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爱》探讨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爱情观
- 格式:pdf
- 大小:276.08 KB
- 文档页数:3
简爱中奥利佛爱情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简爱中奥利佛爱情观》《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和她与罗切斯特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奥利佛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是简·爱的朋友和精神导师。
在奥利佛看来,爱情并不仅仅是浪漫的梦想,而是需要真诚、责任和忠诚的。
奥利佛是一个温和、善良、智慧的人,他对待爱情的观念与其他小说中的男主角有所不同。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精神的契约,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理解和包容。
在他看来,爱情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的。
在小说中,奥利佛的爱情观体现在他与简·爱的对话中。
他鼓励简·爱坚定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困难所左右。
在简·爱受尽折磨和磨难之时,奥利佛始终坚定地支持她,为她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奥利佛还告诉简·爱,爱情并不一定需要表现得非常浪漫和激情。
相反,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平淡而持久的,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守护和珍惜。
在他看来,爱情是需要不断磨合和协调的,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和考验,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真实面目。
通过奥利佛的角色,夏洛蒂·勃朗特向读者展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爱情观的理念。
在他的眼中,爱情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是为了双方共同的幸福而建立的。
互相尊重、坦诚、包容和支持是爱情持续的秘诀,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简爱》中奥利佛的爱情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思考角度。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动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去看待爱情,不要被表面的浪漫所迷惑,而是应该注重内心的沟通和共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真爱。
第二篇示例:《简爱中奥利佛爱情观》《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故事。
在小说中,简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其中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奥利佛。
试论《简爱》的主题、人物与意象一、本文概述《试论《简爱》的主题、人物与意象》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小说《简爱》的深层次主题、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以及独特的意象运用。
作为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简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意蕴,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本文将从主题、人物和意象三个方面入手,对这部小说进行全面的剖析和解读,以揭示其内在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在主题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简爱》所传达的核心思想。
作品通过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平等尊严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人生哲理。
文章将分析小说中的爱情、家庭、社会等级等主题,并探讨它们如何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作品的丰富内涵。
在人物方面,本文将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简·爱、罗切斯特先生、贝茜·利文等。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心理变化进行深入剖析,本文旨在揭示人物背后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人性的独到见解。
同时,文章还将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推动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塑造如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意象方面,本文将关注小说中的意象运用。
夏洛蒂·勃朗特通过独特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还传达了作者深刻的情感与思考。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关键意象进行逐一分析,并探讨它们如何与主题和人物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作品的独特魅力。
本文旨在全面解读《简爱》的主题、人物与意象,以揭示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在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通过深入剖析小说的各个层面,本文希望能够引导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简爱》,并从中汲取人生智慧与启示。
二、《简爱》的主题《简爱》的主题是爱情和自我实现。
