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冠必正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6
弟子规中冠必正后四句的理解在《弟子规》中,“冠必正”后面还有四句话,它们分别是:“纶巾愿正带,深衣每宜斟。
绅冠状须正,弟子舞蹈端。
”这四句话是对“冠必正”的进一步解释和要求。
下面我们对这四句话分别进行解读。
首先是“纶巾愿正带”,意思是佩戴丝绸头巾时要端正地系在头上。
纶巾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丝绸织成的头巾,多用于封建社会的上层人士。
这句话要求人们佩戴头巾时要端正地系在头上,不可松垮或歪斜。
这也可以理解为要求人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保持端正的态度和举止,不可随意或懒散。
接着是“深衣每宜斟”,意思是在穿着服装时要注意“斟”(zhēn)即要整齐、合适。
深衣是中国古代一种制作精良的长袍,多用于封建社会的上层人士。
这句话要求人们在穿着衣服时要注意整齐、合适,不可松垮或过于随意。
这也可以理解为要求人们在生活中要有条理、有规律,不可随意或懒散。
然后是“绅冠状须正”,意思是佩戴礼帽时也要端正地戴在头上。
绅冠是中国古代一种礼帽,多用于封建社会的上层人士。
这句话再次强调了佩戴头巾时要端正地戴在头上的要求。
这也可以理解为要求人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保持端正的态度和举止,不可随意或懒散。
最后是“弟子舞蹈端”,意思是无论在何种场合,弟子都应该保持端正的仪态。
这句话是对整个规则的总结,它要求弟子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持端正的仪态,不可随意或粗俗。
这也可以理解为要求人们在生活中要有礼仪、有教养,不可随意或粗鲁。
总的来说,“冠必正”及其后四句话强调了一个重要的品质,那就是端正。
在古代封建社会,“冠必正”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道德要求。
它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端正的心态和态度,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这也对当代人们提出了要求,希望我们能够在生活中保持端正的态度和仪表,成为有品德的人。
弟子规第四章谨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晚睡,人的一生,倏忽间就从幼儿变成了老者,我们应珍惜此时此刻的时光。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漱口。
每次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洁,不必讲究衣服的昂贵华丽。
一方面应考虑自己的身份及场合,另一方面要衡量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对于吃的东西,不要挑挑拣拣;吃饭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年少时不可饮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毕露,颜面尽失。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走路时步伐要从容不迫,站立时要端正直立。
作揖行礼时应把身子躬下去,叩头跪拜要表现得恭恭敬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进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坐着时不可以伸长双腿,腿更不可以抖动。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进门时揭帘子的动作要轻缓,尽量不发出声响。
走路转弯时与物品的边角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伤了身体。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东西的一样小心谨慎。
进到没人的房间里,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随意闲逛。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做事不要急忙慌张,匆忙就容易出错,做事情不要怕困难,不要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应付了事。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是非之地,绝对不可以接近。
对于邪恶怪僻、荒诞不经的事情不要好奇,不要追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屋内是否有人,不要冒失闯入。
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提高声音,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弟子规《谨》全文和译文《弟子规·谨》的原文和译文如下: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译文: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漱口。
每次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
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洁,不必讲究衣服的昂贵华丽。
对于吃的东西,不要挑挑拣拣;吃饭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
年少时不可饮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毕露,颜面尽失。
走路时步伐要从容不迫,站立时要端正直立。
作揖行礼时应把身子躬下去,叩头跪拜要表现得恭恭敬敬。
进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站立时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坐着时不可以伸长双腿,腿更不可以抖动。
进门时揭帘子的动作要轻缓,尽量不发出响声。
走路转弯时与物品的边角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伤了身体。
做事不要急忙慌张,匆忙就容易出错,做事情不要怕困难,不要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应付了事。
弟子规《谨》篇解读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这《弟子规》的《谨》篇!你想想啊,这《谨》篇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指南,告诉我们该怎么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井井有条。
比如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这就像我们每天早上起床一样,难道你不想早早起来,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一天吗?就好比小明,他以前总是爱睡懒觉,结果好多事情都耽误了,后来他听了这句话,每天早早起来,发现能做的事情可多了呢!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是不是在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呀?想象一下,要是你衣冠不整就出门,别人会怎么看你呢?就像小红去参加面试,穿着邋里邋遢的,结果可想而之,肯定不会成功呀!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这是在教导我们要有好的举止呢。
你看那些风度翩翩的人,走在路上都是昂首挺胸的,多有气质!就像隔壁的叔叔,不管什么时候,他的举止都特别优雅,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这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细心、要稳重。
你要是急急忙忙地揭帘子,万一弄坏了怎么办?就好像小李,做事总是风风火火的,经常会不小心碰到这儿碰到那儿,吃了不少亏呢!
