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 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45
一、平抛运动1、定义: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只在作用下,以一定初速度开始的运动。
2、运动性质:尽管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但其运动的加速度却恒为重力加速度g,因而平抛运动是一个运动。
ga=3、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通常,可以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动动:一个是水平方向(垂直于恒力方向)的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沿着恒力方向)的运动。
4、平抛运动的规律①水平速度:,竖直速度:合速度(实际速度)的大小:合速度用下落高度与初速度表示物体的合速度v与x轴之间的夹角为:②水平位移:,竖直位移;飞行时间水平射程用初速度和下落高度表示合位移(实际位移)的大小:物体的合位移s与x轴之间的夹角为:合速度、合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关系推论:合速度反向延长线经过二、竖直面内圆周运动1.如图所示细绳系着的小球或在圆轨道内侧运动的小球,当它们通过最高点的条件(1)时,物体恰好通过轨道最高点,绳或轨道与物体间无作用力。
(2) 时,物体不能达到最高点(3)时,方程,速度增大时压力,绳或轨道对物体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2.在轻杆或管的约束下的圆周运动:杆和管对物体能产生拉力,也能产生支持力当物体能通过最高点时的条件(1)当0v=时,,杆中表现为支持力。
(物体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0。
)(2)当时,方程,速度增大压力,杆或轨道产生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
(3)当时,方程,FN=0,杆或轨道对物体无作用力。
(4)当时,方程,速度增大压力,杆或轨道对物体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VyxSOxx2/V yV0V x=V0P()x y,θα。
4. 平抛与圆周运动组合问题一、基础知识平抛+圆周运动往往涉及多个运动过程和功能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做好两点分析:1.临界点分析:对于物体在临界点相关的多个物理量,需要区分哪些物理量能够突变,哪些物理量不能突变,而不能突变的物理量(一般指线速度)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运动过程分析:对于物体参与的多个运动过程,要仔细分析每个运动过程做何种运动.若为圆周运动,应明确是水平面的匀速圆周运动,还是竖直平面的变速圆周运动,机械能是否守恒;若为抛体运动,应明确是平抛运动,还是类平抛运动,垂直于初速度方向的力是哪个力.二、典型例题[例1] 如图所示为竖直放置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O 点是其圆心,半径R =0.8 m ,OA 水平、OB 竖直.轨道底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 =0.8 m .从轨道顶端A 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m 1=0.1 kg 小球,小球到达轨道底端B 时,恰好与静止在B 点的另一个小球m 2发生碰撞,碰后它们粘在一起水平飞出,落地点C 与B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x =0.4 m .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碰撞前瞬间入射小球的速度大小v 1;(2)两球从B 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v 2;(3)碰后瞬间两小球对轨道压力的大小.解析 (1)从A 点运动的小球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得:mgR =12mv 21 代入数据得:v 1=4 m/s(2)两球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得:竖直方向上有:h =12gt 2 代入数据解得:t =0.4 s水平方向上有:x =v 2t代入数据解得:v 2=1 m/s(3)两球碰撞,规定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1=(m 1+m 2)v 2解得:m 2=3m 1=3×0.1=0.3 kg碰撞后两个小球受到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则:F N -(m 1+m 2)g =(m 1+m 2)v 22R代入数据得:F N =4.5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轨道的压力也是4.5 N ,方向竖直向下.答案 (1)4 m/s (2)1 m/s (3)4.5 N二、针对训练1.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ABCD ,其A 点与圆心等高,D 点为轨道的最高点,DB 为竖直线,AC 为水平线,AE 为水平面,如图所示.今使小球自A 点正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且从A 点进入圆弧轨道运动,只要适当调节释放点的高度,总能使球通过最高点D ,则小球通过D 点后( )A .一定会落到水平面AE 上B .一定会再次落到圆弧轨道上C .可能会再次落到圆弧轨道上D .不能确定解析:选A.如果小球恰能通过最高点D ,根据mg =m v 2D R,得v D =gR , 知小球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gR .根据R =12gt 2得:t =2R g. 则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x =gR ·2Rg =2R .知小球一定落在水平面AE 上.故A 正确,B 、C 、D 错误.2.如图所示,从A 点以v 0=4 m/s 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物块运动至B 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光滑圆弧轨道BC ,经圆弧轨道后滑上与C 点等高、静止在粗糙水平面的长木板上,圆弧轨道C 端切线水平,已知长木板的质量M =4 kg ,A 、B 两点距C 点的高度分别为H =0.6 m 、h =0.15 m ,R =0.75 m ,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g 取10 m/s 2.求:(1)小物块运动至B 点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2)小物块滑动至C 点时,对圆弧轨道C 点的压力;(3)长木板至少为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解析:(1)物块做平抛运动:H -h =12gt 2 到达B 点时竖直分速度:v y =gt =3 m/sv 1=v 20+v 2y =5 m/s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tan θ=v y v 0=34即:θ=37°,斜向下(2)从A 至C 点,由动能定理mgH =12mv 22-12mv 20 设C 点受到的支持力为F N ,则有F N -mg =m v 22R由上式可得v 2=27 m/s ,F N =47.3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m 对圆弧轨道C 点的压力大小为47.3 N ,方向竖直向下.(3)由题意可知小物块m 对长木板的摩擦力F f =μ1mg =5 N长木板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 ′F f ′=μ2(M +m )g =10 N因F f <F f ′,所以小物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长木板静止不动.小物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长木板右端时速度刚好为0,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则长木板长度至少为l =v 222μ1g=2.8 m. 答案:(1)5 m/s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斜向下 (2)47.3 N 方向竖直向下(3)2.8 m。
