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 格式:pptx
- 大小:280.11 KB
- 文档页数:15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病理特征刘方方;贺其志;朱慧庭【摘要】目的分析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IV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33例IVL患者临床表现,对其手术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7岁,以盆腔肿块及月经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及超声检查均未提示IVL.术后标本检查肿块主体直径平均6 cm,多为水肿,半透明,粘冻状,质软,略不规则,周围肌层内见肿块呈蠕虫样或串珠样组织穿梭,有19例自宫体向宫旁及阔韧带穿出.光镜下肿瘤由典型的梭形平滑肌细胞组成,细胞形态温和,异型性不明显,无坏死,核分裂象罕见,伴透明样变及黏液样变,肿瘤表面覆盖一层扁平的血管内皮细胞.随访时间为6~108个月,有1例转移至肺部,3例反复复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 ER、PR、SMA、Caldesmon、Desmin 及脉管内皮细胞CD34/CD31均阳性.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是一种少见的子宫平滑肌肿瘤,熟悉其特征性表现,仔细检查并全面取材可减少漏诊率,正确认识这种肿瘤的特点对病理诊断及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极为重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uterine 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IVL).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3 patients with IVL were analyzed. The specimens were examined by routine H-E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nVision staining.Results The median age of patients was 47 years old.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pelvic masses and abnormal menstruation. Preoperative imaging examinations were not suggestive of IVL in all cases. Postoperative specimen examination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myoma was 6 cm, the tumors were translucent, sticky,soft and slightly irregularwith edema. In the surrounding muscular layer,there were worm-like or beaded-like tissues. The tumors traversed to the outside of uterus and the broad ligament in 19 cases. The light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 tumors were composed of typical spindle-shaped smooth muscle cells,the cells morphology was mild, atypias were not obvious and mitoses were rare; there was no necrosis,but there were hyaline and myxoid changes. The tumor surfaces were covered with a layer of flat endothelial cell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108 months, metastasis to the lungs was observed in 1 case, while repeat recurrences were observed in 3 case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vealed positive ER, PR, SMA, caldesmon, desmin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CD34/CD31 in tumor cells. Conclusion Uterine IVL is a rare variant of leiomyoma. Understanding the features of IVL is important for patholo gical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clinical treatment.【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39)002【总页数】5页(P90-93,98)【关键词】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子宫;临床病理特征【作者】刘方方;贺其志;朱慧庭【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病理科,上海 200040;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病理科,上海 200040;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病理科,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IVL)也称脉管内平滑肌瘤病,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子宫平滑肌肿瘤,虽然其组织学形态为良性,但是却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少见情况下IVL可以沿盆腔静脉到达下腔静脉甚至进入右心房,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1-2]。
奇异血供巨大子宫肌瘤1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奇异血供巨大子宫肌瘤的形成机理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1例典型病例进行研究分析,最终选用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
结果:该名患者被成功治愈,术后1周痊愈出院。
结论:使用子宫全切术可以对这类子宫肌瘤进行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子宫肌瘤;奇异血供;子宫全切除术中图分类号 r737.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0-0010-01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其中40~50岁妇女发生率高至51.2%~60%[1]。
