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B沥青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运输
沥青混合料运输采用载重量20t以上的大型自卸车,要求车况良好。
为防止混合料黏附车厢,装料前车厢涂一层洗条水、为防止运输过程中尘土污染及温度下降,运输车必须覆盖帆布或防雨布。
温度低时应加盖双层保温布。
摊铺
采用两台摊铺机同时作业的方式,第一台(前行)摊铺机的行走方式为边缘钢丝拉线,中间采用铝合金梁;第二台(后行)摊铺机的行走式为边缘采用钢丝绳拉线,两台摊铺机间距5m左右(以不影响作业)摊铺搭接50mm为宜。
卸料过程中要有专人指挥,保证上一车卸完料后,下一车能及时供料,不得中途停机卸料,减少温度离析造成混合料的不密实。
碾压
碾压是ATB集料是施工中的重要一环,碾压必须采用追随,紧跟的碾压组合方式,追循初压,复压、终压的原则。
由于ATB集料粒径较大。
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初压,其振动频率为30~50Hz,振幅为0.3~0.8mm;且要求采用大吨位的压路机进行复压,一般采用DD130或DYNA-PAC 压路机进行碾压,揉压宜采用吨位大于26t的胶轮压路机,充气压力不小于0.5Mpa。
接缝处理:纵缝为热接缝,施工时新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调整基准面,再最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横向接缝处理:在施工结束后,在预定的摊铺段末端铺一层彩条布,在摊铺混合料。
待压实混合料稍冷后,用切割机将撤砂部分或铺彩条布部分切割清除整齐,用3米直尺检查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予以清除。
ATB-25沥青碎石基层的施工沥青碎石基层采用70号A级沥青,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细集料采用石灰岩机制砂。
沥青碎石混合料采用1台175t/h沥青拌和设备拌和,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运输。
(1)沥青碎石配合比设计ATB-25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方法,双面各击75次,其技术标准必须满足规范和招标文件的要求。
ATB-25矿料间隙率,当马歇尔试件设计空隙率为4%、5%、6%时,分别为12、13、14。
(2)沥青混合料拌和a)混合料出厂温度和拌和时间通过沥青混合料在135℃及175℃条件下测定的粘度—温度曲线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
一般地,每锅拌和时间宜为40~50秒,其中干拌不得少于5秒,并经试拌来确定。
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离析、无结团结块、无沥青过热烧焦等现象。
b)混合料的储存为保证摊铺速度或各种因素的影响,拌和站均配备储料仓,在摊铺机停歇期间拌料储存,贮料仓无保温设备时,允许储料时间应以符合摊铺温度为准,有保温设备时,允许的储料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且降温不宜超过10℃、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以及离析,如发生以上情况则废弃并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3)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运输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车槽内均匀涂刷隔离济(隔离为柴油水溶液,比例为1:3),拌和设备自动装料后必要时用篷布覆盖,装运沥青混泥土经地磅过秤的同时测定其出厂温度,运往施工现场指定点,由专人检查验收签认。
自卸车的数量可根据拌和站的生产能力、运输距离来确定,但必须保证富余3—5辆,形成一个不间断的工料车流。
(4)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根据批准的施工方案、检查下层确认质量符合要求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段铺筑,并得出相应的摊铺、压实工艺以及各项系数。
试验段摊铺工艺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可开始正式的摊铺作业。
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止,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车应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ATB-30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施工技术方案308.01范围本节工作为在已建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基层上,按照图纸和监理工程师指示铺筑ATB-30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
它包括所需的设备、劳力和材料,以及施工、试验等全部工作。
308.02材料1、粗集料(1)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且无风化、无杂质,并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
必须选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的碎石,禁止采用颚式破碎单机加工的碎石。
(2)同种石质尽可能采用同型号破碎设备生产的碎石。
进场后粗集料必须隔离堆放且堆料场必须用混凝土硬化,同时进行各项指标的检验。
(3)下面层的粗集料必须满足表308-1的质量要求,级配符合规范要求,且必须满足表308-2表中的允许范围。
(4)若石料粘附性差,应掺加抗剥落剂,使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到5级,提高水稳性。
抗剥落剂的精确比例由试验室确定。
2、细集料(1)下面层沥青混合料原则上应采用机制砂,若材料供应有困难,可采用天然砂,但用量不应超过集料总量的8%。
(2)机制砂或天然砂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且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同时要求与沥青有良好的粘附能力。
(3)细集料堆放时必须搭棚存放。
