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尾法,进一法19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19
扩展资源进一法和去尾法进一法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
这样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
例如,一个麻袋能装小麦200斤,现有880斤小麦,需要几个麻袋才能装完用200去除880,商为4,余数为80,即使用4个麻袋不可能装完,因此必须采用进一法用5个麻袋才能装完。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四舍五入法不一定是可以,有时会用到进一法,并且做题的学生千万要把进一法和四舍五入分开。
(即省略的位上只要大于零都要进一位)。
去尾法去尾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取值方法,其取的值都为近似值,这种方法常常被用在生活之中。
去尾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而保留部分不变。
这样得到的近似数为不足近似数(即比准确值小)。
去尾法一般是把所要求去尾的数值化成小数后去掉小数部分,取整数部分有一符号可表示。
“()”例:()=3 (π)=3去尾法的实际应用很多,如“裁布制衣”问题,在布料有多余时,通常舍去这部分。
例如,7尺布可做一件衣服,20尺可做这样的衣服几件显然只能做两件,余下的6尺不够做一件,只好舍去。
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在古代,人们很早就运用“四舍五入”这一方法了。
我国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一书就用12个整数表示一2个律管的长度。
书中假定黄钟律管的长度是81,那么…,把应钟七2(2/4)进作43;……;中吕59(2039/2187)进作60;这些都是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写成整数的。
《九章算术》里也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在用比例法求各县应出的车辆时,因为车辆是整数,他们就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演算结果加以处理。
公元237年三国魏国的杨伟编写“景初历”时,已把这种四舍五入法作了明确的记载:“半法以上排成一,不满半法废弃之。
”法在这里指的是分母,意思是说,分子大于分母一半的分数可进1位,否则就舍弃不进位。
精心整理
扩展资源
进一法和去尾法
进一法
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
这样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
例如,一个麻袋能装小麦200斤,现有880
在取近似数的时候,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在古代,人们很早就运用“四舍五入”这一方法了。
我国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一书就用12个整数表示一2个律管的长度。
书中假定黄钟律管的长度是81,那么…,把应钟七2(2/4)进作43;……;中吕59(2039/2187)进作60;这些都是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写成整数的。
精心整理
《九章算术》里也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在用比例法求各县应出的车辆时,因为车辆是整数,他们就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演算结果加以处理。
公元237年三国魏国的杨伟编写“景初历”时,已把这种四舍五入法作了明确的记载:“半法以上排成一,不满半法废弃之。
”法在这里指的是分母,意思是说,分子大于分母一半的分数可进1位,否则就舍弃不进位。
公元604年的“皇极历”出现后,四舍五入的表示法更加精确:“半以上为时,以下为退,退以配前为强,进以配后为弱,”在“皇极历”中,求近似值如果进一位。
扩展资本之杨若古兰创作进一法和去尾法进一法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存部分的最初一个数字上加1.如许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精确值大).例如,一个麻袋能装小麦200斤,现有880斤小麦,须要几个麻袋才干装完?用200去除880,商为4,余数为80,即使用4个麻袋不成能装完,是以必须采取进一法用5个麻袋才干装完.在我们的理想生活中四舍五入法纷歧定是可以,有时会用到进一法,而且做题的先生千万要把进一法和四舍五入分开.(即省略的位上只需大于零都要进一名).去尾法去尾法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数学取值方法,其取的值都为近似值,这类方法经常被用在生活当中.去尾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而保存部分不变.如许得到的近似数为缺乏近似数(即比精确值小).去尾法普通是把所请求去尾的数值化成小数后去掉小数部分,取整数部分有一符号可暗示.“()”例:()=3 (π)=3去尾法的实际利用很多,如“裁布制衣”成绩,在布料有多余时,通常舍去这部分.例如,7尺布可做一件衣服,20尺可做如许的衣服几件?明显只能做两件,余下的6尺不敷做一件,只好舍去.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而且在它的前一名进“1”,这类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在古代,人们很早就应用“四舍五入”这一方法了.我国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一书就用12个整数暗示一2个律管的长度.书中假定黄钟律管的长度是81,那么…,把应钟七2(2/4)进作43;……;中吕59(2039/2187)进作60;这些都是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写成整数的.《九章算术》里也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在用比例法求各县应出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整数,他们就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对演算结果加以处理.公元237年三国魏国的杨伟编写“景初历”时,已把这类四舍五入法作了明确的记载:“半法以上排成一,不满半法废弃之.”法在这里指的是分母,意思是说,分子大于分母一半的分数可进1位,否则就舍弃不进位.公元604年的“皇极历”出现后,四舍五入的暗示法更加精确:“半以上为时,以下为退,退以配前为强,进以配后为弱,”在“皇极历”中,求近似值如果进一名或退一名,普通在这个数字后面写个“强”或“弱”字,意思就标明它比所记的这个数字多或缺乏,这类四舍五入法,完整和此刻的不异.。
去尾法1、什么是去尾法?去尾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取值方法,其取的值都为近似值,这种方法常常被用在生活之中。
四舍五入法是根据要求,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小于或等于4的,就直接把尾数舍去;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大于或等于5,把尾数舍去后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2、去尾法是怎样计算的?去尾法一般是把所要求去尾的数值化成小数后去掉小数部分,取整数部分有一符号可表示。
“()”例:(3.25789)≈3 (π)≈3(3.999)≈43、去尾法的实际应用去尾法的实际应用很多,如“裁布制衣”问题,在布料有多余时,通常舍去这部分进一法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
这样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
例如,一个麻袋能装小麦200斤,现有880斤小麦,需要几个麻袋才能装完?用200去除880,商为4,余数为80,即使用4个麻袋不可能装完,因此必须采用进一法用5个麻袋才能装完。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四舍五入法不一定是可以,有时会用到进一法,并且做题的学生千万要把进一法和四舍五入分开。
(即省略的位上只要大于零都要进一位)四舍五入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
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这大概也是我们使用这种方法为基本保留法的原因吧。
例如π,便被四舍五入,大多保留下3.14了。
但是,有的时候不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而要用“进一法”和“退一法”。
例如,288个学生春游,45人一辆大巴,算下来是6.4辆大巴,但是必须进一才可以不让人多出来,不让车少,不让车变成小数,则需要7辆大巴。
再例如,1016升汽油,要给汽车加油,20升一辆,平均可加50.8辆,但是必须退一才可以不让车多出来,让油少,不让油变小数,则可以给50辆汽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