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优新课堂八年级物理全册1.1走进神奇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2
1.1“走进神奇”质量检测练习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A. 30kmB. 35kmC. 40kmD. 45km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 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D. 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3.下面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A. 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B. 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过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C. 下雨时,先出现闪电后听到雷声D. 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4.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正常人脉膊跳动的频率为70HzB.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C. 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4mm2D. 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65℃5.一个人站立于平面镜前3m处,如果此人以0.5m/s的速度向镜面走去,经过1秒钟人与像的距离是()A. 3mB. 0.5mC. 3.5mD. 5m6.关于测量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认真测量可以消灭误差B. 测量过程中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 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也会产生.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为A. 甲在乙前面80米处B. 乙在甲前面20米处C. 甲在乙前面80米处D. 甲在乙前面20米处8.对一物体测量长度为34.57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数据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别是()A. 1mm、34.50cm、0.07cm;B. 1mm、34.5cm、0.07cm;C. 1cm、34cm、0.57cm;D. 1cm、34.5cm、0.07cm9.绘制图象是对物理过程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正确的是A. 汽车的匀速直线运动图象B. 铝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C. 电阻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关系图象D. 海波的熔化图象10.取一个放大镜,通过它看看近处纸上写的字,再看看远处的房屋树木,你会发现通过放大镜看到物体()A. 都比原物体要大一些B. 有时会看到比原物体小些C. 都和原物体一样D. 都和原物体一样是正立的11.过年时小明一家人去航坞山游玩,当汽车匀速直线上坡的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12.汇龙和颂志两名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前4min颂志同学速度比汇龙同学速度大B. 汇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m/sC. 颂志同学第4min后停止运动D. 两名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13.甲、乙两个相同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竖直向上的运动,如图所示,分别为两物体的运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4秒末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B.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 甲受到的拉力大于乙受到的拉力D. 开始运动后甲在乙的上方14.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
沪科版《1.1 走进神奇》同步研学和测试要点点击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快乐自主研学自然中的神奇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
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的。
而生活中的神奇,人们已司空见惯,然而当仔细探究时,却能发现在这些并非惊心动魄的神奇中蕴藏了人类非凡的智慧。
以下是一些自然中的神奇照片。
1、宇宙起源和彗星宇宙起源假说之一:大爆炸理论。
宇宙在零时刻时密度为无穷大的物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便逐渐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世界。
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
除地球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彗星一般是由头和尾组成。
头的中心是彗核,彗核的外面包着彗发,彗发的外面再包着彗云。
彗尾有直的,也有弯的,或者是两者的混合。
彗尾长短不一,最长的有几亿千米,有的彗星则没有彗尾。
彗核是彗星的主要部分。
它是固体,呈球形,含大量的冰,还含有干冰、尘埃、甲烷、氨和少量的金属等。
由于含冰最多,所以有“肮脏的雪球”之称。
这雪球差不多是整个彗星的重量,直径最大的有100km,最小的只有几百米。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
“彗”在中国语言中有扫帚的意思,在古希腊语言中有“毛发”的意思。
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
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
哈雷出生于1656年的英国,曾在圣赫勒纳岛建立一痤临时天文台,以此观察天象。
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哈雷彗星如期出现。
1.1《走进神奇》课时练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物理现象中的电现象的是()A.发生日全食时太阳不见了B.打开开关后,教室的灯亮了C.骑自行车时,刹车后车就慢了下来D.小明和小红用一次性杯子自制简易电话进行交流2.下列关于物理学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想学好物理,只要把知识点都记下来就足够了B.遇到疑难问题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直接搜索答案C.实验时不必自己动手,认真看别人做,记住实验结论即可D.对物理现象,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并通过实验来探究其奥妙3.看完电影《长津湖》后,小明对冻土豆是不是比牙齿坚硬产生了好奇,于是回家后和妈妈一起煮熟了土豆,再放入冰箱,六小时后取出尝试。
小明回家后的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电现象的是()A.“幻日”奇景B.光的偏折C.水中倒影D.模拟“闪电”5.常在河边或深水池区域边看到这样的警示语“禁止中小学生私自下河游泳”、“水深,禁止戏水”等,此现象属于()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6.在学习物理时,以下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细心观察,认真实验B.对概念和规律只要记住就行了C.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D.认真思考,善于总结7.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通过定向冷冻法和随后的热处理制备了具有纳米线组装各向异性和分层结构的SiC@SiO2纳米线气凝胶。