(4)机制砂采用制砂机在拌和厂加工,级配满足表308-3。
(5)细集料的技术要求见表308-4。
表308-1 面层粗集料质量要求2、填料(1)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不得含有泥土等杂质。
(2)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坚决不得使用回收粉。
严格控制0.075mm以下含量,其允许偏差为±1%。
矿粉掺配时,引进粉胶比进行控制,ATB-30宜为0.8~1.0。
(3)填料要求采用专用磨细设备进行工厂(指水泥厂)化加工。
(4)填料的技术要求见表308-5。
表308-5 填料的技术要求(5)经监理工程师批准,采用水泥、石灰等作为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
ATB-30沥青稳定碎石施工方案ATB-30沥青稳定碎石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中央大道二期工程津晋高速互通立交段,本项目段北起物流中心段的修筑终点(K35+900),南接塘沽盐场段修筑起点(K37+075.996),路线长1176m。
现已完成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准备施工沥青稳定碎石,沥青稳定碎石铺设厚度12cm,工程量为47820m2。
二、施工准备情况1、施工组织机构和人员安排为了做好沥青稳定碎石的施工,我项目部专门成立ATB-30沥青稳定碎石施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基层施工管理和施工指导协调工作;选择具有沥青层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组建路面施工队,负责ATB-30沥青稳定碎石的施工。
计划设置前场摊铺队、后场拌和队、运输队3个队,共60人,由路面施工队统一管理,便于协调指挥。
详见“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表”和“施工队伍劳力安排及分工表”。
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表施工队伍劳力安排及分工表2、原材料准备情况(1)、沥青:采用滨州中海A级70#道路石油沥青,其各项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粗集料:各档粗集料碎石由蓟县碎石场生产,按不同粒径分三档(20-30mm、10-20mm、5-10mm)进场。
进场各档集料数量充足,分类堆放,以利施工时掺配方便。
(3)、填充料:填充料为石灰岩矿粉。
以上进场的各种规格的集料、填充料、沥青已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的项目和频率进行了检验,并报请监理验收合格。
3、配合比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步骤,我部试验室以设计图纸给定的ATB-30沥青稳定碎石级配范围为依据,在调查以往同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经验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已完成ATB-30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其要求如下表:ATB-30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采用的配合比如下:最佳油石比: 3.4%,建议油石比控制范围为3.2%~3.6%。
4.机械设备组织安排:ATB-30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按“合理配套、满足需要”的原则,以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为主进行配套,而且留有一定富余量。
黑大公路宝泉至拜泉明水界段改扩建工程ATB-25沥青碎石施工技术指南黑大公路宝泉至拜泉明水界段改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Z3、Z4路面材料与结构技术服务组二〇一六年九月施工控制要点“七字绝”柔性基层抗剪强,骨架密实寿命长。
原材质量是重点,施工工艺是关键。
基层清扫要干净,两层结合更牢固。
出场温度严把控,温度过高要作废。
拌合时间需确定,均匀裹覆为标准。
多次装车防离析,做好保温防污染。
松铺系数确定准,平衡传感定标高。
摊铺三米匀速走,夯锤振幅四到六。
初压复压要分清,终压两边无轮迹。
平整度要随时检,取芯厚度要保证。
1、一般规定1.1 学习设计文件,掌握规范、规程,技术指标。
1.2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
1.3 按照指挥部总体施工计划制定详尽的有操作性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1.4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合理配备本工序的施工人员,由一位生产副经理负责本工序的施工,所有施工人员要经过详细的技术交底或技术培训方可上岗,确保本工序的按照本作业指导书要求标准化、程序化施工。
1.5 施工前沥青材料必须提交最新检测的的正式试验报告。
从国外进口的材料应提供该批材料的海关报检单。
2、原材料要求2.1 沥青黑大公路宝明段沥青ATB-25路面建设所用的石油沥青必须选用工厂化生产的成品沥青。
标号为A-90,其技术指标要求见表1 。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由指挥部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各检测单位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规定对到场沥青时行检测,并留样备查。
90#基质沥青技术要求 表1试验项目推荐指标 规范规定 检测频率 备注针入度(25℃,5s ,100g)(0.1mm)85~100 80~100 每车一检 生产厂家需提供出厂合格证针入度指数PI-1.5~+1.0 -1.5~+1.0 300T 一检 延度(5cm/min,15℃)不小于(cm) 150 100 每车一检 延度(5cm/min,10℃)不小于(cm) 35 30 每车一检 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 46 45 每车一检 闪点(coc)不小于(℃) 245 245 300T 一检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 2.0 2.2 300T 一检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9.5 99.5 300T 一检 TFOT 后残 留物质量损失 不大于(%) ±0.8 ±0.8 300T 一检 针入度比 不小于(%) 60 57 300T 一检 延度(10℃)不小于(cm)108300T 一检2.2 集料2.2.1 粗集料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强度高、清洁、不含风化的母岩岩石,并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进行轧制,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