子宫肌瘤根据其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将其分为: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
当子宫浆膜下肌瘤向两侧壁并向宫旁阔韧带内生长时,称为阔韧带肌瘤,因其特殊的生长位置和多变的生长方式,易造成诊断困难[2]。
本文报道了1例典型的奇异血供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过程,对之后该类子宫肌瘤的治疗提供了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已婚,孕3产2,绝经1年,以妇科病普查发现“腹部包块1周”之主诉于2008年12月16日入院。
平素月经规律,有痛经史,月经量稍多,有凝血块,未在意,未治疗。
于2007年8月至今未来月经,1周前患者在妇科病普查时发现腹部包块,于咸阳市中心医院检查b超示“卵巢肿瘤”。
近1年来自觉腹围逐渐增大,偶感腹胀,尿频、尿急,无尿痛,以为发胖引起,未在意,食欲可,大便正常。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部可触及巨大实性包快,上界脐上两横指,左右两侧至腋中线,下界盆腔内,无压痛及反跳痛,表面光滑,活动度差。
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畅,前后壁i度膨出;宫颈:肥大,于宫颈口可见一约0.8 cm×1.0 cm的粉红色赘生物,质软,触之易出血;宫体及附件区因包块占据而触诊不清。
辅助检查:b 超示(咸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10月9日):宫体6.6 cm×4.7 cm,宫颈4.1 cm×2.6 cm,腹盆腔内可见一囊实混合性肿物,上达脐上,下达耻上,两侧达侧腹,形态不规整,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囊性组织大小约14 cm×10 cm,实性组织内可见血流信号,腹盆腔未见游离液性暗区,考虑来源于卵巢。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作者:尚朝南刘洪兴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提高对罕见病PLAM的认识。
方法对我科2011年收治的1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和分析,并复习文献。
结果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散性肺部疾病,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妇女。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活动后呼吸困难、血痰和乳糜胸等。
HRCT示两肺弥散分布囊状改变。
肺组织活检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结论育龄期妇女,如反复出现自发性气胸、痰血、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部HRCT示两肺弥散分布囊状改变,临床上应想到PLAM可能。
PLAM病因不明,预后差,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方献复习作者单位:679100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是一种病因不明,持续发展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表现为不典型增生的平滑肌细胞侵袭肺组织,包括气道,血管和淋巴管。
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反复气胸及乳糜胸为主要临床表现。
由于罕见而散发,且临床表现多样,常被误诊。
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3岁,银行职员,已婚。
因“咳嗽、咯血,伴呼吸困难2 d”于2011年3月22日收住我科。
患者2003年10月体检时胸片示“右下肺阴影”,无自觉不适,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常规CT平扫在肺窗上右肺可见弥漫分布毛玻璃样密度影及粟粒状结节影,纵隔窗于气管旁腔静脉后及主动脉弓旁可见多枚肿大淋巴结。
HRCT示右下肺弥漫分布毛玻璃样密度影,其内有小囊状低密度影,小叶间隔线明显增厚,胸膜下见网格状影。
CT诊断“右肺间质纤维化”。
为确诊于2004年5月到北京协和医院开胸肺活检,术中见“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肺表面多个暗紫色囊泡”。
病理: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R灶性(+),ER(),HMB45(+)。
开胸后开始出现右侧胸腔积液,经胸腔闭式引流后吸收。
医院放射科自查报告范文(精选6篇)医院放射科自查报告1根据郑州航空港区规划市政建设环境保护局《开展核与辐射安全检查专项行动》要求,我院认真组织放射防护小组及应急机构开展了自查工作,以提高我院放射科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隐患。
自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及执行情况;②放射诊疗设备的常规检测及场所及四周的放射防护测量;③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健康体检及定期培训情况;④受检者及陪护者的放射防护等。
具体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合法经营:我院于xxxx年xx月经过有关部门的现场检测,各项指标均达标后,颁发了《辐射安全许可证》。
二、组织结构方面:医院对放射防护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三官庙中心卫生院放射安全管理小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放射科进行放射防护检查、监督,放射安全管理小组由医院领导任组长,领导相关的放射工作。
放射管理小组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主要任务是对全院放射安全及防护工作进行管理、监督、执行,负责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个人剂量管理,培训管理;放射诊疗设备的定期检测,场地的定期监测。
兼职本科室的辐射安全专责工作。
放射防护小组及专责小组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对相关科室进行放射防护检查,排查放射防护隐患,解决放射防护问题及放射源安全保卫工作。
