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骨质疏松症80例X线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共计80例,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并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程度以及正确服药率。
结果:患者在接受了护理干预后,其生活质量比接受护理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且患者能够对骨质疏松症更加了解,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从而促进病情的恢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症;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77-02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重大威胁。
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结构的改变以及破坏[1],从而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全身骨头疼痛等临床表现,并且很容易发生骨折,而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2]。
由于本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病程较长,因此,对于此类病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十分重要,笔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共计8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56例,年龄介于61-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15±7.18)岁。
病程最长的患者达13年,病程最短的患者有1年,平均病程为(5.43±1.31)年。
1.2诊断标准:老年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对中重度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1.3护理干预的方法1.3.1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健康宣教:采用多种宣教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同时让患者家属学会如何正确照顾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家人。
DXA与QCT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比较双能X线吸收测量(DXA)和定量CT(QCT)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于2022年6月-2022年12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对120例患者进行骨质疏松检查,包括50-60岁之间的60例患者,60例60岁以上患者分别进行定量CT和双能X线检查,通过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效果,观察两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两种不同诊断效果的差异性。
结果:60例患者经诊断后,运用QCT对OP(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为44%(男性为32%,女性为45%) ,DXA 的检出率为17%(男性为14%,女性为24%),因此QCT的检出率高于DXA。
结论:两种检查技术都能为骨质疏松症提供有效的诊断价值依据。
特别是QCT对疾病的发展准确性更高,医生可以更全面地判断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并依据这些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满足中国人群的需求,使测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更符合中国国情。
综上所述,定量CT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优势,有望逐步取代双能X 线作为常用骨质疏松症检测的标准方法。
关键词: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骨质疏松症;骨密度;腰椎一、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骨密度和质量下降引起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损伤,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患者的寿命。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潜在的公共卫生威胁,因为它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从而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骨折的系统性代谢性骨病[1]。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寿命延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骨质疏松症发病因素与年龄上有紧密的关系,已经对中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困扰。
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是骨吸收和骨产生之间的不平衡[2]。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发病率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仍将上升。
目前,DXA和QCT的应用相对成熟和广泛,技术也在进一步发展,来不断提高诊断检出率。
由于计算机X摄影(computed readiography,CR)与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radiography,DR)等数字化设备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通过对图像密度、对比度、锐利度等参数的后处理,可以使X线摄影图像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1]。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骨代谢疾病[2],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由于胸椎下端和腰椎上端体厚以及组织密度差异大等原因[3],在进行胸腰段X线摄影时,要想使图像达到最佳效果,清晰显示骨小梁结构,有时计算机后处理功能却是有限的,而选择合适的曝光条件起着决定性作用[4-5]。
本文收集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胸腰椎X线摄影的80例中老年女性,探讨适合骨质疏松中老年女性的摄影条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行胸腰椎X线摄影的中老年女性80例,年龄45~94岁,平均62.5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年龄45~93岁,平均62岁。
对照组年龄45~94岁,平均63岁。
1.2 方法 采用岛津数字化X线摄影机。
观察组采用低千伏、高毫安秒进行摄影,摄影条件:正位为68 kV,36 mAs,距离100 cm;侧位是73 kV,56 mAs,距离100 cm;均使用滤线器。
对照组采用常规摄影条件:正位为73 kV,28 mAs,距离100 cm;侧位80 kV,45 mAs,距离100 cm;均使用滤线器。
1.3 观察指标 由两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对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的解剖结构包括椎体、椎间隙、横突、棘突、椎小关节、腰大肌和骶髂关节。
