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 格式:docx
- 大小:6.19 KB
- 文档页数:2
常见中毒的急救(N1)引言概述: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摄入或接触有毒物质后引起的生理或生化反应。
常见中毒的急救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中毒者的生命。
本文将介绍常见中毒的急救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一、化学品中毒的急救1.1 确认中毒物质:首先要尽快确认中毒者接触的化学品是什么,以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1.2 紧急处理:立即将中毒者从中毒源处转移,避免继续接触有毒物质。
如有呼吸困难或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1.3 就医救治:及时送中毒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告知医生中毒的情况,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食物中毒的急救2.1 呕吐处理:如果中毒者尚有意识,可以让其喝些盐水或温开水催吐,将体内毒素排出。
2.2 补充水分:中毒后会导致脱水,应及时给中毒者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帮助排出体内毒素。
2.3 就医治疗:对于严重中毒者,应立即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三、药物中毒的急救3.1 呼吸道通畅:如果中毒者呼吸困难,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人工呼吸的方式帮助呼吸。
3.2 控制症状:根据中毒者的症状,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控制,如抗生素、解热药等。
3.3 就医治疗:药物中毒往往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处理,应及时送医院就诊,接受相应的治疗。
四、动植物中毒的急救4.1 紧急处理:如果中毒者被毒蛇、毒虫咬伤,应立即将伤口处清洁,避免毒素扩散。
4.2 局部处理:对于植物中毒,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患处,避免毒素继续渗入皮肤。
4.3 就医治疗:动植物中毒后,应尽快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以免症状加重。
五、化学气体中毒的急救5.1 通风处理:中毒者应尽快转移到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避免继续吸入有毒气体。
5.2 氧气治疗:对于严重中毒者,可以给予氧气治疗,帮助中毒者恢复呼吸功能。
5.3 就医救治:化学气体中毒后,应立即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以减轻中毒对身体的影响。
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如果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可能会危及生命。
本文旨在介绍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措施。
第一步:保障自身安全
在救援时,要确保自身安全。
如果可能,应先了解事态的发生情况,如果中毒物质有危险性,应佩戴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毒面具、手套等。
第二步:确认中毒状况
在进行救援时,首先要确认中毒状况。
如果可能,应向中毒者及其周围的人们询问中毒的症状、时间等细节信息。
第三步:对中毒者进行生命支持
如果中毒者已经昏迷或者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生命支持。
首先应检查患者的呼吸及脉搏情况,如果呼吸和 / 或心跳停止,则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第四步:对中毒物质进行处置
如果知道中毒物质的性质,应立即对中毒物质进行处置。
比如如果中毒物质是化学物质,则应立即将其稀释,并迅速清除现场,最好使用专业的化学品清除工具及设备。
第五步:送往医院救治
在救援过程中,应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呼吸和脉搏情况,并随时调整患者的体位,以便更好地进行救治。
总结
急性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采取适当的现场救援措施可以减轻中毒对身体的危害,保护生命安全。
在进行急救时,要注意自身安全,确认中毒状况,进行生命支持,处置中毒物质,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危险物品的使用和储存,防范中毒事故的发生。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原则
1迅速脱离现场:急性中毒发生后,应迅速将受毒害人员移离现场至上风向的安全地带,以免毒物继续侵入。
医务人员根据病情迅速进行分类,以保证对重症病人的全力抢救;同时对一般病员加强观察,予以必要的检查和处理,特别要注意毒物对机体的潜在危害,以免贻误治疗。
救护人员在现场急救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如佩带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等,同时有人监护,以便掌握情况,及时紧急处理。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当皮肤被酸、碱灼伤或被易于经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当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特别要注意清洗受污染的毛发,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
忌用热水冲洗。
在急救现场不强调使用中和剂,以免贻误治疗。
对眼化学灼伤患者,及时、充分地冲洗是减少组织损伤最重要的急救方法,可就近用自来水冲洗,时间一般为10~ 15mi n。
