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和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_查爱霞
- 格式:pdf
- 大小:134.86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迁移作用作者:陈卓伦蒲雅竹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1期一、引言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国人的英语学习逐渐趋于普遍。
为了让孩子像学习母语一样,轻松进入英语世界,将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英语启蒙的重要性已被整个社会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英语启蒙的时间也因此越发前移。
对于大部分城市生活的孩子来说,母语的学习和英语的启蒙几乎处于同一阶段,甚至有的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前就开始接触英语的自然拼读,对于同一个音素,孩子可能首先反应出的是英语的字母发音。
等到了幼小衔接和小学初期,孩子们便会开始系统学习汉语拼音,学习为汉字注音;而很多学校从一年级起也同时开设英语课程,主要是英语字母和词汇的听读输入。
那么在同一时期学习两种发音不同的语言,会相互抑制、彼此阻碍吗?了解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迁移影响,正确认识两种语言的相互作用大有裨益。
母语迁移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提出。
“迁移”最初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其中起促进作用的、效果正向的影响被称为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效果负向的被称作负迁移。
而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这就是“母语迁移”。
根据“母语迁移”理论,由于具备相似成分,母语对外语习得产生有益的、积极的影响,这叫做正迁移,它能促进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与运用;相反,由于具备相异成分,母语对外语习得产生不利的、消极的影响,这就是负迁移,它是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障碍。
在整个英语习得过程中,汉语对英语的正、负迁移是同时存在的,并共同作用。
在语音学习阶段,应该注重发挥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的正迁移作用,尽量减少负迁移作用,从而促进两种语言的共同进步。
二、汉语拼音与英语语音的分类区别汉语是意音文字,每个汉字通过汉语拼音方案来注音。
汉语拼音方案就是通过26个拉丁字母,用于汉字注音的符号系统。
汉语拼音分为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其中韵母又分为单韵母6个,复韵母9个,前鼻韵母5个,后鼻韵母4个。
1762019年42期总第482期基础教育研究ENGLISH ON CAMPUS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负迁移文/王 华 张 琪【摘要】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之间存在着很对相似之处,因此在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的迁移会对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究英语语音教学中如何运用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迁移去帮助高中学生学好英语,以及如何规避汉语拼音与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的影响,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关键词】汉语拼音;英语语音学习;正负迁移【作者简介】王华,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张琪,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龙门学校。
元音音标有长元音与短语音之分。
受汉语拼音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发音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长音不足,发音不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以下几个音标混淆在一起[i:]-[ɪ]、[u:]-[u]。
此外双元音的发音要遵循以下发音规则:从前一个元音向第二个元音滑动,滑动的速度相对较慢,发音过程中口型变化幅度大,合音效果比较明显。
但是汉语韵母的发音与音标中双元音的发音规则恰恰相反,汉语韵母两个音节之间的滑动速度较快,发音过程中口型变化较小,听不出明显的合音效果。
受汉语拼音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双元音发音不足的问题。
音素发音问题:音标学习中,发音中有擦音、鼻音、变音、唇齿音等。
如果学生对汉语拼音发音与英语音标发音进行区分,就很容易出现单词读错的问题。
如[θ]与[s]的发音。
[θ]的发音属于齿擦音,发音时需要轻咬舌尖部位。
而汉语中[s]则不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汉语[w]与[v]之间的区别,汉语中[w]是一个声母,发音时向外凸起,嘴唇呈圆形。
而[v]是一个带有轻微摩擦的声唇齿音,发音时上唇要咬着下唇,使气流发出时带有摩擦,声带要发生相应的振动。
但学生在发音之中很难区分[w]、[v]之间的差异,在读单词的过程中将[v]的音发成[w]。
三、结束语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他们处在一个母语的学习环节中,对于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则很容易掌握。
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化,英语交流越来越广泛,掌握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英汉语音系统的比较, 指出汉语几种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现象,诣在使高职学生学会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发音特点,帮助摆脱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关键词:方言;语音;负迁移;影响语音是语言的最基本形式,但对于许多在校大学生来讲,学习英语最大障碍则是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本文从母语迁移作用的角度论述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探讨方言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实质问题,以便有效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1.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迁移作用及影响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而发音方法和辨音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语言社团的习惯制约, 是很难改变的。