对照上级有关部门关于放射防护所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设施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管理制度项目方面:1.进一步细化、规范和完善了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各相关规章制度等制度,执行情况良好;2.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的监测、管理及安全保卫方面制度基本健全,执行情况良好;3.场所管理:各科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了场所管理的规程及制度,执行情况很好;4.检测管理:完善了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个人剂量检测;5.应急管理:已经严格按照应急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6.人员管理:已经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了各项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健康管理,培训管理,健康体检和培训记录等,并严格执行健康和培训管理;7.事故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关于放射意外和事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8.废物管理:已经建立健全关于放射废物的管理和处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病理科工作质量控制规程病理科工作流程图以下为工作日当天上午送检切除标本处理的流程,如果为下午送检的标本则多加一天(共四个工作日)。
临床科室送检标本核对接收标本第一个工作日(第一个24小时) 编号 手术中病理诊断固定(不少于6小时) 肉眼检查肉眼检查、取材 取材脱水、透明、浸蜡 冷冻制片包埋 染色、封固第二个工作日(第二个24小时) 切片 阅片诊断染色 电话通知手术室封固 书写报告单初诊医师阅片复诊医师阅片 疑难病例第三个工作日(第三个24小时) 打印报告 重切、补取、讨论、免疫组化、特染、会诊发送报告 (一) 标本采集、送检及组固定要求1. 凡手术切除或抽取、钳取、刮取自人体的组织、细胞等均应按病理送检项目的要求,及时、完整送病理科检查,不得随意丢弃、切开、私自留取或仅部分送检标本;如有特殊需要必须征得病理科的同意,在病理医师的指导下切开或留取组织;2. 标本采集时要注意尽量减少烧灼,以免影响诊断;3. 标本切除后应立即固定,标本离体到固定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除有特殊要求外,标本必须使用足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的3-5倍;4. 对标本较小、难以制作切片或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如标本干涸、严重自溶或腐败者),应与送检医师及时联系说明情况;对于一份标本分送两家或以上医院病理科者,应拒绝接收;5. 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按操作规程及时剖开,充分固定,时间应大于6小收 到 标 本 三 十 分 钟 内约5个工作日时(或过夜)6.住院病人的标本由科室安排专人送检,门诊病人的标本由病人或其家属送到病理科;7.有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达病理科时间、标本固定时间(时间精确到分钟);8.需要做冰冻切片检查的需提前一天预约,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将填写的“冷冻病理检查预约申请单”送达病理科,以便病理科工作人员在手术当日提前开机等候。
一般不接受电话预约。
9.冰冻切片检查的标本切取后应保持新鲜,不要加任何液体,立即送到病理科,以免影响制片和诊断;10.标本送检时应和填写详细的病理申请单一起送到病理科,原则上不接收口头申请的标本,特殊情况下,可按流程接收和处理标本,但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12小时)补充书面病理申请单,否则不出具书面病例报告;11.建立标本核对、送检交接登记和互签字制度,以保证标本的可追溯性;12.标本和申请单应有两套各自独立的标记,接收标本、取材时实行“双核对”(二)病理申请单填写规范病理检查申请单是临床科室向病理科送达的特殊形式的会诊单,是病理医师作出病理诊断必备的临床文字资料,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档案,临床医师应认真逐项填写申请单内的有关各项,签名要清楚,内容要全面:1.申请单上必须清楚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送检科室和日期;2.申请单应详细填写患者临床病史(女性患者还须有月经史、孕产史和有无使用避孕器的记录)和其他(检验、影像)结果、手术所见及临床诊断;3.申请单上须注明手术类型、取材部位、标本件数;4.既往曾做过病理检查者,需注明原病理号和病理诊断结果;5.须注明是否为传染性标本,如乙肝、丙肝血清学、HIV等;6.申请单要求字迹清晰、保持整洁,不得有体液和血液污染;7.病理申请单必须有申请医师的签字(盖章),医师的名字易辨认。
病理科三基考试试题1、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可发生:BA.凝固B.坏疽C.梗死D.脂肪坏死E.血栓2、化脓性炎症组织中浸润的细胞主要是:BA.淋巴细胞B.中性白细胞C.嗜酸性包细胞D.巨噬细胞3、血管型急性排斥反应主要是:BA.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B.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C.以单个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D.血管内常见血栓形成4、桥接坏死是指:CA.坏死组织间接呈桥样B.大范围肝细胞坏死相互连接C.中央静脉间、汇管区间或中央静脉与汇管区间互相连接的坏死带D.以上都是5、血吸虫性肝硬化又称为:BA.结节性肝硬化B.管道型肝硬化C.坏死后性肝硬化D.胆汁性肝硬化6、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标记物为:CA.CDX-2B.UEA-1C.HMB45D.TTF-17、以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组成不规则条索或团块为特征的肿瘤是:CA.汗腺瘤B.毛发上皮瘤C.毛母质瘤D.外毛鞘瘤8、弓形虫病的淋巴结边缘窦、小梁旁窦内见哪种细胞增生:DA.中心细胞B.中心母细胞C.免疫母细胞D.单核细胞样B细胞 E.浆细胞9、病变位于肌肉,病变组织出现嗜碱性巨细胞,肌肉呈棋盘状的是:CA.增生性筋膜炎B.增生性肌炎C.结节性筋膜炎D.韧带样瘤10、有关脾脏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类型中,错误的是:CA.孤立性嗜酸性肉芽肿B.多灶单系统汉一雪一柯综合症C.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疾病(SHML)D.多灶多系统性苗勒一雪氏综合症11、Ph染色体异常和(或)BCR/abc融合基因主要见于:DA.急性单核细胞的白血病(M5)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原粒/早幼粒急性白血病(M2)D.以上都不是12、在下列疾病中,属于癌前病变的是:AA.粘膜白斑B.复发性阿弗他溃疡C.白塞综合症D.Wegener肉芽肿13、涎腺多形性腺瘤结构复杂,形态多样,在瘤组织中哪一种成分多,容易癌变:CA.黏液B.黏液样组织C.上皮和肌上皮细胞D.软骨样组织14、下列疾病中,属于良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