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AIDS合并深部型真菌感染研究概况
- 格式:pdf
- 大小:251.84 KB
- 文档页数:3
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广谱强效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广泛使用●癌症患者放疗、化疗●留置V导管、导尿管、脑室引流管●烧伤病人●器官移植患者●糖尿病患者●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增多Ⅲ.真菌及其真菌病的临床分型真菌(fungus)是一类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结构,但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性微生物。
约20万种以上,仅270多种为致病菌。
Ⅳ. 浅部感染真菌●浅部感染真菌:引起皮肤、粘膜和皮下组织感染的真菌。
●种类表面感染真菌:角层癣菌皮肤癣真菌: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皮下组织感染真菌:孢子丝菌、着色真菌1. 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毛癣菌属有20余种,其中14种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
●临床上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可引起发癣、体癣、甲癣毛癣菌:菌落灰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状、粉粒状或蜡样。
大分生孢子细长棒状薄壁。
菌丝有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毛癣菌:菌落灰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状、粉粒状或蜡样。
大分生孢子细长棒状薄壁。
菌丝有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2. 表皮癣菌属●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目前只有一个种,即絮状表皮癣菌(E.floccosum )●絮状表皮癣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癣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如股癣、足癣、体癣、手癣和甲癣,不感染毛发。
表皮癣菌:菌落初为白色鹅毛状,以后变为黄绿色粉末状。
粗棒状薄壁大分生孢子。
菌丝球拍状表皮癣菌:菌落初为白色鹅毛状,以后变为黄绿色粉末状。
粗棒状薄壁大分生孢子。
菌丝球拍状3. 小孢子菌属●我国常见的有铁锈色小孢子菌、石膏 样小孢子菌和狗小孢子菌等。
●小孢子菌属感染皮肤和毛发,很少感 染甲板。
小孢子癣菌:菌落为灰色、橘红色或棕黄色,厚壁大分生孢子,菌丝有结节状、梳状和球拍状小孢子癣菌:菌落为灰色、橘红色或棕黄色,厚壁大分生孢子,菌丝有结节状、梳状和球拍状表面感染真菌叠瓦癣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囊炎4. 皮下组织真菌感染Subcutaneous Mycoses●经外伤感染皮下,一般只侵犯局部,也可通过淋巴管扩散至周围组织●种类有孢子丝菌和着色真菌(1)着色真菌⏹一般经外伤侵入人体,感染多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如颜面、下肢、臀部等,病损皮肤呈境界鲜明的暗红色或黑色区,故称着色真菌病(chromomycosis)。
关于国内外艾滋病研究进展的综述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工10-1班朱峰燕 10114110113摘要: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被称为“超级癌症”,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本文收集了近期以来的一些文献进行整理,对治疗艾滋病的症状、特点、传播途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Abstract: AIDS is caused by HIV to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collapsecharacterized by infectious disease, known as the" super cancer" in the global scope, ha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s.Since some of the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collected for sorting, in treating the sympto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route of transmission and treatment are reviewed.关键词:艾滋病HIV 传播途径治疗方法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攻击人类免疫系统引起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研究进展
周露;斯拉甫·艾白;李治建;安惠霞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0(29)7
【摘要】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细胞膜、DNA和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及真菌线粒体等方面达到抑菌或杀菌作用.该文对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真菌药物及真菌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898-900)
【作者】周露;斯拉甫·艾白;李治建;安惠霞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药学院,832000;石河子大学药学院,832000;石河子大学药学院,832000;石河子大学药学院,8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5
【相关文献】
1.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研究进展 [J], 周云晓;宋文耀;俞云松
2.常用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及真菌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买佳;王静
3.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J], 陈文倩;张强
4.微流控芯片技术在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筛选中的研究进展 [J], 张晓莹;朱英霞
5.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J], 曹琳;许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滋病研究进展及治疗方法探索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自1981年首次报道艾滋病以来,全球范围内感染人数不断增加,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艾滋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进展,并开发出了一系列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一、艾滋病研究进展1. HIV感染机理的解析HIV主要通过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进入人体后侵入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通过病毒复制和感染T细胞,造成免疫系统丧失。
科学家们通过对病毒基因组和蛋白质结构的深入研究,揭示了HIV的传播机制和感染路径,并为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疫苗研发的进展科学家们致力于疫苗的研发,希望通过预防HIV感染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目前,已有多种疫苗候选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质粒DNA疫苗等。
虽然目前还没有成功研发出可预防HIV感染并广泛应用的疫苗,但这些研究为未来疫苗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3.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抗病毒药物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抑制HIV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功能,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载量,减缓疾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上市并广泛应用,如核苷类似物、非核苷类似物和蛋白酶抑制剂等,且不断有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
二、艾滋病治疗方法探索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当前最常用的艾滋病治疗方法。
通过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抑制病毒复制的核苷类似物和非核苷类似物,可以有效地抑制HIV的复制,减少病毒载量,延缓疾病进展。
同时,还可以组合使用不同机制的药物,如蛋白酶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剂,以增加治疗效果。
2.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通过增强免疫系统来控制病毒复制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目前,已有一些免疫治疗方法被研究和应用,如HAART(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免疫疗法等。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2018ZX10302104-001)通信作者:王辉,E-mail: jimmy114337# 引用格式:郑⬕,王辉.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诊治临床研究进展[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1,6(2):151-154. Zheng Yi, Wang Hui.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Talaromyces marneffei[J].Electronic Journa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21,6(2):151-154.·综述·郑⬕,王辉(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广东 深圳 518000)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诊治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已经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尤其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普遍流行,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艾滋病人群合并TM感染的主要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问题。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 DOI:10.19871/ki.xfcrbzz.2021.02.017Advances i n the d i agnos i s and t r eatment of A I DS comp l i cated w i th T a l ar omyces mar neffe iZheng Yi, Wang Hui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Shenzhen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One of the commo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of patients with AIDS is T alaromycesmarneffei (TM), especially prevalent in the south of China,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This is a brief overview about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M infection in AIDS patients.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T alaromyces marneffei ; Pathogenic mechanism;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马尔尼菲篮状菌(T alaromyces marneffei ,TM),曾被称为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 ,PM)[1],主要存在于免疫缺陷个体中的一种机会性感染致病菌。
