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康类移动应用中的劝导式设计应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iOS开发的移动健康管理应用设计与实现移动健康管理应用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备受关注的一类应用程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并希望通过科技手段来更好地管理个人健康信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iOS开发的移动健康管理应用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设计与实现两个方面对这类应用进行探讨。
设计在设计移动健康管理应用时,首先需要明确该应用的核心功能和目标用户群体。
一般来说,移动健康管理应用的核心功能包括健康数据记录、健康信息展示、健康建议推送等。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更多功能,比如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监测功能、针对运动爱好者的运动数据分析功能等。
其次,在设计界面时,需要考虑用户体验和界面美观度。
iOS平台有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规范,开发者需要遵循苹果官方的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保证应用在iOS设备上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合理布局界面元素、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优化交互流程等都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另外,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也是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健康数据属于敏感信息,开发者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用户数据安全,比如数据加密、权限控制等。
实现在实现移动健康管理应用时,iOS开发者通常会使用Swift或Objective-C等编程语言结合苹果提供的开发工具Xcode进行开发。
以下是一些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数据采集与处理:移动健康管理应用通常需要与各种传感器设备或第三方服务进行数据交互,比如心率监测仪、智能手环等。
开发者需要编写代码来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逻辑。
界面开发:利用iOS提供的UIKit框架和Interface Builder工具来构建应用界面。
通过Auto Layout技术来适配不同尺寸的iOS设备,确保界面在各种设备上都能正常显示。
网络通信:如果应用需要从服务器获取数据或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开发者需要使用NSURLSession等网络库来实现网络请求和响应处理。
校园跑APP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黄婧琪宋天依(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摘要: 为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在校大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中国矿业大学引入了校园跑APP,以固定周期、固定次数和一定的距离跑步打卡获取学分的方式开展校园跑体育活动。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国矿业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融入校园跑APP的困境分析。
从校园跑的使用规则、学生使用校园跑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校园跑APP的总体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为校园跑APP进一步合理、高效地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提供有效对策。
关键词:学校体育 校园跑APP 课外体育锻炼 公共体育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31-0166-04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形成强烈的反差,已成为困扰我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继微博、微信、QQ等手机即时通信类APP广泛应用到大学生个人生活、学习和情感中之后,运动类APP又以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指出,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保障。
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的锻炼项目,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可见,课外体育活动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手段之一。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方面是运动类APP对大学生的良性作用。
陈洛嵩,佘梓航等人[1]将运动类APP与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育习惯养成结合,探究运动类APP如何影响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育习惯。
得出运动类APP对于使用者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运动类APP在运动表现数据、身体改变和社交互动三个方面的成就感表现突出。
Glynn等人[2]的研究评估了运动APP增加身体活动的有效性,指出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显著增加体育活动,改善身体质量指数(BMI)。
软件开发岗位实习报告——移动应用开发实践软件开发岗位实习报告——移动应用开发实践一、引言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对软件开发领域深感兴趣。
为了更好地了解移动应用开发过程以及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我在大学暑期选择了著名互联网公司A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移动应用开发实习。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享我的实习经历,并对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
二、实习目标和背景在实习开始之前,我对移动应用开发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较少,只是通过学校的一些课程接触过一些理论知识。
因此,我的主要目标是希望通过实习,学习并实践移动应用的开发过程。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习内容和工作情况在实习期间,我被分配到一个移动应用开发团队中,负责参与开发一个名为“健美运动”的健康类应用。
下面是我在实习中参与的主要工作:1. 学习移动应用开发基础知识:在实习开始之前,我参考公司提供的教程,系统地学习了移动应用开发的基础知识,包括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Android开发框架的使用等。
2. 参与需求讨论和功能设计:作为团队成员,我参与了产品讨论和需求分析会议。
在这些会议中,我学习到了如何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如何在需求变更中做出及时的调整。
3. 进行业务逻辑和UI设计:根据需求文档和团队的设计规范,我负责实现应用的业务逻辑和UI设计。
这包括登录注册功能、数据展示、运动记录等。
4. 与前端和后端开发人员合作: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与前端和后端开发人员密切合作,进行接口的对接和数据交互的设置。
通过这样的合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进行测试和修复bug:我使用各种测试工具对应用进行测试,并主动发现并修复了一些bug。
通过这个过程,我了解了测试对于软件质量的重要性。
四、实习心得和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移动应用开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取得了一些实际能力的提升。
具体包括:1. 熟悉移动应用开发流程:通过参与整个开发过程,我了解了从需求分析到产品发布的整个流程,对移动应用开发的各个环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智能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移动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是一种结合了移动互联网和健康管理的新型应用系统,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个人健康信息、监测健康指标、制定健康计划并实时跟踪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实现、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
一、系统架构设计移动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设计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基础,它决定了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数据流向。
在Android平台上,一个典型的移动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可以分为前端App和后端服务器两部分。
