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2《人口合理容量》教案7 湘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983.50 KB
- 文档页数:12
人口合理容量-湘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掌握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的关系;3.在分析人口合理容量时,能够考虑到各种因素。
二、教学重点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在分析人口合理容量时,能够考虑到各种因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材料:一个人口统计报表通过报表,引出人口问题和人口增长引起的压力。
2. 学习•概念解释:1.人口合理容量: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人口数量,也就是这个地区或国家可以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的关系:人口质量主要包括人口的教育程度、卫生状况和生活水平等,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人口数量过多,将会影响到人口质量。
•分析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生态等。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也是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相应地生态环境保护也会更好,可以支持更多的人口。
3.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之一,比如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从而达到控制总人口数量的目的。
•案例分析:以中国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数量、质量的关系。
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等方面,分析中国当前的人口状况和未来的趋势。
3. 拓展邀请当地的人口研究专家,就人口合理容量进行讲解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的关系,能够分析人口合理容量时需要考虑到的各种因素,达到教学目标。
六、总结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重要性是必修课程的重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和拓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口问题,提升对人口增长引起的压力的认识,以期在未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政策中更好地控制人口数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教学目标】1.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3.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自主梳理】一、认识“人口爆炸”的含义1.读图1-5世界“10亿”人口年度表,自1830年以来,每增加10 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说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
2.据此图,说出你对“人口爆炸”的理解。
图1-5世界“10亿”人口年度表二、环境承载力(最大人口数量)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都表明,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一般的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内,在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______规模的大小。
活动一: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
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这其中的答案就是所谓的木桶效应。
图1.10“木桶效应”(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哪种资源?举例说明。
(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由此可见: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三个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力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如下图所示:三、人口合理容量(最佳人口数量)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概念:指在有效和______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______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导入】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预测:什么时候达到80亿?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
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
如果在这个图中添加上资源数量曲线,随着时间推移,资源数量这条曲线将如何变化?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资源逐渐减少。
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
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学案定义】如果人类的人口增长不考虑环境承载力,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复活节岛的悲剧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平方千米,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千米,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丰饶的土地。
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
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
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
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
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
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
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
人口合理容量知识探讨人口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头道坎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资源消耗、环境退化是绕不过的三道坎,其中人口问题——特别是人口数量是第一道坎。
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专家预计,至2030年或2035年,中国人口达到人口容量最大值16亿。
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18个下降到1980年2.5个,1990年又降到2.3个。
其中城市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5个以下,农村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8个左右,多胎率占19.32%。
我国必须把妇女生育率总和降到2.1个百分点以下,才能保证到21世纪中期中国人口在总数上不超过17亿的情况下实现零增长。
阅读材料后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头道坎?友情提示:从环境的限制性出发,结合我国的资源情况和人口现状去分析。
2.搜集有关我国人口最大容量的观点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有专家认为,从水资源看,我国的人口数量应不超过5亿~7亿;从矿产资源看,我国的人口数量应小于8亿~10亿;从土地和气候资源看,我国的人口数量应不超过16亿。
人口合理容量决策探讨观点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不断提高,所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可适当放松。
观点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自然资源数量将会大幅度提高,而许多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国目前人地、人水等矛盾尖锐,所以必须大幅度削减人口数量才能保证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经济持续发展。
你支持哪种观点或有第三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人口合理容量思考过程“人口合理容量”的提出,是缘于当前的“人口爆炸”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要学会举例分析人口和自然资源之间的严峻形势。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与自然界提供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不协调,因此,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人类发展也是有害的。
目前,只有地球环境适合人类生存,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明确资源、科技水平、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该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人口、资源、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下的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可达16亿左右,但目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特别是人口与淡水、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更加突出。
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正视我国人口与环境的严峻现实,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2.地球及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3.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环境的限制性2.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图片、表格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3.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人口增长快慢的影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了解、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研究过程。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教学过程一、播报《新闻集锦》导入新课教学主持:你一眼,我一眼。
全体同学:你一言我一言。
主持加全体同学:《“地理眼(言)”新闻集锦》每课播报,准点开播。
主持:请看投影(多媒体播放),“零距离”接触——“五一”周庄游客如潮无暇顾及——“某风景区”售票处涌动的人头和挥舞的手臂。
主持:这真是“江山如此多娇,这边‘人头'独高!”,不难看出,这样的游览,既来不了雅兴,也损坏了风景。
为此,《杭州市政府批复西溪湿地保护总体规划》中就规定:“严格限制游客容量。
据计算,景区游人合理日容量为6340人。
对于超出景区高峰日容量的游人,规划建议采取早期预报、劝阻分流、控制进入等手段进行限制”。
……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和资料。
课后链接:论张家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师:今日的《新闻集锦》播报,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一句话概括。
生:学生概括回答略。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共同点都是风景区游人的合理容量问题,的确,各大风景区要想可持续发展,都必须调查论证执行“游人的合理容量”,同样,生活在地球的我们,对地球母亲来讲,也有一个“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
多媒体显示: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背景:人头涌动、人如潮水的场景)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教会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的面向未来。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看问题,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提取地理问题,学会从地理资料或图象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拥有了一双地理眼。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课程标准】“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的区别。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人口爆炸”的含义。
