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98.50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XXX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气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本。
这些资本包括国家价值寻求、社会理念、宗教崇奉、品德规范,还包括风俗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财产的开展水平密切相干。
文化软气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中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气力完成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气力的力量施展阐发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合肥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
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
”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
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
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
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
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
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
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
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端”,是起点的意思。
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
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
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45分),第II卷(表达题,共55分)甲必考题第I卷阅读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说工业3.0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那么,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则很可能会打破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
在工业4.0阶段,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是“互联网+”,而不再是“+互联网”。
一个“+”位置变化耐人寻味。
过去,无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二者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
工具的最大特点是被动。
再好的工具,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
工具化是工业3.0阶段互联网的主要特征。
在3.0阶段,互联网作为具有革命性的工具,的确可以扩大和提升信息交流的空间和速度,从而让传统产业不仅生产效率继续有所提高,而且使得消费效率获得极大提升。
特别是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让消费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如果说以蒸汽机和电气化为代表的工业1.0和2.0所运用的是力学原理,解放的是体力,解决的是产能,那么以信息化为代表的3.0运用的则是数字手段,延伸的是人类的眼睛和耳朵,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
在这一时期,互联网仍然是工具,因此传统产业的基本形态并没有因互联网的加入而改变。
在工业4.0阶段,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它还可以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
互联网自身的演进导致了它角色的变化。
某种意义上讲,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传统产业则可能变为被“+”的对象。
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
在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
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
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姓”的来历要比“氏”更古老。
“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
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
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
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
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
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
安徽省合肥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1. (11分)(2018·山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
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
统和十四年始仕。
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
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
”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
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
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
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
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
不知其他。
”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
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
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
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
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