小说主人公简爱从小便饱受非议,经历一系列的挫折和磨难后,她始终坚持自我、追求平等与自由。
在罗切斯特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从《简·爱》探析夏洛蒂·勃朗特的性格与思想摘要对于文学创作来说,作品思想与作者思想是相互对应的关系,通过对作者性格思想的研究可以对作品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思想进行挖掘,同样,通过对作品本身的研究也能够对作者的性格与思想具有更好的理解与把握。
本文从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简·爱》入手,在对作品与作者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她的性格与思想进行了研究与探析。
关键词:《简·爱》夏洛蒂·勃朗特性格思想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纪著名的英国女性作家,在她短暂的生命中创作出了《简·爱》、《教师》、《谢莉》、《维莱特》四部名作,而第五部作品《爱玛》未能完稿。
在夏洛蒂·勃朗特包括小说、诗篇和书信在内的作品中,《简·爱》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最负盛名,为作者成为世界文坛中最伟大的女性文学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简·爱》带有被研究者所觉察到的自传色彩,所以从《简·爱》入手对夏洛蒂·勃朗特的性格与思想进行探析的过程更容易挖掘她的性格思想与其作品的关系,同时也能够相对真实地反映出夏洛蒂·勃朗特的性格与思想,而在此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也能够为夏洛蒂·勃朗特其他作品的研究发挥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文学作品与作者性格思想的关系文学作品与作者的性格思想是对应的关系,但是这种对应的关系并非明白和直接的,因为即使是在一些传记题材的文学作品中,也可能会存在作家将自身经历进行一些改动的现象,而在小说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将自身经历改头换面以及对小说中人物的经历进行幻化是必要的写作手法。
但是这并不影响读者在欣赏某部作品时发现作品情节与作家本身的经历具有一些蛛丝马迹的关联,这是因为小说题材的文学作品虽然不是以作者的真实经历作为主线,但是在作品所阐述的故事情节中却会发现作者经历的缩影,尤其是作者的性格与思想,则更容易在小说的细枝末节中被呈现出来,对于小说题材的文学创作而言,这种对自身心迹以及经历进行渗透的做法十分普遍。
论简爱的爱情观对当代女性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简·爱的爱情观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简·爱,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经典女性形象,她的独立、勇敢和坚韧不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独特的意义,而且她的爱情观也为当代女性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本文将首先概述简·爱的爱情观,包括她对爱情的理想追求、对平等和尊重的坚持,以及她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独立。
随后,本文将分析这些观念如何对当代女性的爱情观产生影响,并探讨当代女性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借鉴和实践简·爱的爱情观。
本文还将反思简·爱的爱情观在当代社会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以期能为当代女性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视角,以理解和塑造自己的爱情观。
二、简爱的爱情观解析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这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鲜明的女性形象,她的爱情观不仅具有独特性和先进性,而且对当代女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简爱的爱情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简爱坚持平等与尊重的爱情原则。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但简爱却坚决反对这种观念。
她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的,而不是权力、金钱或地位的交易。
在罗切斯特面前,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不愿意成为他的附庸。
这种坚持平等的爱情观,为当代女性树立了榜样,提醒她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不应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
简爱追求真爱与自我实现的价值取向。
她认为,真爱不仅仅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精神的契合。
因此,她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尽管他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拯救苍生的宏愿,但他们的精神并不相通。
简爱选择了罗切斯特,因为他能够理解她的内心,与她共享精神的快乐。
这种追求真爱与自我实现的价值取向,鼓励当代女性在选择伴侣时,应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契合,而不是仅仅看重物质条件。
简爱强调爱情与道德的紧密结合。
她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道德的体现,而不是欲望的满足。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一、本文概述《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为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主人公简·爱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位独立、自尊、自强的女性的过程,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简爱》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分析简·爱这一形象如何展示了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对于平等与尊严的坚守,以及对于爱情与婚姻的独特理解。
