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高鸿宾 第四版)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 格式:ppt
- 大小:913.50 KB
- 文档页数:28
第十章醚和环氧化合物习题(一) 写出分子式为C5H12O的所有醚及环氧化合物,并命名之。
解:CH3O CH2CH2CH2CH3CH3O CHCH2CH33CH3O CH2CHCH3CH3甲基丁基醚甲基仲丁基醚甲基异丙基醚CH3O C CH3CH33CH3CH2O CH2CH2CH3CH3CH2O CHCH3CH3甲基叔丁基醚乙基丙基醚乙基异丙基醚(二) 完成下列反应式:(1) Br+ CH3CH2CHCH3O CHCH2CH33(2) CH3CH2I +CNaO2H53COH2H53CH3CH2(3) CH3CH2CHCH2BrOHCH2CHOCH3CH2(4)ONH2H2+(5)BrO3BrC(CH3)CH2NH2(6)CH 2CH OHCl 3CH 2OHCH Cl+CH 2CHO(三) 在3,5-二氧杂环己醇OOOH的稳定椅型构象中,羟基处在a 键的位置,试解释之。
解:羟基处于a 键时,有利于形成具有五元环状结构的分子内氢键:或O OOH(四) 完成下列转变:(1)C OCH 3OCH 2OCH 3解:C OCH 3OCH 2OCH 33NaOHNa + C H OHCH 2OH(2)BrOH O Ph及解:K Cr O 24OHOMgBr2+MgTHFOHBrC H CO HO(TM)(3)Br 及CH 2CHCH 3OHCH 3CHCH 3解:CH 3CHCH 3OHCH CH 2OCH 324CH 2=CHCH 3CF 3CO 3HCH 2CHCH 3MgBr2+MgTHFBr CH CH 2OCH 3(4)CH 2OH CH 3CH 2OHCH 2CH 2CH 2OCH 2CH 3及解:CH 3CH 2Br24o33CH 3CH 2OH CH =CH CH 2CH 2OCH 22+CH 2OH CH 2MgClMg dry etherO2CH 2CH 2CH 2OC 2H 5CH 2CH 2CH 2OH25(5)及CH 3CH 2OH解:24oCH 3CH 2OHCH 2=CH 2CH 2=CH 2+CF 3CO 3H(五) 推测下列化合物A~F 的结构,并注明化合物E 及F 的立体构型。
第一章(一) 用简单的文字解释下列术语:(1) 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 键能:形成共价鍵时体系所放出的能量。
(3) 极性键:成鍵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为0.5~1.6时所形成的共价鍵。
(4)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5) 实验式:能够反映有机化合物元素组成的相对比例的化学式。
(6) 构造式:能够反映有机化合物中原子或原子团相互连接顺序的化学式。
(7)均裂:共价鍵断裂时,两个成鍵电子均匀地分配给两个成鍵原子或原子团,形成两个自由基。
(8) 异裂:共价鍵断裂时,两个成鍵电子完成被某一个成鍵原子或原子团占有,形成正、负离子。
(9) sp 2杂化:由1 个s 轨道和2个p 轨道进行线性组合,形成的3个能量介于s 轨道和p 轨道之间的、能量完全相同的新的原子轨道。
sp 2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不同于s 轨道或p 轨道,而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这种形状更有利于形成σ键。
(10) 诱导效应: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的电子云的转移。
诱导效应只能通过σ键传递,并且随着碳链增长,诱导效应迅速减弱。
(11) 氢键:由氢原子在两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形成“桥梁”而导致的类似化学键的分子间或分子内作用力。
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但作用力比化学键小得多,一般为20~30kJ/mol 。
(12) Lewis 酸:能够接受的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二) 下列化合物的化学键如果都为共价键,而且外层价电子都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同时原子之间可以共用一对以上的电子,试写出化合物可能的Lewis 结构式。
(1)C H 3N H 2 (2) C H 3O C H 3 (3)CH 3C OH O(4) C H 3C H =C H 2 (5) C H 3C C H (6) CH 2O 解:分别以“○”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碳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氧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氮原子核外电子,题给各化合物的Lewis 结构式如下:(1)HH H H。
第十章醚和环氧化合物授课对象:应用化学、化工分析、化学工程、制药工程、药学学时安排:2-4h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主编2005年5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结构;2、掌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质子化成盐、环氧乙烷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Claisen重排、过氧化物的生成;3、熟悉醚的波谱性质;4、熟悉环氧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三元环氧化物的开环(酸催化和碱催化)加成反应;5、熟悉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Williamson制醚的方法);6、了解环氧化物的开环机理;冠醚的结构与应用。
二、教学重点1、醚的中、英文命名法;2、醚的化学性质:质子化成盐、环氧乙烷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Claisen 重排、过氧化物的生成;3、三元环氧化物的开环(酸催化和碱催化)加成反应;4、醚的结构和命名;5、醚与HX作用;6、三元环氧化物的开环(酸催化和碱催化)加成反应。
三、教学难点1、Claisen重排的机理;2、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机理。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酸催化和碱催化下三元环氧化物的开环加成反应是本章的难点,又是重点,通过多做练习题加以巩固。
五、教具电脑、幻灯投影仪、powerpoint课件、红外线指示笔。
六、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1、引导学生回顾醚和环氧化合物的通式、来源或制备方法;2、已经学过了的醚有哪些主要的性质?4、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醚类化合物的重要性,引入本章内容。
一、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醚的结构和分类给出脂肪醚和芳香醚的通式,认识醚键。
以甲醚为例,分析键角和中心氧原子的杂化状态。
两大类:直链醚(单醚和混醚、脂肪醚和芳香醚)、环醚分别举例说明(由powerpoint课件给出结构式)2、命名(1)单醚以烃基的名称命名,如(二)甲(基)醚、二乙烯基醚、(二)苯(基)醚。
由上面分类的例子,让学生来命名。
(2)混醚两个烃基的表达按先小后大的次序,如:甲乙醚、甲(基)烯丙(基)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