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语言测验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10
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理论知识点整理在应用语言学领域,语言测试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对于评估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指导教学实践以及推动语言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将对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理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语言测试的定义与目的语言测试是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进行测量和评估的一种手段。
其主要目的包括:1、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例如确定学生的升级、留级或毕业。
2、评估教学效果,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进展。
3、为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语言水平和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策略。
二、语言测试的类型1、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旨在测量考生对某种语言的整体掌握程度,不考虑考生之前的学习经历或特定的课程内容。
常见的水平测试如雅思(IELTS)、托福(TOEFL)等。
2、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侧重于检测考生在特定课程或学习阶段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比如学校的期末考试、单元测验等。
3、诊断测试(Diagnostic Test)主要用于发现考生在语言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薄弱环节,以便为后续的教学和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4、潜能测试(Aptitude Test)预测考生学习语言的潜力和能力,而非对现有语言水平的评估。
三、语言测试的质量评估标准1、效度(Validity)指测试能够准确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语言能力或语言知识的程度。
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预测效度等。
内容效度:测试内容是否涵盖了所要考查的语言技能和知识点。
结构效度:测试结果是否与语言能力的理论结构相一致。
预测效度:测试成绩能否有效地预测考生在未来语言学习或实际语言运用中的表现。
2、信度(Reliability)反映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等。
重测信度:对同一批考生在不同时间进行相同测试,两次测试结果的相关性。
复本信度:使用两份内容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试卷对同一批考生进行测试,两次结果的相关性。
第一讲要点: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语言的功能、结构及其历史发展,揭示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2.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建立于十九世纪上半叶。
第二讲要点:1.从功能的角度看,语言是交际工具。
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3.语言的社会功能也决定它是全民的交际工具,语言具有全民性即无阶级性。
第三讲要点:1.作为符号的语言单位具有两个方面:表现方面和内容方面。
语言单位的表现方面指的首先是语音。
语言单位的表现方面具有线性的特点。
人们的言语行为总是表现为连续的语流。
语言符号只能是一个接着一个连在一起出现的,这就是语言符号表现方面的线性特点。
语言单位的内容方面指的是语义。
语言符号里音和义的最初结合是任意的、无理据的。
2.在语言单位的表现方面和内容方面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3.语言单位具有两个特征:一、它是音义结合的;二、它是现成的。
4.聚合关系指的是在同一结构内可以互相替换的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建立在对立原则的基础上的,处于聚合关系中的成分互相替换,可以使同一结构取得不同的含义。
5.组合关系指的是在一定序列中可以前后连接的成分之间的横向关系。
组合关系是建立在线性特点的基础上,线性主要在言语过程中才实际体现出来,而在语言系统中,它表现为某个语言单位的潜在的结合能力。
6.语言系统内部可以分出不同的分支系统,而分支系统内部又可以分出更小的系统。
就这个意义说,语言是各种系统的系统。
第四讲要点:1.音色不同。
不同的发音体、促使发音体振动的不同方式以及不同的共鸣器都能造成不同中的音色。
2.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材料,受语言社会本质的制约并与语言的功能和意义相联系而具有社会性,这是语音的主导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在于不同的语言和方言都有各自的语音系统,其表现是多方面的:一是各语言的语音构成不同;二是各语言中似乎相同的音素,在发音和音响上往往有差别;三是各语言的语音组合规律不同;四是各语言的语音变化规律也不相同。
《语言测试概论》思考与练习1.语言测试的对象是人的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语言测试研究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语言方面、测量学方面。
2.语言测试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语言能力问题。
3.语言测试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4.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在语言测试研究中分别发挥什么作用?定性研究是探索性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调研者利用定性研究来定义问题或寻找处理问题的途径。
在寻找处理问题的途径时,定性研究常常用于制定假设或是确定研究中应包括的变量。
因此,掌握定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对研究者来说是很必要的。
定量研究是要寻求将数据定量表示的方法,并要采用统计分析的形式。
一般考虑进行一项新的研究项目时,定量研究之前常常都要以适当的定性研究开路。
有时候定性研究也用于解释由定量分析所得的结果。