吸入中毒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清新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3心、肺、脑复苏:患者被救出事故现场后,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4对意识丧失患者,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及时除去口腔中的异物。
5特别解毒剂的应用:对某些有特效解毒方法的中毒,解毒治疗开始越早越好。
在现场急救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治疗。
在病因一时不能明确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查找原因, 以免丧失抢救时机,其治疗要点是维持心、肺、脑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持疗法。
经现场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根据病情迅速而安全地转送至附近医院或有关医院进一步抢救与处理。
警示标识在不同场所使用指南一览。
附件12。
6.9危险化学品中毒窒息现场处置方案目录1 事故特征1581.1 危险性分析1581。
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1591。
3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602 应急组织和职责1602。
1 应急组织机构1602.2 工作职责1602.2。
1 应急小组成员职责1602。
2.2 应急小组组长职责1613 应急处置1623。
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62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623。
2.1 中毒处置措施1623.2.2 窒息处置措施1633。
3 报告事项1663。
3.1 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1663.3.2 报告内容1664 注意事项1661 事故特征1.1 危险性分析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对本厂区的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生产使用的部分原辅材料主要是属中、轻度危害的毒害性危害物质。
LPG的主要成份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主要具有轻度麻醉作用。
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燃烧时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中毒和缺氧所致的症状。
大量吸入时可产生头昏、头痛、恶心、四肢无力、酒醉状态,可有发绀,意识障碍,重症者昏迷.吸入高浓度时可立即有窒息感,并迅速昏迷.急性中毒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增高,但与中毒的严重程度不一定相关.汽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
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
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
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方法有毒化学品在使用、储存等过程中发生的急性中毒,多数是因为现场意外事故而引起,如设备损坏或泄漏致使大量毒物外溢等。
下面让店铺给大家介绍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方法,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方法1、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原则(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
急性中毒发生时毒物多由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体内,因此救护者在进入毒区抢救之前,要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穿戴好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和防护服。
(2)尽快切断毒物来源。
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同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关闭管道阀门、堵塞泄漏的设备等)切断毒源,防止毒物继续外逸。
对于已经扩散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立即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开启门、窗等,降低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为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阻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特效药物解毒或对症治疗,维持中毒者主要脏器的功能。
在抢救病人时,要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5)出现成批急性中毒病员时,应立即成立临时抢救指挥组织,以负责现场指挥。
(6)立即通知医院做好急救准备。
通知时应尽可能说清是什么毒物中毒、中毒人数、侵入途径和大致病情。
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方法2、急性中毒的抢救措施(1)现场救护一般方法(a)首先将病人转移到安全地带,解开领扣,使其呼吸通畅,让病人呼吸新鲜空气;脱去污染衣服,并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和毛发,注意保暖。
(b)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时给予吸氧和注射兴奋呼吸中枢的药物。
(c)心脏骤停者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术。
