时对患者结束治疗(回血或剪断血管通路管),专业组长将患者按照演习路线疏散到安全地带;撤离时使用安全通道,切勿乘电梯。
4、事后清点人数和财产,填报事件经过和损失情况。
四、地震应急预案1、确认地震发生后立即关闭电源。
2、停血泵,夹闭血管通路管及穿刺针的四个夹子。
3、分离透析机和患者。
4、专人负责患者撤离,并视情况给予安全拔针。
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处理流程血液透析技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风险性较大的医疗护理行为.在透析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偶然的、突发的变化,为应付某种意外情况的发生,而事先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可有效的将透析风险化解到最小,从而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一、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应急预案是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mmHg 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 以上,并有低血压症状。
其处理程序如下。
1、紧急处理:对有症状的透析中低血压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1)采取头低位。
(2)停止超滤。
(3)补充生理盐水100ml,或20%甘露醇、或白蛋白溶液等。
(4)上述处理后,如血压好转,则逐步恢复超滤,期间仍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无好转,应再次予以补充生理盐水等扩容治疗,减慢血流速度,并立即寻找原因,对可纠正诱因进行干预。
如上述处理后血压仍快速降低,则需应用升压药物治疗,并停止血透,必要时可以转换治疗模式,如单纯超滤、血液滤过或腹膜透析。
其中最常采用的技术是单纯超滤与透析治疗结合的序贯治疗。
如临床治疗中开始先进行单纯超滤,然后再透析,称为序贯超滤透析;如先行透析,然后再行单纯超滤,称为序贯透析超滤。
2、积极寻找透析中低血压原因,为紧急处理及以后预防提供依据。
常见原因有:(1)容量相关性因素:包括超滤速度过快(0.35ml·Kg-1·min-1)、设定的干体重过低、透析机超滤故障或透析液钠浓度偏低等。
(2)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包括透析液温度较高、透前应用降压药物、透析中进食、中重度贫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及采用醋酸盐透析者。
(3)心脏因素:如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如房颤)、心脏缺血、心包填塞、心肌梗死等。
(4)其它少见原因:如出血、溶血、空气栓塞、透析器反应、脓毒血症等。
3、预防(1)应用带超滤控制系统的血透机。
(2)对于容量相关因素导致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应限制透析间期钠盐和水的摄入量,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5%;重新评估干体重;适当延长每次透析时间(如每次透析延长3min)等。
(3)与血管功能障碍有关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应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如改为透析后用药;避免透析中进食;采用低温透析或梯度钠浓度透析液进行透析;避免应用醋酸盐透析,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
(3)与血管功能障碍有关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应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如改为透析后用药;避免透析中进食;采用低温透析或梯度钠浓度透析液进行透析;避免应用醋酸盐透析,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
(4)心脏因素导致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可能的诱因。
(5)有条件时可应用容量监测装置对患者进行透析中血容量监测,避免超滤速度过快。
(6)如透析中低血压反复出现,而上述方法无效,可考虑改变透析方式,如采用单纯超滤、序贯透析和血液滤过,或改为腹膜透析。
二、透析器反应的应急预案既往又名“首次使用综合征”,但也见于透析器复用患者。
临床分为两类:A 型反应(过敏反应型)和B 型反应。
其防治程序分别如下。
1、A 型透析器反应主要发病机制为快速的变态反应,常于透析开始后5min 内发生,少数迟至透析开始后30min。
发病率不到5 次/10000 透析例次。
依据反应轻重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咳嗽、喷嚏、流清涕、腹痛、腹泻,甚至呼吸困难、休克、死亡等。
一旦考虑A 型透析器反应,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并寻找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
(1)紧急处理1)立即停止透析,夹闭血路管,丢弃管路和透析器中血液。
2)予抗组胺药、激素或肾上腺素药物治疗。
3)如出现呼吸循环障碍,立即予心脏呼吸支持治疗。
(2)明确病因主要是患者对与血液接触的体外循环管路、透析膜等物质发生变态反应所致,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透析膜材料、管路和透析器的消毒剂(如环氧乙烷)、透析器复用的消毒液、透析液受污染、肝素过敏等。
另外,有过敏病史及高嗜酸细胞血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应用者,也易出现A 型反应。