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
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
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
’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
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
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
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
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
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
帝见,命去之。
韩家奴既出,复书。
资料概述与简介 安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B.湍急(tuān) 造诣(yì) 谬其传(miù) 游目骋怀 (chěn) C. 肄业(yì) 消弭(mí) 恃讲授(shì) 力矫颓俗(jiǎo) D.给予(jǐ) 绸缪(móu) 当轴者(zhóu) 道义相勖(xù)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蜷缩(quán) 印戳(chuō) 舷梯(xuán) 心急如焚(fén) B.冶游(yě) 祈祷(qǐ) 敷衍(yǎn) 大有裨益(bì) C.訾詈(zǐ) 拯救(zhěng) 匿迹( lì) 携手并进(xié) D.撒气(sā) 侈谈(chǐ) 镣铐(liào) 终南捷径(jìng)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懈怠 愀然 流觞曲水 少长贤集 B.窈窕 舳舻 杯盘狼籍 咎由自取 C.砥砺 切搓 孜孜求学 潦草塞责 D.缔造 商榷 以身作责 义愤填膺 4.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签曙 压诈 无计于事 无动于衷 B.磬石 挟持 旁稽博采 毁誉参半 C.聘请 渎罪 责无旁贷 光阴虚渡 D店肆 殆误 前扑后继 大相背弛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B.文化的终极使命是“化人为雅”。
它不能硬性灌输,而是要让人在欣悦中主动亲近,并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文化内蕴精神的熏陶和濡染。
C. 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
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要完成下列3项抽样调查:①从10盒酸奶中抽取3盒进行食品卫生检查.②科技报告厅有32排,每排有40个座位,有一次报告会恰好坐满了听众,报告会结束后,为了听取意见,需要请32名听众进行座谈.③东方中学共有160名教职工,其中一般教师120名,行政人员16名,后勤人员24名.为了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意见,拟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 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A.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B.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系统抽样C.①系统抽样,②简单随机抽样,③分层抽样D.①分层抽样,②系统抽样,③简单随机抽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中总体数量较少适合用简单的随机抽样;②中总体数目较多且无明显差异,适合用系统抽样;③中总体是有明显差异的几部分组成,适合用分层抽样,故选A. 考点:三种常见的随机抽样的方法. 2.将53化为二进制的数,结果为( )A. (2)10101B. (2)101011C. (2)110011D. (2)11010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利用“除k 取余法”,可得D. 考点:十进制化k 进制.3.下面程序运行后,得到的a,b,c 分别为( )a = 1 b= 2 c = 3 a =b b =c c = aPRINT a, b, c ENDA. 2,3, 2B.2,3,1C.3,2,1D. 3,2,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赋值语句的含义可知2,3,2===c b a ,要特别注意c 的值,它是由b 的初始值赋给a 后又赋给c 的.考点:赋值语句.4.在某中学高一年级的160名学生中开展一项社会调查,先将学生随机编号为1,2,3,…,159,160,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等间距地抽取,每段抽取一个个体). 已知抽取的学生中最小的两个编号为6,22,那么抽取的学生中,最大的编号应该是( )A. 141B.142C.149D.150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两个最小的编号差16,以此可确定间距为16,所以这160名学生共分了10组,所以抽取的学生中编号最大的为1501696=⨯+,故选D. 考点:系统抽样.5.在△ABC 中,B =75°,C =60°,c=1,则最短边的边长等于( ) A.26 B. 36 C. 23 D. 21【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045=A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22231sin sin aA a C c ==即,解得36=a . 考点:正弦定理的应用. 6.已知34sincos 2525θθ==-,,则点(cos ,sin )P θθ位于( )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D 【解析】 试题25725925162sin 2coscos 22=-=-=θθθ,2524545322cos 2sin 2sin -=⎪⎭⎫ ⎝⎛-⨯⨯==θθθ,所以(cos ,sin )P θθ应在第四象限.考点:倍角公式的应用. 7.1tan151tan15+-的值为( )A. 2B. 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tan151tan15+-360tan 15tan 45tan 115tan 45tan 00000==-+=,故选C. 考点:两角和的正切公式.8.若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则该程序运行后输出k 的值是( )A .4B .5C .6D .7(第8题)【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4,23,42,81,160,5==⇒==⇒==⇒==⇒==k n k n k n k n k n 5,1==⇒k n ,故选B. 考点:利用程序框图求值.9.已知如图的程序,如果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990,那么在UNTIL 后面的“条件”应为 ( )A. i > 9B. i >= 9C. i <= 8D. i < 8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运行该程序可得,8,9909,11010,111,11==⇒==⇒==⇒==i s i s i s s i ,由此可知应填条件8<=i . 考点:程序中的条件语句.+10.