通过这一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而且能够从中汲取启示,为现代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提供借鉴。
二、《简爱》中的女性意识体现《简爱》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简·爱的成长与感情经历,深刻反映了女性意识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觉醒与抗争。
简·爱这一角色不仅是夏洛蒂·勃朗特自我意识的投射,更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象征。
简·爱坚守个人尊严和独立,这体现了女性对自我价值和独立性的追求。
在罗切斯特面前,她从不因自己的身份卑微而自卑,反而以其独特的智慧和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尊重。
她拒绝成为罗切斯特的情妇,坚持追求婚姻中的平等与尊重,这充分展现了女性对自我尊严的坚守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简·爱对爱情的追求也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她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尽管圣约翰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但简·爱认为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
她坚信,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仅仅为了寻求物质上的保障或社会地位的提升。
这种对爱情的坚持和追求,彰显了女性对自我价值和情感需求的重视。
简·爱还通过教育和自我提升来实现自我价值。
她不断学习、成长,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不仅让她在职业上取得了成功,更让她在精神上获得了独立和自由。
这种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也是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体现。
简爱中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女孩简·爱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幸福的故事。
在小说中,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也得到了深刻的描绘。
一、爱情观在《简爱》中,人们的爱情观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基于物质利益的婚姻观,另一种则是基于真爱的婚姻观。
首先是基于物质利益的婚姻观。
小说中的罗切斯特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是一个富有的绅士,但却因为家族的阴影而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的第一任妻子疯狂地爱着他的财富和地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而他对简的感情也是基于她的才智和美貌,以及她能够给他带来的社交地位和财富。
这种婚姻观忽视了真正的感情和人性,只注重物质利益的交换。
另一种则是基于真爱的婚姻观。
简·爱和斯图尔特先生就是这种观念的代表。
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因为对方的财富或地位。
他们的婚姻是基于真正的感情和共同的价值观,而不是单纯的物质交换。
这种婚姻观强调了人性和感情的重要性,是一种更加健康和美好的爱情观。
二、婚姻观在《简爱》中,人们的婚姻观也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婚姻观,另一种则是现代的婚姻观。
传统的婚姻观主要是指婚姻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的血脉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小说中,罗切斯特先生的婚姻观就是传统的。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而嫁给他的,而他对简的感情也是基于她能够给他带来的社交地位和财富。
这种婚姻观忽视了个人的感情和幸福,只注重家族和社会的利益。
现代的婚姻观则是强调个人的感情和幸福,而不是为了家族和社会的利益而婚姻。
在小说中,简·爱和斯图尔特先生的婚姻观就是现代的。
他们的婚姻是基于真正的感情和共同的价值观,而不是单纯的物质交换。
这种婚姻观强调了个人的感情和幸福的重要性,是一种更加自由和平等的婚姻观。
总之,在《简爱》中,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都得到了深刻的描绘。
传统的婚姻观和基于物质利益的爱情观已经逐渐被现代的婚姻观和基于真爱的爱情观所取代。
外国文学研究简#爱的爱情观及其教育意义杨立华19世纪中期,英国伟大的女性存在主义先驱,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出了她的经典传世之作5简#爱6轰动了整个文坛,直到现在依旧影响深远。
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采取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以及具有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郭艳玲,2007:212)简#爱正确的爱情观不仅使她赢得了真正的爱情和幸福,而且对21世纪新时代中国女性该拥有怎样的爱情观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教育意义。
一、简#爱的爱情观1.平等的爱情观首先,简#爱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平等。
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世俗社会里,所谓的爱情是郎才女貌,罗切斯特先生才貌双全,而简#爱是一个身份卑微、相貌平平的女家庭教师,但是在和罗切斯特的交往中,简#爱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睿智,在罗切斯特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
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即使她是仆人,也应受到应有的尊重。
