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与古生物学阶段性作业3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6
古生物学技术在古生物地层对比中的应用古生物地层对比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比较,揭示地球历史上生物的演化过程和地层的时代分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古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古生物地层对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古生物学技术在古生物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一、生物标志物在古生物地层对比中的应用生物标志物是指古生物化石中具有特殊地理或地质意义的生物化合物。
它们可以通过分析化石中保存的有机物质来判断古环境条件、古气候、古地理等信息。
例如,藻类和古菌的化石中保存了许多有机化合物,通过分析这些标志物,可以获得古气候变化的信息。
此外,一些古生物特征的存在与否,如古植物的花粉和古动物的骨骼结构等,也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依据。
二、同位素地层学在古生物地层对比中的应用同位素地层学是一种基于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地层对比方法。
同位素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质量的原子,在地质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的地球化学反应。
通过分析古生物化石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获得关于地层古气候、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演化等信息。
例如,碳同位素组成可用于判断古植物的光合作用类型和古环境的水分条件;氧同位素组成则可以用于推测古水体的温度和氧气含量。
同位素地层学的应用,为地层对比提供了更加精确和客观的依据。
三、生物地层学在古生物地层对比中的应用生物地层学是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时代分布和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建立起地层的时间序列。
根据生物化石的演化特征,可以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地层带。
通过对生物地层的对比,可以确定地层的对应关系和时代早晚,进而建立地质时间尺度。
例如,在早前寒武纪地层中,三叶虫化石的分布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地层标志。
不同地区的三叶虫化石可以通过对比其演化特征和分布情况,确定地层的对应关系。
四、地层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古生物地层对比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它与地层学的结合为古生物地层对比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数据。
分子生物学通过研究DNA、RNA等生物大分子的序列变化,揭示了生物演化的分子遗传机制。
古生物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两个学科。
地层
学是研究地球各层岩石的性质、年代和构成,通过对岩层的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地球发展的历程,从而推断古生物的演化和分布。
而古
生物学主要从化石角度研究生物的特征、种类和分布,以此为基础重
建生物演化史和生态环境。
两者紧密结合,是研究地球演化和生命演
化的重要手段。
地层学家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岩石进行研究,发现地球历史上有过
多个时期的生物大灭绝和进化分化。
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
可以分辨不同期的生物类型和进化程度,重建生物演化史和地球环境
的变迁。
例如,寒武纪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生命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的过渡,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迅速
扩张的时期。
地层学家在不同地方发现的寒武纪岩层中,存在大量的
化石,这些化石包括了多种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以及一些已经灭绝的
群体。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详细研究,古生物学家可以确定它们的分类、特征、分布和演化,进而了解古生态环境和生物进化的历史。
总之,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它们的研究成
果对我们了解地球演化和生命演化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古生物地史学一、名词解释:1.地层叠覆律:在未经变动的情况下,年代较老的地层叠覆在年代较新的地层之上。
2.生物层序律:不同的地层中生物化石各不一样,并根据一样的化石来比照地层并证明属于同一时代。
3.瓦尔特相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在沉积环境连续渐变的情况下,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4.层型:一个已命名的地层单位和地层界限的典型模式剖面。
5.单位层型:给一个已命名的地层单位下定义和识别一个命名的地层做标准用的一个特殊岩层序列中特定的间隔的典型剖面。
6.界限层型:给两个命名的地层单位之间的地层界限下定义和识别这个界限做标准的特殊岩层序列中的一个特定的点。
7.磨拉石:随着褶皱山系的逐步形成,在山前凹陷和山间盆地中形成厚度巨大的山麓堆积,为砂砾岩且没有经过分选磨圆作用。
8.复理石:浊流沉积的海相地层。
其特征是厚度大,夹浅水生物化石或碎屑,由频繁互层的侧向上稳定的海相矿岩和较粗的其他沉积岩和页岩层组成层组成具有薄层的递变层理〔鲍马层序〕,具屡次重复性韵律层理,每一韵律层都包含由砂砾岩到泥质岩的顺序规律;单个韵律层厚度不大,但总厚度巨大;岩石类型单一,主要为砂岩和粘土岩。
