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gina 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0.94 KB
- 文档页数:1
哮喘的分级诊断标准表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对于哮喘的诊断和治疗,分级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指导工具。
哮喘的分级诊断标准分为四个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其中,轻度哮喘的表现为每周发作少于两次,夜间症状较少,肺功能检测(PEF)在80%以上,且呼吸困难不影响日常生活。
中度哮喘的患者通常每周发作3-6次,夜间症状较明显,肺功能检测(PEF)在60%至80%之间,呼吸困难会影响到日常生活,需要采取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重度哮喘的患者通常每周发作超过7次,夜间症状非常严重,肺功能检测(PEF)在40%至60%之间,呼吸困难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需要采取紧急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最后,极重度哮喘是最为严重的一类哮喘患者,通常每天都会发生哮喘发作,夜间症状严重,肺功能检测(PEF)低于40%,呼吸困难非常显著,甚至可能影响到生命,需要紧急治疗。
总的来说,哮喘的分级诊断标准可以协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自我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在治疗期间,患者也应该及时就诊,以便根据疾病的发展及时更改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第1篇摘要: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对2023版哮喘临床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一、哮喘的定义和病因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
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易感性。
哮喘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二、哮喘的诊断1. 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病史和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哮喘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夜间或清晨发作较为常见。
(2)病史: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家族史、吸烟史等。
(3)辅助检查:1)肺功能检查:包括肺容量、通气功能、流速-容积曲线等指标,是哮喘诊断的金标准。
2)过敏原检测:包括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皮肤点刺试验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过敏情况。
3)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CT等,可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2. 哮喘的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夜间或清晨发作较为常见。
(2)肺功能检查: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预计值)<80%。
(3)排除其他可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三、哮喘的治疗1. 哮喘的治疗原则(1)长期、规律、个体化治疗。
(2)控制气道炎症,缓解症状。
(3)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哮喘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布地奈德等,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等,可扩张气道,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等,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
4)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等,可扩张气道,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
5)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多索茶碱等,可扩张气道,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
(2)非药物治疗:1)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了解哮喘的病因、症状、治疗等知识,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
1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答:⑴反复发作哮喘,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⑵发作时在双侧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⑶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⑷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哮喘,气急,胸闷和咳嗽⑸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2支2、气管哮喘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答:心源性哮喘由阵发性咳嗽,常可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
病情许可做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有助于鉴别。
..。
.文档交流3、.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单纯PaO2<60mmHg为Ⅰ型呼吸衰竭;若伴有PaCO2>50mmHg,则为Ⅱ型呼吸衰竭.。
.。
文档交流4、.简述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答:病程多呈慢性经过,起病多在小儿或青年期。
多数患者童年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病史,以后常有反复发作的下呼吸道感染。
㈠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2反复喀血3反复肺部感染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
㈡体征......文档交流5、。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分类?答:㈠按解剖学部位分类⒈中央型肺癌⒉周围型肺癌㈡按组织病理学分类⒈非小细胞肺癌①鳞状上皮细胞癌②腺癌③大细胞癌④其它⒉小细胞肺癌。
...。
.文档交流6、呼吸性衰竭处理的原则是什么?答:㈠急性呼吸衰竭1保持呼吸道通畅2氧疗3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4病因治疗㈡慢性呼吸衰竭1氧疗2机械通气3抗感染4呼吸兴奋剂的应用5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
文档交流7、心力衰竭的类型中心功能的分级?答: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室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支气管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2023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小气道功能障碍(SAD)可存在于不同表型、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并影响药物疗效和患者预后。
目前哮喘合并SAD的判定标准未能达成共识,炎症机制尚不明确。
本文对哮喘合并SAD的评估方法、发生状况、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小气道功能障碍(SAD)可存在于不同表型、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并影响药物疗效和患者预后。
目前哮喘合并SAD的判定标准未能达成共识,炎症机制尚不明确。
本文对哮喘合并SAD的评估方法、发生状况、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一、SAD的评估方法小气道通常是指内径小于2mm的气道,包括传导区和腺泡区。
由于小气道异常不易被评估和治疗,故被称作〃沉默区〃。
目前尚缺乏判定SAD的金标准,临床常用的小气道功能评估方法如下。
1 .通气肺功能测定[5]:SAD的特点是气道过早闭塞,用力肺活量的降低是反映气体滞留的指标。
