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指标行为分级描述
- 格式:pptx
- 大小:292.21 KB
- 文档页数:17
单位年度考核中的领导力评估指标领导力是一个组织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组织的发展和绩效。
因此,在单位年度考核过程中,领导力评估指标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单位年度考核中的领导力评估指标。
一、目标与战略规划能力评估指标目标与战略规划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之一。
领导者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因此,在单位年度考核中,可以评估领导者的目标与战略规划能力。
这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1. 目标设定能力:能够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并与团队成员达成共识。
2. 战略规划能力:能够制定长期和短期的战略规划,并能够将其有效地传达给团队成员。
3. 绩效目标设定:能够设定合理的绩效目标,并确保团队成员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二、团队管理与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一个领导者的团队管理与发展能力对于单位的整体绩效至关重要。
在单位年度考核中,可以评估领导者的团队管理与发展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估指标:1. 团队建设能力:能够建立有凝聚力和互信的团队,以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2. 岗位分配与协调:能够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和能力,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并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3. 团队发展与建设:能够识别团队成员的潜力,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4. 沟通与反馈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决策与问题解决能力评估指标领导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决策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应对日常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在单位年度考核中,可以评估领导者的决策与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估指标:1. 决策能力: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2. 创新思维:能够灵活运用创新思维,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3. 风险管理能力:能够识别和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4. 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快速解决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找到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沟通与协调能力评估指标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能够有效地协调组织内外部资源。
领导力表现的五个层次领导力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它是衡量一个领导者在组织中影响和引导他人的能力。
在不同的文献和研究中,人们提出了不同的领导力模型和理论,用于解释领导者的行为和影响力。
其中,五个层次模型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用于描述领导力的不同表现层次。
第一层次是管理者层次,指的是领导者在组织中扮演的管理者角色。
管理者层次包括制定目标和计划、分配资源、监督进展和评估绩效等传统的管理职责。
在这个层次上,领导者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组织的运作顺利,并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
管理者层次的领导力表现体现在有效的组织和资源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计划和执行能力。
第二层次是激励者层次,指领导者能够激励和激劝员工实现更高绩效的能力。
激励者层次的领导力表现包括激发员工的激情和动力、鼓励创新和贡献、提供赏识和奖励等。
领导者通过激励和激劝员工,使他们在工作中有明确的目标,积极投入并尽力实现高绩效。
在这个层次上,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出色的动机和激励技巧。
第三层次是教练者层次,指领导者擅长培养和发展员工的能力。
教练者层次的领导力表现包括提供反馈和指导、支持和鼓励员工的学习和发展、推动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等。