9.小壳动物群:埃迪卡拉纪末期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
广泛分布在寒武纪最早期的梅树村组地层中。
包括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腕足类。
10.EEL动物群:东亚地区晚侏罗世十分繁盛的热河生物群以出现叶肢介(Eosestheria)-类蜉蝣(Ephemeropsis)-狼鳍鱼〔Lycoptera〕为特征代表的植物群,为湖生生物组合。
11.澄江动物群:产于澄江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
主要发现三叶虫,水母,甲壳纲,腕足类,藻类等。
12.D-C植物群:三叠纪以天山-岭为界的南方以双扇厥科中的网脉蕨〔Dictyophyllum〕-格脉蕨(Clathropteris)植物群,代表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
1.蜓的地史分布特征分布于石炭纪、二叠纪,延续时间短,演化迅速,属种数目多,地理分布广,因而是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化石之一。
蜓类于早炭世晚期开始出现,属种少,个体微小,一般为短轴型的原始类型,以小泽蜓科为主。
到晚石炭世,蜓类开始繁盛,以纺锤蜓科大量出现为特色。
早二叠世,旋壁最显著的变化时出现了蜂巢层,并以希瓦格蜓科的大量出现和大量繁盛为特点。
中二叠世拟旋脊和副隔壁出现为特点。
早中二叠世为蜓类的全盛时期。
晚二叠世时,蜓类大减少,有的形体特化,二叠纪末蜓类绝灭。
2.蜓的旋壁的微细壳层有哪些?原始层——为一浅色、不透明的疏松状壳层;致密层——为一黑色、致密的薄层状壳层;透明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无色透明的壳层;疏松层——为一黑色、半透明的疏松状壳层,壳层分布不均匀,厚度有变化。
位于致密层之上的称外疏松层,位于其下的称内疏松层;蜂巢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较厚的蜂巢状壳层,内有许多垂直于旋壁分布的棱柱状细管,在纵切面上呈假纤维状。
3.原蕨植物在植物进化史上的意义?答:原蕨植物于晚志留世出现,繁盛于早、中泥盆世,晚泥盆世绝灭。
原蕨植物保留着一些与绿藻相似的特征,所以一般认为原蕨植物与苔藓植物一样,由海生绿藻演化而来。
原蕨植物是陆生高等植物发展演化的起点。
常见化石代表有瑞尼蕨、工蕨裸蕨。
原蕨植物的出现是植物进化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它完成了从水域到陆地的飞跃,是征服陆地的先驱。
4.石炭纪-二叠纪主要的造煤植物门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答:厥类植物,节蕨、石松、真蕨、种子蕨类和裸子植物为主要造煤植物。
原蕨植物门一般特征,地史分布,起源和进化;石松植物门的一般特征,鳞木叶座结构,地史分布;节蕨植物门的一般特征,地史分布;真蕨植物门的一般特征,蕨叶结构——单羽状复叶、双羽状复叶、三羽状复叶、小羽片及类型、羽片、间小羽片、羽轴,地史分布。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种子蕨植物门、苏铁植物门、银杏植物门、松柏植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地史分布;被子植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地史分布;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地层及古生物学(专升本)名词解释1. 形态属(3分)标准答案是:形态属:古生物研究只按形态的相似性而定的属称为形态属。
2. 头足类的缝合线(3分)标准答案是:头足类的缝合线:头足类隔壁边缘与壳壁内面接触的线叫缝合线。
3. 石化作用(3分)标准答案是:石化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下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
4. 笔石页岩相(3分)标准答案是:笔石页岩相:保存有笔石的黑色页岩,代表一种海水不通畅,海底平静缺氧的泻湖环境或深海半深海的环境。
5. 三叶虫的面线(3分)标准答案是:三叶虫的面线:大部分三叶虫的头甲背面被一对缝隙所切穿,该缝隙即面线。
填空题6. 埃迪卡拉动物群是___(1)___ 化石;它出现的层位是 ___(2)___ 统;而寒武系底部以大量出现___(3)___ 化石为特征。
(3分)(1). 标准答案是:无硬体骨骼或外壳的动物遗迹(2). 标准答案是:上震旦(3). 标准答案是: 小壳动物群7. 中生代我国地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___(4)___ 。
它具体表现在太行山——雪峰山以东___(5)___ ;而以西___(6)___ 。
(3分)(1). 标准答案是:东西分异(2). 标准答案是: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3). 标准答案是:大型稳定的内陆盆地8. 构造分析法中,升降运动的分析标志是___(7)___ ;褶皱运动的分析标志是___(8)___ 。
(2分) (1). 标准答案是:水深,沉积厚度和平行不整合(2). 标准答案角度不整合。
(1). 是:岩性特殊(2). 标准答案是:标志明显易于识别(3). 标准答案是:层位稳定(4). 标准答案是:分布范围广的岩层或矿层10. 从生物界的部面貌来看,早古生代是一个___(13)___ 极其繁盛的时代;而晚古生代生物界形成了___(14)___ 的局面;中生代生物界的突出特点是___(15)___ (3 (1). 标准答案是:带壳海生无脊椎动物(2). 标准答案是:脊椎动物登陆与演化;陆地森林出现(3). 标准答案是:陆生脊椎动物发展和恐龙时代问答题11. 简述植物进化的主要阶段?(10分) 标准答案是:简述植物进化的主要阶段?早期维管植物阶段、蕨类植物阶段、裸子植物阶段、被子植物阶段。
古生物学1: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中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
它所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在地史时期中曾经生活过的各类生物,也包括各地质时代所保存的与生物有关的资料。
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其具体对象是发现于各时代地层中的化石(fossil),保存在岩石中的远古时期(—般指全新世,距今一万年以前)生物的遗体、遗迹和死亡后分解的有机物分子。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2.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3.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答: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
