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肋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肋骨骨折伤残鉴定1. 引言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胸部外伤或其他相关疾病。
肋骨骨折伤残鉴定是一项重要的法医学鉴定工作,旨在确定肋骨骨折对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本文将介绍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相关内容,包括鉴定的目的、鉴定的方法和程序以及鉴定结果的评定标准。
2. 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目的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患者在肋骨骨折后的功能障碍程度和残疾程度,为相关医疗、赔偿、保险机构提供客观的鉴定结果,以便进行相应的赔偿或救济。
3. 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方法和程序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方法和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病史采集和检查首先,鉴定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疾病史、治疗情况以及相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然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扫描等。
3.2 功能评定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鉴定人员可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
这包括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体力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功能等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评估工具,如肋骨骨折功能恢复问卷、肺功能测定等。
3.3 生活质量评定除了功能评定,鉴定人员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包括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社交活动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生活质量评定工具,如SF-36健康调查问卷等。
3.4 鉴定结果报告最后,鉴定人员根据病史、检查结果以及功能和生活质量评估的结果,撰写鉴定结果报告。
报告应包括对患者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状况的描述,以及鉴定人员的鉴定意见和建议。
4. 鉴定结果的评定标准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结果的评定标准通常根据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而定。
一般来说,评定标准会根据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质量影响程度以及工作能力影响程度等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可以确定相应的赔偿或救济措施。
5. 结论肋骨骨折伤残鉴定是一项重要的法医学工作,目的是确定肋骨骨折对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肋骨新旧骨折法医学鉴定
肋骨新旧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是通过对骨折部位的解剖学、病理
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来进行的。
首先,对于新旧骨折的鉴定,法医学专家需要通过X射线、CT扫描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观
察骨折部位的情况。
新骨折通常表现为骨折线清晰、骨端尚未愈合、周围软组织水肿等特征,而旧骨折则可能出现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骨端愈合等特征。
其次,法医学鉴定还需要结合尸检所得的实物证据,包括骨折
部位的骨质状况、愈合情况、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情况等。
新骨折通
常伴有出血、炎症反应,而旧骨折则可能伴有骨痂形成、骨瘢痕等
特征。
此外,法医学鉴定还需要考虑被害人的临床病史和相关的现场
调查资料,比如事发前后的行为轨迹、可能的外伤原因等。
通过综
合分析这些信息,法医学专家可以判断肋骨骨折的新旧程度,为司
法机关提供科学的鉴定结论。
总的来说,肋骨新旧骨折的法医学鉴定需要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尸检实物证据和相关的临床资料,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分析
和判断。
这样的鉴定结果对于司法机关的案件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肋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分析摘要目的对肋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72例经法医学鉴定肋骨骨折患者,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6月,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和对比早期就诊的临床医学资料与鉴定过程的法医学鉴定资料。
结果临床医学诊断结果与法医鉴定结果有一定的误差存在。
临床医学达到了73.61%的诊断结果准确率,20.83%的漏诊率,5.56%的误诊率。
鉴定过程中采用丰富的影像学图像,通过三维重建、多排螺旋 CT 扫描等技术的结合,能将误差鉴定减少,促进鉴定准确度的进一步提高。
结论利用法医学鉴定肋骨骨折患者与临床医学诊断肋骨骨折患者,有一定的误差存在。
在鉴定过程中,应综合分析和考虑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实现法医鉴定价值和鉴定结果准确性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法医学鉴定;肋骨骨折;影像学检查作为胸部损伤的一种,肋骨骨折的诱发原因,主要是间接或直接暴力。
在法医鉴定中,肋骨骨折属于多发。
骨质软化、肿瘤、缺乏钙元素等,为形成肋骨骨折的主要因素。
在肋骨骨折时候,疼痛感非常强烈,严重的还会诱发其他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对患者生命带来威胁。