若数列{}n a 中,121a a ==,210n n n a a a ++-+=,则2016a =( )A .1-B .0C .1D .2016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121a a ==可知,1,0,1,1,076543==-=-==a a a a a ,所以该数列的周期为6,所以062016==a a ,故选B.考点:循环数列.11.在△ABC 中,,A B >有下列五个不等式:(1)sin sin A B >(2)cos cos A B <(3)tan tan A B > (4) cos 2cos 2A B < (5) 222sin sin sin A C B +> 则其中一定成立的不等式的个数为( )A . 4B .3C .2D .1 【答案】A考点: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12.数列{}n a 是递减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是n S ,且96S S =,有以下四个结论:①08=a ; ②若对任意,n N +∈都有k n S S ≤成立,则k 的值等于7或8时; ③存在正整数k ,使0=k S ; ④存在正整数m ,使m m S S 2=.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96S S =,所以0,0388987===++a a a a a ,所以87S S =为n S 的最大值,① ②正确;由08=a ,可知015815==a S ③正确;由等差数列前n 项和对称性可知,105S S =,所以④正确,故选D.考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4分,满分16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函数532()23542f x x x x x =-+-=当时的函数值时,=3v . (其中,当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时, 01(1,2,,)n k k n kv a v v x a k n --=⎧⎨=+=⎩)【答案】15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4053022345-++-+=x x x x x x f ,所以20=v ,40221=+⨯=v ,()53242=-+⨯=v ,155253=+⨯=v .考点:秦九韶算法.14.若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 值是 . 【答案】10000 【解析】试题分析: 9,34,21,10,0==⇒==⇒==⇒==S i S i S i S i 由此可知2i S =,所以当100=i 时,10000=S . 考点:利用程序框图求值.15.数列{}n a 的各项都是正数,21=a ,2221+=+n n a a ,那么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 a .【解析】试题分析:由2221+=+n n a a 得2221=-+n n a a ,所以数列{}2na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222142+=⨯-+=n n a n ,即22+=n a n .考点:求数列通项公式.16.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角B 为锐角,且2sin 8sin sin B A C =⋅,则ba c+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2sin 8sin sin B A C =⋅,由正弦定理可知,ac b 82=,所以()()()()1,0544145222cos 2222222222∈-+=-+=--+=-+=bc a b b c a acb ac c a ac b c a B , 令c a b t +=,则有15402<-<t,解得54322<<t ,即∈t . 考点:1.正余弦定理的应用;2.解不等式.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题满分8分)在等差数列}{n a 中,n S 为其前n 项的和,已知 1322a a +=,545S =. (1)求n a ,n S (2)设数列{}n S 中最大项为k S ,求k .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化为d a ,1的方程组求解;(2)由2-=d 可知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由0≥n a 可得7≤n ,所以7S 最大.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23222545a a =⎧⎨=⎩,即23119a a =⎧⎨=⎩,所以1132a d =⎧⎨=-⎩所以215n a n =-+ 214n S n n =-+ ; (2)由0≥n a 可得7≤n ,所以7S 最大,7k =. 考点:1.等差数列求通项、求和;2.数列最值. 18.(本题满分9分)已知函数()2sin (sin cos )f x x x x =-. (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小值;(2)若(0,)4A π∈,且()12A f =,求cos A . 【答案】考点:1.二倍角及其变形;2.三角恒等变换、求值.19.(本题满分8分)隔河可以看到对岸两目标A 、B ,但不能到达,现在岸边取相距的C 、D 两点,测得75ACB ∠=,45BCD ∠=,30ADC ∠=,45ADB ∠=(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 、B 间的距离.【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形可知解ABD ∆即可,这时我们要看解此三角形还缺什么条件,这一条件又在哪个三角形中,也就是通过解其它三角形来凑齐解目标三角形的条件,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试题解析:如图在ACD ∆中,ACD ∠= ACB ∠+7545120BCD ∠=+=30CAD ∴∠=AC CD ∴==由余弦定理知:AD3==,在BCD ∆中,0180CBD BCD CDB ∠=-∠-∠18045(3045)60=--+=由正弦定理知:sin sin BD CD BCD CBD =∠∠sin sin CD BCDBD CBD⋅∠∴===∠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知AB =答:两目标A 、B. 考点:1.正余弦定理的应用;2.解三角形. 20.(本题满分9分) 数列{}n a 中,12a =,且1122n n n a a a --=+(2n ≥).(1)求证:1{}na 为等差数列,并求n a ; (2)令2121n n nb a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 【答案】(1)2n a n =;(2)124+n n【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倒数构造等差数列,属于常见构造数列方法;(2)典型的裂项相消求和问题,在求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消去哪些项和保留了哪些项,这是易错点. 试题解析:(1)由1122n n n a a a --=+得111211122n n n n a a a a ---+==+,即11112n n a a --= (2n ≥)所以1{}n a 为等差数列,1111(1)22n nn a a =+-=,所以2n a n =;(2)2121222221212121n n n b a a n n n n -+=⋅=⋅=--+-+, 12111111142()2()2()2(1)133521212121n n nS b b b n n n n =+++=-+-++-=-=-+++. 考点:1.构造数列求通项;2.裂项相消求和. 21.