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痰热清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林金秘;廖炯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13(000)0z2
【摘要】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100例随
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
2组均连续治疗15 d ,观察临床疗效和病灶吸
收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病灶吸收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90-190,191)
【作者】林金秘;廖炯
【作者单位】546100 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感染科;546100 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痰热清在老年性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黄永志
2.痰热清在老年性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黄永志
3.痰热清注射液多途径联合方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疗效分析[J], 邓功建;冉娅娅
4.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58例临床观察 [J], 孙晓风;依巴古丽;张跃新
5.痰热清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60例临床疗效分析 [J], 唐彪;朱海彬;李智恒;吴声田;罗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目的:提高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临床表现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X 线表现。
结果:62 例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临床表现的共同特征为:发热,乏力,消瘦,盗汗,咳嗽,吐痰,全身疼痛等。
其中结核病患者39例,占总数的62.9% 。
其余为肺部感染。
这些患者同时伴有皮肤感染和心、肝、肾等多系统损害。
结论:肺部感染是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其中结核感染最多见,是患者就诊、入院和致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了解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对艾滋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艾滋病;肺部感染;肺结核【Summary】Purpose:Increase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of AIDS, especially knowledge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lung infection. Metho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2 ca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AIDS patient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hest X-ray. Result: 62 ca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AIDS patient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Fever, Fatigue, Thin, Night sweat, Cough, Spitting, Body pain. Among 39 patients of tuberculosis, 62.9% of the total. The rest is lung infection and Pneumocystis carinii disease. These patients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skin infections and heart, liver, kidney and other multi-system damage. Conclusion: Lung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AIDS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TB infection among the most common, The patient treatment, hospitalization and death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Understanding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AIDS clinical feature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diagnosis of AIDS patients, early treat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word】AIDS Lung infection Tuberculosis艾滋病患者因其免疫功能缺陷易發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及多系统的损害,常因感染而就诊,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机会性感染,而呼吸道是其侵犯的主要场所,HIV/AIDS 病人80%有肺部病变,其中90%是感染性疾病[1]。
肺部感染病例分析报告范文引言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
肺部感染病例的分析对于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个肺部感染病例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病例描述该病例是一名30岁女性,主诉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已有一周时间。
病人没有旅行史,也没有接触有感染症状的人。
体格检查发现病人有呼吸急促和肺部听诊有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和 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分析与讨论根据病例的描述,我们可以初步推断该病人可能患有肺部感染。
下面将从病因、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三个方面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病因分析肺部感染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排除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因为真菌感染往往病程较长,且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白细胞计数升高。
因此,我们可以将病因进一步缩小至细菌和病毒。
传播途径分析肺部感染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血液传播等。
根据病例的描述,该病人没有接触有感染症状的人,因此直接接触传播的可能性较低。
另外,病人没有旅行史,排除了血液传播的可能性。
综合考虑,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病例可能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而感染的。
治疗方法讨论针对该病例的治疗方法应综合考虑病因和临床症状。
如果确定该病例为细菌感染引起,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根据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如果确定该病例为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如退热药和咳嗽药等。
另外,对于症状较重的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进行辅助氧疗。
结论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及时准确地分析和诊断对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以一个肺部感染病例为例,从病因、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通过该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肺部感染的特征和处理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艾滋病病例分析及临床路径分析报告在临床医学中,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
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个人健康和全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对一名艾滋病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并对其临床路径进行分析和解读。