用力呼气流量(FEF)[包括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25~751用力呼出50%和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FEF50和FEF75)]下降提示小气道阻塞。
《成人肺功能诊断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将FEF25~75∖FEF50和FEF75至少两项下降至正常预计值的80%以下作为SAD的判定标;宙6I S近期国内一项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将SAD定义为FEF25~75%预计值、FEF50%预计值和FEF75%预计值三项中两项及以上小于65%[4]0该法应用广泛,但局限性在于FEF25~75可受肺容量影响,老年人和儿童肺容量受用力不足的影响较大,导致该指标可重复性受限[7]o2 .脉冲振荡法(impu1seosci11ometryJOS)通气肺功能测定中,患者用力呼气后可导致气道张力改变而IOS法是一种在平静呼吸时进行的测试,无需特殊配合且无创、操作简单,能反映整个呼吸系统的小气道功能。
2023年gold指南copd 诊断标准
2023年GOLD(全球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指南中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如下:
1.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及气短等症状。
2. 高危因素:指引起慢阻肺的高危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使用生物燃料、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及高龄等危险因素。
3. 肺通气功能检查:若有危险因素加上呼吸道症状,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
做肺通气功能检查时,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1秒率(FEV1/FVC)小于
即可诊断为COPD。
请注意,此为对COPD最完整的诊断,需除外其他疾病。
此外,一些个体
可能有呼吸道症状和/或肺部结构性病变(如肺气肿)和/或生理学异常(包括FEV1低于正常值、气体陷闭、过度充气、肺弥散能力降低和/或FEV1快速下降)而无气流阻塞(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 ≥ ),这些受试
者被认为是“前COPD”。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
GINA2021重点解读:重度哮喘如何定义、诊断及治疗展开全文哮喘全球防治创议(GINA)常规每年更新,GINA 科学委员会于近日在线发布了最新版的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GINA 2021。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复杂的病理生理表现。
重度哮喘表现为控制水平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情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占用巨额医疗资源,加重社会经济负担,是哮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很多哮喘患者治疗效果较差是由于治疗不充分、不适当,依从性较差或有共患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或肥胖症等。
约3%~10% 的哮喘患者为重度哮喘(图 1)[1]。
图 1 成人哮喘中难治性哮喘或重度哮喘的百分比提高重度哮喘的诊治水平对改善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预后及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最新发布的GINA 2021,重点探讨近年来中外指南共识重度哮喘定义的异同点。
重度哮喘的定义•GINA 2021[1]重度哮喘(severe asthma)是指依从性好且吸入技术正确,经优化的高剂量ICS/LABA 治疗后仍未控制,或需要高剂量ICS/LABA 才能维持控制者。
注:高剂量 ICS 是指布地奈德> 800 μg/d,相当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 μg/4.5 μg > 5 吸/d,或丙酸氟替卡松> 500 μg/d,相当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 μg/500 μg > 1 吸/d。
•GINA2020[2]重度哮喘是指第 4 或第 5 级治疗依从性好,经最佳优化治疗后但仍未控制,或高剂量 ICS 治疗减量后病情恶化。
•2017 年中国重症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3]重症哮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需要第4 级能够维持控制,但降级治疗会失去控制;另一种为第4 级治疗不能维持控制,而需要采用第5 级治疗。
•2020 年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4]重度哮喘分为以下 2 种情况:一种为第 4 级治疗(图 1)能够维持控制,但降级治疗则会失去控制(单纯型重度哮喘);另一种情况为第 4 级治疗不能维持控制,而需要采用第 5 级治疗(重度难治性哮喘)。
版GINA指南的哮喘定义、诊断和分级2006版GINA指南的哮喘定义、诊断和分级——《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2006年修订版精选上海交通⼤学附属第⼀⼈民医院周新哮喘未控制可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哮喘控制现状不容乐观。
据2000年亚太地区哮喘现状研究调查(AIRIAP)显⽰,只有少于5%的哮喘患者达到GINA指南定义的哮喘控制标准。
因此,只有改善哮喘控制状况,才能最⼤限度地降低疾病负担。
虽然哮喘临床表现变异很⼤,但⽓道炎症始终是不变特征。
哮喘诊断应基于症状和肺功能检测进⾏综合评估,肺功能检测包括测定FEV1和PEF,这两个指标不仅对诊断哮喘⾄关重要,同时也是评估哮喘控制⽔平的重要指标。
哮喘控制可⽤多种⽅法定义,通常的“控制”指疾病得到预防甚⾄治愈,但对于哮喘⽽⾔,更实际的⽬标是控制哮喘的临床特征,即达到哮喘临床控制。
2006版GINA指南强调依据哮喘临床控制⽔平⽽⾮哮喘严重程度进⾏分级,以此指导哮喘治疗,体现出GINA推荐的哮喘管理重点从急性加重转⾄哮喘控制的重⼤变化。
哮喘的疾病负担哮喘是⼀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前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不同国家的哮喘总体患病率为1%~8%。
每年全球约有25万⼈死于哮喘。
哮喘影响了⼈们的⽇常⽣活,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尽管控制哮喘的费⽤看似很⾼,但由于未正确治疗造成的医疗花费更⾼。
2006版GINA指南推荐的哮喘管理模式成本效益⽐较⾼。
相信哮喘控制得到改善后,全球的哮喘疾病负担必将显著减轻。
哮喘的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作⽤的慢性⽓道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与⽓道⾼反应性相关,⽽⽓道⾼反应性可引起喘息、⽓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反复发作,尤其在夜间和清晨。
这些症状发作通常与肺内⼴泛可变的⽓流阻塞相关,这种⽓流阻塞通常可⾃发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哮喘的诊断通常基于发作性⽓急、喘息、咳嗽和胸闷症状确⽴哮喘的临床诊断。
对于年龄>5岁的患者,肺功能测试(肺活量或呼⽓峰流速)可评估⽓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可逆性和易变性,并证实哮喘的诊断。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的指南的一般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1. 症状:患者必须有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急促或胸闷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夜间或在与哮喘相关的刺激下加重。
2. 可逆性阻塞: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的肺功能测试,显示患者有可逆性的气道阻塞。
通常,标准的肺功能测试是肺活量(FEV1)和用力呼气一秒率(FEV1/FVC)。
喘息患者在支气管舒张剂使用后,这些指标应该有明显的改善。
3. 气道过敏原或刺激物的暴露史:患者有暴露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刺激物或过敏原的历史,如家庭内空气污染、吸烟、宠物毛发、花粉等。
4. 其他检查:其他检查如肺功能测试、过敏原皮肤测试、血液测试等也可用于支持诊断。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标准可能在不同的临床指南中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时,最好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