这《弟子规》的《谨》篇啊,真是句句都在理!它就像一个贴心的朋友,时刻提醒着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些话,要是真能做到,那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有秩序!所以啊,大家都要认真去学习、去践行《谨》篇里的这些道理,让自己变得更好呀!。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弟子规的意思《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修身养性、立志向善,包含了许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其中第二条为“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
这一条的本意在于强调人的仪表整洁,让人看起来显得正派端庄。
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解析一下这条规则的意义。
首先是“冠必正”。
冠是指头戴的帽子,必须整洁端正。
这里的“正”不仅仅指帽子本身,更重要的是强调人的精神状态必须端正、积极向上。
在中国文化中,头戴帽子也象征着人的尊严和地位。
因此,要让自己的冠帽整洁美观,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其次是“纽必结”。
这里的“纽”是指扣子,表示人穿衣搭配一定要得体、整齐,不要有任何散漫的地方。
而“必结”则体现了人的细致认真、注重细节的态度。
只有注意到每个小细节,才能做到全面整洁。
“袜与履俱紧”则是强调人的鞋袜一定要洁净整齐,不要有任何的松垮。
因为脚是人体最先踏上地面的部分,因此脚部的卫生和整洁度,也是体现人的品德和修养的重要方面。
总的来说,这一条规范要求人的仪表整洁、谦虚谨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所重视的精神文化层面。
在现代社会,这条规范虽然被认为不再适用于今天的人们,但事实上,这条规范所体现的东西,却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在现代社会中,纵然形式主义盛行,但是,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一种自己的规则和原则。
只有在这些规则和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持自己的形象,使自己在社会上更有分量,更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此外,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每一条规范都强调了一个既简单又细致的问题,将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细化成许多具体细节。
这些行为规范为我们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人生准则。
将弟子规中的规范融入实际生活中,就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更加顺利前行。
《弟子规》原文——〈谨〉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旨在教导儿童正确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第三篇《谨》主要强调的是要谨慎小心地行事,遵守规矩,以及注意言行举止。
以下是《弟子规》第三篇的内容:一、凡事不可不慎始,事虽小,勿擅为。
二、若有许诺,勿忘言,行背信,远于事。
三、凡是家务,大小事,父母命,勿违抗。
四、上对长,下对幼,与朋友,言语和气要和顺。
五、路遇长者,不可侵,小孩儿,要让行。
六、进退有礼,有分寸,宾主尊卑,不可乱。
七、弟子入门,问好端,出门时,要问安。
八、朝起早,夜眠迟,冬暖夏凉,勿随意。
九、扫地涤器,齐齐整整,勿散落。
十、不做违心之事,行止要有节制。
这些规则教导儿童要谨慎小心地行事,遵守规矩,尊敬长辈,友善待人,注意言行举止,以及有节制地生活。
通过学习和遵守这些规范,儿童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古诗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翻译赏析“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翻译】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拉锁、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
注重生活细节,不仅有助于形成自身的威仪,还能逐渐养成做事严谨的习惯。
【说明】一个人的穿戴表示了他的身份和地位,展示出他的气质和修养,反映了他的爱好和追求。
穿戴整洁、优美、高雅还是脏污、丑陋、庸俗,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一个人的仪容仪表不仅关系自身的形象,有时还关系到工作前途,同时也关系到对他人的尊重。
很多大学生去应聘时,穿着邋遢不修边幅,随随便便,看起来很没有精神,这样常常不会被录取。
纵使有好的才华,假如衣着不当,很可能就已经把这个机会挡在门外了。
所以不能忽视孩子的仪表,它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详解】从这一条,我们从字面上可以看得出来,一个人的衣冠必须要整齐。
整齐,不但自己看了欢喜,别人看了也会高兴。
为什么?衣冠不整的话,给人感觉就是不懂得尊重自己,同时也是不尊重对方,可以说是失礼。
所以从小,为人父母的就要特别注意到孩子的仪容。
我们都晓得出门之前,一定要先照照镜子,从头到脚都要检查一遍,免得出门出糗了。