现场抢救成功的心肺复苏患者或重症患者,如昏迷、惊厥、休克、深度青紫等,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2)不同类别中毒的救援(a)吸人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救援。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给予2%一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人、吸氧。
应预防感染,警惕肺水肿的发生;气管痉挛应酌情给解痉挛药物雾化吸入;有喉头痉挛及水肿时,重症者应及早实施气管切开术。
常见急性化学药品中毒的抢救应急预案
(一)发现中毒者,立即报告医生并组织抢救。
(二)根据中毒的不同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清除毒物。
1.吸入中毒者立即脱离中毒环境,移至空气清新处。
2.皮肤黏膜接触者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3.口服中毒者,立即进行洗胃、反复清洗直至澄清为止,危重患者即应先进行抢救。
(三)根据接触者的毒物应用特效解毒药物。
1.有机磷中毒者应用复能剂和阿托品。
2.亚硝酸盐中毒者应用亚甲蓝。
3.急性乙醇中毒者应用纳洛酮。
4.氟乙酰胺中毒者应用乙酰胺。
5.氰化物中毒者应用亚硝酸钠一硫代硫酸钠等。
(四)对于病情危重者应立即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五)对症支持治疗。
(六)密切观察患者中毒症状的改善,解毒药物的反应及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血压等情况的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
(七)积极做好中毒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防止中毒再发生。
急性中毒急救的措施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暴露于某种有害物质之后,引起急性病理反应。
如果不及时进行急救,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
以下是急性中毒急救的措施。
一、保护现场在急性中毒发生时,首先要做的是保护现场,尽量防止有害物质的扩散和继续伤害其他人。
需要尽快打开窗户和通风口,让空气流通。
二、紧急处理1.病人逃离现场时,应立即脱离有害物质,找到新鲜空气。
如有呼吸困难,应卧位休息。
2.筛选毒物,尝试了解其成分和性质,从而为随后的治疗提供依据。
3.呼叫急救车或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
三、切断毒源切断毒源是急救的一项必要措施。
如果中毒的原因是口服了毒物,需要立即让病人呕吐,并大量饮水或牛奶;如果中毒的原因是吸入毒物,则需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之处,让其深呼吸;如果中毒的原因是皮肤接触毒物,则需将病人衣物脱下,用大量凉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病人皮肤,减轻毒物侵害。
四、实施急救措施根据毒物的类型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1.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中毒:立即给予口服活性炭,并转送医院治疗。
2.刺激性气体中毒:将病人立即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使其呼吸到新鲜空气。
3.烧碱或烧酸灼伤:立刻将病人受伤部位浸泡于大量流动的自来水中,至少冲洗20分钟。
4.苯、甲醛中毒:给予高浓度氧气供氧,并尽量减小病人的活动量。
五、医院治疗在急救过程中,应将病人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一般治疗中包括:1.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并恢复生命体征;2.补充元素,纠正酸碱平衡失调;3.对症处理,加速毒物分解和排出。
总之,这是一项紧急而重要的工作,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经过科学的急救和治疗,多数中毒者可以康复。
但是在实际急救过程中,人们应该不断学习各种化学品的伤害性和应对措施,提高对危险的认识,做到尽可能地预防和避免化学中毒事件的发生。
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流程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农药中毒,其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嗜睡、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抽搐等。
如果怀疑某人中毒,需要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 立即将中毒者从中毒现场转移,确保自己的安全。
2. 拨打当地急救电话或联系医护人员,向其说明中毒者的症状和情况,并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进行急救。
3. 尽快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有机磷农药的源头,避免继续接触。
4. 将中毒者的衣物迅速脱掉,用大量的清水冲洗中毒部位,以减少农药的吸收。
注意不要将农药冲到其他部位。
5. 尽量保持中毒者的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如果中毒者呼吸停止或心脏骤停。
6. 如果中毒者失去意识,侧卧位是最佳的体位,以防止窒息或呕吐引起窒息。
7. 如果中毒者仍能意识清醒,可以给他服用碳吸附剂,如活性炭,以减少农药的吸收。
8. 不要给中毒者喂食或灌水,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呕吐。
最重要的是,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及时的急救可以减轻中毒者的伤害,并提高其生存率。
急性中毒救援预案1. 神经性急性中毒(1)一线救援措施- 迅速将患者远离中毒源,确保自身安全。
- 观察患者呼吸和意识情况。
- 如患者停止呼吸或无意识,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 若患者有呼吸困难,放置在休息位,并确保通畅的呼吸道。
- 如患者呕吐,保持呼吸通畅,并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
