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EB病毒相关性疾病及诊疗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摘要】EB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常表现为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等。
本文通过分析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关联性,探讨了EB病毒感染的病因及治疗方案。
研究发现,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EB病毒感染儿童。
结论指出了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论,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总结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对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EB病毒感染、儿童、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病因分析、治疗方案、相关性结论、展望、总结回顾。
1. 引言1.1 研究背景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家族。
它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病毒,大多数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都会感染EB病毒。
在感染后,EB病毒一般会长期潜伏在寄主体内,但有时也会引起一些疾病,特别是在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情况下。
虽然EB病毒感染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在一些情况下,特别是儿童感染时,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了解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这些患儿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EB病毒感染患儿。
这对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对于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研究,我们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探讨EB病毒感染在儿童患者中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我们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探讨EB病毒感染儿童的病因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的治疗方案提供支持和指导。
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EB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EB病毒会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并且在实验室检查中也会有一些特征性的变化。
本文将从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两个方面对EB病毒感染儿童进行分析,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该疾病,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一、临床特征分析1. 发热EB病毒感染常会导致患儿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持续时间较长,且不易退热。
患儿会出现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甚至出现寒战。
2. 咽喉痛感染EB病毒后,患儿咽喉会出现疼痛、灼热感,进食、说话均受限制。
咽部检查可见扁桃体肿大、有脓性分泌物,伴有咽部充血、横纹状出血点等表现。
3. 淋巴结肿大EB病毒感染后,患儿常常会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腋窝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质地较硬,可有触痛。
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较长,不易缓解。
4. 肝脾肿大EB病毒感染导致的淋巴样肿瘤综合征常常会导致患儿肝脾肿大,临床上可以通过体检或B超等方式发现。
肝脾肿大一般伴有黄疸、肝功能异常等表现。
5. 其他表现感染EB病毒的儿童还可能会出现头痛、乏力、肌肉疼痛、皮疹、腹泻等不同程度的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由于EB病毒感染症状较多,因此易被误诊、漏诊,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 血液学检查EB病毒感染的儿童在血液学检查中常常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部分病例也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表现。
血清学检查中EB病毒IgM抗体阳性率较高,可以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2. 肝功能检查EB病毒感染后,患儿肝功能常会出现异常,如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表现。
有些病例还可能伴有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因此在肝功能检查时需要进行病毒谱筛查。
3. 其他实验室检查感染EB病毒的儿童还可能会出现尿常规异常、血气分析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对病情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儿童EB病毒相关疾病的诊疗进展魏永纬△(综述),>颖超※(审校)(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病区,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3)19⁃3530⁃04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3.19.024 摘要:儿童EB病毒(EBV)感染相关疾病是一组临床表现多变、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除常见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还有慢性活动性EBV感染、EB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X⁃连锁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及EBV相关性肿瘤疾病等,其中部分疾病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预后差。
