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与进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对照
- 格式:pdf
- 大小:518.02 KB
- 文档页数:3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研究丁筱1黄文阳2刘雪莲'杨艳萍1樊红琼1岳婷婷1邹德慧2邱录贵2靳凤艳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血液科,长春130021;2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 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研究 中心,天津 300020通信作者:斩凤艳,Email:fengyanjin@【摘要】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PBSCM)的效果及药物经济学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治疗的9丨例初治MM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意愿,采用大剂量化疗结合皮下注射PEG-rhG-CSF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UhG-CSF)进 行干细胞动员,分别为42、49例。
分析两组动员后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采集物CD34+细胞数、动员 中最高中性粒细胞(mANC)数、动员的费用以及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植人时间,,结果PEG-rhG-CSF 组和rhG-CSF组的中位采集MNC 数分别为 5.86x10s / kg[ ( 1.08 ~ 24.54)x l〇8 / kg]和 6.61x l〇« / kg [(0.83 ~ 33.80)x l〇V 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883.00, P= 0.245); PEG-rhG-CSF组的中位采集物CD34+细胞数高于rhG-CSF组,分别为5.56 x l〇6/kg[(0.94~ 19.90) x l〇V kg]和4.82x l〇6/kg[(丨.12~ 14.61) x l〇V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732.00, P= 0.038)。
PEG-rhG-CSF组动员期间中位mANC数 较 rhG-CSF组低,分别为 20.50x l09/L[(7.26~61.30)x l0V L;^32.08x l0V L[(6.92~69.99)x l0V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 490.00, P= 0.001)。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December2012,Vol.24,No.12・1330・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治疗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比较何贵清,胡爱荣,蒋贤高,朱海燕,施伎蝉,李君桦,蔡玉伟,陈贤豪【摘要】目的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HSCT)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随机分为3组。
对照组(Ⅰ组):尾静脉及肌肉均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rhG-CSF单纯动员组(Ⅱ组):造模前24h、12h、4h及造模同时皮下注射rhG-CSF,尾静脉及肌肉均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组(Ⅲ组):正常大鼠连续5d皮下注射rhG-CSF,第6天分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造模后24h尾静脉注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肌肉注射环孢霉素A(CsA)。
观察各组存活率、肝功能、肝脏病理变化。
结果Ⅱ组和Ⅲ组存活率显著高于Ⅰ组(<0.01),但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肝功能及病理情况在Ⅱ组和Ⅲ组均有明显改善,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G-CSF均能有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改善D-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肝功能恢复及改善肝脏病理状况。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急性肝衰竭;D-氨基半乳糖;环孢霉素A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2.12.005【中图分类号】R714.2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800(2012)12-1330-04Comparative research on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mobilization in acute hepatic failureHE Guiqing,HU Airong,JIANG Xiangao,ZHU Haiyan,SHI Jichan,LiJunhua,Cai Yuwei,Chen Xianhao.(Wenzhou Central Hospital,Wenzhou325000,Zhejiang,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BHSCT)an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after mobilization on acutehepatic failure of rats,and to explore their mechanism.Methods Acute hepatic failure rats induced by D-gal,were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control group(groupⅠ:rats was received intravenously normal saline and intra-muscularly normal saline daily),rhG-CSF simple mobilization group(groupⅡ:rats were injected subcutaneouslywith rhG-CSF at24h,12h,4h,0h before the D-gal injection,intravenously with nomal saline and intramuscularly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 daily24h after the D-gal injection),and PBHSCT group(groupⅢ:normal rats were injected sub-cutaneously with rhG-CSF daily,for five days,and on the sixth day were taken blood which was obtained PBHSC,thenwere given intravenously with PBHSC24h after the D-gal injection,while intramuscularly with CsA daily).Survivalrate,hepatic function,and liver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 in groupⅡand groupⅢ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Ⅰ(<0.01),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Ⅱand groupⅢ(>0.05).Hepatic function and pathological state of rat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groupⅡandgroupⅢ.Conclusions PBHSCT and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both can effectively treat rats with acutehepatic failure,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ameliorate hepatic function and liver pathological state【Key words】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actue hepatic fail-ure;D-galactosamine;cyclosporine A基金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肝功能评价方法研究基金(LDWMF-PJ-2011A003)作者单位:325000浙江省温州,温州市中心医院(何贵清、蒋贤高、朱海燕、施伎蝉、李君桦、蔡玉伟、陈贤豪);宁波市第二医院(胡爱荣)通信作者:何贵清,Email:hegq123@现代实用医学2012年12月第24卷第12期・1331・急性肝衰竭(ALF )由于其病情危重,且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最终常需要接受肝移植。