在我国,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受母语的影响,特别是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则更为严重。
2.英汉语音系统比较语言具有地域性特点,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语法特点,汉语普通话与英语在元音和辅音方面存在的发音差异主要有:2.1元音方面对照英语元音和汉语普通话韵母我们可以发现:英语比汉语分得细,其中很多音在汉语里找不到对应的成分。
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用汉语中近似的音去代替,不知不觉地把汉语的发音习惯带到所学的英语中去。
比如说,学习者在读英语音标[i:]时,会以汉语拼音“i”或汉字“依”的音位来发。
虽然这两个音位有相似的地方,但他们分别在两种语音体系中有明显的区别,即英语音标中[i:]舌前部向上抬起的程度要高于汉语拼音“i”,口型变化也比较大。
另外,英语中的[Λ]这个元音,很多人也念不好,往往念成[a:]。
问题在于舌位太低,口太开了。
还有[ǽ]这个元音,人们也常出错。
他们的舌位放得不够低口张得不够开,因而把[ǽ]和[e]混淆了。
因此,在学习英语元音时,不能简单地用汉语中近似音去代替,而应掌握好发每个音时发音器官中的舌、唇及牙床的活动情况。
刍议汉语方言对英语辅音音素的迁移作用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已有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对汉语方言对英语辅音因素的迁移作用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汉语方言;英语辅音因素;迁移作用引言: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人们经常会犯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即比如中国人学习英语就会陷入中式英语的误区,而外国友人学习汉语也会陷入一个相应的误区。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的地方都有很多,二者本就不是一个语言体系中的语言,不过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民族种类又是纷繁复杂,地域分布也很广,所以各个民族以及地域的方言和英语之间的共同性往往有很多。
本选题中所涉及的汉语方言指的是各个不同地域内部的方言,这里所讲的迁移指的是地域方言对对所要进行的英语学习活动产生的各种影响。
国内地域方言对英语的迁移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就英语中的辅音因素受汉语方言的影响的为例进行相关分析。
1.语言迁移的本质以及语言迁移产生的条件分析以相关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所谓的语言迁移指的是一种体现了认知水平的个体的心理反应过程。
或者语言迁移也可以看成是个体身上已有的学习经验对个体后来学习产生影响的过程[1]。
语言迁移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同种愿与你体系之内的语言的相互影响,这叫语言内部迁移,还有两外一种是语言外部的迁移,即非同一种语言体系之间的迁移,本文所研究的汉语方言对英语辅音因素的的迁移作用指的就是后一种语言迁移类型。
从性质上来看,语言迁移又是由两种类型构成,一种是个体所的的学习经验对之后的学习有促进作用的语言迁移就是正面迁移,而如果是之前所习得到的知识对后者的迁移造成阻碍影响的语言迁移则叫做负面迁移。
根据近期学术界的学者的分析成果来看,语言迁移要产生,并且是正面迁移的产生的重要条件就是,个体之前学习而得的知识和后者学习知识之间的相似性,相似的内容越大,其产生的正面迁移作用就越大,这和学习基础对这个学习产生的重要意义基本上是一致的[2]。
任何人在学习中都会受到语言迁移作用的影响,不管这种迁移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所以在教学中外语老师要遏制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不受到本土语言的影响,或者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不受到其成长地域的方言的影响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样也是不科学的。
分析英语语音中普通话与方言的迁移作用研究作者:姚芳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09期【摘要】英语语音的迁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语音的学习将会面临方言或普通话的迁移现象,英语语音的掌握将会受到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迁移理论入手,分析英语语音中普通话与方言的迁移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英语发音不准确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语音普通话方言迁移作用引言对于英语语音学习者而言,复杂的方言及方言化的普通话将会为其带来一定的学习困扰,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部分音素,因此在学习英语时会出现汉语母语迁移的现象。
虽然在学习英语时,汉语中已有的音素会对语音学习带来正迁移作用,但我们在学习时通常会将其忽略,最终将普通话、方言带给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归结为母语负迁移作用。
但正迁移与负迁移同等重要,准确了解才能有效提高英语语音掌握度。
一、英语语音中普通话与方言的迁移作用1.普通话与方言的正迁移作用——英语辅音、语音方面。
正迁移作用主要体现在英语与普通话或方言的相似度层面,但通常情况下普通话对英语辅音及语调的学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即正迁移作用。
在英语辅音方面,普通话汉语拼音的部分发音与英语辅音有着较高的相似度,学生可以轻易的掌握与之相似的英语音标。
例如,b、p、m等发音,在汉语拼音中分别读作“播、坡、摸”等,但其原音与英语音标读音相同。
学习者能够发现二者的相似性,在学习时只需掌握二者之间的差别即能读出正确的读音,教师若能准确运用,英语语音的教学与学习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虽然没有声调之分,但也不难发现,英语的重音与汉语拼音的去声有着较高的相似度。
在进行语音教学时,可利用标注法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学习单词opportunity时,在需要重音的地方标注好汉语拼音的去声符号,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能找准重音,学习也较为简单。
只要教师与学习者对二者进行区分与比较,即可感受到普通话与方言的正迁移作用。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摘要: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外壳和基础,良好的语音基础有助于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
汉语拼音属于注音工具,和英语语音体系中的音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我们对英语语音的学习都建立在母语的基础上,难免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就产生了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这种迁移现象的产生和一定的因素有关,而且有正负迁移之分,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普通话和英语语音之间的差异性,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对英语语音的正迁移作用,尽量减少其负迁移作用,从而更好的帮助我们对英语的学习。