我们也看到有一些朋友,他因为时间非常的匆忙,出门没有再端详一下,自己的这个衣服有没有扣好?鞋子有没有穿好?甚至袜子颜色不同,他因为一时匆忙没有注意到。
所以,这一条就告诉我们,从头到脚衣冠一定要整齐。
‘冠必正’,“冠”就是指我们戴帽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有没有正。
没有方正,戴得歪歪斜斜,可以说是轻率的感觉。
所以这个“冠”,此地冠指正的,所指出的就是指我们戴帽子要戴得整齐。
‘纽必结’,纽就是纽扣,没有纽扣的是拉炼的,我们也要把它拉好。
纽扣要扣紧,有时候我们纽扣松掉了,可能在半路掉了。
所以,在平常的时候,我们也要检查自己的衣服,纽扣是不是有松的感觉;有松的话,应该把它缝好,免得穿出去之后不晓得掉在哪里。
弟⼦规谨原⽂拼⾳弟⼦规谨原⽂拼⾳ 《弟⼦规》的谨篇,它告诉我们⾃⾝这个态度,也是属于居家⽣活的⼀些细节,我们也要特别的留意。
jǐn 【谨】 zhāoqǐzǎo yèmiánchí lǎoyìzhì xīcǐshí 朝起早夜眠迟⽼易⾄惜此时 chénbìguàn jiānshùkǒu biànniàohuí zhéjìngshǒu 晨必盥兼漱⼝便溺回辄净⼿ guānbìzhèng niǔbìjié wàyǔlǚ jùjǐnqiè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zhìguānfú yǒudìngwèi wùluàndùn zhìwūhuì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yīguìjié búguìhuá shàngxúnfèn xiàchènjiā ⾐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duìyǐnshí wùjiǎnzé shíshìkě wùguòzé 对饮⾷勿拣择⾷适可勿过则 niánfāngshào wùyǐnjiǔ yǐnjiǔzuì zuìwéichǒu 年⽅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bùcōngróng lìduānzhèng yīshēnyuán bàigōngjìng 步从容⽴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wùjiànyù wùbǒyǐ wùjījù wùyáob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huǎnjiēlián wùyǒushēng kuānzhuǎnwān wùchùléng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zhíxūqì rúzhíyíng rùxūshì rúyǒurén 执虚器如执盈⼊虚室如有⼈ shìwùmáng mángduōcuò wùwèinán wùqīnglüè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dòunàochǎng juéwùjìn xiépìshì juéwùwèn ⽃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jiāngrùmén wènshúcúnjiāngshàngtáng shēngbìyáng 将⼊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rénwènshuí duìyǐmíng wúyǔwǒ bùfēnmíng ⼈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yòngrénwù xūmíngqiú tǎngbùwèn jíwéitōu ⽤⼈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jièrénwù jíshíhuán hòuyǒují jièbùnán 借⼈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解读 【朝起早,夜眠迟,⽼易⾄,惜此时。
《弟子规》瑾: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这一条,我们从字面上可以看得出来,一个人的衣冠必须要整齐。
整齐,不但自己看了欢喜,别人看了也会高兴。
如果,衣冠不整的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尊重自己,同时也是不尊重对方,可以说是失礼。
所以从小,为人父母的就要特别注意到孩子的仪容。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就是告诉我们,从头到脚衣冠一定要整齐。
也就是说,要注重仪表。
戴帽子要戴得正,纽扣要系好,不能够散出来。
袜子和鞋子要穿得整齐,鞋带也要系上,那么这些是一个人基本的仪容。
从一个人的仪表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内心,如果一个人内心很庄严,他很谨慎、恭敬。
自然就诚于中而形于外,他的外表一定是恭敬、谨慎。
心是人的主宰,他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形象。
所以我们看人,从形象就能看到内心。
一个人很端正、很恭谨的样子,外表就能够知道这个人必定是主敬存诚。
这一句话也可以引申为,我们的穿着要符合场合,该戴帽子的时候要戴帽子,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去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衣服,这个都是告诉我们,穿衣、戴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
所以,衣着也是一种文化。
我们看到现代,很多年轻人穿衣服都穿得很奇异。
特别很多的女孩子,她们穿得好多衣服看上去不够长、不够大,不是露上面就是露下面。
要知道,露的地方都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