(本题满分9分)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 且sin (sin )0B C C A +=, b =.(1)设ABC ∆的周长()L f A =,求()f A 的表达式,并求L 的最大值; (2)若2a c +=,求ABC ∆的面积. 【答案】(1)33;(2) 【解析】试题分析:(1)思路是把求周长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可有内角和定理以及诱导公式,由已知条件求出3B π=,然后再利用正弦定理把三边和转化为对应角的正弦,再利用内角和定理,转化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求最值;(2)有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可得13ac =,再带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得. 试题解析:(1)由sin (sin )0B C C A +=得sin (sin ))0B C C B C ++=,即sin (sin )cos sin 0B C C B C B C +-=整理得sin sin sin 0B C B C =, 显然sin 0C ≠,sin 0B B -=,易知cos 0B ≠,所以tan B =,又(0,)B π∈,所以3B π=,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22sin 2sin 2sin 2sin()sin sin 3b A b C L a bc b A C A A B B π=++=++==+-+2()2sin 2sin()3sin 3f A A A A A π=+-+=++即())6f A A π=+所以3A π=时,max L = (2)2222cos b a c ac B =+-⋅,即223a c ac =+-,23()3a c ac =+-,所以13ac =所以111sin 223ABC S ac B ∆=⋅=⋅= 考点:1.和差公式;2.正余弦定理的应用.22.(本题满分9分)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n 项的和为n S ,且21(21)(21)41n n n S n S n +--+=-( n N ∈) (1)求1a ;(2)求n S ,n a ;(3)设|30|n n b a =-,求{}n b 的前n 项的和为n T【答案】(1)11a =;(2)22n S n n =-,43n a n =-;(3)2223182312408n n n n T n n n ⎧-+≤⎪=⎨-+>⎪⎩【解析】试题分析:(1)带入两个n 值得两个方程,化为d a ,1的方程组,即可;(2)一种方法是构造等差数列112121n n S S n n +-=+-,从而求得n S ,再利用)2(1≥-=-n S S a n n n 求n a ;另一种根据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可以直接写出n a 通项,在进行验证即可;(3)由通项可判断此数列各项是先正后负,所以要讨论都为正项和含有负项两种情况,最后写出分段函数形式即可. 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2132333515S S S S -=⎧⎨-=⎩,1212123395515a a a a a a +-=⎧⎨--=⎩,解得11a = (2)解法1:由21(21)(21)41n n n S n S n +--+=-得112121n n S S n n +-=+- 所以{}21n S n -是等差数列,且1(1)1211n S S n n n =+-⋅=-,即22n S n n =- , 当 2n ≥ 时143n n n a S S n -=-=-,又1n =,11a =也满足上式,所以43n a n =- 解法2:由(1)知11a =,25a =,又{}n a 为等差数列,所以1(1)443n a n n =+-⋅=- 所以214322n n S n n n +-==-,检验符合21(21)(21)41n n n S n S n +--+=- (3)|433|n b n =-,所以当 8n ≤时,334n b n =-,212943323122n n b b n T n n n n +-+===-+ 当8n >时,433n b n =-,2983433(8)120(8)23124022n n b b n T T n n n n ++-=+-=+-=-+ 所以2223182312408n n n n T n n n ⎧-+≤⎪=⎨-+>⎪⎩考点:1.列方程组求通项;2.构造数列求通项;3.含绝对值的数列求和问题.。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答案】B【解析】“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错,原文是第五段“战国以后……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
2.【答案】C【解析】“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错,可以用于社交场合自称。
3.【答案】B【解析】“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无中生有。
4.【答案】D【解析】“师道”,从师的风尚。
5.【答案】B【解析】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应是韩愈提出的。
6.【答案】C【解析】引用孔子的范例,阐明的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
7.(1)【答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
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句读之不知”句式1分,师1分,小学1分,句子通顺1分)(2)【答案】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齿1分,乃1分,句子通顺1分)(3)【答案】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没有被(耻学于师的)时代风气所束缚,向我学习。
(通1分,“不拘于时”被动1分,句子通顺1分)8.【答案】圆圆的小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小麦花轻轻飘落,(2分)这两句借荷叶、麦花等意象,营造了悠美静谧的意境。
(3分)9.【答案】想像葛洪那样去炼丹砂,但又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不能如葛洪一样忘掉一切,弃世求仙。
(3分)这是诗人无奈的自嘲,表现了诗人无论何时都放不下国事的忧国情怀。
(3分)10.【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11.【答案】(1)【答案】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C项,父母不识字只是部分原因且非主要原因。
B项错在并无心理描写,也没有多处修辞手法。
“是个大字不识的睁眼瞎”并非比喻。
D项属于神态描写而非动作描写。
(2)【答案】开头话语描写的作用:①侧面描写写出了爹盼儿归的急切心情,如:你爹都来瞄几趟了。