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大量未知。
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4.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
(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
)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
反映生物主要特征。
5.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
(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
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是指那些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较大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1.简述原蕨植物门的主要特点?分析它们在植物进化上的重要意义?原蕨植物又称为裸蕨植物,植物体小而简单,高不过两米,多为草本,无根和叶。
茎二歧式分枝,地上直立茎的表面有角质层和气孔,或有刺状或鳞片状的突起,地下横卧的根状茎具假根,茎内有原始的维管束,为原生中柱。
孢子囊单个生于枝的顶端,少数聚集成孢子囊簇或孢子囊穗,同型孢。
原蕨植物的出现是植物界从水生生活扩展到陆生生活的一个转折点。
植物体出现了适应陆生环境的输导组织、假根、角质层、气孔等,但是原蕨植物分化还较简单,所以大多数还只能生活于滨海、沼泽或潮湿低地。
原蕨植物于晚志留世出现,繁盛于早、中泥盆世,晚泥盆世绝灭。
原蕨植物保留着一些与绿藻相似的特征,所以一般认为原蕨植物与苔藓植物一样,由海生绿藻演化而来。
原蕨植物是陆生高等植物发展演化的起点。
常见化石代表有瑞尼蕨、工蕨裸蕨。
原蕨植物的出现是植物进化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它完成了从水域到陆地的飞跃,是征服陆地的先驱。
2. 简述我国东部地区二叠纪华北与华南含煤地层的时空分布规律。
华北:下统太原组。
下中统含重要煤层: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中上统上石盒子组局部含不稳定煤层,但淮南含煤。
规律:豫北、晋中、晋东南等西部地区含煤好,向北煤层数、厚度渐减,向南含煤层位变高。
华南:P2 底部如梁山组、马鞍煤系、黔阳煤系;上部童子岩组、礼贤煤组等,主要在东部地区。
P3 龙潭煤系、全区分布长兴煤系在浙江、藏北、川黔桂交界处。
总体看我国二叠纪成煤期和聚煤区有从北向南、自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3. 试分析晚石炭世全球植物分区概况及其地质意义?分为四个区:1安加拉温带植物区,位于北方,以草本小型蕨类为主,木本具年轮;。
2欧美热带植物区,位于赤道附近,以高大石松、节蕨、科达为特征;3冈瓦纳寒带植物区,位于南方,以灌木、草本为主,属种单调;4后期又出现了华夏热带植物区,与欧美型植物混生,并有大量地方性属种,也位于赤道附近。
地质意义:1表明当时气候出现了分带现象(若进行综合分析可酌情给分)北方的温带区、赤道附近的热带区和南方的寒带区。
地层与化石地理题
地层与化石地理题指的是涉及地层学和古生物学领域的地理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地层形成、演变以及化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示例题目:
1.简述地层形成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地层如何记录地球历史。
2.解释化石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化石在地层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描述地层如何反映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并举例说明地层学研究对人类发展
的意义。
总结:地层与化石地理题是关于地层学和古生物学领域的地理题目,考察学生对地层形成、演变以及化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些题目通常涉及到地层学的原理、化石的形成过程、古生物的生活环境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对地球科学领域的理解。
1、中生代生物界以陆生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类)和海生无脊椎动物菊石类的繁荣为特征,所以中生代也称为裸子植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菊石时代2、白垩纪末出现地史上著名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其中陆上的恐龙类、空中的飞龙类或海中的沧龙类(陆上的恐龙、海中的箭石、海中的菊石)全部灭绝。
3、联合大陆(Pangea)在__三叠纪晚期__时期进入分裂解体阶段。
4以类蜉游—东方叶肢介—狼鳍鱼为代表的生物组合代表了典型的湖泊相,称为_热河动物群__。
5、三叠纪,特别是早、中三叠世仍继承古生代以来的以秦岭海槽为界所显示的“南海北陆”特征,受中、晚三叠世期间_印支运动_影响,华南地区明显海退。
6、中国三叠纪的古地理具有鲜明特点,以秦岭-大别山为界,“南海北陆”的古地理格局十分注目,南部的海区,以_龙门山—康滇古陆为界___为界,东侧为华南稳定浅海,西侧为活动的多岛洋盆地。
7、华南浅海区三叠系以黔南贞丰剖面发育最好,该剖面下三叠统包括飞仙关组、永宁镇组组。
8、发生于中三叠世晚期华南大规模的海退,这就是地史上著名的_拉丁期大海_。
9、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发育良好,生物化石十分丰富,是中国北部陆相三叠纪的标准剖面,其下统刘家沟组,_和尚沟组___为紫红色砂泥质岩。
10、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发育良好,生物化石十分丰富,是中国北部陆相三叠纪的标准剖面,其中统由_二马营组、铜川组___组成。
11、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发育良好,生物化石十分丰富,是中国北部陆相三叠纪的标准剖面,其上统由_延长组___组成。
12、从全球来看,中生代古气候明显地分为三大阶段,即_早、中三叠世干旱广布时期—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潮湿时期—晚侏罗世、侏罗纪干旱时期_。