(3)预防措施依据可能的诱因,采取相应措施。
1)透析前充分冲洗透析器和管路。
2)选用蒸汽或γ射线消毒透析器和管路。
3)进行透析器复用。
4)对于高危人群可于透前应用抗组胺药物,并停用ACEI。
2、B 型反应常于透析开始后20~60min 出现,发病率为3~5 次/100透析例次。
其发作程度常较轻,多表现为胸痛和背痛。
其诊疗过程如下。
(1)明确病因透析中出现胸痛和背痛,首先应排除心脏等器质性疾病,如心绞痛、心包炎等。
如排除后考虑B 型透析器反应,则应寻找可能的诱因。
B 型反应多认为是补体激活所致,与应用新的透析器及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器有关。
(2)处理B 型透析器反应多较轻,予鼻导管吸氧及对症处理即可,常不需终止透析。
(3)预防采用透析器复用及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可预防部分B 型透析器反应。
透析器反应(表1)三、失衡综合症的应急预案是指发生于透析中或透析后早期,以脑电图异常及全身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病症,轻者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躁动,重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1、病因发病机制是由于血液透析快速清除溶质,导致患者血液溶质浓度快速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液和脑组织液渗透压差增大,水向脑组织转移,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pH 改变。
失衡综合征可以发生在任何一次透析过程中,但多见于首次透析、透前血肌酐和血尿素很高、快速清除毒素(如高效透析)等情况。
2、治疗(1)轻者仅需减慢血流速度,以减少溶质清除,减轻血浆渗透压和pH 过度变化。
对伴肌肉痉挛者可同时输注高张盐水或高渗葡萄糖,并予相应对症处理。
如经上述处理仍无缓解,则提前终止透析。
(2)重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和昏迷)建议立即终止透析,并作出鉴别诊断,排除脑血管意外,同时予输注甘露醇。
之后根据治疗反应予其它相应处理。
透析失衡综合征引起的昏迷一般于24 小时内好转。
3、预防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发生透析失衡综合症的关键。
(1)首次透析患者:避免短时间内快速清除大量溶质。
首次透析血清尿素氮下降控制在30%~40%以内。
建议采用低效透析方法,包括减慢血流速度、缩短每次透析时间(每次透析时间控制在2~3 小时内)、应用面积小的透析器等。
(2)维持性透析患者:采用钠浓度曲线透析液序贯透析可降低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
规律和充分透析,增加透析频率、缩短每次透析时间等对预防有益。
四、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临床表现患者突然惊叫伴有呼吸困难、咳嗽、胸部发紧、气喘、发绀,严重者昏迷或死亡。
一旦发现应紧急处理,立即抢救。
其处理程序如下:1、紧急抢救(1)立即夹闭静脉血路管,停止血泵。
(2)患者左侧卧位头低脚高,使空气积存在右心房顶端,切忌按摩心脏。
给予氧气吸入。
(3)心肺支持,包括吸纯氧,采用面罩或气管插管。
(4)如空气量较多,有条件者可予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抽气。
2、明确病因与任何可能导致空气进入管腔部位的连接松开、脱落有关,如动脉穿刺针脱落、管路接口松开或脱落等,另有部分与管路或透析器破损开裂等有关。
3、预防空气栓塞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严格遵守血透操作规章操作,避免发生空气栓塞。
(1)上机前严格检查管路和透析器有无破损。
(2)做好内瘘针或深静脉插管的固定,透析管路之间、管路与透析器之间的连接。
(3)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内瘘针或插管、透析管路连接等有无松动或脱落。
(4)透析结束时不用空气回血。
(5)注意透析机空气报警装置的维护。
五、肌肉痉挛的应急预案多出现在每次透析的中后期。
一旦出现应首先寻找诱因,然后根据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并在以后的透析中采取措施,预防再次发作。
1、寻找诱因是处理的关键。
透析中低血压、低血容量、超滤速度过快及应用低钠透析液治疗等导致肌肉血流灌注降低是引起透析中肌肉痉挛最常见的原因;血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也可引起肌肉痉挛,如低镁血症、低钙血症、低钾血症等。
2、治疗根据诱发原因酌情采取措施,可快速输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100ml,可酌情重复)、高渗葡萄糖溶液或甘露醇溶液,对痉挛肌肉进行外力挤压按摩也有一定疗效。
3、预防针对可能的诱发因素,采取措施。
(1)防止透析低血压发生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每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
(2)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采用高钠透析或序贯钠浓度透析。
但应注意患者血压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
(3)积极纠正低镁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4)鼓励患者加强肌肉锻炼。
六、恶心和呕吐的应急预案1、积极寻找原因常见原因有透析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透析器反应、糖尿病导致的胃轻瘫、透析液受污染或电解质成份异常(如高钠、高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