在受伤后伤者在不同时间拍片,会得到不同的诊断结果[1]。
而在结果准确性上,法医学鉴定和临床医学诊断都有一定的误差存在。
究其原因,是胸部具有较多的重叠结构,有着单薄的肋骨结构,同时重叠组织和肋骨的对比性匮乏。
因此在拍片过程中,肋骨骨折有着相对模糊的显示[2]。
同时,因为不同的拍片角度,所实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存在存在差异,伤者肋骨骨折在部位和数量上,也会有不同的呈现。
因此,在肋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中,还有待于提高其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适宜的鉴定方法和技术的选择,促进鉴定准确性和精确性的提升,由此实现法医鉴定价值的进一步提高[3]。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72例经法医学鉴定肋骨骨折患者,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6月,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和对比早期就诊的临床医学资料与鉴定过程的法医学鉴定资料。
肋骨骨折伤残司法鉴定标准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通常由于外力作用引起。
在司法鉴定中,对肋骨骨折伤残的认定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肋骨骨折伤残的司法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临床表现。
在进行肋骨骨折伤残司法鉴定时,首先需要对被鉴定人的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这包括疼痛程度、呼吸困难、肋骨畸形、皮下出血等症状。
同时,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如X线、CT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肋骨骨折的具体情况和伤残程度。
二、功能障碍。
肋骨骨折可能导致呼吸功能受损,严重影响被鉴定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司法鉴定中需要对被鉴定人的呼吸功能进行评估,包括肺活量、呼吸频率、氧合情况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反映肋骨骨折对被鉴定人呼吸功能的影响程度,为伤残程度的评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影响程度。
肋骨骨折伤残的影响程度是司法鉴定的重点之一。
在评定伤残程度时,需要考虑肋骨骨折对被鉴定人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这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体育锻炼能力等方面。
通过综合评估,确定肋骨骨折伤残的具体等级,为司法裁决提供科学依据。
四、医学证据。
在肋骨骨折伤残司法鉴定中,医学证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需要对被鉴定人的病史、临床检查报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全面审查和分析,以确定肋骨骨折的成因、性质和严重程度。
同时,还需要结合医学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司法鉴定结果的客观、科学和公正。
总之,肋骨骨折伤残的司法鉴定标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估和分析。
只有在充分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和医学证据,才能准确、科学地确定肋骨骨折伤残的程度,为司法裁决提供可靠依据。
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6T02:51:07.54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6期作者:王红伟[导读] 目的: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法医临床学鉴定结果分析。
方法:选择分析患者为多发肋骨骨折150例,分析时间段设置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并且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王红伟内蒙古津实司法鉴定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目的: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法医临床学鉴定结果分析。
方法:选择分析患者为多发肋骨骨折150例,分析时间段设置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并且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法医临床学鉴定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对150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不同检查方法检查出数据统计,胸部平片检查50例患者中,初次检查发现103处骨折,3到4周后再次使用胸部平片检查后有117例骨折;CT检查85例患者中,初次CT检查有148处骨折,3到4周使用CT检查后有176处骨折;胸部平片加CT诊断15例患者中,初次使用胸部平片诊断有42处骨折,3到4周后使用CT检查有81处骨折。
结论: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法医临床学鉴定过程中会因为鉴定时间,鉴定方法等因素影响,导致出现漏诊和误诊,需要法医临床学鉴定过程中多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关注,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多发肋骨骨折法医临床学鉴定质量。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多发肋骨骨折;鉴定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发病原因是受到外力作用,因此出现肋骨骨折。
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主要是指患者有多处肋骨骨折情况,这种患者一般病情重,需要患者及时开展临床治疗工作。
对于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法医临床学鉴定过程中,需要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以此来提高法医学鉴定质量。