关键字:普通话,英语语音,正负迁移作用,迁移现象产生的因素,普通话和英语语音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性。
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在自学中得来的。
”可见学习方法及自学能力对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而语音教学是培养能力的关键一环,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保持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它是整个英语教学的起点和基石。
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外壳和基础,良好的语音基础有助于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
汉语拼音属于注音工具,和英语语音体系中的音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新旧知识在头脑中联系起来,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就成为可能。
我们的学生都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的,一般都能自如地根据拼音规则正确拼读汉字,但难免受到来自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所以在语音教学中,存在大量的迁移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特点,有效利用汉语拼音和英语语音之间的正迁移作用,促进英语语音的学习。
1.首先我们来谈一下“迁移理论”迁移(transfer)作为一个心理术语,是指已获得的指示、技能、方法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
迁移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普遍特征。
在外语学习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但也存在分歧,一些研究者着眼于各理论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将迁移概括为“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这种整合过程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三种方式实现,其实质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浅谈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迁移帮助作者:张迎迎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4期摘要: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将汉语拼迁移到英语语音的学习中,探究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迁移帮助学生学好英语,以及如何有效地避免其负迁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汉语拼音;书写;英语语音;正迁移;负迁移学生通过之前学习汉语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等具备了一定的发音基础,为英语音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文就此就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迁移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一、迁移的概念及种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本文中即为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
迁移有正负之分,如果学习者已有的汉语拼音知识对于新知识英语语音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能够减轻英语学习的负担,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叫做正迁移,反之,产生消极影响,则为负迁移。
[1:132]二、正迁移奥苏伯尔曾提出:“第一种语言知识的许多方面──大部分概念的意义、使用许多结构模式的技巧,这些在两种语言中几乎都是相同的──都可以直接地迁移到第二种语言的学习中。
正因为这样,在学习第二种语言时,要想不使用这些知识,不仅是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做到的。
”[2:132]要想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就必须了解汉语拼音与英语各方面之间的相似之处,例如:(一)书写方面漢语拼音和英文字母其实都是取自拉丁字母,许多学生在初次接触英文字母时,都以为英文字母是汉语拼音。
通过对比发现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表的字母排列顺序相同,而且,除英文字母中的“v”与汉语拼音的“ü”之外,剩余的英文字母在汉语拼音中都能找到,并且他们的笔顺以及四线三格中的书写位置也都一样。
因此,如果牢记汉语拼音的书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英文字母的书写。
(二)语音方面英语音标共有48个:元音20个,辅音28个;而汉语拼音共有47个:声母24个,韵母23个。
普通话对高中英语语音学习的迁移作用浅析作者:樊雨燕来源:《新课程·教师》2016年第09期摘要: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而方言的存在对英语语音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对普通话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迁移作用进行辨析与研究,并提出几点提高英语语音学习效率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普通话;英语语音;迁移作用“迁移”原本是一个与心理相关的学术词语,它所表达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已有的旧知识或是技能对新的知识或者是新的技能获得而产生的影响。
普通话在英语语音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可以起到正迁移的作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可以纠正自己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发音问题,并对比中文的发音与英文发音的异同之处,提高自己英文发音的整体水平。
在教学中,对普通话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迁移作用进行辨析与研究,并提出几点提高英语语音学习效率的具体策略。
一、普通话对高中英语语音学习的迁移作用普通话对高中英语语音的学习有迁移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这种迁移作用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1.普通话与英语语音学习过程的相关性掌握好普通话对于学生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对发音的准确性有更好的把握。
在早期相关迁移的研究方面曾强调心理功能的训练是保证迁移的根本条件。
