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语言发声
- 格式:ppt
- 大小:305.00 KB
- 文档页数:32
幼儿园语言表达发声练习教案及实践共享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语言表达和发声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语言表达和发声练习,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增强社交能力。
本文将共享一份幼儿园语言表达发声练习教案,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有效实施这些教学活动。
二、教案内容1. 语言启发游戏- 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如口头表达游戏、问答游戏等。
- 通过有趣的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发声练习- 利用歌曲、韵律诗等形式,进行发声练习。
- 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节奏。
3. 故事讲解-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 在故事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讨论和表达。
4. 角色扮演- 安排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对话,培养他们在语言表达上的表现能力。
5. 艺术创作-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进行自由创作,并借此机会引导他们进行语言表达。
三、实践共享在实施上述教案时,我们发现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1.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学习语言表达和发声练习时感到愉悦和放松。
2. 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声特点都不同,要针对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3. 多元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游戏、歌曲、故事等,使幼儿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语言表达和发声练习。
4. 鼓励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保持积极的参与性,增强信心和表达能力。
5. 与家长配合-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促进幼儿在家和学校的语言表达和发声练习得到更好的延伸和运用。
四、结语通过本文对幼儿园语言表达发声练习教案及实践共享的探讨,我们深切感受到,语言表达和发声练习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健康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第二讲普通话的声韵调这一讲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普通话语音的基础知识,如声母的分类,韵母的结构,声调的调值。
先从《汉语拼音方案》讲起。
这个方案的研究工作从1949年10月就开始了。
1952年2月发表了《草案》,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后,经过修订于1958年2月11日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推行。
这个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部分组成。
一、字母字母表,采用了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拉丁字母26个,并按着它的顺序排列。
1、字母名称字母表中的每个字母所代表的音(也称它的本音),有的读起来很响亮,有的就不响亮或不很响亮了。
为了指称上的方便,就给每个字母都起个名即字母名称。
如下:本音读起来很响亮的,就以本音为字母的名称音,共5个“a、o、e、i、u”本音不响亮或不很响亮的凡在它的前面或后面加上比较响亮的音作为字母的名称音,共21个,这样读出来的音也就都比较响亮了。
有正面几种情况:在本音后加e,共10个:b、c、d、g、k、n、p、t、x、z在本音后加e,共4个:f、l、m、s在本音后加a,只1个:h在本音后加ie,只1个:j在本音后加ia,只1个:q在本音后加i,只1个:i其余3个分别是:r为a,er,y为ia,w为ua背诵字母表:abcdefg hijklmn opq rst uvw xyz2、音素音素,是从语言中分析出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普通话语音,一般说有32个音素。
可是字母表只有26个字母,其中y、w不代表音素,是用来区分音节之间的界限。
v只是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音和方言才使用,这样只有23个字母是代表普通话音素的,用23个字母如何表示32个音素呢?采用下面三个方法解决:用双字母代表(共5个):zh、ch、sh、ng、er用字母上加符号代表(共2个):ê、ü用兼职代表(共两个):-i、-i3、元音和辅音普通话语音的32个音素,又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
元音音素,共10个:i、u、ü、a、o、e、ê、er、-i、-i辅音音素,共22个:bpmf dtnl gkh jqx zhchshr zcs所谓元音,气流从肺部呼出后,经过咽头、口腔时能自由呼出,不受任何阻碍,同时声带颤动。
第二节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首先语音具有物理属性,它跟自然界的一切声音一样,是一种物理现象;其次具有生理属性,它是人的生理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再次它具有社会属性,语音有表义功能,这种功能是社会赋予的。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物体振动,振荡它周围的空气,形成音波,音波扩散,刺激到人的听觉神经,人就听到了声音。
任何声音都是由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组成语音的,语音也是如此。
音高:声音的高低。
它决定于音波的频率,即发音体在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大,声音就高,反之就低。
而频率的大小和发音体(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声带短、薄、紧,发音时音频就大,声音就高,反之就低。
弦乐器,弦细而短,音高;弦粗而长,就低。
女人、儿童的声带每秒可振动150—300次,成年男子每秒60—200次。
一个人情绪激动时声音高,情绪低落时声音低。
一个人声音的高低是靠控制声带的松紧来调节的。
汉语的声调和语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
如:妈、麻、马、骂、吗,衣、移、椅、意。
"是他?""是他。
"音强(音量、音势、音重):声音的强弱。
它与音波振幅的大小成正比。
振幅: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即气粒子离开平衡位置最大的偏移度,与气压的大小成正比。
语音的强弱取决于说话时用力的大小,用力大,呼出的气体对声带冲击力强,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就弱。
比如一根胡琴的弦长度不变,用力拉,声音强;轻拉,声音就弱。
击鼓:使劲,鼓声强;反之,鼓声弱。
音强在汉语里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和一定的语法作用,轻声、重音可以区别意义,主要是音强决定的。