环磷酰胺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干细胞(附7例报告)常英军;王金铠;邢莉民;张金巧;吴薇薇;杨青云【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3(024)001【摘要】@@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颇有前途的疗法[1],获取足量的造血干细胞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本文应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进行了动员和采集,结果所有病例在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未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现报告如下.【总页数】2页(P25-26)【作者】常英军;王金铠;邢莉民;张金巧;吴薇薇;杨青云【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相关文献】1.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与采集(附5例报告) [J], 崔欣2.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邵彬;余靖;邸立军;宋国红;祝毓琳;张洁;梁旭;车利;姜晗昉;贾军;尤缈宁;黄晓蕾;王小利;周心娜;任军;张春荣;孟松娘;杨玉琴;高敏;黄晓红;谢嵘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的临床观察 [J], 张明;李占全;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崔丽杰;赵红岩4.紫杉醇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J], 祝毓琳;邵彬;余靖;邸立军;宋国红;张洁;梁旭;车利;姜晗昉;贾军;尤缈宁;张春荣;孟松娘;杨玉琴;高敏;黄晓红;谢嵘;王小利;周心娜;任军5.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并经冠状动脉移植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支架置入后患者中的作用 [J], Steinwender C.;Hofmann R.;Kammler J.;刘相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动员和采集护理作者:范美婷,毛晓群,黄惠芬,等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4期范美婷毛晓群黄惠芬谭丽欢摘要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对供者的影响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21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采用G-CSF皮下注射5 ~6 d,使用COBE Spectra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做好对供者的动员和采集护理。
结果:21例供者均顺利完成PBSC动员和采集,所有供者采集总量均达到受者移植细胞数要求。
随访1~3个月供者均状况良好。
结论:细致的护理可以使PBSC动员、采集期间和移植工作顺利完成。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供者;采集;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4.017Mobilization f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donor and colleation nursingFAN Mei-ting,MAO Xiao-qun,HUANG Hui-fen,et al(SUN Yet-Sen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510120)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mobilization of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and collection ofpluripotenti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in the influence of the donor and nursing measures.METHODS:21cases of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donor subcutaneous inject G-CSF 5-6 e COBE Spectra blood cell separator to collect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Result:All of 21 donor were completed smoothly PBSC mobilization and collection.Follwing for 1-3 monthsthe donor has good condition.Conclusion:The detail of care can make PBSC mobilization,collec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completed smoothly.Key words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Hematopoietic stem cell;Donor;Collection;Nursing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多种血液病及非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供者是成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提[1]。
国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健康供者造血干细胞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国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32名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2017年4-11月期间32名健康供者应用G-CSF 5~10 ?g/(kg·d)连续5 d皮下注射,若第4天白细胞低于30×109/L,第4.5天开始采集前2 h加用G-CSF 5 ?g/kg皮下注射,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若采集数量不够,第5.5天再采集1次。
观察供者动员前后血常规的变化和采集造血干细胞结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动员后第4.5天白细胞明显高于动员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名供者均成功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8.5(3.17~20.95)×108/kg、CD34+6.43(2.15~17.5)×106/kg,其中4名供者需采集2次,余28名供者均采集1次。
10名供者出现腰背部酸痛,3名出现乏力,均能耐受;4名供者采集过程中出现口唇、四肢麻木,予静滴钙剂后均缓解。
结论:所有供者经G-CSF动员后均可成功采集,并能耐受其不良反应,可替代进口G-CSF供临床使用。
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已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遗传性等疾病的治疗,其中动员、采集足够数量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本文选取2017年4-11月期间32名健康供者应用国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及其对供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按照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对所有的参与者提供书面通知。
选取2017年4-11月期间32名健康供者,纳入标准:来源于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深圳分库,经检索10个位点(HLA-A、B、Cw、DRB1、DQB1)相合,以及本科同胞HLA相合或半相合。
1 对于Ⅲ-Ⅳ度骨髓抑制,或发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短效还是长效升白药的起效时间更快,持续时间更长短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药代动力学资料显示皮下注射的半衰期为小时,而长效制剂的的药代动力学资料显示其平均半衰期依据剂量不同而波动于27-47小时之间。
且资料显示,常规剂量给予短效制剂1天后嗜中性细胞成熟(不给药状态下一般需要5-7天),从骨髓进入血液,这样似乎短效制剂起效相对迅速。
