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28-29l例1、例2)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5
2017-2020周期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修订、重点一、总则1、成套时间:所有竞技类项目成套时间--1’20”±5”。
2、托举次数:从2次减少至1次,由裁判长评分,最高1.0分。
3、新增概念Collaboration--同伴配合:肩部以下的托举被认为是同伴配合,没有分值。
4、男单、女单项目难度动作保持10个不变,混双、三人、五人项目难度动作减少至9个。
5、所有难度动作要求至少来自三个难度动作组别。
6、同分判决:预赛及决赛中一旦出现分数相同的情况,依次参照三个标准排序:*完成分的最高总分*艺术分的最高总分*难度分的最高总分如果分数依然相同,则名次并列。
7、服装(1)女装*两袖(1个或2个)可有或可无,袖子可以使用透明材料。
*长裤袜、全身连体紧身衣均可以(腰部不可断开)。
(2)男装*长款紧身比赛服、短裤配以合体上衣均可。
*3/4裤长、长体操裤(紧身服+裤子)、一件套连体服等均可使用。
二、艺术1、统一速记符号:操化A、难度E、托举L、其他内容G(操化、难度、托举之外的主体内容)。
2、量化成套内容:*操化动作:不低于8个八拍*难度:单人项目10个、多人项目9个*托举:1个*主体内容:不低于4次3、质化成套内容:用+、-号表示--*8个A+,操化内容2.0分*4个G+,主体内容2.0分4、严格艺术性评判:*1次失误--艺术性最高1.5分*2次失误--艺术性最高1.2分三、完成1、取消0.2减分:四个尺度--0.1、0.3、0.5、1.0分2、增加1.0减分:意外摔倒在地(fall)3、多重错误避轻就重(未到不可接受的程度):(1)同一个动作有多个0.1减分:-0.1分(2)同一个动作有多个0.1减分+1个0.3减分:-0.3分(未达到不可接受程度)4、不可接受的完成(错误的技术或多重错误的叠加):科萨克跳、屈体跳、屈体分腿跳时(一般出现在成俯撑中):(1)上体后倒达到或超过45°,难度不算,完成-0.5分;(2)上体后倒小于45°,难度算,酌情-0.1/0.3分5、触地的完成减分(1)一般情况注:A、C、D组如果是无控制掉落、摔落、摔倒,完成均-1.0分(2)单手触地的垂劈动作,完成-0.3分,与规则上不同,中文规则已更正(3)摔倒减分:所有类型动作,只要摔倒-1.0/次7、完成减分一般性标准(1)不同类型动作的减分标准(2)一般性错误Ⅰ-身体形态、动作姿态、身体控制(3)一般性错误Ⅱ-动作准确性注:不正确技术*--不正确身体形态&准备动作:-0.1或0.3;不可接受的完成-0.5(准备时间少于4拍不减分,4-6拍-0.1,8拍-0.3)8、特殊性错误(1)A组动作特殊性错误3)C组动作特殊性错误注:屈腿跳、屈体跳、分腿跳类动作最低完成标准是双腿平行于地面;劈腿跳、剪式变身跳最低完成标准是双腿开度大于170°、平行于地面;剪踢主动腿至少平行于地面。
1.4.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熟练、准确地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及倒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中L的点0上.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1)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2) ( 3^ 6(2)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2) (3^-6(3)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2) (-3) = -6(4)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2) (-3) = 6二、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设计:(组内讨论)问题1、观察由P28-29问题得出的式子:(1)(+ 2)X(+3)=+ 6;(2)(-2)X(+3 )=-6;(3)(+ 2)X(-3)=-6;(4)(-2)X(-3)=+ 6;思考:积的符号与两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积的绝对值与两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任意数与0相乘,得数是多少?因此,我们就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问题2、①自学P30例1②数a的倒数是_________ (0),为什么要a丰0?③完成P30练习1、3、问题3、自学P30例2完成P30练习2、问题4、推广:几个不是 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 0,积等于 问题5、自学P31例3 完成P32练习三、学生展示(要提醒展示同学语言表达要干净、 并认真倾听)1组展示问题1及P42练习1 2 4组展示问题45 四、问题延伸 1、若 ab v 0, a > 0 则 b 0 准确、 流畅。
岩藻多糖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程绍远;张继国;刘曼;韩梅;岳旺;鞠传霞【摘要】目的研究岩藻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预防给药岩藻多糖(600mg/kg、400mg/kg、200mg/kg)5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脂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可诱导大鼠 2 型糖尿病模型.岩藻多糖可降低大鼠空腹血糖,提高基础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岩藻多糖对实验性 2 型糖尿病的发生有预防作用.【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1【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岩藻多糖;2型糖尿病;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作者】程绍远;张继国;刘曼;韩梅;岳旺;鞠传霞【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266021;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16;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266021;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266021;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266021;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26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海带在沿海一带作为抗糖尿病药物有着悠久的民间用药史,但其抗糖尿病的天然活性成分并未明确。
岩藻多糖(Fucoidan)是存在于海带中的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多糖,其主要成分是α-L-岩藻糖-4-硫酸酯,具有抗肿瘤、抗凝血、解重金属中毒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本实验观察了岩藻多糖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预防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药品与试剂岩藻多糖(日照洁晶集团);链脲佐菌素(STZ)(华美生物工程公司),临用前用pH=4.2~4.5的柠檬酸缓冲液配成1%的STZ注射液;血糖仪(美国强生公司);胰岛素酶联免疫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活动手册参考答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曹溪中心小学蓝金燕、江山中心小学罗本农第一单元第一课(P2)一、1.闻、听、尝、摸放大镜2.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二、×√√三、B B四、略第二课(P5)一、1.树冠、树干、树根2.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二、√×三、B C四、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白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突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第三课(P7)一、1.生命体2.高矮、粗细、形状3.一年二、√√√三、1.BA 2.ABC四、第四课(P9)一、1.根茎叶水分阳光空气2.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二、√√三、AB ABC四、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的海绵状的气囊结构。
第五课(P11~12)一、1.生命活力活死2.叶片叶柄叶脉3.共同二、×√×三AB C C四、注意:收集到植物的叶要先清除表面杂物,然后夹在书本中压平整,阴干。
第六课(P13)一、1.大小2.颜色二、×√三、略第七课(P15~16)一、1.水生、水生2.水分空气阳光营养3.生命周期二、×√√×三、C C C四、1.植物都有生命周期。
2.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应该正确认识它。
第二单元第一课(P18)一、1.多样环境2.保护环境二、×√三、1~4 D C C B四、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危险的地方活动。
第二课(P20)一、1.2 短2.触角身体二、√√√×三、B C四、略第三课(P22)一、1.放入水中2.吃食排泄二、√√三、C A B四、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
