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5
《分数除法》说课稿15篇《分数除法》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分数除以整数》。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分数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第2节“分数除法”第1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好本课知识,既是对分数以及除法的认识的深化,又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我确定了3个层面的教学目标:层面1是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及意义,能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层面2是技能目标:通过对分数除法的研究,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层面3是情感目标:学生能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的同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认真好学、乐于交流、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新课标以及学生具体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关键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
因此,我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年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2、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已经完成了整数除法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有关分数的知识。
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分数除法”,能让学生对除法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关于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65-66【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目标: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分数所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具准备】:圆形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直尺、圆形纸、彩笔。
【课前游戏】:1、IQ题。
(1)毛毛很怕打针,但今天医生替他打针时,他觉得屁股不痛了,为什么?(2)一只山羊,在它的左边放一块牛肉,在它的右边放一块鱼肉,请问它会吃哪一块?2、玩相反游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0分钟)1、师:林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有哪位同学准备要过生日呢?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边学数学,一边跟这位同学庆祝生日好吗?师:同学们请看,林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8个蛋糕)2、师:如果要把这8个蛋糕平均分给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里面的4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师指名由那名生日的同学回答。
生:2个,8÷4=2(个)(师板书)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3分钟)(1)课件出示例1。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将8个小蛋糕变成1个大蛋糕,把这个大蛋糕平均分给他们4个人,每人又可以分得多少个呢?现在请每个同学用手上的圆折一折,分一分,然后同位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板书)(2)学生议论,教师巡视。
(巡视时找一组同位汇报)(3)生1:1÷4=0.25(个)师:为什么这样列式?生: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就要算1÷4得多少。
生2:1÷4= (个)师: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第1个学生说得不好,再找第二个)(4)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吃,就是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其中的1份,这1份占这1个蛋糕的,也就是个蛋糕。
分数除法练习题一、分数除以整数 53÷3= 74÷2= 72÷3= 52÷2=103÷6= 65÷4= 107÷7= 101÷2=73÷4= 85÷5= 119÷6= 65÷10=98÷12= 31÷2= 75÷15= 95÷5=1211÷11= 31÷3= 54÷4= 53÷9=21÷4= 74÷8= 145÷5= 1310÷1=二、整数除以分数 6÷72= 4÷158= 5÷21= 6÷43=7÷83= 36÷4027= 6÷65= 7÷57= 4÷52= 24÷98= 3÷75= 12÷2516=9÷91= 2÷101= 3÷57= 1÷54=11÷1211= 5÷1415= 4÷74= 4÷47= 10÷1310= 36÷49= 5÷52= 8÷2516=三、分数除以分数 185÷185= 98÷2710= 49÷23= 87÷43=51÷32= 74÷47= 21÷113= 31÷32=65÷85= 107÷65= 75÷65= 98÷72=2516÷98= 51÷41= 72÷75= 61÷3619=158÷2516= 1514÷1415= 1310÷95= 34÷2516=四、分数混合运算 1-21×31 41×51÷41×51 113×(43-43) 31+32-31+321÷75-1÷65 0×72+1×53 107-72-75 (21-31)÷65+3187+32×101+81 85×41+41×83 247÷154×0.32 6-2.4÷9810-(1-21)÷21 (32-0.4)÷(61+0.5) 54×(65-43)-15143×91+158÷2516 (5-43÷83)×3619(0.75+61)÷1011÷0.4×8541×0.8+21÷43-0.8 0.25÷(1-95)+83 97÷1514+92×1415513217247⎛⎫++÷⨯ ⎪⎝⎭ 51216436⎛⎫-⨯÷ ⎪⎝⎭ 311314162020⎡⎤⎛⎫⎛⎫÷+⨯÷ ⎪ ⎪⎢⎥⎝⎭⎝⎭⎣⎦417 ×(125 × 34) 555748681216⎛⎫⨯+-- ⎪⎝⎭ 5751681224⎛⎫+-÷ ⎪⎝⎭200720062008÷ 111129999999999233333++++ 58738574÷+⨯⎥⎦⎤⎢⎣⎡⎪⎭⎫ ⎝⎛+÷⨯314314839 415313534÷⎥⎦⎤⎢⎣⎡⎪⎭⎫ ⎝⎛-- 661631÷÷⨯⎥⎦⎤⎢⎣⎡÷⎪⎭⎫ ⎝⎛-÷85218554 973297÷÷ ⎪⎭⎫ ⎝⎛-÷⨯5415133261⎪⎭⎫ ⎝⎛+÷544153 ⎪⎭⎫ ⎝⎛--÷138135341 715871156÷+⨯0.75×75+72×0.75 4151÷÷ 434358.43442.2÷+⨯+÷)]512.1(75.3[43-⨯÷ 1146.04326.160÷-⨯ ⎥⎦⎤⎢⎣⎡⎪⎭⎫ ⎝⎛-÷⨯5410914.51357251375⨯+÷ ⎥⎦⎤⎢⎣⎡⎪⎭⎫ ⎝⎛-⨯÷8373562100 107523221÷⎥⎦⎤⎢⎣⎡⎪⎭⎫ ⎝⎛--五、解方程15132=-x x 7221321=⨯+x 6.3)521(=-÷x604316=-x 125655=-x 310855=-x35425=÷x 613243=+x x 1012831÷=⎪⎭⎫⎝⎛-⨯x3121465÷=+x 87165=+x x 762175=-x x1096552=+x x-85=10912x=109815 X +512 X = 57 X ÷35 = 512 ×815 3X +1335 = 57六、列式计算⒈ 一个数的32是64,这个数的85是多少? 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与除法》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与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运算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算能力有待提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探索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3.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4.练习:学生进行分数除法的练习,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5.总结:学生总结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5篇《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首先通过课前谈话解决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接下去重点来研究第一环节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城西中心小学占地约为9/10公顷,如果按面积平均分成三块不同的区域,每块区域占地多少公顷?题目一出,学生马上就把算式列出来了,9/10÷3,怎么计算呢?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最终相出了好几种方法。
如9/10÷3=0.9÷3=0.3(公顷)9/10÷3=(9/10_1/3)÷(3_1/3)=3/10(公顷)9/10÷3=9/10_1/3=3/10(公顷)(因为把一块地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三块,其中的一块就占了这块的1/3,所以直接乘以1/3)等一些方法,通过比较最终得出9/10÷3=9/10_1/3=3/10(公顷)这种方法简便。
接着我把9/10该为10/11,让他们再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进行计算。
