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酸银和氯化铜的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230.00 KB
- 文档页数:10
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一、化合反应:1、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在灼热的碳中生成一氧化碳。
5、往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
6、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7、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8、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
9、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10、二氧化硫加水生成亚硫酸。
11、二氧化硫在空气中氧化为三氧化硫。
12、三氧化硫通入水中生成硫酸.13、无水硫酸铜粉末中加水中生成五水硫酸铜。
14、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
15、氢气在氯气中点燃生成氯化氢气体。
16、氧化钙加水生成氢氧化钙.二、分解反应:17、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18、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19、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20、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双氧水,生成水和氧气。
21、加热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22、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23、加热五水硫酸铜生成硫酸铜和水。
24、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25、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三、置换反应:(1)金属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气。
26、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27、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28、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29、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
30、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31、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32、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33、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2)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置换出金属.34、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35、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36、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37、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38、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39、镁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锌。
中考化学盐酸相关方程式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
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化学盐酸相关方程式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化学盐酸相关方程式总结1.盐酸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与铁反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实验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与锌反应,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气体。
与镁反应,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气体。
与铝反应,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实验现象:有气体生成。
2.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氧化铁反应,反应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
与氧化铜反应,反应方程式:CuO+2HCl=CuCl2+H2O;实验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的溶液。
3.盐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实验现象:无明显实验现象。
与氢氧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Fe(OH)3+3HCl=FeCl3+3H2O;实验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
与氢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2+2HCl=CuCl2+2H2O;实验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蓝色的溶液。
4.盐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酸与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HCl+AgNO3=AgCl +HNO3;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与碳酸钙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现象:白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选择题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D.由氨气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答案】A【解析】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的氮。
A. 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故A正确;B. 氮元素始终是化合态,故B错误;C. 氮元素始终是化合态,故C错误;D. 氮元素始终是化合态,故D错误;答案选A。
选择题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除水外)D.1mol·L-1的氨水指在1L溶液中含NH3、NH3·H2O、NH4+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答案】D【解析】A.氨水中的一水合氨(NH3·H2O)可以部分电离成NH4+和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A项错误;B.氨溶于水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其中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
氨水的成分为:NH3、NH3·H2O、H2O、NH4+、OH-和H+;液氨为氨气液化而成,液氨的主要成分为NH3。
二者成分不相同,B项错误;C.氨溶于水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其中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
故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一水合氨(NH3·H2O)。
C项错误;D.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3·H2O NH4++ OH-,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
1mol·L-1的氨水中,则1L 1mol·L-1的氨水含NH3、NH3·H2O、NH4+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D项正确;答案选D。
选择题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B. 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 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D. 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答案】D【解析】A正确,氨气在瓶中因为大量溶解于水,使得瓶内外压强差加大,所以产生喷泉。