第四课(P24~25)一、1.潮湿2.一节一节环节二、××√√三、C B A A四、整体是爬行的,身体是伸缩前进的。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P28~29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师夷长技)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内容:前期: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后期:在“求富”口号下创办一批民用工业;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2、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洋务运动创办的第一座工业,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江南制造总局——洋务派最大的军事工业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远东第一大船厂京师同文馆——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3、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对洋务运动的评价:P30第7课戊戌变法1、维新变法运动: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P32图2、序幕: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3、运动性质:具有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4、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中外纪闻》P335、变法名称:戊戌变法——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百日维新——历时103天(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6、内容:7、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8、变法失败最主要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第8课辛亥革命1、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P362、中国同盟会(1905年):P36~37创立者:孙中山地点:日本东京性质: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纲领:P37材料被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机关报:《民报》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5、辛亥革命:(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P38(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4)辛亥革命的意义:第9课新文化运动1、前期:P40(1)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2)主陈地:《新青年》P41(3)口号、旗帜:民主、科学(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5)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从毫升到升(第2课时)教学内容:沪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P28、29页教学目标:1、会用毫升和升来描述液体容量的多少。
2、运用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用毫升和升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得到不同单位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会用升与毫升的不同单位进行加减运算。
2、会用升与毫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升到毫升,那么你知道了什么呢?生1:1升=1000毫升生2:升和毫升一般都表示液体的多少和物体的容量生3:升可以用L表示毫升可以用ml表示生4:液体多的用升表示,液体少的用毫升表示师:除了上面的这些知识还想知道升与毫升的有关知识吗?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有关毫升和升的知识。
(出示课题:从毫升到升)二、探究新知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收集一些有关毫升和升的物体,你们收集了吗?(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再集体交流)(一)用毫升和升描述液体的多少。
1、你们收集的可真不少,说明毫升和升在我们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些物品,请说说下面的这些物品该用什么单位。
(课件:电热水器、大豆油、SO蛋白蜜、可乐瓶)2、在()中填入升或毫升(课件出示P28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二)升与毫升单位进率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计算1、那么升和毫升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把纸盒中1000mL饮料倒入1L的量杯中,刚好倒满。
板书:1升=1000毫升2、填一填,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6000毫升= ()升 7升= ()毫升90000毫升=()升 80升= ()毫升72000毫升=()升 840升=()毫升3、拿出你们收集的物品,同桌两人加加减减看看是多少。
(反馈交流)4、小试牛刀,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6000毫升+7升=()升80升-72000毫升=()毫升(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在2500毫升的浓缩橙汁里加上10升水,①可以制成多少毫升的橙汁饮料?②如果把这些橙汁饮料平均分给15名同学,每个人最多可以分到多少?还剩多少?(学生试做,反馈交流)2、从1升海水中可以得到26克盐,①从500升这样的海水中可以得到多少克盐?②如果小胖要得到650克盐,还需要多少升这样的海水?3、(1)有一瓶2.5升饮料,第一次喝了900毫升,第二次喝了800毫升,两次一共喝了多少毫升?还剩下多少毫升?三、综合运用(课件出示)1、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了许多单位名称,你来说说有哪些。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乘法分配律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有步骤的观察、猜测、比较、概括,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2.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其数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课前发给学生)教学过程:一、拟定自学提纲自主预习1. 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24页情境图)教师引导:同学们,请认真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大约多少千米?相遇时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多少千米?)(教师把这两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研究一辆大巴车和一辆中巴车在济青高速上相遇的问题继续探索乘法运算的规律。
2. 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出示)(1)运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方法,通过自主解决上述问题,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会用自己的话表述,会用字母表示。
(2)乐于把自己学习的收获、困惑、体会与大家分享,乐于与同学合作。
教师引导:有信心达到这两个目标吗?(有!)老师的指导会对你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请看自学指导3. 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4页到25页第二个红点前的内容,重点看图上同学的对话。
思考(1)如何求济青公路的全长,有几种解法,如何列式计算。
(2)比较两种解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猜想?再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5分钟后汇报自学成果,看谁能独立用多种方法解答黑板上的三个问题,并能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4. 学生按自学指导自学,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调查学情: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放下。
1.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定义是什么?(p2)答: 电力系统:由发电机、发电厂、输电、变电、配电以及负荷组成的系统。
电力网: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的设备组成的部分。
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动力部分的总和。
2.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图和地理接线图有何区别?(p4—5)答:电力系统的地理接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的地理位置,电力线路的路径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连接。
但难以表示各主要电机电器间的联系。
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电力线路等主要电机电器、线路之间的电气结线.但难以反映各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的相对位置。