(2)紧急就医措施- 紧急拨打急救电话,报告患者症状和所接触或摄入的中毒物质。
- 当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时,将患者移动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保持体温正常。
2. 化学性急性中毒(1)事故现场处理- 立即避免进入中毒区域。
- 关闭中毒源,并采取隔离措施,确保不再进一步暴露。
- 快速评估事故现场的风险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下一步行动。
- 如患者身上有化学物质残留,立即将其移除,并用清水冲洗皮肤。
(2)救援措施- 如患者有意识,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保持体温正常。
- 如患者呼吸困难,确保呼吸通畅,并为其佩戴呼吸器具。
- 清除患者身上的接触污染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和眼睛,避免用化学物质清洗。
- 如果患者服用了毒物,不要诱导呕吐,应立即就医。
(3)就医前准备- 要给就医的医疗机构提供详细的事故信息,并告知接触或摄入的化学物质。
- 最好携带有关物质的标签或包装,以便医生快速识别中毒物质。
- 如可能,与当地毒物信息中心联系,以获得更详细的指导。
3. 食物中毒(1)迅速采取措施- 立即停止食用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
- 如患者意识清醒,让其漱口,以帮助去除可能残留在口腔中的毒物。
- 如患者有恶心或呕吐,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并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
(2)联络医疗机构- 紧急拨打急救电话,报告患者症状和可能食用的食物。
- 如果可能,收集食物样本,以便医生分析毒物成分。
(3)病情观察和护理-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呕吐、腹泻、头痛等。
- 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适当的药物和液体补充治疗。
- 遵循医生的处方,并严格控制饮食,以帮助恢复。
4. 药物中毒(1)拨打急救电话- 紧急拨打急救电话,报告患者症状和可能摄入的药物。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处置实施方案
在应对急性化学中毒事故时,迅速的处置是至关重要的。
首要任务是迅速将事故现场的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并确保自己的安全。
紧接着,立即通知应急救援部门前来处理事故,同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发展,防止事故扩散。
接下来,应立即进行事故现场的初步评估,了解中毒人员的情况和中毒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迅速向中毒人员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包括清除中毒人员体表和呼吸道上的有毒物质、维持呼吸通畅、给予氧气等支持治疗。
同时,应根据中毒人员的症状和体征迅速确定中毒的类型和程度,判断中毒人员的病情严重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救治方案。
随后,将中毒人员尽快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应确保中毒人员的生命体征稳定,并密切观察中毒人员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救治方案。
在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应根据中毒人员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中毒人员的康复。
同时,应当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对于事故处理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化学中毒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应对化学中毒事故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第 1 页共 1 页。
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急性中毒是指人体短期内接触或者摄入有毒物质后,浮现中毒症状的状况。
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救治中毒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中毒的急救措施,供参考:1. 化学品中毒:- 确保自身安全,迅速将中毒者从中毒环境中转移出来,避免继续接触有毒物质。
- 若中毒者呼吸正常,立即将其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打开窗户或者门以增加新鲜空气流通。
- 若中毒者呼吸难点或者住手呼吸,应即将进行人工呼吸或者心肺复苏术,并即将拨打急救电话。
- 不要试图诱导呕吐,以免导致更严重的伤害。
- 尽快将有关化学品的信息告知医护人员,以便他们提供更准确的治疗。
2. 药物中毒:- 如果中毒者仍然清醒,迅速问询他们所摄入的药物种类、剂量和时间,并将这些信息告知医护人员。
- 如果中毒者失去意识或者呼吸难点,应即将进行人工呼吸或者心肺复苏术,并拨打急救电话。
- 不要试图诱导呕吐,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伤害。
- 如果可能,将残留的药物或者药物包装留下,以便医护人员分析。
3. 食物中毒:- 确保中毒者的安全,将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 如果中毒者仍然清醒,可以赋予大量的清水漱口,以匡助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
- 如果中毒者浮现严重呕吐或者呼吸难点,应即将进行人工呼吸或者心肺复苏术,并拨打急救电话。
- 将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残留物保留下来,以便医护人员进行检测。
4. 一氧化碳中毒:- 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新鲜空气环境中。