2021年高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04 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知识梳理】考点一 平抛运动基本规律的理解 1.飞行时间:由ght 2=知,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h ,与初速度v 0无关. 2.水平射程:x =v 0t =v 0 gh 2,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3.落地速度:gh v v v v x y x 2222+=+=,以θ表示落地速度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有2tan v ghv v xy ==θ,所以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有关. 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恒定的重力加速度g ,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 内的速度改变量Δv =g Δt ;相同,方向恒为竖直向下,如图所示.5.两个重要推论(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中A 点和B 点所示.(2)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一位置处,设其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α=2tan θ. 【重点归纳】1.在研究平抛运动问题时,根据运动效果的等效性,利用运动分解的方法,将其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即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再运用运动合成的方法求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可以变曲线运动为直线运动,变复杂运动为简单运动,是处理曲线运动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2.常见平抛运动模型的运动时间的计算方法 (1)在水平地面上空h 处平抛: 由221gt h =知ght 2=,即t 由高度h 决定. (2)在半圆内的平抛运动(如图),由半径和几何关系制约时间t :221gt h =t v h R R 022=-+联立两方程可求t . (3)斜面上的平抛问题: ①顺着斜面平抛(如图)方法:分解位移 x =v 0t221gt y =x y=θtan可求得gv t θtan 20=②对着斜面平抛(如图)方法:分解速度 v x =v 0 v y =gttan v gt v v xy ==θ 可求得gv t θtan 0=(4)对着竖直墙壁平抛(如图)水平初速度v 0不同时,虽然落点不同,但水平位移相同.vd t =3.求解多体平抛问题的三点注意(1)若两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或同一点)抛出,则两物体始终在同一高度,二者间距只取决于两物体的水平分运动.(2)若两物体同时从不同高度抛出,则两物体高度差始终与抛出点高度差相同,二者间距由两物体的水平分运动和竖直高度差决定.(3)若两物体从同一点先后抛出,两物体竖直高度差随时间均匀增大,二者间距取决于两物体的水平分运动和竖直分运动.考点二 圆周运动中的运动学分析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主要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现比较如下表:1.传动装置(1)高中阶段所接触的传动主要有:①皮带传动(线速度大小相等);②同轴传动(角速度相等);③齿轮传动(线速度大小相等);④摩擦传动(线速度大小相等).(2)传动装置的特点:(1)同轴传动:固定在一起共轴转动的物体上各点角速度相同;(2)皮带传动、齿轮传动和摩擦传动:皮带(或齿轮)传动和不打滑的摩擦传动的两轮边缘上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2.圆周运动各物理量间的关系(1)对公式v =ωr 的理解 当r 一定时,v 与ω成正比. 当ω一定时,v 与r 成正比. 当v 一定时,ω与r 成反比.(2)对a =rv 2=ω2r =ωv 的理解在v 一定时,a 与r 成反比;在ω一定时,a 与r 成正比. 考点三 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绳模型与杆模型问题1.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按运动到轨道最高点时的受力情况可分为两类:一是无支撑(如球与绳连接、沿内轨道运动的过山车等),称为“绳(环)约束模型”,二是有支撑(如球与杆连接、在弯管内的运动等),称为“杆(管道)约束模型”. 2.绳、杆模型涉及的临界问题均是没有支撑的小球均是有支撑的小球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求解思路(1)定模型:首先判断是轻绳模型还是轻杆模型,两种模型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不同. (2)确定临界点:gr v =临,对轻绳模型来说是能否通过最高点的临界点,而对轻杆模型来说是F N表现为支持力还是拉力的临界点.(3)研究状态:通常情况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只涉及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运动情况.(4)受力分析:对物体在最高点或最低点时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F 合=F 向. (5)过程分析:应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将初、末两个状态联系起来列方程.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浙江理综卷物理部分有其特定的命题模板,无论是命题题型、考点分布、模型情景等,还是命题思路和发展趋向方面都不同于其他省市的地方卷。
为了给浙江考区广大师生提供一套专属自己的复习备考资料,学科网物理解析团队的名校名师们精心编写了本系列资料。
本资料以浙江考区的最新名校试题为主,借鉴并吸收了其他省市最新模拟题中对浙江考区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题,优化组合,合理编排,极限命制。
