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观察量表 (1)
- 格式:docx
- 大小:14.06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量表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报告
执教者资料姓名:未提供
观察中心单位:未提供
课题:课程背景下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自主研究、探究研究、合作研究。
学生表现评分:
1.课前准备情况:未提供
2.研究兴趣和情绪:评分为5、4、4,未提供具体情况。
3.是否听老师讲课,是否有辅助行为:未提供具体情况。
4.是否听同学发言,是否有辅助行为:未提供具体情况。
5.参与提问/回答的情况:评分为4、4、5,未提供具体情况。
6.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未提供具体情况。
7.自主研究的情况:未提供具体情况。
8.是否能质疑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评分为4、4、5,未
提供具体情况。
9.是否能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未提供具
体情况。
10.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评分为5、4,未提供具体证据。
11.观察后的感受:有惊喜、钦佩、触动和深思。
惊喜于
学生活动的训练有素,倾听、汇报、补充,有板有眼,有模有样。
钦佩于学生的朗读水平,抑扬顿挫,有滋有味。
观察者认为,课堂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的能力。
作为语文课堂,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一览无余,语文于洋颇有功底。
观察者认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是一条必由之路。
建议:未提供具体建议。
注:评分为5分制,优为5分,良为4分,好为3分,一般为2分,尚可为1分。
课堂观察表一:学生参与度
说明:
1. 记录学生被单独指名回答问题(或朗读等)的次数;以划“正”字的方式记录,叫到一次,在其相
应的位置上划一笔。
2. 学生之间的自由辩论,小组讨论后的发言人发言,或离开座位的表演和活动,可用符号“▲”表示
发言、表演等活动,还可用符号“→”表示教师在教师里行走的路线图,从而正确反映出教师的顾及面。
课堂观察表二:师生互动方式
总评:
建议:
课堂观察表三:教师评价手段
说明:在“次数”栏,以划“正”字的方式记录;在“具体表达”栏填写如“不错”、“很好”等具体内容,不够可增加。
总评:
建议:
课堂观察表四: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总评:
建议:
课堂观察表五:板书设计
总评:
建议:
课堂观察表六:教学手段的运用
说明:在“教学手段”栏填写所用的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教学图片、自制图片、挂图、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游戏等),不够可增加。
总评:
建议:
课堂观察表:学生学习投入状态
观察方法: 每5分钟扫视一次。
总评:
建议:
课堂观察表八:教学设计
说明:填写设计意图时指观察者在本堂课中所观察到的被观察者对于各个教学环节处理上表现出来的意图。
总评:
建议: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观察总体评价表。
一、学生参与度课堂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倾听/互动
●研究问题: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
是占应答人数的比例;3.主动应答、质疑、参与讨论可以加以描述
二、知识目标达成课堂观察量表●观察维度: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研究问题:知识目标的叙写
●观察教师:
观察者:
观察维度:教师和学生
注:提问者★学优生☆一般生●.学困生;提问方式A.预设B.生成;关联度A.紧密B.比较紧密C.不紧密;表达A.很明确B.较明确C.不明确;认知层次A.强化基础B.提升能力C.激发情感
观察者:
观察维度:教师和学生
注:提问者★学优生☆一般生●.学困生;提问方式A.预设B.生成;关联度A.紧密B.比较紧密C.不紧密;表达A.很明确B.较明确C.不明确;认知层次A.强化基础B.提升能力C.激发情感
四、教师教学方式及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课堂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结构
●研究问题:教师对课堂学习驾驭的研究
五、课件设计及运用课堂观察量表
●量表名称:课件设计与演示观察量表●量表设计: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呈示●研究指向:是否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六、学生学习效果自我测评表●观察维度:学生学习;效果达成
●研究问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研究。
《基于观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研究》课堂观察量表舟山市岱山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赵飞君1 教师教学维度1.1 教师教学维度/ 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教学设计是教师深层的课程理念的具体化,外显化,若教学设计有问题,课堂上就算细节把握得很到位,也可能是本末倒置。
所以课堂观察要努力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就要对“教学设计”进行观察与记录。
以下“教师教学设计观察记录表”把教学设计分解为“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四个观察视角。
每个观察视角具体的关注点都导向课程理念引导下对一堂课整体性与个性化的把握。
1.1.1 教师教学维度/ 教学设计(略读课文教学)1.1.2 教师教学维度/教学设计(总结整理课)1.2 教师教学维度/ 教师教学语言丰富性与有效性设计说明:语文课上,教师教学语言的丰富性与有效性具有多重功能,除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外,还要给予学生良好的语言滋养与熏陶。
本观察记录表把教师的教学语言分为三类,每类三个等级。
这样的设计除了考虑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与功能外,还兼顾了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给教师一定的行为导向。