病例概述:患者,男性,35岁,自述发现近期出现乏力、低热等症状,前往当地医院就诊。
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患者被确诊为艾滋病。
该患者目前身体状况较为虚弱,免疫力低下,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和挑战。
病例分析:1. 病因分析: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如性接触、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等。
对于该患者,可能是通过性接触或血液传播感染了HIV病毒。
2. 临床表现: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通常表现为免疫功能减退、反复感染和恶性肿瘤。
该患者主要症状包括乏力、低热、体重下降等,免疫系统受损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抵御病原微生物。
3. 医学检查:针对该患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医学检查,如HIV抗体检测、病毒载量测定、淋巴细胞计数等,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
4. 并发症:艾滋病患者易发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结核病、神经系统病变等。
对于该患者,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但需要密切关注相关症状。
临床路径分析:1. 确诊与分期:基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该患者被诊断为艾滋病。
进一步,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分期,以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
2.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ART是治疗艾滋病的基础,通过抑制HIV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保护免疫系统。
根据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情进展和耐药性分析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并发症预防与治疗:艾滋病患者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临床路径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该患者,建议进行定期的肺部感染筛查、结核病排查和神经系统评估。
艾滋病肺部感染病变的CT影像分析目的探讨AIDS患者肺部感染病变的CT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临床及病理检驗证实的16例AIDS患者肺部感染的CT影像表现资料。
全部病理资料均行CT平扫取得。
结果资料中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12例,典型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地图样磨玻璃影伴有肺气囊,磨玻璃影以双下肺胸膜下尤为明显。
合并肺结核3例,其中1例为粟粒结核,2例为继发性肺结核(TB)。
合并真菌感染1例。
结论CT是AIDS患者肺部感染病变的基本影像检查方法,双肺弥漫地图样磨玻璃影伴肺气囊是卡氏肺囊虫(PCP)的特征性表现。
标签:艾滋病;肺部感染;CT影像分析艾滋病(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syndrome 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以机遇性感染为主的一类传染病,易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对此类感染病变的认识,让患者得到早期确诊与治疗,降低死亡率。
现对16例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CT影像资料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的16例艾滋病患者资料中,男12例,女4例,年龄在25~43岁,平均年龄36.8岁。
其中12例有静脉注射吸毒史,3例患者曾有多个性伴侣史,1例有输血史。
所有患者确诊为HIV/AIDS阳性。
经省、州疾控中心确定抗HIV阳性。
1.2临床表现所有临床患者资料中均记录有反复发热、咳嗽、乏力、部分病例有口腔溃疡、皮肤溃烂,部分病例为腹痛、腹泻,部分患者合并结核及淋巴瘤。
1.3方法应用本院美国GE公司生产的4排螺旋CT(Bright speed 4)对16例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全肺常规扫描,部分患者感兴趣区做薄层高分辨CT 扫描。
取仰卧位,拉定位像,扫描参数:120kV,80mA,层厚10mm,间隔10mm。
2 结果2.1 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12例,典型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地图样、斑片状、或结节状影磨玻璃影伴有肺气囊,磨玻璃影以双下肺及胸膜下尤为明显。
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析4【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预后情况。
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30例,都进行痰液的病原菌分析,同时进行综合治疗。
结果:25例分离出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感染7例,革兰氏阳性菌(G+)感染13例,真菌感染5例。
所有患者均在确诊治疗后2周内自动出院,4例患者于出院后2周内死亡,死亡率为13.3%。
结论: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多样,要合理选择治疗药物,从而改善预后。
【关键词】艾滋病;肺部感染;病原菌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度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00万左右,每年有50万死亡[1]。
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常伴有肺部各种机会性感染,预后很差[2]。
艾滋病并发的肺部感染具有混合性、多样性和难治性等特点,有研究表明,当CD4+细胞数小于200个/μl时,2年后发生机会感染的频率高于55.0%[3]。
为提高对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的警惕性,我们对30例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30例,入选标准:艾滋病抗体阳性;符合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影响本试验观察的药物治疗;受试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52±3.2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平均病程(4.56±0.45)年;职业分布:经商11例,公务人员8例,公司职员5例,无业6例。
婚姻史:已婚24例,离异6例。
1.2临床表现30例患者中发热27例,3例低热,平均持续时间(15.11±3.25)个月,咳嗽、盗汗28例,憋气24例,乏力、畏寒和食欲下降22例;腹泻15例,头痛、皮肤瘙痒、寒战和全身关节酸痛10例。
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共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杨红红;孟慧玲;李明丹;白艳;何坤;刘敏【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22(22)6【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血症的危险因素及转归。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337例AIDS-PCP患者。
根据入院时CMV-DNA是否阳性,分为CMV血症组和非CMV血症组,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资料、合并机会性感染、治疗转归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DS-PCP患者合并CMV血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337例AIDS-PCP患者中,合并CMV血症者144例(42.7%),单因素分析显示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数(N)、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真菌(1,3)-β-D-葡聚糖(BDG)、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是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PaO_(2)、低ALB及低CD4细胞水平是PCP-AIDS患者合并CMV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CMV血症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34.0%)明显高于非CMV血症组(1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IDS-PCP患者合并CMV的发生率、死亡率较高,低PaO_(2)、低ALB、低CD4细胞水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此类AIDS-PCP患者需注意CMV-DNA的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总页数】5页(P670-674)【作者】杨红红;孟慧玲;李明丹;白艳;何坤;刘敏【作者单位】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1;R512.91【相关文献】1.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分析2.艾滋病合并中重度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激素治疗时长及影响因素分析3.艾滋病合并重症肺孢子菌肺炎289例预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4.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5.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3例资料,33例患者均有不洁的性行为,临床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瘦等。