2015-2016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附答案)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语文2016.4命题人:刘中凯总分:100分一、基础知识(1-11题,每题2分,共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筛.选(shāi)褴.褛(lán)华.发(huá)文绉绉..(zhōu)B.威慑.(sha)神祗.(qí)穈.先生(m?n)一绺.(liǔ)C.媲.美(pì)眼翳.(yì)木讷.(nà)狐肷.(qiǎn)D.蜕.除(tuì)烙.印(luó)绰号(chuó)付梓.(z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自顾不瑕疾言厉色衣衫褴褛冠冕堂皇B.烟熏火撩震耳欲聋舞榭歌台无动于衷C.旁征博引冥思苦想连锁反应一丝不苟D.源源不断人人自危金碧辉煌迫在眉捷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何时了.(了结,结束)庞然..大物(高大的样子)意见相左..(不一致)B.斑驳陆离..(色彩繁杂)长治.久安(治理)明日黄花..(菊花)C.猝.不及防(突然、出其不意)相形见绌.(拙劣)成王败寇.(寇贼)D.有史可稽.(考核)端.木遗风(端正)一蹴.而就(踏)4、选择恰当一项填入横线处()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__________,化为明日黄花。
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_________,未老而先亡。
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A.与时俱进应运而生抱残守缺昙花一现B.应运而生与时俱进抱残守缺昙花一现C.与时俱进应运而生昙花一现抱残守缺D.应运而生与时俱进昙花一现抱残守缺5、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组是()A.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蜕(tuì)变镣 (liào) 铐拖累(lèi) 敷衍塞(sè)责B.敕.(chì)造拓. (tuò) 片商榷.(què) 浅尝辄.(zhé)止C.赎.(shú)罪盥. (ɡuàn) 洗忖度.(duó) 不肖.(xiào)子孙D.间.(jiàn)或肄. (sì) 业笑靥.(yè)旁稽.(jī)博采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仓皇嫉恨孜孜求学出神入画B.妆饰履行心急如焚委曲求全C.寒喧诽谤义愤填膺众说纷纭D.杜撰厮混走头无路顾盼神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B.南华是本地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不言而喻....,这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C.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D.这些优秀作品并没有在获奖后被束之高阁....,而是在政府扶持下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努力丰富本土文化市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B.若不问青红皂白,把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对毫不知情的人或有恩于己的善良者遭到伤害。
C.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终于取得了成绩。
D.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几乎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善本。
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王超审题人:张传进第Ⅰ卷(51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
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
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
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
”正是此意。
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
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
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③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
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
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合肥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1. (2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④题。
我忽而看见他眼圈微红了,但立即知道是有了酒意。
他总不很吃菜,单是把酒不停的喝,早喝了一斤多,神情和举动都活泼起来,渐近于先前所见的吕纬甫了。
我叫堂倌再添二斤酒,然后回转身也拿着酒杯,正对面默默的听着。
“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只要平了土,卖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
我去卖棺材虽然有些离奇,但只要价钱极便宜,原铺子就许要,至少总可以捞回几文酒钱来。
但我不这样,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
因为外面用砖墩,昨天又忙了我大半天:监工。
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
——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
但我现在就是这样了,敷敷衍衍,模模胡胡。
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
”他又掏出一支烟卷来,衔在嘴里,点了火。
“看你的神情,你似乎还有些期望我,——我现在自然麻木得多了,但是有些事也还看得出。
这使我很感激,然而也使我很不安:怕我终于辜负了至今还对我怀着好意的老朋友。
……”他忽而停住了,吸几口烟,才又慢慢的说,正在今天,刚在我到这一石居来之前,也就做了一件无聊事,然而是我自己愿意做的。
我先前的东边的邻居叫长富,是一个船户。
他有一个女儿叫阿顺,你那时到我家里来,也许见过的,但你一定没有留心,因为那时她还小。
后来她也长得并不好看,不过是平常的瘦瘦的瓜子脸,黄脸皮;独有眼睛非常大,睫毛也很长,眼白又青得如夜的晴天,而且是北方的无风的晴天,这里的就没有那么明净了。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时间1,满分100分)第Ⅰ卷(共22分)一、(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①嫡.亲锋镝.②便.宜行事大腹便.便B.①朱拓.开拓.②同舟共济.人才济.济C.①炮.烙炮.制②少不更.事改弦更.张D.①执拗.拗.口②遥思遐.想瑕.不掩瑜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脚踝朔漠沸反盈天莫衷一事B.隼头膏梁瓮牖绳怄良将劲弩C.谬种笑靥畏葸不前运筹帷握D.撕打寒喧司马清衫度长契大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河南陕县为遇险工人大团圆而弹冠相庆....的两周后,山东就重复了同样的“事件”,又一次因罕见暴雨造成洪水入井。
B.好的一次性餐盒四五毛钱,而劣质的价格仅为一半甚至1/5,巨大的利润空间,怎能不让那些黑心老板趋之若鹜....?C.一直以来,我国政府一言九鼎....,践行诺言,坚持走环保型经济发展的道路,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D.4月15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河北唐山市政府感同身受....,向玉树震区先行捐款人民币350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体会倒计时已经进入50天,合肥街头四体会氛围渐浓,市民参与这一盛会的热情正在不断升温。