女孩子在夏天的时候,穿的都是露着肚脐的衣服,肚脐和后腰,都是最重要、应该要保护的部分,如果露了风了,这个病不好治。
到中老年的时候,那就够她受的了。
以前,农村的小孩子,他可以光着屁股,但是他一定是护着肚脐、穿着小褂,说明什么呢?肚脐是非常重要的穴位,一定不能让它露风。
还有两个肩,这都是需要把它包裹起来的。
这是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极其重要的。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一一《弟子规》的意思意思:戴帽子要戴端正,扣好衣服的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要系紧。
搁置帽子与衣裳,应该有固定的位置,不要杂乱安顿,假若随意乱放,就容易弄脏。
1、冠必正“冠”盖在头顶上物品,比如帽子;“必”必须、必要;“正”不歪斜。
2、纽必结“纽”可以结起来,也可以松开的叫纽,比如纽扣,纽带;“结”系的意思,条状物或者绳子打成的疙瘩,这里“结”指的是穿做的衣服或者帽子上的纽扣,纽带要是连接的状态,不要是松开的。
3、袜与履,俱紧切袜子和鞋子;“俱”,全;“紧”:密切合拢;“切”密合、贴近。
4、置冠服,有定位“置”安放、放置;“冠”:帽子,头上戴的物品;“服”衣服,身上穿的衣服;“有”这里的有就是存在的意思;“定”不动的、不变的;“位”所在的地方;“定位”就是一个固定的地方。
5、勿乱顿,致污秽“勿”不要;“乱”没有秩序;“顿”处置的意思;“致”招引、导致的意思。
扩展资料:这段话所表达的规则是指参加这样的群体活动时,对衣服穿着的注意事项。
这句话有两个规则,一是自己的穿戴要舒适,二是穿戴要让别人看着舒适。
比如“冠必正,纽必结”如果你带的帽子是歪的,身上纽扣,纽带也都不扣上,说白了就是衣冠不整嘛,别人看在眼里会对你产生一种不着调、邋里邋遢的感觉。
“袜与履,俱紧切”,脚上的鞋和袜子穿的不舒服,别人看不到,但是会直接影响整自己的精神状态。
所以我们在出门前就应挑好鞋子和袜子,尤其是新的鞋子和袜子,穿上之后在家里走一走,试一试,不舒服,直接换成合适的。
另外古代的袜子跟现在的袜子不一样,古代的袜子是没有弹性的,所以袜子大了、小了都是很不舒服的,我们现在袜子好一些,有弹性,但是大了也不行,脚会滑来滑去,运动量大的时候,还有可能把脚上的韧带拉伤,造成不便;“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把衣服放在一个妥当安生的地方,因为人多,事情也多,如果把衣服放在一个不妥当的地方,其他人也要拿东西,会移动过衣服,很有可能衣服弄脏,你要是再穿就很难看了。
《谨》原文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
《谨》译文清晨要早起,晚上要晚睡,人的一生,倏忽间就从幼儿变成了老者,我们应珍惜此时此刻的时光。
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漱口。
每次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
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洁,不必讲究衣服的昂贵华丽。
一方面应考虑自己的身份及场合,另一方面要衡量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吃的东西,不要挑挑拣拣;吃饭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
年少时不可饮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毕露,颜面尽失。
走路时步伐要从容不迫,站立时要端正直立。
作揖行礼时应把身子躬下去,叩头跪拜要表现得恭恭敬敬。
进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坐着时不可以伸长双腿,腿更不可以抖动。
进门时揭帘子的动作要轻缓,尽量不发出声响。
走路转弯时与物品的边角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伤了身体。
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东西的一样小心谨慎。
进到没人的房间里,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随意闲逛。
做事不要急忙慌张,匆忙就容易出错,做事情不要怕困难,不要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应付了事。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是非之地,绝对不可以接近。
对于邪恶怪僻、荒诞不经的事情不要好奇,不要追问。
弟子规《谨》篇解释弟子规《谨》篇解释谨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解说: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着,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
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
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
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
引导语:《》中的谨篇,它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下习。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谨】前面“出则弟”已经告诉我们一些礼仪,日常礼仪应该如何。
接下来“谨”,它告诉我们自身这个态度,也是属于居家生活的一些细节,我们也要特别的留意。
