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钟创伤』尺骨鹰嘴骨折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14
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和尺骨鹰嘴骨折*导读:髌骨骨折和尺骨鹰嘴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多由跌碰所致。
……髌骨骨折和尺骨鹰嘴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多由跌碰所致。
在煤矿地区,髌骨骨折和尺骨鹰嘴骨折尤为多见。
这两种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治疗上要求较高,手术方法亦多,正确选择手术方法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骨科应用生物力学原理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AO”派率先应用张力带原理固定骨折,我国亦有报道。
我院于1990年5月以来,对83例髌骨粉碎性骨折和16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施行了张力带内固定术,现报告如下。
1 手术方法1.1 髌骨骨折选用腰麻,在膝关节前部做一略呈弧形的10cm长的横切口,切口两端位于髌骨中部水平,中部位于髌骨下极处。
以髌骨横形骨折为例。
显露骨折,复位满意后,于髌骨侧位中央部,正位将髌骨分为3等份,各穿入一枚克氏针,将针尾折弯。
穿出髌骨下缘的克氏针只保留3~5mm,多余部分剪除,用钢丝“8”字交叉绕在2枚克氏针上或分别用钢丝“8”交叉绕在克氏针上,进一步精确复位,伸直膝关节拧紧钢丝。
1.2 尺骨鹰嘴骨折选用臂丛麻醉,取肘后纵行切口。
显露骨折后精确复位。
于尺骨近端侧位中央,正位将尺骨鹰嘴分为3等份,在内侧与中间2等份的交界部及外侧与中间2等份的交界处,从鹰嘴近端进针各穿入一枚克氏针,于尺骨中上1/3处出针。
进针深度超过骨折线3~5mm,针尾折弯。
克氏针穿出部分保留3~5mm,用钢丝“8”字交叉绕在2枚克氏针上或用钢丝分别“8”字交叉绕在克氏针上,伸直肘关节拧紧钢丝。
对于粉碎性骨折,不论是髌骨骨折或尺骨鹰嘴骨折,克氏针的方向应尽量和骨折线垂直,视骨折情况可用3枚或4枚克氏针固定。
对于骨折块只有2块的患者,如果1枚克氏针可固定确切,可采用单枚克氏针固定。
对于各种情况,术者应视骨折程度和术中情况具体灵活掌握。
尺骨鹰嘴解剖板及克氏针张力带在尺骨鹰嘴骨折中的疗效比较方卫松【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efffects between steel plate and steel needle tension belt on fracture of an-coneal process of ulna. Methods 56 cases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anconeal process of uln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olecranon anatomica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n=31cases) patients with olecranon anatomica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The kirschner and tension belt group (n=25cases) patients with kirschner and tension belt.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in the olecranon anatomica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was 93.5%, and in the kirschner and tension belt group was 72.0%.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0.05). Conclusion Anatomical steel plate is considerabl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n the treatment with fracture of anconeal process of ulna. The patients can perform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 and have the good effects.%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解剖板及克氏针张力带在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中的疗效并加以比较.方法将尺骨鹰嘴骨折共56例,随机分为两组:尺骨鹰嘴解剖板组(31例),采用尺骨鹰嘴解剖板内固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组(25例),采用传统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后对二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尺骨鹰嘴解剖板组优良率93.5%;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组优良率72%.两组优良率比较<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尺骨鹰嘴解剖板在尺骨鹰嘴骨折中固定更加可靠,可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疗效确切.【总页数】2页(P59-60)【作者】方卫松【作者单位】广东省揭东县人民医院,广东揭阳 5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1【相关文献】1.克氏针张力带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刘兆成;王明华;姚国文;任桂云;罗丽敏2.克氏针张力带钢缆与解剖钢板内固定应用于尺骨鹰嘴骨折临床治疗中疗效分析[J], 谢大发; 肖维3.聚酯不可吸收缝合线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疗效比较 [J], 李生玉; 邓新恒4.应用解剖型锁定板内固定联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 陈永杰;张红庆;翁贞;曾正义5.鹰嘴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在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J], 窦维新;李常奇;陈茂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尺骨鹰嘴骨折论文: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二种内固定方法与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了观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和尺骨鹰嘴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适应症和临床疗效。