中考初三化学复分解反应专题2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专题一、复分解反应概念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注意:1、两种化合物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没有相互交换成分,则不是复分解反应。
如:CO2+Ca(OH)2==CaCO3↓+H2O CO+CuO==Cu+CO22、复分解反应的特征:“等价交换”。
即: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化合物中离子间的反应,即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气体、沉淀或水。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三、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1)酸:初中化学常见酸都溶于水。
(2)碱:钾、钙、钠、钡、铵对应的碱溶于水,其余碱不溶于水。
(其中Ca(OH)2微溶)(3)盐: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解水中间。
盐酸不溶氯化银,硫酸不溶钡和铅。
碳酸可溶钾、钠、铵,其余遇水都沉淀。
(4)不同沉淀在酸中的溶解性:1、碱沉淀和碳酸盐沉淀都能溶于酸,与酸反应。
2、AgCl和BaSO4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
四、常见溶液中能反应的离子组五、复分解反应规律(1)成水的复分解反应(3)成碱沉淀的复分解反应(4)成碳酸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5)成盐酸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6)成硫酸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基础练习【例题】1、现有H、O、C、S、Na、Cu 等元素,按要求写化学式:(各举二例)(1)非金属氧化物;(2)金属氧化物;(3)酸;(4)碱;(5)盐。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2)用盐酸除铁锈;(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4)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5)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6)食盐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其中的复分解反应有。
(填序号)3、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反应的写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BaCl2+H2SO42)Na2CO3+ HCl3)K2SO4+HCl4)FeCl3+NaOH5)KCl+AgNO36)K2SO4+NaNO37)Fe(OH)3+HNO38)CuO+HCl4、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种溶液中同时存在吗? ( )(A)FeCl3 H2SO4 KNO3 (B) CuSO4 NaOH HCl (C) K2CO3 BaCl2 NaNO3 (D) NaCl K2CO3 Na2SO45、请写出它们两两之间的反应方程式。
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将一定量的金属M(M是Mg、Al、Zn、Fe中的一种)粉末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1)金属M不可能是_______( 填名称) 。
(2)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 填符号) 。
【答案】铁 Cu、Ag NO3-【解析】【分析】【详解】(1)将一定量的金属M(M是Mg、Al、Zn、Fe中的一种)粉末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金属M不可能是铁,这是因为铁能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2)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硝酸银先于硝酸铜反应,因此硝酸银也已经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反应生成的银和铜,向滤渣和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有Mg、Al、Zn、Fe。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Cu、Ag;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NO3-。
【点睛】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
2.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B是盐,且B中含有钠元素;D是酸,C为白色沉淀。
它们相互之间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①C+D=A+2F ②2E+D=B+2F ③A+2E=C↓+B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__,F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
【答案】H2SO4 H2O Mg(OH)2+H2SO4=MgSO4+2H2O MgSO4+2NaOH=Mg(OH)2↓+Na2SO4(合理即可)【解析】【分析】根据反应①C+D=A+2F,且D是酸,C为白色沉淀,A为盐,可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没有气体没有沉淀,则F是水,由于F的化学计量数是2,酸是二元酸硫酸,白色沉淀C为难溶性的二元碱氢氧化亚铁或氢氧化镁,则A可能为硫酸亚铁或硫酸镁;根据②2E+D=B+2F,E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且E的化学计量数是2,那么E可能是一元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氨水,则B可能为硫酸钠或硫酸钾或硫酸铵;将上述物质带入③A+2E=C↓+B检验,推断成立。
2021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影响含铜离子的盐溶液颜色的因素》强化训练1、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兴趣实验,发现有的同学得到蓝色溶液,有的同学得到绿色溶液。
老师提示这种现象可能与所得氯化铜溶液有关。
同学们对这个现象进行探究。
经小组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一更好,你认为原因是。
探究二:氯化铜溶液颜色与浓度的关系【查阅资料】氯化铜溶液颜色与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拓展延伸】综上所述,“但凡含二价铜离子溶液均呈蓝色”这个结论(填“科学”或“不科学”)。
最后,老师提示氯化铜溶液颜色还与温度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进行再探究。
(2)老师提示氯化铜溶液颜色还与温度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
6、某实验小组开展了有关”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活动.【分析与讨论】(1)写出实验Ⅰ中①号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2)实验Ⅱ的实验目的是探究酸能否与反应.实验中观察到:③号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溶解,产生气泡,溶液显蓝色;④号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绿色.【发现问题】氧化铜与稀硫酸溶液反应形成的CuSO4溶液成蓝色,而与盐酸反应形成的CuCl2溶液呈绿色【提出问题】同样都含有Cu2+,为什么③好试管中的CuSO4成蓝色,而④号试管中的CuCl2溶液是绿色?【假设与猜想】猜想一:若溶液中Cu2+是蓝色,则SO2-对Cu2+显色无影响.4猜想二:若溶液中Cu2+显绿色,则;【实验验证】同学们用下列两种不同方案初步验证猜想一,请你补全实验所需试剂:参考答案1、答案:(1):CuO+2HCl═CuCl2+H2O;(2)探究温度是否是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之一;(3)溶液浓度;(4)蓝绿色;(5)AB;(6)只增加了氯离子,未增加铜离子得到更多的四氯合铜络离子;(7)盐酸和氯化铜。
2、答案:(1)托盘天平、量筒和温度计;(2)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铜溶液的颜色不同;(3)不合理,温度改变时,溶液的颜色变化程度也会改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就不能作为氯化铜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蓝色的分界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化合反应:?1、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3456789、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10、二氧化硫加水生成亚硫酸(H2SO3)。
11、三氧化硫通入水中生成硫酸。