在英语语音的学习下,普通话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锻炼好普通话,保证普通话的发音准确,同样是英语语音学习迁移的根本条件。
英语语音的学习不仅仅与普通话的学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文化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影响语音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者自己的学习特点与个性等因素也会决定英语语音学习的迁移作用。
2.普通话与英语语音在音素方面的差异英语语音的学习与汉语拼音的学习相比,它们之间既存在相似性同时又存在差异性。
正是这种差异性导致了英语语音的发音不同。
在英语语音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与汉语拼音相似的辅音与元音,这种相似音素的存在,就要求学习者在英语语音学习的过程中对普通话要有很好的掌握,这样,就不会导致英语语音的发音偏差过多。
- 204-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汉语北方方言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及对策研究天津天狮学院外国语学院/佟琳琳【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汉语方言的影响。
在我国的方言中素有南蛮北侉之说,北方方言是我国普通话的基础,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分为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并没有清声与浊声之分。
本文主要针对汉语北方方言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汉语北方方言 英语发音 负迁移作用 对策普通话是为全体汉族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服务,而方言只能为局部地方的人民服务。
从组成语言的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来看,方言之间、方言和普通话之间都是同一古老语言历史发展和分化的结果。
现代汉语可分为7大方言,本文仅就北方方言做一讨论,北方方言也称广义的官话,流通在我国中原、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
北方方言还可以再分为4大次方言:1.华北东北次方言(狭义的北方话):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2.西北次方言(西北官话):覆盖山西、内蒙古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3.西南次方言(西南官话):覆盖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等省、自治区、直辖市;4.江淮次方言(下江官话):覆盖安徽省内长江两岸、江苏省的江北大部、九江、南京至镇江的两岸沿江地区。
北方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主要差异是语音,语音的主要差异是每个声调的调值不同。
一、汉语北方方言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研究北方方言具有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汉语语音体系必然会对英语发音的学习产生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就称作迁移,而迁移也分为负迁移与正迁移,当英语发音与汉语发音产生差异与冲突时,会严重干扰英语发音的学习,学生会把汉语发音规则迁移到英语中,此时,汉语不利于英语的学习,这就是所谓的负迁移。
由于英语知识中很多发音是汉语体系中所不包含的,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汉语发音的干扰或影响,特别是北方方言在韵母方面辅音韵尾较少,通过对英语元音和汉语拼音韵母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英语比汉语区分得详细,其中很多音在汉语里找不到对应的发音。
普通话和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查爱霞
【期刊名称】《双语学习》
【年(卷),期】2007(000)05M
【摘要】本文运用迁移理论,论述了普通话和方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既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迁移规律,减少或避免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同时,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母语的迁移作用。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查爱霞
【作者单位】揭阳学院外语系,广东揭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1
【相关文献】
1.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迁移现象与英语语音教学——论克服安庆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负迁移作用 [J], 刘婧;
2.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迁移作用及教学策略研究\r——以无锡方言为例 [J], 华晴岚
3.探究吴方言对高中生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及教学应对策略 [J], 李燕青
4.普通话和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J], 查爱霞
5.普通话和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J], 查爱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普通话教学对英语教学的迁移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得到了广大市民和学生的高度关注。
其中,普通话教学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么多的教学领域中,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国际语言的传播媒介,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职普通话教学对英语教学的迁移作用,已经成为教育界和学生们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
我在这里就这个话题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首先,普通话是我国官方语言,熟练掌握普通话是毋庸置疑的。
普通话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翻译和接受听力的水平。
通过普通话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听讲的内容,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熟练掌握英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世界交流。
因此,普通话教学对英语教学的迁移可让学生们更加轻松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更好地应用于相关领域中。