13、华南浅海区三叠系以黔南贞丰剖面发育最好,该剖面中三叠统包括关岭组、法郎组_组。
14、华南浅海区三叠系以黔南贞丰剖面发育最好,该剖面上三叠统包括_把南组、火把冲组和二桥组_组。
15、燕山运动为整个侏罗纪至白垩纪期间广泛发育于我国全境的重要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变动,岩浆喷发和侵入活动及部分地带的变质运动。
1、地球上最早的比较可靠的生物出现距今?35亿年46亿年6亿年32亿年×对的答案:12、大量具壳无脊椎动物是从?泥盆纪开始出现二叠纪开始出现寒武纪开始出现 奥陶纪开始出现×对的答案:33、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称?侧生动物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低等动物× 对的答案:3?4、类别不同,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叫适应趋异适应辐射特化适应趋同×对的答案:45、 古生物遗体所有或部分保存的化石叫?铸型化石 实体化石模核化石遗迹化石×对的答案:26、内亚滨海带中?对的答植物稀少动植物均稀少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不能生长,动、植物种类稀少× 案:37、窄盐牲生物如?珊瑚 双壳类腹足类海绵动物×对的答案:18、广盐性的生物如?三叶虫头足类 蜓双壳类× 对的答案:49、 浮游生物身体一般是?两侧对称辐射对称流线形球形×对的答案: 210、 生物间共生关系互相有利称?共栖共生寄生 伴生 ×对的答案:211、原地埋藏化石多?个体大小不一个体大小相近单瓣分散保存个体破碎磨损×对的答案:112、 介于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之间的有?腔肠动物 原生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 × 对的答案:413、黑色笔石页岩相代表?开阔海环境滨海环境湖泊环境较深滞流水环境×对的答案:414、能明确指示某种沉积环境的化石叫?标准化石指相化石化学化石遗迹化石 ×对的答案: 215、贝壳和骨骼的内部空腔中充填的沉积物固结后,形成与原空腔形态大小类似的实体称?外膜外核内核内膜 ×对的答案:316、 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印模和铸型等总称?对的答案:1模铸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实体化石×17、地层中的矿质结核、硬锰矿的树枝状沉淀和规则叠层的叠锥等是?化石考古文物假化石生物遗迹 ×对的答案:318、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以微米计的微小化石的新学科叫?微体古生物学超微古生物学孢子花粉学古生物学×对的答案:219、 生物在埋藏情况下,本来生物体的组成物质逐渐被溶解,而由外来矿物质逐渐填充的过成称为?碳化作用石化作用 矿质填充作用 置换作用 ×对的答案:420、 珊瑚的生活方式属于?浮游底栖游泳假漂游×对的答案:221、 中胚层包围的空腔称?体腔肠腔 中央腔 假体腔 × 对的答案: 122、 后口动物?无体腔具真体腔具肠腔 具中央腔 ×对的答案:223、生物对一定而又严格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而发生的局部变异为?适应 特化 相关律趋同×对的答案:224、 根据古生物资料所建立的“古生物钟”表白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变快不变或快或慢×对的答案: 125、 生物某类群的趋异向着两个以上的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各种生活条件称为?趋同适应适应辐射特化 × 对的答案: 326、 生物进化中,旧类型绝灭,新类型兴起,已演变的类型不也许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也许重新出现,这就是进化的?可逆性不可逆性 前进性规律性×对的答案:227、 造礁珊瑚是一种?广生性生物狭生性生物介于广、狭生性之间生物漂浮生物 ×对的答案:228、 哺乳类和被子植物大发展阶段称为?新生代古生代中生代 元古代×对的答案:129、 爬行类动物恐龙类极盛,被子植物大发展阶段称为?古生代太古代中生代 新生代 × 对的答案: 330、 化石保存需要种种严格的条件,因此各时代地层中所保存的化石只能代表地质历史中生存过称的生物的?全体一小部分绝大部分具硬体部分×对的答案:231、 保存在岩石中的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和遗迹称为?印模化石印痕化石遗迹化石模核化石 ×对的答案:31、珊瑚纲具?外骨胳内骨骼双瓣壳螺旋壳× 对的答案:12、四射珊瑚块状复体相邻个体的部分外壁消失,属?互通状互嵌状多角星射状多角状× 对的答案:33、四射珊瑚块状复体,外壁所有消失,相邻个体的隔壁互通连接的属于?分枝状笙状块状多角状×对的答案:14、 四射珊瑚块状复体,外壁所有或部分消失,个体间以泡沫带相接者属于?丛状多角状互通状互嵌状×对的答案:35、 四射珊瑚块状复体,外壁所有或部分消失,个体间以泡沫带相接者属于?多角状互通状多角星射状互嵌状×对的答案:46、 四射珊瑚原生隔壁和一级隔壁的发生方式均为?轮生序生互生对生× 对的答案:27、 珊瑚体上端的杯状凹陷是珊瑚虫的栖息处,该处称为?主内沟 侧内沟萼空隙 × 对的答案: 38、在主隔壁处,由于生活的软体凹入常形成?主内沟侧内沟 尊空隙 ×对的答案:19、四射珊瑚的鳞板与泡沫板属?轴部构造边沿构造 纵列构造双列型构造×对的答案:210、 由内斜板、辐板和中板组成的轴部称?中轴 轴管壁柱中柱× 对的答案:411、 对隔壁在内端膨大形成?中柱中轴管轴旋轴×对的答案:212、四射珊瑚横板与鳞板组成?双带型 单带型泡沫型三带型× 对的答案:113、横板、泡沫板与中柱可组成?单带型泡沫型三带型双带型 ×对的答案:314、 只有横板可构成?单带型双带型三带型泡沫型 × 对的答案:115、联结构造属于?四射珊瑚 横板珊瑚苔藓动物古杯动物 ×对的答案:216、 四射珊瑚是?全属海洋动物大部分属海洋动物 属半咸水动物属淡水动物×对的答案:1 17、Kueichouphy llum属于?古植物 三叶虫四射珊瑚 腕足动物× 对的答案:318、Polythe c alis是属?单体双带型 单体三带型 复体三带型复体双带型×对的答案:319、鳞板属于?苔藓动物头足动物蜓四射珊瑚×对的答案:420、 具有萼部的是?三叶虫四射珊瑚 棘皮动物盾皮鱼纲 × 对的答案:221、横板珊瑚亚钢地史分布于?寒武纪-现在 晚寒武世-晚奥陶世晚寒武世一中生代侏罗纪一第四纪×对的答案: 322、Kueic houph yllum时代为?早石炭世晚石炭世 泥盆纪志留纪×对的答案:123、具边沿泡沫带在对部发育,对部隔壁细长,主部隔壁加厚,单体等特性的是?Dib u noph y llum Tachy l asma Ps e udour a linia Kueic houphyllum × 对的答 案:324、Lith ostro tion时代为?