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16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知识点详解、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虚词注解(一)“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Ⅰ.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二)“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二、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 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三、古今异义词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5.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6.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归(1)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2)云归而岩穴暝:聚拢(3)暮而归:回来2.谓(1)太守谓谁:为,是(2)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2)临溪而渔:靠近4.秀(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2)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乐(1)山水之乐:乐趣(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6.而(1)溪深而鱼肥:表并列(2)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3)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部编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22分,)1.(3分)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环.滁皆山也:________(2)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3)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4)临溪而渔.:________(5)树林阴翳.:________(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2.(6分)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以清丽明快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4)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 《醉翁亭记》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环滁皆山也。
________(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________(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________(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________(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
4.(7分) 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_。
宋代________家。
(2)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一个“乐”字,围绕这一主线,作者先介绍了“亭之概况”,接着描绘了“________”,最后抒写了“________”。
(3)《醉翁亭记》在描写“亭中宴”的过程中,描绘了四个场景图,依次是:滁人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含单元测试卷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章节题10岳阳楼记01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zhé)浩浩汤汤(shāng)淫雨霏霏(fēi)阴风怒号(háo)日星隐曜(yào)樯倾楫摧(qiáng)(jí)山岳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tīng)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谪守巴陵郡谪:贬官2)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3)朝晖夕阴晖:日光4)南极潇湘极:至、到达5)迁客骚人迁:贬谪、降职6)日星隐曜曜:光芒7)XXX摧倾:倒下摧:折断8)薄暮冥冥冥冥:昏暗9)去国怀乡国:指国都10)春和景明景:日光11)XXX集集:停息12)锦鳞游泳鳞:代指鱼13)XXX:小洲14)长烟一空一:全15)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16)把酒临风把:持、执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俱兴“具”同“倶”,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越明年古义:到今义:跨过(障碍),跳过2)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情景今义:观看4)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指“处江湖之远”(或: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XXX:后退5)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百废俱兴)2)心境舒畅,肉体舒畅。
(心慌意乱)3)政事顺遂,群众和乐。
(政通人和)4)描述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一成不变)6.填空。
1)《岳阳楼记》是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XXX应好友巴陵郡太守XXX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而写的。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
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2021年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练2021年广西北部湾(二)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资料链接】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材料二: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
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
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12.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醉翁亭记》同步训练1.重点字音、词义积累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滁.()林壑.( ) 潺.()潺辄.(. ) 岩穴.()晦.()明朝.()暮伛.()偻.()酒洌.()宴酣.()阴翳.()②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林壑.尤美()(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饮少辄.醉()(4)醉翁之意.不在酒()(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7)苍颜..白发()(8)树林阴翳..()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射者中,弈者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按照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这副对联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本课的几句话。
12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苍.颜(cāng) 野蔌.(shù) 蔚.然(wèi) 繁.阴(fán)B.伛楼.(lǚ) 辄.醉(zhé) 翼.然(yì) 林壑.(hè)C.酒洌.(liè) 酿.泉(niàng) 觥.筹(gōng) 琅琊.(yá)D.弈.者(yì) 提携.(xié) 喧.哗(xuān) 颓.然(tú)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蔚.然(茂盛)饮少辄.醉(就)B.林霏.(弥漫的云气)醉翁之意.(意趣,情趣)C.晦.明(暗)岩穴暝.(昏暗)D.负.者歌于途(失败)苍颜..白发(苍老的容颜)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B.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顺承)C.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4.下列“也”字表达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C.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名联佳句。
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
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的文意,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
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A.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B.泉声如听醉翁操海日已照琅琊山C.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填空题6.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是______代______家,字______,自号_______,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专题31醉翁亭记(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