请看第十二条:【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这里就讲到人一定要珍惜光阴,我们都晓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上起来,可以说是精神最好,最抖擞的时段,所以一定要珍惜。
曾国藩曾经告诫他的子弟,在《曾文正公嘉言集》里头,他讲:要看一个家庭有没有兴盛,就看他的子弟是不是晏起。
这个晏起就是起得很晚。
他们是不是会早起?早起的家庭,我们感觉这个家庭是一个有朝气、有前途的家庭。
如果子弟都睡得很晚,日照三竿,这个家恐怕就是没有家教。
所以,古人很重视教育子弟要爱惜时间,爱惜光阴,早上就要早早起床。
所以这里讲“朝起早,夜眠迟”。
在往昔我们可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古者晚上很晚睡,也不像我们现在几乎到半夜凌晨还在那里读书也好,做事也好。
因为毕竟环境不同。
以前教育子女是这样子的,父母还没有睡的时候,为人子女的一定要等待父母都去睡了,然后他们目送父母就寝之后,把家里再打理,再看看,有没有门窗哪里没有关好,或者东西没有处理好,等检查一切没有安全顾虑之后,为人子女的再上床睡觉。
jǐn【谨】做人应该言行谨慎,诚实守信.zhüo qǐzǎo yâmián chí朝起早夜眠迟lǎo yìzhì xÿcǐshí老易至惜此时【译文】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
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宝贵时光chãn bì guan jiün shùkǒu晨必盥兼漱口b iàn ni huí zhãjìngshǒu便溺回辄净手【译文】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刷牙,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
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在小时候就养成。
guün bìzhâng niǔbìjiã冠必正纽必结wàyǔlǚ jùjǐnq q iâ袜与履俱紧切【译文】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zhì guün fú yǒu dìngwâi置冠服有定位wùluàn dùn zhìwūhuì勿乱顿致污秽【译文】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
yÿguìjiã búguìhuá衣贵洁不贵华 s hàng xún fân xiàchân jiü上循分下称家【译文】穿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
不但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
duì yǐn shí wùjiǎnzã对饮食勿拣择s híshìkþ wùguîzã食适可勿过则【译文】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
弟子规的谨《弟子规》“谨” 原文:原文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饱。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谁,问几声。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解释1.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1.意思是:早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
一个人很容易从少年就到老年,所以应该珍惜自己拥有的宝贵时光。
这是教导人们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1.解释: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洗手,还要漱口。
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立刻洗手。
这是在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3.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1.含义: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合适。
此句是教导人们注重仪表,穿着整齐得体。
4.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1.意思是: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
不要到处乱丢,以免把衣服弄脏弄乱。
主要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秩序感。
5.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1.解释:衣服贵在整洁干净,而不在于华丽。
穿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
这是在教导人们对待穿着的正确观念。
6.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饱1.含义:对于食物,不要挑食、偏食。
吃东西要适量,不要吃得过饱。
此句是关于饮食的合理建议,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
7.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1.意思是:年纪还小的时候,不要饮酒。
因为喝醉了酒,是最难看的行为。
这是在告诫年轻人要远离酒精,避免不良行为。
8.步从容,立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