1. 前端App前端App是用户直接使用的部分,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登录、个人信息管理、健康数据采集与展示、健康计划制定等功能模块。
在设计App时,需要考虑用户友好的界面设计、流畅的交互体验以及数据安全性等方面。
2. 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负责接收前端App上传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并提供相应的接口供App调用。
在设计后端服务器时,需要考虑数据传输安全、数据库设计、接口规范等问题。
二、功能模块实现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智能健康管理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 用户注册登录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号码或邮箱注册账号,并使用注册信息登录系统。
为了保障用户信息安全,通常会采用短信验证码或邮箱验证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
2. 个人信息管理用户可以在系统中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医疗史、过敏史等信息,并随时更新。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3. 健康数据采集与展示用户可以通过App记录每日步数、心率、血压等健康指标,并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系统会根据用户数据生成相应的图表展示,帮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4. 健康计划制定根据用户填写的个人信息和健康数据,系统可以生成个性化的健康计划,包括饮食建议、运动计划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并设置提醒功能。
三、用户界面设计良好的用户界面设计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
移动应用在健康管理中的预防性应用健康管理是现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应用在健康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移动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成为现代人们健康生活的得力助手。
一、健康监测移动应用可以通过搭载传感器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实时监测用户的健康状况。
例如,通过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移动应用可以及时提醒用户是否存在健康风险,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这种预防性应用可以帮助用户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发展。
二、饮食管理饮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
移动应用可以提供饮食管理的功能,帮助用户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
用户可以记录每天的饮食摄入情况,移动应用会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和目标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并给出食谱和营养建议。
此外,移动应用还可以提供食物热量查询、饮食习惯分析等功能,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自己的饮食情况,从而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
三、运动管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心肺功能,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移动应用可以帮助用户进行运动管理,记录用户的运动情况,并提供运动计划和指导。
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应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设定目标,并跟踪自己的运动数据。
移动应用还可以提供运动心率监测、步数统计等功能,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运动状态,预防运动过度和运动不足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四、睡眠管理良好的睡眠对于健康至关重要,而现代人常常面临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
移动应用可以帮助用户进行睡眠管理,记录用户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并提供相应的改善建议。
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应用设定睡眠目标,跟踪自己的睡眠数据,并通过分析睡眠曲线和睡眠质量评估,了解自己的睡眠情况。
移动应用还可以提供睡前放松音乐、睡眠呼吸训练等功能,帮助用户改善睡眠质量,预防睡眠障碍带来的健康问题。
五、心理健康管理心理健康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人常常面临着压力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摘要】运动类APP在大学生体育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APP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意识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
通过定制化的运动计划和健康提醒,这些APP促进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运动类APP也增加了社交互动的机会,让大学生能够与同好一起锻炼,分享运动成果。
这些APP还可以提升运动效果,帮助大学生更科学有效地进行锻炼。
在未来,运动类APP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智能化和社交化,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运动体验。
为了有效推广这些APP,可以加强与大学体育部门的合作,举办线上线下运动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运动。
运动类APP不仅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是未来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运动类APP、大学生、体育行为、运动意识、身体健康、社交互动、运动效果、运动习惯、重要性、发展趋势、推广策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运动类APP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他们日常体育锻炼的重要辅助工具。
这些运动类APP包括健身记录、运动计划、社交互动等功能,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化的运动体验方式。
传统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受限于时间、空间和资源等因素,很多学生往往无法保持长期的运动习惯。
而运动类APP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随时随地进行运动锻炼的可能性,通过记录运动数据和制定计划,激励和指导大学生保持规律的运动。
运动类APP还可以通过社交互动功能,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竞争,增加运动的乐趣和激励效果。
这些APP也提供了丰富的运动课程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更科学地进行锻炼,提升运动效果。
运动类APP在大学生体育行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科学、有趣的运动方式,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运动意识和参与度。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动类APP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大学生更健康地生活。
人工智能下个性化运动处方对高校大学生课外运动指导的实践
研究
黄荣;于惠敏;杜昌山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高教版)》
【年(卷),期】2024()5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大学生对体育运动指导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
高校大学生运动处方智能推荐系统以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为依据,结合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分析基于使用者模型、资源模型和推荐算法构成的运动处方智能化推荐系统,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协同过滤计算模型及多目标优化算法等理论方法,解决资源模型构建、智能推荐、动态管理和效果评估中的问题,并就系统的实际应用进行实验分析。
该研究旨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自适应性的课外体育运动指导,帮助大学生大幅提升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技能学习效果,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的高校体质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黄荣;于惠敏;杜昌山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居民个性化运动处方人工智能系统研究