寒武纪泥盆纪奥陶纪早-中石炭世×对的答案:425、多角状复体,具中轴,横板上凸呈帐篷状等特性的是?Tachylasma Lit h ostrot i on Ps eudouralinia Dibun ophyllum× 对的答案:226、 单体,体内充满泡沫板且它上分布短的隔壁刺等特性的是?CalceolaHexagonaria Cyst iphyllum Polythecalis × 对的答案:327、 多角状复体,具壁孔等特性是?Halysites Chaetites Fav o sites Cys t iphyllum× 对的答案:328、Sy ringopora的联结构造是?联结管联结孔联结板 脊板× 对的答案: 129、Calc e ola的时代为?早一中泥盆世 志留纪二叠纪石炭纪×对的答案:130、复体链状,横板水平,个体间有中间管相联接的属是?蜂巢珊瑚速壁珊瑚链珊瑚 原古杯 × 对的答案:331、F a v o s i te s具?联结管壁孔角孔联结板×对的答案: 232、L ithostrotion具?中轴 中柱轴管假中柱 × 对的答案:133、Ta chyla sma属于?双带型 单带型三带型泡沫型 ×对的答案:234、Pseu douralinia属于?双带型单带型泡沫型三带型× 对的答案: 135、Dib unophyllum具有?假中柱中轴中柱 轴管×对的答案:336、Cal ceola属于?泡沫型三带型单带型双带型× 对的答案:137、 四射珊瑚单带型具有?隔壁 横板中轴磷板 × 对的答案:238、 横版珊瑚重要发育?隔壁磷板横板泡沫板×对的答案:339、 横板珊瑚与四射珊瑚的重要区别在于?有联结构造 有横板 有轴部构造无隔壁× 对的答案:11、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原生动物门爬行类×对的答案:12、三叶虫的外壳成分重要为?钙质几丁质磷灰质都不是× 对的答案:23、 三叶虫的分布时限为?寒武纪奥陶纪寒武纪-二叠纪 寒武纪-志留纪× 对的答案:34、三叶虫的头甲分?头鞍、颈环和颊部 头鞍和活动颊 活动颊和固定颊 A 和B × 对的答案: 1 5、 三叶虫颊部分?头盖和活动颊活动颊和固定颊 头鞍和活动颊A 或 B× 对的答案:26、三叶虫头盖由 组成?头鞍和固定颊活动颊和固定颊头鞍和活动颊A 或 B× 对的答案:17、面线切穿?固定颊活动颊颊部前边沿和后边沿×对的答案:38、头鞍前方的颊部称为?外边沿前边沿内边沿后边沿× 对的答案:29、 眼叶位于面线的?外侧前方后方内侧×对的答案:410、三时虫头甲保存为化石的部分常为?头鞍固定颊头盖 活动颊 × 对的答案:311、 三时虫肋节上的横沟称为?肋沟间肋沟 半环颈沟× 对的答案:112、三时虫尾节的各个体节彼此?可以活动愈合 以半环相连接 A 和 C× 对的答案:213、 球接子类属于?小尾型异尾型等尾型大尾型×对的答案:314、 球接子头甲与尾甲的区别之一是尾甲上具有?中沟中瘤 颈环边沿刺× 对的答案:415、 三叶虫的生态类型为?底栖 漂游游泳都对×对的答案:416、三叶虫的面线以眼叶为界可分为?前支和后支后颊类和前颊类角颊类和边沿面线 B 或 C × 对的答案:117、 假球接子的拉丁文名称为?Pseudot i rol i tes Pse u dagn o stus Pseu dogn ostus Pseudoura linia× 对的答案:2 18、Redlich ia的时代为?寒武纪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奥陶纪 × 对的答案:219、叉尾虫的时代分布为?寒武纪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奥陶纪×对的答案:320、Dame s ella的头甲上具?6对尾刺一对前坑肋沟瘤点×对的答案:421、Drepanura的地史分布为?晚寒武世中寒武世早寒武世寒武纪 × 对的答案: 122、Drepanur a的尾甲上发育一对?次生刺肋沟间肋沟前肋刺×对的答案:4的头鞍呈?23、Eois otelus锥形倒梨形梯形球形×对的答案:224、Nan k ino lit hus 的分布时代为?晚寒武世奥陶纪晚奥陶世 志留纪×对的答案:325、Coronoc ephal us的时代分布为?寒武纪奥陶纪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对的答案:426、Cor o nocephalu s尾甲轴部的分节比肋部的分节?多少同样多都不对 ×对的答案:11、 笔石纲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门 ×对的答案: 32、笔石纲的时代分布?寒武纪一现代中寒武世-早石炭世奥陶纪-三叠纪 奥陶纪-志留纪×对的答案: 23、 笔石动物生活习性是?海水群体淡水群体海水单体淡水单体×对的答案:14、 笔石动物最早形成的个体是?胞管丝状管胎管 横管×对的答案:35、 笔石动物的胞管形态多样?它是个体的一部分它是一个个体它是个体间的一个管它是个体间的连接管×对的答案:26、连接笔石个体的构造叫?管轴丝状体 共管横管× 对的答案:37、正笔石目的笔石体的生活方式?漂浮底栖固着底栖爬行自由游泳×对的答案:18、树形笔石的胞管有()种类型?二三 四 一 ×对的答案:19、 正笔石目的地史分布是?中寒武世一早石炭世寒武纪一奥陶纪 奥陶纪-早泥盆纪志留纪-泥盆纪×对的答案: 3 10、笔石动物管壁由()组成?几丁质 碳酸钙磷灰质 蛋白质×对的答案:411、Acanthog r a pt us的地质时代是?早奥陶世中寒武世早志留世中志留世× 对的答案:112、Didy mog raptus的胞管是?外弯内弯 波状直管状×对的答案:413、Didym o graptu s的笔石枝是()枝?一二四八×对的答案:214、S inograptus的胞管是?波状背腹褶皱孤立状外弯 ×对的答案:215、Cli macograptus的胞管口穴呈 ?方形外弯内弯外卷× 对的答案:116、Cl imacog rapt us笔石体的组成是?单枝单列胞管 单枝双列胞管 二个笔石枝 四个笔石枝 ×对的答案:217、Rastrit es的胞管是?外弯内弯孤立式 半孤立式 ×对的答案:318、Rastrites出现的时代是?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晚志留世早泥盆世 × 对的答案: 219、Monogra p tus的笔石体是?单枝单列胞管单枝双列胞管二个笔石枝一个笔石枝, 一个侧枝× 对的答案:120、Monograptus 产出的地层时代是?晚奥陶-早志留世早志留-早泥盆世晚志留-早泥盆世早泥盆-早石炭世 × 对的答案:2 21、Cyrtograptus笔石体的组成是?二个笔石枝一个笔石枝二个主枝加次枝一个枝加若干幼枝×对的答案:422、 根据实际经验,保存笔石化石最佳的岩石是?细砂岩碳酸盐岩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对的答案:423、 笔石枝生长方向的总趋势是最终形成?下斜攀合平伸上斜×对的答案:224、 笔石动物巳绝灭,它最相似于现代的?苔藓虫蠕虫羽鳃纲动物珊瑚×对的答案:31、低等植物的主线特性是()?