结果学生们发现还是用这种方法简便,10/11÷3=10/11_1/3=10/33(公顷),最后,让他们观察、讨论、交流9/10÷3=9/10_1/3=3/10(公顷)与10/11÷3=10/11_1/3=10/33(公顷)这两题的计算方法,学生们发现除以整数等于乘以整数的倒数。
第二环节解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我把例题该为城西中心小学占地约为9/10公顷,如果每块区域占地为3/10公顷,平均分成几块不同的区域?有了第一题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马上就想到9/10÷3/10=9/10_10/3=3(块),我问他们,为什么其他方法不用了呢?学生们说马上异口同声的回答,如果你在把9/10换成10/11的话,小数不行,除数转化为1麻烦,反正只要乘以它的倒数就行了。
接着我又问如果老师把9/10公顷换成1公顷,你认为又该怎么计算呢?学生们说还是乘以它的倒数。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两个自然数相除,可用分数表示。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述下列分数的意义:1/44/57/92、口答列式计算。
(1)植树节有120名少先队员栽树,平均分成12个小组。
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120÷12=10(人)(2)把12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12÷6=2(米)归纳:这两题都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
用除法计算。
如果把(2)题的12米改成1米,如何列式?1÷6它的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新知1、教学例2。
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1)边作图边讲解。
“1÷6”是把1平均分成6份,求其中1份是多少,根据题意也就是把1米长的钢管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是1/6,就是每段钢管的长。
所以1÷6=1/6(米)(2)如果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4段、5段、7段,每段各是多少米?(口答)2、教学例3。
把3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教学过程备注(1)读题后指名学生列式:3÷4(2)边讲解边出示图式(3)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方法是把3只饼平均分成4份,先把每只饼都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1份是1/4只,3块饼有3个1/4就是3/4只。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除数不为0)的商。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养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各部分与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圆形纸片学生准备圆形纸片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师:开始上课之前,同学们先做两道题。
请看:1.填空。
(1)4个15是()()。
(2)3个18是()()。
(3)57里面有5个()()。
(4)34里面有3个()()。
2.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大小。
( ) (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新课。
(板书:分数与除法)操作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直观图示对于理解分数抽象意义的促进作用,尤其第2题,可请基础稍差的学生完整地说出解题思路,帮助他们凭借直观图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板块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活动1 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借助现实情境探究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1)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学生讨论并汇报。
⎣⎢⎡⎦⎥⎤板书:1÷4=14(个) 对号入座:在这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1),相当于所得分数中的(分子),除数是(4),相当于所得分数中的(分母),除号相当于所得分数中的(分数线)。
2.借助学具,深入探究。
在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吃月饼,例3为我们提供了分月饼的问题,怎么分,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呢?出示例3: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小组合作: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你们能想出几种分法?平均每人分得多少个月饼? (指导学生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动手分一分)预设生1:把每个月饼都平均分成4份,3个月饼就有12份,每人分得其中的3份,也就是1个月饼的34,即34个月饼。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7篇】《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08-26小编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小编我最大的乐趣哦。
分数除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导学教学法创新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
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设计意图:创设分长方形纸这一情境,旨在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空间,抓住他们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自主学习提示1. 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 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探究主体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教师不要过多提示,主要指导学困生完成探究任务。
】三交流释疑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1]一. 教材分析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能够将除法转化为分数形式,并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和除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简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和除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将除法转化为分数形式,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教学难点:将除法转化为分数形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和除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除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例如,妈妈做了5块蛋糕,分给小明和小红,小明分得2块,小红分得3块,问小明和小红分别得到了蛋糕的几分之几?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将除法转化为分数形式。
例如,5除以2可以表示为5/2,表示小明得到了蛋糕的5/2块。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9篇)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里的例题4。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数数、读、写数以及100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一开始就联系生活,通过比较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的大小,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然后,教材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练习,意在巩固和发展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这堂课我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归纳总结出亿以内数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大的数比较大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具象思维。
因此,我把一亿以内数字比较的知识融入到学生比较数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亿以内数字比较的方法。
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一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一亿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对比一亿以内的数字,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正确比较亿万大小的成功体验,增加学习信心。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游戏激趣法、发现学习法,把这三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
