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应用设计师备考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33
第一章熟悉多媒体技术知识点梳理:1.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确实是根基计算机综合处理声音、文本、图像等信息的技术。
使用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是多媒体技术的核心。
2.多媒体技术的要紧特征〔要理解,能对具体实例讲明其要紧使用了多媒体技术的什么特征〕①数字化、②集成性、③多样性、④交互性、⑤非线性3.多媒体技术的产生:1984年美国Apple公司研制Macintosh计算机,使用了位图、窗口和图标等技术1985年Commodore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系统Amiga。
20世纪90年代,开展到达一个高潮。
为了是多媒体技术和众多相关设备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和兼容性,人们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到现在为止,建立了静止图像压缩标准JPEG,动态图像压缩标准MPEG和语音信息压缩标准H.26X等。
4.多媒体技术的开展:①流媒体技术〔StreamingMediaTechnology〕,所谓流,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使用这种方式,信息的接收者在没有接到完整的信息前就能处理那些差不多收到的信息。
②多媒体技术的智能化〔Intelligence〕面像检测与识不技术,通过摄像头,迅速猎取认得面部肤色、纹理、外形等特征,进行分析存储,用于以后的比照和匹配。
③虚拟现实〔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动画等多种技术。
他的应用包括模拟练习、军事演习、航天仿真、娱乐、设计、教育培训、商业等领域。
5.多媒体系统:多媒体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数字化媒体整合能力,能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的输进、编辑、存储和播放等功能。
一个完整的多媒体系统包括:硬件平台〔MPC和相关外部设备,如大容量存储设备、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摄像等〕和软件〔OS,创作系统、应用系统〕〔多媒体系统加工的信息根基上数字化的信息〕6.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领域〔实例,并了解其特征〕教育、商业、医疗、娱乐、工农业、家庭生活、通信、新闻出版、科技、航空航天等领域。
第一章 多媒体技术应用1、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多种媒体信息,实现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文本的组合交互进行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一整套技术。
这就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P3)2、对媒体/载体的理解:(P3)(1)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
(2)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这些信息的表现形式也称为“媒体”。
3、多媒体技术的特征(P5)(1)可集成性;(2)交互性;(3)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4)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 4、1987年,第一块声卡问世,它标志着多媒体技术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P6) 90年代后沿两条线发展:视频:三个阶段(AVI 、MPEG 、Stream )音频:两个阶段(单机WAV 和MIDI 格式、网络音乐格式) 5、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P7)(1)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2)大容量存储技术;(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专用芯片;(4)多媒体同步技术;(5)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 6、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技术(P8)(1)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2)多媒体网络和通信技术;(3)智能输入输出技术; (4)多媒体软件技术7、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P10)(1)多媒体技术发展的特点:①多学科交汇;②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③促进和带动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④多领域应用(2)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①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环境;②智能多媒体技术;③将多媒体和通信技术融合到CPU 芯片中。
8、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例:(P12)(1)虚拟现实技术:例如智能家居、虚拟驾驶汽车和飞机 (2)智能代理技术:office 助手 蜘蛛程序 (3)智能技术机器人9、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P13)(1)辩证认识多媒体技术;(2)树立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思想第二章 图形、图像1、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和特点(P18)图形、图像的特点:可以承载大量而丰富的信息,生动直观,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 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有效设计的图形、图像既能充分地展示主题,又能启发人的思维,引起共鸣。