沥青碎石柔性基层ATB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1.检查工程施工图纸,了解工程的具体要求和设计要求,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2.组织施工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等,明确工作分工。
3.确认施工现场和交通状况,制定施工计划,并做好交通管控工作。
4.检查施工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施工工具齐全且能正常运行。
5.准备相关材料,包括沥青、碎石、热藏材料等,确保材料质量和数量满足施工要求。
二、材料配合1.沥青的选用:根据交通量、设计要求和环境要求等,选择适当的沥青类型和级别。
2.碎石的选用:根据设计要求和沥青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碎石规格和级别。
3.热藏材料的选用:根据沥青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热藏材料,确保沥青质量。
三、施工工艺1.标线和测量: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进行标线,确定基层的宽度和坡度等。
同时,使用测量仪器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确认施工尺寸和坡度等数据。
2.碾压基层:在施工现场进行碾压基层,利用碾压机对原有基层进行碾压,确保基层平整和坚实。
3.材料预处理:对沥青进行预热处理,使其达到施工要求的温度。
同时对碎石进行清洗和筛分处理,确保碎石质量满足要求。
4.沥青与碎石的混合:将预热处理后的沥青与清洗筛分后的碎石进行混合,使用搅拌机或搅拌车进行充分搅拌,确保沥青和碎石的充分混合。
5.铺设ATB:将混合好的ATB材料铺设在基层上,使用铺设机或人工进行铺设,确保ATB的均匀铺设、厚度均匀。
6.压实ATB:使用压实机对铺设好的ATB进行压实,确保ATB的均匀压实和密实度达到要求。
7.收尾工作:清理施工现场和交通道路,将施工工具和设备整理归位,确保施工现场整洁和交通安全。
四、质量控制1.监测碎石的质量,确保碎石符合设计要求和沥青的要求。
2.监测沥青的质量,包括温度、黏度、流动性等,确保沥青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是沥青碎石柔性基层ATB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通过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可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沥青路面底基层(AH-70基质沥青,ATB-25 )施工指导意见根据交通部标准JTG 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规定,对沥青路面底基层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依据外委目标及生产配合比设计:最佳油石比为:3.5%。
最大理论密度为2.671g/cm3空隙率范围:3%-6%;饱和度范围:55%-70%;稳定度不小于7.5KN ;流值范围:1.5-4mm;矿料间隙率不小于:12%。
沥青路面底基层厚度采用8cm,采用ATB-25级配类型。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沥青路面底基层用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通过率(% )范围表备注:ATB-25为粗型密级配,2.36mm关键性筛孔通过率22一、材料要求1、沥青沥青路面底基层采用AH-70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二。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各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组工地试验室对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进行检验。
检测频率:施工单位每车检验一次。
2、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石灰岩,粒径大于 4.75m m。
应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
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进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每500T检验一次。
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三。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机制砂,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
对进场集料每500T检验一次。
细集料规格见表四。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五,每50T检验一次。
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沥青面层的质量。
沥青路面底基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三(2)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 2.45t/m3,吸水率放宽至3%。