(在研究中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呢?我们认为,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指引方向,定量研究为定性研究提供保障。
没有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就没有内容;没有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就不能落实。
)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考试的国家。
6.以色列著名应用语言学家伯纳德·斯波斯基(Bernard Spolsky)认为,语言测验和测验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科学时期或传统时期;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或现代时期;心理学—社会语言学时期或后现代时期。
7.1919年,查尔斯·亨德森(Charles Handschin编制了第一个标准化的现代语言测验。
8.语言测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哪一时期?标志是什么?20C50S后(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或现代时期)。
一般认为1961年罗伯特·拉多(Robert Lado)出版的Language Testing: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Foreign Language Tests【语言测验】标志着语言测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9.二十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语言教学和语言测验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语言学的结构主义和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结合。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温习资料第一讲:总论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教学内容是汉语,教学对象是外国人,不是汉族人和中国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与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有一起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当咱们说“对外汉语教学”时不包括对我国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但对国外华裔教学应包括在内。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与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的其他语言的教学属于同一性质。
是一门专门的、应用的、综合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是培育学习者汉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任务:是为了揭露和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律,以便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
具体地说,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教学的全进程、教学体系中各类因素的彼此关系和彼此作用、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大体原那么和方式,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1)以培育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2)以技术训练为中心;(3)以基础时期为重点;(4)以语言对照为基础;(5)与文化因素相结合;(6)集中强化的教学方式。
二、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目的语:第一语言:人们诞生后最先接触、学习和把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在把握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利用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正在学习,希望把握的语言。
常与母语相对利用。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语,这两组概念的交叉:多数人的第一语言是母语,但也有人的第一语言不是母语,反而是外语,如移民到国外的某些人的子女。
多数人的第二语言是外语或别的民族的语言(非本民族),但也有相反的情形。
因此母语不完全等同于第一语言,外语也不等同于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概念的交叉:第二语言可能是母语,但在更多情形下是外语,也可能既不是母语也不是外语,而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如中国的少数民族学汉语,汉语既不是他的母语,也不是外语,而是第二语言。
语言测试与评估第一节语言测验的基本原理一、语言测验的作用和目的作用:科学地测量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目的:我们使用测量工具时要达到的目的。
1、选拔2、诊断3、评估4、研究二、怎样用科学方法测量语言能力1、测量的定义:测量是给人或事物的某种属性确定数和量的过程。
2、测量的四个要素:测度(测量的对象、可测量的属性)、测量单位、数字(实数)系统、零点(0)。
3、四种测量水平和四种量表称名测量——称名量表顺序测量——顺序量表等距测量——等距量表比率测量——比率量表4、测量对象及其性质显性隐性5、自我测量工具非自我测量工具6、测量中心:以主体为中心以刺激为中心以反映为中心测量水平和测量中心语言测验的中心7、怎样使不可测的东西变为可测的——虚构测度(可测量的属性)三、测验的种类1、按用途分水平测验——能力测验或熟练程度测验语言水平指学习者能够使用目的语完成听课、做翻译、经商、旅游等目的的语言能力。
如汉语水平考试(HSK)。
其特点是不以教材为基础,没有明确的内容范围,一般是标准化测验。
成绩测验——以教材为依据的测验,不一定是标准化测验。
能力倾向测验——教学前的测验,了解被试是否具有学习语言的潜在能力。
分班测验——教学前的测验,了解被试的语言水平等级,以确定进高、中、初级班。
诊断测验——教学中的测验,为了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2、按测验方式或评分方式分主观测验和客观测验:在评分过程中需要评分员自己作出判断的,就是主观测验;评分时不需要评分员做出判断的就是客观测验。