领导者通过教练和培养员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并发展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这个层次上,领导者需要具备教育和培训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关心和支持员工发展的态度。
第四层次是参与者层次,指领导者主动参与和支持团队工作的能力。
参与者层次的领导力表现包括与成员合作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共享成功和失败、关心和支持成员等。
领导者通过与成员一起参与工作,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效能。
在这个层次上,领导者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合作和支持态度。
第五层次是潜力开发者层次,指领导者能够发现和发展组织和员工的潜力的能力。
潜力开发者层次的领导力表现包括创新和变革、发现和利用机会、发展和调整组织和员工等。
引言国内著名的管理大师、领导力专家林正纳先生把个人的领导力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个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以及"面对组织和外界变化的变革领导力"。
其中,"个人领导力"还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五个层次,也就是说,个人领导力的提升包括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进阶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的修炼过程。
详见图1-1所示:图1-1 个人领导力的五个层次示意图领导力的第一层次:职位带来的硬权力在个人领导力方面,可以划分出的第一个层次是"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
(一)硬权力的重要性"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是指领导者的权威来自于其在组织内部的头衔和角色所赋予的硬权力,这个层次的领导力具有以下特征:◆通常是由于指派而获得;◆影响力不会超过领导者的正式权威;◆处于这个层次的领导者一般较难与志愿者、白领以及年轻人一起合作。
尽管整个层次是属于相对低的水平,但是并不意味着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就不重要了。
实际上,这个层次是一个人领导力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例如,母亲爱孩子,但是父亲的话往往比母亲的话要管用10倍,作为官吏并不一定都爱护自己的下属,但是作为下属的父亲、母亲而言,其言语所能够得到贯彻的执行力却要强大1万倍,这都是硬权力在起作用的最好的说明。
【案例1】魏国国君的慈爱惠施在中国的历史上,魏国国君曾经有一天要求其大臣对他进行评价,大臣们都说国君是慈爱惠施(所谓"慈爱"就是对大家都特别好,而"惠施"就是经常奖赏底下的臣子)。
听到这样的评价后,魏王很高兴。
但其中有一个大臣却对这样的评价大泼冷水,认为如果魏王继续这样做的话最终只会落得亡国的下场,其理由是,国君由于慈爱,所以对下属犯的错误并不予以惩罚,并且即便是臣子没有功劳也给予赏赐,长此以往,国家必亡。
(二)硬权力的内容对硬权力的内容,韩非子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奖励和惩罚。
领导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领导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自从领导力一词被引入国内之后,对领导力提升的研究和实践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各方的重视。
店铺整理了领导力的具体表现,欢迎欣赏与借鉴。
领导力的第一层次:职位带来的硬权力在个人领导力方面,可以划分出的第一个层次是"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
(一)硬权力的重要性"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是指领导者的权威来自于其在组织内部的头衔和角色所赋予的硬权力,这个层次的领导力具有以下特征:◆通常是由于指派而获得;◆影响力不会超过领导者的正式权威;◆处于这个层次的领导者一般较难与志愿者、白领以及年轻人一起合作。
尽管整个层次是属于相对低的水平,但是并不意味着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就不重要了。
实际上,这个层次是一个人领导力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例如,母亲爱孩子,但是父亲的话往往比母亲的话要管用10倍,作为官吏并不一定都爱护自己的下属,但是作为下属的父亲、母亲而言,其言语所能够得到贯彻的执行力却要强大1万倍,这都是硬权力在起作用的最好的说明。
【案例1】魏国国君的慈爱惠施在中国的历史上,魏国国君曾经有一天要求其大臣对他进行评价,大臣们都说国君是慈爱惠施(所谓"慈爱"就是对大家都特别好,而"惠施"就是经常奖赏底下的臣子)。
听到这样的评价后,魏王很高兴。
但其中有一个大臣却对这样的评价大泼冷水,认为如果魏王继续这样做的话最终只会落得亡国的下场,其理由是,国君由于慈爱,所以对下属犯的错误并不予以惩罚,并且即便是臣子没有功劳也给予赏赐,长此以往,国家必亡。
(二)硬权力的内容对硬权力的内容,韩非子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奖励和惩罚。
换言之,组织授予的头衔给了领导人调配各种资源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权力。
对于硬权力的把握有以下几个关键点是需要充分把握的。
1、领导者应掌控奖励和惩罚权如果领导者丧失了对奖励和惩罚权力的掌控,就会很容易失去相应的领导地位,这个判断的正确性是被历史上无数的抢班夺权的事件所充分证明了的。