这种气凝胶在1200℃条件下也能具备其物理特性。
这主要利用了该气凝胶的()A.密度小B.硬度大C.热稳定性好D.绝缘性好8.小东在实验能力考查练习时,发现“速度”实验中,在路程相同时,自己的小车比小宇的慢很多。
通过观察他认为问题出在斜面的组装方式不同,如图所示。
根据这一现象他提出下列四个科学问题,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A.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B.坡度越大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是否越快C.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与斜面坡度的关系D.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与斜面坡度是否有关9.在第一节物理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做了有趣的单摆实验。
1.1“走进神奇”过关检测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面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A. 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B. 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过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C. 下雨时,先出现闪电后听到雷声D. 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2.如图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A. 30kmB. 35kmC. 40kmD. 45km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它表示()A. v与s成正比B. v与t成反比C. 运动的路程越长,v越大D. s与t之比是一个定值4.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30km/s,当我们站在地面上不动时,在1min内,我们已随地球绕太阳经过了()A. 30kmB. 500kmC. 1800kmD. 108800km5.如图所示为一幅中国区域地图,刘强去北京时,乘坐的是平均速度为500km/h 的飞机,这架飞机从南昌直线飞到北京大约需要()A. 0.76hB. 7.6hC. 2.4hD. 24h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现象的是( )A. 骑自行车遇到障碍时,刹一下车,自行车就慢下来了B. 发生日全食时,太阳不见了C. 在寒冷的冬天,使用电热毯睡觉更暖和D. 建筑工地上的钢筋被淋到雨水会生锈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为A. 甲在乙前面80米处B. 乙在甲前面20米处C. 甲在乙前面80米处 D. 甲在乙前面20米处8.设湖岸MN为一直线,在岸边的A点的游客发现湖中C点处有人落水,此时C点离湖岸最近点为B点,BC距离为60米,AB距离为80米,游客从A点出发去营救落水者.已知人在岸上走的速度为v1=5m/s,在水中游泳的速度为v2=3m/s.此游客从A点到达C点最少用时为()A. 36sB.C. 32sD. 28s9.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 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 2~5s内,小车受到的是非平衡力D. 5~7s内,小车受到的是非平衡力10.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有工人用手匀速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秒钟敲打钢轨一次.当铁锤碰到钢轨时,小明听到敲击声,而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则河的宽度大约是A. 170米B. 340米C. 680米 D. 680米11.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3:5,运动路程之比为1: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A. 3:5B. 1:2C. 5:6 D. 6:512.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A. 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 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13.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C. 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D. 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1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中可知()A.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 速度不变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15.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开始匀速运动,其中甲、乙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运动10秒时甲与乙相距1米,乙与丙相距3米.下列关于三辆小车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丙的速度运动大于甲B. 丙的速度可能等于甲C. 甲、乙可能反向运动D. 乙、丙一定同向运动二、填空题16.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________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最快需经过________ min能到达东大桥.17.生活在自然之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与力、声、热、光、电等有关的现象.在自然科学中诞生的物理学就是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观察思考:(1)属于力的现象的有________;(2)属于声的现象的有________;(3)属于光的现象的有________.18.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________、物体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1.1 走进神奇一、夯实基础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电闪雷鸣B.“嫦娥”二号升空C.雨后彩虹D.大雁南飞2、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海啸B.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C.舞台上云雾缭绕D.电视机多彩的画面3、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处在宇宙中的什么地方?4、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5、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二、能力提升6、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7、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又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8、巍巍雪山,高耸入云,为何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三、课外拓展9、2001年1月7日,《北京晚报》第12版“中国新闻”栏目刊登了下面的消息。