- 如果中毒者呼吸难点或者住手呼吸,应即将进行人工呼吸或者心肺复苏术,并拨打急救电话。
- 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最佳方法是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的安全性。
5. 动物咬伤中毒:- 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尽量避免进一步接触动物。
- 用温水和肥皂清洗伤口,然后用消毒药水进行消毒。
- 用干净的纱布或者绷带包扎伤口,并保持伤口位置低于心脏位置。
- 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医生可能会要求注射狂犬病疫苗或者其他抗生素。
急性中毒救援预案范文第一章引言1.1 前言急性中毒事件是突发的、紧急的,对受害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对急性中毒事件进行有效的救援和处理,制定本预案,明确中毒事件发生后应采取的紧急救援措施,确保受害者的安全与健康。
1.2 目的本预案的目的是指导救援人员进行急性中毒事件的紧急救援和处理工作,确保受害者尽快脱离危险环境,获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减少生命和健康损失。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急性中毒事件的救援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食物中毒、饮水中毒、化学品中毒等。
第二章紧急救援预案2.1 接警与现场勘察一旦收到急性中毒事件的报警信息,应立即启动救援预案。
救援人员需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勘察,并与报警人交流了解事件的详细情况。
2.2 封控与撤离根据现场勘察结果,救援人员需判断事故的性质、范围和危险程度,并及时采取封控措施,防止中毒扩散。
同时,需迅速组织被困人员的撤离工作,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2.3 快速治疗与急救救援人员需要紧急进行现场急救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清洗、吸毒、稀释。
同时,需根据中毒情况迅速联系医疗机构,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药物和设备。
2.4 护送与转运一旦中毒受害者的状况趋于稳定,救援人员需迅速护送他们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第三章中毒事件处理流程3.1 事故调查与分析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2 疾病防控与监测救援结束后,需要与相关卫生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开展疾病防控与监测工作,确保受害者和周边居民的健康安全。
3.3 事故报告与信息公开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大众报告事故发生的经过及处理情况,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将相关信息公开,保持信息透明。
3.4 事故处置与善后在事故处理结束后,应进行相关事故处置与善后工作。
化学中毒常用急救措施化学品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它们通常包含一些有害物质,易引发中毒事件。
当人体接触到化学品,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皮肤刺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休克和死亡。
因此,化学中毒的急救措施十分重要,下面将介绍常用的急救方法。
1. 通风换气发现中毒者时,应立刻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室外或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的地方。
如果中毒者被困在污染的环境中,应保持呼吸道畅通,同时及时调用急救人员。
2. 清除接触如果是皮肤接触,应立即将其污染的部位清洗干净,以免化学物质长时间留在皮肤表面。
如果是口腔经过化学品接触后出现症状,则需要用大量清水漱口。
如果发现眼部受到污染,应用流动的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避免使用任何膏体或种类不同的化学试剂。
其他身体部位如鼻腔、耳朵等如有化学物质残留的话,也需要清理干净。
3. 中毒的心肺复苏如果中毒者出现呼吸困难及心脏停顿,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没有相关急救证书和培训经验,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号码。
4. 消除化学物质消除化学物质是解决中毒的最直接方法,如果是口腔中毒,应尽快喝下大量清水,以稀释口腔内的有害物质达到减轻毒性的目的。
如果是眼睛中毒,使用大量清水冲洗目部,以冷水为宜。
如果中毒的是皮肤,应快速的将涂抹了化学物质的衣服脱下,同时将其受污染部位浸泡在冷水中并进行冲洗。
如果是吸入了有毒物质而中毒的话,则应紧急送往医院进行高压氧疗法或其他治疗。
5. 给予氧气如果发现中毒者为缺氧状态,应该给予氧气治疗,现场急救人员可使用紧急呼吸面罩或瓶装氧气,使患者呼吸暂时得到缓解。
6. 注意休息中毒的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持平静,尽量减少焦虑和惊恐,增加稍微的休息时间。
总结以上就是化学中毒中的常用急救措施,总体来讲应立即进行物质清除和救护措施,拨打急救电话借助专业的医疗设备进行治疗。
化学中毒事件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应当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以确保人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原则急性中毒现场急救原则1迅速脱离现场:急性中毒发生后,应迅速将受毒害人员移离现场至上风向的安全地带,以免毒物继续侵入。
医务人员根据病情迅速进行分类,以保证对重症病人的全力抢救;同时对一般病员加强观察,予以必要的检查和处理,特别要注意毒物对机体的潜在危害,以免贻误治疗。