如:报告—报告、练习—练习、地道—地道、莲子—帘子、报仇—报酬,加点的字读轻声,前后词义不相同。
一句话的逻辑重音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表达的语意焦点是不同的。
如我今天下午去南京。
重音分别放在"我、今天、下午、南京"上,表达意思是不同的。
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持续时间的久暂。
教学语言口语发声技巧听话听声。
人的喜怒哀乐,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且其表达的有力、细致、正确,都无与伦比。
大凡宏亮、圆润、甜美、悦耳的声音,总是叫人喜欢的,因为它是美感的基础,声音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信息的最主要的载体,教师理当追求这样的声音,使自己的嗓音能够很好地表达课程内容,更好地吸引学生,从而提高讲课的效果。
为此,我们在训练有声语言的时候,需要从发声练习开始。
一、认识发声器官及其活动规律与功能图片:发音器官,喉头构造人的发声器官很像一架管风琴。
肺是风箱,它提供发声的原动力。
气流从肺部自下而上,通过气管上升到喉头。
喉头是声源所在。
它是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勺状软骨构成的一个小室。
甲状软骨很像古代士兵所穿的盔甲,它的突出部分是喉结。
在小室中央有两片肌肉韧带。
它们的一端连在甲状软骨上,另一端分别连在两块勺状软骨上,这就是真声带。
人们呼吸时,勺状软骨分开,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出口,这就是“声门”。
如果两块勺状软骨并拢,声门就闭成了一条线,挡住了气流的道路,这时,如果有气流冲击,声带就会振动而发出声音来了,但这时发出的声音是微弱的。
声音继续上升到口腔和鼻腔时,口、鼻就成了管风琴的两个管。
但是人的口腔、鼻腔远比管风琴的管来得巧妙。
它不但可以起扩大音量的作用,而且可以任意参与共鸣,发出的音就不带鼻音色彩。
如果软腭下垂,则气流不从口腔而只从鼻腔流出,发出的音变成了鼻音;如果软腭中悬,则口、鼻同时参与共鸣,发出的音就是带有鼻音色彩的口音了。
此外,由于唇、齿、舌各部位的协同动作可使口腔改变形状;口腔成喇叭形,发出的音是:“a”;口腔成坛子状,发出的音就成了“u”。
由此可见,人们所拥有的这架“管风琴”比任何一种只有固定共鸣器的乐器都更为巧妙。
当然,一个人拥有了一架琴并不等于会弹琴。
练嗓音,就是要了解,熟悉自己所拥有的这架“琴”并且遵循其活动规律,发挥其功能、作用,正确、有效地利用它来发出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声音。
第二讲演讲的有声语言――演讲的有声语言之一字音、顿连、重音、节奏、语调能力目标学会语流音变中顿连、重音、语调、节奏等语言形式的处理。
知识目标理解顿连、重音、语调、节奏等语言形式的概念。
任务在一篇演讲词中正确使用顿连、重音、语调、节奏等语言形式为青春领跑一、展示演讲词一篇,学生熟悉并设计其朗读的顿连、重音、语调、节奏等二、学生熟悉以上演讲稿并选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设计其语言表达老师可以先示范一例: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三、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模拟练习四、学生上台模拟演讲五、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正并讲解相关知识停连(一)什么是停连?停连是指停顿和连接。
在朗读过程中,那些为表情达意所需要的声音中断和休止就是停顿;那些声音不中断、不休止,特别是作品中有标点符号而在朗读中却不需要中断、休止的地方就是连接。
停连一方面是生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表情达意的需要,通过停连可以更清晰、更有效地表达作品内容,更鲜明、更强烈地体现作品情感;同时它也是表达上的需要,因为得体的停连可以显示语言的节奏,并增强表达的效果。
我们常用以下几种符号来表示停连。
停顿:(停顿时间最短)、/(停顿时间较短)、//(停顿时间较长)、///(停顿时间最长);连接:⌒1.语法停顿。
即指句子间语法关系的停顿,如句子中主谓之间、述宾之间、修饰限制词与中心词之间的停顿,还有分句之间、句子之间以及段落层次之间的停顿等。
语法停顿应与标点、层次、段落相一致,具体来讲,语法停顿的时间可通过下列关系进行:顿号<逗号<分号,而冒号<分号<句间<层间。
如“朋友们,/我真的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被学生感动,/是他们让我更加清楚了为青春领跑的深远意义;//是他们让我<a name=baidusnap0></a>奔跑</B>在这条阳光路上,不愿停步。
///”2.逻辑停顿。
即指为准确表达语意,揭示语言内在联系而形成的语流中声音的顿歇。
标题:幼儿园语言表达大观园:发声练习教案正文: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教育中,语言表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语言表达的能力不仅关系到幼儿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发声练习则是幼儿语言表达的基础,通过发声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发音准确性和语言清晰度,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发声练习的重要性1. 提高发音准确性发声练习可以帮助幼儿准确地掌握语音的发音方式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发音准确性。
在幼儿时期,语音的习得和发声器官的发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科学的发声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避免因错误发音而导致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
2. 增强语言清晰度通过发声练习,幼儿可以有效地调整呼吸和发声的方式,使语言清晰度得到提高。
清晰的语言表达不仅可以使幼儿更容易被他人理解,还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更愿意进行语言表达。
3. 增强语音表达能力发声练习可以促进幼儿的口腔肌肉的发育和灵活性,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控制声音和发音,增强他们的语音表达能力。
三、发声练习教案1. 发音准确性练习(1)儿歌唱跟选择一些简单易记的儿歌,让幼儿跟着音乐唱歌,老师引导幼儿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2)发音游戏设计一些发音游戏,如“找茬”游戏,让幼儿找出相似音的不同之处,提高他们对发音的敏感度。
2. 语言清晰度练习(1)声音模仿让幼儿模仿一些声音,如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等,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和语言清晰度。
(2)口型练习设计一些口型练习的活动,如让幼儿学习正确的舌位、唇位和颚位,使他们的口腔肌肉得到训练,增强语言清晰度。
3. 语音表达能力练习(1)口腔肌肉训练设计一些口腔肌肉训练的活动,如吹气球、吹口琴等,帮助幼儿增强口腔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2)口型语音练习选择一些口型比较刁钻的语音,设计口型语音练习的游戏,让幼儿在娱乐中提高语音表达能力。
四、结语发声练习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设计发声练习教案时,应该尽量做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练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