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4.48 KB
- 文档页数:2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并能够分析典型环境问题的成因。
2. 知道环境问题的分类。
3. 说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自主预习:
1、环境问题指由于或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和的问题。
2、产生原因:人类在人地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当人类对环境的强度越来越大,对
也越来越严重。
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使人类面临资源减少的危机。
3、环境问题的类型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⑴部分资源趋于,人均资源拥有量。
①人口的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导致某些资源减少甚至枯竭;
②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人均资源减少;
③目前,煤炭、石油、森林、耕地等资源急剧减少。
⑵生态,生物多样性。
①由于人们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链被割断,导致生态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使生物的多样性受损。
②过度捕杀野生动物;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⑶严重,人类生存环境质量。
答案
1、人类活动自然原因影响破坏
2、开发利用环境
3、水体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草原矿产
4、大气水噪声
5、(1)枯竭减少(2)破坏受损(3)环境污染下降。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是人文地理的最后一章,是人文地理的总结的章节,也是高考中二大选考内容之一的《环境保护》的基础章节。
本节内容分为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两部分,本节内容比较直观,是学生们较熟悉的内容,容易读懂的内容.二.学情分析本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见识不广.学生为高一学生,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差.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四、教学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五、教学难点: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途径及原因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教学方法环节一导入新课1、ppt展示四幅环境问题图片,2、指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不合理活动,对环境的恶性影响,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障碍.导入新课.环节二环境问题的概念1、先让学生观察上环节展示的图片,分析其共同点,引导学生归纳出概念.2、ppt展示概念环节三环境问题产生的途径和原因1、ppt展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图,师生共同分析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2、归纳出环境问题产生的途径和原因环节四环境问题的类型1、ppt展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让学生归纳出环境问题按性质分类;2、ppt展示一些选择题让学生练习巩固环境问题的类型区分.3、ppt展示p87的活动画面,让学生连线归纳七、板书设计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类型1、环境问题的概念2、环境问题产生的途径及原因3、环境问题的分类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资源枯竭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3、环境污染。
湘教版《地理Ⅱ》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_【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地关系,讲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2)结合已学过的有关环境问题的具体事例,对环境问题进行归类;(3)通过观看短片和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
2、难点:结合实例对具体的环境环境问题进行归类。
【教学方法与教具】1.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2.教具: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师活动:展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引导讨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作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什么是环境问题?教师活动:指导阅读课本86—87页。
自主学习:(1)、什么是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产生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环境问题的类型教师活动:展示一组环境问题的视频。
请说出图片中属于哪一类环境问题?学生活动:看图回答。
教师活动:指导阅读课本87页环境问题的类型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注意,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87页活动题。
明确环境问题的类型。
过渡: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很多,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也各不相同。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教师活动:播放“小视频”。
请大家观看短片,归纳一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学生活动:观看短片、图片,归纳总结。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3课时教师:单位: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 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3. 授课时间:第2周星期一第1节4. 教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掌握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 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环境问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小结: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与建议,了解教学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1. 人地协调观: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人地协调观。
2. 综合思维: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区域认知:学生能结合案例分析,了解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习目标】1. 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并能够分析典型环境问题的成因。
2. 知道环境问题的分类。
3. 说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基础填空】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指由于或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的原因(1)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出了环境的。
(2)随着全球的急剧增长和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
3.环境问题的类型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
(1)产生原因:人们长时期地和。
(2)后果:导致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1)概念: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2)主要污染物类型主要类型主要污染物危害水污染、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等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造成水质恶化大气污染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常见的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土壤污染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1~2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A.①B.②C.③D.④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3~4题。
年份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年降水量/mm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亩产/kg粮食总产量/亿kg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3.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4.目前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风沙危害加剧B.水土流失严重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冬虫夏草又叫虫草、冬虫草,是著名的具有滋补作用的奇异中药材,也是传统出口的珍品,有着“一物竟兼动植两性”之说。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学习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问题的类型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成因:人类长期大规模的______与_____ 表现:自然资源数量______ 锐减和______下降后果: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要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成因:由于人们长期过度地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生物链被割断,导致_____________,加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入学习仔细阅读下面的宣传画,并回答问题。