1.3 教师教学维度/ 教师关注学生设计说明:本观察记录表,罗列了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与不关注学生的若干行为表现,通过对各种行为现象发生的频次与时间进行记录,帮助被观察者明确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优点,把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显性化。
本表特别适用于对课堂调控能力较差教师的矫正性观察。
2 学生学习维度2.1 学生学习维度/ 学生学习状态设计说明: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采用分时段的观察记录,意在深入观察、分析学生一堂课学习中的情绪、参与、思维、交往状态与学生生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艺术之间的关系。
在使用时需要明确重点观察的学生对象。
2.2学生学习维度/ 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有效性设计说明:本表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实践活动分为听、说、读、写四种行为,通过记录这四种行为在一节课各个时间段以及整节课中所花的时间来分析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合理性、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量表(4)
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观课量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课量表(3)
课堂教学时间观课量表(教学结构记录)
1.使用本记录单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课堂环节”主要记录一节课中大的板块, “具体内容”指各板块中的具体指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课量表(2)
学生课堂行为观课量表
观察目的: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来对授课教师课堂效果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课量表(1)
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记录
慚的次数一个方框代表一个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互相评价。
被提问到一次,在其相应的位置上划相应符号,用“正”字记录。
还可用符号“T”表示教师在教室里行走的路线图,从而正确反映出教师的顾及面。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能照顾到全体学生,提问的形式是否是多样的,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活动,继而观察学生参与的效果,即学生的反馈。
同时需对问题的形式进行记录,最后由观察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授课教师更好地修改其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城关十二小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学校: 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 ___ 年___月___日课题: 《》课时:______ 记录人:___________阶段观察方向观察内容观察结果1、学生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学习有强烈的期待;(2 分)学生2、教材、文具摆放整齐;(2 分)课准备3、课前预习充分(课文读的熟、有相关标注、能提出问题)。
(2 分)前教师准备1、对本课时教材、本班学生、拟采用的教法、相关教具的准备充分;(2 分)2、课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相关学习资料;(2 分)3 2、教师有饱满的情绪、得体的教态。
(分)1、根据实际确定三维目标,不唯教参、切合实际;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符合目学情与新课标理念;(3 分)2、学生基本可达到预期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教学任务、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教标所收获( 3 分)1、教学方法灵活并适合课型,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能联系文本进行有价值的拓展;(4 分)方师法2、及时发现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中要融入学法指导;(5 分)3、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对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能适宜的鼓励,错误的表达可巧妙矫正。
(分) 51、无浪费时间与无助于目标达成的教学行为;(3 分)过2、能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空间、不拖堂;(4 分)层3、训练和作业设计合理全面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5 分)课程4、共性问题与目标预设一致,重难点有效达成。
(2 分)1、教态自然亲切、大方得体、不造作;(3 分)基2、语言规范,准确形象、不过多重复、有启迪思路的作用;(2 分)本面功3、板书简洁、有序, 重点突出( 2 分)4、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熟练恰当、不滥用。
(4 分)个性对课堂教学的自信、教学有个性风格特点。
(3 分)1、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风气氛活跃但不失条理;(4 分)参中学与2、自我调控能力强,参与时机与效率恰当。
⼩学语⽂学⽣学习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学语⽂学⽣学习课堂教学观察量表(⼀)观察维度:学⽣学习·倾听研究问题:学⽣在课堂中的倾听习惯【说明】1.学⽣的倾听习惯可⽤学⽣倾听时的状态以及倾听后的表现来评定。
2.学⽣倾听时的状态分为:A 神情专注,认真倾听,思考后积极回应(或积极发⾔或及时补充和评价等);B 听讲认真,⾯部表情不明显,⽆回应。
C 不认真听(发呆、做⼩动作或左顾右看等)3.⼈数、百分⽐及每⼀环节所⽤时间直接⽤数字记录。