3.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p5)答:特点:(1)电能与国民经济各部门联系密切。
(2)电能不能大量储存.(3)生产、输送、消费电能各环节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
(4)电能生产、输送、消费工况的改变十分迅速。
(5)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颇为严格。
要求:(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
(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4.电网互联的优缺点是什么?(p7)答:可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为防止设备事故引起供电中断而设置的备用容量;可更合理的调配用电,降低联合系统的最大负荷,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联合系统中发电设备的总容量;可更合理的利用系统中各类发电厂提高运行经济性。
同时,由于个别负荷在系统中所占比重减小,其波动对系统电能质量影响也减小.联合电力系统容量很大,个别机组的开停甚至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将减小,从而可采用大容高效率的机组。
5.我国电力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有哪些?与之对应的平均额定电压是多少?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如何确定?(p8—9)答:额定电压等级有(kv):3、6、10、35、110、220、330、500平均额定电压有(kv):3.15、6。
3、10。
5、37、115、230、345、525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如何确定:发电机母线比额定电压高5%。
光学高考常考题型及解题策略尹春林【期刊名称】《高中数理化》【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2页(P28-29)【作者】尹春林【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致远中学【正文语种】中文光学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一般考查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基本知识、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光电效应、光的折射与全反射、与光有关的知识交汇,以及利用光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现将光学高考常考题型及解题策略总结如下,供备考同学参考.例1 (2016年天津卷)图1是a、b 2光分别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后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则( ).A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B 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临界角大;C 照射在同一金属板上发生光电效应时,a光的饱和电流大;D 若2光均由氢原子能级跃迁产生,产生a光的能级能量差大由图可知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根据可知,a光的波长小于b光,a光的频率大于b光,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则根据n=c/v可知,在同种介质传播时a光的传播速度小,选项A错误;根据sin C=1/n可知,从同种介质中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临界角小,选项B错误;发生光电效应时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故无法比较饱和光电流的大小,选项C错误;因a光的频率较大,故若2光均由氢原子能级跃迁产生,则产生a光的能级差大,选项D正确.解题策略解决光的双缝干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公式并结合图形判断出波长、频率及折射率大小关系;判断临界角问题根据公式sin C=1/n即可解决;发生光电效应时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只要掌握这些规律光的双缝干涉、反射及光电效应问题就能很容易解决.例2 (2016年全国卷I)如图2,在注满水的游泳池的池底有一点光源A,它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0 m.从点光源A射向池边的光线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水的折射率为4/3.(1) 求池内的水深;(2) 一救生员坐在离池边不远处的高凳上,他的眼睛到池面的高度为2.0 m.当他看到正前下方的点光源A时,他的眼睛所接受的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为45°.求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1) 光由A射向B发生全反射,光路如图2,由反射公式可知,得sin θ=3/4;由|AO|=3 m及几何关系可得,所以水深是(2) 光由A点射入救生员眼中光路图如图3,由折射率公式可知,设|BE|=x m,得,代入数据得,由几何关系得,救生员到池边水平距离为l=(2-x)m≈0.7 m.解题策略对于全反射问题,只要抓住,然后根据三角形边角关系即可解决;对于光的折射问题,要抓住折射率公式,然后根据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公式、边角关系,借助数学知识解决.例3 (2016年北京卷)激光束可以看作是粒子流,其中的粒子以相同的动量沿光传播方向运动.激光照射到物体上,在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现象的同时,也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光镊效应就是一个实例,激光束可以像镊子一样抓住细胞等微小颗粒.一束激光经S点后被分成若干细光束,若不考虑光的反射和吸收,其中光束①和②穿过介质小球的光路如图4中图线②所示,图中O点是介质小球的球心,入射时光束①和②与SO的夹角均为θ,出射时光束均与SO平行.请在下面2种情况下,分析说明2光束因折射对小球产生的合力的方向:(1) 光束①和②强度相同;(2) 光束①比②强度大.(1)仅考虑光的折射,因为光束①和②强度相同,所以设Δt时间内每束光穿过小球的粒子数为n,每个粒子的动量大小为p.这些粒子进入小球前的总动量p1=2npcos θ,从小球出射时的总动量p2=2np. p1、p2的方向均沿SO向右,根据动量定理得FΔt=p2-p1=2np(1-cos θ)>0.可知,小球对这些粒子的作用力F的方向沿SO向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2光束对小球的合力的方向沿SO向左.(2)建立如图5所示的xOy直角坐标系.x方向:根据(1)同理可知,2光束对小球的作用力沿x轴负方向.y方向:设Δt时间内,光束①穿过小球的粒子数为n1,光束②穿过小球的粒子数为n2,且n1>n2,这些粒子进入小球前的总动量p1y=(n1-n2)psin θ;从小球出射时的总动量p2y=0,根据动量定理的可知,小球对这些粒子的作用力Fy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2束光对小球的作用力沿y轴正方向,所以2束光对小球的合力的方向指向左上方.解题策略解决有关光与动量定理知识交汇问题需要分2种情况:1)在光束强度相等时,可通过一定的量的假设分别求出光束射出小球前后的动量,然后根据变化量的正负确定小球对粒子的作用力方向,最后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到光束对小球的合力方向;2)在光束强度不等的情况下要根据动量变化量情况,分别确定2光束对小球的作用力方向,然后根据力的合成确定合力方向.总之,只要掌握与光有关的重点题型,及基础知识和相关应用,就能在解题时得心应手.。
律师制度(zhìdù)与实务复习思考题第一(dìyī)编第一章律师(lǜshī)制度概述一、名词解释1.律师(lǜshī)(P3)二、简答或选择(xuǎnzé)1.律师有哪些特征?(P3-4,3点)2.古罗马的C制度被认为是世界各国律师制度的起源。
A.雄辩家B.讼师C.保护人D.辩护士三、填空或判断1.新中国第一部关于律师制度的立法是1980年8月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
2.新中国建国后首次颁布《律师法》是在1996 年。
第二章一、简答或选择题1.简述律师的活动原则。
(P18-20)2.执业律师因为哪些情形被取消律师资格?(P23)3.律师执业的范围有哪些?(P26-27)4.律师事务所有哪几种组织形式?(P28-29)5.律师依法执业的权利包括哪些?(P35-37)6.律师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拒绝代理或辩护?(P37)7.法律援助的对象包括哪些?(P41)8.我国实行的律师资格与律师职务相分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C A.取得律师资格,可以以律师的名义执业B.取得律师资格,不等于担任律师职务C.取得律师资格,还必须取得律师执业证才能执业D.取得律师资格,可以以律师名义从事非诉讼法律事务9.律师有权拒绝辩护或代理的法定情形是ABC。
A.委托事项违法B.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C.委托人隐瞒事实D.委托人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10.赵律师因酒后驾车撞死一名妇女,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这种情况下B。
A.赵的律师执业证书因此吊销B.赵的律师执业证书不能因此吊销C.赵的律师执业证书如被吊销,以后也不能再申请颁发D.赵的律师执业证书如被吊销,五年后可以再申请颁发11.根据我国《律师法》相关规定,律师协会履行(lǚxíng)的职责包括ABC。
A.总结交流律师工作经验(jīngyàn) B.组织律师培训C.调解执业活动中的纠纷(jiūfēn) D.制定律师法律、法规二、名词解释:法律援助(P39)三、判断(pànduàn)或填空(tiánkòng):1.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