短效制剂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而长效制剂由于其独特的PEG链上的环氧乙烷单元高度水合形成的环状结构能够避免其蛋白成分被相关酶水解或被巨噬细胞吞噬,同时避免其被肾小球滤过,所以其进入人体后主要由中性粒细胞表面的RHG-CSF受体介导清除,随着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的升高,血浆中的长效制剂浓度呈现与ANC负相关表现。
这样既可以达到持续有效改善白细胞缺乏,同时也能减少ANC过高风险。
在石远凯教授组织的关于聚乙二醇化长效制剂的临床Ⅰ期临床耐受性实验,以及徐兵河教授组织的关于聚乙二醇化长效制剂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中,也得到了支持上述观点的相关结论(分别发表于2006年《癌症》及2016年《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影响G-CSF疗效的原因有哪些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药物副反应(包括罕见但严重的副反应如脾破裂/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等),患者一般体力状态/既往化疗方案及次数/年龄因素(间接反映患者的骨髓储备功能水平)。
对于短效制剂还应当考虑到作为大肠埃希菌的表达产物,其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导致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导致药效减退的因素。
3放疗状态下出现的粒细胞减少,G-CSF如何使用参考ASCO建议,对于致死剂量全身放射治疗或意外全身照射的患者应考虑在终止放射暴露后G-CSF应用治疗(该推荐基于美国放射事故登记中心的辐射急症救援中心的病例观察资料而提出)。
2012年美国放疗协会推荐在大剂量放疗后24-48小时应用长效聚乙二醇化制剂。
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对正常供者的影响陈晓霞;王智明;罗贤生;徐丹丹;李兴;雷美清【摘要】背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是当前健康志愿供者采用的主要方法.据国内外文献报告: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中已发生少数严重不良反应,这引起了国人对中国非血缘健康供者安全的忧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动员剂对健康志愿供者有何影响?是否安全?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正常供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1/2008-12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μg/(kg·d)动员剂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赠者16例,观察动员及采集过程的不良反应,检测动员前后血常规CD3、CD19、CD3+4、CD3+8细胞比值在动员前后变化,并随访所有供者.结果与结论:10例供者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过程中无任何不适,有3例出现低热,头痛、肌肉及骨骼疼痛、腰痛等,3例供者出现发热,其严重程度均在Ⅰ级,但无需终止动员.白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数量较动员前升高,停止动员后3 d全部供者的白细胞恢复至动员前水平.血红蛋白、血小板、CD3、CD19、CD3+4、CD3+8细胞比值在动员前、动员后72,96 h无明显变化.提示健康供者可耐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 μg/(kg·d),动员和采集过程;且对T细胞亚群无影响.【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0(014)023【总页数】4页(P4281-4284)【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供者;动员;安全性【作者】陈晓霞;王智明;罗贤生;徐丹丹;李兴;雷美清【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海南省海口市,57020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海南省海口市,57020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海南省海口市,57020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海南省海口市,57020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海南省海口市,57020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海南省海口市,57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0 引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已成为治疗多种血液病及非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供者是成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提。
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效果分析范振海;章涛;余丽梅;魏在荣;彭笳宸;任明强;方宁【摘要】目的观察费森尤斯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autoMNC程序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效果.方法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采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autoMNC程序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百分比,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效率与单个核细胞采集参数及采集物质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平均处理血量2.34±1.75 L,采集物体积46.63±28.17 mL,白细胞计数(11.40±10.40)×1010个细胞/L,单个核细胞百分比(83.79%±21.77)%,CD34+细胞百分比(0.81±1.54)%.MNCs采集效率与外周血处理血量呈正相关(rs=0.538,P<0.05),和采集前外周血MNCs计数呈负相关(rs=-0.379.P <0.05);MNCs采集效率与采集物白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s =0.866,rs=0.924,P<0.05),与采集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采集物CD34+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百分比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效率作为评价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autoMNC 程序采集效果的指标,可综合反应重要的采集参数与采集物质量.【期刊名称】《遵义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9)006【总页数】5页(P627-630,634)【关键词】血细胞分离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作者】范振海;章涛;余丽梅;魏在荣;彭笳宸;任明强;方宁【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99;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99;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99;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贵州遵义563099;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贵州遵义563099;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贵州遵义563099;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2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可显著提高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s)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含量,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可初步富集外周血干细胞,用于恶性血液病大剂量化疗后,促进患者造血免疫功能恢复,或将富集的外周血干细胞用于糖尿病足等疾病治疗[1-2],促进组织损伤修复,取得了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