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形秽,同时对她也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
(郭艳玲,2007:212)/你)))你这个奇怪的)))你这个几乎不是人间的东西!)))我爱你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你)))尽管你穷、低微、矮小、不美)))我还是请求你接受我作为你的丈夫。
0(夏洛蒂#勃朗特,1991:135)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
当简#爱清楚地意识到存在于他们之间的巨大的鸿沟的时候,她没有气馁、退缩或自我贬低,而是/不认命,不服命0。
在真正的爱情面前,她从不奴颜婢膝,也从不一味巴结、迎合、讨好。
她鄙视那些浑身充满铜臭味的所谓社会上层人士。
她讨厌自己被罗切斯特先生/打扮成一个玩偶0。
她不依赖他人、自食其力的种种表现正显示出简#爱的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坚强性格。
而正因为简#爱是一位有着独立、平等意识的女性,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才会那样的与众不同。
从《简爱》中的爱情与婚姻看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摘要:从两性情感和婚姻的视角对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与简爱和伯莎有关的情爱及婚姻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并分析了之所以如此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以期引起对爱情的思考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部小说的意义。
关键词:《简爱》;爱情;婚姻;两性关系;屈从地位自20世纪6o年代起,对小说《简爱》的评论开始回潮,评论家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精神分析等方法进行评述,角度多样,内容非常广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女性意识、爱情婚姻、宗教、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作品与其他作品的比较性研究等等方面均有涉及。
笔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从1994年至2005年,中国期刊网上评论《简爱》的文章就有300多篇,足以表明近年来该小说所引起的关注和兴趣有增无减。
而这之中。
对该作品中的情爱与婚姻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简爱(以下简称简)和作者本人的爱情婚姻、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婚姻观都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少有评论者对小说中涉及的两性情感和婚姻集中进行分析。
本文中试图通过对小说中与简和伯莎相关的爱情及婚姻的深入分析,指出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并探索其原因,以期引起对爱情的思考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部小说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的本质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内心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成为终身伴侣的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
l9世纪的英国文学著作中,以爱情为主线来反映女性意识形态中女性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小说举不胜举,其中,简·奥斯汀(1775—1817)的《傲慢与偏见》.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18—1848)的《呼啸山庄》等都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
对于《简爱》,有评论者指出,作者是借这部小说表现“她的爱情价值理念”I2l,对此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简爱中的爱情观《简爱》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在小说中,主人公简爱经历了从孤儿、家庭女教师到独立女性的成长过程,同时她也经历了多次爱情的波折与体验。
本文将着重探讨《简爱》中的爱情观。
一、自我的重要性在小说中,勃朗特通过简爱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对于爱情的权衡至关重要。
简爱一直强调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并不愿意在感情上受制于他人。
尽管她非常爱罗切斯特先生,但当她发现他的真实面目和事实时,她仍然选择了离开。
这种选择鼓舞人们不要因为情感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二、平等和真实勃朗特在描写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时,强调了平等和真实的重要性。
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不是建立在地位、财富或外表上,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相互倾诉真实的内心世界,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感情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男女地位相等,因此,这种爱情是坚固的和真实的。
三、经历与环境在小说中,勃朗特也表达了对于一个人的经历和环境对于爱情影响的看法。
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都经历了许多波折,这帮助他们去了解和认识彼此。
同时,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挫折,使他们相互支持,从而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四、爱情的道德标准勃朗特在小说中也提出了爱情的道德标准。
简爱拒绝了罗切斯特先生的求婚,因为她发现他并没有离婚,这是对法律和道德的不尊重。
她清楚的表达了她对道德的坚持,并让罗切斯特认识到他的行为是错误的。