???????12、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
?????????13、氢气在氯气中点燃生成氯化氢气体。
?????????14?、氧化钙加水生成氢氧化钙。
????????? ?二、分解反应:?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34、铁和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35、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36、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37、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38、镁和硫酸锌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锌。
39、镁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铁。
40、??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
41、?镁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锌。
42、?镁和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
43、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
44、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
45、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
46、锌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
47484950、51四、?5253545556、57、58、5960(26162、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溶液。
63、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铁溶液。
64、硝酸银溶液和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亚铁溶液。
65、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溶液。
66、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溶液。
67、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钙溶液68、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溶液。
(3)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1. 化学式:
Cu + AgNO3 = Cu(NO3)2 + Ag
2. 反应类型:
铜和硝酸银溶液是一种双偶聚变反应,也叫共轭反应。
3. 反应原理: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涉及到多酸多碱平衡,其反应机理是由硝酸铝在反应中捕获铜离子,然后产生铜硝酸盐(Cu(NO3)2)和白色的银晶体(Ag)的化学反应。
4. 化学式分解:
Cu(s)+AgNO3(aq)→Cu(NO3)2(aq)+Ag(s)
5. 反应条件:
反应速度会受到温度、杂质污染以及溶液PH值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反应速率的降低会使反应过程变慢,此外,较高的PH值会增加反应速率,而更低的PH值则会减缓反应速率。
6. 促进措施:
要加快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速度,应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1)增加铜离子的浓度。
(2)减少电解质的浓度。
(3)增加温度。
(4)提高溶液PH值。
7. 用途: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所得到的产物可以用于染料、医药、金属腐蚀保护、电解用电解贝、蓄电池用电解液以及细粒铜等。
铜和硝酸银的反应现象
Cu+2AgNO3=Cu(NO3)2+2Ag。
铜和硝酸银反应现象:由于铜比银活泼,所以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银是银白色,铜离子溶液是蓝色,所以反应现象是铜的表面附着着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物是银和硝酸铜,用观察法配平即可。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为铜的表面会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而溶液的颜色会由无色变成蓝色。
这是因为铜比银活跃,所以铜与硝酸银在反应的过程中会生成银和硝酸铜,银是银白色的,而硝酸铜则是蓝色的,从而使得溶液的颜色会从无色变为蓝色,这种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一种。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在置换反应中,只会有正离子或负离子的其中一方进行置换,没有进行反应的离子为旁观离子。
通常认为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一些特殊的反应,例如金属羰基化合物间的置换,则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除此之外,也可以指路易斯酸间的置换反应,此时并不需要单质参与反应。
铜和硝酸银的方程式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这个方程式描述了铜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的化学过程。
铜原子与
硝酸银反应后生成了铜(II)硝酸和银。
这是一种典型的置换反应,
其中铜原子取代了硝酸银中的银原子,从而形成了铜(II)离子和银。
这种反应在化学实验室中经常被用来展示金属之间的反应性和置换
反应的原理。
铜和硝酸银的方程式也可以引申出更深层次的意义。
铜代表了
坚韧和稳定,而硝酸银则代表了变化和反应。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
经历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反应,有时候我们会像铜一样坚韧不拔,有
时候又会像硝酸银一样充满活力和变化。
正如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
一样,我们也需要在变化中保持稳定,同时在稳定中不断地迎接变化。
铜和硝酸银的方程式不仅仅是化学反应的描述,更是对生活中
变化与稳定之间平衡关系的一种思考和启示。
希望我们都能像铜一
样坚韧,又像硝酸银一样充满活力,不断追求稳定与变化之间的平衡。
铜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铜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铜在空气中加热化学方程式: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铜片表面逐渐变黑。
2.铜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实验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实验现象:铁片逐渐消失,并有红色金属生成。
4.氢气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H2+CuOCu+H2O;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CuO+COCu+CO2;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碳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2CuO+C2Cu+CO2↑;实验现象: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五水硫酸铜加热CuSO4.5H2OCuSO4+5H2O↑;实验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注意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8.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CuO+H2O+CO2↑;实验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CuO+2HCl=CuCl2+H2O;实验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10.氢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2+H2SO4=CuSO4+2H2O;Cu(OH)2+2HCl=CuCl2+2H2O;实验现象:蓝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11.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CuCl2+2NaOH=Cu(OH)2 +2NaCl;实验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补充反应:铜在氯气中燃烧:Cu+Cl2CuCl2;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与铜的初中化学方程式与铜有关的初中化学方程式文章摘要:铜是一种较常见的金属,具有金属典型的性质,可以与氧气反应,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可以与排在它后面的`金属盐溶液反生置换反应。