专题4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2014•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如图所示,小球以v 0正对倾角为θ的斜面水平抛出,若小球到达斜面的位移最小,则飞行时间t 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v 0tan θ B.2v 0tan θg C.0v g tan θ D. 02v g tan θ1、 D 【解析】过抛出点作斜面的垂线,如图所示:2.【2014•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将一篮球从地面上方B点斜向上抛出,刚好垂直击中篮板上A点,不计空气阻力。
若抛射点B向篮板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仍使抛出的篮球垂直击中A点,则可行的是()A.增大抛射速度v0,同时减小抛射角θB.减小抛射速度v0,同时减小抛射角θC.增大抛射角θ,同时减小抛出速度v0 D.增大抛射角θ,同时增大抛出速度v03.【2014•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转轴O上,现让杆绕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某时刻杆对球的作用力恰好与杆垂直,则此时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θ是( )A.sinθ=2LgωB.tanθ=2LgωC.sinθ=2gLωD.tanθ=2gLω考点:圆周运动5.【2014•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水平放置的平板表面有一个圆形浅槽,如图所示.一只小球在水平槽内滚动直至停下,在此过程中()A.小球受四个力,合力方向指向圆心B.小球受三个力,合力方向指向圆心C.槽对小球的总作用力提供小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D.槽对小球弹力的水平分力提供小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6. 【2014•浙江省丽水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小船横渡一条河,在静水中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已知小船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河水的流速A.由A岸到B岸水速越来越小B.由A岸到B岸水速越来越大C.由A岸到B岸水速先增大后减小D.水流速度恒定考点:本题考查对曲线运动的理解。
1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的组合问题1、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 =1 kg 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 点以点以v 0=3 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 点时,恰好沿C 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 点的质量为M =3 kg 的长木板.已知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接触,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0.5 m ,C 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求:(1)A 、C 两点的高度差;两点的高度差;(2)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点时对轨道的压力;(3)要使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木板的最小长度.(sin 53°=0.8,cos 53°=0.6) 解析 (1)小物块在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C =v 0cos 53°=5 m/s ,竖直分量为v Cy =4 m/s 下落高度h ==0.8 m (2)小物块由C 到D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R (1-cos 53°cos 53°))=12m v 2D -12m v 2C解得v D =29 m/s小球在D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D 2R 代入数据解得F N =68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 ′=F N =68 N ,方向竖直向下(3)设小物块刚好滑到木板右端时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设小物块刚好滑到木板右端时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大小为大小为v ,小物块在木板上滑行 的过程中,小物块与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1=μg =3 m/s 2, a 2=μmg M=1 m/s 2 速度分别为v =v D -a 1t ,v =a 2t 对物块和木板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μmgL =12m v 2D -12(m +M )v 2解得L =3.625 m ,即木板的长度至少是3.625 m 答案 (1)0.8 m (2)68 N (3)3.625 m方法点拨程序法在解题中的应用程序法在解题中的应用22cy g v所谓“程序法”是指根据题意按先后顺序分析发生的运动过程,是指根据题意按先后顺序分析发生的运动过程,并明确每一过程的受力并明确每一过程的受力情况、运动性质、满足的规律等等,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衔接点是具有相同的速度. 2、在我国南方农村地区有一种简易水轮机,如图所示,从悬崖上流出的水可看做连续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抛运动的物体,水流轨道与下边放置的轮子边缘相切,水流轨道与下边放置的轮子边缘相切,水流轨道与下边放置的轮子边缘相切,水冲击轮子边缘上安装的挡水板,水冲击轮子边缘上安装的挡水板,水冲击轮子边缘上安装的挡水板,可可使轮子连续转动,使轮子连续转动,输出动力.输出动力.当该系统工作稳定时,当该系统工作稳定时,可近似认为水的末速度与轮子边缘的线可近似认为水的末速度与轮子边缘的线速度相同.设水的流出点比轮轴高h =5.6 m ,轮子半径R =1 m .调整轮轴O 的位置,使水流与轮边缘切点对应的半径与水平线成θ=37°角.(已知sin 37°=0.6,cos 37°=0.8,g =10 m/s 2)问:问:(1)水流的初速度v 0大小为多少?大小为多少?(2)若不计挡水板的大小,则轮子转动的角速度为多少?若不计挡水板的大小,则轮子转动的角速度为多少? 答案 (1)7.5 m/s (2)12.5 rad/s 解析 (1)水流做平抛运动,有h -R sin 37°=12gt 2解得t =2(h -R sin 37°)g=1 s所以v y =gt =10 m/s ,由图可知: v 0=v y tan 37°=7.5 m/s.(2)由图可知:v =v 0sin 37°=12.5 m/s , 根据ω=v R 可得ω=12.5 rad/s. 3、解析 (1)在C 点:mg =m Rv C 2(2分) 所以v C =5 m/s(1分) (2)由C 点到D 点过程:mg (2R -2r )=12m v 2D -12m v 2C (2分) 在D 点:mg +F N =m v D2r(2分)所以F N =333.3 N (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滑车对轨道的压力为333.3 N. (1分) (3)小滑车要能安全通过圆形轨道,在平台上速度至少为v 1,则12m v 2C +mg (2R )=12m v 21 (2分) 小滑车要能落到气垫上,在平台上速度至少为v 2,则 h =12gt 2 (1分) x =v 2t(1分) 解得v 2>v 1,所以只要mgH =12m v 22,即可满足题意.