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大漠里的故事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从1月4日凌晨3时左右,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中午12时,科考队到达小河墓地前200米左右时,雪突然停了,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到10厘米厚的积雪,茫茫无涯。
然而,过了20分钟左右,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滩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
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没有了雪的影子。
四、中考链接10、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夯实基础1、【答案】B【解析】A、C、D属于自然现象,B是人为制造的现象。
2、【答案】A【解析】B、C、D属于生活现象,A属于自然现象。
3、【答案】宇宙是由大量的天体组成的,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员,太阳是银河系中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1.1 走进神奇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科学家与科学发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安培一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B.法拉第一一电流周围存在磁场C.沈括——地磁的两极和地理的两极不重合D.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2.本学期,你们班的物理学习中,下列选项符合实际的是()A.开展了项目化学习B.作业量明显减少C.增加了实践性作业D.重复性作业增多3.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实验完成后要大胆地发表意见,重视交流与合作B.经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就是正确的,不需要对探究结果评估C.没有经过观察和思考就随便提出问题,天马行空D.观察提出问题后应该马上进行实验验证4.在力学、光学、天文学与数学领域有着杰出贡献,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居里夫人D.爱因斯坦5.在研究“让变扁的乒乓球复原的方法”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把变扁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复原了。
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交流与合作6.一款新药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10年以上。
研发新药经常是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
面对一些突发流行病,研究人员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
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7.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中被誉为“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成就”的是()A.阿基米德发现的阿基米德原理B.帕斯卡裂桶实验结果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D.伯努利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理论二.填空题(共5小题)8.第一个经不懈努力,最终发现电流与电压、电阻定量关系的物理学家是,为纪念他的杰出贡献,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物理量的单位。
9.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和物质的一门科学。
八年级物理全册1.1 走进神奇拓展素材(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1.1 走进神奇拓展素材(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1.1 走进神奇拓展素材(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走进神奇参考资料:1、甲骨文“磬”(图1—10),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
石头上分叉的笔画有时被解释成悬挂它的绳子形象,又被解释成某种形式的装饰品。
磬和耳组成了“声"字,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
2、纳西族象形文字纳西族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气蒸发,以便达到晒干的目的。
再如纳西象形文字“日出”,字的上部为太阳,光线向上,字的下部为山,好似一轮朝阳从山后升起:“曙光",好似日光淋浴万物;“日光所至”,太阳光好似有脚,可以行走;“夕阳”,即日光的脚弯而无力了,说明夕阳没有正午的太阳那么厉害了;“日落”,即疲乏的太阳隐退到山后了;“暮”,即太阳休息,一天结束了。
3、雕刻玉版1987年盛夏,考古学家于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发现了一处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墓地,其年代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在该次考古中,最重要的发现是摆在墓主人胸部的雕刻玉版和玉兔。
这是一套人们从未见过的史前仪具,玉版呈长方形,剖面略呈拱形,长11cm,宽8.2cm,通体呈黄色,内外两面精磨。
两短边各钻五个圆孔,一条长边有九个圆孔,另一长边则钻有四个圆孔。
1.1“走进神奇”知识归纳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B. 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去测长度可以消除误差C. 测量时出现了误差则一定是出了差错D. 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测量值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 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D. 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3.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且AB=BC,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A. 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 小钢球在AB、BC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C. 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D. 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4.如图所示,向右做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AB、BC、CD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都是0.4s,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牵引力等于摩擦阻力C. 汽车的内燃机的效率能达到60%D. 汽车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25m/s5.