单细胞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 ×对的答案:42、轮藻化石是()?轮藻植物整体轮藻植物的根轮藻植物的茎轮藻植物的藏卵器× 对的答案:43、叠层石的成因是?蓝藻粘附碎屑而成蓝藻与其它藻交替生长无机沉积成岩构造×对的答案:14、 叠层石始于?元古代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 ×对的答案:25、高等植物的重要特性是?真核细胞有根、茎、叶的分化多细胞有本质部× 对的答案:26、高等植物最易保存化石的部分是?根 茎叶繁殖器官×对的答案:37、叶序的排列有助于?吸取二氧化碳接受水份接受阳光接受氧料×对的答案:38、植物界征服陆地的先驱是?苔藓植物门 原蕨植物门前裸子植物门节蕨植物门× 对的答案:2 9、原蕨植物门具有?单叶复叶羽状复叶无叶× 对的答案:410、 高等植物最早登陆在?早志留世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中泥盆世×对的答案:211、叶座是哪类植物特有的?节蕨植物门 石松植物门原蕨植物门真蕨植物门× 对的答案: 2 12、 叶座是植物哪一部分的化石?叶在茎上的痕迹叶基部在茎上的痕迹根叶脉× 对的答案:213、Cal a m ites(芦木)是?根化石茎化石髓模化石叶化石×对的答案:314、 小羽片着生于?末二次羽轴上末次羽轴上末三次羽轴上茎上× 对的答案:215、 间小羽片着生于?末次羽轴上末二次羽轴上末三次羽轴上 茎上×对的答案:216、石松植物门在哪时期为大型乔木?泥盆纪石炭纪一二叠纪 中生代现代 ×对的答案:217、真蕨植物门的重要特性?木本草本 大型羽状复叶孢子繁殖×对的答案:318、种子蕨植物门与真蕨植物门的重要区别?根茎叶繁殖器官 ×对的答案:419、楔羊齿蕨叶形状是?楔形舌形朵状圆形×对的答案:320、 楔羊齿蕨叶的叶脉是?扇状脉羽状脉放射状脉简朴网状脉× 对的答案:221、 栉羊齿蕨叶形状是?楔形椭圆形朵状带状× 对的答案:222、栉羊齿蕨叶的叶脉是?扇形脉 羽状脉放射状脉简朴网状脉×对的答案:223、脉羊齿蕨叶基部形态是?楔形心形所有附着在羽轴上 圆形×对的答案:224、脉羊齿蕨叶的叶脉是?扇形脉羽状脉但中轴不达顶端放射状脉羽状脉、中轴达顶端×对的答案:225、 座延羊齿蕨叶的基部是?楔形 基部下延基部上延圆形×对的答案:226、一个植物体可以归入 个形态属?一个两个多个零个×对的答案:127、一个植物体可以归入个器官属?对的答案:3一个两个多个零个 ×28、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重要区别?根特性叶特性 果实生活环境×对的答案:329、初期维管植物阶段为?早志留世-中泥盆世早寒武世-中志留世早泥盆世一中石炭世早石炭世-晚二叠世 × 对 的答案:130、 菌藻植物阶段为?太古代-早志留世元古代-早志留世 太古代-志留纪元古代-志留纪 ×对的答案:331、蕨类和古老裸子植物阶段为?晚泥盆世-早二叠世晚志留世-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二叠世一三叠纪× 对的答案:132、裸子植物阶段为?晚二叠世-早白垩世晚二叠世-白垩纪 早三叠世-早白垩世早三叠世-老第三纪× 对的答案:133、 被子植物阶段为?晚白垩世-现代侏罗纪-现代 老第三纪-现代侏罗纪-白垩纪×对的答案:134、 孢子是植物的什么器官?营养 繁殖 消化输导 × 对的答案:235、Lepid od endron属于?有节植物门 真蕨植物门石松植物门原蕨植物门× 对的答案:336、Lepid o dendron属具有 构造?大型羽状复叶叶座简朴网状脉 掌状脉× 对的答案:237、Le pidod end ron属的时代是?石炭纪一-二叠纪二叠纪--三叠纪泥盆纪--石炭纪 中生代 × 对的答案:138、Sphen o phyllu m属于?有节植物门真蕨植物门石松植物门原蕨植物门×对的答案:139、Spheno phyllum属具有?单叶 二对叶三对叶多片轮状叶×对的答案:340、Sphenop h yllu m属的时代是?泥盆纪--石炭纪石炭纪--二叠纪二叠纪--三叠纪中生代× 对的答案:241、Calami t es属于?石松植物门有节植物门 真蕨植物门 原蕨植物门× 对的答案:242、Cal amites属的时代?泥盆纪--石炭纪石炭纪--二叠纪 二叠纪--三叠纪中生代× 对的答案: 243、Cal amit e s属的特点是?相邻节间的纵沟纵肋在节部交错相邻节间纵沟纵肋在节部不交错具叶座构造 具三对叶构造×对的答案:144、Annul aria属于?石松植物门有节植物门真蕨植物门原蕨植物门 ×对的答案:245、Annula r ia属的时代是?泥盆纪--石炭纪石炭纪-一二叠纪 二叠纪—一三叠纪中生代 × 对的答案:246、Ann ula ria属的特点是?单叶 具3对叶构造多片轮状排列的叶具2对叶构造×对的答案:347、Pecop t eris属于?石松植物门有节植物门 真蕨植物门原蕨植物门× 对的答案:348、Pecop t eris属的时代是?泥盆纪——石炭纪 石炭纪--二叠纪二叠纪-一三叠纪中生代× 对的答案:249、Pec o pteris属蕨叶的特点是?椭圆形,羽状脉 椭圆形,放射状脉楔形,羽状脉 带状,羽状脉×对的答案:150、Dictyophyllum 属于?真蕨植物门 种子蕨植物门有节植物门 石松植物门×对的答案:151、Dictyo p hyllum属的特性是羽片?边沿三角形侧脉垂直于中脉网状脉全缘,侧脉垂直于中脉边沿三角形、具简朴网脉全缘、具复杂网脉 × 对的答案:152、Dictyoph yllum属的时代是?三叠纪--现代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侏罗纪—-白垩纪中生代× 对的答案:253、Coniopt eris属于?种子蕨植物门 真蕨植物门有节植物门石松植物门 ×对的答案:254、Coniopter is属的时代是?三叠纪--现代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侏罗纪--早白垩世 中生代×对的答案:355、Con iopteri s 属小羽片特性是?栉羊齿型脉羊齿型 楔羊齿型 座延羊齿型×对的答案:356、Neuro pteris属于?真蕨植物门有节植物门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 对的答案:157、Neuropteris 属小羽片为?栉羊齿型脉羊齿型 楔羊齿型 座延羊齿型 ×对的答案:258、Neuropt e ris属的时代是?泥盆纪-石炭纪石炭纪一早二叠世二叠纪一早三叠世中生代×对的答案:259、Gig a ntonocle a属于?真蕨植物门 有节植物们种子蕨植物门被子植物门 ×对的答案:360、Gigantonoclea属小羽片特性是?大,具简朴网脉 大,具复杂网脉小,具简朴网脉小,具复杂网脉× 对的答案:161、Gig a ntonocle a属的时代是?石炭纪二叠纪 三叠纪侏罗纪 × 对的答案:262、P t erophyllum属于?种子蕨植物门苏铁植物门银杏植物门松粕植物门 ×对的答案:263、Pte ro phyllum属的时代是?二叠纪-三叠纪晚三叠世一侏罗纪 晚侏罗世一白垩纪中生代 ×对的答案:264、Pterop h yllum属的特性是?裂片在羽轴腹面,平行脉裂片在羽轴背面,弧行脉裂片在羽轴两侧,平行脉裂片在羽轴两 侧,弧形脉 × 对的答案:365、Ginkgo i tes属于?