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表
- 格式:doc
- 大小:234.00 KB
- 文档页数:8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不符合交通安全规范,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人的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两类。
人的行为是人的有机体对于刺激的反应,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的的过程。
1. 人的行为的一般过程外界事物的变化(刺激)作用于人的有机体,人体做出行为反应,达到改变外界事物的目的。
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做出行为反应,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外界事物(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引起神经冲动,沿着传人神经到达中枢神经(主要是大脑)。
中枢神经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后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指挥运动器官(手、脚、声带等)做出行为反应。
在上述心理过程中,有时是依靠人的本能无意识地自动进行的。
然而,大多数人的心理过程是在主观意识调节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的。
当中枢神经接受感官传来的信息时就会产生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知觉(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再应用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回忆),对感知到的事物信息进行认知(确认)、思维(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从而做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
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对之产生情绪,发生情感,采取一定的态度,并进一步做出如何采取行动以改变现实的决定。
TOP2. 人的心理过程及其对安全的影响人的意识水平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和对人的安全的影响如下:∙阶段一——人处于没有意识的状态,如睡眠中。
∙阶段二——人处于意识不清醒或朦胧状态,如酒肌、瞌睡、极度疲劳,从事单调工作时出现的无精打采等。
这是一种不安全的意识状态。
∙阶段三——大脑活动松驰的意识状态,如休息、进餐、从事很熟悉顺手的工作。
人在这一意识状态下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消极,只能从事比较一般的工作。
∙阶段四——大脑活动积极敏捷的意识状态,此时头脑清醒,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且范围宽广,反应迅速,决定果断,是较为可靠的意识状态。
危险源风险管理表、员工不安全行为 表现及其分类表填写说明2014.3.14一、研究内容: 1)危险源及其管理研究 危险源及其管理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研究的主体, 主要研究煤矿危险源辨识和风险 评估方法、制定风险控制标准,以及如何实现危险源监测、预警和消警闭环式管理等。
具体 包括: ① 潜在危险采集。
采用跟踪写实、实地考察的方法,对矿井生产系统、生产工艺过程、 地点等,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对各类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采集与、分析和确定,以 此来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和目标。
② 危险源辨识内容、指标、标准制定。
在明确生产系统、生产工艺过程、地点中潜在 危险的基础上, 确定导致这些危险所对应的各自致因源即危险源。
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类危险 的危险源辨识内容、指标。
同时,依据相关的法规、标准、规程及一些最新研究成果等,对 各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按风险可接受的程度,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管理标准,即安全 工作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同时,需要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危险源危险度评价数学模型,以实 现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危险度的等级评定。
③ 危险源辨识任务分解。
依据潜在危险发生的地点、所处的生产工艺环节、涉及人员 等,对危险源辨识任务进行分解,即明确辨识任务的承担部门和承担人员,并使承担部门和 承担人员明确自己所承担的管理对象(即辨识对象) 。
④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评审、实施与效果评价。
主要针对不可容忍的风险如何据其 危险源制定可行的控制和消除措施、如何实施和评价其实施效果。
2)不安全行为控制研究 主要通过对不安全行为的梳理,进行行为机理分析和不安全行为管控方法和途径研究。
其目的是保证员工行为安全,防止人员失误而导致事故和伤害。
二、表格填写说明:风险 矩阵 6 一 般 风险 (Ⅱ 级) 4 3 22 低 风 险 (Ⅰ 级) 1 L 11 5中等风险 (Ⅲ级) 12 10 8 6 4重大风险 (Ⅳ级) 18 15 12 9 6 24 20 16 12 8特别重大风险 (Ⅴ级) 30 25 20 15 10 36 30 24 18 12有效类别 A B C D E赋值 6 5 4 3 2人员伤害程度及范围 多人死亡 一人死亡 多人受严重伤害 一人受严重伤害 一人受到伤害,需要急 救;或多人受轻微伤害 一人受轻微伤害23456F12 K3 J 低可能 10 年 内 可 能 发 生一次 1/10 年4 I 可能发生 5 年内可 能发生一 次 1/5 年5 H6 G赋值 有效类别 发生的可能性 发生可能性 的衡 量(发生频率) 发生频率量化不可能 很少 估计从不 10 年 以 发生 上可能发 生一次 1/100 年 1/40 年能发生 有时发生 每年可能 1 年内能 发生一次 发 生 10 次或以上 1/1 年 10/1 年图 1 风险矩阵表。
