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一地理第二章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一课时)》(中图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地理中图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第1课时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红安一中石胜书
首先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接着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受到大气对其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
最后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其中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
地表吸收的部分转化为热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储藏于生物体内。
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
过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那是为什么呢?
我们刚才学过了,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所以说,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越少,温度越高。
规律: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成因: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越少
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自己成为一个辐射源。
根据辐射原理,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
短;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
太阳表面温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温度高,短波辐射,如太阳辐射
温度低,长波辐射,如地面辐射
今天我们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e表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a
B.b
C.c
D.d
2.a~e中,表示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
A.a
B.b
C.c
D.d
3.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Ⅰ可能增强②箭头Ⅱ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下图所示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5.影视片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面部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人翁的快乐心情,如果你是导演你会在该海滨选择什么时间段来拍摄该情境( )
A.18时~次日7时
B.8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次日18时
6.下列图中的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7.下面少数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最强”
B.鄂伦春人说“我们这里纬度高,夏季白昼长,日照长,故太阳辐射最强”
C.维吾尔族人说:“我们这里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最强”
D.藏族人说:“我们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尘埃少,水汽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因此太阳辐射最强”
沈阳中心气象台某年3月12日5时55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目前丹东市区已经出现能见度为100米的浓雾,预计还将持续3~4小时,请注意防范。
据此回答8~11题。
8.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加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加大,水汽易凝结,晴好天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9.白天大雾天气,空气能见度降低,这主要是由于( )
A.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作用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散射作用
D.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折射作用
10.大雾看起来轻盈神秘,其实危害无穷。
下列关于大雾带来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B.连续雾天利于污染物扩散
C.使呼吸道疾病与关节、腰腿痛等发病率显著增加
D.导致高压线路短路和跳闸
11.关于对大雾灾害的预防,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强监测、预报和预警
B.禁止人们大雾天出行
C.加强雾害发生时的舆论宣传
D.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应急工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2题18分,13题27分,共45分)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2分)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2分)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2分)
(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乙地,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6分)
(5)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丙、丁之间的风向为。
(4分)
(6)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
(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和北京城市环流模式图。
材料二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被称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使中国在
世界中的威望大大提高。
此次奥运会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评价,与北京市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大搞植树造林活动密不可分。
(1)读图,说出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特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8分)
(2)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用箭头画出北京市的热岛环流示意图。
(3分)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中A、B、C三地中的________地,其对北京市环境治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8分)
(4)北京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最适合该
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中的A、B、C三地中的________地,该新厂址对北京市环境保护的主要
意义是什么?(8分)
答案与解析
1.A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中,只有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其余均
为长波辐射。
2.C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它将地面辐射的热量大部分又返还地面。
3.D 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
4.B
5.B
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一样,海洋的温度日变化比较和缓,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
因是陆地热容量小所致。
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陆地温度高气流上升,海洋温度低气流下沉,这样风才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在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期间,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6.D 解析:分析同纬度各地昼夜温差的大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地球表面性质的
差异,由于海水与陆地比热容的不同,海水的比热容大,气温的日较差较小;
二是大气热力状况的差异,因为阴天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而
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因而昼夜温差小。
四图比较,昼夜温差
最大的是晴天的陆地上,最小的是阴天的海洋上。
7.D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加上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
辐射削弱得少,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台湾因雨季长,降水多,太阳能资源并不丰富;东北和新
疆因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能资源也比青藏地区少。
8.D
深秋初冬,天气晴朗干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差,地面热量散失的多,水汽易凝结。
白天,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
较高,强烈的上升气流将地面的沙尘带到天空,可以作为水汽的凝结核。
9.B白天大雾,云层厚,大雾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空气能见
度降低。
10.B大雾造成近地面层能见度低,对航空、公路交通、海洋船运来说都是高危险天气;大雾出现时,大气停滞少动,连续雾天会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及生命。
由于湿度过大,人们呼吸不畅,心情抑郁不安,呼吸道疾病与关节、腰腿痛等发病率显著增加。
雾滴附着在输电线路瓷瓶、吊瓶等绝缘设备表层,使输变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高压线路短路和跳闸,造成“污闪灾害”。
11.B 交通部门要增强防御雾害意识,对交通枢纽和交通干线根据大雾的能见度水平和路面状况,科学合理地采取限速、限量和封闭措施。
而不是限制人们的出行。
12.(1)乙、甲、丁、丙
(2)如下图
(3)甲
(4)阴雨天气晴朗天气乙
(5)东北风西南风
(6)乙
解析:由于地面冷热不均,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气温较低处气流下沉,而对同一地点而言,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据此可判断第(1)、(2)、(3)题。
(4)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高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故低压控制下的气温日较差小于高压控制下的气温日较差。
(5)根据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右偏判断。
(6)城市中心区气温较郊区气温高,据此可判断表示郊区的是乙地。
13.(1)由市区向郊区递减市区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释放人为热较多。
(2)图略。
(3)B 新鲜空气输入市区。
(4)C 避免城市风将大气污染物带入市区。
解析:由于城市人为释放热多,城区出现“热岛”效应,形成城市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其方向为:近地面空气从郊区流向城区,高空空气从城区流向郊区。
造林重点应在B处,它可以净化空气,给城区输送新鲜空气。
工厂应建在C处,避免对城区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