结果 33例患者包括卡氏肺囊虫性肺炎4例,肺结核14例,细菌性肺炎15例,三组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和t细胞亚群无明显差异,p>0.05。
患者均经过临床个性化治疗,23例死亡。
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较为常见,医生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并及时给予抗hiv抗体检测,避免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艾滋病;肺部感染;机会性感染;hiv
【中图分类号】r76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71-01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由于对艾滋病预防的知识缺乏,导致艾滋病正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广泛流行。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新增艾滋病患者已经高达520万人[1]。
而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多会伴有各种机会性感染等情况。
本文研究分析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
的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3例资料。
艾滋病诊断标准:患者有持续不规则发热且原因不明1个月以上,有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近6个月体重降低10%以上,有反复发生的口腔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肺炎、真菌感染等,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
33例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在25~47岁之间,平均为(36.32±5.26)岁。
已婚者29例,未婚者4例。
33例患者均有不洁的性行为史,从发病到入院明确诊断时间在1~7个月,平均为(3.69±1.02)个月。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乏力29例,发热27例,盗汗13例,意识障碍8例,咳嗽咳痰24例,咳血11例,纳差17例,消瘦22例,呼吸困难6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入实验室检查。
其中hiv抗体初筛采用elisa试剂检验,采用免疫印迹方法确认。
使用流式细胞仪对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
生化指标使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同时对患者进行ct和x线检查。
对比艾滋病和避过肺部感染患者的不同类型、患者t细胞亚群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t细胞亚群中,cd4+细胞正常百分比为34~70%,cd+细胞绝对计数正常为414~1123个/ul;cd4+/cd8+正常为1.28~1.74之间[2.3]。
1.3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
计数资料组间通过χ2检验对比。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
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详细结果见表1。
b超检查结果中,有右侧肾积水19例,有胆管结石10例。
x线检查结果中,18例患者有双侧肺纹理增多且紊乱,有弥漫性点状的模糊影和密度升高。
ct检查结果中,28例患者有肺部弥漫的斑点样和片状的密度增高,且有磨玻璃样改变,有支气管气像。
2.23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及效果分析:艾滋病和避过卡氏肺囊虫性肺炎患者给予复方新诺明治疗,每日三次,每次三片。
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给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氨基水杨酸钠治疗。
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等抗感染。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的方法,并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33例患者中,有23例入院时病情危重,经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死亡,患者生存时间在1个月~5个月之间,其余患者随访半年仍生存。
3讨论
艾滋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即免疫功能不全,其主要是由于hiv 病毒入侵机体后,对t4淋巴细胞侵犯,导致细胞病变和死亡,引起t淋巴细胞的耗竭,患者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容易引起各种感染。
且由于患者的感染病菌不同,其临床症状多样。
肺部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
有研究认为,肺部可能是hiv增殖及复制的主要脏器[4],且肺部容易受到多种病原菌感染,如细菌、真菌、病毒及原虫等。
本次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33例患者包括卡氏肺囊虫性肺
炎4例,肺结核14例,细菌性肺炎15例。
其中卡氏肺囊肿性肺炎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其需要进行肺部组织的活检[5],因此一般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
肺部结核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见机会性感染之一,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为正常人的30倍以上,且由于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患者在感染结核后容易快速播散。
细菌感染也是常见的肺部机会性感染。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种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t细胞检查结果等并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患者影像特征等也无明显特异性。
综上所述,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类型较多,其中以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肺结核和细菌性肺炎较为常见,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以发热、消瘦、腹泻等症状为主,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并进行抗hiv抗体检验和t细胞检验,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与误诊。
参考文献
[1] 王凌航,毛羽,赵红心等.支气管镜检查对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的诊断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10):727-729
[2]董明清.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41例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9):3302-3303
[3]diallo m a,陈霞,郑煜煌等.hiv合并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4
[4]王敏,范学工,徐丹等.388例hiv/aids患者临床特点与机会性感染发病谱[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68-171
[5]久太,祖红梅.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10例临床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1):3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