评价标准分3个等级:图像清晰可见、可见、隐约可见。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单位面积X线照射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 观察组40例中图像质量清晰可见37例(92.5%),可见3例(7.5%),对照组40例中图像质量清晰可见29例(72.5%),可见7例(17.5%),隐约可见4例(10.0%),观察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0,P<0.05)。
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2-10-08T11:03:52.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程会兰许腾飞[导读] 对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程会兰许腾飞(昆山市周市人民医院老年科江苏昆山 215314)【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
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
年龄为63-82岁,平均年龄(69.7±8.3)岁。
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6例,对照组15例。
使用XT-2000B骨质疏松治疗仪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未给予对照组患者任何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平均缓解总有效率已超过了90%,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接受治疗后完全消失。
此外,治疗促进了患者骨密度的提高,有效率超过75%,骨密度值平均提高接近4%。
且经治疗仪治疗,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使用骨质疏松治疗仪(立体脉冲电磁场阶梯式自动循环扫描)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另由于该疗法没有创伤、没有并发症,受到了患者青睐。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低频脉冲电磁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是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从而造成骨的脆性提高,进而提高了全身性骨骼骨折发病率上升的疾病。
该病是一种对人们生活有着严重负面影响的常见骨病。
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的老年妇女是该病的多发人群,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病理性骨折。
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的传统疗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理疗法逐步得到了应用,该法主要包括超声波、超短波、磁疗、热疗等[1]。
笔者对骨质疏松治疗仪(立体脉冲电磁场阶梯式自动循环扫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上述患者皆自愿配合治疗。
药泥外敷配合灸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药泥外敷配合灸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的疗效。
方法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患者,按照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给予药泥外敷配合灸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骨密度(BMD)、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的改变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腰背痛视觉模拟量表(V 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两组腰椎L1~4(DAX)BMD 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
治疗后两组PINP较前下降(P<0.01),治疗后CTX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
结论中药药泥外敷配合灸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治疗有明显疗效,同时可改善骨密度值,也能对PINP、β-CTX等骨转换生化指标起调节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药泥外敷配合灸法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由于患者骨脆性增加,使得骨折發生风险亦明显增加[1]。
此病多发于70岁以上老年人,最主要临床表现是腰背疼痛、身长变矮、驼背,严重者行动困难,甚则发生骨折[2]。
骨质疏松症居退行性骨关节病中首位,严重影响我国老人健康。
权威数据显示,中国7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以及骨量减少患者达56%,其中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普遍,其以腰背疼痛作为首诊患者达67%[3]。
在中医上,骨质疏松又有“骨痿”一说,其发病多为肾精亏虚、骨不得濡养所致;主要与肾虚、脾虚、瘀血有关。
为了探讨中医传统医学对患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在临床上采用药泥外敷配以穴位灸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患者,并收到较好效果。
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1~11月本院接收的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患者,按照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全身骨显像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新发椎体隐匿性骨折的效果分析赵莹赵莹,,杨军荣杨军荣,,何千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江苏扬州 225200摘要 目的 分析全身骨显像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新发椎体隐匿性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疑似老年骨质疏松性新发椎体隐匿性骨折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以最终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全部患者实施全身骨显像诊断和X 线平片检查,计算诊断效能。
结果 70例疑似老年骨质疏松性新发椎体隐匿性骨折患者手术结果,其中诊断阳性48例、阴性22例。
全身骨显像诊断阳性48例、阴性22例。
X 线平片检查诊断阳性43例、阴性27例。
全身骨显像诊断和X 线平片检查诊断效能比较,全身骨显像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X 线平片检查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新发椎体隐匿性骨折疾病采取全身骨显像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对于出现病变的患者全身骨骼代谢情况全面反应,针对出现的骨质疏松新发椎体隐匿性骨折评估和监测,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诊断依据。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新发椎体隐匿性骨折;全身骨显像;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 687687..3 文献标志码 A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5.21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Whole Body Bon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Senile Osteoporotic New Occult Vertebral FracturesZHAO Ying, YANG Junrong, HE Qian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Jiangdu People's Hospital of Yangzhou, Y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225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whole body bon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senile osteoporotic new occult vertebral fractures.