随着对EBV感染相关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其相关的疑难、危重疾病将得到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EB病毒;儿童;诊断;治疗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Disease in Children WEI Yong⁃wei,WANG Ying⁃chao.(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450052,China)Abstract:Epstein⁃Barr virus(EBV)associated disease in children is a series of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vari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omplicated mechanisms,such a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EBV⁃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 related tumors and so on,some of which have a rapidly progressive course,severe symptoms,and poor prognosis. Along with unceasingly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EBV associated disease,the difficult or seriously injured disease related will get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Key words:Epstein⁃Barr virus;Children;Diagnosis;Treatment 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于疤疹病毒科γ亚科,具有嗜B淋巴细胞特性,1964年被首次发现。
作者简介:申昆玲,女,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方向:呼吸及病毒性疾病的研究。
·专题讨论·重症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现状和诊治进展申昆玲 段红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 100045)中图分类号:R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59(2005)05-0341-04 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EB V),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通过唾液的接触在人群中传播。
该病毒被发现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
因其感染的普遍性及感染后终生潜伏而不能被机体免疫系统彻底清除,所以被称为“无处不在的成功病毒”。
发展中国家2岁以下儿童EBV血清阳性转化率可达95%以上,由此可见一斑。
在如此高的EBV血清阳性转化率下,大多数个体以“无症状”亚临床状态存在。
对EBV致病性的认识,从最早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 M)到非洲高发的伯基特淋巴瘤,再后来到鼻咽癌、霍奇金淋巴瘤及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因此成为著名的致瘤病毒。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早期,美国报道了表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慢性EBV感染。
而几乎同时期,日本报道了表现为淋巴组织异常增殖伴随血细胞异常及多器官功能损伤,而临床表现各异的慢性E BV感染的儿童及青少年病例,称为慢性活动性EB V感染(chronic ac-tive E 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 AEBV),并发现淋巴组织异常增殖可能为淋巴瘤的前期表现。
本文就EB V感染后引起的重症疾病综述如下。
1 原发感染及IMEBV原发感染多数表现为无症状型,少数出现I M,该病在亚洲以儿童常见,而美国或欧洲国家,其发病高峰在青少年。
EB V首先感染口咽上皮细胞并大量复制、裂解细胞释放病毒颗粒,机体免疫系统通过各种途径杀伤病毒,但不能完全消灭。
EBV可潜伏在B淋巴细胞中。
机体经历4~7周的潜伏期后出现发热(89%)、咽炎(78%)、颈部淋巴结肿大(94%)、脾脏肿大(49%)、肝脏肿大(6%)、黄疸(4%)及皮疹(7%)。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摘要: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择EB病毒感染患儿131例,采用ELISA检测EB病毒抗体,PCR法测定EB病毒DNA。
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
结果131例中,≤7岁103例(78.6%)。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依次为发热95例(72.5%)、咳嗽46例(35.1%)、咽痛42例(32.1%)、皮疹21例(16.0%)、淋巴结肿大13例(9.9%)、眼睑浮肿9例(6.9%)、腹痛8例(6.1%)、腹泻3例(2.3%)、精神萎靡2例(1.5%),精神恍惚、恶心呕吐各1例。
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种类繁多,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76例(58.0%),其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5例(19.1%)。
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
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起病症状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检测EB病毒DNA及EB病毒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关键词;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前言因EB病毒感染可累及全身各脏器,临床表现多样,而且早期症状轻、体征少,以其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或病初即有多脏器受累,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早期病例更容易造成误诊、漏诊。
现就目前国内外病EB病毒感染临床检验方法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31例,男83例,女48例;所有病例符合EB病毒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
1.2方法(1)EB病毒抗体检测:采用ELISA检测,EB病毒抗体5项采用欧蒙实验诊断公司生产的抗EB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生物薄片试剂检测,为间接免疫荧光法。
(2)EB病毒DNA检测:用PCR检测,荧光半定量法,EB病毒DNA>500拷贝数/ml为阳性。
2、结果2.1流行特点131例中,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多发,年龄:<1岁7例,1~岁42例,3~岁54例,7-14岁28例,中位年龄5.3岁;≤7岁儿童103例(78.6%)。
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EB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该病毒是Epstein-Barr病毒的简称。
EB病毒感染可以导致一系列疾病,包括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增多症、贫血、恶性淋巴瘤等。