第七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学习目标] 1.会分析具体圆周运动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能解决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问题. 2.了解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及缘由. 3.了解离心运动及物体做离心运动的条件,知道离心运动的应用及危害.[同学用书P 30]一、铁路的弯道(阅读教材P 26~P 27)1.运动特点火车转弯时做圆周运动,因而具有向心加速度,由于质量巨大,所以需要很大的向心力. 2.向心力来源(1)若转弯处内外轨一样高,则由外轨对轮缘的弹力供应向心力.(2)若在修筑铁路时,依据弯道的半径和规定的速度,适当选择内、外轨的高度差,则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几乎完全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供应.拓展延长►———————————————————(解疑难) 对火车转弯时速度与向心力的争辩1.当火车以规定速度v 0转弯时,重力G 和支持力F N 的合力F 等于向心力,这时轮缘与内外轨均无侧压力.2.当火车转弯速度v >v 0时,重力G 和支持力F N 的合力F 小于向心力,外轨向内挤压轮缘,供应侧压力,与F 共同充当向心力.3.当火车转弯速度v <v 0时,重力G 和支持力F N 的合力F 大于向心力,内轨向外挤压轮缘,产生的侧压力与合力共同充当向心力.1.(1)车辆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所受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供应向心力.( )(2)车辆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所受摩擦力供应向心力.( ) (3)车辆在“内低外高”的路面上转弯时,受到的合力可能为零.( )(4)车辆按规定车速通过“内低外高”的弯道时,向心力是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供应的.( ) 提示:(1)× (2)√ (3)× (4)√二、拱形桥(阅读教材P 27~P 28) 1.汽车过凸形桥汽车在凸形桥最高点时,如图甲所示,向心力F n =mg -F N =mv 2R ,汽车对桥的压力F N ′=F N =mg -mv 2R,故汽车在凸形桥上运动时,对桥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2.汽车过凹形桥汽车在凹形桥最低点时,如图乙所示,向心力F n =F N -mg =mv 2R ,汽车对桥的压力F N ′=F N =mg +mv 2R,故汽车在凹形桥上运动时,对桥的压力大于汽车的重力.拓展延长►———————————————————(解疑难)1.汽车通过拱形桥最高点时,F N =mg -m v 2R.(1)当v =gR 时,F N =0.(2)当0≤v <gR 时,0<F N ≤mg .(3)当v >gR 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做平抛运动,发生危急.2.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F N =mg +m v 2R>mg ,故凹形桥易被压垮,因而实际中拱形桥多于凹形桥.2.(1)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车重,加速行驶时大于车重.( )(2)汽车在拱形桥上行驶,速度小时对桥面的压力大于车重,速度大时压力小于车重.( ) (3)汽车通过凹形桥底部时,对桥面的压力肯定大于车重.( ) 提示:(1)× (2)× (3)√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阅读教材P 28)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可近似认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重力供应了航天器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航天器中的人和物随航天器一起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力也是由重力供应的,此时重力全部用来供应向心力,不对其他物体产生压力,即里面的人和物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拓展延长►———————————————————(解疑难)1.物体在航天器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并不是说物体不受重力,只是重力全部用来供应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使得物体所受支持力为0.2.任何关闭了发动机,又不受阻力的飞行器的内部,都是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 3.失重状态下,一切涉及重力的现象均不再发生,如无法使用水银气压计、天公平.留意:航天器中的物体所受重力小于在地面所受重力的现象,不是失重现象.3.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在飞船内可以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B .在飞船内可以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的气压C .在飞船内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D .在飞船内将重物挂于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但重物仍受地球的引力提示:选CD.飞船内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放在天平上的物体对天平的压力为0,因此不能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A 错误;同理,水银也不会产生压力,故水银气压计也不能使用,B 错误;弹簧测力计测拉力遵从胡克定律,拉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C 正确;飞船内的重物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并不是不受重力,而是重力全部用于供应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D 正确.四、离心运动(阅读教材P 28~P 29)1.定义:在向心力突然消逝或合力不足以供应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沿切线飞出或做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2.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1)应用:离心干燥器;洗衣机的脱水桶;离心制管技术.(2)防止:汽车在大路转弯处必需限速行驶;转动的砂轮、飞轮的转速不能太高.拓展延长►———————————————————(解疑难) 离心运动的动力学分析F 合表示对物体供应的合外力,mω2r 或m v 2r表示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1)若F 合=mω2r 或F 合=mv 2r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即“供应”满足“需要”.(2)若F 合>mω2r 或F 合>mv2r ,物体做半径变小的近心运动,即“供应”大于“需要”.(3)若F 合<mω2r 或F 合<mv 2r,则外力不足以将物体拉回到原圆周轨道上,物体渐渐远离圆心而做离心运动,即“需要”大于“供应”或“供应不足”.(4)若F 合=0,则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留意:(1)离心运动并非受所谓“离心力”作用,而是物体惯性的表现.(2)离心运动并不是物体沿半径方向飞出,而是运动半径越来越大或沿切线方向飞出. (3)离心运动的性质由其受力和此时的速度共同打算.4.关于离心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突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将做离心运动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供应向心力的合外力突然变大时将做离心运动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只要供应向心力的合外力的数值发生变化,就将做离心运动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供应向心力的合外力突然消逝或变小时将做离心运动提示:选D.物体做什么运动取决于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所需向心力的关系,只有当供应的合外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才做离心运动,所以做离心运动的物体并没有受到所谓的离心力的作用,离心力没有施力物体,所以离心力不存在.由以上分析可知D 正确.火车转弯问题的解题策略[同学用书P 32]1.对火车转弯问题肯定要搞清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外力供应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方向指向水平面内的圆心.2.弯道两轨在同一水平面上时,向心力由外轨对轮缘的挤压力供应.3.当外轨高于内轨时,向心力由火车的重力和铁轨的支持力以及内、外轨对轮缘的挤压力的合力供应,这还与火车的速度大小有关.——————————(自选例题,启迪思维)(2021·德州高一检测)火车以半径r =900 m 转弯,火车质量为8×105 kg ,轨道宽为l =1.4 m ,外轨比内轨高h =14 cm ,为了使铁轨不受轮缘的挤压,火车的速度应为多大?(g 取10 m/s 2)[思路探究] (1)火车转弯所需向心力由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力的合力供应,沿________方向. (2)当α很小时,可近似认为sin α和tan α________. [解析]若火车在转弯时不受挤压,即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供应向心力,火车转弯平面是水平面.