解得H =7.2 m(3分) 答案 (1)5 m/s (2)333.3 N (3)7.2 m技巧点拨1.对于多过程问题首先要搞清各运动过程的特点,然后选用相应规律.2.要特别注意运用有关规律建立两运动之间的联系,把转折点的速度作为分析重点. 4、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斜槽AB 和光滑和光滑圆弧槽BC 平滑连接.斜槽AB 的竖直高度差H =6.0 m ,倾角,倾角 θ=37°;圆弧槽BC 的半径R =3.0 m ,末端C 点的切线水平;C 点与水面的距离h =0.80 m .人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 重力加速度g =10 m/s 2,cos 37°=0.8,sin 37°=0.6.一个质量m =30 kg 的小朋友从滑梯顶端A 点无初速度地自由滑下,不计空点无初速度地自由滑下,不计空 气阻力.求:气阻力.求:(1)小朋友沿斜槽AB 下滑时加速度a 的大小;的大小;(2)小朋友滑到C 点时速度v 的大小及滑到C 点时受到槽面的支持力F C 的大小;的大小; (3)在从C 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小朋友在水平方向的位移x 的大小.的大小.答案 (1)4.4 m/s 2(2)10 m/s 1 300 N (3)4 m解析 (1)小朋友沿AB 下滑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f =ma① 又F f =μF N ② F N =mg cos θ③ 联立①②③式解得:a =4.4 m/s 2④(2)小朋友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mgH -F f ·H sin θ+mgR (1-cos θ)=12m v 2-0⑤联立②③⑤式解得:v =10 m/s 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C -mg =m v 2R ⑦联立⑥⑦式解得:F C =1 300 N .⑧(3)在从C 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小朋友做平抛运动,设此过程经历的时间为t ,则:h =12gt 2 ⑨x =v t ⑩ 联立⑥⑨⑩式解得:x =4 m.5、(2012·福建理综·20)如图所示,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R =0.5 m ,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0.8 m ,物块平抛落地过程水平位移的大小s =0.4 m .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求:(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 0; (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 (1)1 m/s (2)0.2解析 (1)物块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H =12gt 2① 在水平方向上有s =v 0t ②由①②式解得v 0=sg2H 代入数据得v 0=1 m/s(2)物块离开转台时,由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f m =m v 02R③ f m =μN =μmg ④ 由③④式得μ=v 02gR代入数据得μ=0.26、(2010·重庆理综·24)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长的轻绳一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 的小球,甩动手腕,使球在竖直平面的小球,甩动手腕,使球在竖直平面 内做圆周运动.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突然断掉,球飞行水内做圆周运动.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突然断掉,球飞行水 平距离d 后落地,如图所示.已知握绳的手离地面高度为d ,手与,手与球之间的绳长为34d ,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手的运动半径和空气阻力. (1)求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v 1和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 2. (2)问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多大?问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多大?(3)改变绳长,使球重复上述运动,若绳仍在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断掉,要使球抛出的水平距离最大,绳长应为多少?最大水平距离为多少?平距离最大,绳长应为多少?最大水平距离为多少?答案 (1)2gd 52gd (2)(2)11113mg(3)d 2 2 33d解析 (1)设绳断后球飞行的时间为t ,由平抛运动规律有竖直方向:14d =12gt 2水平方向:d =v 1t 解得v 1=2gd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v 32=12m v 21+mg (d -34d )解得v 2=52gd(2)设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大小为F max ,这也是球受到绳的最大拉力的大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34d由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有F max -mg =m v 12R 得F max =113mg(3)设绳长为l ,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为v 3.绳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变,有F max -mg =m v 32l ,解得v 3=83gl绳断后球做平抛运动,竖直位移为d -l ,水平位移为x ,时间为t 1.由平抛运动规律有d -l =12gt 21,x =v 3t 1得x =4 l (d -l )3,当l =d 2时,x 有最大值x max =233d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m 的小球套在一“”滑杆上,小球与滑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BC 段为半径为R 的半圆,静止于A 处的小球在大小为F =2mg ,方向与水平面成37°角的拉力F 作用下沿杆运动,到达B 点时立刻撤去F ,小球沿圆弧向上冲并越过C 点后落在D 点(图中未画出),已知D 点到B 点的距离为R ,且AB 的距离为s =10R .