其次,普通话教学还可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
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了对于语言的理解、运用、掌握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中,通过普通话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基本语法等方面。
通过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知识,也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最后,普通话教学对英语教学的迁移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跨文化交流是人口越来越密集的全球化时代所必需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需要培养我们的跨文化意识。
通过普通话教学,学生可以对汉语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了解,能够更好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
普通话教学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素养,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拓展了视野,提高了我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普通话教学对英语教学的迁移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育界和学生们广泛的关注下,我们需要更好地发挥普通话教学的作用,并在英语教育中更加注重中英文的融合,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汉语拼音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迁移作用作者:蔡燕芳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6年第07期【摘要】在构成语言知识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中,最基本的是语音。
对于以现代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小学生而言,英语语音的学习有相当大的难度。
因为在英语语音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汉语拼音的迁移影响,这种影响对英语语音的学习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
若能合理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避免其负迁移作用,会大大降低英语语音学习的难度,使语音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汉语拼音;英语语音;共性;差异一、汉语拼音与英语语音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语言迁移的概念得知,目标语和已习得的语言之间存在共性,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即正迁移作用;同时目标语和已习得的语言之间存在差异,对目标语的学习则产生阻碍作用,即负迁移作用。
汉语拼音与英语的语音相同或相近比较多,此有彼无的情况也不少,若能发挥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的正迁移作用,避免其负迁移作用,对英语语音的学习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汉语拼音与英语语音的共性1. 英语的注音符号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之间的共性表1是发音相近或相似的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
2. 英语音节的拼读方法与汉语拼音音节的拼读方法的共性汉字的读音是由拼音构成的音节组成的,而英语单词的读音是由音素构成的音节组成的,两者都有音节,都有相似之处。
汉语拼音的音节通常是由声母加韵母组成,如:d-i-di,而英语单词的音节通常是由辅音加元音组成,如:。
(二)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之间的差异1. 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发音上的差异国际音标的读音跟汉语拼音完全没有关系的,它们就是:[?覸]?藜][?尬?藜][e?藜]。
这五个音素与汉语拼音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学习的时候不能与汉语拼音建立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花较大的力度进行讲解及示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花较大的力度进行理解及记忆。
学生在学习这些国际音标,可以与汉语拼音建立联系的同时,还要懂得区分这些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细微的不同之处。
汉语语音对后进生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迁移影响-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汉语语音对学生的英语语音习得既有正迁移影响,又有负迁移影响。
在以往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教师往往关注如何防止和减少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而忽视汉语语音的正迁移影响。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汉语语音的正迁移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应用正迁移因素可提升初中阶段后进生的口语水平,并提出基本的教学策略,望给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带来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汉语语音正迁移英语教学初中是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英语语音知识,能够有胆量有自信地说英语。
但是,我校有部分学生因为转学等客观因素,小学阶段未接触过英语或者只接触过少量的英语,基础较薄弱,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这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由于跟不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而缺乏信心,不敢开口说英语,英语学习动力不足。
笔者通过分析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正迁移影响,提出有助于基础薄弱学生的英语语音习得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突破“哑巴英语”,攻克口语关。
1.母语迁移理论迁移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Robert 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中提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把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连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目的语中,对两种语言及文化进行系统对比,可以预测和描写可能引起和不会引起困难的地方。
