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8 雨点儿
- 格式:ppt
- 大小:28.67 MB
- 文档页数:46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8课《雨点儿》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理解《雨点儿》这首诗的内容,并能背诵部分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感悟。
3.情感目标:通过和同学一起分享诗歌的美和互助去感受彼此之间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雨点儿》的内容;背诵部分内容并能有感情地表达。
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诗歌《雨点儿》,让学生动手模拟下雨的声音,并带着一些音乐感受气氛。
2. 学习诗歌内容1.给学生朗读《雨点儿》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内容。
3.分组让学生表演诗歌,每组背诵一部分,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 学习诗歌节奏1.老师带领学生体验《雨点儿》的韵律感。
2.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诵《雨点儿》,感受诗歌的节奏。
4. 创设情境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想象中模拟雨下的场景,用声音和肢体语言展现出《雨点儿》的情景。
5. 结束1.学生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老师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尝试朗读、背诵和模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雨点儿》这首诗的内容,同时在表达上增强感情色彩。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多参与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使学生在表达时更加准确、生动。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安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8《雨点儿》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诗歌《雨点儿》的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难点:将诗歌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雨点儿》诗歌,准备朗读。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下雨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雨声,引入诗歌主题。
2.学习(15分钟):–家长与学生帮助学生朗读《雨点儿》,学生跟读。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感悟(10分钟):–学生交流对雨的感受,写下自己的感悟。
–学生讲述周围的小动物对雨的反应,加深对自然的观察。
4.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与雨相关的图片或物品,讲述与诗歌的联系。
–教师介绍相关的雨水保护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保护环境。
5.温故(5分钟):–学生再次朗读《雨点儿》,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课后作业1.思考:今天的讨论中,你学到了什么?你对雨有什么新的认识?2.朗读:背诵《雨点儿》,并和家人朗读分享。
3.补充:收集更多关于雨的信息,写下你的见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同时,要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3篇【1】8 雨点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数”“彩”“半”等12个生字,会写“问”“有”“半”等5个生字,掌握3个偏旁和1种笔画。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好吗?(课件播放歌曲《小雨点》)2.这首歌唱的是小雨点儿,我们来看看。
(课件播放动画)多可爱的雨点儿呀,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课件出示课题:雨点儿,读准“点”和儿化音。
)二、感知全文1.听课文录音,听清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第一遍读正确,读通顺;第二遍,边读边数清楚一共有几段,标上自然段号)3.交流:检查标自然段号,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大雨点儿小雨点儿)三、指导识字1.出示:数、彩、半、空、问、到、方、没、更、绿、出、长。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学生自由读,指导读。
2.师:相信聪明能干的你一定能想出很多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熟字加偏旁:采+彡=彩)3.巩固认字,去拼音读。
4.出示“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指导书写。
(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书写。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1.(出示课件)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叫——雨点儿,这节课我们要和雨点儿一起去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
2.师:想和雨点儿一起去旅行,先要和刚认识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要不,它们会拦住你们的脚步哦。
(课件出示生字,采取多种形式巩固认读)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2~4自然段。
(1)师: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雨点儿还说起话来了,嘘——(2)出示对话,自由读,找找哪些是小雨点儿说的,哪些是大雨点儿说的。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课文原文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你呢?”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金波,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案设计说明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课设计特别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意在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课文,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师)2.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
(雨)2.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导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预设: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2)导问:你观察过大雨吗?是什么样的?预设:大雨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用盆往下泼一样,落在地上的雨水很快就汇成溪流。
(3)这种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下?预设:春天、秋天。
3.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
(板书课文题目)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
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教师。
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
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 雨点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
2. 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雨伞,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与雨伞相关的词语。
(2)教师总结:雨伞是雨天的必备物品,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雨点儿的故事。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回答:课文讲了一个小雨点儿和一个大雨点儿的故事。
(3)教师提问: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分别落在了哪里?(4)学生回答:小雨点儿落在了房顶上,大雨点儿落在了田野里。
(5)教师提问:它们为什么会落在不同的地方?(6)学生回答:因为它们的大小不同,小雨点儿比较轻,所以落在房顶上;大雨点儿比较重,所以落在田野里。
4. 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造句。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
5.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1)教师提问:课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回答:课文中描绘了雨点儿落下来的景象,有房顶、田野、花朵等。
(3)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景象美吗?为什么?(4)学生回答:美。
因为这些景象都是大自然的,雨点儿让大自然变得更加生动、美丽。
6. 总结延伸(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雨点儿》,知道了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的故事,也学会了本课的生字。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8《雨点儿》说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8课《雨点儿》。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朗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结构分析以及课文内容的探讨。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部分,雨点儿的特点;第二部分,雨点儿的用途;第三部分,雨点儿带给大自然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雨点儿的美妙。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如“雨”、“点”、“落”等,提高词汇量。