但是在实际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法医学鉴定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影像学鉴定,同时不同的时间段鉴定等,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法医学鉴定过程中出现患者误诊和漏诊,影响法医学对多发肋骨骨折鉴定质量。
肋骨骨折法医鉴定标准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胸部创伤,其法医鉴定标准对于司法鉴定和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肋骨骨折的鉴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法医学鉴定方法。
本文将对肋骨骨折的法医鉴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临床表现。
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呼吸困难、肿胀、压痛等症状。
在法医鉴定中,需要根据被鉴定人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现场勘查和证人证言等因素,对肋骨骨折进行初步判断。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肋骨骨折鉴定的重要手段,包括X线片、CT和MRI等检查。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和类型,为法医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三、法医学鉴定方法。
1. 解剖学鉴定,法医学鉴定中,可以通过解剖学方法对肋骨骨折进行鉴定。
通过尸检和解剖学分析,可以确定肋骨骨折的形态、特征和原因。
2. 病理学鉴定,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肋骨骨折的愈合情况,判断骨折的时间、程度和愈合情况,为法医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3. 法医学骨折学鉴定,法医学骨折学是法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对骨折的形态、特征、愈合情况等进行鉴定,可以确定骨折的性质和原因。
四、鉴定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法医学鉴定方法,可以确定肋骨骨折的鉴定标准。
具体包括骨折的部位、类型、数量、愈合情况等。
在法医鉴定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对肋骨骨折进行准确鉴定。
五、鉴定注意事项。
在进行肋骨骨折的法医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2. 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肋软骨损伤、肋骨骨质疏松等。
3.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肋骨骨折,如儿童或老年人的骨折,需要根据年龄和生理特点进行鉴定。
六、结论。
肋骨骨折的法医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法医学鉴定方法。
只有在充分了解肋骨骨折的鉴定标准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准确的鉴定结论,为司法鉴定和医疗纠纷提供科学依据。
72例肋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探究肋骨骨折为临床胸部常见的损伤,法医学鉴定实践中多见。
通常认为肋骨骨折诊断比较容易,但实际上,在伤者发生损伤后于不同时间段拍片,由于不同角度、不同影像学手段复查后,常会伴随肋骨骨折数量、部位等方面诊断的不同,继而导致当事人对鉴定的结论存在疑虑,往往要求重新鉴定。
胸部存在较多的结构重叠,肋骨又是呈弓形状的扁平松质骨,结构不仅单薄,而且由于受到膈下肋骨和重叠的软组织缺乏对比等方面的影响,在行肋骨X线拍片的情况下,对细微的肋骨骨折并不能清晰的显示。
就此来看,对胸部发生肋骨骨折的伤者进行损伤鉴定时,鉴定者需谨慎进行,确定合适的检查手段、处理方法,提高诊断的精准性。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对鉴定所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受理的经临床法医学鉴定的72例肋骨骨折伤者其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伤者皆有全面且详细的病历资料,X线或者CT等影像学资料,且在鉴定中使用了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以及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复查,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借助于阅片、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
1.2方法统计分析72例肋骨骨折伤者的一般情况、年龄分布特点、骨折部位、首次鉴定时临床医学诊断和鉴定过程中法医临床学诊断等方面的内容。
2结果2.1性别、年龄分布本次纳入研究的72例伤者中,男性54例居多占75.0%,女性18例占25.0%。
年龄从16岁~68岁,平均年龄为40.1±3.2岁;其中以25~50岁这一年龄伤者54例为多,占75.0%。
2.2肋骨骨折数量、部位的分布在72例肋骨伤者骨折中,多根肋骨骨折者44例(61.1%)、单根肋骨骨折伤者28例(38.9%)。
其中单根肋骨粉碎性骨折仅1例;72例肋骨骨折伤者共计有180根肋骨骨折,并以第4~7肋发生肋骨骨折最为多见,共计148根,占82.2%。
部位分布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72例伤者肋骨骨折部位的分布[n(%)]分布例数腋段117(65.0)前段、后段59(32.8)颈段4(2.2)2.3鉴定时临床医学诊断72例肋骨骨折伤者中,经临床医学初次诊断的有53例,占73.6%;漏诊15例,占20.8%;误诊4例,占5.6%。
肋骨骨折法医鉴定轻伤标准
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法医鉴定轻伤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和体征,法医会根据被鉴定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断骨折的轻重程度。
轻伤的骨折通常表现为疼痛、肿胀、局部压痛等症状,但并未造成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
2. 影像学检查结果,法医还会参考X光、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确定骨折的程度。
一般来说,如果骨折未引起明显的骨移位或关节不稳定,且未伴有重要器官的损伤,可能会被认定为轻伤。
3. 康复期预计,法医鉴定轻伤还会考虑到骨折的康复期。