1.铜在空气中加热化学方程式: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铜片表面逐渐变黑。
2.铜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实验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实验现象:铁片逐渐消失,并有红色金属生成。
4.氢气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H2+CuOCu+H2O;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CuO+COCu+CO2;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碳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2CuO+C2Cu+CO2↑;实验现象: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五水硫酸铜加热CuSO4.5H2OCuSO4+5H2O↑;实验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注意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8.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CuO+H2O+CO2↑;实验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CuO+2HCl=CuCl2+H2O;实验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10.氢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2+H2SO4=CuSO4+2H2O;Cu(OH)2+2HCl=CuCl2+2H2O;实验现象:蓝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11.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CuCl2+2NaOH=Cu(OH)2 +2NaCl;实验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补充反应:铜在氯气中燃烧:Cu+Cl2CuCl2;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现象
当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时,会发生以下现象:
1. 铜会发生氧化反应,失去两个电子形成Cu2+离子。
Cu (s) --> Cu2+ (aq) + 2e-
2. 硝酸银溶液中的Ag+离子与Cu2+离子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离子Cu2+和银固体Ag。
Cu2+ (aq) + 2Ag+ (aq) --> Cu2+ (aq) + 2Ag (s)
3. 反应结束后,溶液中会有铜离子Cu2+存在,而银固体会沉淀下来。
总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u (s) + 2AgNO3 (aq) --> Cu(NO3)2 (aq) + 2Ag (s)
此外,反应过程中还会有其他一些观察到的现象:
4. 反应开始时,铜与硝酸银溶液接触,铜表面的铜离子开始溶解,溶液会呈现蓝色或者淡蓝色。
5. 随着反应的进行,铜离子逐渐与硝酸银溶液中的Ag+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银固体以细小颗粒的形式沉淀下来。
6. 反应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深,由蓝色变为暗蓝色。
7. 当反应结束时,溶液中的银固体沉淀可以通过过滤或者离心等方法进行分离。
8. 反应过程中会有少量气体的产生,这是铜与硝酸银溶液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通常不明显。
总而言之,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主要现象是铜离子与硝酸银溶液中的Ag+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离子和银固体。
此外,还有溶液颜色变深、溶液中银固体沉淀等现象。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铜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由于铜比银活泼,所以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银是银白色,铜离子溶液是蓝色,所以反应现象是铜的表面附着着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一、铜介绍铜是一种金属元素,也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
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
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
二、硝酸银溶液介绍1.硝酸银溶液是无气味无色透明大形结晶或白色小结晶的硝酸银溶解而来的溶液,是一种管制物品,需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2.无色透明大形结晶或白色小结晶。
无气味。
纯品在光线和空气中不变黑,但有硫化氢或微量有机物存在时能促进光致还原而变黑,熔化后为浅黄色液体,固化后仍为白色。
三、反应现象介绍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四、铜的用途1.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十分重要。
2.铜是一种红色金属,同时也是一种绿色金属。
说它是绿色金属,主要是因为它熔点较低,容易再熔化、再冶炼,因而回收利用相当地便宜。
古代主要用于器皿、艺术品及武器铸造,比较有名的器皿及艺术品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五、硝酸银溶液的用途硝酸银溶液可以用来测定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氰化物和硫氰酸盐。
测定锰的催化剂。
电镀。
制造银盐。
摄影。
瓷器着色。
六、化学反应原理1.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
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分子。
2.反应机理是化学中用来描述某一化学变化所经由的全部基元反应。
虽然整个化学变化所发生的物质转变可能很明显,但为了探明这一过程的反应机理,常常需要实验来验证。
铜和硝酸银离子方程式铜和硝酸银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Cu + 2AgNO3 -> Cu(NO3)2 + 2Ag在这个反应中,铜和硝酸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铜离子和硝酸铜,同时还生成了银。
铜是一种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Cu,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它在常温下呈现红褐色的固体,是地壳中含量较高的金属之一。
铜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可以制成各种耐久的工业设备和建筑材料。
硝酸银离子是由银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AgNO3。
硝酸银是一种无色晶体,在水中能够溶解,并且具有强氧化性。
它常被用于制备其他银化合物,以及作为医药和摄影行业的重要原料。
在铜和硝酸银离子反应中,铜离子与硝酸银中的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中一个离子从化合物中被另一个离子取代。
在这个反应中,铜离子与硝酸银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形成了硝酸铜和银。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u + 2AgNO3 -> Cu(NO3)2 + 2Ag。
方程式中的数字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在这个反应中,一个铜离子与两个硝酸银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个硝酸铜分子和两个银。
这个反应是可逆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当将铜与硝酸银反应时,铜会被硝酸银中的银离子取代,生成硝酸铜和银。
而当将硝酸铜与银反应时,银会被硝酸铜中的铜离子取代,生成铜和硝酸银。
这个反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银是一种贵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医药和摄影等领域。
而铜是一种常见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建筑和交通等领域。
铜和硝酸银离子反应可以用于回收银,将废弃的银制品转化为可再利用的银化合物。
总结起来,铜和硝酸银离子反应是一种置换反应,其中铜离子与硝酸银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生成硝酸铜和银。
这个反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回收银和制备其他银化合物。
铜和硝酸银离子反应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制和应用化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