《多媒体技术》考试备考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引论1.媒体:存储信息的实体;传递信息的载体2.媒体分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传输媒体,存储媒体3.感觉媒体:能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从而能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图像、动画、文本4.表示媒体:为了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
各种编码5.显示媒体:用于通信中使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产生转换用的媒体。
输入输出设备6.存储媒体:用于存放某种媒体的媒体。
纸张,光盘,磁盘,磁带7.传输媒体:用于存放某些媒体的媒体。
电话线、光纤、电缆8.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形、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9.多媒体计算机特征:多维化、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实时性10.多媒体信息系统: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网技术来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的系统11.多媒体计算机的相关技术: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超文本和web技术;多媒体应用开发和编著技术;多媒体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沉浸、交互、构想)12.超文本最基本的:结点、链、网络1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教育与培训;网络及通信;电子出版物;商业;家庭多媒体14.多媒体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视听技术、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的新技术15.多媒体技术交互式应用的高级阶段是(虚拟现实技术)第二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结构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接口层,著作工具,应用系统2.多媒体个人计算机标准:MPC1,MPC2,MPC33.CD-ROM单倍速150KB/S;DVD单倍速4.整个硬件的发展过程:先有板级产品,第二步是设计专用芯片,第三步是将CPU 芯片外的功能集成到CPU芯片内5.CPU内部总线:地址总线、指令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6.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存实际上是指(RAM的容量)7.磁存储的工作原理?完成磁存储的关键部件是磁头。
图像和图形1.有关色彩的基本常识我们知道,只要是彩色都可用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来描述,人眼中看到的任一彩色光都是这三个特征的综合效果。
那么亮度、色调和饱和度分别指的是什么呢?·亮度:是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它与被观察物体的发光强度有关;·色调:是当人眼看到一种或多种波长的光时所产生的彩色感觉,它反映颜色的种类,是决定颜色的基本特性,如红色、棕色就是指色调。
·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即掺入白光的程度,或者说是指颜色的深浅程度,对于同一色调的彩色光,饱和度越深颜色越鲜明或说越纯。
通常我们把色调和饱和度通称为色度。
现在你该明白了,亮度是用来表示某彩色光的明亮程度,而色度则表示颜色的类别与深浅程度。
除此之外,自然界常见的各种颜色光,都可由红(R)、绿(G)、蓝(B)三种颜色光按不同比例相配而成;同样绝大多数颜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就形成了色度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三原色原理(RGB)。
2.目前常见的图形(图像)格式一般来说,目前的图形(图像)格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位图;另一类称为描绘类、矢量类或面向对象的图形(图像)。
前者是以点阵形式描述图形(图像)的,后者是以数学方法描述的一种由几何元素组成的图形(图像)。
一般说来,后者对图像的表达细致、真实,缩放后图形(图像)的分辨率不变,在专业级的图形(图像)处理中运用较多。
在介绍图形(图像)格式前,我们实在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图形(图像)的一些相关技术指标:分辨率、色彩数、图形灰度。
·分辨率:分为屏幕分辨率和输出分辨率两种,前者用每英寸行数表示,数值越大图形(图像)质量越好;后者衡量输出设备的精度,以每英寸的像素点数表示。
·色彩数和图形灰度:用位(bit)表示,一般写成2的n次方,n代表位数。
当图形(图像)达到24位时,可表现1677万种颜色,即真彩。
灰度的表示法类似。
下面我们就通过图形文件的特征后缀名(就是如图。
软考多媒体相关考试知识汇编专题一:多媒体基础知识倪礼豪整理第1章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和关键技术媒体的定义:1 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2 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
在本门课中指后者。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交互地综合处理相互之间有联系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
多媒体的主要特性表现在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
关键技术在多媒体的研究与开放中,利用了许多关键技术,这些技术是支持多媒体研究与开发的核心。
1:数据压缩技术数字化的声音和图像包含了大量的数据。
如果不进行数据压缩,实时处理数字化的声音和图像信息所需要的存储容量、传输率和计算速度都是目前计算机难以承受的。