2.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3.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4.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计算人口增长的数据资料,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2.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人口增长快慢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习人口合理容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人口政策的正确性和控制人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1. 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2.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特点。
3.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自主探究、二人合作探究、小组合租探究),讲授法,展评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导学案。
【课时】全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Downsizing》(缩小人生)宣传图片师:这张图片上的人有多高?生:12cm左右。
师:这是美国科幻电影《缩小人生》的宣传画,里面提到可以通过手术把人缩小到12cm左右,为什么要缩小呢?我们不妨带着这个问题看看电影的相关片段。
【播放视频】电影《缩小人生》片段(已通过电影剪辑)。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2017年《缩小人生》的片段,电影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背景,为应对人口过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科学家研究出将人缩小的技术,以减少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师:播放结束问,为什么要把人缩小?生:回答。
【承转】师:人缩小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也就变小了。
但问题是有这个必要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来寻找答案吧。
【展示课题】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板书】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展示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认识“人口爆炸”的含义。
湘教版必修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背景知识;•掌握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和影响;•了解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学重难点•掌握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和影响;•了解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 教学内容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背景知识;2.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和影响;3.中国的人口政策;4.环境保护与人口问题。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课根据学生的现实认知,通过调查等方式引入人口问题的课程,将学生引入到本次课程中来。
第二步: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人口问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接着,讲解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和影响,鼓励学生对人口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第三步:学生小组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自由探究中国的人口问题及政策。
学生可通过搜索网络资料、参观调查等方式,了解我国的人口形势、我国人口政策出台的原因、主要内容等,得以对人口问题深入了解。
第四步:展示成果学生展示小组的调查成果,并由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做出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人口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第五步: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的密切关系,唤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关注和支持环境保护工作。
5.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地掌握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学生能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学生能够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享成果的过程;•学生能够体现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反思人口合理容量是必修二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内容,从概念、特点、影响到中国的人口政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本教案在设计和实施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比较模糊,具体而言,学生应该学习到哪些知识点,掌握哪些技能,没有明确的表达出来。
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该更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与自然界提供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不协调,因此,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人类发展也是有害的。
目前,只有地球环境适合人类生存,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明确资源、科技水平、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该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人口、资源、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下的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可达16亿左右,但目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特别是人口与淡水、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更加突出。
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正视我国人口与环境的严峻现实,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2.3.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2.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图片、表格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3.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人口增长快慢的影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了解、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研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的巨大压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提纲】一、“人口爆炸”二、环境的限制性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2、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3、人口容量的特点【重点解读】【典例剖析】阅读“PPE怪圈”材料,回答问题:“PPE怪圈”(见下图)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被用作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1)对比①④、②③、⑤三组因果关系,试分析“PPE怪圈”的基本原因。
(2)从③、⑤线索入手,说明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3)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与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人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简述②线索成立的原因。
(4)请简要说明如何走出“PPE怪圈”。
【自我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多长。
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
这就是所谓的“木桶效应”。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资源的种类,则木桶的“短块”决定A.人口容量的多少B.人口合理容量的多少C环境最适宜人口容量的多少D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2—3题。
2、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B.P′为环境承载力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人口容量D.P为环境承载力3、图中反映了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负相关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4~5题。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5.按表格内容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二、综合题6.读下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湘教版《1.2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结合实例知道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能够理解影响人口容量的几个要素。
2.能从资源、环境、人口容量的角度指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世界人口爆炸的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文字材料、视频、照片、图表等,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联系具体案例,初步学会分析、讨论估计国家、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研究过程。
3.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等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国家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一定的全局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既乐观又谨慎的处事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课前准备:安排学生预习教材P11—P15内容,要求:①了解世界数量呈什么样的方式变化;②知道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一、感受:人口爆炸、计划生育的贡献1.营造氛围:播放视频,《中国人口为世界做贡献》(见附件中视频一)2.交流感受:在人口猛增的世界背景下,为什么说中国人口为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3.靠近生活:让学生说说家里祖辈、父辈、自己一辈的亲兄弟姐妹有多少?然后展示教师自己祖、父、自己三辈的照片。
4.教师结合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提出设问:计划生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有计划把人口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通过预习,学生已能够知道这个数量就是指人口容量),那么我国到底要把人口控制在一个什么数量范围内呢?更重要的,这个数量又是依据什么来划定的呢?二、理解: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展示《复活节岛“人吃人”的故事》(见附件中材料一)、展示《一个岛国创造的“神话”》(见附件中材料二)展示三个学习任务:1.让学生结合案例,写出复活节岛上“人吃人”的形成过程,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与自然界提供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不协调,因此,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人类发展也是有害的。