如果骨折预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良好的愈合,且不会对被鉴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长期影响,可能会被认定为轻伤。
总的来说,法医鉴定轻伤的标准是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康复期预计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判断肋骨骨折是否属于轻伤时,法医会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并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来进行判断。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肋骨骨折的法医鉴定讨论发布时间:2022-03-10T11:00:42.8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月22期作者:罗万强[导读]罗万强(四川民生法医学司法鉴定所;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分析肋骨骨折的法医诊断问题;方法回顾分析我所于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鉴定的肋骨骨折被鉴定人55例为研究对象,使用X线与CT扫描联合进行检查,并使用CT三维重建与曲面重组CPR检查,统计完全检出情况,与合并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的临床诊断中,对39例被鉴定人的肋骨骨折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识别,实现了完全的确诊,所占比率超过70%(70.91%),存有16例被鉴定人的肋骨骨折情况未被充分识别,出现漏诊与误诊,所占比率接近30%(29.09%)。
55例被鉴定人中合并发生其他位置骨折的被鉴定人41例,所占比率接近75%(74.55%)。
合并发生的部位主要为颅骨与锁骨;结论在法医对肋骨骨折进行伤残鉴定时,应注意对X线与CT影像进行详细阅片与分析,并结合临床知识,对比被鉴定人愈合后的恢复情况,并充分分析畸形愈合的情况,而在必要时,也可以邀请影像学专家进行联合诊断。
从而在充分控制误差的基础上,实现充分的鉴定。
关键词:肋骨骨折;法医鉴定;临床鉴定情况肋骨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胸部外伤,在临床诊断中相对较为容易。
但从法医诊断的角度分析,肋骨骨折的诊断较为复杂,不仅应根据被鉴定人的病情发展与愈合恢复情况进行判断,同时应考虑合并情况[1]。
临床研究提示[2]:使用CT三维重建联合曲面重组CPR检查,能实现了较好的检查效果,但仍需要进行相应的临床验证。
本次研究针对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诊断问题作出集中分析,选用我院诊断的被鉴定人进行相应的研究,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所于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鉴定的肋骨骨折被鉴定人55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被鉴定人30例,女性被鉴定人25例。
年龄23—68,平均55.48±4.32岁。
一例肋骨骨折法医学鉴定的思考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人体损伤,由于肋骨位于人体外部,因此受伤者的受伤病程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确诊。
近年来,随着法医学的发展,法医学鉴定已经成为肋骨骨折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一例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情况,尝试讨论法医学鉴定在该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价值。
患者张某,男,21,因跌倒受伤后就诊。
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查,MRI查),诊断为左肋骨三头肌假位骨折,裂段改变,肋骨两端软组织损伤。
由于肋骨是外部骨骼,受伤的细节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出来,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难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可见的疑问,如受伤的程度、受伤的原因等。
因此,对于该特定病例,为了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受伤程度,以及受伤的原因,医生决定采用法医学鉴定的方法。
法医学鉴定旨在通过对受伤者的体表检查,包括体表损伤的性质、程度和位置信息,以便准确确定该病例受伤的病因,受伤体处理过程和结果,以及受伤的类型,以此作为病历的依据并提供后续治疗建议。
此前,该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体表检查,发现有一处可以用手指头轻轻按压可以触及到骨骼的手臂部位,是凸出的,按压后会有感觉及轻微疼痛。
医生认为,这种疼痛和凸出部位是患者受伤前肋骨骨折所造成的。
在X线检查和CT检查上,这部分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但是结合体表检查结果,可以确定为受伤者受伤前发生的肋骨骨折,从而诊断为左肋骨三头肌假位骨折,裂段改变,肋骨两端软组织损伤。
本病例可以看出,法医学鉴定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骨折受伤病例中除了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外,体表损伤也是重要的检查依据。
总之,法医学鉴定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准确诊断患者的受伤病分、受伤原因,而且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但是,仍然需要在实践中加强法医学的教学,以确保法医学鉴定的准确性。
同时,相关技术也应该不断提高,为全面准确的诊断提供支持。
浅析肋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
作者:林健梁寿兰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8期
[摘 ;要]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形式,在基层法医检验鉴定中占得比例非常高,也是临床法医学鉴定中常见的损伤后果之一,涉及轻微伤至重伤多个鉴定条款。
肋骨骨折诊断形式简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但由于肋骨的结构及特殊环状形态容易漏诊及误诊,需要法医在实际工作中格外的谨慎和认真。