所以数据压缩技术一直是多媒体各项研究的重点。
2: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制造技术进行声音和图像信息的压缩处理要求进行大量的计算。
VLSI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生产低廉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用硬件来完成复杂的计算处理。
3:大容量的光盘存储器(CD-ROM)多媒体信息虽然经过了压缩处理,但还是含有大量的数据,所以需要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来保存这些信息。
4: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需要同时处理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其中声音和视频图像还要求实时处理,需要有能支持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实时处理的操作系统。
多媒体系统构成通常,多媒体系统由以下4个部分构成1:硬件系统最重要是根据多媒体技术标准而研制生产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芯片、板卡和光盘驱动器等。
2:多媒体操作系统这是多媒体的核心,具有实时任务调度、多媒体数据转换和同步控制、对多媒体设备的驱动和控制,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管理等。
3:媒体处理系统工具它是多媒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称为多媒体系统开发工具软件。
4:用户应用软件1在多媒体计算机发展史上卓有成效的公司和系统1:Philips/Sony公司的CD-I系统2:Intel和IBM的DVI系统3:Commodore公司的Amiga系统4:Apple公司的HyperCard系统目前研制的HDTV有以下几个特点1:采用国际标准的压缩编码算法MPEG2,所以能与以MPEG,JPEG为基础的多媒体计算机兼容并通讯;2:采用打包数据机构;3:采用双层传输技术,保证HDTV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备考笔记通过学习多媒体应用设计的备考笔记,可以更好地为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考试做准备。
以下是一些备考笔记的建议内容:1. 了解多媒体应用设计的基本知识:- 多媒体应用的定义、作用和应用范围;- 多媒体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多媒体应用设计的常用软件和工具;- 多媒体应用设计的流程和步骤。
2. 掌握多媒体应用设计的技术和技巧:- 图像设计:了解不同图像格式的特点、使用和转换;掌握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音频设计:了解音频格式、音频的编码和解码;掌握音频编辑和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视频设计:了解视频格式、视频的编码和解码;掌握视频编辑和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动画设计: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和技巧;掌握动画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 学会使用设计工具和技术:- 掌握Photoshop、Illustrator等图像设计软件的常用工具和功能;- 掌握Adobe Audition、Audacity等音频设计软件的常用工具和功能;- 掌握Adobe Premiere、Final Cut Pro等视频编辑软件的常用工具和功能;- 掌握Flash、After Effects等动画制作软件的常用工具和功能。
4. 注重实践和项目经验:- 参与相关项目或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多媒体应用设计的理解;- 练习设计各种类型的多媒体应用,如网页设计、交互式媒体设计等;- 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各种设计需求和解决方案。
5. 关注行业动态和趋势:- 深入了解多媒体应用设计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趋势;- 学习行业内优秀的多媒体应用设计案例,学习设计理念和创意思维;- 阅读相关的书籍、杂志和博客,了解行业发展和前沿技术。
6. 备考技巧和方法:- 制定备考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 做好笔记,将重点知识点和难点整理成逻辑清晰的笔记;- 定期进行自测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不断总结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改进。
多媒体技术应用目录第一章多媒体技术概论 (2)本章习题(p15) (2)笔记重点知识: (3)第二章数字音频处理 (5)本章习题(P40) (5)笔记重点知识: (6)第三章视觉信息处理 (10)本章习题 (10)笔记知识要点: (11)第四章多媒体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 (15)本章习题 (15)笔记知识重点 (16)第五章多媒体数据处理的技术标准 (17)本章习题 (17)笔记重点知识: (17)第十一章多媒体信息安全技术 (19)本章习题: (19)笔记重点知识 (19)名词解释 (22)重点问题回答: (24)第一章多媒体技术概论本章习题(p15)填空:1、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媒体分为6大类:A)感知媒体B)表达媒体C)呈现媒体D)储存媒体E)传输媒体F)交换媒体2、感知媒体是在多媒体应用中呈现给用户的媒体元素,主要包括:A)文本B)图形C)图像D)视频E)音频F)动画3、多媒体技术在娱乐领域的主要应用包括:A)家庭信息中心B)视频点播系统C)数字高清电视D)影视娱乐业4、多媒体数据库应当能够实现的功能:A)能够支持多种媒体数据类型和多个媒体对象合成方式B)能够为大量数据提供高性能的存储管理C)能够支持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D)能够支持多媒体信息提取的功能E)为用户提供丰富便捷的交互手段简答:1、多媒体应用领域主要包括那些方面?A)娱乐B)教育与培训C)电子出版物D)集训、信息服务与广告E)工业控制与科学研究F)医疗影像与远程诊疗G)多媒体办公系统H)多媒体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2、简述多媒体所涉及的核心问题有哪些?A)多媒体信号数字化与计算机获取技术B)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C)多媒体数据的实时处理和特效效果技术D)多媒体数据的输出与回放技术笔记重点知识:1)媒体的分类:感知媒体:(Perception Medium)是指人们的感受器官所能感受到的信息的自然种类。
