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影像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0.15 KB
- 文档页数:1
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与法医学鉴定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肋骨骨折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科学的检查方法,为法医鉴定提供正确依据。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100例肋骨骨折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例进行B超、CT、高千伏片、透视下点片以及普通胸部平片等检查,观察几种不同检查方式下伤者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不同的检查方法发现的骨折例数也有很大的差异。
B超检查结果为:6人骨折,其中,1人肋骨骨折,5人肋软骨骨折;CT检查结果为:14人骨折,共有29处骨折;高千伏片检查结果为:8人骨折,共有11处骨折;透视下点片检查结果为:25人骨折,共有31处骨折;常规胸片检查结果为:100人骨折,共有126处骨折点,21处可疑。
结论:每一种检查方法都尤其各自的优势,且各个方法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临床检查肋骨骨折伤者时,要注意根据伤者的临床症状和肋骨解剖特点,为伤者选择最适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正确诊断伤者的病情,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标签: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法医学鉴定肋骨骨折多是由于胸外伤,据不完全统计,70%的胸外伤伤者都是胸壁伤,其中,就有50%的伤者是肋骨骨折,临床主要根据伤者的临床症状并结合X线检查类诊断,但是有时X线检查并不能正确诊断骨折或者无法发现肋骨骨折的征象,从而发现了伤情评定错误、漏诊的情况,给法医学鉴定工作增加了难度[1]。
本文主要针对肋骨骨折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科学的检查方法,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1.资料与方法在我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骨折伤检案例中选取100例肋骨骨折案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有158处骨折,其中,5例是肋软骨骨折。
伤者年龄15-70岁,所有的伤者都要进行常规摄胸部正位片。
根据肋骨解剖特点让部分伤者进行其他检查,其中,6例伤者进行B超检查,14例伤者进行CT检查,8例伤者高千伏片检查,25例伤者进行透视下点片检查。
所有伤者都由两名法医阅片确定伤情。
肋骨骨折影像学难点肋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伤性骨折,通常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胸部外伤引起,例如交通事故、跌倒或运动受伤等。
肋骨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会引起患者剧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肋骨骨折的及时诊断十分关键。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肋骨骨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肋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往往也存在一些难点。
一、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可以直接观察骨折的位置、数量以及骨折断端的对位情况。
但在肋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中,X线平片也存在一些难点。
首先,肋骨本身形态复杂,受到软组织的遮挡,在X线平片中常常出现局部重叠、模糊等情况,使得骨折线不易清晰显示。
其次,肋骨骨折通常为横行或斜行骨折,而X线平片为二维图像,不利于准确显示骨折线的走势和位置。
因此,在X线平片检查中,有时候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手段进行确认诊断。
二、CT检查CT检查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CT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肋骨的解剖结构,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肋骨骨折的具体位置和形态。
此外,CT还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骨折线的走向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
然而,CT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辐射剂量较高,不宜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三、MRI检查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肋骨骨折的辅助手段。
通过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帮助医生判断肋骨骨折对周围器官的影响程度。