火车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其次定律得F =mg tan α=m v 2r①由于α很小,可以近似认为tan α=sin α=hl②解①②式得v =30 m/s. [答案] 30 m/s (202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大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大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 c 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大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A .路面外侧高内侧低B .车速只要低于v c ,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C .车速虽然高于v c ,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D .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 c 的值变小[解析] 汽车以速率v c 转弯,需要指向内侧的向心力,汽车恰好没有向大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说明此处大路内侧较低外侧较高,选项A 正确.车速只要低于v c ,车辆便有向内侧滑动的趋势,但不肯定向内侧滑动,选项B 错误.车速虽然高于v c ,由于车轮与地面有摩擦力,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选项C 正确.依据题述,汽车以速率v c 转弯,需要指向内侧的向心力,汽车恰好没有向大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没有受到摩擦力,所以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转弯时v c 的值不变,选项D 错误.[答案] AC (2021·嘉兴高一检测)铁路在弯道处的内外轨道高度是不同的,已知内外轨道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弯道处的圆弧半径为R ,若质量为m 的火车转弯时速度等于gR tan θ,则( )A .内轨对内侧车轮轮缘有挤压B .外轨对外侧车轮轮缘有挤压C .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等于mgcos θD .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大于mgcos θ[思路点拨] 求解该题应把握以下两点:(1)火车转弯的向心力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供应. (2)v <v 0内侧轮缘受挤压;v >v 0外侧轮缘受挤压.[解析]由牛顿其次定律F 合=m v 2R ,解得F 合=mg tan θ,此时火车受重力和铁路轨道的支持力作用,如图所示,F N cos θ=mg ,则F N =mgcos θ,内、外轨道对火车均无侧压力,故C 正确,A 、B 、D 错误.[答案] C[名师点评] (1)火车以规定速度通过弯道时,是由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供应向心力,其合力沿水平方向指向圆心;(2)车辆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摩擦力供应向心力.凹凸桥问题的求解[同学用书P 33]1.运动学特点:汽车过凹凸桥时的运动可看做圆周运动. 2.运动学分析(1)向心力来源:汽车过凹凸桥的最高点或最低点时,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其合力供应向心力. (2)汽车过凹凸桥压力的分析与争辩若汽车质量为m ,桥面圆弧半径为R ,汽车在最高点或最低点速率为v ,则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小状况争辩如下:汽车过凸形桥 汽车过凹形桥受力分析指向圆心为正方向G -F N =m v 2RF N =G -m v 2RF N -G =m v 2RF N =G +m v 2R牛顿第三定律F 压=F N =G -m v 2RF 压=F N =G +m v 2R争辩v 增大,F 压减小; 当v 增大到gR 时,F 压=0v 增大,F 压增大——————————(自选例题,启迪思维)如图所示,质量m =2.0×104 kg 的汽车以不变的速领先后驶过凹形桥面和凸形桥面,两桥面的圆弧半径均为60 m .假如桥面承受的压力不得超过3.0×105 N ,则:(1)汽车允许的最大速率是多少?(2)若以所求速度行驶,汽车对桥面的最小压力是多少?(g 取10 m/s 2)[思路点拨] 首先推断汽车在何位置对路面的压力最大、最小,然后利用向心力公式求解. [解析] (1)汽车在凹形桥底部时,由牛顿其次定律得F N -mg =m v 2r ,代入数据解得v =10 3 m/s.(2)汽车在凸形桥顶部时,由牛顿其次定律得mg -F N ′=mv 2r ,代入数据得F N ′=105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汽车对桥面的最小压力是105 N.[答案] (1)10 3 m/s (2)105 N如图所示,汽车在酷热的夏天沿凹凸不平的曲面匀速率行驶,其中最简洁发生爆胎的点是(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解析] 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故在a 、c 两点F N =G -m v 2r <G ,不简洁发生爆胎;在b 、d 两点F N =G +m v 2r >G ,由题图知b 点所在曲线半径大,即r b >r d ,又v b =v d ,故F N b <F N d ,所以在d 点车胎受到的压力最大,所以d 点最简洁发生爆胎. [答案] D城市中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修建了很多立交桥.如图所示,桥面是半径为R 的圆弧形的立交桥AB 横跨在水平路面上,一辆质量为m 的小汽车,在A 端冲上该立交桥,小汽车到达桥顶时的速度大小为v 1,若小汽车上桥过程中保持速率不变,则( )A .小汽车通过桥顶时处于失重状态B .小汽车通过桥顶时处于超重状态C .小汽车在上桥过程中受到桥面的支持力大小为F N =mg -m v 21RD .小汽车到达桥顶时的速度必需大于gR[解析] 由圆周运动学问知,小汽车通过桥顶时,其加速度方向向下,由牛顿其次定律得mg -F N =m v 21R,解得F N =mg -m v 21R <mg ,故其处于失重状态,A 正确B 错误;F N =mg -m v 21R只在小汽车通过桥顶时成立,而其上桥过程中的受力状况较为简单,C 错误;由mg -F N =m v 21R 解得v 1=gR -F N R m≤gR ,D 错误.[答案] A[名师点评] (1)汽车过凸桥顶部时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重力,过凹桥底部时对桥面的压力大于汽车重力.(2)过凸桥顶时汽车的速度不能超过gR ,否则可能消灭飞车现象;过凹桥底时汽车的速度也不宜过大,否则可能消灭爆胎现象.[同学用书P 34]物理模型——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绳、杆模型轻绳模型轻杆模型常见类型特点不能支持物体既能支持物体,又能拉物体 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由mg =m v 2r得v 临=gr由小球能运动即可,得v 临=0 争辩分析(1)过最高点时,v ≥gr ,F N+mg =m v 2r,绳、轨道对球产生弹力F N(2)不能过最高点时v <gr ,在到达最高点前小球已经脱离了圆轨道(1)当v =0时,F N =mg ,F N 为支持力,沿半径背离圆心 (2)当0<v <gr 时,-F N +mg=m v 2r,F N 背离圆心且随v 的增大而减小(3)当v =gr 时,F N =0(4)当v >gr 时,F N +mg =m v 2r,F N 指向圆心并随v 的增大而增大[范例] 绳系着装有水的水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水的质量m =0.5 kg ,绳长l =60 cm ,求: (1)在最高点时水不流出的最小速率;(2)水在最高点速率v =3 m/s 时,水对桶底的压力.[思路点拨] (1)水不流出的条件是水对桶底的压力F N ≥0,最小速率应满足mg =mv 2/l . (2)速率大于最小速率时,向心力是由重力和桶底对水的压力的合力供应. [解析] (1)设在最高点时的临界速度为v ,则有mg =m v 2l,得v =gl =9.8×0.6 m/s =2.42 m/s.(2)设桶底对水的压力为F N ,则有mg +F N =mv 2l得F N =m v 2l -mg =0.5×⎝⎛⎭⎫320.6-9.8 N =2.6 N 由牛顿第三定律,水对桶底的压力F N ′=F N =2.6 N ,方向竖直向上.[答案] (1)2.42 m/s (2)2.6 N ,方向竖直向上[名师点评] 解答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问题时,首先要分清是绳模型还是杆模型.其次明确两种模型到达最高点的临界条件.另外,对于杆约束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的弹力方向可先假设,然后依据计算结果的正负来确定.长度为0.5 m 的轻杆OA 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A 端连着一个质量m =2 kg 的小球.求在下述的两种状况下,通过最高点时小球对杆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1)杆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转速为2.0 r/s ; (2)杆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转速为0.5 r/s. 解析:小球在最高点的受力如图所示. (1)杆的转速为2.0 r/s 时, ω=2πn =4π rad/s 由牛顿其次定律得 F +mg =mω2L故小球所受杆的作用力F =mω2L -mg =2×(42×π2×0.5-10) N ≈138 N 即杆对小球供应了138 N 的拉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杆的拉力大小为138 N ,方向竖直向上. (2)杆的转速为0.5 r/s 时,ω′=2πn ′=π rad/s 同理可得小球所受杆的作用力F ′=mω′2L -mg =2×(π2×0.5-10) N ≈-10 N.力F ′为负值表示它的方向与受力分析中所假设的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杆的压力大小为10 N ,方向竖直向下.