(语言,音乐,图像,图形,计算机内数据等)表达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为了加工处理和传输感知媒体而通过人工研究、构造出来的媒体。
专题一多媒体技术基础第一章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和关键技术媒体(Medium)在计算机领域中有两种含义:1、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2、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
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定义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
简单地说: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总之多媒体计算机具有信息载体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
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把一台普通计算机变为多媒体计算机要解决的的关键技术)(1)视频音频信号获取技术;(2)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3)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处理技术和特技;(4)视频音频数据的输出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的分类家电制造厂商研制的:电视计算机——灵巧电视SmartTV计算机制造厂商研制的:计算机电视——发展方向是TV-killer在多媒体计算机发展史上卓有成效的公司和系统1、Philips/Sony公司的CD-I系统2、Commodore公司的Amiga系统3、Apple公司的HyperCard4、Intel和IBM公司的DVI系统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高清晰度电视)特点:(1)采用国际标准的压缩编码算法MPEG-2。
(能与多媒体计算机兼容、通信)(2)采用打包数据结构。
(图像、声音、及多媒体服务附加数据以包的方式发送,包可随即次序传送、大小动态分配)(3)采用双层传输技术。
(重要数据放到高优先级的载波上传输,其他数据放到具有标准优先级的载波上传输)常规电视数字化:汤姆逊(Thomson)消费电子公司通过休斯银河(Hughes Galaxy)601卫星,开创世界首次全数字直接到户的卫星广播业务(DSS-Digital Satellites System及DBS-Direct Broadcast Service)。
消费者很容易获得120到150个频道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
用户端只需要购置一个易于安装的18英寸或常规碟形天线,一个和录像机体积差不多的接收机/解码器以及一个易于控制和操作的遥控器。
交互式电视技术(ITV):最常用的是节目间的交互,即VOD系统。
典型的VOD系统主要由下述四部分组成:(1)视频服务器;(2)编码器/路由器;(3)用户请求计算机和记帐计算机;(4)机顶盒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常规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影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分成两个层次:影视画面的制作;影视的后期制作(如非线性编辑器)。
用多媒体技术制作V-CD 及影视音响卡拉OK 机多媒体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首次将此技术应用到VCD 播放机中的是美国C-Cube 公司。
VCD 问世于1993年,是多家公司联合制定的数字电视视盘技术标准。
安徽合肥万燕公司在世界上首先利用MPEG 国际标准和CD 光盘技术, 研制了全功能影视音响卡拉OK 机CDK-320。
VCD 播放机,由CD-ROM 驱动器、MPEG 解压卡及控制操作电路组成。
DVD 与VCD 的不同只是视频和音频的编码标准不同,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
DVD 的视频和音频编码标准是MPEG-2或者AC-3而不是MPEG-1。
V-CD 播放系统主要有下述两种产品:MPEG 播放卡、V-CD 播放机多媒体家庭网关MHG (多媒体家庭网关)数据流向图MHG 结构图一般认为,多媒体技术研究的兴起从( 1984年,美国Apple 公司推出Macintosh 系列机)开始多媒体创作工具的分类:卫星天线 MHG电视机立式PC立式PC本地应用 应用服务系统软件硬件资源应用 硬件驱动基于时间的创作工具;基于图符(Icon)或流线(Line)创作工具;基于卡片(Card)和页面(Page)的创作工具;以传统程序语言为基础的创作工具。
多媒体创作工具的应用:制作各种电子出版物、教材、参考书、地图、医药卫生、商业手册及游戏娱乐节目。
多媒体应用系统、演示系统或信息查询系统、导游系统;培训和教育系统;娱乐、视频动画及广告等等。
多媒体数据库的研究途径:(1)在现有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接口,以满足多媒体应用的需要;(实用,效率低)(2)建立基于一种或几种应用的专用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易实现,缺乏通用性,可扩展性差)(3)从数据模型入手,研究全新的通用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和发展的主流,难度较大)多媒体数据库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1)多媒体数据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描述和建立多媒体数据模型是较好的方法。
(2)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3)多媒体数据的存贮管理和存取方法(4)多媒体信息的再现及良好的用户界面(5)分布式技术多媒体数据存储的问题:巨大的数据量、存储技术、多媒体对象存储、多媒体文档检索。