[关键词]公安 ;法医 ;损伤 ;肋骨
中图分类号:D9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75-01
胸部损伤在各类法医检验鉴定的案例中非常常见,其中肋骨骨折的案例最为多见。
由于造成肋骨骨折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由于肋骨骨折的损害还可并发肺部、肝、脾、心脏等人体重要脏器的损害等等的因素,就给给伤残鉴定增添了不少的难度。
对肋骨骨折进行法医鉴定时,一般使用X线检查结果及被鉴定人的综合临床表现来进行确诊,但通过这种方法有时也不能对被鉴定人做出准确的鉴定。
原因在于部分的骨折发生在肋软骨处,而肋软骨在X线下的显影不明确,或是由于肋骨骨折继发了人体内的组织、器官的损害等等而导致了不能给出确切的鉴定结论。
因此,在对被鉴定人进行伤残鉴定时一定要结合X线、B超、CT检查及其他并发症的检查的结果作为鉴定的依据。
1 肋骨的解剖学特点及损伤特点
肋骨位于人体躯干上部,与胸骨及胸椎共同构成胸部的骨性支架胸廓,起到保护胸腔内重要生命脏器的功能。
肋骨共12对,左右对称,后端与胸椎相关节,前端仅第1-7肋借肋软骨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第8-12肋称为假肋,其中第8-10肋借肋软骨与上一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肋。
在胸部损伤中,不同的外界暴力作用方式所造成的肋骨骨折病变可具有不同特点:作用于胸部局限部位的直接暴力所引起的肋骨骨折,断端向内移位,可刺破肋间血管、胸膜和肺,产生血胸气胸;间接暴力如胸部受到前后挤压时骨折多在肋骨中段,断端向外移位,刺伤胸壁软组织,产生胸壁血肿,甚至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创口。
骨折多发于第4-7肋骨。
2 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
2.1 临床表现
骨折部位局部疼痛是肋骨骨折的最明显症状,胸腔压力变化时或转动体位时,疼痛加剧。
胸壁局部可见畸形,压痛明显;胸廓挤压征阳性,甚至可闻及骨擦音。
如发生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则可见反常呼吸运动,出现连枷胸现象。
2.2 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是肋骨骨折的认定依据,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形态、数量及新旧程度。
目前X线检查、 CT均为常用诊断肋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因其方便、经济,目前仍为诊断肋骨骨折的常规及首选方法,可显示错位骨折及未错位但骨折断裂线明显的骨折,还可以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及并发症。
但因体位、曝光程度及血气胸等干扰,对于肋软骨骨折、不完全肋骨骨折、无错位骨折及腋段肋骨骨折,骨折线显示较差,不易被发现,从而造成漏诊。
常规CT分辨率高,并且避免了由于解剖结构重叠造成的显示不清问题,图像清晰,可更好地显示肋骨骨折的细节及胸内脏器的损伤,骨折的检出率明显较DR提高。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MSCT)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等优点,并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患者屏气不足造成的伪影,更可直观、立体显示胸廓全貌,清晰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和范围。
结合CT横断位及重建图像,能更准确地观察到骨折位置及形态。
对于DR片未能显示骨折,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患者,建议行MSCT检査,以避免漏诊。
3 骨折检验鉴定的难点
在日常对仅一根肋骨骨折的伤残鉴定中,鉴定为轻伤还是重伤一直是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难点。
针对具有一根肋骨骨折的伤残鉴定重点在于除肋骨骨折外是否伴有其他的并发症。
如仅仅是肋骨骨折没有其他的并发症应鉴定为轻伤;如伴有其他的并发症则根据肋骨骨折的程度及并发症的程度来进行鉴定。
那仅一根肋骨骨折,骨折处因为上下两类及肋间肌肉、韧带的保护,所以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移位,即使有明显移位存在,也不需要特别治疗,因为胸廓的完整性没有明显破坏,对呼吸功能影响不大。
所以仅仅一根肋骨骨折如没有呼吸困难或气胸、血胸等严重危害被鉴定人的生命健康的并发症时,即使骨折处的对位对线不佳也应鉴定为轻微伤。
但如果仅一根肋骨骨折使胸廓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导致胸内的压力作用使被鉴定人出现反常的呼吸运动但无其并发症则应鉴定为轻伤。
在对肋骨骨折的被鉴定人进行伤残鉴定时,虽然对其肋骨骨折的鉴定是关键但对被鉴定人的合并伤鉴定也不容忽视。
由于被鉴定人的损伤大都由于暴力或交通事故等所致,在对被鉴定人鉴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被鉴定人除了肋骨骨折外大都伴有其他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往往是伤残鉴定的关键依据,因此在进行肋骨骨折的鉴定时是不能忽略被鉴定人的其他合并症的。
如被鉴定人除肋骨骨折外还并发了肺部或肝部的损伤应鉴定为重伤等。
只有把被鉴定人的肋骨骨折损伤及其他合并伤作为鉴定的依据,才能得出一个全面、客观的鉴定结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肋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首先要明确肋骨骨折是否由案件所致,法医需要通过对办案人员提供的案情、伤者自诉、医院病历、法医査体等方面相互印证来完成;其次鉴定时一定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及不同摄片时间,逐根肋骨仔细诊断,同时注意鉴别可能存在的因人为或设备因素造成的伪影,提高诊断准确度,最大程度地减少肋骨骨折的漏诊及误诊,综合分析,最后明确肋骨骨折的数量、形态。
在鉴定肋骨骨折的同时考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正确运用相关鉴定标准做出检验鉴定。
参考文献:
[1] 刘耀.物证鉴定科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
[2] 肖云飞.公安高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8.
[3] 马洪臣.浅谈微量痕迹的分析和利用.[J].刑事技术,2001-06, 45.
作者简介:
林健(1987-)男,广西陆川人,广西博白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检验工作。
梁寿兰(1982-)女,广西玉林人,广西陆川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