方法尺骨鹰嘴骨折患者47例,术中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和尺骨鹰嘴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a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29例,b组尺骨鹰嘴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
结果a组优23良6例,b组优15良3例,俩种疗效无显著差别。
结论尺骨鹰嘴钢板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都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关键词] 尺骨鹰嘴骨折;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尺骨鹰嘴钢板内固定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常见损伤,大多数病例是骨折线波及半月状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
我院于2000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有选择地使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或尺骨鹰嘴钢板内固定,治疗47例移位的新鲜尺骨鹰嘴骨折,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36例,女11例,年龄20~65岁,平均45岁。
均在伤后1周内手术。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a组)26例,尺骨鹰嘴钢板内固定组(b组)17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臂丛麻醉,取肘正中切口,暴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后巾钳固定。
a组张力带内固定,经骨折端平行钻入2枚克氏针,在骨折远端3cm处横向钻一直径2.0cm骨孔,通过骨孔穿一直径为1.0mm的钢丝,按“8”字交叉于骨折处,绕过突出克氏针,将钢丝收紧打结,折弯克氏针尾端并打入骨内,将张力带钢丝压在下面。
b组钢板内固定:骨折复位后调整放置钢板于尺骨背侧,螺丝钉内固定。
二种方法术后均不用外固定,术后一周主动行功能锻炼。
2 结果本组4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12个月。
未有骨折移位及骨不愈。
本组病例采用broberg & morre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手把手教你: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术尺骨鹰嘴是肘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肘关节的作用。
尺骨鹰嘴骨折是上肢常见骨折,多见于成年人,约占肘关节周围骨折的10%,全身骨折的1%。
除小块撕脱骨折外,多数尺骨鹰嘴骨折波及半月状切迹关节面,任何残留的关节面不平整都会引起活动受限、恢复延迟和创伤性关节炎,因此准确复位和坚强固定是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关节炎发生的有效措施。
本文将详细讲解尺骨鹰嘴骨折的张力带固定技术。
01解剖肘关节的骨骼、肌肉和肌腱:肘关节的神经血管解剖:•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桡动脉和尺动脉02分型及固定技术的选择Schatzker分类法提供了简单且综合性的方案描述这些骨折,并帮助选择固定技术。
最佳的固定技术取决于骨折类型:•A型:张力带固定的经典类型;接骨板和螺钉固定也显示有效;•B型:关节面的压缩必须识别、复位,并使用植骨和/或内植物来稳定;骨折固定方式如A型。
•C型:由拉力螺钉产生骨折间加压,并由接骨板或张力带提供保护(“中和”);•D型:中间骨块复位并应用双皮质或骨内螺钉固定,然后使用张力带(如果骨折状况稳定且允许加压)或接骨板螺钉固定;•E型:力学上不适合张力带固定;使用接骨板和螺钉,于骨折间应用拉力技术;•F型:显著不稳定的复杂骨折需要注意所有损伤的骨性和软组织成分。
03手术治疗体位一般为仰卧位。
若没有助手,可考虑侧卧位(下图),此时允许肘关节伸直在Mayo架上。
入路/显露:使用鹰嘴后方入路:切口绕过鹰嘴尖部,不是跨过,避免引起麻烦的瘢痕。
注意:最少的软组织分离(包括骨膜和娶肌起点)保护生物愈合环境,但必须能判断骨折复位,尤其是关节面复位。
手术步骤:#1暴露骨折,切开距离骨折边缘2cm处骨膜和软组织,清理骨折块间凝血块(下图)。
如果需要,屈肌起点(指浅屈肌、拇长屈肌和旋前圆肌)可从内侧剥离,显露关节面,评估骨折复位。
任何关节塌陷都要撑起并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
如果骨折类型个固定方式允许,小量的植骨可以从骨折附近的干骺端获取。
Operative Report
Operation date: Nov-26-2001.
Pre-op diagnosis: Comminuted fracture on left ulnar olecranon.
Post-op diagnosis: Same as above.
Operation don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Surgeons: 方向前R、吴高峰R、张建峰R.
Anesthesia done: General anesthesia.
Anesthesiologists: 周大春、王海宏.
Procedure:
1.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仰卧位,然后常规消毒、铺巾。
左上肢
充气止血带充至0.04mp a.