2.运用运动处方指导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实验研究
3.高校课外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
4.大学生个性化健身运动处方微机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5.大学生个性化健身运动处方微机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育学中的运动心理干预方法运动心理是体育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
运动心理干预方法是一种通过心理训练和指导来帮助运动员充分发挥潜能、提高竞技水平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心理干预方法。
一、目标设置目标设置是一种重要的运动心理干预方法,它通过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来激励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竞技水平设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
目标设置既可以是结果型的,也可以是过程型的。
结果型的目标注重取得比赛成绩的好坏,而过程型的目标更注重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过程。
二、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一种运动心理干预方法,它通过自我话语、想象训练和积极心态来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和专注力。
自我激励可以帮助运动员克服比赛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运动员可以通过给自己鼓励的话语来提高信心,通过想象自己取得成功的场景来增加动力,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来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度。
三、压力管理压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常常会面临的心理状态,它往往会对运动员的发挥产生负面影响。
运动心理干预方法中的压力管理旨在帮助运动员有效应对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常见的压力管理技巧包括深呼吸、渐进肌肉松弛、正向想象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应用,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放松身心,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四、注意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是一种帮助运动员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控制能力的运动心理干预方法。
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目标上,而不受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通过注意力训练,运动员可以提高对关键目标的感知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
常见的注意力训练技巧包括注意力聚焦、分散注意力的训练等。
五、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一种帮助运动员管理情绪和情感的运动心理干预方法。
在比赛中,情绪的波动可能会对运动员的表现产生重要影响。
情绪调节旨在帮助运动员控制情绪的波动,保持平静和冷静的心态。
通过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技巧的训练,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处理压力和情感,提高比赛中的心理素质。
收稿日期:2020 ̄08 ̄04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重点项目(ZH2018ZDA11)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级临床研究培育基金项目(17CSK03ꎬ18JXO04)通信作者:杨军ꎮE ̄mail:yangjun@xinhuamed.com.cndoi:10.6040/j.issn.1673 ̄3770.1.2020.076技术研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前庭康复训练指导平台的开发与应用郑贵亮1ꎬ刘凌峰2ꎬ陈建勇1ꎬ张青1ꎬ杨军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上海耳鼻疾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ꎬ上海200093ꎻ2.苏州桑德欧声听觉技术有限公司ꎬ江苏苏州215123㊀㊀郑贵亮ꎬ医学博士㊁副主任医师ꎬ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听力与耳聋研究中心访问学者ꎬ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ꎬBarany协会会员ꎬARO会员ꎬ长期从事耳科学及前庭疾病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工作ꎮ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㊁面上项目及科技部重点项目子课题各一项ꎮ摘要:前庭康复训练是治疗前庭疾病㊁改善眩晕症状的重要手段ꎮ缘于此类患者数量较多㊁训练场地不足㊁康复师缺乏以及医疗用费等因素ꎬ前庭康复训练在各级医院的开展受到限制ꎮ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用ꎬ居家康复锻炼㊁远程指导成为可能ꎮ基于B/S模式结构进行设计ꎬ研发成功 前庭康复训练远程指导平台 ꎬ支持智能手机移动终端无线接入ꎬ分为IOS及安卓版本ꎮ该平台的建立为患者居家进行前庭康复功能锻炼远程指导㊁疗效评估及随访等提供更为便捷㊁顺畅有效的途径ꎬ提高前庭康复的效率和依从性ꎬ并降低前庭康复的技术壁垒㊁场地限制以及人力成本ꎮ论文对该平台的功能设计㊁相关技术实现以及运行效果论述ꎮ关键词:移动互联网ꎻ前庭康复ꎻ眩晕ꎻ远程指导ꎻ平台建设中图分类号:R76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3 ̄3770(2020)05 ̄0078 ̄04引用格式:郑贵亮ꎬ刘凌峰ꎬ陈建勇ꎬ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前庭康复训练指导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20ꎬ34(5):78 ̄81.ZHENGGuiliangꎬLIULingfengꎬCHENJianyongꎬetal.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avestibularrehabilitationtrainingguidanceplatform[J].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2020ꎬ34(5):78 ̄81.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avestibularrehabilitationtrainingguidanceplatformZHENGGuiliang1ꎬLIULingfeng2ꎬCHENJianyong1ꎬZHANGQing1ꎬYANGJun11.DepartmentofOtolaryngology&HeadandNeckSurgeryꎬXinhuaHospitalꎬ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EarInstituteꎬ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KeyLaboratoryofTranslationalMedicineonEarandNoseDiseasesꎬShanghai200093ꎬChinaꎻ2.SuzhouSoundAudioTechnologyCo.ꎬLtd.ꎬSuzhou215123ꎬJiangsuꎬChinaAbstract:Vestibularrehabilitationtrainingisimportantfortreatingvestibulardiseasesandimprovingvertigosymptoms.Howeverꎬthelargenumberofpatientsꎬthelackofvenuesandrehabilitationspecialistsꎬandmedicalexpenseshavelimiteditsapplicationatalllevelsinhospitals.Withthedevelopmentofsmartphonesandthemobileinternetꎬhome ̄basedrehabilitationandremoteguidancehavebecomepossible.Thereforeꎬwedevelopedaremotevestibularrehabilitationtrainingguidanceplatformtobeaccessedwithsm ̄artphonesandthemobileinternet.TheplatformdesignisbasedontheBrowser/ServermodestructureꎻithasIOSandAndroidver ̄sionsandsupportswirelessaccesssmartphoneterminals.Theplatformfacilitatesamoreconvenientꎬsmoothꎬandeffectiveremoteguidanceforvestibularrehabilitationfunctionexercisesꎬcurativeeffectevaluationsꎬandfollow ̄upꎻthisimprovesefficiencyandcomplianceaswellasreducesthetechnicalbarriersꎬsiterestrictionsꎬandlaborcostsofvestibularrehabilitation.Thispaperintro ̄ducesthefunctionaldesignꎬrelatedtechnologyrealizationꎬandtheoperationaleffectoftheplatform.Keywords:MobileInternetꎻVestibularrehabilitationꎻVertigoꎻRemoteguidanceꎻPlatformconstruction㊀㊀身体平衡是自幼经历的运动技能的结果ꎬ从开始滚动㊁爬行㊁站立直至直立行走ꎬ这种技能就已经开始建立了[1]ꎮ平衡的维持需要视觉系统㊁本体感觉㊁前庭系统等的相互协调ꎬ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ꎬ通过前庭-眼反射㊁前庭-颈部反射㊁前庭-脊髓反射等来维持视觉的稳定和姿势的平衡ꎮ当前庭系统出现损伤后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ꎬ头晕㊁视物旋转㊁颈部肌肉僵硬㊁不敢转头㊁姿势不稳甚至跌倒ꎮ对于前庭疾病ꎬ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急性期的症状控制ꎬ而前庭康复训练则是贯穿整个前庭疾病治疗的过程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ꎮ大量研究显示前庭康复锻炼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前庭功能减退(如老年㊁前庭神经炎㊁迷路切除术后㊁前庭性偏头痛等)均具有良好的效果ꎬ能够有效减轻症状ꎬ改善患者运动能力ꎬ减少跌倒发作[2 ̄5]ꎮ前庭康复在我国起步较晚ꎬ虽然近10年有了较大的发展ꎬ但与国外差距仍然很大ꎮ主要原因有:①缺乏专业的康复治疗师ꎮ目前仅在少数几个眩晕诊治中心有专业的前庭康复治疗师ꎬ大部分单位仅仅依靠接诊医师对患者进行口头指导ꎬ自行锻炼ꎻ②缺乏前庭康复的场地和设备ꎮ前庭康复的设备昂贵ꎬ限于医疗经费限制ꎬ大部分的医院都未配备ꎻ绝大部分的医院没有设立专门的前庭康复训练的场地ꎻ③患者对前庭康复治疗的意识不强㊁依从性差ꎻ④重视程度不够[6]ꎮ大部分的患者还停留在治疗疾病需要药物的层面ꎬ加上前庭康复训练主要是一些重复的枯燥的动作ꎬ导致总体患者的依从性很差ꎬ也大大降低了前庭康复治疗的效果ꎮ利用智能手机普及便利㊁安全稳定㊁能够实时交互的特点ꎬ实现其与云端平台以及其他任意终端(手机㊁平板㊁电脑)的互通互联ꎬ创建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远程指导患者居家进行前庭康复锻炼的平台ꎬ对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进行远程指导㊁在线答疑㊁随访跟踪㊁量化评估等来增强前庭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和效果ꎮ而且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ꎬ不受医院及场地限制ꎬ有利于医疗技术的下沉和广覆盖ꎮ我们现就基于移动互联网前庭康复训练远程指导平台的功能设计㊁技术实现以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ꎮ1㊀前庭康复训练指导平台功能设计受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重点项目(ZH2018ZDA11)资助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上海耳鼻疾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与苏州桑迪欧声听觉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眩晕患者居家前庭康复训练指导平台ꎮ可支持智能手机和iPadꎬ包括IOS和安卓系统ꎬ分为患者用户安装版本和医生用户安装版本以及平台后台管理系统ꎮ可在移动网络或者无线WIFI环境下在任何时间㊁任何地点来跟随平台提供的视频训练方法进行前庭康复训练ꎬ并进行数据采集㊁训练指导㊁效果评估等ꎮ所构建的系统能够提供以下功能:①眩晕患者数据采集㊁眩晕症状量化评估㊁前庭康复方案制定ꎻ②远程康复指导㊁在线沟通答疑ꎻ③医生端可以查看康复训练情况及疗效ꎬ提出指导意见ꎻ④量化分析前庭康复效果ꎬ改进前庭康复方案ꎻ⑤平台定期推送评分量表对眩晕主观感受㊁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等进行量化评分ꎬ在线答疑ꎬ指导康复训练ꎮ平台分为客户端和管理端ꎬ客户端面向康复的患者和医生ꎬ患者版本中有四个功能模块ꎬ分别是:首页(平台及康复训练指导服务介绍)㊁在线服务(选择定制康复指导服务)㊁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进展㊁评分等)㊁我的(个人资料㊁检查报告等)ꎻ患者版本只能看到自己的康复训练进展以及评分ꎬ医生版本的界面除了上述模块外ꎬ还可以查看所有他诊治过的患者的康复进展和效果ꎬ但只能查看资料ꎬ不能下载或修改ꎮ管理端由桑德欧声听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ꎬ负责管理患者㊁联系医生㊁管理数据库等ꎬ主要包括如下模块:系统管理(管理员权限㊁个人信息修改㊁密码修改等)㊁用户管理(维护患者及医生的相关信息)㊁服务管理(患者随访㊁评估㊁联系医生㊁指导康复等)㊁内容管理(康复视频及数据库管理)等ꎮ2㊀相关技术的实现系统平台界面设计充分考虑患者群体与医生群体的应用习惯ꎬ两者界面不同ꎬ但都力求简洁明了ꎬ易操作ꎮ系统平台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结构进行设计ꎬ浏览器直接通过HTML或者JSP的形式与用户交互ꎬ响应用户的请求ꎮ随着代码的增多会使JSP页面臃肿不堪ꎬWeb服务器的负荷过重ꎮ因此ꎬ在中间层上采用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MVC.Model ̄View ̄Controller)的设计模式ꎮModel层用来实现业务逻辑ꎬView层用来显示用户界面ꎬController层主要负责View层和Model层之间的控制关系ꎬ见图1ꎮ图1.㊀各层次之间数据传递示意图Figure1.㊀Schematicdiagramofdatatransmissionamongdifferentlevels㊀㊀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rowser/Web/Data ̄Base的三层体系结构ꎮWeb服务器接受请求ꎬ通过应用程序服务器执行一个Java服务器端小程序Servlet并返回其输出ꎬ从而实现与客户机进行信息资源的交互ꎮ数据库服务器用来存储管理信息系统中所用到的各种数据ꎬ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程序直接录入ꎮ系统的客户端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即可ꎮ相关人员通过浏览器来查询㊁增加㊁修改㊁删除数据ꎬ对信息进行管理ꎮ平台设计采用数据库加密ꎬ数据库备份等多项安全策略ꎮ为了更好地操作数据库ꎬ后台数据库MySql4.0ꎬ使用EMSSqlManager3.0进行windows图形化界面的数据库操作ꎮ移动端的开发工具是AndroidStudio㊁Xcodeꎬ分别对应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ꎮ在设计移动终端界面时ꎬ充分考虑到手机屏幕尺寸有限ꎬ采用简洁的视图ꎬ大尺寸的标志ꎬ以方便阅读ꎬ辨识清晰ꎬ而且访问简单快捷ꎮ3㊀前庭康复训练指导平台的特点及运行效果㊀㊀前庭康复训练远程指导平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易于上手操作ꎮ患者通过扫码安装APPꎬ登录界面简洁明了ꎮ简单注册后上传个人就诊信息及检查结果即可ꎮ前庭康复训练视频为平台根据接诊医生制定的康复方案ꎬ根据训练阶段进程及康复效果逐步推送ꎬ患者登录即可看到ꎬ根据视频内容跟随训练即可ꎮ医生端则为注册医生经过审核后方可注册ꎻ②多措并举ꎬ保护患者隐私与数据安全ꎬ患者端只能看到自己的信息ꎬ医生端可以通过后台查看自己接诊的患者康复训练和评分情况ꎬ系统中无广告推送ꎮ数据存储于云端ꎬ患者数据只能由注册者修改ꎬ且后台均有记录ꎮ医生端只能对数据访问ꎬ不能下载及修改ꎬ统计分析由系统平台进行ꎮ自平台上线6个月内ꎬ共注册87例ꎬ完成远程指导前庭康复训练82人ꎬ完成率为94.25%ꎮ其中症状加重1人ꎬ无明显改善6人ꎬ症状改善75人ꎬ总体有效率为91.7%ꎮ复诊后发现症状加重者为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ꎬ经手法复位后眩晕症状消失ꎮ4㊀讨㊀论前庭功能障碍会导致一系列问题ꎬ如头晕㊁视觉障碍㊁眩晕㊁姿势不稳㊁行走不平衡等ꎬ同时也会增加跌倒的发生率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ꎮ前庭功能障碍患者通常会减少或避免头部运动ꎬ以防止症状加重ꎬ这也会导致继发并发症ꎬ如肌肉紧张㊁疲劳㊁颈部疼痛等[8]ꎮ药物干预通常用于急性期ꎬ前庭康复在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ꎮ前庭康复训练旨在解决前庭功能障碍后的相关症状和功能损害ꎬ对前庭功能减退的治疗非常有效ꎬ尤其是减轻症状和改善功能[7ꎬ9]ꎮ一般来说ꎬ每天接受20~40min的治疗ꎬ4~8周的定期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7ꎬ10]ꎮ前庭康复强烈依赖于前庭适应功能的恢复[11]ꎮ传统的前庭康复训练对改善头晕症状是有效的[12]ꎬ但仍具有一定的时效性ꎬ依从性较差[13 ̄14]ꎬ这妨碍了它们在目标人群中的有效实施ꎮPavlou等[15]报道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ꎬ退出率增加了40%ꎬ并得出结论ꎬ监督可以促进坚持并改善姿势稳定性ꎮ前庭康复训练指导平台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㊁交互性和普及性的特点ꎬ为患者居家前庭康复锻炼提供更为便捷㊁顺畅㊁有效的途径ꎮ通过后台工作人员定期定时的随访和评估ꎬ能够进一步提高前庭康复训练的效率和依从性ꎬ从而提高前庭康复训练的效果ꎻ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前庭康复的技术壁垒㊁场地限制以及人力成本ꎮ该平台可以不受医院等级限制㊁医疗技术限制进行开展和推广ꎬ有利于医疗资源的下沉ꎬ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ꎮ参考文献:[1]PereiraCMMꎬPinheirodoValeJSꎬdeOliveiraWPꎬetal.Aquaticphysiotherapy:avestibularrehabilitation[J].BrazJOtorhinolaryngolꎬ2020ꎬS1808 ̄8694.doi:10.1016/j.bjorl.2019.12.003.[2]BushMLꎬDoughertyW.Assessmentofvestibularreha ̄bilitationtherapytrainingandpracticepatterns[J].JCommunityHealthꎬ2015ꎬ40(4):802 ̄807.doi:10.1007/s10900 ̄015 ̄0003 ̄7.[3]NelsonMDꎬAkinFWꎬRiskaKMꎬetal.Vestibularassessmentandrehabilitation:ten ̄yearsurveytrendsofaudiologists'opinionsandpractice[J].JAmAcadAudi ̄olꎬ2016ꎬ27(2):126 ̄140.doi:10.3766/jaaa.15035. [4]DunlapPMꎬHolmbergJMꎬWhitneySL.Vestibularreha ̄bilitation:advancesinperipheralandcentralvestibulardisorders[J].CurrOpinNeurolꎬ2019ꎬ32(1):137 ̄144.doi:10.1097/WCO.0000000000000632.