领导力的三个层级如何使在一个集体中工作的,拥有不一样动机、不一样能力、不一样需求、不一样理解力、不一样个性的人朝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行进,这就是波及到领导力的问题。
在相关领导力的好多阐述中,要么过于涣散,列出了一大堆没有什么内在关系的技巧,令人不得要领;要么过于重申性格和个性魅力,忧如领导力是天生的,忽略了领导力的可塑造性和可学习惯。
评判领导力的两个标准/ 耗操心我个人以为,评判领导力高低有两个标准。
其一,领导力=有效行动力,简单地讲,就是一个领导者让部下有效行动需要耗资多少心力,耗操心力越小、这一比值越大,领导力就越高;其二,影响力的大小,所谓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影响部下改变自我、按照领导者的企图、朝同一目标行进的能力,改造难度越大,需要的领导力越强。
从这个角度看,领导力不只是是个人的能力,它与组织的系统能力是密不行分的。
领导力在不一样的时空背景下有不一样的要乞降表现,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需要的领导策略微风格也是不一样的。
依据领导对象的不一样,我将领导力分为三个层级:对集体中的单个人(一对一)、对一个集体(部门、工作组、团队)、对一个公司,在每个层级需要不一样的领导力、不一样的领导技巧,或许说重视点是不一样的。
个体领导:意向、能力、个性在一对一的状态下,领导成功与否取决于对部下意向和能力的正确判断和评估。
不一样的人,意向和能力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一样的事项上、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环境,意向和能力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评判公式中耗操心力与有效行动都与此相关,意向低,没有动力就难以产生有效行动;存心愿,没能力,相同难以产生有效行动,这两种状态下,所耗资的心力自然就大了。
意向不一样、能力不一样,所需的领导技巧微风格也不相同。
意向和能力有四种组合(图表 1),组合不一样,领导技巧也不一样。
对于存心愿有能力的部下,只要要有效的受权;对于存心愿没有能力的部下,需要的是教育、指导、培训;对于有能力没意向不肯意做事的部下,受权、控制都是不适合的,需要采纳交流与激励与等举措来认识部下的心结之所在并改变部下的意向和能动性;对于没做事的意向、也没有做事能力的部下,原则上应当裁减,假如由于各种客观原由没法实现,则只好是指挥与控制,赐予一些程序性的事务,并采纳强迫性的手段来保证。
个层次,分别是"个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以及"面对组织和外界变化的变革领导力"。
其中,"个人领导力"还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五个层次,也就是说,个人领导力的提升包括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进阶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的修炼过程。
详见图1-1所示:图1-1 个人领导力的五个层次示意图力"。
(一)硬权力的重要性"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是指领导者的权威来自于其在组织内部的头衔和角色所赋予的硬权力,这个层次的领导力具有以下特征:◆通常是由于指派而获得;◆影响力不会超过领导者的正式权威;◆处于这个层次的领导者一般较难与志愿者、白领以及年轻人一起合作。
尽管整个层次是属于相对低的水平,但是并不意味着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就不重要了。
实际上,这个层次是一个人领导力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例如,母亲爱孩子,但是父亲的话往往比母亲的话要管用10倍,作为官吏并不一定都爱护自己的下属,但是作为下属的父亲、母亲而言,其言语所能够得到贯彻的执行力却要强大1万倍,这都是硬权力在起作用的最好的说明。
【案例1】魏国国君的慈爱惠施在中国的历史上,魏国国君曾经有一天要求其大臣对他进行评价,大臣们都说国君是慈爱惠施(所谓"慈爱"就是对大家都特别好,而"惠施"就是经常奖赏底下的臣子)。
听到这样的评价后,魏王很高兴。
但其中有一个大臣却对这样的评价大泼冷水,认为如果魏王继续这样做的话最终只会落得亡国的下场,其理由是,国君由于慈爱,所以对下属犯的错误并不予以惩罚,并且即便是臣子没有功劳也给予赏赐,长此以往,国家必亡。
(二)硬权力的内容对硬权力的内容,韩非子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奖励和惩罚。
换言之,组织授予的头衔给了领导人调配各种资源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权力。
对于硬权力的把握有以下几个关键点是需要充分把握的。
领导力5个层次第一层次:职位Position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他们非听你不可。
核心词:权利在此阶段你的影响力不会超越你工作的执掌范围。
你在此阶段停留的时间越久,组织内部人员的流动率就越高,而士气也会越来越低落。
职位是指职务上的地位,在规定所担当的工作体系金字塔中的层别。
职位是领导力的基础,没有职位的权力影响就没有领导力。
职位的领导力是不需要能力或者努力就可以得到,任何人赋予职位就会有领导的权力,严格来说职位上领导力是管理能力,但又是领导力的入门。
第二层次:认同Permission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他们愿意听你的。
核心词:关系人们把你当成上司般地跟从你,从这个阶段起,你的工作开始变得有趣。
但是必须注意:如果你在这个阶段停留过久而不继续向上提升的话,就会使那些非常积极的人感到焦虑不安。
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有亲切感,领导力中的认同是对领导的认可,服从领导并愿意追随。