2.沿左肘后方正中切口作12cm切口,同一层次直达尺骨鹰嘴,
见软组织挫伤明显,淤血;尺骨鹰嘴呈粉碎性骨折,有分离移位。
吸除积血、去除凝血块,冲洗后,将骨折复位,用布巾钳临时固定。
采用2枚克氏针结合“8”字钢丝的张力带原理固定。
直视下被动活动左肘关节,并经C形臂影像增强器透视后见骨折处复位良好,固定理想。
3.冲洗后逐层缝合,术区加压包扎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后松止血
带。
4.术程顺利,经PACU复苏后安返病房。
记录:方向前R。
『8分钟创伤』尺骨鹰嘴骨折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技术
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常见骨折,大多数情况下骨折均涉及半月切迹,属于关节内骨折。
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肘关节疼痛、粘连等问题,而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
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尺骨鹰嘴骨折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技术。
手术目的
•恢复尺骨近端半圆形切迹关节面的解剖形态,恢复尺骨鹰嘴的长度,实施坚强的内固定,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体位及术前准备
•臂丛麻醉或者全身麻醉。
•止血带置于上臂,位置应尽量靠上,充分显露手术区域,便于手术操作。
•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前臂置于胸前的支臂板上。
•C形臂透视,监视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情况。
▲ 尺骨鹰嘴骨折术中体位。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前臂置于胸前的支臂板上。
A:纵向观病人的体位;B:侧面观病人的体位
切口体表投影
•取肘后正中切口,根据手术需要显露的范围决定切口的长度。
•切口起于前臂近端沿尺骨向近端延伸,绕过尺骨鹰嘴尖端,止于
尺骨鹰嘴上3cm。
•一般情况下,切口多经尺侧绕过鹰嘴,以便必要时显露尺神经。
•避开鹰嘴尖端取切口是为了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减轻手术切口遗留的不适感。
▲ 示意图
手术入路
•沿切口体表投影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肘肌、尺侧腕伸肌及尺侧腕屈肌。
•切开肘肌、尺侧腕伸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的深筋膜,做骨膜下游离,显露尺骨鹰嘴。
▲ 示意图
•屈肘后骨折线通常自行分开,将近端骨折块翻开,可以观察关节面的骨折移位、塌陷情况。
▲ 示意图
•清除骨折断端嵌顿的软组织、血凝块。
复位与固定
•在骨折部位以远40mm、距后侧皮质5mm部位钻直径2mm大小孔洞,以供张力带钢丝穿过。
对于钻孔的位置同骨折线的距离有争议。
上述为AO技术,此外J.Schatzker等推荐钻孔距离应大致与骨折线距离鹰嘴尖位置相同、以使8字交叉处位于骨折线附近,使骨折固定后获得最大的稳定。
•使用点式复位钳维持骨折块的复位。
•自三头肌止点处,从尺骨后面平行钻入两枚1.6mm克氏针,方向朝向尺骨的掌侧面,要求克氏针尽量贴紧关节面,以使克氏针在靠近半月形切迹处通过骨折线,增加张力带的把持力。
▲ 在骨折线远端40mm、距后侧皮质5mm,钻一直径2mm的孔;点式复位钳复位骨折;从尺骨后面钻入一枚1.6mm克氏针,方向朝向尺骨的掌侧面,要求克氏针尽量贴紧关节面,以使克氏针在靠近半月形切迹处通过骨折线。
穿过掌侧皮质后,回退钢丝1cm
•8字张力带的固定,通常两侧同时收紧加压,以确保两侧压力均衡。
通常采用两根直径1.0mm钢丝分别加压固定。
如果采用一根直径1.0mm的钢丝固定,需要在近端约1/3位置上预先拧一个环,以备双侧同时拧紧加压。