[5]JahnKꎬLopezCꎬZwergalAꎬetal.Vestibularrehabilita ̄tiontherapyinEurope:chancesandchallenges[J].JNeurolꎬ2019ꎬ266(Suppl1):9 ̄10.doi:10.1007/s00415 ̄019 ̄09368 ̄z.[6]刘博ꎬ刘波.从最新前庭康复指南视角看临床实践的发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ꎬ2019ꎬ26(6):287 ̄289.doi:10.16066/j.1672 ̄7002.2019.06.001[7]HallCDꎬHerdmanSJꎬWhitneySLꎬetal.Vestibularrehabilitationforperipheralvestibularhypofunction:anevidence ̄based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FROMTHEAMERICANPHYSICALTHERAPYASSOCIATIONNEUROLOGYSECTION[J].JNeurolPhysTherꎬ2016ꎬ40(2):124 ̄155.doi:10.1097/NPT.0000000000000120.[8]HerdmanSJ.Vestibularrehabilitation[J].CurrOpinNeurolꎬ2013ꎬ26(1):96 ̄101.doi:10.1097/WCO.0b013e32835c5ec4.[9]WhitneySLꎬAlghwiriAAꎬAlghadirA.Anoverviewofvestibularrehabilitation[J].HandbClinNeurolꎬ2016ꎬ137:187 ̄205.doi:10.1016/B978 ̄0 ̄444 ̄63437 ̄5.00013 ̄3. [10]HanBIꎬSongHSꎬKimJS.Vestibularrehabilitationtherapy:reviewofindicationsꎬmechanismsꎬandkeyexercises[J].JClinNeurolꎬ2011ꎬ7(4):184 ̄196.doi:10.3988/jcn.2011.7.4.184.[11]ChenPYꎬHsiehWLꎬWeiSHꎬetal.Interactivewiim ̄otegazestabilizationexercisetrainingsystemforpatientswithvestibularhypofunction[J].JNeuroengRehabilꎬ2012ꎬ9:77.doi:10.1186/1743 ̄0003 ̄9 ̄77. [12]丁剑ꎬ刘艺鸣.前庭康复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后遗头晕的疗效[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18ꎬ32(6):64 ̄68.doi:10.6040/j.issn.1673 ̄3770.0.2018.290.DINGJianꎬLIUYiming.Effectofvestibularrehabilita ̄tiononresidualdizzinessinelderlypatientswith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J].JournalofOtolaryn ̄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2018ꎬ32(6):64 ̄68.doi:10.6040/j.issn.1673 ̄3770.0.2018.290.[13]MeldrumDꎬHerdmanSꎬVanceRꎬetal.Effectivenessofconventionalversusvirtualreality ̄basedbalanceexer ̄cisesinvestibularrehabilitationforunilateralperipheralvestibularloss:resultsof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rchPhysMedRehabilꎬ2015ꎬ96(7):1319 ̄1328.e1.doi:10.1016/j.apmr.2015.02.032.[14]PavlouM.Theuseofoptokineticstimulationinvestibu ̄larrehabilitation[J].JNeurolPhysTherꎬ2010ꎬ34(2):105 ̄110.doi:10.1097/NPT.0b013e3181dde6bf. [15]NehrujeeAꎬVasanthanLꎬLepchaAꎬetal.ASmart ̄phone ̄basedgamingsystemforvestibularrehabilitation:ausabilitystudy[J].JVestibResꎬ2019ꎬ29(2/3):147 ̄160.doi:10.3233/VES ̄190660.(编辑:王磊)。
DOI: 10.16655/ki.2095-2813.2024.09.046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研究——以聊城大学为例赵敬美赵子麒王勇*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摘要:目的: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运动类APP的使用形成了一种新的运动方式,该文通过调查运动类APP 的使用现状及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为探讨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提供实践参考。
方法: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运动类APP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97%的学生使用运动类APP;使用后单次运动时长集中在30~60 min,运动频率每周多在3~4次,中等强度锻炼人数居多;57.04%的学生认为界面设计不好。
结论:运动类APP的使用率较高,性别特征不明显,年级和专业上有一定的差别;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其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使用。
关键词:运动类APP 体育锻炼行为 大学生中图分类号: 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813(2024)09-0171-06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APPs on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Taking Liaoche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ZHAO Jingmei ZHAO Ziqi WANG Yo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5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use of sports APPs has formed a new way of exercise under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by investigating the use of sports APPs and their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s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sports APPs and their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Methods: This study us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sing sports APPs, and applied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APPs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Results: 97% of students used sports APPs. After using them, the duration of their single exercise was concentrated in 30~60 minutes, with exercise frequency mostly 3~4 timesa week, and the number of people exercising at moderate intensity was mostly. 57.04%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the interface was not well designed.Conclusion: Sports APPs have the high usage rate, without obvious gender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21YJAZH092);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DYJG21196);聊城大学2022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G2022016)。
基于移动终端的运动APP设计与实现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应用程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健身运动领域,移动终端的运动APP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健身的必备工具。
本文将针对基于移动终端的运动APP进行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技术实现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
一、需求分析1. 用户需求分析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可以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健身爱好者、运动员、健身教练等。
用户在健身运动APP中最希望得到的可能包括:定制化的健身方案、健康数据的跟踪和分析、社交互动等。
2. 功能需求分析基于用户需求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用户注册和登录、个人信息设置、健身方案定制、健康数据录入和分析、健康知识分享、社交互动等功能。