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迁移是指语言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对正在学习的语言的影响。
就中国的学习者来说,如果母语对英语的学习起到了正面影响,则这种现象称为正迁移;如果母语对英语学习起到了负面影响,则称为负迁移。
中国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迁移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试论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迁移作用作者:夏晓娟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09期引言语言的获得通常是“先入为主”。
当先前已经学习的语言知识经过输入―加工―整理―储存―输出这一过程变为一种固有信息后,学习者再学习其他语言,已经获得的语言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对第二种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被称之为语言的迁移现象。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或其他语种之前,能很好的掌握或已部分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的知识。
因而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不自觉的把第二语言和汉语相比较。
迁移理论迁移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一般来说,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甚至方法和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对母语迁移作用的研究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相同和差异会产生母语迁移现象,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回避(avoidance),和过度运用(overuse)。
顾名思义,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的次数减少,或使另一种学习的深度增加或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加,或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
负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如反应定势(response act)等对另一种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或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正确掌握等。
大多数中国学生所学的第二种语言为英语,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以下中国学生的母语汉语对英语语音层面(phonological transfer)的迁移作用。
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通过语言人们才能感知语言的存在。
普通话和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查爱霞(揭阳学院外语系广东揭阳)=摘要> 本文运用迁移理论,论述了普通话和方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既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迁移规律,减少或避免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同时,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母语的迁移作用。
=关键词> 正迁移负迁移方言语音=Abstract> Th is pap er anal yses t h e effects of language tran sfer ofPutonghua and d i alects on Engli sh pronun ci ation.Th e tran sf er has its t w o s i des:positive and negative.Th erefore,it i s suggested that teac h ers try t o help bri ng abou t t he pos i ti ve transfer,de-creasing or if pos s i b l e,avoi d i ng the n egati ve transfer.H o w ever,it is supposed to t ake an ob jecti ve attit ude t o w ards language tran s-f er.=K ey w ords>pos iti ve l anguage transfer;negati ve l angu age tran sfer;d ial ects;pronun ci ati on在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中,由于中国方言复杂,有时方言与方言之间难以沟通,很多人即使说普通话,也因为方言的不同而带着明显的地方色彩。
1迁移迁移(transfe r)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
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 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的知识、经验的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i nterference)。
(详见R obert M.W. T ravers:Essenti a ls o f L earn i ng,P277、385-386)。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迁移影响是不可能完全摆脱的。
母语的负面迁移也不可否认,它对语义、句型、语法、尤其是语音形成干扰,使学习者在母语的影响下难以掌握地道的外语;况且中文语言与英语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那么一些带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发音则是不可避免的。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往往正迁移和负迁移是同时发生的。
在某些方面是正迁移,在另一方面又是负迁移。
德国英语教学法教授Butzkamm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
0(转引自郭铭华,2002)。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母语迁移,我们要承认它的存在,既要承认它干扰外语学习的一面,也不能否认它的正迁移作用,而是要承认它能帮助我们学好外语。
2地方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2.1正迁移作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如何表现哪?S tern认为:/让我们从早已熟知的关于L1的知识出发,从不可避免的迁移和干扰现象出发,把这些迁移和干扰的存在看作是外语学习的一种前提。