沥青路面底基层用细集料规格表四注:(1)视密度不小于 2.6 g/cm3;(2)砂当量不得小于65% (宜控制在70%以上),亚甲蓝值不大于25g/kg ;(3)小于0.075mm质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 % ;(4)棱角性不小于30s。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一)(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编号:FS-QG-47666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一)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sphalt stabilized macadam base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严重超载等现象使沥青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许多高速公路建成后不久就不能适应交通的需要,早期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缓解高速公路重载交通压力,我国开始推广应用以沥青碎石为代表的柔性基层。
1工艺特点(1)沥青碎石的高温性能比较好,水稳定性良好。
(2)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比较高。
(3)修复方便。
(4)沥青碎石基层可以增强路面排水能力,减少沥青层的温度收缩裂缝和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改善路面使用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2适用范围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在高速公路路面承重层中得到推广使用。
3工艺原理及设计要求3.1工艺原理沥青碎石基层即沥青稳定碎石类沥青混合料,其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保证沥青混合料中具有足够的粗集料,使之具有很好的高温力学性能,按其设计的空隙率大小可以分为三种:开式(排水式基层,设计空隙率在15%以上)、半开式(设计空隙率在8%~15%之间)、密实式(设计空隙率在3%~8%之间)。
3.2工艺设计要求3.2.1成型方法室内试验采用美国工程兵旋转压实剪切实验机(GTM)进行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控制指标;采用马歇尔试验进行常规设计,建立比对关系,进行日常检测和控制。
3.2.2级配设计在组成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选定后,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料间的级配组成,沥青混合料由于集料的级配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组成结构。
沥青碎石基层级配参照规范,选用骨架密实型沥青碎石混合料,常采用ATB-30,ATB-40两种级配形式。
ATB25型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pdf 范本一:正文:1. 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概述1.1 工程背景及目的1.2 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1.3 工程地点及施工时间1.4 工程要求及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规格2. 施工前准备工作2.1 设备与材料准备2.2 施工图纸及技术交底2.3 施工现场准备与布置2.4 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要求3. 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3.1 清理现场及标定定位3.2 基层处理与整平3.3 施工钢筋网片3.4 碎石基层浇筑3.5 基层压实与养护4. 施工质量控制4.1 建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4.2 原材料质量监控4.3 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检查及验收5. 安全与环保措施5.1 施工安全要求5.2 施工现场环保措施5.3 废弃物处理与清理6. 工程验收及交接6.1 施工质量验收要求6.2 文档报告整理与交接7. 变更与索赔管理7.1 管理变更7.2 管理索赔7.3 变更与索赔的解决程序8. 文档附件8.1 工程图纸8.2 施工技术资料8.3 施工记录表格注释:1.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将沥青与碎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覆盖在基层上并压实形成一种较为坚固的结构层,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同时减小了沥青路面层的厚度。
2. 施工图纸及技术交底:施工前,以图纸的形式详细展示工程的布置、尺寸、材料等内容,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附件:本文所涉及的附件包括工程图纸、施工技术资料和施工记录表格。
范本二:正文:1. ATB25型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概述1.1 工程背景及目的1.2 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1.3 工程地点及施工时间1.4 工程要求及技术规格2. 施工前准备工作2.1 设备与材料准备2.2 施工图纸及技术交底2.3 施工现场准备与布置2.4 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要求3. 施工工艺流程3.1 清理现场及标定定位3.2 基层处理与整平3.3 施工钢筋网片3.4 碎石基层浇筑3.5 基层压实与养护4. 施工质量控制4.1 建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4.2 原材料质量监控4.3 施工质量检查及验收5. 安全与环保措施5.1 施工安全要求5.2 施工现场环保措施5.3 废弃物处理与清理6. 工程验收及交接6.1 施工质量验收要求6.2 文档报告整理与交接7. 变更与索赔管理7.1 管理变更7.2 管理索赔7.3 变更与索赔的解决程序注释:1.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将沥青与碎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覆盖在基层上并压实形成一种较为坚固的结构层,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同时减小了沥青路面层的厚度。