二、功能设计1. 用户注册和登录用户首次使用APP需要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可以使用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账号(如微信、微博等)进行登录。
2. 个人信息设置用户可以在APP中完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以便系统生成更加精准的健身方案和数据分析。
3. 健身方案定制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目标设定自己的健身方案,包括运动项目、时长和强度等。
4. 健康数据录入和分析用户可以通过APP记录自己的运动数据,包括运动时间、运动项目、消耗热量等,系统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反馈给用户。
5. 健康知识分享APP可以提供健康知识的分享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获取到最新的健康知识和健身资讯。
6. 社交互动用户可以在APP中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分享自己的健身经验和心得,还可以结识新的健身朋友。
三、技术实现1. 前端开发采用响应式设计,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移动终端,并采用流畅的界面设计,让用户体验更加流畅。
2. 后端开发采用JAVA、PHP等后台开发语言,利用数据库存储用户信息和健康数据,并采用数据分析算法进行数据处理。
3. 数据安全采用加密等技术手段,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健康数据安全。
【毕业论文】1)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传统媒体客户端用户使用行为研究2) 基于特定主题的手机UI界面设计3) 儿童数字读物UI设计原则与风格探析4) 从街头篮球游戏分析游戏UI设计5) 浅谈交互设计流程中的视觉因素6) 基于jQueryMobile技术的移动网站开发研究7) 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计算机仿真8) 纪检监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 移动医疗类产品的UI设计研究10) 网页UI设计中“中国风”元素的应用研究11) 基于移动终端微信平台的UI界面优化设计研究12) UI设计中用户交互体验的视觉思维分析及探讨13) 浅谈UI设计中的视觉设计风格发展14) 浅谈UI设计中的视觉表现15) UI交互智能迷你净化器设计--创意思维设计16) 回合制手游新增UI设计规范研究17) 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终端UI设计18) 基于HTML5和jQueryMobile的移动学习APP设计与实现19) UI设计中图形创意方法20) UI设计的交互性与界面视觉设计研究21) 浅谈艺术设计中UI界面设计及应用22) 手机操作系统ui设计浅析23) 浅析用户交互设计中的视觉性设计24) UI设计中用户体验研究25) 一种嵌入式UI界面的设计原理浅谈26) 基于Android的大学生“学习伴侣”系统27) 中国传统元素在UI界面设计中的应用探析28) 基于Android的自定义通用可视化控件29)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农村科普教育的UI视觉表现形式研究30) 动态插画在视觉传达中的创新与应用31) 基于Android的远程四轴运动控制系统研发32) 移动终端用户体验极简化设计研究33) 基于Android的农业大棚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34) 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式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35) 电商购物网站UI艺术设计研究36) 基于Android的健康管理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37) 智能手机UI主题界面交互设计38) 基于UG二次开发的机械零件库研究39) 基于C/S架构的嵌入式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40) 拓路客特色旅游网站UI设计方案41) UI设计中用户交互体验的视觉思维42) 基于混合设计模式的iOS事务记录App研究与实现43) UI交互设计在信息科技中的探究44) 基于形态语义学的电子产品用户界面研究45) 智能手机UI设计中用户体验的视觉体验研究46) UI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心理研究47) 移动互联网产品中的UI视觉设计研究48) 移动终端环境下视觉训练软件UI设计模式研究49) 基于手机游戏的UI设计方法研究50) 论互联网+背景下的平面设计51) 无线wifi定位技术及其在智慧校园中的研究与应用52) 用户行为习惯在UI设计中的应用53) 小学校讯通移动界面综合性设计及应用研究54) 平行次元UI设计与分析55) 老年人智能手机UI设计研究56) 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应用研究57) UI设计中用户交互体验的视觉思维探究58) 基于移动端的高校社团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59) 智能穿戴设备中的UI设计60) 海啸预警平台中海量数据检索与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1) 基于机器视觉的柔性体振动测量系统研究62)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63) 基于橙光游戏平台的《摩梭秘影》手机游戏设计64) 移动互联网软件产品中的UI设计研究65) 移动电子商务客户端的用户界面设计研究66) 极简主义风格在UI设计中的应用与价值探究67) 视觉设计中色彩元素在游戏UI中的应用研究68) 可穿戴设备造型及UI设计研究69) 中国传统图案在手机UI界面中的设计应用研究70) 基于认知体验的手机APP界面设计探究71) 移动UI视觉设计应用规律研究72) 数媒教学APP界面中的情感化表现研究73) 典型客户能效信息搜集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74) Android移动写作平台UI设计研究75) 黄金分割原理在动画电影节奏中的应用研究76) 手机UI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77) 数位产品使用中界面附加工作研究--以手机新闻APP应用为例78) 论手机UI设计的发展趋势79) 版式设计法则在UI设计中的体现80) UI设计与震后汶川羌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81) 移动终端健康类APP色彩应用与用户体验关系研究82) UI静态页面设计与卡通动效结合研究83) UI设计中的视觉表现84) 基于AUTOSTAR的智能电视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85) 混合型移动应用开发框架的设计与实现86) 从电影网站设计浅析网页UI设计趋势87) 基于色彩语义学的移动应用UI界面色彩设计原则88) 断舍离在UI设计中的思考及应用89) 古代装饰器物在中国风手游UI设计中的拟物与抽象90) UI设计与用户体验在产品中的重要性91) 物联网猪场三维建模与视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2) 如何培养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高技能人才93) 浅谈UI设计中“扁平化设计”的运用和发展趋势--以IOSUI为例94) 论手机游戏UI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95) 基于UI设计原则的网页界面评价96) 浅谈适应老年用户的手机社交应用UI设计97) 基于IOS平台的服装品牌APP开发设计98) 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99) 智能手机教务学工系统APPUI设计的色彩研究100) 谈立体主义对手机UI设计发展的影响101) 移动学习APP软件生成平台的对比研究102)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103) 研析电子设备界面设计的方法及准则104) 基于Cocos2d-x的电视UI架构设计105) 一种基于AndroidUI分析与设计方法106) 智能手机UI界面设计分析107) 基于WPF的UI设计模式研究108) 试析图形图像UI设计109) 基于中国传统元素的手机应用UI设计研究110) 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在游戏UI中的运用111) UI设计与产品形象的关系探讨112) 浅谈软件UI的色彩情感113) 现代化养猪场三维建模与视景仿真系统的研究114) 浅谈手机UI界面的人性化设计115) 智能手机UI交互界面人性化设计研究116) 一种新型自动气象站触控屏交互式系统设计117) UI设计与产品形象的关系研究118) 虚拟现实语境中的UI风格化119) 论UI设计中色彩的应用120) 手机UI界面的色彩搭配研究121) 地铁车辆与环境虚拟现实仿真研究122) 论UI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审美与功能123) 扁平化UI在时尚品牌营销类APP中的应用研究124) 中国传统视觉艺术与现代UI设计的融合125) UI设计中图标设计探索126) UI设计在塑造产品形象中的应用研究127) 基于短距无线通信的农网用户剩余电流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128) 论制造业生产管理软件的UI设计129) 大型矿用挖掘机外观造型设计研究130) 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庭监控系统研制131) UI界面设计的开创性用户体验探究132) 基于视知觉理论的3-6岁儿童教育类应用软件UI分析与设计133) 移动端智能手机软件产品的UI设计研究134)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UI设计视觉表现研究135) 手机UI界面中情感化表现的创新性研究与应用136) 浅谈图标设计在游戏UI中的魅力137) 现代网站UI设计的可用性原则探讨138) “互联网+”时代下的UI设计发展趋势139) 基于MySQL的玉米病害检索诊断系统数据库设计140) 论UI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运用141) 基于现代主义风格的UI设计研究142) 论手机UI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143) 浅谈交互设计中的情感体现144) 手机游戏UI图形设计的符号化研究145) UI设计中的色彩使用146) 基于Android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移动APP设计与开发147) 视觉UI设计--漫谈信息图形化148) 基于色彩心理学的UI设计研究149) 探究UI设计的视觉传达艺术150) 浅谈数字媒体交互式UI设计151) 手机端用户界面设计中极简主义风格的应用152) 智能手机人机交互界面中的视觉传达设计153) 基于二阶聚类的病例归类及其软件设计154) 移动互联网金融App的UI界面设计及互联网式推广155) 浅谈扁平化的界面设计及未来发展趋势156) 虚拟学院学习平台UI设计与实现157) 媒体时代UI设计中交互视觉体验研究158) 基于微软富用户体验框架的多媒体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劝导式设计研究综述