毋庸否认,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是把L1作为参照物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向学习者指出两种语言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帮助他们逐渐形成一个新的L2系统。
在跨语言的学习策略上,我们因为首先承认了迁移/干扰作用,所以要有意识地在L1和L2之间移动,比较两种语言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异同,逐渐而又有意识地完成L I向L2系统的转换,帮助学习者建立新的L2语言体系。
0(Ste rn,199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总结:¹母语迁移是不可避免的;º母语迁移可以被利用来促进外语的学习。
在语音方面,由于汉语是音调语言而英语是句调语言,而且英语中还有许多汉语中并没有的音素,所以我们习惯于把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语音学习困难归结为汉语向英语的负迁移的作用,如,汉语学习者常会将/t hree0中的[H]发成[s],这是因为汉语中缺少这个[H]音素。
但是更重要的是,汉语中已经存在的音素在英语学习中会促进英语的习得,只是我们过分重视语言的负迁移而忽略了正迁移而已。
例如学过汉语拼音,学生在学习国际音标时对爆破音和元音中的[I:][u:][a:]感到毫不费力。
这是正迁移在起作用,因为已掌握的动作与新的动作有共同之处,只要求学生作出相同的反应。
例如,上海、湖北、湖南及安徽某些地区和山东青州一带等许多地区的英语学习者在区分[r]和[1]上会遇到困难。
而更多的其他地区的学习者则不会有此困难,但这些英语学习者却很少会意识到他们的母语或方言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
1.2负迁移作用俞理明(2004)指出,当学习者接触到外语时,其母语系统已经确立,母语思维习惯亦已形成。
但由于缺乏像母语习得那样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对知识加以理解、掌握和运用。
按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原有的习惯会影响新习惯的养成,因此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植入大脑中的母语思维可能会干扰母浯习得的顺利进行。
因此,通常情况下,与正迁移相比,母语会对外语的习得产生更多的负迁移作用。
方言腔调是方言语调较为稳定的表现形式,在影响语调的诸多因素中最难以改变;但是方言腔调跟表达内容无直接关系,与语意、语气也无直接关联,在活跃的语流中变化较小,它又是影响语调的诸多因素中较易于被人们感知的一种。
可以说,方言腔调体现了语词层面非音质性因素导致的语感缺陷。
如英语中的双元音[ai] [e i][au]对相当一些英语学习者而言,就比较难于掌握,发音不到位,听起来不纯正,不地道。
因为它们与汉语拼音中的(ai) (e i)(ou)极容易混淆。
这就是负迁移在起作用,因为在新旧知识2007年5月双语学习#学科教育#技能十分相似的情况下,本应要求学生作出不同的反应,但学生却作出了相同的反应。
如果把普通话发音与英语发音进行对比研究,就会发现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带来的负迁移的原因。
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音标是音素的书面符号,有一个音素就有一个相对应的音标符号。
将英语的元音、辅音与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相比较,不难发现二者存在的的差异。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
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拼音有声母22个,韵母31个。
声母一般位于音节的开头,韵母是声母后的一部分,一般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n、ng构成,如a、o、ai、en、uang等韵母。
英语元音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汉语拼音的元音分为单韵母和双韵母。
英语的单元音比汉语拼音的单韵母量多,而且分得细。
汉语拼音里只有6个单韵母;英语里有9个单元音,而且分为前、中、后元音。
其中[i][e]等单元音在汉语拼音中找不到近似音;而在汉语拼音中能找到近似音的如[i][u]等,前者发音舌位比英语更靠前,后者则更靠后。
另外,汉语拼音的复韵母[e i][a i][ao][ou]和英语的双元音[e i][a i][au][ou]虽都以强元音为主,向弱元音方向滑动。
但是,汉语中滑动较快,而且并没有达到弱元音的位置,念起来两音浑然一体;英语的双元音滑动较明显,两者相对独立,受汉语拼音影响很容易将li ke误念成[l ak]或[lek]。
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在发音的部位和口形上都存在差异。
发复韵母[e,i a,i ao, ou]的口形张得小于发双元音[e,i a,i au,Y u],但舌位略靠后。
汉语拼音和英语里都有三元音,其发音方法各不相同:发汉语三元音的方法是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中间的元音紧张度强,形成一个音节,如[i ao,ua,i iou,iau]等;英语的三元音由双元音加[i ]组成,但不是出现在同一个音节里,其发音方法是由弱到强,再由弱到次强。
汉语拼音和英语的辅音音位也存在差异:英语的辅音多数是清浊成对的,如[p,b],[t,d],[k,g]等;而汉语拼音的辅音多数为送气音和不送气的清辅音,如p,b,t,d,k,g,,j q,x,zh,ch,sh,z, c,s等,浊辅音只有r,m,n,,l ng5个。
汉语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区别意义,而英语的清浊可以区别词义,影响元音的长度和同化相邻的辅音,如[it]中的[i]就发得比[i d]中的[i]短促,浊音能延长前面带的元音。
又如元音[T:]在ca w,cord,caught三个单词中音程不同,在caw中发音最长,在co rd中次之,caught中则最短。
此外,英语中的辅音根据所处的位置不同和所连接的音位的关系,产生音位变体。
如音位[t]在不同的发音环境中,它的发音是不一样的,在top中是送气的;在stop中是不送气的;在ce rtain 中是鼻腔爆破;在little中是舌边爆破;在tha t k i d中是不完全爆破;在t hat day中是失去爆破。
这些现象是英语中特有的,汉语拼音中没有这些语音现象。
英语中七对清辅音/p//b//t//d/ /k//g//f//v//s//z//ts//dz///tr//dr/在普通话中有和这些音素相同或很相似的发音部位,但是,在方言区,普通话又讲得不太好的的学生则很难掌握这些字母的发音,在于掌握发音的方法。
如:在潮汕方言里没有/s/和/tr/相接近的汉语发音,许多学生常常会把so[?ou]读作[shou]等等。
学生有时容易用汉语近似的音去代替英语中的那个音。
汉语普通话听起来每个字是一个音节,虽也有轻重强弱之分,但远不如英语那么明显。
学生往往把每个英语词说得很清楚,把每个音节都重读,让人听起来,就会觉得别扭、不自然。
例如:汉字/广播电视0念起来四个字轻重都差不多。
英文radi o and te l ev isi on轻重强弱十分明显,词与词之间却没有界线。
这三个词包含七个音节,其中两个重读音节,一个次重读音节。
重读音节响亮清晰,非重读音节一带而过。
许多学生常常用念汉语的方法念,这七个音节都重读,听起来不是英语的节奏。
再如单词p ict ure[c p i kt Q er],goodby e[gud c bai],学生往往读成[pi kert Q er.][guder c ba i],听起来很别扭,是因为没能掌握好/不完全爆破0这个语音技巧而造成了任意加音。
英语中前一个单词是辅音结尾,后一个词是元音开始时,辅音和元音要连读,如:w a it O a m i nute.I want O an O apple.连读使句子流利自然,但由于汉语无连读,学生在读英语时也不习惯连读,每个词都单独念,这样听起来就会很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