我还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类比迁移法、分析发现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课伊始,我从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入手,出示卡片让学生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借此了解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的知识基础,进而自然的导入到新课。
引出课题后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资料,大家看一看。
接着出示例4 挂图,启发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给学生留下自主提问的空间中,引导学生自觉的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主动提问,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If you can't evaluate it, you can't manage it.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3篇)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二)导入(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三)教学实施1、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如果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3(1)来表示,这一份就是3(1)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1 ÷ 3 =3(1)块)(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3(2)块)怎样看出来的?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3、学习例2 。
( 1 )如果把3 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3 ÷ 4)( 2 )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把3 块饼看作单位“1”。
)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与除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与除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以及应用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分数与除法联系起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会正确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分数乘除法运算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例题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除法的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教师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6.应用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与除法》观课心得(五篇)(-)听了老师上的《分数与除法》后,收获很大。
凡教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老师都知道内容很简单,如果单纯地从形式上去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一来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位老师教学组织的很好。
主要有以下几点使我印象深刻:1.善于研究教材,用好例子。
教学围绕教材上提供的例题老鼠分蛋糕,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制成分蛋糕的动画课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2.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范例讲授法等,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因此课堂结构紧奏,逻辑性强,过度清新自然。
3.准确把握了分数和除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列式计算、观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进行练习等教学过程,做到突出重点突出。
4.巧妙整合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发远程教育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定有收获。
(二)本周,我观看并学习了许老师关于《分数与除法》这一课时的教学观摩课。
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习,我收获颇多,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课堂上老师精心布置的教学设计,学生们活跃的思维,这样本课的教学主题有了很好的体现。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突破传统的板书设计。
许老师将板书改为两个部分,改变传统的以书本内容为主体的板书设计,使得主题的把握变得新颖而充分,学生先行回顾之前学过的分数构建过程,在头脑中建立起分数如何形成,再回顾除法平均分的意义,感知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语言的魅力。
许老师在讲授课的过程中,注重教学语言的运用。
许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追问的方式,追问学生想法,询问学生“会不会” “敢不敢”,让学生肯定自己的想法,在自我肯定中学习,自我激励,化抽象知识为直观理解,是学生理解透彻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9页例1和例2。
教材简析:
《分数与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授课内容,本节课承接了分数的意义等知识,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法。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又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
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现到知识分享的乐趣。
教学重点:归纳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并解决“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是多少?”这一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3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一把剪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口答。
(1)出示卡片,问:表示什么意思?6个饼把它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把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2、计算出下列算式的商。
6÷3= 2÷2= 1÷2=
(设计意图:在口算题中复习了分数的意义,是为下面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作了知识上铺垫准备,起到唤起记忆的作用。
而计算题是两道整数除以整数,但商不是整数的除法算式,通过学生遇到问题,迫于解决问题的学习欲望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二、操作探究、发现关系
1、准备题
(1)课件出示题目,直接提问。
(1)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 )不能为零。
本堂课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中的第二节新授课,属于一节概念课。
而概念课的教学大家都知道,讲多了听着乏味,讲得少就不明白。
为了克服这些难题,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1、注意了本课时在单元中的衔接,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
而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除法和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的,因此,课的开始我先进行了一个非常短的复习提问,主要对上节课所学的分数的意义进行一个简短的回顾。
随后又通过“学校吃早餐饼”的小故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分饼”、“分蛋糕”进一步复习了除法和分数的意义,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本节课的数学知识。
2、学生参与了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发展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与人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整个过程注重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