松柏植物门苏铁之植物门种子蕨植物门银杏植物门×对的答案:466、Ging oit e s属的时代是?三叠纪-侏罗纪三叠纪-白垩纪中生代侏罗纪一早白垩世× 对的答案:467、Ginkgoit es属的特性是?叶扇形,扇状脉,叶片不分裂叶扇形,扇状脉,叶片二歧式分裂叶扇形,放射状脉,叶片不分裂叶楔形,放射状脉,叶片二歧式分裂B × 对的答案:68、Podozamit e s属于?苏铁植物门种子蕨植物门银杏植物门松柏植物门× 对的答案:469、Pod zamites属的时代是?石炭纪-二叠纪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白垩纪-现代二叠纪-三叠纪 × 对的答案:270、Podozami tes的特性是?羽状复叶,披针形小羽片,平行脉叶片披针形,弧形脉叶片披针形,平行脉 羽状复叶,披针形 小羽片,弧形脉 × 对的答案:271、 含羽轴和小羽片的叶片称为?实羽片裸羽片羽片 小羽片×对的答案:372、 叶片分裂的最小单位称为?实羽片 裸羽片羽片小羽片× 对的答案:473、 自基部均匀二分叉的脉称?扇状脉 放射脉掌状脉网状脉× 对的答案:174、 侧脉羽毛状排列于中脉两侧的称为?扇状脉网状脉平行脉羽状脉 ×对的答案:475、 着生于羽轴上的小羽片称为?实羽片裸羽片间小羽片 小羽片×对的答案:376、 载有孢子囊的小羽片为?实羽片羽片裸羽片 小羽片 × 对的答案:177、 裸羽片的功能是?生殖 营养吸取二氧化碳吸取阳光×对的答案:278、 孢子囊是下列哪类植物的生殖器官?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石松植物 银杏植物 ×对的答案:379、 小羽片中出自羽轴的侧脉称?侧脉羽状脉邻脉网状脉 ×对的答案:380、小羽片舌形,全缘,基部心形,羽状脉,中脉不达顶端。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地层及古生物学课程作业3(共3次作业)学习层次:专科涉及章节:第10章——第14章一、名词解释南丹型磨拉石贡瓦纳古陆印支运动二、简答题1.中国三叠纪的古地理和古构造轮廓2.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3.喜马拉雅运动及其地史意义4.燕山运动及其地史意义三、论述题1.石炭纪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2.寒武纪扬子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3.泥盆纪华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4.任举中国地史中的二个成煤期并说其古地理环境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南丹型:“南丹型”是华南泥盆系中、上统台裂陷槽深水、滞流,贫氧沉积的代表,空间上呈北北东或北西向的带状分布,明显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由黑色泥岩,泥灰岩、硅质岩组成,含菊石、竹节石及无眼三叶虫等化石。
磨拉石:磨拉石,又称磨拉石建造,板块碰撞(陆—陆碰撞或陆洋碰撞)大陆边缘褶皱隆升,在山间盆地或山麓前缘形成的巨厚的砂,砾岩占优势的陆相沉积。
岩石成熟度差(分选,磨圆岩差,矿物成分复杂),相变急剧,是一种快速堆积。
贡瓦纳古陆:冈瓦纳古陆指古生代初或更早至中生代早期(联合古陆解体之前)存在于南半球统一的大陆,它包括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巴次大陆,澳大利亚、南美和南极大陆。
因具有相同的“古羊齿植物群”而得名。
冈瓦纳植物群与欧美区植物群相对立,凡欧美区植物,在冈瓦纳都未发现。
印支运动:印支运动1934年法国地质学家J.Fromaget)将印支半岛,晚三叠世前诺利克期与前瑞替克期的两个造山幕,命名为印支褶皱,1945年黄汲清首先将阿尔卑斯旋回划分为印支,燕山,喜马拉雅三个亚旋回,以印支旋回称呼我国中生代初期的地壳运动,目前一般认为印支运动在时间上包括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的地壳运动,空间上分布于我国西部特提斯带,发育有三江、松、甘孜、西岭及南岭的印支褶皱带。
同时印支运动是我国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的转折点(以南海北陆转化为东西分异)是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构造体制演化的新阶段。
二、简答题1.中国三叠纪的古地理和古构造轮廓早、中三叠世继承了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古地理格局;以岭海槽为界,显示出“南海北陆”的特征,南部海区以龙门山—康滇古陆为界,东为华南稳定的浅海;西为活动的多岛洋盆地,晚三叠世华南为海陆交互和沉积,随着江南古陆为主体的湘黔桂方地的形成,华南分为东西两个滨浅海沉积区。
西部龙门山,滇黔桂一带早期为浅海海湾,晚期海退为近海盆地。
晚二叠世末,北方华北陆块与塔里木陆块,两伯利亚及劳亚古大陆连成一体,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形成一系列,大小不等的陆河湖盆地,大型的有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宁武—沁水,此外,还有东北零星分布的小型的山间盆地。
2.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1)陆核的形成,太古宙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太古代以基性喷发为主,陆源沉积物较薄表壳岩零星出现,中太古代火山岩以中、基性为主,仍很发育,但沉积岩类已遍布全区,代表表壳岩分布的沉积厚度明显增大。
晚太古代沉积岩比例明显增大,火山岩以夹层形式出现,沉积岩有明显分带现象。
,蒙等地甚至出现富含有机碳质的沉积,表壳岩已广布于华北地区。
早、晚太古代的花岗岩侵位发生在三个时期:32.4亿年花岗岩及云英闪长岩侵位;29亿年花岗岩类侵位;27—25亿年花岗类侵位。
其规模逐步增大,说明硅铝壳不断扩大、增厚,至晚太古代末期,硅铝壳已初具规模,形成华北板块的锥形——陆核。
(2)陆核增生和原始板块形成——古元古代古元古代陆核经历了拉裂陷——闭合抬升及大量花岗岩体侵入,吕梁运动使初期分裂的陆核重新拼接,并使地壳进一步固结等始原始板块的最终形成,早、中期发育了规模不等的火山碎屑沉积序列,晚期出现的山麓磨拉石堆积代表基底沉积。
(3)裂陷槽发育阶段进入中、新元古代是裂陷槽发育阶段,在华北板块围形成三个沉积区,燕山海槽(北东东向展布);豫西陆棚海(南接岭海槽);胶辽海深海槽(北北东向展布)这一阶段,沉积层巨厚,达上万米,且有成熟较高的陆源碎屑(石英砂岩—碳酸盐—泥质岩)沉积,被称为似盖层沉积。
3.喜马拉雅运动及其地史意义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洲大陆广泛发育,使中生代的特提斯海变成巨大的山脉,更新统的湖泊,河流沉积物隆起高度达2000多米。