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ed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70 suspect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new occult vertebral fractures at Jiangdu People's Hospital in Yangzhou City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3. The final surgical results were used as thegold standard, an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whole-body bone imaging diagnosis and X-ray plain film examination to calculate diagnostic effi⁃cacy. Results Surgical results of 70 suspect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new onset vertebral body occult fractures, of which 48 were di⁃agnosed positive and 22 were negative. There were 48 positive and 22 negative cases diagnosed by whole body bone imaging. X-ray plain film examination diagnosed 43 cases as positive and 27 cases as negative. The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efficacy between whole body bone imaging and X-ray plain film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whole body bone imagin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X-ray plain film examin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whole-body bone imaging in thediagnosis of senile osteoporotic new occult vertebral fractures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t can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sponse to the sys⁃temic bone metabolism of patients with lesions, evaluate and monitor the emergence of new occult vertebral fractures of osteoporosis, and pro⁃vide a diagnostic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 Senile osteoporosis; New occult vertebral fractures; Whole body bone imaging; Diagnostic value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骨科比较常见,症状为疼痛、骨折椎体进行后凸畸形、骨髓出现* 器材应用与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23-03-07;修回日期:2023-03-27作者简介:赵莹(1988-),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核医学骨显像方面。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观察
毛杰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学术版)》
【年(卷),期】2011(009)008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门诊收治的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资料,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仅予TDP照射和西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患者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改观.结论:综合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总页数】1页(P107-107)
【作者】毛杰
【作者单位】南充市中心医院中医骨伤康复科,四川,南充,6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
【相关文献】
1.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J], 史彩萍
2.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驼背型60例 [J], 沈卫忠
3.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研究 [J], 邱剑鸣;吕朝晖
4.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观察 [J], 毛杰
5.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J], 冯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双能x线骨密度(dxa)诊断标准1. 引言1.1 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骼疾病,其中骨组织的密度减少,骨结构变得脆弱易折断。
这种病症在中国越来越普遍,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通过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我们将对骨质疏松症进行概述,包括定义、病因以及流行病学数据等;其次,我们将介绍骨密度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并详细介绍双能X线吸收测量技术(DXA)在诊断中的应用;接着,我们将重点讲解中国人特有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以及DXA诊断标准的制定背景与局限性分析;最后,文章将总结现有DXA诊断标准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进行展望,同时提出实施相关政策倡导和医学实践指导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双能X线骨密度(DXA)诊断标准。
通过对中国人特殊性考量以及当前DXA诊断标准的内容与局限性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与诊断水平,并为将来制定更加精准和适用于中国人群体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这篇论文能够为临床工作者以及公共卫生决策者提供指导和参考,有助于促进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及风险管理。
2. 骨质疏松症概述2.1 定义与病因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骨组织的丧失率高于再生率,导致骨量减少、结构破坏和微弱化,进而增加骨折风险。
主要有两类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钙摄入不足等因素导致。