⼩学语⽂学⽣学习课堂教学观察量表(⼆)视⾓观察点观察内容学⽣在课堂中的倾听习惯倾听项⽬环节倾听教师倾听同伴状态百分率状态百分率环节⼀ (所⽤时间: )A ()⼈B ()⼈C ()⼈ 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环节⼆ (所⽤时间: ) A ()⼈ B ()⼈C ()⼈ A ()% B ()%C ()% A ()⼈ B ()⼈C ()⼈ A ()% B ()%C ()% 环节三 (所⽤时间: )A ()⼈B ()⼈C ()⼈ 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环节四 (所⽤时间: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综合评价教学建议观察维度:⽬标实施评价研究问题:学习⽬标的适切性学习的具体⽬标⽬标⼀:⽬标⼆:⽬标三:学习⽬标的适切性分析⽬标提出的时间和⽅式⽬标的导向作⽤运⽤的教学⽅法检测学习⽬标所采⽤的评价⽅式学⽣参与度学⽣⾃主学习的⽅式与时间课堂中⽣成性的问题⽬标设置依据的分析。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1
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课题《送东阳马生
序》
观察视角一、教什么
观察者:焦向阳网络班级观察视点观察记录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三维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并且切合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要求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读感悟与合作学习,教师设计切合重点和难点的讨论题引发学生思考、探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阅读的感受,体会文章蕴含的核心价值观。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及时将学生受到的启发和感悟从课内引申到课外,引导学生体会宋濂学习之艰难,结合实践谈学习是需要专心才能有所获得。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从阅读教学入手,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反复走进文章,深入揣摩语言的意蕴,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词语教学、详写与略写的方法等易掌握易理解的内容或检查或点到即止。
而对宋濂的学习之四难进行重点讲解,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在文章教学的基础上有适当的拓展(现在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学习)。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教师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特点,采用了品读法、合作探究、拓展法等方法。
注重课前预习、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
补充视点:重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中。
遵循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把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堂观察量表
时间 3月16日课题《雷雨》讲课人拓万彩观课人王玉凤
视角观察点观察结果与评价反思
1.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
2.设定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3.课堂是否出现与预设目标偏离的情况,教师处理
是否得当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
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
的主人,强调了语文学
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要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
个性化学习方式.
实施自主学习,是新的
课程标准理念下学生的
主要学习方式。
我在教
学本课时,留出大量时
间给学生朗读,让学生
找一找:读完了课文,
你有自己喜欢的词语和
句子吗?请你默读课
文,用波浪线划出你喜
欢的词语或者句子。
然
后四人小组说说喜欢的
理由,最后带领学生品
字赏句,重点领悟“压、
乱、垂”。
学生在讲解词义时,他
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如表述、朗读、结合生
活实际等等方式,然后
学生们开始在小组长的
带领下讨论课前提出的
难学的字应怎样写好,
讨论过后,学生们在黑
板上边写边讲解几个字
怎样写好。
其他学生再
来点评。
学生们对这几
个字的间架结构、占格
位置进行非常仔细的观
察过后,再在小组内发
表合理的见解,为日后
自学生字打下了基础,
而且学生们在写字的过
程中也加强了他们写字
的基本功。
2.课堂提问1.提出有价值的主问题,不碎问碎答
2.设计的问题是有效的,能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或暴露相异构想
3.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提问
4.教师能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追问
3.教学过程1.教学重点突出,体现出一课一得
2.有具体的方式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3.各环节之间有巧妙的过渡
4.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有梯度,照顾全体
5.时间安排得当。
4.教师行为1.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简洁清晰、声调抑扬顿挫
2.教师参与学生讨论、适当点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接触文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和机会
4.对课堂生成的问题能灵活应对和及时解决
5.评价及时、积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
5.学生活动1.小组交流讨论要有价值,成员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
2.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3.学生活动积极,愿意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
6.其他常规1.板书设计科学合理、重点突出
2.课件使用有实效
3.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4.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5.课堂检测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