艾滋病的研究现状前言: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疾病。
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途径治愈艾滋病,而每年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却在递增。
艾滋病概念: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
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
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
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
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
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并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各种疾病复合感染而死亡。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9年至10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艾滋病的发病现状: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而到1988年,美国艾滋病患者就达到了5万人,与此同时,艾滋病也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在世界各地传播。
1992年,科学界曾预言,2000年人类将有250万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而当人类真正迈进2000年时,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竟达到了3400万,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至少为1880万,因艾滋病所造成的孤儿就有1320万。
正是由于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人实际上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
HIV感染合并结核1例病例报告标题:HIV感染合并结核病例报告摘要:本报告将介绍一例HIV感染合并结核的病例,以旨在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该病例涉及一名感染了HIV病毒的患者,其后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控制,并发展出活动性肺结核。
通过详细描述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方案和预后,旨在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一、引言:HIV感染和结核病是全球两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合并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HIV感染者患上结核的风险要高于一般人群。
然而,关于HIV感染合并结核的报道较少。
本报告旨在介绍一例并发两病的病例,以加深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二、病例描述:患者:男性,年龄32岁。
主述:该患者于前一年被HIV病毒感染,但由于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其病情迅速恶化,出现胸闷、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
他被推荐前往本地的结核病专科医院就诊,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检查。
三、检查与诊断:临床检查:患者胸部X光(CXR)显示其右肺上叶有游走性浸润性阴影。
胸部CT进一步证实了结节性病变的存在。
患者血液检查发现CD4+细胞计数低于200/mm³,且结核菌抗原酸病原体定量PCR阳性。
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认其感染为活动性肺结核。
四、治疗与预后:治疗方案:该患者接受了联合抗结核治疗(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DOTS)和ART治疗。
联合抗结核治疗包括了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的使用。
ART治疗则包括了三种核苷类逆转录病毒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以及烟酰胺类逆转录病毒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
深部真菌感染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深部真菌感染的特点?A. 感染部位通常较深B. 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C. 症状明显,易于诊断D. 治疗周期较长答案:C2. 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念珠菌属B. 曲霉属C. 隐球菌属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症状?A. 发热B. 咳嗽C. 关节痛D. 皮疹答案:C4. 深部真菌感染的确诊通常需要:A. 血液培养B. 影像学检查C. 组织病理学检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A. 青霉素B. 头孢类C. 抗真菌药物D. 抗病毒药物答案:C二、填空题6.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需要考虑患者的_________和药物的_________。
答案:免疫力;副作用7. 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措施包括:保持环境卫生、使用_________消毒剂、提高患者_________等。
答案:抗真菌;免疫力8. 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_________患者、_________患者等。
答案:艾滋病;癌症三、简答题9. 简述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流程。
答案: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流程通常包括临床症状的观察、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或组织的真菌培养)、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扫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实验室检查中,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培养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最终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10. 描述两种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两种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类型包括:- 念珠菌感染:通常影响血液和内脏器官,如念珠菌血症和念珠菌肺炎。
念珠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HIV/AIDS患者、癌症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 曲霉感染:曲霉是一种常见的机会性真菌,可以引起多种类型的感染,包括侵袭性肺曲霉病和曲霉血症。
曲霉感染常见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严重烧伤患者或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
抗真菌药在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摘要】深部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就诊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新型抗真菌药物不断出现,抗深部真菌感染的方案也随之不断被优化,这将有助于改善艾滋病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就抗真菌药在艾滋病合并曲霉、念珠菌及隐球菌感染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促进抗真菌药在临床应用的规范化。
【关键词】抗真菌药;艾滋病;深部真菌感染ABSTRACT Deep fungal infec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in HIV/AIDS patients, and has become a leading cause of infection-related mortality in HIV-positive individuals. With more and more new antifungal agents emerging, the antifungal treatment regimen will be optimized, and it will improve the prognosis and survival qualities of patients with AIDS. In order to correctly use antifungal drugs in patients with HIV, the application of antifungal drugs to aspergillosis, candidiasis and cryptococcosis in HIV/AIDS patients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Antifungal drugs; HIV/AIDS; Deep fungalinfection艾滋病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极易并发各种深部真菌感染,随着艾滋病疫情的蔓延,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