但是,由于成本较高、检查时间长且对金属异物敏感等原因,MRI在临床上并不是常用于肋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四、增强CT检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进一步了解肋骨骨折是否合并有胸腔内脏器官的损伤,此时可以考虑做增强CT检查。
增强CT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血管结构和软组织,帮助准确定位骨折位置,在骨折骨片刺入胸腹腔时可以及时发现并且进行相应处理。
综上所述,肋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难点。
肋骨骨折影像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19T15:08:02.2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段豪李化[导读] 肋骨骨折检查目前,胸透检查多适应于肺病的普查、常规胸片是对肋骨骨折检查的常规手段
段豪李化(云南省大理市宾川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大理 671600)【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190-02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常规胸片、DR片对肋骨骨折诊断的意义,旨在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治疗的46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常规胸片、DR片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常规胸片漏诊6例,DR片无一漏诊。
结论 DR片是诊断肋骨骨折的可靠手段。
【关键词】肋骨骨折数字化摄片(DR片)
肋骨骨折是常见的胸部损伤,但易出现漏诊、误诊。
如能正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不仅有利于治疗,同时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现在我院收治的46例肋骨骨折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系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180例肋骨骨折患者中资料完整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的77岁,平均45.8岁;致伤原因为外伤。
单根骨折6例,其中单根多处骨折3例,多根骨折40例;伴锁骨骨折15例,并发胸腔积液11例,并发气胸20例;本组病例中,骨折部位均见于3~10肋,其中后肋存在骨折20例,前肋存在骨折20例,侧肋存在骨折25例。
1.2 检查方法本组46例患者均先行常规胸片检查,收住院后使用GE飞天6000双能DR机行DR三位检查(正位+双斜位片)。
2 结果
本组中有明显骨折移位者11例,常规胸片、DR片均未漏诊;其余35例均有不明显移位骨折,其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影像学检查结果(略)
3 讨论
3.1 误诊漏诊原因分析(1)肋骨骨折的自身特点难于准确诊断:①可有单根和多根骨折,同一肋骨又可在一处或多处骨折,诊断过程中往往注意明显骨折,而忽视了其他部位骨折;②骨折轻微,仅皮质断裂,易漏诊;③骨折无错位或骨折后因上下肋间肌牵拉,肋骨自行复位,错位不明显,又无肺及其他相应部位的异常改变。
(2)胸部解剖特殊性易致漏诊误诊:①胸廓结构重叠遮盖,掩盖骨折部位;②肋骨扁而薄,缺乏对比,骨质疏松者尤其;③双侧肋骨呈环抱状,彼此部分重叠;④胸部的组织密度和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在1张X线片中难以1次准确地看清胸部所有区域。
(3)患者因素:①患者伴发其他损伤时,如:肺挫伤、胸腔积液、皮下气肿等,可掩盖骨折端;②患者多并发其他复合伤,不能很好配合,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4)投照因素:①位置不标准:常规应行三位投照法(即肋骨正位、斜位、切线位);②常规胸片投照条件难于把握:膈上肋骨与膈下肋骨条件不一,老年人有肺气肿、骨质疏松等,可致曝光不足或过度。
(5)临床定位不准:临床资料不全、定位不准确,受伤部位不具体致不能选择最佳投照体位,本组中检查申请单详细填写查体及简要病史者5例;38例有临床诊断,诊断中有定位者27例,诊断中无定位者27例,诊断无定位者11例,3例无查体及简要病史,且诊断与肋骨骨折无关。
3.2 肋骨骨折检查目前,胸透检查多适应于肺病的普查、常规胸片是对肋骨骨折检查的常规手段。
透视可多角度、多体位、动态观察,可排除因胸部解剖特殊性、患者因素导致的误诊。
但因其分辨率低,对细小骨折、轻微骨折不易检出,也没痕迹资料。
本组中漏诊11例均为不明显移位骨折。
常规胸片相比透视分辨率高,对厚实部位骨折观察清晰,对皮质断裂等骨折有诊断意义。
此外胸部X线片可作为临床资料长期保存,为前后对比提供依据。
但因其位置固定,不易检出肋骨重叠部、胸腔积液、气肿等掩盖处之骨折。
本组中漏诊6例均为皮质断裂、不明显移位骨折,其中4例骨折位于侧肋,4例合并胸腔积液。
我们采用DR三位片,则集合了两者的优点,图像质量较好,可视范围广,可任意调整窗宽和窗中心来满足需要,也可用正、负像观察,更便于患者的随访和资料的保管。
本组病例结果显示,35例无明显移位骨折无一例漏诊,笔者认为DR三位片可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率,降低漏诊、误诊率,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惠慧,王一欣.X线诊断肋骨骨折34例漏诊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9):701-702.
[2]王俊.胸部X线摄影,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