认同是信任的开始,是团队组织建设的开始。
第三层次:生产Production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对组织所作的贡献。
核心词:结果人们跟从你是因为你过去对组织所做的一切贡献。
这是最容易让大多数人有成就感的阶段。
他们喜欢你以及你的表情,因为你已经积蓄能量蓄势待发,所以很多小问题只需你花点小功夫就可解决。
用工具创造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谓之生产,领导力中的生产是领导力言行一致的表现,是领导组织不断创造财富与解决问题的活动。
第四层次:立人People development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对他们所付出的。
核心词:繁衍人们跟从你是因为你过去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贡献。
长期的成长正是发生在此阶段。
你致力于培植领袖的承诺,将会确保组织与成员的持续成长,必须尽你所能去达到并维持在此阶段。
领导力中的立人是指对人才的培养与授权的能力。
立人是对自己的更高要求,复制并升华自己的领导模式,使得组织可以健康裂变,经营管理在裂变中壮大。
第五层次:巅峰特质Pinnacle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是谁以及你所代表的东西。
如何使在一个群体中工作的,具有不同动机、不同能力、不同需求、不同理解力、不同个性的人朝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前进,这就是涉及到领导力的问题。
在有关领导力的很多论述中,要么过于散漫,列出了一大堆没有什么内在关联的技巧,使人不得要领;要么过于强调性格和个性魅力,仿佛领导力是天生的,忽视了领导力的可塑造性和可学习性。
评判领导力的两个标准我个人认为,评判领导力高低有两个标准。
其一,领导力=有效行动/耗费心力,简单地讲,就是一个领导者让部属有效行动需要耗费多少心力,耗费心力越小、这一比值越大,领导力就越高;其二,影响力的大小,所谓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影响部属改变自我、遵循领导者的意图、朝同一目标前进的能力,改造难度越大,需要的领导力越强。
从这个角度看,领导力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它与组织的系统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领导力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的领导策略和风格也是不同的。
根据领导对象的不同,我将领导力分为三个层级:对群体中的单个人(一对一)、对一个群体(部门、工作组、团队)、对一个企业,在每个层级需要不同的领导力、不同的领导技巧,或者说侧重点是不同的。
个体领导:意愿、能力、个性在一对一的状态下,领导成功与否取决于对部属意愿和能力的准确判断和评估。
不同的人,意愿和能力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事项上、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意愿和能力表现也是不同的。
评判公式中耗费心力与有效行动都与此有关,意愿低,没有动力就难以产生有效行动;有意愿,没能力,同样难以产生有效行动,这两种状态下,所耗费的心力当然就大了。
意愿不同、能力不同,所需的领导技巧和风格也不相同。
意愿和能力有四种组合(图表1),组合不同,领导技巧也不同。
对于有意愿有能力的部属,只需要有效的授权;对于有意愿没有能力的部属,需要的是教导、指导、培训;对于有能力没意愿不愿意做事的部属,授权、控制都是不合适的,需要采取沟通与激励与等措施来了解部属的心结之所在并改变部属的意愿和能动性;对于没做事的意愿、也没有做事能力的部属,原则上应该淘汰,如果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则只能是指挥与控制,给予一些程序性的事务,并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来保证。
领导力的三个层级领导力的三个层级如何使在一个群体中工作的,具有不同动机、不同能力、不同需求、不同理解力、不同个性的人朝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前进,这就是涉及到领导力的问题。
在有关领导力的很多论述中,要么过于散漫,列出了一大堆没有什么内在关联的技巧,使人不得要领;要么过于强调性格和个性魅力,仿佛领导力是天生的,忽视了领导力的可塑造性和可学习性。
评判领导力的两个标准我个人认为,评判领导力高低有两个标准。
其一,领导力=有效行动/耗费心力,简单地讲,就是一个领导者让部属有效行动需要耗费多少心力,耗费心力越小、这一比值越大,领导力就越高;其二,影响力的大小,所谓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影响部属改变自我、遵循领导者的意图、朝同一目标前进的能力,改造难度越大,需要的领导力越强。
从这个角度看,领导力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它与组织的系统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领导力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的领导策略和风格也是不同的。
根据领导对象的不同,我将领导力分为三个层级:对群体中的单个人(一对一)、对一个群体(部门、工作组、团队)、对一个企业,在每个层级需要不同的领导力、不同的领导技巧,或者说侧重点是不同的。
个体领导:意愿、能力、个性在一对一的状态下,领导成功与否取决于对部属意愿和能力的准确判断和评估。
不同的人,意愿和能力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事项上、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意愿和能力表现也是不同的。