救护人员在现场急救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如佩带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等,同时有人监护,以便掌握情况,及时紧急处理。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当皮肤被酸、碱灼伤或被易于经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当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特别要注意清洗受污染的毛发,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
忌用热水冲洗。
在急救现场不强调使用中和剂,以免贻误治疗。
对眼化学灼伤患者,及时、充分地冲洗是减少组织损伤最重要的急救方法,可就近用自来水冲洗,时间一般为10~15min。
吸入中毒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清新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3 心、肺、脑复苏:患者被救出事故现场后,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4对意识丧失患者,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及时除去口腔中的异物。
5特别解毒剂的应用:对某些有特效解毒方法的中毒,解毒治疗开始越早越好。
在现场急救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治疗。
在病因一时不能明确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查找原因,以免丧失抢救时机,其治疗要点是维持心、肺、脑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持疗法。
经现场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根据病情迅速而安全地转送至附近医院或有关医院进一步抢救与处理。
警示标识在不同场所使用指南一览序号图形标识警示语句标识含义设置场所与要求说明1 注意防尘表示应注意粉尘危害存在粉尘危害的作业场所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第一类粉尘类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时使用2 噪声有害表示应注意噪声引起的健康危害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第八类(一)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时使用3 1.当心中毒2.有害气体3.有毒有害4.接触可引起伤害和死亡5.接触可引起伤害表示应注意中毒危害可能引起急性中毒危险的作业场所和仓储场所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时使用3.警示语句视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而定4 戴护耳器表示必须戴护耳器噪声超过标准的作业场所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第八类(一)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时使用5 戴防尘口罩表示必须戴防尘口罩粉尘作业场所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第一类粉尘类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时使用6 注意通风表示应设置通风设施存在有毒物品和粉尘的作业场所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时使用7当心有毒气体表示应注意有毒气体引起的急性中毒危害1.使用有毒物品并有可能引起有毒气体急性中毒危害的作业场所;2.存放有毒物品并有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仓储场所1.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第三类化学物质类(有毒气体);2.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时使用8急救站提示可以进行紧急医学救助的地方用人单位设立的紧急医学救助场所图形标识和警示语句必须同时使用注:“图形标识”仅为图例,可与卫生行政监督部门联系直接购买使用。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急救方案一、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急救的目的与意义(一)挽救生命通过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如对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进行心肺复苏,以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
(二)减少伤残当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特别是重大或灾害性事故时,不仅可能出现群体性化学中毒、化学性烧伤,往往还可能发生各类外伤及复合伤,诱发潜在的疾病或原来某些疾病恶化,现场急救时正确地对伤病员进行冲洗、包扎、复位、固定、搬运及其他相应处理可以大大地降低伤残率。
(三)稳定病情在现场对伤病员进行对症、支持及相应的特殊治疗与处置,以使病情稳定,为进一步的抢救治疗打好基础。
(四)减轻痛苦通过一般及特殊的急救和护理达到稳定伤病员情绪、减轻病人痛苦的目的。
因此,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抢救关键是把好“抢”与“救”这两个字。
“抢”是抢时间,时间就是生命。
在救援行动中要充分体现出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并必须采用可行、有效的措施来保证能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让伤病员得到医学救护。
因为现场抢救成败的关键除了高超的医疗技术、完善的医疗设备外,最重要的是抢救的有利时机。
“救”是指对伤病员的救援措施和手段要正确有效,表现出精良的技术水准和随机应变的工作能力。