试求:试求:(1)小球在C 点对滑杆的压力;点对滑杆的压力;(2)小球在B 点的速度大小;点的速度大小;(3)BC 过程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过程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答案 (1)32mg ,方向竖直向下,方向竖直向下 (2)23gR (3)31mgR4解析 (1)小球越过C 点后做平抛运动,有竖直方向:2R =12gt 2①水平方向:R =v C t ② 解①②得v C =gR 2在C 点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mg -F N C =2m v C 2R解得F N C =3mg2由牛顿第三定律有,小球在C 点对滑杆的压力F N C ′=F N C =3mg2,方向竖直向下(2)在A 点对小球受力分析有:F N +F sin 37°=2mg③ 小球从A 到B 由动能定理有:F cos 37°cos 37°··s -μF N ·s =12·2m v 2B ④解③④得v B =23gR(3)BC 过程对小球由动能定理有:-2mg ·2R -W f =12×2m v 2C -12×2m v 2B解得W f =31mgR48、如图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小物块由静止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从A 点随传送带运动到水平部分的最右端B 点,经半圆轨道C 点沿圆弧切线进入竖直光滑的半圆轨道,恰能做圆周运动.C 点在B 点的正上方,D 点为轨道的最低点.小物块离开D 点后,做平抛运动,恰好垂直于倾斜挡板打在挡板跟水平面相交的E 点.已知半圆轨道的半径R =0.9 m ,D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0.75 m ,取g =10 m/s 2,试求:,试求:(1)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2)小物块经过D 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3)倾斜挡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答案 (1)4.5 J (2)60 N ,方向竖直向下,方向竖直向下 (3)60°解析 (1)设小物块经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1,因为经过C 点恰能做圆周运动,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 v 12R解得:v 1=3 m/s小物块由A 到B 的过程中,设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为W ,由动能定理得:W =12m v 21解得:W =4.5 J(2)设小物块经过D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2,对从C 点运动到D 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 定律得: 12m v 21+mg ·2R =12m v 22 小物块经过D 点时,设轨道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2R联立解得:F N =6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块经过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F N ′=F N =60 N ,方向竖直向下(3)小物块离开D 点后做平抛运动,设经时间t 打在E 点,由h =12gt 2得:t =1510 s设小物块打在E 点时速度的水平、竖直分量分别为v x 、v y ,速度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 则: v x =v 2 v y =gt tan α=v x v y解得:tan α= 3 所以:α=60°由几何关系得:θ=α=60°60°. .9、水平光滑直轨道ab 与半径为R 的竖直半圆形光滑轨道bc 相切,相切,一小球以初速度v 0沿直轨道向右运动.沿直轨道向右运动.如图如图3所示,所示,小球进入圆小球进入圆小球进入圆 形轨道后刚好能通过c 点,然后小球做平抛运动落在直轨道上的点,然后小球做平抛运动落在直轨道上的 d 点,则点,则( ) A .小球到达c 点的速度为gRB .小球到达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5mgC .小球在直轨道上的落点d 与b 点距离为2RD .小球从c 点落到d 点所需时间为2 Rg答案 ACD解析 小球在c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 v c 2R ,v c =gR ,A 项正确; 小球由b 到c 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 2B =2mgR +12m v 2c 小球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b 2R ,联立解得 F N=6mg ,B 项错误;小球由c 点平抛,在平抛运动过程中由运动学公式得:x =v c t,2R =12gt 2.解得t =2R g ,x =2R ,C 、D 项正确.1010、如图所示,、如图所示,P 是水平面上的圆弧凹槽.从高台边B 点以某速度点以某速度v 0水平飞出的小球,恰能从固定在某位置的凹槽的圆弧轨道的左水平飞出的小球,恰能从固定在某位置的凹槽的圆弧轨道的左 端A 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轨道.O 是圆弧的圆心,θ1是OA 与 竖直方向的夹角,θ2是B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则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则( )A .tan θ2tan θ1=2B .tan θ1·tan θ2=2C .1tan θ1·tan θ2=2 D .tan θ1tan θ2=2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知:tan θ1=v y v x =gtv 0,tan θ2=x y =v 0t 12gt 2=2v 0gt,所以tan θ1·tan θ2=2,故B 正确.11、如图所示,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的左端(P 点),轻放一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A 点后水平抛出,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 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 、D 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 =1.0 m ,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C ,A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0.8 m(g 取10 m/s 2,sin 53°=0.8,cos 53°=0.6)求:求:(1)物块离开A 点时水平初速度的大小;点时水平初速度的大小; (2)物块经过C 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3)设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传送带的速度为5 m/s ,求P A 间的距离.间的距离. 