3. 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句子结构分析。
教学重点:雨点儿的用途和特点,以及对大自然的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雨声录音,让学生感受雨天的氛围,引发学生对雨点儿的兴趣。
2.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4. 课文内容探讨:a. 雨点儿的特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b. 雨点儿的用途: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c. 雨点儿带给大自然的变化:观看图片,学生发表观点。
5. 句子结构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句子,讲解句子成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等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雨点儿2. 生字词:雨、点、落、滋润、生长等。
3. 句子结构分析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拼音连线:将生字词与对应的拼音连线。
b. 看图写话:根据图片内容,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雨点儿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雨点儿,记录雨点儿的变化,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句子结构分析的讲解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生字词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8、《雨点儿》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语言运用:认识“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横钩1个笔画。
思维能力: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审美创造:在学习、游戏过程中,学会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习、友好相处。
教学重难点:1、认识“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3个偏旁;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都看见了什么?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雨点儿》(板书课题:雨点儿)二、朗读课文,感知生字1教师范读。
2.听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学习生字(-)“摘星星”识字游戏(-)学习汉字“问”。
1.教师板书“问”,学生跟读、正音。
2.拓展学习,口头组词(三)学习汉字“有”。
1.教师板书“有”,学生跟读、正音。
2.拓展学习,口头组词(四)学习汉字“半”。
1.教师板书“半”,学生跟读、正音。
2.拓展学习,口头组词(五)学习汉字“从”。
1.教师板书“从”,学生跟读、正音。
2.拓展学习,口头组词(六)学习汉字“你”。
1.教师板书“你”,学生跟读、正音。
2.拓展学习,口头组词(七)多音字“数”“空”“长”。
四、学习课文3、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哪个词语写出雨点儿多?数不清5、连一连。
石头从山上飘落冰雹从天上滚落树叶从树上直落4、小雨点儿去的地方有什么变化?用“ ________ ”画出来。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5、大雨点儿去的地方有什么变化?用“”画出来。
从这个变化中,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我好像看到大雨点儿落地后,土里的种子生根了,发芽了,长出了地面,然后草绿了,花开了。
五、拓展练习《小雨沙沙》(节选)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8课《雨点儿》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读一读,连一连。
cǎi méi gèng lǜ dào更彩没到绿二、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长 zhǎng cháng1.猴子的尾巴长.()。
2.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数 shù shǔ3.数.()不清的雨点儿落了下来。
4.今天第二节课是数.()学课。
三、拼一拼,写一写。
wèn bàn nǐ cóng下雪了,我()在()空中飞舞的小雪花:“()们() yǒu yǒu哪里来?你们()没()妈妈?”四、数一数,填一填。
1.“问”字共有画,第一笔是。
2.“有”字共有画,第三笔是。
3.“半”字共有画,第五笔是。
4.“从”字共有画,第二笔是。
5.“你”字共有画,第五笔是。
五、把句子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1.雨点儿从。
2. 从对面走来。
3. 从。
六、读儿歌,完成练习。
小雨点儿,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儿,沙沙沙,落在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儿,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往上拔。
1.这首儿歌一共有句话。
2.根据儿歌内容连线。
花园里苗儿乐得往上拔小雨点儿鱼池里花儿乐得张嘴巴田野里鱼儿乐得摇尾巴3.我也会写。
小雨点儿,沙沙沙,落在,。
参考答案二、1.cháng 2.zhǎng 3.shǔ 4.shù三、问半你从有有四、1.6 、2.6 丨3.5 丨4.4 、5.7 亅五、1.云彩里飘落下来2.老师3.妈妈家里走到公司六、1.33.草地里小草乐得发新芽。
一年级语文上册-8《雨点儿》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
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
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到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1.借着汉语拼音,注意逗号和句号的停顿和句子中间的停顿,能正确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读懂课文,感悟雨水给大地带来的美好。
3.认识偏旁三撇儿、穴宝盖、立刀旁,记住多音字“数、长”在本课的读音,能正确认读“彩”等10个生字新词。
4.认识笔画“横钩”,能正确读写“问”等5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注意逗号和句号的停顿和句子中间的停顿,能正确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彩”等10个生字新词,读写“问”等5个生字。
教学难点:1.注意逗号和句号的停顿和句子中间的停顿,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读懂课文,感悟雨水给大地带来的美好。
四、说学情1.有部分学生汉语拼音拼读、认读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要充分利用课文全注音的有利条件,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让学习慢的学生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达到汉语拼音学习的目标要求。
2.虽然学生已经逐步适应课堂的学习,但是由于一上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除了在学习上不断给予任务激发学习兴趣外,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闯关”“登高峰”等等,以维持学习兴趣。
3.学生对下雨现象和雨水给花草滋润的现象是熟悉了解的,加上课文插图又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两种现象,因此,充分运用借助读物插图阅读,引导学生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难度应该不会太大。
4. “分角色朗读课文”是学生第一次的学习,所以,必要的知识了解是学习分角色朗读的基础。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原文及教案【原文】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你呢?”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金波,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设计说明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课设计特别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意在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课文,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师)2.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
(雨)2.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导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预设: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2)导问:你观察过大雨吗?是什么样的?预设:大雨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用盆往下泼一样,落在地上的雨水很快就汇成溪流。
(3)这种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下?预设:春天、秋天。
3.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
(板书课文题目)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
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教师。
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
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儿化音是我们学普通话的难点,应重点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