答案:(1)138 N ,方向竖直向上 (2)10 N ,方向竖直向下[同学用书P 34][随堂达标]1.在下面所介绍的各种状况中,哪种状况将消灭超重现象( )①荡秋千经过最低点的小孩 ②汽车过拱形桥 ③汽车过凹形桥 ④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中的仪器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 解析:选B.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受重力和拉力(或支持力)的作用,物体运动至最高点时向心加速度向下,则mg -F N =m v 2R ,有F N <mg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若mg =m v 2R,则F 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运动至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向上,则F N -mg =m v2R ,有F N >mg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由以上分析知①③将消灭超重现象.2.下列关于离心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所受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时产生离心现象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逝时,它将做背离圆心的圆周运动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逝时,它将沿切线做直线运动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逝时,它将做曲线运动解析:选C.向心力是依据效果命名的,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是它所受的某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供应的.因此,它并不受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它之所以产生离心现象是由于F 合=F 向<mω2r ,故选项A 错误.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若它所受到的力都突然消逝,依据牛顿第肯定律,从这时起将沿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 正确,选项B 、D 错误.3.(2021·绵阳高一检测)火车轨道在转弯处外轨高于内轨,其高度差由转弯半径与火车速度确定.若在某转弯处规定行驶速度为v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以v 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供应向心力B .当以v 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轨道面支持力和外轨对轮缘弹力的合力供应向心力C .当速度大于v 时,轮缘挤压外轨D .当速度小于v 时,轮缘挤压外轨解析:选AC.火车拐弯时按铁路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向心力由火车的重力和轨道的支持力的合力供应,A 对,B 错;当速度大于v 时,火车的重力和轨道的支持力的合力小于向心力,外轨对轮缘有向内的弹力,轮缘挤压外轨,C 对,D 错.4.用细绳拴着质量为m 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绳子张力可以为0 B .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0 C .小球刚好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是gRD .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绳子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与球所受重力方向相反解析:选AC.设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 ,由合力供应向心力及牛顿其次定律得mg +F T =m v 2R .当F T=0时,v =gR ,故选项A 正确.当v <gR 时,F T <0,而绳子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支持力,故选项B 、D 错误.当v >gR 时,F T >0,小球能沿圆弧通过最高点.可见,v ≥gR 是小球能沿圆弧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故选项C 正确.5.(选做题)(2021·天津南开中学高一检测)某人为了测定一个凹形桥的半径,在乘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他留意到车上的速度计示数为72 km/h ,悬挂1 kg 钩码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1.8 N ,则桥的半径为多大?(g 取9.8 m/s 2)解析:v =72 km/h =20 m/s对钩码由向心力公式得F -mg =m v 2R所以R =mv 2F -mg =1×20211.8-9.8m =200 m.答案:200 m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21·高考上海卷)秋千的吊绳有些磨损.在摇摆过程中,吊绳最简洁断裂的时候是秋千( ) A .在下摆过程中 B .在上摆过程中 C .摆到最高点时 D .摆到最低点时解析:选D.当秋千摆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大,由F -mg =m v 2l 知,吊绳中拉力F 最大,吊绳最简洁断裂,选项D 正确.2.(2021·湛江高一检测)汽车驶向一凸形桥,为了在通过桥顶时,减小汽车对桥的压力,司机应( ) A .以尽可能小的速度通过桥顶 B .适当增大速度通过桥顶 C .以任何速度匀速通过桥顶D .使通过桥顶的向心加速度尽可能小解析:选B.汽车通过凸形桥顶时,汽车过桥所需的向心力由重力和桥对车的支持力共同供应,由牛顿其次定律,有mg -F N =m v 2R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汽车对桥顶的压力与F N 等大反向,当v =gR 时,F N =0,车对桥的压力为零,可见在汽车不飞离桥面的前提下,适当增大汽车的速度,可以减小汽车对桥的压力,B 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小物块位于放于地面的半径为R 的半球的顶端,若给小物块一水平的初速度v 时小物块对半球刚好无压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物块马上离开球面做平抛运动B .小物块落地时水平位移为2RC .小物块沿球面运动D .小物块落地时速度的方向与地面成45°角解析:选AB.小物块在最高点时对半球刚好无压力,表明从最高点开头小物块即离开球面做平抛运动,A 对,C 错;由mg =m v 2R 知,小物块在最高点的速度大小v =gR ,又由于R =12gt 2,v y =gt ,x =vt ,故x =2R ,B 对;tan θ=v yv=2,θ>45°,D 错.4.如图所示,天车下吊着两个质量都是m 的工件A 和B ,整体一起向左匀速运动.系A 的吊绳较短,系B 的吊绳较长,若天车运动到P 处突然停止,则两吊绳所受拉力F A 、F B 的大小关系是( )A .F A >FB >mg B .F A <F B <mgC .F A =F B =mgD .F A =F B >mg解析:选A.当天车突然停止时,A 、B 工件均绕悬点做圆周运动.由F -mg =m v 2r ,得拉力F =mg +m v 2r ,故知A 项正确.5.无缝钢管的制作原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管状模型置于两个支承轮上,支承轮转动时通过摩擦力带动管状模型转动,铁水注入管状模型后,由于离心作用,铁水紧紧地掩盖在模型的内壁上,冷却后就得到无缝钢管.已知管状模型内壁半径为R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水是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才掩盖在模型内壁上的B .模型各个方向上受到的铁水的作用力相同C .若最上部的铁水恰好不离开模型内壁,此时仅重力供应向心力D.管状模型转动的角速度ω最大为g R解析:选C.铁水是由于离心作用掩盖在模型内壁上的,模型对它的弹力和重力的合力供应向心力,选项A错误;模型最下部受到的铁水的作用力最大,最上方受到的作用力最小,选项B错误;最上部的铁水假如恰好不离开模型内壁,则重力供应向心力,由mg=mRω2,可得ω=gR,故管状模型转动的角速度ω至少为gR,选项C正确,D错误.6.(多选)宇航员在绕地球匀速运行的空间站做试验.如图,光滑的半圆形管道和底部粗糙的水平AB管道相连接,整个装置安置在竖直平面上,宇航员让一小球(直径比管道直径小)以肯定的速度从A端射入,小球通过AB段并越过半圆形管道最高点C后飞出,则()A.小球从C点飞出后将做平抛运动B.小球在AB管道运动时不受摩擦力作用C.小球在半圆管道运动时受力平衡D.小球在半圆管道运动时对管道有压力解析:选BD.空间站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小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小球从C点飞出后不会落回“地”面,故A错误;小球在AB管道运动时,与管道没有弹力作用,所以不受摩擦力作用,故B正确;小球在半圆管道运动时,所受合外力供应向心力,受力不平衡,故C错误;小球在半圆管道运动时受到管道的压力供应向心力,所以小球在半圆管道运动时对管道有压力,故D正确.7.乘坐如图所示游乐园的过山车时,质量为m的人随车在竖直平面内沿圆周轨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在最高点时人处于倒坐状态,全靠保险带拉住,若没有保险带,人肯定会掉下去B.人在最高点时对座位仍可能产生压力,但压力肯定小于mgC.人在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D.人在最低点时对座位的压力大于mg解析:选D.过山车上人经最高点及最低点,受力如图,在最高点,由mg+F N=m v21R 可得:F N=m⎝⎛⎭⎫v21R-g①在最低点,由F N′-mg=m v22R 可得:F N′=m⎝⎛⎭⎫v22R+g②由支持力(等于压力)表达式分析知:当v1较大时,最高点无保险带也不会掉下,且还可能会对轨道有压力,大小因v1而定,所以A、B均错误.上、下两处向心力大小不等,向心加速度大小也不等(变速率),所以C错误;又由②式知最低点F N′>mg,所以D正确.8.