答案 (1)3 m/s (2)43 N (3)1.5 m解析 (1)物块由A 到B 在竖直方向有v 2y =2ghv y =4 m/s在B 点:tan θ2=v yv A ,v A =3 m/s(2)物块从B 到C 由功能关系得mgR (1-cos θ2)=12m v 2C -12m v 2Bv B =v A 2+v y 2=5 m/s 解得v 2C =33 m 2/s 2 在C 点:F N -mg =m v C 2R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块经过C 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为F N ′=F N =43 N(3)因物块到达A 点时的速度为3 m/s ,小于传送带速度,故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μmg =ma , a =3 m/s 2 P A 间的距离x P A =v A 22a=1.5 m. 1212、如图所示,半径、如图所示,半径R =1.0 m 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一个端点B 和圆心O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的连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 37°,另一端点C 为轨道的最低点.C 点右侧的水平路面点右侧的水平路面 上紧挨C 点放置一木板,木板质量M =1 kg ,上表面与C 点 等高.质量m =1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 点以点以v 0=1.2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从轨道的B 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木板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05,sin 37° =0.6,cos 37°=0.8,取g =10 m/s 2.试求:试求: (1)物块经过轨道上的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设木板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跟滑动摩擦力相等,则木板至少多长才能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滑下?板上滑下?答案 (1)46 N (2)6 m解析 (1)设物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B ,则 v B sin 37°=v 0设物块经过C 点的速度为v C ,由机械能守恒得: 12m v 2B +mg (R +R sin 37°sin 37°))=12m v 2C 物块经过C 点时,设轨道对物块的支持力为F C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C -mg =m v C 2R 联立解得:F C =46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经过圆轨道上的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6 N(2)物块在木板上滑动时,设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得:μ1mg =ma 1 μ1mg -μ2(M +m )g =Ma 2设物块和木板经过时间t 达到共同速度v ,其位移分别为x 1、x 2,则:对物块有: v C -a 1t =v v 2-v 2C =-2a 1x 1 对木板有:a 2t =v v 2=2a 2x 2设木板长度至少为L ,由题意得:L ≥x 1-x 2 联立解得:L ≥6 m即木板长度至少6 m 才能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滑下.1313、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比赛路径如图、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比赛路径如图7所示,示,赛车从起点赛车从起点A 出发,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L 后,由B 点进入点进入 半径为R 的光滑竖直圆轨道,离开竖直圆轨道后继续在光滑平直离开竖直圆轨道后继续在光滑平直 轨道上运动到C 点,并能越过壕沟.已知赛车质量m =0.1 kg ,通电后以额定功率P =1.5 W 工作,进入竖直轨道前受到的阻力工作,进入竖直轨道前受到的阻力 恒为0.3 N ,随后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可不计.图中L =10.00 m , R =0.32 m ,h =1.25 m ,x =1.50 m .问:要使赛车完成比赛,电动.问:要使赛车完成比赛,电动 机至少工作多长时间?(取g =10 m/s 2)答案 2.53 s解析 设赛车越过壕沟需要的最小速度为v 1,由平抛运动的规律x =v 1t ,h =12gt 2解得v 1=x g2h=3 m/s设赛车恰好越过圆轨道,对应圆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 2,最低点速度为v 3,由牛顿运动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 =m v 22/R 12m v 23=12m v 22+mg (2R ) 解得v 3=5gR =4 m/s通过分析比较,赛车要完成比赛,在进入圆轨道前的速度最小应该是v min =4 m/s 设电动机工作时间至少为t ,根据功能关系,有Pt -F f L =12m v 2min ,由此解得t =2.53 s。
热点4平抛与圆周运动一、选择题(1~9题为单项选择题,10~12题为多项选择题)1.[2020·河北邢台市调研]如图所示为公路自行车赛中运动员在水平路面上急转弯的情景,运动员在通过弯道时如果控制不当会发生侧滑而摔离正常比赛路线,将运动员与自行车看做一个整体,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运动员转弯所需向心力由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B.运动员转弯所需向心力由地面对车轮的摩擦力提供C.发生侧滑是因为运动员受到的合力方向背离圆心D.发生侧滑是因为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2.在地面上方某点将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随后的运动中()A.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都在不断变化B.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一直减小C.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量的改变量不相同D.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能的改变量相等3.[2020·全国卷Ⅰ,16]如图,一同学表演荡秋千.已知秋千的两根绳长均为10 m,该同学和秋千踏板的总质量约为50 kg.绳的质量忽略不计.当该同学荡到秋千支架的正下方时,速度大小为8 m/s,此时每根绳子平均承受的拉力约为()A.200 N B.400 NC.600 N D.800 N4.[2020·江苏苏州市期初调研]一小孩站在岸边向湖面抛石子.a、b两粒石子先后从同一位置抛出后,各自运动的轨迹曲线如图所示,两条曲线的最高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关于a、b两粒石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运动的加速度a a>a b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a<t bC .抛出时的初速度v a >v bD .入水时的末速度v ′a <v ′b5.[2020·全国卷Ⅱ,16]如图,在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3h ,其左边缘a 点比右边缘b 点高0.5h .