EB病毒感染在儿童中尤为常见,因此本文将着重介绍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一、临床特征
1. 发热:EB病毒感染后,患儿常出现发热,热度一般在38℃左右,并伴有头痛、咳嗽、喉痛、鼻塞等感冒症状。
2. 口腔症状:EB病毒感染还会引发口腔炎症状,包括咽、扁桃体、牙龈等部位的疼痛、肿胀和红斑。
3. 淋巴结肿大:EB病毒感染后,患儿常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EB病毒感染后的淋巴结呈现为无痛性、弹性质地,有活动性,大小多为0.5-2.0cm。
4. 肝脾肿大:部分EB病毒感染患儿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的症状,肝脾检查可查到肝脾肿大,不发生升高。
5. 皮疹:EB病毒感染后,患儿可能会出现全身皮疹,呈现为病毒性全身疹。
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1. 血常规检查:EB病毒感染患儿常常具有白细胞增高,伴有单核细胞的增加。
血小板数正常,红细胞计数可降低。
2. 血清学检查:EB病毒感染患儿的血清学检查是一种诊断EB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EB病毒感染后,在血清学检查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包括EB病毒核抗原抗体和EB病毒早抗原抗体。
3. EB病毒DNA检测:EB病毒DNA检测可在EB病毒感染患儿中检测到EB病毒的DNA 序列。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PCR法和原位杂交法。
4. 其他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都可用于评估EB病毒感染的疾病严重程度。
儿童EB病毒相关性疾病及诊疗进展Epstein-Barr病毒(EBV)是一种常见的疱疹病毒,儿童普遍易感,感染后可导致多种疾病。
除了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还可见慢性活动性EBV感染、EB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X-连锁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及相关的肿瘤性疾病等。
随着对EBV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各相关学科的认知拓展,这些疾病也将得到有效的预防及治疗。
标签:儿童;EBV感染;相关疾病;诊疗Epstein-Barr病毒(EBV)是1964年由Epstein和Barr等人在一个非洲患者体内发现的[1]。
EBV广泛存在,大部分的人均存在EBV的隐性感染,并建立了EBV终生潜伏状态感染[2]。
近年来,我国儿童原发性EBV感染的年龄虽然较20世纪80年代有所延迟,但青少年EBV抗体阳性转化率扔达90%以上。
临床上多种疾病与EBV感染均有密切关系,它可引起机体几乎所有脏器和组织相关。
随着近几年有关EBV感染治病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就将其相关疾病及最新诊疗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其发生与EBV感染有密切关系。
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较常见。
在发达国家,95%的成年人感人过EBV,50%的人在1-5岁时感染过EBV,1岁以内很少感染。
研究认为,在IM的发病过程中EBV起了主要的参与作用。
当患儿的免疫功能正常时,体内B细胞产生大量增殖,从而激活T细胞促使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以清除靶细胞。
研究证实,IM急性期指当EBV感染B细胞后其抗原性发生改变,导致T细胞的强烈反应,并可直接对抗已感染EBV的B细胞,从而达到清除B细胞的免疫状态[3]。
IM的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三大主要症状[4];其他还可见眼睑水肿、肝脾肿等,极少数的患儿还伴有皮疹、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脑膜炎、周围神经炎等。
由于IM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持续6周,大部分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或疾病迁延而转为慢性EBV感染[5]。
该病病死率为1-2%,目前临床上治疗多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免疫調节、激素及预防并发症等。
也有研究认为抗病毒作用不敏感,虽可降低病毒拷贝次数,但并不能缩短病程及控制症状。
2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CAEBV)指的是IM 患儿症状逐渐好转,而在先天性免疫性缺陷时在机体内持续复制或者原本处于处于潜伏状态的EBV再次被激活并大量复制导致IM症状持续或退而复现的一种现象。
CAEBV是一种EBV感染细胞的克隆增生性疾病,多发于亚洲国家。
CAEBV多见于12岁以下的儿童,无性别差异,成人发病较儿童少[6]。
EBV可侵犯不同类型细胞,根据其侵犯细胞类型可分为T细胞型、B细胞型、NK细胞型及混合型,T细胞型、NK细胞型对发生于亚洲国家,而B细胞型常见与西方国家。
至今为止,CAEBV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除。
既往研究认为:患儿体内存在针对EBV裂解期抗原的抗体,该抗体滴度升高和(或)外周血及组织中病毒DNA拷贝数升高,可推断出CAEBV发病过程中存在受EBV感染的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病毒复制[7]。
CAEBV病情复杂,临床特点多样化,其中大部分患儿表现为肝脾肿大,持续性发热,淋巴系统疾病肝损害以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少部分CAEBV患儿可伴蚊虫叮咬过敏疤和水痘样疱疹[8]。
针对CAEBV的诊断,各个国家和地区均不同,目前我国使用的是近年我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组提出的儿童CAEBV感染的新诊断标准:满足以下三条即可诊断:(1)IM类似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2)感染及引起组织病理损害的证据,满足下列条件之一:a.血清EV抗体滴度异常增高;b.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V-DNA水平高于102.5拷贝/μgDNA,或血清/血浆EBV-DNA阳性;c.受累组织中的EBV-EBERs或EBV-LMP1化学染色阳性;d.外周血细胞中检出EBV-DNA;(3)排除目前已知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所致的上述症状[9]。
针对CAEBV的治疗,研究发现阿昔洛韦、IFN-α等抗病毒治疗对CAEBV 无明确疗效;也有研究认为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等的联合短期应用可缓解CAEBV的症状,临床上也曾广泛应用,但不能治愈。
IFN-α、IFN-γ作为免疫调节手段也曾应用于临床,据认为可缓解症状,但由于病人数量少,缺乏远期访问,具体效果有待观察。
还有研究认为某些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等可短期内缓解症状,但也不能治愈。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研究重点,有学者认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CAEBV的方法,但其相关风险也需注意。
该病预后差,多合并HLH、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3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XLP)是一种极少见的,机体免疫缺陷受损而引起的一类疾病,该病的发生于EBV密切相关。