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
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
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
不得已改作焉。
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
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
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
②卑隘:矮小狭窄。
③牖(yǒu):窗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四时.之景不同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__________(2)园去.城二余里查阅词典法:①离开。
②距,距离。
③赴,前往。
④表示行为的趋势。
(摘自《古代汉语词典》)(填序号)_____(3)岁久敝.漏课内迁移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滁皆山也环:环绕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C. 野芳.发而幽香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
D.而乐亦无穷.也穷:穷困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见C. 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D.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开:消散,散开B.山间之四时..也四时:四季C. 往来而不绝.者绝:消失D.觥.筹交错觥:酒杯4.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B.临.溪而渔临:来到,靠近C. 泉香而酒洌.洌:清澈D.负者..歌于途负者:失败的人5.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伛偻..提携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B.已而..夕阳在山已而:随后,不久C. 树林阴翳.翳:昏暗潮湿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6.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离开C. 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从:自从7.下面的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B.风霜高洁C.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8.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部编语文九上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而/夕阳在山B.择其善/者而从之C.今齐地/方千里D.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谊)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醒能述以.文者(介词,用)D.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游山之乐无穷。
B.选文第三段按由到内的顺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场面。
C.选文表面上在写“乐”,实际上是在写“醉”,写“乐”是为了写“醉”。
D.选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日出而.林霏开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B.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耶(韩愈《马说》)C.山间之.四时也戴朱缨宝饰之.帽(宋濂《送东阳马生序》)D.醒能述以.文者徒以.有先生也(《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往来而不绝.者天柱折,地维绝.D.醒能述以.文者皆以.美于徐公者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名:命名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D.醉能同其.乐安陵君其.许寡人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醉翁亭记》试题汇编(附答案)环.(围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顺着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并列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在)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
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
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
②迁:贬谪。
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⑤寓:寄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野芳发而幽香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B.往来而不绝者绝多生怪柏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辍耕之垄上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战则请从2. 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醉翁亭记》《岘山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题)【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
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注释】①亭:这里指岘山亭。
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
熙宁,宋神宗年号。
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
⑤声:指好的声誉。
9.选出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10.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⑵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
(2分)12.【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2分)答案:(一)(10分)9.C。
计2分。
10.⑴树林茂密隐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
2分。
⑵(这种行为)史君(或史中煇)都无法制止,于是他嘱托我来记述(这件事)。
2分,计4分。
11.太守史中煇重新修建岘山亭,1分,及写这篇文章的缘由。
1分,计2分。
12.【甲】文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分。
【乙】文表达出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的思想感情。
1分,计2分。
11 醉翁亭记【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环滁.(chú)岩穴.(xuè)琅琊..(lángyá)林壑.(hè)B.林霏.(fēi)晦.明(huǐ)山肴.(yáo)伛偻..(yǔlǚ)C.野蔌.(shù)弈.者胜(yì)阴翳.(yì)觥.筹(gōng)D.翼.然(yì)酒洌.(liè)饮少辄.醉(zhé)颓.然(tu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5)云归.而岩穴暝.(6)野芳.发而幽香(7)杂然..而前陈.者(8)宴酣.之乐(9)觥.筹交错(10)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行者休于.树B.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C.山之.僧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泉香而.酒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B.醉翁之意不在/酒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5.用课文原句填空。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感。
(2)《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醉态可掬的句子是:,,。
(3)《醉翁亭记》中,作者用“,”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
(4)《醉翁亭记》中,作者用“,,,”精练传神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之美。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阅读理解】◆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1段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第12课《醉翁亭记》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醉翁亭记》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陈:摆放,陈列 B.临溪而渔渔:捕鱼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快乐 D.太守谓谁谓:为、是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壑(hè)蔚然(wèi)晦明(huì)B.潺潺(chán)宴酣(hān)觥筹(gōng)C.伛偻(lǔ)提携(xié)野蔌(shù)D.颓然(tuí)辄醉(zhé)环滁(chú)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冬天的夜晚,街道上静悄悄的,行人络绎不绝。
B.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不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
C.广西印发《公共密集场所疫情防控、返桂来桂人员健康管理“十严格”的通知》,做细做实疫情防控工作。