(1)这幅图所提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个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或防治该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当堂检测1.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A.全球变暖B.森林减少C.生物污染D.生物多样性减少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生物物种灭绝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3.下列生产活动中,人类与环境对立的是( )A.江南丘陵开辟茶园B.呼伦贝尔草原垦草种粮C.鄱阳湖周围围湖造田D.将黄淮海平原的盐碱滩改造成良田4.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 )A.心血管病增多问题 B.大气污染问题C.原子能发电问题 D.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问题5.下面的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的是()A.大气污染 B.全球气候变暖 C.水土流失 D.矿产资源的减少.(四)迁移运用(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探究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6分)(2)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3)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6分)互动探究探究二:材料一:2015年12月7日18时30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这也是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12月18日7时,北京又发布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指令,自12月19日7时至22日24时再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
北京雾霾在这个冬天总会不期而至,一轮又一轮的雾霾侵袭,身体敏感者离开了这座城池,多数人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天气。
有些人不间断的抱怨,有些人想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控制霾的发生。
材料二: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8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物”。
试分析大气中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6分)、危害(4分)及应对措施(6分)。
高考链接(2015 天津文综)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1. 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2015 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具准备 PPT 课件 投影、阅读材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导学流程
学法指导 【导入】 资料1、“雾霾”新闻报道 资料2:图片 资料3:图片 【问题学习】
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阅读P86—P87)
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 或 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 和 的问题。
2、环境问题有哪些类型?
问题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学生活动一:
从能源资源看,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世界能源消费量翻了两番。
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只有1000多亿吨,按目前世界石油生产量计算,大约可供开采40年在,天然气也仅供开采40-50年,“石油枯竭”已为期不远了。
煤炭可开采量为10316亿吨,按目前世界煤炭产量计算,还可供卡才220多年。
虽然煤炭开采的年限较长,但燃烧煤炭要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快速翻阅课本找出
自主阅读完成。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3、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4、通过观看“保护环境的公益视频”,进行环保教育,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在学了必修一和必修二前三章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和能力,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案例分析能力,也已经初具地理学科意识,对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例子颇感兴趣。
因此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和平台展示其对案例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并对其进行判断。
但是,高一学生在图表分析以及案例分析方面会有所欠缺,这部分将在教师设置的活动题部分引导学生完成。
教学重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难点是对具体环境问题类别的判断及分析。
教学过程:【设问导入】展示不同的环境问题图片,这些信息反映了什么问题?【讲授】1、分析环境问题的概念(展示图片:自然原因和认为原因)【思考】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利用图片,首先让学生分析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如下图:学生回答后,,帮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结合课本86页第二段,进一步总结说明环境问题的产生:人地对立环境问题【阅读课本87页及活动】总结环境问题的类型:3、环境问题的类型(1)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2)根据环境要素、生产类型、地理空间分类【活动】视频展示播放《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让学生记录下视频中的十大环境问题,如下: 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5、森林资源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危险性废物污染同时,让学生将这十大环境问题进行按性质分类:(进一步巩固环境问题的类型)1、环境污染问题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3、生态破坏问题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活动】分析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地理必修二湘教版高一下学期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理解并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二、课程标准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三、五年高考环境问题地理试题题目分析1、考查内容:全国高考对环境问题的考查共一道题。
2、题型赋分及能力层级:环境问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8分,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分值10分。
试题难度系数集中在0.56~0.60之间。
3、考查形式:多以区域图、关联图、文字数据材料为主,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了解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材料,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通过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结合已学过的有关环境问题的具体实例,对环境问题进行归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学生对环境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人类面临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结合实例对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归类。
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知识归纳法、练习法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两个层面上讲述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用实例对每种类型的具体表现进行了介绍。
这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因此。
本节课的学习应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引导学生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
九、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对环境问题进行定义)1. 讨论最近面临的环境问题(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和危害(图瓦卢国家面临难题)。
2. 放图片进行讨论什么是环境问题、现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二)、课堂自学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