分立式测验和综合式测验笔试和口试纸笔测验和计算机辅助测验3、测验的标准化第一,有固定的、标准的内容第二,施测和评分按标准程序进行第三,题目都经过预测第二节规划、设计和实施一、规划设计第一节确定目标团体第二节确定测验目的教育、选拔人才、改进教学第三节确定测验内容教学内容、非教学内容第四节确定测验方式和卷面构成题型:客观题、主观题题量:考虑信度和时间题型题量分布表汉语水平考试的题量和时间分布第五节确定评分方式和分数体系客观评分、主观评分主观题的评分标准和分值二、操作和实施一、编写测验说明和题目细则一个简单的测试说明2、训练命题员3、聘请专家组就有关问题进行咨询三、施测、信度、效度及后效研究第三节客观题的编写与修改一、客观题的类型一、多项选择题1.1多项选择题的原则1.1.1每一个多项选择题只能有一个正确答案。
专业的语言测量理论语言测量理论是一门研究语言能力和语言水平测量的学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方法和工具,用于评估和测量个体在语言学习和运用方面的能力。
在教育、心理学、社会科学以及语言评估和测试领域,语言测量理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语言测量理论的基本原理语言测量理论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1 客观性:语言测量需要从客观的角度对语言能力进行测量,而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
1.2 信度和效度:测量工具的信度指的是同一测试在不同场合和受试者之间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而效度则指测量工具能否准确地衡量被测者的语言能力。
1.3 计量性:语言测量理论强调使用量化的方法和指标,以便更好地衡量和比较不同个体的语言能力。
2. 语言测量理论的主要模型在语言测量领域,有多个模型被广泛应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模型是:2.1 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CTT是最早被引入语言测量领域的模型之一。
它基于潜在变量的概念,通过观察到的测试得分来估计被测者的真实能力。
2.2 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 IRT):IRT认为,每个测试项都有自己的特性曲线,能力水平高的个体更有可能正确回答难度较高的测试项,而能力水平低的个体更有可能正确回答难度较低的测试项。
3. 语言测量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语言测量理论对于教育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和应用:3.1 选取和设计测量工具:语言测量理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指导,帮助教育工作者选择和设计适合的测量工具,以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3.2 评估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测量和评估,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3.3 制定评估标准:语言测量理论有助于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评估和比较语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4. 语言测量理论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尽管语言测量理论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应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4.1 多样化的评估方式:随着教育环境和语言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设计更加多样化和灵活的评估方式,以捕捉学生全面的语言能力。
语言学学派讲座第二讲索绪尔语言理论语言学学派讲座第二讲索绪尔语言理论一、索绪尔及其学术思想1、索绪尔其人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瑞士语言学家。
1857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1875-1876年在日内瓦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
1876年加入巴黎语言学会。
1876-1878年转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历史语言学,在那里结识了青年语法学派的重要人物布鲁格曼、奥斯脱霍夫等人,和他们共同从事印欧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工作。
1878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作《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
1880年以论文《论梵语绝对属格的用法》获莱比锡大学最优生博士学位。
1881-1891年他在法国巴黎高等研究学院任教,讲授历史比较语法,培养了众多的比较语言学专家。
1891年回国担任日内瓦大学教授,讲授梵文和比较语法。
从1907年起,他曾三次讲授普通语言学,但没有写成讲义,1913年他因病去世后,他的学生巴利和薛施蔼根据同学们的笔记整理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
2、索绪尔经历的两次人生转折第一次:幼时多种文化教养的影响,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的驱使,使他“弃理从文”,放弃了自然科学方向,改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语言学。
这次的转折可以说并不是精心设计,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但是对索绪尔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
它决定了索绪尔以后的生活道路和学术方向;对语言学界来说,如果没有这次转折,可能埋没了一个伟大的语言学天才,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学史可能被改写,社会科学的历史也可能会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
第二次:索绪尔学术道路的第二次转折,是在他研究语言学有所成就以后。
这次学术道路的转折是他的学术道路发展的必然结果,既是自然的,也是痛苦的,用他大后半生的经历来完成的,其结果连他本人都未曾预料。
第二次转折使他由一位出色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转变为杰出的普通语言学家,由一位传统的语言学工作者转变成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
3、索绪尔学术道路转换的外在因素索绪尔在历史比较语言学中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才促使他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进和转换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