汪少烽
【期刊名称】《包装工程》
【年(卷),期】2022(43)22
【摘要】目的对劝导式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实践流程进行对比和分析。
方法以劝导
式设计的概念为基础,从劝导式设计的发展脉络、常用模型、应用领域、研究方法、说服策略等层面,对劝导式设计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探讨。
结果通过梳理主流的8个
劝导式设计模型,概括了劝导式设计的理论分支与应用程序。
分析劝导式设计的规
律和特征,并罗列出劝导式设计对于社会服务、教育培训、政策引导、医疗健康、
设计服务流程的先例与积极效益。
提出了伦理道德的监管将是未来劝导式设计发展的新挑战与契机。
结论随着互联网、自媒体、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话
语权将从集中式转为分布式;硬件加内容的服务模式已成为市场的主体,对用户态度
与行为的影响将是未来产品与服务的焦点。
劝导式设计关注场景定义、用户动机、行为引导、酬劳变量与触发点等因素,为产品研发、服务策略和社会创新提供了有
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引导。
【总页数】15页(P32-46)
【作者】汪少烽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产品设计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72
【相关文献】
1.劝导式设计在创客教育产品中的设计研究
2.运动健康类移动应用中的劝导式设计应用研究——以"walkup"app设计为例
3.劝导式设计在体重秤产品中的设计研究与实践
4.应用劝导式设计思维缓解儿童就医焦虑的医疗空间设计研究
5.大数据背景下劝导式设计的大学生记账APP设计研究———以谨仁记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育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体育运动类APP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日益广泛。
这些APP以其便捷性、实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对大学生体育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运动类APP 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首先界定了相关概念,明确了体育运动类APP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内涵和特征。
接着,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体育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发现虽然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和争议之处。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研究假设和理论框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多种方法,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了体育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体育运动类APP能够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运动参与度,促进运动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运动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提高运动效果。
然而,体育运动类APP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繁杂、质量参差不齐等,可能对大学生体育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还就如何优化体育运动类APP的设计和功能,提高其在大学生体育行为中的作用效果提出了建议。
文章总结了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体育运动类APP已成为现代大学生体育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APP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体育资讯、健身指导,还通过社交互动、运动数据记录等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方式和习惯。
因此,对体育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体育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基于智能手机的运动追踪与健身管理系统设计第一章: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日常生活已经与手机紧密相连。
智能手机作为移动智能终端,拥有多种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以及GPS定位等,能够对人的身体活动进行监测。
这给予了人们一个新的可能,即将智能手机应用于健身和运动管理。
健身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很多人感到运动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缺乏动力持之以恒参与。
因此,设计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运动追踪与健身管理系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这种系统可以帮助个人发现和跟踪他们的身体活动情况,激励他们继续参与健身活动并管理自己的健康。
第二章:相关技术介绍2.1 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是感知设备运动状态变化的重要设备。
该设备可以检测设备在三个不同方向上的速度变化,例如向前、向左或向下等。
在智能手机中,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步数,提供设备的倾斜状态以及检测用户的动作。
2.2 陀螺仪陀螺仪是测量设备转动速率或角速率的传感器。
该传感器在智能手机中被用于检测用户的姿态和方向,例如检测设备的旋转、倾斜和抬起等状态。
通过陀螺仪,可以更准确地检测用户的身体活动,包括跑步、走路、游泳和骑车等各种运动状态。
2.3 GPS定位智能手机内置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定位技术通过卫星确定设备的位置,在运动跟踪和位置信息记录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GPS可以记录用户在公园里跑步的行走路线、速度和活动距离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提供给用户,以更好地监测其运动及健身活动;同时,这些数据可以记录并分析,以便个人分析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改进训练计划。
第三章:系统设计3.1 系统架构本系统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客户端、服务器和数据库。
客户端即智能手机端应用,收集、处理和发送用户的身体活动数据。
服务器管理用户数据并根据用户的健身目标提供相关的健身计划和建议。
数据库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运动数据。
3.2 应用程序设计基于智能手机,开发了一个功能全面的移动应用程序,用于跟踪用户的身体活动和健康状况。
健身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
杨晨晨
【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
【年(卷),期】2024()2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全民健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互联网技术和运动健身产业深度融合,健身类APP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层出不穷。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健身类APP是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有影响,这一问题值得探究。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驻济高校公体学生随机发放问卷,以及运用访谈法随机采访公体学生,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驻济高校公体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大多数公体学生会选择使用健身类APP来辅助指导自己进行锻炼,但使用频率不高;大学生对于所使用的健身类APP的满意度总体呈中上水平,但健身类APP仍然存在某些不足,如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化指导等需要去解决。
针对以上结论,从高校、学生自身、健身类APP开发商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页数】3页(P190-192)