若摩托车经过a 点时的动能为E 1,它会落到坑内c 点,c 与a 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均为h ;若经过a 点时的动能为E 2,该摩托车恰能越过坑到达b 点.E 2E 1等于( )A .20B .18C .9.0D .3.0 6.一位网球运动员以拍击球,使网球沿水平方向飞出,第一只球落在自己一方场地的B 点,弹跳起来后,刚好擦网而过,落在对方场地的A 点处,如图所示,第二只球直接擦网而过,也落在A 点处,设球与地面的碰撞过程没有能量损失,且运动过程不计空气阻力,则两只球飞过球网C 处时水平速度之比为( )A .1:1B .1:3C .3:1D .1:9 7.如图所示,一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 0射入水平放置、距离为d 的两平行金属板间,射入方向沿两极板的中心线.当极板间所加电压为U 1时,粒子落在A 板上的P 点.如果将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变为2v 0,同时将A 板向上移动d2后,使粒子由原入射点射入后仍落在P 点,则极板间所加电压U 2为( )A .U 2=3U 1B .U 2=6U 1C .U 2=8U 1D .U 2=12U 1 8.AB 板间存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现沿垂直电场线方向射入三种比荷相同的带电微粒(不计重力),a 、b 和c 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其中b 和c 是从同一点射入的.不计空气阻力,则可知粒子运动的全过程( )A .运动加速度:a a >a b >a cB .飞行时间:t b =t c >t aC .水平速度:v a >v b =v cD .电势能的减小量:ΔE c =ΔE b >ΔE a9.[2020·浙江稽阳联谊学校3月模拟]如图所示,乒乓球的发球器安装在足够大的水平桌面上,可绕竖直转轴OO ′转动,发球器O ′A 部分水平且与桌面之间的距离为h ,O ′A 部分的长度也为h .重力加速度为g .打开开关后,发球器可将乒乓球从A 点以初速度v 0水平发射出去,2gh ≤v 0≤22gh .设发射出去的所有乒乓球都能落到桌面上,乒乓球可视为质点,空气阻力不计.若使该发球器绕转轴OO ′在90°的范围内来回缓慢地水平转动,持续发射足够长时间后,乒乓球第一次与桌面碰撞区域的面积S 是( )A .2πh 2B .3πh 2C .4πh 2D .8πh 2 10.[2020·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如图,小球甲从A 点水平抛出,同时将小球乙从B 点自由释放,两小球先后经过C 点时速度大小相等,小球甲的速度方向夹角为30°,已知B 、C 高度差为h ,两小球质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由以上条件可知( )A .小球甲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2 gh3B .甲、乙两小球到达C 点所用时间之比为3:2C .A ,B 两点高度差为h4D .两小球在C 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 11.如图所示,某人从同一位置O 以不同的水平速度投出三枚飞镖A 、B 、C ,最后都插在竖直墙壁上,它们与墙面的夹角分别为60°、45°、30°.图中飞镖的指向可认为是击中墙面时的速度方向,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枚飞镖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一定满足v A 0>vB 0>vC 0 B .三枚飞镖击中墙面时的速度一定满足v A <v B <v C C .插在墙上的三枚飞镖的反向延长线一定交于同一点D .三枚飞镖击中墙面时的速度一定满足v A =v C >v B 1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套在半径为R 的圆环上,圆环可绕其竖直方向的直径旋转,两小球随圆环一起转动且相对圆环静止.已知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OA 与OB 垂直,小球B 与圆环间恰好没有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sin 53°=0.8,cos 53°=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圆环旋转的角速度大小为 5g4RB .圆环旋转的角速度大小为 5g3RC .小球A 与圆环间摩擦力的大小为75mgD .小球A 与圆环间摩擦力的大小为15mg二、非选择题 13.单板滑雪U 形池比赛是冬奥会比赛项目,其场地可以简化为如图甲所示的模型: U 形滑道由两个半径相同的四分之一圆柱面轨道和一个中央的平面直轨道连接而成,轨道倾角为17.2°.某次练习过程中,运动员以v M =10 m/s 的速度从轨道边缘上的M 点沿轨道的竖直切面ABCD 滑出轨道,速度方向与轨道边缘线AD 的夹角α=72.8°,腾空后沿轨道边缘的N 点进入轨道.图乙为腾空过程左视图.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0 m/s 2, sin 72.8°=0.96,cos 72.8°=0.30.求:(1)运动员腾空过程中离开AD 的距离的最大值d ;(2)M、N之间的距离L.14.[2020·江西南昌三模]冬奥会上自由式滑雪是一项极具观赏性的运动.其场地由助滑坡AB(高度差为10 m)、过渡区BDE(两段半径不同的圆弧平滑连接而成,其中DE半径为3 m、对应的圆心角为60°)和跳台EF(高度可调,取h=4 m)等组成,如图所示.质量60 kg的运动员由A点静止出发,沿轨道运动到F处飞出.运动员飞出的速度须在54 km/h到68 km/h 之间才能在空中完成规定动作.设运动员借助滑雪杆仅在AB段做功,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1)为能完成空中动作,则该运动员在AB过程中至少做多少功?(2)为能完成空中动作,在过渡区最低点D处,求该运动员受到的最小支持力;(3)若将该运动员在AB段和EF段视为匀变速运动,且两段运动时间之比为t AB:t EF=3:1,已知AB=2EF,则运动员在这两段运动的加速度之比为多少?热点4 平抛与圆周运动1.答案:B 2.答案:B解析:由于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做平抛运动,故加速度不变,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变化,选项A 错误;设某时刻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v 0v y =v 0gt ,随着时间t 变大,tan θ变小,θ变小,故选项B 正确;根据动量定理得Δp =mg Δt ,即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量改变量相同,故选项C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知,在某段时间内,动能的改变量等于重力做的功,即W G =mgh ,对于平抛运动,在相等时间间隔内,竖直位移不相等,所以动能的改变量不相等,故选项D 错误.3.答案:B解析:该同学荡秋千可视为做圆周运动,设每根绳子的拉力大小为F ,以该同学和秋千踏板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F -mg =m v 2R ,代入数据解得F =410N ,故每根绳子平均承受的拉力约为400 N ,故B 项正确,A 、C 、D 项错误.4.答案:D解析:两石子在空中运动的加速度均为g ,选项A 错误;因两石子从同一位置抛出,它们的最高点又在同一水平线上,则竖直方向的运动相同,则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同,选项B错误;a 的水平射程小,则根据v 0=x t 可知,a 的初速度小,选项C 错误;根据v ′=v 20+(gt )2可知,a 入水的末速度小,选项D 正确.5.