(2021·鹤岗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大圆环,半径为R,被一轻杆固定后悬挂在O点,有两个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同时从大环两侧的对称位置由静止滑下.两小环同时滑到大环底部时,速度都为v,则此时大环对轻杆的拉力大小为()A.(2m+M)g B.Mg-2mv2RC.2m⎝⎛⎭⎫g+v2g+Mg D.2m⎝⎛⎭⎫v2R-g+Mg解析:选C.设在最低点时大环对小环的支持力为F N,由牛顿其次定律F N-mg=mv2R,解得F N=mg+mv2R.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得每个小环对大环的压力F′N=mg+mv2R.由大环受力平衡得,此时大环对轻杆的拉力F T =2m⎝⎛⎭⎫g+v2R+Mg,C正确.9.在高速大路的拐弯处,通常路面都是外高内低.如图所示,在某路段汽车向左拐弯,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路面低一些.汽车的运动可看成是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设内外路面高度差为h,路基的水平宽度为d,路面的宽度为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即垂直于前进方向)等于零,则汽车转弯时的车速应等于()A.gRhL B.gRhdC.gRLh D.gRdh解析:选B.对汽车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mv2R=mg cot θ=mg hd,故v=gRhd,B正确.10.(2022·高考安徽卷)如图所示,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离转轴距离2.5 m处有一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g取10 m/s2.则ω的最大值是()A. 5 rad/sB. 3 rad/s。
公文筐目录一、什么是公文筐二、考试要求三、答题方法四、示例说明一、什么是公文筐问题来源:—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专业能力考试和综合评审考试,其中综合评审采用的是文件筐测试。
1、公文筐定义公文筐测试,也称公文处理,是被多年实践充实、完善并被证明是很有效的管理人员测评方法,是对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掌握分析各种资料、处理信息以及作出决策等活动的高度集中和概括。
2、公文筐适应对象及特点对象:中高层管理人员。
它可以帮助组织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考核现有管理人员或甄选出新的管理人员。
特点:公文筐测试的特点(1)公文筐测试的适用对象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它可以帮助组织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考核现有管理人员或甄选出新的管理人员。
由于它的测试时间比较长(一般约为 2 小时),因此它常被作为选拔和考核的最后一个环节加以使用。
(2)公文筐测试从以下两个角度对管理人员进行测查:一是技能角度,主要考察管理者的计划、预测、决策和沟通能力;二是业务角度,公文筐材料涉及财务、人事、行政、市场等多方面业务,它要求管理者对多方面管理业务具有整体运作的能力,包括对人、财、物流程的控制。
(3)公文筐测试对评分者的要求较高,它要求评分者了解测试的本质,通晓每份材料之间的内部联系,对每个可能的答案了如指掌。
评分前要对评分者进行系统培训,以保证测评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4)考察内容范围十分广泛。
纸笔形式的公文筐测试,测评被试的依据是文件处理的方式及理由,是静态的思维结果。
因此,除了必须通过实际操作的动态过程才能体现的要素外,任何背景知识、业务知识、操作经验以及能力要素都可以涵盖于文件之中,借助于被试对文件的处理来实现对被试素质的考察。
(5)情境性强。
公文筐测试完全模拟现实中真实发生的经营、管理情境,与实际操作有高度相似性,因而预测效度高。
测试材料涉及日常管理、人事、财务、市场、公共关系、政策法规等各项工作,从而能够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测试与评价。
汉语拼音第三单元教案:ai ei ui、ao ou iu ie üe er ye yue (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9、ai ei ui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ai ei 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7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和儿歌。
4、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ai ei ui的发音、声母与ai ei ui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之门1、谈话激趣: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继续进入拼音王国。
而且,我们还会认识几位新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生:想师:好!老师先让你们看看它们是谁?(课件显示:ɑi ei ui)看谁聪明,能把这几位新朋友的名字告诉我?生:……(鼓励表扬积极大胆的同学)师:不会的同学不要着急,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们好吗?生:好!2、复习:让我们先探望一些旧朋友——韵母课件显示:ɑ e u i(逐一出示)ɑieiui(单击后变成)看到了什么? (它们结成朋友)单韵母的兄弟感情很好,单韵母i瘦瘦的,胆子也小,ɑ,e,u主动带他出去玩。
所以,站在这里的不是一个字母了,它们叫复韵母板书:复韵母二、学习殿堂(新授)ɑi1、看看这是什么?(右手出示“ɑ”卡片)2、又看看这是什么?(左手出示“i”卡片)3、当它们做了朋友以后会变成什么?(右手滑过左手拼成ɑi )要先摆好ɑ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ɑ滑到i ,ɑ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4、出示课文的图片,(板书ɑi)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姐姐和弟弟站在一起)问:他们是怎样站在一起的?(紧紧地挨在一起)学生开火车式抽读5、出示儿歌:ɑ在前,i 在后,滑过来ɑiɑiɑi6、示范写法(学生书空)ei1、看看这是什么?(右手出示“e”卡片)2、又看看这是什么?(左手出示“i”卡片)3、请同学试一下帮它们结朋友要先摆好e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e滑到i ,e 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合成革中N,N-二甲基甲酰胺邓宜坤【摘要】建立了聚氨酯合成革中N,N-二甲基甲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甲醇超声萃取,Poroshell C18快速液相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和水(体积比10:90),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表明,DMF的浓度在2~50 mg/L时与色谱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系数r=0.9999,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3.1%,加标回收率为96.9%~104.8%.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为PU合成革中N,N-二甲基甲酰胺的定量分析和残留控制研究提供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8(040)010【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合成革;超声萃取;DMF【作者】邓宜坤【作者单位】清远市齐力合成革有限公司, 广东清远 5115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0N,N-二甲基甲酰胺,化学式为HCON(CH3)2,CAS登录号68-12-2,简称DMF,是一种透明液体,能和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
DMF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用途很广的优良溶剂。
在聚氨酯合成革行业中,DMF用作聚氨酯树脂、色浆、处理剂等多种原材料的溶剂[1]。
DMF沸点达152.8℃,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无法完全去除,会有部分残留在成品中[2]。
DMF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入人体中,会对人体皮肤、肝和肾脏造成伤害[3]。
目前国内国际法规都对PU合成革中的DMF残留进行了限制,PU革厂为满足法规要求,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都在尽力研究DMF残留的去除方法[4]。
其中,合成革中DMF的分析检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氨酯合成革中的DMF含量,实验中利用甲醇超声萃取的方式对样品中的DMF进行萃取,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其进行测定,使用外标法定量。
1 仪器和试剂1.1 实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60 series),紫外检测器,超声波提取器(上海科导仪器有限公司)1.2 实验试剂甲醇,HPLC级;DMF,HPLC级;水,一级水1.3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Poroshell 120 EC-C18柱(2.7 μm,4.6×10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V/V),流速为0.8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 μL,紫外检测器波长210 nm,使用外标法定量。