实践证明,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成功的关键往往在于现场抢救,而现场抢救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现场抢救的组织与实施。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急救基本原则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急救,必须遵循“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疗伤”的原则,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化学品会经呼吸系统和皮肤侵入人体。
因此,救护者必须摸清化学品的种类、性质和毒性,在进入毒区抢救之前,首先要做好个体防护,选择并正确佩戴好合适的防毒面具和防护服。
2.切断毒物来源救护人员在进入事故现场后,应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切断毒物的来源,防止毒物继续外逸。
对已经逸散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其在空气中的浓度,为进一步开展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化学危险品烧伤和中毒的现场急救化学危险品事故现场急救,一方面要防止烧伤和中毒程度继续加深,另一方面要使患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这是两条最为重要的现场救治原则。
对化学性皮肤烧伤,应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受污染的衣裤、鞋袜等,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20至30分钟(强烈的化学品要更长),以稀释有毒物质,防止继续损伤和通过伤口吸收。
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紫药水,不要用脏布包裹;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干净的湿布覆盖创面。
对化学性眼烧伤,一是要在现场迅速用清水进行冲洗。
应使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时将眼皮掰开,把裹在眼皮内的化学品彻底冲洗干净。
现场若无冲洗设备,可将头埋入清洁盆水中,掰开眼皮,让眼球来回转动进行洗涤。
若电石、生石灰颗粒溅入眼内,应当先蘸石蜡油或植物油的棉签去除颗粒后,再用清水冲洗。
化学危险品急性中毒,若为沾染皮肤中毒,应迅速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头面部受污染时,要首先注意冲洗眼睛。
若为吸入中毒,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方向移至空气新鲜处,同时解开患者的衣领,放松裤带,使其保持呼吸道畅通,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若为口服中毒,中毒物为非腐蚀性物质时,可用催吐方法使其将毒物吐出。
误服强碱、强酸等腐蚀性强的物品时,催吐反使食道、咽喉再次受到严重损伤,可服牛奶、蛋清、豆浆、淀粉糊等,此时不能洗胃,也不能服碳酸氢钠,以防胃胀气引起穿孔。
现场如发现中毒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术,使其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在现场进行简单的急救后,一般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
护送者应向医院提供烧伤或中毒的原因、化学品的名称;如化学物不明,则要带该物料或呕吐物的样品,以供医院检测。
现场参与救护者应重视自身防护,如时间不长,对有水溶性毒物(氯、氨、硫化氢等),可用浸湿的毛巾捂住口鼻进行简单防护,有条件的可佩戴防毒面具等防护器具。
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应设法阻漏,防止毒害蔓延扩大。
化学品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1) 救护者现场准备。
急性中毒发生时,毒性危险化学品大多是由呼吸系统或皮肤进入体内。
因此,救护人员在救护之前应做好白身呼吸系统皮肤的防护。
如穿好防护衣,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
否则,不但中毒者不能获救,救护者也会中毒,使中毒事故扩大。
(2) 切断毒性危险化学品来源。
救护人员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
在抢救抬运过程中,不能强拖硬拉以防造成外伤,使病情加重,应松开患者衣服、腰带并使其仰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要注意保暖。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还应认真查看,并采取有力措施,如关闭泄漏管道阀门、堵塞设备泄漏处、停止输送物料等以切断毒性危险化学品来源。
对于已经泄露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迅速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打开门窗,或者进行
中和处理,降低毒性危险化学品在空气中的浓度,为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 迅速脱去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并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皮肤。
要注意防止清洗剂促进毒性危险化学品的吸收,以及清洗剂本身所致的呼吸中毒。
对于黏稠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可以用大量肥皂水冲洗 (敌白虫不能用碱
性液冲洗),尤其要注意皮肤褶皱、毛发和指甲内的污染,对于水溶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应先用棉絮、干布擦掉毒性危险化学品,再用清水冲洗。
(4) 若毒性危险化学品经口引起急性中毒,对于非腐蚀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应迅速用1/5000的高锭酸钾溶液或1%〜2%的碳酸氢钠溶液洗
胃,然后用硫酸镁溶液导泄。
对于腐蚀性毒性危险化学品,一般不宜洗胃,可用蛋清、牛奶或氢氧化铝凝胶灌服,以保护胃黏膜。
(5) 令中毒患者呼吸氧气。
若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应立即施行复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