【作者】杨晨晨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
【相关文献】
1.健身类APP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及分析
2.健身类APP对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
3.健身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与建议
4.试析健身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5.健身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动健康类移动应用中的劝导式设计应用研究
作者:韦含宇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2期
摘要:劝导式设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发展而快速普及,劝导式设计在移动app中的应用使得劝导技术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作为一种旨在改变人的行为或态度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劝导技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将劝导式设计融入运动健康类移动应用中,可以促使用户更加积极地参与运动健身,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劝导式设计;移动应用;运动健身;互联网
1 劝导式设计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劝导式设计(Persuasive Design),也称“说服式设计”,是指在设计中利用劝导技术来改变用户的行为或态度。
劝导式设计由斯坦福大学BJ Fogg教授提出,是由一门综合类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Captology(劝导性计算机技术学)衍生发展而来。
劝导技术可以看成是对用户意图的设计。
劝导技术的最早应用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萌芽,劝导技术最先以计算机多媒体软件为媒介对用户进行劝导。
例如,“Body Awareness Resource Network”项目就是通过计算机对青少年的吸烟、饮酒和运动等与行为相关的健康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
由Fogg教授的定义可知,劝导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而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劝导技术在移动设备上起的效用才得以显现。
劝导技术的应用领域比较广,在产品营销与推广领域、医疗与健康、环保、员工激励、个人管理与发展、行为训诫及社交关系方面都有实际运用,然而其中潜力最大的是在医疗与健康领域,鼓励患者改变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种潜力被挖掘是因为移动终端越来越广泛的普及为劝导式设计提供了更方便可行的载体,其中很大一部分产品与用户的健康管理相关。
通过智能移动设备的传感和检测技术,我们能更方便准确地观察用户的行为和活动。
在智能设备获取了用户的海量生理数据指标后,需要在恰当的时间给用户传递有效合理的健康信息,从而引导用户健康的行为方式,警醒和帮助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劝导的目的。
2 劝导式设计的行为模型
由上文可知,劝导式设计关注的是行为发生的上下文,行为是作为设计关注对象的核心。
因此,Fogg教授提出了Fogg’s Behavior Model(FBM),也就是基于劝导式设计基础之上的行为模型。
通过数学坐标的方式来描述行为改变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动机(motivation)、能力(ability)和触发点(triggers),为了目标行为的发生,用户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实施行为足够的能力和实施行为的有效的触发点。
纵轴表示用户实施行为的动机强弱,越往上用户实施行为的动机越强;水平轴表示用户实施行为能力的强弱,越往右实施行为的能力越强;五角星代表的是行为发生的触发点。
动机和能力的大小表示目标行为发生可能性的高低,而触发点就需要通过劝导策略来促使目标行为的发生。
3 劝导式设计的劝导策略在运动健康类移动app中的应用
移动智能终端目前主要分为两类:智能手机和可穿戴式设备。
这两类移动智能终端都内置传感器,如熟知的“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等十几类传感器,利用这些传感器,可以获取用户的生理数据,从而为劝导用户进行行为改善提供数据支持。
劝导技术的载体能够更深层地获取用户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实际地影响用户。
根据劝导设计的行为模型,可以知道在动机、能力、触发点三个因素中,触发点往往是促使行为发生的关键性因素。
触发点可以通过外在动机提高用户对于目标行为的内在动机,也可以作为一种引导对用户执行目标行为的能力进行提升,同时也可以仅仅作为一个提醒来促使目标行为的发生。
因此,在设计中,触发点往往是劝导式设计的重点。
周洁在论文《基于劝导技术的自我健康管理策略研究》中对于劝导设计中的劝导策略进行了描述,笔者重新进行整理,分别从动机(m)、能力(a)、提醒(r)三个方面对实际的移动健康管理类设计案例中出现的劝导设计策略进行分类整理:
3.1 提高用户动机(m)方面的劝导策略
3.2 提高用户能力(a)方面的劝导策略
劝导策略设计案例劝导目的
精简(Reduction):将复杂的目标行为精简为一个或多个简单的任务 Keep app当中将减肥的一个具体数目转化成一系列的课程,并且每个课程都有分布讲解降低实施减肥的困难度
游戏(Game):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目标行为变得轻松有趣 Walkup app中对针对环游世界的游戏场景给用户设计了详细的旅行日志,中途还设计有解密任务提高走路锻炼的趣味性
努力(Effort):了解自己为目标行为做出的努力能促使行为再次发生 Walkup app中的世界地图设计,用户每天行走的步数转化成为地图上两个目标国家之间的“距离下一站”公里计数鼓励用户每天持续增加步数
所有(Ownership):让用户自己掌握主导权“云麦”智能电子秤手机端中,用户可以自定义自己的理想体重让用户对自我目标有一定的把我和了解
建议(Recommendation):为用户提供合理及可行的建议“云麦”智能电子秤根据用户的测量数据给出相应的锻炼时长指导和健康咨询与用户保持及时的沟通
3.3 提醒方面的劝导策略
4 劝导式设计在运动健康类app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款由国内的新生团队设计开发的以运动记录为基础,融入虚拟环游世界与互动游戏的创新型社交应用walkup,以环游世界的游戏化方式鼓励用户每天保持步行运动,在运动健康类的移动app红海中异军突起。
笔者在长达3个月的使用体验中,发现该款应用的设计将劝导式设计的多种劝导策略设计在了用户的不同行为阶段,通过循序渐进的劝导、富于变化的内容、关注用户的情感变化这三个方面成功引起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首先,用户要靠步行积攒能量,从起点开始一步步前往下一座城市。
在达成环游世界这个虚拟的大目标前,将每天以500步为一个单位,量化成简单渐进式的走路任务让用户完成,这里应用了劝导设计中的精简策略。
在设计中增加了不少的社交与游戏元素,排行榜内可以查看自己的世界排名,还设计了详细的旅行日志,这是劝导式策略中的游戏化和社会认同感策略在对用户起到激励的作用。
设计了奖励的任务鼓励用户积极运动,通过完成旅途任务得到相应的奖励,以换取各地美食等增加能量的物品。
突发事件则会不定时出现,玩家自己的处理将会影响事件结果。
而在穿越国境线时,还需要办理通行证,回答各种考题,这种设置就仿佛真的在进行一场环球旅游,这里运用了劝导式设计的仿真因果关系将环游世界的场景高度仿真化,给用户带来体验上的惊喜。
如果用户有连续几天没有大量的运动步数,那么app就会给用户发出提示,告知用户在一个国家已经待了很久,需要前进,通过这样的方式刺激用户进行走路运动,促发用户的行为达成。
一个6人的创业团队使该移动应用在短短半年的时间累计了上千万的用户。
计步器应用做到如此好玩,便很容易留存在你的手机里,毕竟在当前社会下,走路对于大部分城市居民来说变得越来越少。
该移动应用将一个日常事务变成游戏的一部分,渐渐变成用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带来的体验是十分美好的。
移动应用中健康服务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来改善群众的医疗和保健条件,并使他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朝着有益于增强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的方向发展。
从实际的设计案例来看,劝导式设计的理念在移动应用的设计中具有很高的普适性,同时在健康领域的有效指导意义也被进一步证实。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劝导理论在设计和健康医疗方面的研究逐渐兴起,但还未成系统。
参考文献:
[1] BJ Fogg . Persuasive Technology:Using Computers to Change What WeThink and Do[M] . San Francisco: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2003:5.
[2] Skorin-Kapov,Matijasevic . Analysis of QoS Requirements fore-Health Services and Mapping to Evolved Packet System Qos Classes[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pplications,2010(62):80-86.
[3] Baxter L . Why persuasive design should be your next skill set[J]. UX Magazine,2011(684).
[4] 周洁.基于劝导技术的自我健康管理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4.
[5] 周洁,夏静,顾琳燕,陈进,蔡国龙,宁钢民.劝导技术及其在自我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 2015(01).
[6] 孟娇.面向健康生活方式的劝导式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