多媒体数据库基于内容的检索:目标标识,特征提取,数据库查询接口,检索引擎,索引/过滤器多媒体通信分类:(1)对称的全双工的多媒体通讯。
如分布式多媒体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及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系统;(2)非对称全双工的多媒体通讯系统。
如交互式电视系统(ITV)、点播电视系统(VOD)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1)多媒体数据压缩。
(2)高速数据通讯问题。
尤其是视频会议系统要解决视频会议系统的国际标准问题。
视频会议系统可分为两类:(1)点对点视频会议系统:如可视电话、台式机—台式机视频会议(桌面视频会议系统)、会议室—会议室视频会议(2)多点视频会议系统:如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地点的参加者一起参加讨论。
多点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多点控制器(MCU),它能自动的交换数据。
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视频会议终端、多点控制器、信道(网络)、控制管理软件。
MCU——多点控制单元/多点控制器MCU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视频、语音及数据信号进行切换。
例如它会将传送到MCU某会场的场景图像信号切换到所有会场,对于语音信号,若同时有几个发言,可以对他们进行混合处理,选出最高的音频信号切换到其它会场。
MCU的主要组成部分:网络接口单元、呼叫控制单元、多路复用和解复用单元、音频处理器、视频处理器、数据处理器、控制处理器、密钥处理分发器、呼叫控制处理器。
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趋势(1)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环境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Work)(2)智能多媒体技术(3)把多媒体信息实时处理和压缩编码算法作到CPU芯片中。
(集成原则:压缩算法采用国际标准设计;多媒体功能的单独解决变成集中解决;体系结构设计和算法相结合。
)总之,多媒体计算机将朝着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化、简单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采样、量化、数字化、数字图像多媒体计算机处理图像和视频,首先必须把连续的图像函数f(x,y)进行空间和幅值的离散化处理: 采样:空间连续坐标(x,y)的离散化 量化:f(x,y)颜色的离散化数字化:两种离散化结合在一起,叫做数字化。
离散化的结果称为数字图像。
采样对连续图像彩色函数f(x,y),沿x 方向以等间隔△x 采样,采样点数为 N ,沿 y 方向以等间隔△y 采样,采样点数为N ,于是得到一个N ×N 的离散样本阵列[f(m,n)]N ×N 。
为了达到由离散样本阵列以最小失真重建原图的目的,采样密度必须满足香农采样定理。
(采样密度:△x 与△y )采样定理:采样间隔与f(x,y)频带之间,频带愈窄,相应的采样频率可以降低,采样频率是图像变化频率二倍时,就能保证由离散图像数据无失真地重建原图。
颜色的基本概念彩色可用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来描述,人眼看到任一彩色光都是这三个特性的综合效果。
亮度: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它与被观察物体的发光强度有关。
(光的强和弱) 色调:当人眼看一种或多种波长的光时所产生的彩色感觉,它反映颜色的种类,是决定颜色的基本特性。
饱和度:指颜色的纯度,即掺入白光的程度 (指颜色的深浅程度,对于同一色调彩色光,饱和度越深颜色越鲜明或者说越纯)。
色度:色调和饱和度通称为色度。
亮度表示某彩色光的明亮程度,而色度则表示颜色的类别与深浅程度。
三基色原理三基色原理:自然界常见的各种颜色光,都可由红(R )、绿(G)、蓝(B)三种颜色光按不同比例相配而成,同样绝 大多数颜色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三基色的选择不是唯一的,三种颜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即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他两种颜色合成。
相加混色:把三种基色光按不同比例相加称之为相加混色。
常用亮度公式:(Y 表示白光的亮度)NTSC 电视制式:Y = 0.3R+0.59G+0.11B ; PAL 电视制式:Y = 0.222R+0.707G+0.071B注:如果把单色光亮度定为100,则主观感觉是绿光仅次白光,是三基色中最亮的,红光次之,亮度约占绿光的一半,蓝光最弱,亮度约占红光的1/3。
注意0.3+0.59+0.11=1.0三原色的系数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人的眼睛对不同波长的颜色有着不同的敏感度。
f(x 0,y 0)f(x 511,y 0)f(x 0,y511)f(x511,y511)x,y 的离散化称为采样f(x,y)的离散化称为量化红色+白光 粉红色 饱和度下降 红色+绿色色调发生变化黄色RGB彩色空间当三基色按不同强度相加时,可得到任何一种颜色。
在RGB彩色空间,某一种颜色和这三种颜色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式子来描述:F(颜色)=r[R]+g[G]+b[B](r+g+b=1)其中r、g、b为三色系数。
r[R]、g[G]、b[B] 为F色光的三色分量。
当三基色等量相加时,得到白色。
不管多媒体系统采用何种色彩空间,最后监视器输出一定要转换成RGB色彩空间。
RGB和黑白电视信号不兼容。
YUV彩色空间摄像机把摄得的彩色图像信号,经分色棱镜分成R0G0B0三个分量的信号,分别经放大和γ校正得到RGB,再经过矩阵变换电路得到亮度信号Y、色差信号R-Y和B-Y。
Y = 0.3R+0.59G+0.11BU= m(B-Y) =0.493(B-Y)V= n(R-Y) =0.877(R-Y)优点:1) 亮度信号Y解决了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的兼容问题。
2) 可以利用人眼的特性来降低数字彩色图像所需要的存储容量。
YUV彩色空间,数字化后通常的比例为:Y:U:V=8:4:4YIQ彩色空间亮度:Y 色差:I、QI轴:表示人眼最敏感的色轴(123度的橙色及其相反方向的303度的青色,人眼对其具有最大的彩色分辨率)Q轴:表示人眼最不敏感的色轴优点:人眼分辨红、黄之间颜色变化的能力最强,而分辨蓝与紫之间颜色变化的能力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