该病首次被报道是在1975年,多为男性发病,每100万个男性中有1-2例。
目前发现3种遗传学突变:(1)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是SH2D1A,位于Xq25,多见于80%的患儿。
其4个外显子编码淋巴细胞活化的表面信号分子(SLAM)的相关蛋白(SAP),当机体受到EBV侵袭时,引起SPA的减少,使B细胞、T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细胞免疫活性降低,淋巴细胞出现恶性克隆增生。
(2)X-连锁凋亡抑制因子(XIAP)该因子具有抑制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因子的缺乏可导致细胞毒性和病毒清除能力受损。
(3)白细胞介素2诱导的T细胞激酶(ITK)编码的基因不变导致ITK的SH2结构域不稳定,进而影响ITK功能发挥。
XLP起病急,进展快,主要表现为爆发性的IM,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淋巴组织恶性肿瘤等,少数患儿可见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炎等病變。
XLP临床特点复杂,不易被诊断,死亡率高,大部分患儿多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并发症而死亡,因此临床上早诊断、早治疗更加重要。
研究认为目前尚未研发出针对XLP的可治愈的治疗方案。
临床上常用的主要对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的患儿予以相应的免疫治疗及化疗等的对因治疗以及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儿定期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免疫球蛋白)等的对症治疗。
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熟,对XLP治疗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4 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EBV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EBV-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 ocytosis EBV-HLH)是一类极罕见的,由活化的淋巴细胞增生引起的多系统、多器官炎症反应的临床综合征。
HLH又可分为2种临床类型:原发性HLH和继发性HLH。
研究者认为HLH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被病毒感染,导致其功能缺陷、异常增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以及巨噬细胞集落因子,最终引起多器官炎症反应和组织细胞损伤。
EBV-HLH主要的临床特点是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血症等;少数病人还可有黄疸、水肿、贫血等严重并发症。
临床上EBV-HLH病死率极高,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患儿的存活率有极大临床意义。
关于EBV-HLH的诊断,我国采用的是根据2004年国际组织细胞学制定的HLH/HPS诊断标准修改的(符合以下1条则诊断成立):(1)分子生物学诊断符合HLH;(2)符合以下8条中的5条:a.高热;b.脾肿大;c.全血细胞减少,累计≥2个细胞系,Hb<90 g/L;d.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e.骨髓、淋巴系统霍金可见吞噬血细胞现象,且无其他恶性疾病的表现;f.NK细胞活性降低;g.铁蛋白≥500μg/L;h.可溶CD25≥2400 U/L;而确诊EBV-HLH则需要符合2个条件:一个是符合HLH的诊断标准;另一个是要有EBV的感染证据。
EBV-HLH起病后病情进展快,后果严重,所以一旦临床确诊应立即治疗。
除了常见的对症治疗、支持和抗感染治疗外,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应用使患儿的生存率显著提高,因此成为近几年治疗该病的重点临床方案。
5 EBV相关肿瘤性疾病EBV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与人类各种肿瘤均有密切关系,如伯基特淋巴瘤(BL)、霍奇金淋巴瘤(HL)、T/NK细胞淋巴瘤以及鼻咽癌(NPC)等。
(1)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s BL)BL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B 细胞肿瘤,最早是在非洲儿童体内发现的。
该病在非洲多发于南北纬10°之间的赤道地区,3-12岁的儿童多发。
该病在我国BL多发于东南沿海等地,主要表现为急性白血病的形式,多累及颌骨及面部骨,导致面部畸形,腹腔脏器如回肠、空肠等也可受累。
其主要的治疗方案是化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多采用CHOP方案或者EPOCH-R方案。
(2)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HL同样是一种B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
临床上把HL分为两种类型:经典型HL和结节硬化型HL。
其中经典型HL与EBV的感染密切相关,EBV阳性的HL主要是儿童和老人,尤其是老人。
这些EBV感染后表现为潜伏感染型,即表达EBER、EBNA-2和LMP-1、LMP-2,能诱导活化核转录因子,在HL患儿的RS细胞形成中其重要作用。
HL最早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或疼痛等,晚期还可累及淋巴结外器官,少部分可出现发热、盗汗等症。
治疗上,临床上放疗和化疗的广泛应用使HL成为了可治愈性肿瘤。
同时放化疗还可引起畸形等其他问题,因此对于能治愈的HL,治疗效果和保证生活质量同样值得关注。
综上所述,在我国EBV多易感染3~5岁的儿童,由于儿童机体免疫机制尚不成熟,极易导致多种临床疾病,且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侵犯器官较多,儿童对相关病史及症状的陈述不清等都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重视儿童EB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1] Gulley ML,Tang boratory assays for Epstien-Barr virus-related disease[J].JMolDiagn,2008,10(4):279-292.DOI:10.2353/jmoldx.2008.080023.[2] Luzuriaga K,Sullivan J L.Infectios mononucleosis[J].N Engl J Med,2010,362(21):1993-2000.[3] Hislop AD,Palendira U,Leese AM,et al.Impaired Epstein-Barr virus specific CD8+T-cell function in 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is restricted to SLAM family-positive B-Cell targets[J].Blood,2010,116(17):3249-3257.[4] 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16-919.[5] Luzuriaga K,Sullivan J L.Infectios mononucleosis[J].N Engl J Med,2010,362(21):1993-2000.DOI:10.1056/NEJMcp1001116.[6] 黄璨,吕玮.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3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