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由其他健康问题引起,如长期使用药物(如激素)、营养不良或某些慢性疾病。
2.2 流行病学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超过1亿人口患有骨质疏松。
在中国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中,根据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女性约有30%至40%被诊断为患有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诊断(一)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程晓光,阎东北京100035**************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脊柱、髋关节和前臂为骨折好发部位。
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较大的疾病之一,因此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DXA)测量的骨密度(BMD),尤其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但影像检查(包括X线平片、CT和MRI)在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讨论骨质疏松症的分类、主要诊断方法及其鉴别诊断的基础上,着重论述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特点。
一、分类骨质疏松可以分为3大类。
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随年龄增加所致的体内性激素的骤然减少以及生理性的退行性变所致;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它主要依据已知能引起骨质疏松的某些疾病或药物所引起,如内分泌及骨髓相关性疾病,全身和局部废用所致的骨质疏松等;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青少年,常伴有遗传家族史。
三类中以原发性骨质疏松最常见,它又再分为两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质疏松症应根据临床表现,结合不同的骨密度检查法、影像学检查,以及血、尿等生化检查,特殊情况下,还需要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查予以诊断。
1、临床表现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特点被形象的称为“静悄悄的疾病”。
这也表明做骨密度检查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到了中晚期,则相继出现多种症状。
较典型的临床特征有三点:一是疼痛,其中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腰痛、双髋、下肢乃至全身性骨痛;二是易发生骨折,以椎体、髋关节和腕关节好发;三是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身高变矮,驼背,伴活动受限等。
2、骨密度检查法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骨密度是目前唯一能够被精确可靠测量的因素,因此,现在几乎所有骨质疏松研究都集中在骨密度测量上。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80例X线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以利于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
方法对80例老年患者摄胸或腰椎正侧位x线片,其中27例摄有骨盆正位片,进行x线阅片。
结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①骨质疏松,8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②椎体双凹样改变,58例占72,5% 。
③椎体压缩性骨折,16例,占20% 。
股骨近端骨折4例,占14,8% 。
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x线检查
近年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带来痛苦。
为了做好老年人的保健工作,我们收集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医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80例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病例(胸腰椎,骨盆)进行x线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0例全部有胸或腰椎正侧位片,其中27例拍有骨盆正位片,男31例,女49例,男女之比为1∶ 1.6。
其中60~70岁38例,70~80岁30例,80岁以上12例。
临床症状:多有常年腰腿痛史,活动不方便。
2 结果
2.1 x线表现
2.1.1 骨密度减低 8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减低,表现为骨
小梁稀少,变细,中断,甚至消失,皮质明显变薄,严重者可呈线样改变。
股骨近端皮质变薄,非承力,主辅张力,主辅压力骨小梁减少,变细,消失。
singh指数ⅲ度以下。
上述股骨近端表现在wsrd 三角区尤为明显。
2.1.2 椎体双凹样变 58例,占72,5% 。
表现为椎体上下方骨终板均在中央部向内凹陷,并常有schmori结节形成。
严重者椎体中心高度不足椎体前缘高度1/2 。
一般椎弓根保持完整。
常同时伴有椎体边缘不同程度骨质增生。
2.1.3 骨折椎体压缩骨折16例,占20% 。
股骨近端骨折4例,占14.8%。
椎体骨折多表现为楔状,少数为扁平状。
骨折有时可多个椎体同时受累。
股骨近端骨折1例在股骨颈,3例位于股骨粗隆间。
骨折多表现为螺旋状且后侧或上部皮质粉碎骨折。
提示股骨颈后侧或上部皮质强度较差。
2.1.4 合并症①骨质增生:14例表现较为严重,增生骨质呈刺状或骨桥形成,其余均为轻度增生。
②椎间隙变窄:20例表现单个或多个椎间隙变窄,提示椎间盘病变。
③椎体滑脱:共8例,多为i度滑脱。
④脊柱后凸或侧弯:26例,以胸椎最为明显,表现为曲度过大,如伴有椎体楔变,可呈脊柱后凸成角或侧弯畸形。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为特征。
皮质骨变薄和小梁骨量丢失是骨脆性增加和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是骨质
疏松的好发人群[1]。
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是引起女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雌激素能拮抗甲状旁腺激素对骨组织的作用,雌激素减少,则甲状旁腺对骨组织作用加强,而导致骨质疏松。
在评价骨质疏松时,测量松质骨的骨密度比皮质骨的敏感性高,因为松质骨的骨转换率比皮质骨的骨转换率高8倍[1]。
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于尺桡骨远端,腰椎和股骨近端,因此在诊断上应首选上述部位,而以腰椎和股骨近端二者为最佳。
骨质疏松较早期dr平片上表现为非应力部分骨小梁变细,减少,疏松。
随着承力部分逐渐受累,部分区域骨小梁完全吸收,消失,骨密度减低。
全身性骨质疏松最早见于含松质骨多的骨如椎体,因其几乎全为松质骨构成。
所以中轴骨出现骨质疏松最早[1]。
骨皮质变薄常晚于骨小梁,表现为厚度变薄,分层,严重时可呈细线状,其边缘一般仍较清晰。
有测试结果表明股骨颈基底部,转子间区承受的压力负荷分别为96%和80%[2] 。
在股骨颈去松质骨的情况下,股骨颈强度仅小幅下降,提示松质骨在股骨颈强度中所起作用较小,皮质骨起主要作用[2]。
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手段很多,骨密度测量是较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
但x线平片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仍不失为一种重要手段。
且因费用低廉,操作方便,直观的影像资料,有无并发症等受到老年人的普遍肯定。
参考文献
[1] 苏楠,向青,刘忠厚. 放射吸收技术(ra)在骨质疏松诊
断中的应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02).
[2] 李毅中,李建龙,等.应用ct扫描观察老年股骨近端皮质骨变化的初步研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