在这个问题上,她是不妥协的;这表明一个人对自己的信仰和道德方面的坚守在爱情中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简爱》中的爱情观可以总结为自我重要、平等和真实、经历和环境的重要性和道德标准。
这种爱情观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勃朗特通过这些观点强调自由、尊重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使得这个小说成为了一个男女平等和女性主义思想的经典。
《简·爱》爱情婚姻观的现实意义作者:贺晓玲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2期内容摘要:《简·爱》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女主人公简爱追求超脱物质、自由平等、纯洁健康的爱情婚姻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它启迪现代女性应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要维护女性的尊严和人格独立,并努力实现经济的独立。
关键词:简·爱爱情婚姻观女性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散发着炫目光彩的文学作品。
它以英国工业革命为时代背景,通过主人公简爱的成长经历及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虽出身低微,但却不屈于世俗压力、勇敢追求合乎道德、自由美好爱情并最终收获自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这部小说的灵魂,爱情则是灵魂的灵魂,即使穿越了一个多世纪却仍为今天的人们所讴歌、借鉴和学习,汲取爱的芬芳。
一.树立正确爱情婚姻观在《简·爱》这部小说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简爱的爱情。
她那敢于追求自由平等的恋爱关系,重在精神上的和谐与共鸣,而非物质享受的爱情婚姻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她爱罗切斯特,与财产门第无关;她并没有因为罗切斯特的钱财家世而动心,也没有因为他后来的一无所有身体残缺而抛弃他。
她追求的不是爱情以外的物质或外貌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相通,是自由平等纯粹的爱情。
她说:我不需要任何陌生人与我毫无共同语言、格格不入的外人,我需要的是与我同类型的人,我与他在一起可以得到感情上的完全共鸣。
她的这种完美的爱情婚姻观念,为今天的二十一世纪的女性们,在面对着各种金钱名利的诱惑时,如何明确自己的恋爱婚姻目的,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做出了榜样和楷模,值得去借鉴和学习。
同时,也告诫了那些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抱着渴望通过爱情和婚姻来实现经济的独立,渴望像寄生虫一样生活在另一半的养活下的新女性,贪恋对方的钱财或外貌而进行恋爱的爱情和婚姻是不会得到长久的幸福的,最终只会成为第二个罗切斯特和英格拉姆。
简爱中奥利佛爱情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孤独的小孤女简爱从端庄贞節的家庭里被赶出走而蒙受到种种屈辱直到在继父的教堂上找到自己的真爱并为了真爱与之勇敢挑战的故事。
而在这个故事中,虽然奥利佛号称是《简爱》中的男主角,然而他的爱情观却并不完全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爱情观念。
奥利佛并没有一开始就对简爱产生感情。
在最初的相遇中,奥利佝甚至对简爱显得有些冷漠和漠不关心。
他对简爱的言语和态度也并不友好,甚至有些傲慢。
这种冷漠背后实际上是因为奥利佝对简爱的身世和背景并不了解,他只是基于外表和表面的印象来评判简爱的价值。
这种对外表和社会地位的先入为主的看法,反映了奥利佛种被封闭的社会观念。
随着剧情的发展,奥利佛渐渐对简爱产生了兴趣。
他开始主动和简爱进行对话交流,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梦想。
这种转变实际上是因为奥利佛意识到简爱的真诚和善良,以及她内心所拥有的坚强与勇敢。
奥利佛逐渐发现,简爱并不是一个外表平凡的孤儿女,她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思想,以及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这种对简爱内心世界的真正了解,让奥利佛开始慢慢对她产生了感情,最终陷入了爱河。
即使奥利佝对简爱产生了感情,但他的爱情观依然有着强烈的傲慢和无法容忍。
在《简爱》的故事中,奥利佛因为简爱的贫穷和低下出身而无法向社会宣告他们的关系,甚至以分手的方式来逼迫简爱。
这种无法超越社会阶级和地位的爱情观,反映了奥利佛内心的偏见和自卑。
他将社会的眼光和他人的意见看得比简爱的幸福和真心更为重要。
这种只注重外在身份和地位的爱情观,让奥利佛在对简爱表达爱意时表现得极为矛盾和自私。
最终,奥利佛的傲慢和自卑让他错失了真正的爱情。
在他决定与简爱分手后,他选择了一个地位高贵却冷漠无情的女子作为伴侣。
这种婚姻只是建立在外表和地位的基础上,并不包含真正的爱情和忠诚。
奥利佛在遗憾中度过了余生,而简爱最终也在人生的曲折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和幸福。
浅谈《简·爱》中的爱情观作者:骆倩倩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6期摘要:《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书中女主公简·爱是一个自强不息、勇于反抗不公、执着追求平等爱情的女性,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贫困、卑微、其貌不扬而贬低自己,即使是在面对生活挫折的时候也勇敢得保留了自己的自尊。
本文就以《简·爱》中的爱情观为话题,分析简爱敢于反抗的精神及对自由平等的爱情的追求,也关注了隐藏在简·爱那自由平等的爱情观背后的自私与顽固。
关键词:《简·爱》;自由;平等;自私;固执《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它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经历了曲折起伏的爱情,摆脱旧习俗和偏见,由此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并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女性形象得以展现。
一、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简·爱》中的一对主人公就是简·爱与罗切斯特。
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出身低微的孤女,并且没有出众的外表;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出身名门,不但富有,还是受人敬仰。
