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现象与本质ppt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37
第二章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观点和总特征。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 联系的定义: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的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相互过渡。
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联系中看到区别。
2.联系特点(1)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坚持联系客观性,就是坚持联系观点上的唯物论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使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真正的联系导致唯心主义。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联系,是诡辩论。
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之中把握事物(2)普遍性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要素相互联系,体现了事物的内在结构性;无孤立存在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联系通过中介来实现,中介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桥梁和环节。
而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联系社会中的人与人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世界的普遍联系,世界物质性统一的内在体现(3)多样性事物多样,那么联系也是多样的。
具体:内部外部、直接间接、本质非本质、必然偶然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结构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与发展趋势,对事物的存在、发展起到不同的作用。
其中,内部、本质、必然的联系,决定事物的基本特性和发展趋势;外部、非本质、偶然的联系可以起到加速、延缓事物发展的作用,有时也有关键的作用。
(4)条件性条件的定义: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作用的诸多要素的总和。
条件对事物存在、发展的作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起到支持或者制约的作用,有利条件会支持、促进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不利条件会制约、阻碍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推动事物发展;但是,改变、或者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阻碍事物发展。
简述现象与本质的定义
现象和本质是哲学和科学中经常讨论的一对概念。
现象通常指的是我们能够观察和感知到的表面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形式。
它是我们直接观察到的,具有相对表面和具体的特点。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时,我们所观察到的花的颜色、形状、气味等都是花的现象。
本质则是事物内在的、深层次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固有的、相对稳定的本质属性。
它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才能揭示。
例如,花的本质可能是由其基因、生长环境、生命周期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花的本质属性。
现象和本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本质则是现象的内在原因。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没有本质就没有现象,没有现象也无法揭示本质。
因此,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了解事物的现象,也要探索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了解现象和本质的定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观察和分析现象,我们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现象。
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现象和本质的相对性,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角度可能会对同一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因此,在认识和理解事物时,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批判性思维,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现象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