喜马拉雅运动可分三幕:第一幕在始新世末至渐新世初期,海水从青藏高原全部退出,并伴随着强裂褶皱,断裂及中酸性岩浆侵入;第二幕始于中新世初期有强烈的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变质作用等,形成大规模逆冲断层的推覆构造,导致大幅度的隆起、岩浆侵入;第三幕从更新世到现在,主要表现为高原的急剧隆升,周围盆地的大幅度沉降以及老断裂的继续活动,一部分地区火山活动。
喜马拉雅运动之后中国大陆全部固结,并形成自西向东逐步降低的地势。
4.燕山运动及其地史意义翁文灏于1927年以燕山为标准地区创名,目前认为燕山运动为整个侏罗纪,白垩纪期间广泛发育于我国境的重要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变动、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及部分地区的变质作用,燕山运动是我国重要的变形期与成岩成矿期,也是我国基本构造格架的形成期与改造期。
燕山运动以后,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东侧岩浆活动较侏罗纪减弱,且向东迁移。
白垩纪中、晚期出现松辽、华北、江汉、北等大型盆地。
而此线以西的大型盆地趋向萎缩。
川滇地区更为明显。
燕山运动对整个环太平洋带都有重要影响。
古太平洋板块与古亚洲大陆东缘和对美洲大陆西缘的俯冲,形成环太平洋火圈(火山活动带)。
四、论述题1.石炭纪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大原剖面(略)加里东运动使华北板块在早奥世以后隆升为陆,长期遭受剥蚀,夷平,至晚石世开始接受沉积,组底部代表古岩溶面上风化壳再沉积的铁铝质岩,其典型代表为式铁矿和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G层铝土矿,往上为砂泥岩夹含蜒灰岩,及黑色页岩夹煤层,属滨海平原沉积。
往上组可划分为三个沉积旋回,每一个旋回的底部以中一粗粒砂岩开始,向上变细,由砂岩,粉砂岩,泥岩,黑色页岩夹煤层组成,代表三次海平面的波动(升降),总体而言第二旋回代表了最大海平面上升,而组顶面则代表了重要的海平面下降事件。
晚石炭世早期组岩性,厚度变化有明显规律,太子河流域一带,厚达160-300米,夹海相灰岩5-6层。
煤层可采;至厚约80米,夹海相灰岩三层,薄煤2层;至中、西部厚约40-65米,不含可采煤层;至厚度减至50米以下,仅夹海相灰岩一层,也不含可采煤层。
太子河流域组包含二个化石带,下部为Eostaffella带,上部Fusulina-Fusulinella带。
至及一带,仅见上部化石带,由此证明晚石炭世东北低向—一线升高,海侵自北向南。
再往南至峰峰,及豫,皖太部地区缺失组沉积。
而在北贾汪一带,组厚达100米,灰岩夹层总厚达50米,岩性和所含蜒类化石与华南相似,说明北一带海侵来自南方,可能与岭海槽东延部分的古海域有关。
晚石炭世晚期组华北南部海侵围更为广泛,在皖北,豫南及鄂尔多斯一带均有明显超覆,但在北部,,以及鄂尔多斯等地却出现陆相含煤沉积。
同时,灰岩夹层数量也发生变化,仅有少数灰岩夹层,往南至晋东南泌水盆地和冀南磁县一带,组厚80-100米,灰岩夹层增至六层,海相化石丰富,更往南至皖北,一带,灰岩层数可达12层,累计厚达80米,由此可见晚石炭世晚期华北转变为北高南低地势,海岸线南移,组的含煤性一般以北纬34°30′—37°30′带为最佳,其间正处滨海平原沼泽广布地段。
2.寒武纪扬子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滇东附近下寒武统剖面寒武系剖面(略)寒武纪扬子地区海侵广泛,地层两分性明显,下统为泥砂质及碳酸盐岩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以白云质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化石稀少。
梅树村阶以小壳动物化石为准,包括梅树村组和筇竹寺组下部,筇竹寺组的古老三叶虫Parabadiella.Eoredlichia等的出现和消失为上下界,沧浪铺阶是三叶虫繁盛阶段,Redlichia开始出现,并延续到早寒武纪未。
龙王庙阶以油栉虫科大量消失为特征,并出现R.chinensis。
组与阶在本标准剖面上是一致的,但离开标准剖面组的界线往往是穿时的。
梅树村组平行不整合于下伏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白云岩岩溶侵蚀面上,梅树村组下部磷块岩,混有陆源碎屑,并夹薄层白云岩,代表海侵开始属海侵体系域(TST),中部海绿石夹层为凝缩段,上部磷块岩及顶部白云岩属高水位体系域(HST),白云岩顶层面有明显的溶蚀沟及充填物,说明海平面曾短暂下降,是白云岩暴露的标志。
筇竹寺组底部20~30cm含磷硅质岩和海绿石粘土岩,夹蒙脱石粘土岩,是典型的凝缩段,其下部不含三叶虫的黑色粉砂岩是海侵体系域,上部富含三叶虫的灰质,褐黑色粉砂岩,向上变粗,属高水位体系域(HST)。
沧浪铺组滨海砂岩是一个新的海侵开始,向上变细为砂页岩夹砂岩,属海侵体系域(TST),龙王庙组白云岩是高水位体系域的典型特征,因此本区下寒武统可划分为三个层序,组成一个二级旋回。
鄂西剖面(略)寒武系下统自下而上亦可分为四组:水井沱组,石牌组,天河板组,石龙洞组,同样构成一个二级旋回。
中统覃家庙组由薄至中层白云岩组成,属纹层状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互层,在灰岩夹层中含少量Anomocarella厚190米。
上统三游洞组为厚层白云岩,化石稀少,厚170米。
其顶部已属奥系,中上寒武统形成一个二级旋回。
扬子区寒武纪是一个略为西高东低的陆表海,康滇与陆始终高出水面,并不断扩大,早寒武世两个层序在区均可见到,以梅树村组为代表的第一个层序,自西向东变薄为钙质,硅质磷质沉积,第二个层序是扬子区最大海侵期,形成下部含磷硅质粘土岩和含镍、钒、铀的炭质粉砂质页岩——缺氧,滞流仅含漂游生物的海盆,上部高水位体系域空间分异明显,以东经105°±为界,西为砂泥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底栖三叶虫为主,为近岸滨浅海沉积,东为陆源碎屑,变细,变少,碳酸盐岩增加,含底栖三叶虫及造礁古杯类生物,为清沏,温暖,富氧,盐度正常的陆表海。
早寒武世末期为白云岩沉积。
中,上统岩性分异不明显,由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组成,西高东低,仍以105°(东经)为界,西部中寒武纪中晚期康滇古陆略有扩大,邻近古陆为夹砂岩的白云岩往东陆源物质减少,东部全为白云岩沉积,西部中、晚寒武世海侵扩大,海水略有加深,东部多为高能颗粒白云岩及核形石白云质灰岩。
西部干热,川西南、黔北等地带见膏盐沉积。
总体上寒武纪扬子区为西略高东低缓倾斜的稳定类型陆表海。
3.泥盆纪华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桂中泥盆系剖面:上述剖面位于广西横县六景和象州大乐一带,代表华南正常滨一浅海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