B.年初以来,我国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
目前严重旱情已导致64人受灾,农作物绝收面积11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246亿多元。
C.对油价上涨产生助推作用的原因是由于近期频发地缘性政治危机。
前期俄罗斯地铁爆炸案和伊朗核问题的升温,使得油价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走进微山湖风景区,你会强烈地感到人进入了一个流动的世界,。
①湖中,轻波柔浪,那是水在流动。
中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出卷人:魏魏审题人:沈旭红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均要填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N-14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1. 在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能量日益增多的今天,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释放能量D. 若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小于旧化学键被破坏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反应吸收能量2. 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错误的是()A. 半径:F—>Na+>Mg2+>Al3+B. 沸点:H2O< H2S < H2SeC. 酸性:HClO4>H2SO4>H3PO4D. 熔点:SiO2>NaCl>CO23. 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4.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1 / 115. 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4.6g NO2或N2O4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均为0.3N AB. 标准状况下,22.4 mL Br2所含的分子数为0.001N AC. 标准状况下,22.4L的Cl2与1mol Fe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D. 100 mL 0.1 mol•L-1的H2SO3溶液中,电离出的H+总数为0.02 N A6. 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属于第七周期ⅣA族,称为类铅元素。
下面关于它的原子结构和性质预测正确的是()A. 类铅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B. 其常见价态为+2、+3、+4C. 它的金属性比铅弱D. 它的原子半径比铅小7. 现有五种短周期元素X、Y、Z、Q、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X 原子半径最小;X和W同主族;Y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Q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合肥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6高二下·包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四位学生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在文化经典课堂上,老师要学生从“穿衣服”的角度来表达他们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A .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B .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C .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D .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羡妒斟酌婉蜓曲折卓有成效B . 援例尺牍光采夺目顽固凶残C . 叫嚣蕴藉长途拔涉杀一敬百D . 游离门栓矫揉造作残羹冷炙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突如其来的消息彻底击垮了米娜雪,她呆在原地重足而立,久久不敢前进,害怕面对再次失去的感觉,害怕凌伯伯痛心疾首的表情。
B . 陆常有是一名小警察,不料被历史洪流卷入其中,从而为了救国救民一步步地成为“翻戏党”的高手,黑白无间,险中求生。
C . 万达广场效尤K11引入农场,增强购物中心独特的体验性,已成为购物中心在电商抢滩和同质化竞争中突围的关键,成为了购物中心招揽人气的新思路。
D . 学习借鉴各地安全管理的先进理念,有助于受检单位避免自查工作中目不交睫的通病,彻底清理安全工作死角。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中国广州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和促进人类共同的梦想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谊。
第Ⅰ卷(51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
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
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
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
”正是此意。
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
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
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③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
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
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④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恰恰是反对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
天下之物的价值本应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不可以“同价”贾之,如若以“同价”来买不同之物,必然会造成良莠不齐,以次充好。
若这种“比而同之”的思想上升至社会政治领域就必然会造成天下大乱。
在孟子看来,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由“劳心者”与“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的社会。