评判公式中耗费心力与有效行动都与此有关,意愿低,没有动力就难以产生有效行动;有意愿,没能力,同样难以产生有效行动,这两种状态下,所耗费的心力当然就大了。
意愿不同、能力不同,所需的领导技巧和风格也不相同。
意愿和能力有四种组合(图表1),组合不同,领导技巧也不同。
对于有意愿有能力的部属,只需要有效的授权;对于有意愿没有能力的部属,需要的是教导、指导、培训;对于有能力没意愿不愿意做事的部属,授权、控制都是不合适的,需要采取沟通与激励与等措施来了解部属的心结之所在并改变部属的意愿和能动性;对于没做事的意愿、也没有做事能力的部属,原则上应该淘汰,如果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则只能是指挥与控制,给予一些程序性的事务,并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来保证。
个人领导力发展的五个层次(建议管理者对照)导读:很多人都在探寻领导力水平如何衡量的标准和提升个人领导力的方法,但是往往很难找到靠谱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领导力就是影响力,通俗地讲就是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的能力。
很多领导力大师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影响力至少应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职位权力,一类是非职务权力。
这两种权利的获得最大的区别,是看权利的来源。
非职位权利的获得,往往是因为这个人个人的原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专业能力、品德、付出、口碑等等。
但是这些权利的之间是否有着某种联系或者递进的关系呢?约翰·麦克斯韦尔在《领导力的5个层次》中帮我们整理了一下,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以此文分享给大家。
他认为一个人的领导力是分层次的,自下而上大致是从职位获得的权利到关系获得的权利,再到生产力贡献获得的权利,再到培育领导者获得的权利,直至最终到口碑获得的权利。
通俗的说,就是人们从臣服你到人们熟悉你,再到佩服你,再到感激你,再到传播你迷信你。
(此处的理解,为笔者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意译)我们首先对领导力的5个层次有一视觉直观认识,再对每一层次做一简要解读。
第一层次:职位权力(角色)——人们听你的,是因为人们不得不听你的,因为有你生杀予夺的大权。
第二层次:人际关系(情感)——人们听你的,是因为人们喜欢你、认同你,因为人们了解你。
第三层次:绩效产出(能力)——人们听你的,是因为人们佩服你,因为在你的领导下取得了出色的业绩。
第四层次:人才培养(感恩)——人们听你的,是因为人们感激你,因为人们得到了你的培养和指导。
第五层次:象征意义(德行)——人们听你的,是因为人们崇敬你,因为人们因为和你产生关系而觉得荣耀。
具体各项详解,如下:第一层次——职位职位型是领导力中最初级的境界,即所谓的“入门层次”。
职位型领导者所仅有的影响力来源于他的职位头衔。
即使员工能去服从他,那也往往是因为他们非听不可。
仅仅做到职位型管理者(还不能称之为领导者)或许能够成为“老板”,但是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领导。
第一讲领导力表现的五个层次国内著名的管理大师、领导力专家林正纳先生把个人的领导力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个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以及“面对组织和外界变化的变革领导力”。
其中,“个人领导力”还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五个层次,也就是说,个人领导力的提升包括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进阶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的修炼过程。
详见图1-1所示:忠诚思想尊敬/爱梦想/培养敬畏以利动人心甘情愿以情感人惧怕以权压人图1-1 个人领导力的五个层次示意图一、领导力的第一层次:职位带来的硬权力在个人领导力方面,可以划分出的第一个层次是“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
(一)硬权力的重要性“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是指领导者的权威来自于其在组织内部的头衔和角色所赋予的硬权力,这个层次的领导力具有以下特征:通常是由于指派而获得;影响力不会超过领导者的正式权威;处于这个层次的领导者一般较难与志愿者、白领以及年轻人一起合作。
尽管整个层次是属于相对低的水平,但是并不意味着职位所带来的硬权力就不重要了。
实际上,这个层次是一个人领导力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例如,母亲爱孩子,但是父亲的话往往比母亲的话要管用10倍,作为官吏并不一定都爱护自己的下属,但是作为下属的父亲、母亲而言,其言语所能够得到贯彻的执行力却要强大1万倍,这都是硬权力在起作用的最好的说明。
案例:魏国国君的慈爱惠施在中国的历史上,魏国国君曾经有一天要求其大臣对他进行评价,大臣们都说国君是慈爱惠施(所谓“慈爱”就是对大家都特别好,而“惠施”就是经常奖赏底下的臣子)。
听到这样的评价后,魏王很高兴。
但其中有一个大臣却对这样的评价大泼冷水,认为如果魏王继续这样做的话最终只会落得亡国的下场,其理由是,国君由于慈爱,所以对下属犯的错误并不予以惩罚,并且即便是臣子没有功劳也给予赏赐,长此以往,国家必亡。
(二)硬权力的内容对硬权力的内容,韩非子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奖励和惩罚。
换言之,组织授予的头衔给了领导人调配各种资源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