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 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 2s﹣﹣5s内,小车运动了2 mD. 5s﹣﹣7s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 m/s6.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 )A. 人脉搏跳动的频率约为12HzB. 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4km/hC. 一本物理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约为60paD. 家用节能灯的额定功率约为300W7.汇龙和颂志两名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前4min颂志同学速度比汇龙同学速度大B. 汇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m/sC. 颂志同学第4min后停止运动D. 两名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8.2019年1月3日,“玉兔号”月球车再一次在月球上软着陆成功.如图所示,月球车在月球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车在运动中受到的一切外力都消失,车会立即停止运动B. 若在车上再安装一台探测设备,车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变大C. 以地球为参照物,停在月球表面的月球车相对地球是静止的D. 月球车的四个轮子比较宽大是为了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力9.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 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C.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D. 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10.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开始匀速运动,其中甲、乙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运动10秒时甲与乙相距1米,乙与丙相距3米.下列关于三辆小车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丙的速度运动大于甲B. 丙的速度可能等于甲C. 甲、乙可能反向运动D. 乙、丙一定同向运动11.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通过一段路程,它的速度愈来愈大,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所用时间是2s,那么这个物体在整段路程平均速度是()A. 等于1.5m/sB. 大于1.5m/sC. 小于1.5m/s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2.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用水平拉力使它们沿水平面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A. 甲、乙运动快慢相同B. 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C. 甲、乙受到的水平拉力大小相等D. 甲受到的水平拉力比乙大13.某同学观察蜻蜓在贴近平静的水面直线飞行时,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图片如图所示,图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水面波纹的分布情况(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忽略不计,分析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蜻蜓的运动方向是沿x轴向右B. 蜻蜓的运动方向是沿x轴向左C. 蜻蜓飞行的速度大于水波的传播速度D. 蜻蜓飞行的速度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1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 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 2~5s内,小车受到的是非平衡力D. 5~7s内,小车受到的是非平衡力15.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沿着路线是直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 只要是速度大小不变都是匀速直线运动C.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总是保持不变D. 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16.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使用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17.请你观察图中两条线段AC、BD的长短关系,你的观察结果是AC________ BD(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走进神奇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在下列各现象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 日食和月食B. 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C. 水中的筷子会被“弯折”D. 夏天人们在有空调的房间里感到舒服2.如图所示是城市道路旁常见的标牌,表示( )A. 道路拥挤,鼓号乐队禁止进入B. 城区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 乐器商店,专售小号D. 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3.林乔到超市买了一盒鸡蛋、一块豆腐、一颗大白菜,如图所示,根据你学的物理知识,觉得装袋的叠放顺序(从下往上装袋)应是( )A. 大白菜、鸡蛋、豆腐B. 鸡蛋、大白菜、豆腐C. 鸡蛋、豆腐、大白菜D. 大白菜、豆腐、鸡蛋4.随着我国航天员在轨道舱内停留时间的增加,在轨道舱内进行体育锻炼必将成为航天员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列适合航天员在轨道舱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是( )A. 举哑铃B. 拉弹簧拉力器C. 踢毽子D. 跳绳5.如图所示图标中属于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6.下列行为,做法正确的是 ( )A. 开车不系安全带B. 汽车超载行驶C. 车辆行驶时保持车距D. 从楼上往下扔垃圾7.非洲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大,那里传统的房屋建筑是茅草屋。
这种茅草屋很廉价也很舒适,既防晒又保暖,隔音效果好。
下列关于这种建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白天,利用茅草的隔热功能,使室内温度不会升得很高B. 晚上,利用茅草的隔热功能,使室内温度不会降得很低C. 隔音效果好是因为茅草中空,不利于声音的传播D. 隔音效果好是因为茅草对声音有很好的反射效果8.下列各物理现象中,不是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而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是 ( )A. 海水的潮起潮落B. 夏天用棉被盖冰棒,冰棒化得慢C. 夕阳西下常伴有红色的霞光D. 龙卷风直冲云霄9.下面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物理现象,其中文明的做法或现象是( )A. 汽车在马路上超速行驶B. 骑自行车过十字路口时不闯红灯C. 自习课上两位同学大声讨论问题D. 放学时两位同学在机动车道上飙车10.叶子姐姐和小雨见到如下一些日常现象,其中正确的做法是 ( )A. 用激光手电筒照同学的眼睛B. 小商贩把秤砣打个洞后用泡沫填充C. 遇到堵车时司机猛按喇叭D. 飞机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制作11.提高安全意识,保障幸福生活。