▲ 1mm钢丝的1/3部位预先拧一个环,穿过远端骨道;平行第一枚克氏针钻入第二枚克氏针
•要求张力带钢丝经肱三头肌肌腱深层穿过固定,以减少对三头肌腱的刺激和损伤。
▲ 用套管针辅助钢丝于克氏针近端,肱三头肌腱深层穿过;盘绕
成8字形状
•完成上述操作时可采用粗套管针辅助穿越三头肌腱下方。
即先用套管针穿越三头肌腱下方,拔出针芯后再引导钢丝穿过。
▲ 术中使用粗针头从三头肌腱下穿过,通过针头导引钢丝
•张力带钢丝以8字形交叉越过骨折线,再通过远端预置的骨道,双股钢丝同时收紧,完成骨折端的加压固定。
▲用老虎钳对双侧钢丝同时拧紧加压
•保留2cm剪短克氏针,在针尾1cm处折弯,肱三头肌腱做一小切口,并通过该切口将克氏针末端锤入鹰嘴近端皮质内。
缝合三头肌腱切口,减少钉尾对肌腱等软组织刺激。
A:剪短钢丝结,反折、减少对软组织的刺激;
B:骨皮质以外保留克氏针2cm,于1cm处反折180°,将克氏针末端锤入鹰嘴近端皮质,防止克氏针退出、减少对软组织的刺激;
C:缝合克氏针尾端表面的三头肌腱切口,避免退针造成的软组织刺激
•透视检查克氏针的位置:侧位上观察克氏针尖端的长度,避免针尖突出尺骨掌侧皮质过多造成的前方软组织损伤;前臂旋后平放在C 形臂接收器上,观察克氏针尖是否误入上尺桡关节。
经验与教训
•在克氏针张力带技术中,克氏针起到支架作用,一方面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另一方面骨折端可以沿其方向通过张力带原理加压固定,因此要求:
•两枚克氏针平行置入,不做交叉;
•张力带贴近关节面置入,可以更好地将尺骨掌侧面转化为压应力。
•关于拧紧钢丝的方式,报道不一。
有作者认为单侧加压即可,但为了双侧对称加压,一般采取两侧同时收紧的方式。
•收紧钢丝时应注意用力均衡,使两股钢丝相互缠绕同时收紧。
•如果其中的一根钢丝缠绕另外一根钢丝收紧,钢丝被剪断后,被缠绕的钢丝容易滑脱导致张力带固定失效。
▲ 拧紧时注意应当用力均匀让两股钢丝相互缠绕,而不是其中的
一根单独缠绕另外一根,否则钢丝剪断后,被缠绕的钢丝易滑落致使张力带固定失败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技术常见的并发症是克氏针后退而致使内固定过早取出、以及内置物对软组织刺激引起的疼痛等并发症。
以下措施可以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克氏针尖端穿过对侧骨皮质,增加固定强度,减少退针。
•将克氏针尾端折弯并打入近端骨皮质内,减少退针和软组织刺激。
•钢丝穿越肱三头肌腱深层固定,而不是直接跨越三头肌腱表面固定,由此减少钢丝、针尾等对三头肌腱等软组织的刺激和损伤。
•钢丝剪短后,应当将末端折弯,贴附在尺骨干皮质两侧,并用尺侧腕伸肌、腕屈肌覆盖在其表面,减少对皮肤等软组织的刺激。
•缝合克氏针尾处的肱三头肌腱,阻止退针,增加软组织覆盖,减少对皮肤等浅表组织的刺激。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内固定的把持力不足很难获得坚强固定并早期活动。
•鉴于老年人对功能要求相对较低,可以选择鹰嘴近端骨折块切除、肱三头肌肌腱止点重建术。
•实施该术式时注意应尽量保留尺骨鹰嘴的长度。
•就生物力学而言,三头肌止点重建时不应距离关节面太近,应适当地远离关节面,为伸肘装置提供一定的力臂,否则有可能导致伸肘无力。
▲ 鹰嘴近端骨折块切除,肱三头肌肌腱止点重建术
A:重建时将三头肌腱远离关节面固定,为三头肌收缩提供足够的力臂,减少术后伸肘无力;
B:重建时将三头肌腱贴近关节面,将造成伸肘力量的明显下降
闭合切口
•常规闭合伤口,放置引流,屈肘90°支具临时固定。
术后处理
•术后24~36h去除引流。
•术后临时制动,根据骨折固定后的稳定情况决定固定的时间。
通常2-3d即可去除支具,若此时伤口无合并症,可以开始功能锻炼( range of motion,ROM)。
•制动时间应尽量不超过3周,否则将引起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有条件时,可在控制疼痛情况下,应用CPM机进行全程功能锻炼( full ROM)。
•鼓励患者自主旋前、旋后功能锻炼。
◆◆◆ ◆◆
医学很有料,选择很重要
靠人不如靠自己现在宝典来了我们自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