目前,只有地球环境适合人类生存,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明确资源、科技水平、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该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人口、资源、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下的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可达16亿左右,但目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特别是人口与淡水、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更加突出。
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正视我国人口与环境的严峻现实,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2.3.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2.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图片、表格。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3.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人口增长快慢的影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了解、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研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的巨大压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的人口合理容量,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对策。
3.通过了解我国的环境容量,明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加强对我国国情国策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复习提问)1.人口增长模式有哪些类型?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是什么形的曲线?生(回答)1.“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J推进新课课件展示:展示“人口爆炸”漫画。
资料:1970年全世界人口为33.5亿,按每年20‰速度递增,2005年可达到67亿,2075年将是268亿,前景令人忧虑。
人口学家预言:如果地球上的人口每35年翻一番,到3550年,人类自身机体总质量将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师“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现象。
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课件展示:“世界‘10亿’人口年表”(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1.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2.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生地球上的总人口从公元初年的2亿增加到10亿,大约经历了1800年的时间;从10亿增加到20亿,大约经历了100年的时间(1830~1930年);从20亿增加到30亿,大约经历了30年的时间(1930~1960年);从30亿增加到40亿,只经历了14年的时间(1960~1974年);从40亿增加到50亿,只经历了13年(1974~1987年);从50亿增加到60亿,只经历了12年(1987~1999年)。
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上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间隔逐渐变短。
生 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世界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世界人口呈“J”形曲线增长。
师这种“J”形曲线有何特点?生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11页“活动”内容: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对两种观点加以分析评论。
生(阅读、讨论,得出意见)赞成观点二。
师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即“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生产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
在两个世纪以内,人口对生活资料的比例将会是256:9,在三个世纪以内,将会是4 096比13。
他的“两个级数”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而虚构出来的。
若据他计算,当今世界人口应超过550亿,与事实不符。
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能主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马尔萨斯在人类历史上较早地提出人口问题,并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的关系明确地摆到社会面前,是有参考价值的。
他的“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因而在当今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承转)人口爆炸式地增长,但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村”,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随着人口的增师人类和自然资源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生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必须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反过来,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课件展示:漫画“人与资源”提问: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生揭示人与资源的深刻矛盾,说明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师资源是制约人口数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人类获取的资源的数量,与科学技术水平有关,科技水平越高,越能够拓宽和加深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页的活动“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思考问题1、2、3。
生1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生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日益广泛和深入。
因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会越来越多,资源的利用率会不断提高,会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范围,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承转)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只有建立良性循环关系,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师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资源。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哪些影响?生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一方面,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合作探究)学生阅读教材P12页“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按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下表。
课件展示:课件展示:课堂训练:选择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空格内。
读“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并将适当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
A.破坏生态平衡B.土地退化C.人均耕地减少D.破坏植被E.农业单产不稳不高F.毁林开荒G.自然灾害频繁H.粮食需求增加生自上而下、自左至右依次为:CHDBGEFA(说明:H与C,A与F可互换位置)。
师矿产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带来哪些影响?生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师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短时间内难以再生,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弥补矿产资源的迅速减少甚至枯竭的状况?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利用会日益广泛深入,资源后备储量会有所增加,对一些可能耗尽的矿产资源,人类应寻找新的可以代替的资源。
师由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品种日益增加,类型越来越多,要求不断降低,综合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某些矿产资源的减少。
再加上海底矿产资源,如锰等的开发利用已经提上日程,使许多重要矿产的储量至少可保证今后若干年的需要。
钻探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给人类开发利用地壳深层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
为什么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由于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上水污染等。
师华北地区水资源为什么紧张?生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等。
所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目前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该地区水源紧张的局面。
师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人类毁坏森林环境的影响有哪些?生大面积毁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地球表面的环境是有限的,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面对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状况,地球能一直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我们生活的地球空间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空间有多大?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师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生人口容量是指全球或某一地区的资源能够供养多少人,环境生态能够承载多少人,而不是指地球有多大的空间,有多少人的立足之地。
师人类本身占据的空间与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区别的。
有何区别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人类的空间”材料,思考问题。
生(回答)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
要了解地球的人口合理容量,必须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
[问题探究]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2.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有何区别?生(自主学习后回答)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二者的区别是: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意即最高人口,是个警戒值。
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表现为时间性、区域性以及与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相关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行为的作用力具有不同的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则不是最大或最多人口,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