1.1走进神奇预习案一、 【学习目标】(1) 领略自然界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终身的探索兴趣。
(2) 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激发爱国热情。
(3) 感受生活中的神奇,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二、 【重点难点】(1) 神奇的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相关物理知识联系。
(2)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索过程,了解科学前沿的发展。
新课案一、神奇的大自然自然之神奇无处不在,从茫茫星空到辽阔大地;从高耸雪峰到澎湃江河;大地万物山 红色晚霞产生至大气对光的散射 崩地裂,春夏秋冬,风起云涌无不透露自然之美,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
哈雷彗星约76年与我们一遇 地球处于漫天星斗中图1 — 2夕阳西下先有电再惊雷(光速大于声速)E 1 - 4 1986年曰左三康dj火山爆发实景 5 河c>B哮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形成火山爆发重力影响,能量转化使得黄河水咆哮一个喷嚏雪山崩裂龙卷风直冲云霄二、生活中的神奇1.为什么饮料罐上只有一个小孔时,里面的饮料不易倒出?解析:我们生活在大气的最底层,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要产生压强(压强知识在后面讲到),只在饮料罐开一个小孔时,饮料罐里面充满了饮料,几乎没有空气进入,里面气体压强很小,大气压迫使饮料无法流出。
开两个小孔时,空气很容易进入罐中对饮料产生压强,因此,饮料也就容易倒出了。
2.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球珠在书写时与纸面直接接触产生摩擦力,使圆珠在球座内滚动,带出笔芯内的油墨或墨水, 以达到书写的目的。
3.拉链为何上下拉动可闭合或开启?发明了拉链。
TxJ 吼次料摧里的•次料不易摘出一 —大关.球日的物理财 被水,折“断的宙 ------------- 泌《折射有关。
拉链的开启与闭台——凹凸齿错合原理。
神奇夕阳西下常有红色——与光的散射有关.目然中的物理现象 雪崩 ---- 动有关。
三、怎样学好物理(1) 勤于观察,培养物理兴趣;(2) 勤于动手,做好每一个实验;(3) 勤于思考,上课重在理解;(4) 按时完成作业;(5) 细心观察生活,了解大自然。
文档:1.1 走进神奇学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等。
2.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元素等。
3.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物理现象的探究。
2. 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能正确区分各种物质。
3. 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点讲解:a. 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等。
b. 讲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如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元素等。
c. 阐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如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如分子运动的实验现象、物质分类的判断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话题,如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a. 观察b. 实验c. 假设d. 推理e. 验证2.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a. 纯净物b. 混合物c. 化合物d. 元素3.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a. 物质由分子组成b.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八年级物理全册1.1走进神奇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1.1走进神奇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1.1走进神奇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1.1走进神奇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物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课前准备1.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2.观察与家庭实验⑴观察夕阳西下时的自然景观,思索并尝试解释晚霞是怎样形成的?遥望夜空,观察银河系的形状,体会宇宙的神奇,并收集宇宙起源的相关资料。
收集圆珠笔发明的历史,观察圆珠笔的结构,探究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⑵在水龙头的下方放一脸盆,并打开水龙头,把一乒乓球放在水流下,乒乓球将怎样运动?做一做,看看和你想的一样吗?⑶在杯子中装满水,用一纸片盖住杯口,然后把杯子倒过来,猜想杯中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做一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自带物品课前从家里带来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拉链、圆珠笔等工具。
说明让学生解答更具说服力.对于不会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的物理知识才能解释.请学生列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让学生参与进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收集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所以平时也要布置一些查找资料的问题。
第一节走进神奇
一、基础演练
1.小王是个胆大的孩子,喜欢观察神奇的自然,打雷时他总是发现:______听见雷声,______看见闪电;他猜想:雷声和闪电不是同时发生的?为了验证猜想,他在运动会上仔细观察了竞赛时的起跑发令过程,发现:______听见枪声,______看见发令枪所冒出的烟。
(选填:“先”、“后”)
2.如图1-1所示,小明拿着一瓶矿泉水,不小心将矿泉水瓶水平放在了一个图钉上,将矿泉水瓶侧面钉了一个小孔,他惊奇的发现水不容易流出来,请你想办法让水从小孔流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电影中,小宋看见岩浆从火山口流下来,沿途冒着烟,他想:岩浆的温度一定很______。
(选填:“高”、“低”)
4.每个同学都去过游泳池,请你根据教科书图1-9的原理猜想小董在游泳池的惊奇发现:所有小朋友在游泳池里面时就变______了。
(选填:“高”、“矮”)
5.在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的物理现象,请你举出几个生活中的神奇现象。
6.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物理现象,请你举出几个大自然中的神奇现象。
7.你知道吗,公路边电杆上的电线都没有拉直,甚至有的电缆线在电杆处还留有很长一段,你知道为什么没有拉直节省材料吗?请在体育课时用拔河用的绳子探究其中的奥秘。
一、生活在自然之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与力、声、热、光、电等有关的现象。
在自然科学中诞生的物理学就是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
二、观察思考
(a)夕阳西下(b)电闪雷鸣
(c)湖光山色(d)火山喷发
(e)弯弓搭箭(f)演奏二胡观察图1-1所示的情景,按要求将它们分类。
(填序号)
1、属于力的现象的有。
2、属于声的现象的有。
3、属于光的现象的有。
4、属于热的现象的有。
5、属于电的现象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