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给美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新科技的出现,重新激发了经典作品的活力,____________对青少年来说,打开电脑或手机,____________。
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让藏于深宫大院的艺术珍品走入方寸之间的电子屏上,____________。
与此同时,新的科技文明也在不断拓展美育的边界,互联网和虚拟化带来的冲击,正在改写很多艺术专业的分类和定义。
《醉翁亭记》过关练习一、文学常识欧阳修,字,号、居士,政治家、文学家。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和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北宋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二、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皆:2.其西南诸峰其:3.林壑尤美壑:尤:4.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蔚然:而:5.山行六七里山:6.渐闻水声潺潺潺潺:7.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8.峰回路转回:9.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临:于:10.作亭者谁作:11.名之者谁名:12.太守自谓也自谓:13.饮少辄醉辄:14.故自号曰醉翁故:号:曰:1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乎:1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寓:1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林霏:开:18.云归而岩穴暝归:暝:19.晦明变化者晦:20.野芳发而幽香芳:发:21.佳木秀而繁阴秀:22.风霜高洁:23.山间之四时也四时:24.而乐亦无穷也无穷:25.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26.行者休于树行者: 27.前者呼,后者应成语:28.伛偻提携伛偻:提携:29.往来而不绝者绝:30.临溪而渔临:渔:而:31.酿泉为酒酿泉:为:32.泉香而酒洌洌:33.山肴野蔌山肴:野蔌:34.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陈:35.宴酣之乐酣:之:36.非丝非竹丝竹:37.射者中射:38.弈者胜弈:39.觥筹交错觥:筹:40.苍颜白发苍颜:41.颓然乎其间者颓然:42.已而夕阳在山已而:43.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44.树林阴翳阴翳:翳:45.鸣声上下上下46.而不知人之乐而:47.而不知太守之乐①其乐②也乐①乐②:48.太守谓谁谓:三、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环滁(chú)岩穴(xué)琅琊(lángyá)B.林霏(fēi)晦明(mèi)山肴(yáo)C.野蔌(sù)弈者胜(yì)阴翳(yì)D.翼然(yì)酒洌(liè)饮少辄醉(zhé)2.读课文《醉翁亭记》,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觥筹交错()A.酒筹B.筹略C.统筹D.谋划4.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峰(zhū)蔚然而深秀(wèi)苍颜(cāng)饮少辄醉(zhé)B.颓然(tuí)觥筹交错(gōng)酒洌(liè)树林阴翳(yì)C.宴酣(hān)伛偻提携(yǔ lǚ)弈者(yì)起坐而喧哗(huá)D.散乱(sǎn)晦明变化(huì)山肴(yáo)风霜高洁(suāng)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视觉置换听觉。
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C.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练习题 1、解释加点的词。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到、靠近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之:的 环滁皆山也 环:围绕(环绕)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意趣、兴趣) 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开) 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临溪而渔 渔:捕鱼(钓鱼) 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陈列)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 2、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尽、完结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贫穷(穷困) 3、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答:《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8、《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 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 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著有《欧阳修散文选集》 (2)本文是作者被贬为滁州知州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丰乐亭记》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5)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6)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C) A. 环滁(chú) 林壑(hè) 蔚然(wèi) 琅琊(yá) B. 翼然(yì) 辄醉(zhé) 酿泉(nibng) 繁阴(fán) C. 酒洌(1iè) 野蔌(shù) 伛偻(yǐ lǚ) 觥筹(gōng) D.颓然(tuí) 苍颜(cāng) 提携(xié) 喧哗(xuān) 3.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D) A. 翼然临于泉上(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4.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杂然而前陈者 (A ) A.摆开 B.陈列 C.姓氏 D.陈旧 (2)觥筹交错 (A ) A.酒筹 B.筹略 C.统筹 D.谋划 (3)负者歌于途 (A ) A.背着 B.拿着 C.带着 D.拉着 5.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比喻 )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设问 )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对偶) (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设问) 二、课内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的常用意义是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3、选文写景,首先写山,其次写泉,最后写亭。 4、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课外自测 一、基础知识(共38分) 1.填空。(10分) (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4)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临溪而渔……山肴野蔌。 (5)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 (6)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7)写游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8分) 环滁( ) 林壑( ) 蔚然( ) 琅琊( )( ) 潺潺( ) 酿泉( ) 辄醉( ) 晦明( ) 野蔌( ) 酒洌( ) 山肴( ) 伛偻( )( ) 弈者( ) 觥筹( ) 颓然( ) 阴翳(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分) (1) 环滁( 环绕 ) (2) 蔚然(草木繁茂的样子 ) (3)得之心而寓之酒(寄托 ) (4)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 (5)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 (6)非丝非竹( 弦乐器)(管乐器 ) (7)苍颜白发( 脸色苍白) (8)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样子 ) (9)树林阴翳( 遮盖)
补充练习题一 1.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 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四季不同景色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2.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C 环滁皆山也。 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E 而乐亦无穷也。 F ……故自号曰醉翁也。 G 庐陵欧阳修也。 ①表示判断的语气:(A、G) ②表示解释的语气:(B、F) ③表示肯定的语气:(C、D) ④ 表示结住一层意思:( E) 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对于这5个字,有下面几种议论,选出不确切的一项。(B ) A 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 B 这5个字省却许多文字,而意未尝不尽。 C 这5个字虽则简洁,但意犹未尽。 D 这5个字言简意赅,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恰当的几项。(D)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 “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 C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D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