关于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公司各单位、机关各科室:根据《关于全面构建实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通知》(平高〔2013〕123号)的要求,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称体系)建设工作进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阶段。
为确保该阶段工作顺利开展,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与领导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司成立风险预控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战线副总、机关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职责:(一)负责全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估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审核等工作。
(二)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小组在人员、时间、培训和其他资源上给予充分支持和保证。
(三)对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保证各项工作有效、按计划目标稳步推进。
(四)领导小组成员对各自分管单位或部门风险管理小组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管理标准及措施的制定等各项工作及时进行指导、审查。
(五)负责全公司危险源辨识表、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的审核与发布。
二、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及安排危险源辨识采取自下而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方式进行,层层把关,严格指导、审核、纠正、规范、下发实施等程序。
(一)前期准备工作1.各单位要做好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充分支持和保证。
2.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为便于危险源辨识工作的开展以及避免重复和遗漏,按照我公司现行的生产施工组织状况将矿井划分为52个单元分别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分别为:安检科、调度室、生产科、开拓科、机电科、通风科、总办室、整合办、矿办室、工资科、行政科、组干科、纪委、监察科、宣传科、企管科、计划科、财务科、审计科、多经办、团委、保卫科、工会、信访科、电视站、计生办、信息中心、医保科、退离中心、再就业中心、采煤一队、采煤三队、掘进一队、掘进三队、开拓一队、机电一队、机电二队、机电三队、运输队、通修队、物资中心、职教中心、煤运站、中心医院、水厂、服务一队、服务二队、服务三队、物业中心、环卫队、丰源公司、石墨电极厂。
信息系统应用培训考试题(答案)部门:姓名:成绩:一、填空题:(60分)1、生产单位子系统包含“信息录入”和“综合查询”等两大功能模块。
2、“信息录入”又包含“隐患录入”、“不安全行为录入”、“承包商信息录入”、“区队内部管理”、“季度考核整改上报”、“事故上报”、“内部考核评审”、“生产单位其它报表”、“不安全行为清零管理”等子功能模块。
其中,“承包商信息录入”子功能模块又包含“隐患录入”、“不安全行为录入”、“承包商施工管理”等3个下一级模块,“区队内部管理”子功能模块又包含“隐患录入”、“不安全行为录入”等2个下一级模块。
3、“综合查询”又包含“安全风险概述”、“风险管理表”、“员工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表”、“动态考核评分标准”、“定期考核评分标准”、“危险源分类统计柱状图”、“危险源分类统计饼状图”、“人员不安全行为分类统计柱状图”、“人员不安全行为分类统计饼图”、“危险源管控表”、“危险源管控分析图”、“不安全行为管控表”、“不安全行为管控分析图”、“检查问题及扣分原因汇总”、“各单位动态检查存在问题统计表”、“检查单位查出问题统计”、“检查人员查出问题统计”、“月度考核表”、“承包商统计表”、“承包商施工信息汇总表”、“承包商动态考核表”、“承包商季度动态考核表”、“事故统计表”、“事故月报表”、“隐患及危险源地点查询”、“人员不安全行为趋势判断”、“煤矿生产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等子功能模块。
二、问答题(40分)1、本安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分别是什么?(20分)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即高级管理层本安管理子系统;职能部门本安管理子系统;生产单位本安管理子系统2、风险管理的过程是什么?(20分)风险管理通过对危险源辨识、监测、预警、消警等监控管理,实现对现场潜在风险和隐患处理的及时掌控,并能够通过详细的统计分析,确定安全管控的重点。
(完整版)担忧全行为与担忧全状态的分类
担忧全行为与担忧全状态的分类
担忧全行为一一是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人为错误。
包括引起事故发生的担忧全动作;也包括应当依照安全规程去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
担忧全行为反映了事故发生的人的方面原因。
担忧全行为分以下几类:
1、操作错误,疏忽安全,疏忽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担忧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担忧全位置(如平台护栏等);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需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作业或场合中,疏忽其使和担忧全装束。
12、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担忧全状态一一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担忧全状态反映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方面的原因。
包括物、作业环境潜在的危险。
担忧全状态分以下几类: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有缺陷(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面罩、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