ATB-25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施工工法1 前言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仍是中国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半刚性基层板结性能好,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承载能力高和造价低的优点。
但是,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半刚性基层的刚度过大,会直接造成沥青混凝土面层内的剪应力急剧增大,诱发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剪切破坏,这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柔化半刚性基层的方法,采用组合式柔性基层,即ATB-25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和级配碎石下基层。
它具有较高的抗剪、抗弯拉强度和耐疲劳特性,减缓反射裂缝的发生。
ATB-25沥青稳定碎石是一种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为3%~6%),其作用力的传递是通过组成骨架的粗集料进行的。
ATB-25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与一般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相比,可以通过增大粒径,降低用油量,在不增加造价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底面层的厚度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从而大大增强了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及减缓反射裂缝的发生,改善了路面的使用性能,提高了道路的耐久性,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本工法在我公司承建的福建省福州至泉州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亳阜高速公路得到成功应用,取到了经济和效益双收的效果。
2 工法特点2.1 该工法适用范围广、施工方法简单、原材料广泛、可操作性强。
2.2 ATB-25沥青混凝土与传统的面层沥青混合料相比,其粒径较大、级配较粗、沥青用量较少,对原材料的要求不是很高、相比其它沥青混凝土具有造价低优点。
2.3 ATB-25沥青混凝土柔性基层高温稳定性好,增强了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减少了反射裂缝的发生。
3 适用范围该工法适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中的基层施工,特别是适用于长、大纵坡的上坡路段、小半径急弯路段等容易产生车辙的路段,效果非常好。
4 工艺原理ATB-25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是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为3%~6%),它属于骨架密实型结构,其作用力的传递是通过组成骨架的粗集料进行的。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严重超载等现象使沥青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许多高速公路建成后不久就不能适应交通的需要,早期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缓解高速公路重载交通压力,我国开始推广应用以沥青碎石为代表的柔性基层。
1工艺特点(1)沥青碎石的高温性能比较好,水稳定性良好。
(2)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比较高。
(3)修复方便。
(4)沥青碎石基层可以增强路面排水能力,减少沥青层的温度收缩裂缝和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改善路面使用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2适用范围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在高速公路路面承重层中得到推广使用。
3工艺原理及设计要求3.1 工艺原理沥青碎石基层即沥青稳定碎石类沥青混合料,其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保证沥青混合料中具有足够的粗集料,使之具有很好的高温力学性能,按其设计的空隙率大小可以分为三种:开式(排水式基层,设计空隙率在15%以上)、半开式(设计空隙率在8%~15%之间)、密实式(设计空隙率在3%~8%之间)。
3.2 工艺设计要求3.2.1成型方法室内试验采用美国工程兵旋转压实剪切实验机(GTM)进行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控制指标;采用马歇尔试验进行常规设计,建立比对关系,进行日常检测和控制。
3.2.2级配设计在组成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选定后,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料间的级配组成,沥青混合料由于集料的级配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组成结构。
沥青碎石基层级配参照规范,选用骨架密实型沥青碎石混合料,常采用ATB-30, ATB-40两种级配形式。
3.2.3原材料性能原材料质量是影响路面质量、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通过测试沥青、石灰岩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等材料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来检测材料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从而完成原材料的选择。
3.2.3.1 沥青拌制沥青混合料所用的沥青材料其技术要求随气候条件、交通情况、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而异,其技术指标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