“劳心者”从事治理、组织和教化之事,是“食税者”,古代圣贤如后稷、尧、禹等都属于这类人;“劳力者”从事生产劳动,包括耕作、做工和经商,他们要“上税”,为“劳心者”提供衣食之资。
可见,孟子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一常识之语目的在于证明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⑤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二者不可同,不能同,不必同,亦无高下之分。
在那个战乱频仍、世道窳败的战国之世,他们发现的是不同的症结,因此对“君臣佐使”的调配,亦大不同。
唯其不同,才证明了思想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二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
以孟子对人性之善的信念补庄子的自然天性论,以免人性的沉沦、堕落和虚无;以庄子“万物一齐”之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补孟子哲学所许诺人生之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以避免人生的异化、僵化、道学化。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7日第16版,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庄子虽承认“万物不齐”,但是,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因而他又认为,“以道观之,万物一齐”,无所谓贵贱短长。
B.庄子的“万物一齐”是强调因“不齐”而走向“齐”。
“齐其不齐”和“不齐而齐”正是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的思想基础。
C.《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
D.庄子的“齐物论”是对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初始图景的呼唤和向往,渗透了一种诗人的乡愁意识和一种哲人的批判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孟子认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一种客观常识,天地万物本来就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不能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
B.孟子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君民同耕”的农家学派的做法是不合时宜的,而且会造成天下大乱。
C由于存在社会分工是必然和合理的,一个正常的社会应由“劳心者”和“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所以,孟子得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结论。
D.孟子认为天下之物的价值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价格不一样;“劳心者”和甜劳力者”从事不同的工作,他们的社会职责也不尽相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由于对世道人生的关怀方式和观照态度的迥然不同,庄子与孟子对“物之齐否”的观点和态度迥然不同,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
B.庄子“万物一齐”的处世态度可以把生命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解放出来;孟子“物之不齐”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等级制度,为阶级剥削提供了借口。
C.庄子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使人沉沦、堕落和虚无;孟子宣扬的人生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则导致人生的异化、僵化和道学化。
D.庄子的“万物一齐”反对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具有朴素的平等思想;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目的是建立有序合理的社会秩序。
【答案】1.B2.C3.C【解析】1.试题分析:“齐其不齐”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不是庄子观点;庄子承认“万物不齐”,主张“不齐而齐”。
“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是章太炎对《齐物论》的阐释,他对“齐其不齐”持否定态度,对庄子“不齐而齐”大加赞赏。
文中说章太炎的话“道出此意”,“此意”紧承上句加以理解。
见②段,关键是对“齐其不齐”的理解。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C因果关系倒置,孟子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为了证明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C片面强调消极影响,与原文意思不符,过于绝对。
见⑤段,“二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诗文阅读(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2分)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尝造.同郡刘焯造:培养B.非特.匹夫,君德亦然特:只是C.加散骑常侍,爵.为子爵:封爵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致仕:辞官回家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颖达,八岁就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C.孔颖达奉皇太子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
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3分)(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3分)【答案】4.A5.C6.C7.(1)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译出大意2分,“耻”“阴”“匿”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如果那人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
(译出大意2分,“据”“侍”“乖”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4.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A造:造访、拜访。
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
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
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
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