答案:B解析:由平抛运动规律有x =v 0t ,y =12gt 2,得v 0=xg 2y ;动能E k =12m v 20=mgx 24y ∝x 2y,故E 2E 1=⎝⎛⎭⎫x 2x 12·y 1y 2=⎝⎛⎭⎫3h h 2·h 0.5h =18,故B 正确. 6.答案:B解析: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两球分别被击出至各自第一次落地的时间是相等的.由于球与地面的碰撞没有能量损失,设第一只球自击出到落到A 点时间为t 1,第二只球自击出到落到A 点时间为t 2,则t 1=3t 2.由于两球在水平方向均为匀速运动,水平位移大小相等,设它们从O 点出发时的初速度分别为v 1、v 2,由x =v 0t 得:v 2=3v 1,有v 1v 2=13,所以两只球飞过球网C 处时水平速度之比为1︰3,选项B 正确.7.答案:D解析:板间距离为d ,射入速度为v 0,板间电压为U 1时,在电场中有:d 2=12at 2,a =qU 1md,t =x v 0,解得U 1=md 2v 20qx 2;A 板上移d 2,射入速度为2v 0,板间电压为U 2时,在电场中有:d =12a ′t ′2,a ′=2qU 23md ,t ′=x 2v 0,解得U 2=12md 2v 20qx2,即U 2=12U 1,选项D 正确. 8.答案:B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微粒的加速度为a =qE m ,据题qm相同,E 相同,所以a a =a b =a c ,选项A 错误;三个带电微粒在竖直方向都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y =12at 2得t = 2ya,由图有y b =y c >y a ,则t b =t c >t a ,选项B 正确;三个带电微粒水平方向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x =v 0t 得v 0=xt ,由图知x a >x b >x c ,又t b =t c >t a ,则v a >v b >v c ,选项C 错误;电场力做功为W =qEy ,由于三个微粒的电荷量关系不能确定,所以不能确定电场力做功的大小,也就不能确定电势能减少量的大小,选项D 错误.9.答案:C解析:设乒乓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则t =2hg.当速度最大时,水平位移具有最大值x max =v max t =22gh ×2hg=4h ,当速度最小时,水平位移具有最小值x min =v min t =2gh×2h g =2h ,其中v max 、v min 为发射速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又因为发球器O ′A 部分长度也为h ,故乒乓球的落点距竖直转轴距离的范围为3h ≤x ≤5h ,乒乓球第一次与桌面碰撞区域是一个圆心角为90°的宽度为2h 的环形带状区域,其面积为S =14×π[(5h )2-(3h )2]=4πh 2,故选项A 、B 、D 错误,C 正确.10.答案:BC解析:小球乙到C 点的速度为v =2gh ,则小球甲在C 点的速度大小也为2gh ,又因为小球甲在C 点速度与竖直方向成30°角,可知水平分速度为2gh2,故A 错误;小球乙运动到C 点时所用的时间满足h =12gt 2,得t =2hg,而小球甲到达C 点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6gh 2,所以运动时间为t ′=6gh 2g,所以甲、乙两小球到达C 点所用时间之比为3︰2,故B 正确;A ,B 两点高度差Δh =12gt 2-12gt ′2=h4,故C 正确;由于两球在C 点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不相等,所以两小球在C 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也不相等,故D 错误.11.答案:ACD解析:飞镖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有x =v 0t ,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为tan α=v 0v y =v 0gt ,联立解得v 0=gx tan α,故v A 0>v B 0>v C 0,A 正确;飞镖做平抛运动,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的中点,而飞镖的指向表示瞬时速度的方向,故插在墙上的三枚飞镖的反向延长线一定交于同一点,C 正确;根据几何关系知,v =v 0sin α=gxsin αcos α=2gx sin 2α,则v A =v C =2gx sin 60°=43gx ,v B =2gx ,故v A =v C >v B ,B 错误,D 正确. 12.答案:AD 解析:小球B 与圆环间恰好没有摩擦力,则有小球B 所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其所需的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37°=mω2R sin37°,解得圆环旋转的角速度大小ω= 5g4R,选项A 正确,B 错误;对小球A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在水平方向上F N sin θ-F f cos θ=mω2R sin θ,竖直方向上F N cos θ+F f sin θ-mg =0,解得F f =mg5,选项C 错误,D 正确. 13.答案:(1)4.8 m (2)12 m解析:(1)在M 点,设运动员在ABCD 面内垂直AD 方向的分速度为v 1,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规律得v 1=v M sin 72.8°①设运动员在ABCD 面内垂直AD 方向的分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cos 17.2°=ma 1②由运动学公式得d =v 212a 1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d =4.8 m ④(2)在M 点,设运动员在ABCD 面内平行AD 方向的分速度为v 2,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规律得v 2=v M cos 72.8°⑤设运动员在ABCD 面内平行AD 方向的分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17.2°=ma 2⑥设腾空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t =2v 1a 1⑦L =v 2t +12a 2t 2⑧联立①②⑤⑥⑦⑧式,代入数据得L =12 m ⑨ 14.答案:(1)3 150 J (2)7 300 N (3)2︰3解析:(1)由动能定理得mgh AF +W 人=12m v 2FW 人=12m v 2F -mgh AF =3 150 J(2)从D 点到F 点,根据动能定理有-mg [h +R (1-cos 60°)]=12m v 2F -12m v 2D 其中v F 取为最小值 v F =54 km/h =15 m/s在D 点:F N -mg =m v 2DR解得运动员在D 点承受的最小支持力:F N =mg +m v 2F +2g [h +R (1-cos 60°)]R=7 300 N(3)两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v 1︰v 2=AB t 1︰EFt 2=2︰3设滑到B 点速度为v 1,则滑到E 点速度也为v 1, 又设滑到F 点速度为v 2.则由v AB =v 12,vEF =v 1+v 22,得:v 1=2v 2 由a 1=v 1t 1,a 2=v 1-v 2t 2得:a 1︰a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