虽然二人的地位和身份相差悬殊,但是,女主公简·爱并没有变现出任何的自卑感,她敢于追求平等和反抗性格深深吸引了男主人公罗切斯特。
简·爱与罗切斯特偶遇时,正是由于罗切斯特厌烦无礼的态度激起了她的反抗精神,她坚持自我和不屈从的性格引起了罗切斯特的注意,因为这是他以往所不曾遇到过的。
正如简·爱所说,“要是他指望我只是为说话而说话,或者只是为了炫耀而说话,那他就会发现他是找错了人啦”,这使得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不能在简·爱面前摆出主人式的架子,也不能使简·爱在他面前屈膝顺从。
随着二人接触的增多,简·爱在保持自尊的同时,也逐渐流露出她真实、善良、聪慧等独特个性,而这正是男主公罗切斯特所欣赏和追求的理想女性性格。
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色彩的作品。
夏洛蒂·勃朗特在作品中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借简·爱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平等、互敬互助、坚贞不渝的爱情观,并通过创作发挥向世人展示了她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
作品中的简·爱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有相当的个性、外貌、出身、经历等等,我们能从夏洛蒂·勃朗特的情感经历中找到的简·爱情感经历的原型。
简·爱这个人物表现的爱情观实际上折射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爱情观和她的爱情理想。
一、夏洛蒂·勃朗特的情感经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
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
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因染肺病而先后死去。
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利回到家乡,在荒凉的约克郡山区度过了童年。
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而后又留校当教师。
1838年,夏洛蒂离开伍勒小姐的学校。
第二年,她到有钱人家里担任家庭教师。
在1839年和1841年这两年里,分别有人向夏洛蒂求婚:一次是她的一个女友的哥哥,另一次是一位年轻的牧师。
但是,这两次求婚都被她拒绝了,原因是她认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爱她,只是按传统要娶个妻子而已。
因家庭教师在当时是受歧视的,夏洛蒂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利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
就在国外求学期间,她爱上了她的老师埃热先生。
埃热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聪明过人,还有一种对年轻女子非常有吸引力的气质,即:容易激动,有点粗鲁,但十分率直,爽快。
然而埃热先生是个有妇之夫,且埃热先生对她全然无心,所以,她把这种微妙的情感一直压在自己心底。
这次情感的挫折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响很大,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和任何人谈过恋爱。
直到1852年,当时夏洛蒂已36岁,他父亲的助手尼古拉斯牧师向她求婚。
尽管她父亲并不同意,但夏洛蒂认为尼古拉斯是真心爱她的,她自己也喜欢尼古拉斯,于是说服了父亲,于1854年6月和尼古拉斯结婚。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简·爱》探讨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爱情观
作者:冯学玲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刊名: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2008(5)
1.陶德臻世界文学名著选读 2002
2.祝庆英简@爱 1990
3.简通百部世界文学名著赏析 2001
4.杨静远夏洛蒂勃朗特的爱情主题 1980(05)
5.杨静勃朗特姐妹研究 1984
6.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1995
1.覃承华.潘建新.QIN Cheng-hua.PAN Jian-xin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悲剧意识[期刊论文]-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
2.袁巧丽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的理想自我[期刊论文]-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3)
3.陈璐勇于追求精神平等——解读简·爱的爱情观[期刊论文]-世纪桥2008(16)
4.朱萸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的自画像[期刊论文]-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2)
5.康丹论夏洛蒂·勃朗特的妇女观——解读《简·爱》中的自我意识和自卑心理[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07(12)
6.于晓楠.吴天英.杨冬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权意识[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10(23)
7.冯茜.Feng Qian夏洛蒂·勃朗特文本的女性社会主体意识[期刊论文]-电影评介2008(1)
8.汤少飞间·爱:夏洛蒂·勃朗特的自画像[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
9.夏洛蒂·勃朗特与女性意识[期刊论文]-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10.李凤兰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中的双性和谐思想[期刊论文]-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7(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dyw-czb20080504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