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8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习题精选 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12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学目标:1.会读文中6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这位小朋友的爱心,和盲婆婆的欢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亲身体验1.板书“盲”字。
2.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盲”字的意思吗?3.指名回答。
(“盲”就是“眼睛失明,看不见”的意思。
)4.亲身体验盲人的感受。
请大家闭住双眼,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然后再在作业本上写几个字。
5.谈谈刚才的感觉。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残疾人的痛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激趣导入:1.看来,我们平常人能很容易办到的事,放在盲人身上是多么困难!盲人整天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他们的生活又是多么孤单,多么寂寞呀!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今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板书课题3.看到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学生也许会提出:“谁送的蝈蝈?”“为什么要送蝈蝈儿?”等问题。
)(三)初读课文:1.师范读。
(带着你的问题听老师读。
)2.自己体会着读一读。
3.(播放课件)去拼音读课文,再找找你的问题的答案。
4.全班交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领会(1)小姑娘为什么要送盲婆婆蝈蝈儿?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领会百鸟齐鸣的意思。
(3)小姑娘的心情如何?说出关键的词。
(乐呵呵,喜滋滋)(4)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还有那些?利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直观生动的音像刺激学生的感官,从整体上强化感知,对于学生认识事物具有积极意义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去掉拼音也能达到此要求。
在逐步缩小语言单位的过程中,都能够准确迅速地认读句、词、字。
认读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本课难度不大,估计学生会容易理解。
因为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把认读生字放在后边,取而代之的是读后说想法,他们一定有很多要说的。
(四)精读课文(重点第二小节)1.(播放课件:出示蝈蝈图片)蝈蝈漂亮吗?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这么说?(蝈蝈的叫声非常动听)2.(出示图片二:盲婆婆手捧蝈蝈,背景是广阔的田野)(1)师:是啊,蝈蝈的声音多动听啊,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结合插图自由轻声的读第二节请学生上台手指插图叙述,用上仿佛一词师:盲婆婆是真的能看见吗?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原文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
(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
教师范写。
“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1)图上画了哪些人?(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1)指名读。
(板书:送蝈蝈)(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3)小结。
二年级下册 8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背诵课文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儿,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儿,在我上学的时候,好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让您看到小溪里滚动的清波,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听到百鸟齐鸣的欢歌。
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儿。
您听,它唱得多好,蝈蝈儿,蝈蝈儿,蝈蝈蝈……一、填空。
“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儿,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1、哪两个词体现我的心情_______和_______,我为盲婆婆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儿,在我上学的时候,好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让您看到小溪里滚动的清波,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听到百鸟齐鸣的欢歌。
”2、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送给盲婆婆不仅仅是一只蝈蝈,更希望蝈蝈的歌声会将婆婆带到__________________,让婆婆看到__________________,闻到________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______,解除婆婆的寂寞。
4、文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您指的是________.5、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儿。
您听,它唱得多好,蝈蝈儿,蝈蝈儿,蝈蝈蝈……”6、为什么课文以蝈蝈蝈……叫声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为盲婆婆做事,为什么心情是高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8课《送给盲
婆婆的蝈蝈》习题精选 冀教版
一、
找一找,连一连。
二、看拼音,写词语。
l ǜ s è ch àn
ɡ ɡē l ín j ū
d ài t ì
ti án y ě n
án w àn ɡ w à
i p ó w ǎn ɡ r ì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婆婆 ( )的孩子
(
)的蝈蝈 ( )的田野
(
)的小溪 ( )的童年
四、照着课文的样子想象后填空。
1.模仿练习:
歌声会 , 。
歌声会 , 。
2.盲婆婆眼睛看不见了,她听到的“歌声”指的
是 ,
盲婆婆跟着歌声来到田野,仿佛看到了 ……
五、我会写。
附送: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程门立
雪》教学设计语文S版
教学设计1
【内容简析】
本篇课文主要写了宋朝大学问家杨时虚心好学,在向程颐老师请教问题时,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站在门外大雪中久等的故事。
课文配有一幅程老师发现杨时和一个同学在大雪纷飞的门外等待的插图。
学生通过看图、学文,体会杨时热爱学习、尊敬老师的优秀品质。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从而理解文中的词句,体会杨时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字,认识新偏旁“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杨时热爱学习、尊敬老师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杨时热爱学习、尊敬老师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带、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学过了哪些成语?(指名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程门立雪。
(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2齐读课题,激发探究:你听过这个成语故事吗?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己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多读几遍;练习把句子读通顺。
2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可采用开火车读、个人读、齐读、男女赛读等形式)注意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
如:“宋、尊、慈”的声母是平舌音,“程、宋、疼、祥”的韵母是后鼻音。
3检查学生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注意不丢字、不添字,不破句。
4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先自己读,再同桌互相朗读,注意不唱读。
5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小组内互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正确,谁读得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地方不明白,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四导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自读第1自然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注意多音字“教”在文中应读“jiào”。
)
指名汇报。
2杨时为什么要去找程老师?当时的天气怎么样?请同学们用“”画出有关词句。
重点指导读好“尽快”“冒着鹅毛大雪”“专门”等词语,从读中体会杨时那种虚心好学的精神。
3你觉得课文中有哪些词句最能打动你的心?请同学们用“”线画出有关词句,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句子说说。
重点指导读好“悄悄地”“一声不响地”“默默地”“静静地”等词语,也可通过动作演示帮助理解。
然后,在读中感受文中的意境,体会人物的品质。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
5结合图意,学习第4、第5自然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同桌互读,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
(2)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觉得杨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读好杨时说的话,体会他尊敬老师的精神。
(4)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五回读全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把你觉得好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学了课文以后,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3谁能说说“程门立雪”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知道杨时是一位非常尊敬老师的人。
你做过哪些尊敬老师的事?请你说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你们知道杨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再读感悟
1选读:选择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赛读:推荐两位同学分段轮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合作识字,指导书写
1复习要求认识的字,和同桌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
重点引导分析以下字:“尊”的上面是酋,不是。
“默”的左边是黑,右边是犬。
“祥”的左边是礻,不是衤。
2出示生字卡,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3让学生口头选字组词,并用词语说句子。
4指导书写。
(1)先复习部首“忄”“宀”“木”“心”“页”的写法,注意“木”和“页”的形状变化。
(2)学习新部首“酉”。
(3)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书写“醒”“容”“题”。
教师认真示范难写的字,然后逐一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最好。
四积累词语
1把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把文中你觉得好的词、句抄下来。
五拓展延伸
课后找伙伴演演“程门立雪”的故事,比一比谁演得好。
教学设计2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告诉学生“程门立雪”是个成语,课文《程门立雪》讲的就是这个成语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带注音的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破词、破句的现象。
(三)熟读课文,读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
2.标出自然段,同桌互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四)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1.轻声读课文。
说说你觉得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指导读好2—5自然段。
读出感情,理解词句。
(1)找出杨时爱学习的句子读一读,指导读出急切的心情,读中理解“争论”“弄清”“冒着”“请教”等词语。
(2)指导读杨时尊敬老师的句子或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悄悄地”“一声不响地”“默默地”“静静地”的情景。
指导读出杨时他们生怕有一点动静都会吵醒老师的心情,读得轻轻地。
(3)指导读程老师和杨时的对话。
读出程老师爱学生和学生爱老师的浓浓师生情。
读中理解“心疼”“慈祥”“惊动”等词语。
3.通过读全文,再把课文中有关写雪的词句画出来读一读,然后说一说“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意思。
(五)指导写字
(六)做课后第2题和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