计算机⽹络练习题计算机⽹络资料(徐成杰⽼师提供)1-13题为期中考试试题1.⽐较OSI/RM与TCP/IP体系结构异同之处。
共同点:都具有分层结构的计算机⽹络体系结构⼆者都可以保证计算机⽹络能够可靠的通信,数据传递及资源共享。
不同点:1.OSI/RM具有7层模型,分别为:应⽤层,表⽰层,会话层,传输层,⽹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四层模型:应⽤层,传输层、⽹际层及⽹络接⼝层。
2.OSI/RM模型在每⼀层次上都要求保证通信的可靠性,且要进⾏复杂的流量控制及差错检验;TCP/IP模型的⽹络层及其以下层次通常不要求保证可靠性,但在传输层上同时⽀持两种通信模式。
3.OSI/RM体系结构的⽹络功能在各层的分配差异⼤,链路层和⽹络层过于繁重,表⽰层和会话层⼜太轻,TCP/IP则相对⽐较简单。
4.OSI-RM有关协议和服务定义太复杂且冗余,很难且没有必要在⼀个⽹络中全部实现。
如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寻址在很多层重复。
TCP/IP则没什么重复。
2.简述TCP/IP体系结构每层所规定的功能(由底层到⾼层顺序)P28-293.什么是协议,⽤⼀个实例说明协议的三要素。
P254.长2km、数据传输率为10Mbps的基带总线LAN,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µs,试计算:1000⽐特的帧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最⼤时间是多少?5.在计算机⽹络中,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CRC检验。
CRC的⽣成多项式是4=++,求冗余码。
P x x x()1按照P68-69计算6.什么是码元?说明码元的速度与数据传输速度的关系。
答:在数字通信中时间间隔相同的波形或脉冲成为码元。
当⼀个码元的速度单位为:波特率,⽽数据传输速度为(位/秒)bps;波特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送的码元数,数据速率指单位时间内信道上传送的信息量(⽐特数)。
当⼀个码元表⽰⼀位⼆进制时,码元速度与数据传输速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当⼀个码元表⽰多位⼆进制时,如M位,那么数据传输速度位M倍的码元传输速度。
一年级上册语文“361教学法”教案设计课题:(5)g、k、h(第一课时)年级:一年级主备教师:学习目标:1、用看、听、读等方法学会g、k、h3个声母。
2、会正确书写g、k、h。
教学重点:g、k、h的发音及字形书写。
教学难点:g、k、h的书写。
教学准备:小黑板、拼音卡片、课件。
预习提纲:1.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导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10位声母朋友。
来,让我们与它们亲却地打声招呼吧!(出示b、p、m、f、d、t、n、l、y、w10个声母卡片,学生齐读。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三个声母,它们会是谁呢?(板书g、k、h)二、明确目标(教师口述)三、预习反馈:说说这几个声母在四线三格的位置。
四、师生活动(一)借助插图学习声母g、k、h。
过渡:同学们,比一比,看谁先学会声母g、k、h好吗?学习活动(一)【活动过程预设】1、自主学习:明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指两名学生说说各自的发音是根据什么?3、展示分享:课本上给了几个图?4评价点拨:是否达到预设。
(二)学写g、k、h。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学会了声母g、k、h的读音,可是你们能准确的书写吗?我们接着挑战吧!学习活动(二)(1)观察g、k、h在四线格中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占了哪些格子,该怎样写才好?(2)动手跟老师写一写,看谁写得最好?【活动过程预设】1、自主学习:明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让两名学生说说各占哪格。
3、展示分享:k 、h根据什么发音。
4、评价点拨:预设五、当堂训练1、在汉语拼音本四线三格中练写g、k、h2、小组内找方法展示g、k、h的样子。
六、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读这三个声母吗?板书设计在四线三格中书写.g k h课后要求:能准确的在四线三格中书写.g k h一年级上册语文“361教学法”教案设计课题:g、k、h(第二课时)年级:一年级主备教师:学习目标:1、用看、听、读的方法学会两拼三拼连续的拼音方法。
第1章软件测试是由“验证(V erification)”和“有效性确认(V alidation)”活动构成的整体:“验证”是检验软件是否已正确地实现了产品规格书所定义的系统功能和特性;“有效性确认”是确认所开发的软件是否满足用户真正需求的活动。
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的关系是什么?(P10-12)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构成一个全过程的交互、协作之关系,两者自始至终一起工作,共同致力于统一目标——按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第2章软件质量:软件产品具有满足规定的或隐含要求能力要求有关的特征与特征总和。
软件产品质量的属性:- 功能性Functionality- 可用性Usability (简单安装; 轻松使用; 友好界面)- 可靠性Reliability (用户使用的根本)- 性能Performance- 容量Capacity- 可测量性Scalability- 可维护性Service manageability- 兼容性Compatibility- 可扩展性Extensibility软件缺陷一个标准的定义:从产品内部看,软件缺陷是软件产品开发或维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错误、毛病等各种问题;从外部看,软件缺陷是系统所需要实现的某种功能的失效或违背。
软件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1.技术问题。
2.软件本身。
3.团队工作。
软件缺陷的的构成:规格说明书,设计,代码,其他。
软件产品规格说明书为什么是软件缺陷存在最多的地方?(P19)1.用户一般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的沟通存在较大困难,对要开发的产品功能理解不一致2.由于软件产品还没有设计、开发,完全靠想象去描述系统的实现结果,所以有些特性还不够清晰3.需求变化的不一致。
4.对规格说明书不够重视,在规格说明书的设计和写作上投入的人力、时间不足5.没有在整个开发团队中进行充分沟通,又是只有设计师或项目经理得到比较多的信息软件评审的目的?(P22)通过软件评审尽早地发现产品中的缺陷,因此软件评审可以看做软件测试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软件评审是什么?(P22)评审是对软件元素或者项目状态的一种评估手段,以确定是否与计划的结果保持一致,并使其得到改进软件评审的对象分为:管理评审,技术评审,文档评审和流程评审。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比的意义,能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6课时)
1、分数除法 5课时
2、解决问题 3课时
3、比和比的应用 3课时
4、整理和复习 2课时
5、单元综合练习及评讲 3课时
1、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
(30÷5=6,30÷6=5)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3)将100克化成101千克,300克化成103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
除法算式。
2、学生自学后小组间交流
3、全班汇报:
100×3=300(克)
A 、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 、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101×3=103(千克) 103÷3=101(千克) 103
÷3=3(盒)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 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
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三)、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54
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54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52。
(3法。
A 、54÷2= =52,每份就是2个51。
B 、54÷2=54×21=52,每份就是54的21。
(4)如果把这张纸的54
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54÷2和54
÷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计算
76÷3 21÷3 1615÷20 85÷5 35÷10 139÷6
2、解决问题
(1)、一辆货车2小时耗油10/3升,平均每小时耗油多少升?
(2)、正方形的周长是4/5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讲评,小组间批阅。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
计算法则)
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教学反思:
1、让学生从整数除法意义推广到,小数除法,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掌握.
2.在讲授分数除以整数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叠,自己观察,使学生明白除以一个整数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学生一般能懂.
在今后教学中。
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好铺垫。
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