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
- 格式:ppt
- 大小:5.79 MB
- 文档页数:19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两课时)教学目的☆知识要求: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能力要求:1、长江上、中、下游不同的水系水文特征,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鲜明的对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2、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
☆思想教育要求:1、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2、通过讲述长江解放后的巨大变化,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教育;3、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起学生对保护长江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点:1、各段的水文特征;2、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1、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2、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时教具:二课时板书设计: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母亲河概况1、源远流长2、支流汇集3、分段地点4、别称众多二、上中下游的特征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三、利用和保护1、“精华区域”、“鱼米之乡”2、“黄金水道”3、“水能宝库”4、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先放映有长江风景的《长江之歌》,师生一齐卡拉OK)师:这是一首什么歌?对!《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边放CAI封面课题)〔学法指导〕(老师边放CAI课件:“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边启发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河流概况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分段、名称上游河流特征中游下游开发利用人河关系治理保护〔学习新课〕下边我们首先来了解母亲河的概况。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外流区为主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河流众多,为我国航运、灌溉、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掌握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和分布。
掌握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
3.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记住我国主要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名称和位置。
重点难点重点1.主要河流分布及内、外流区的划分。
2.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难点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气候条件,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而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预习导学”。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外流区为主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6,自主找出有关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有关概念。
指导学生读图2-40“中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提出问题:(1)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界线相似?(2)内流区与外流区哪个范围更大一些?(3)完成教材P46“活动”第1、2题。
学生: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完成问题。
教师总结:(1)指出中国大多数河流都在外流区,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和季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体一致。
(2)主要的内外流河外流河——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京杭大运河、长江、钱塘江、珠江(自西向东注入海洋)金沙江、怒江、澜沧江(自北向南注入海洋)。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塔里木河。
承转: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提问:(1)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2)北方的松花江和黄河与南方的长江和西江相比,流量大小与季节分配有何差别?学生:思考、讨论,完成问题。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结合课本45页图2.34背诵)
4.开发:
7.川江河段:四川宜宾——湖北宜昌,滩多流急,建立三峡工程进行治理。
8.荆江:湖北岐城——湖南城陵矶,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
措施:建立荆江蓄洪区;加高加固堤防;裁弯取直。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结合课本45页图2.34背诵)
4.开发:
7.川江河段:四川宜宾——湖北宜昌,滩多流急,建立三峡工程进行治理。
8.荆江:湖北岐城——湖南城陵矶,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
措施:建立荆江蓄洪区;加高加固堤防;裁弯取直。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结合课本45页图2.34背诵)
4.开发:
7.川江河段:四川宜宾——湖北宜昌,滩多流急,建立三峡工程进行治理。
8.荆江:湖北岐城——湖南城陵矶,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
措施:建立荆江蓄洪区;加高加固堤防;裁弯取直。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结合课本45页图2.34背诵)
4.开发:
7.川江河段:四川宜宾——湖北宜昌,滩多流急,建立三峡工程进行治理。
8.荆江:湖北岐城——湖南城陵矶,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北岸平原,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
措施:建立荆江蓄洪区;加高加固堤防;裁弯取直。
以外流河为主以外流河为主。
年级:八年级
课题:第1课时我国第一大河课型:新授课
学校:姜屯中学
姓名:郭秀侠
年龄:35
职称:中教二级
【课题】八上第1课时我国第一大河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长江流域示意图,说出长江的概况,长江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长江流域示意图,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入海口、及上中下游的划分等。
2、指图说出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等支流,并注意观察其与干流交汇处的城市或湖泊等地理事物。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长江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长江的概况及长江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外资料、填充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我国四大河流
2021-04-18
中国的四大河流是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为世界第三大河,上游穿行于高山深谷之间,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我国四大河流
长江是中国东西水上运输的大动脉,天然河道优越,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国工农业发达的地区。
发源于青海省西南边
境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从上海流入东海,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0省市。
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
黄河流域牧场丰美,矿藏丰富,历史上曾是中国古代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在山东注如渤海,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黑龙江是中国北部的大河,全长4350公里,其中有3101公里流经中国境内。
发源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在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注入长江,流经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注入长江。
珠江为中国南部的大河,全长2214公里。
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蟠冢山,流经陕西,湖北后在武汉注入长江,汉水的年水量都超过黄河的。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读图填图训练:中国的河流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是我国第大河,发源于高原,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游、下游)河段水能丰富。
图中A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
(2)长江支流众多,干支流通航里程,航运价值大。
位于长江入海口实现江海联运的城市是市。
请你从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角度,说明长江被称其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3)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__________________与沿海经济带,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沿江地带的四个特大城市中位于上游的是____________市(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2.读“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祁连山的走向是,它是第级阶梯和第级阶梯的分界线.(2)图中甲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湖泊是;乙是(海洋).(3)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平原,②是平原.(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地形区),黄河下游流水减缓,泥沙沉积、河床逐年升高,形成“”.(5)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的3.河流具有供水、航运、灌溉、养殖、提供水能等综合效益。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水能主要集中在__ __(选填“上游”“中游”或“下游”)河段,这是因为__ __。
(2)在__ __工程中,京杭运河成为长江水北调的重要输水通道,这项工程主要是为了__ __。
(3)黄河下游防洪压力大,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__ ____(答出一点即可)。
4.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共同发源于__ __省,且都东流入海,其原因是我国地势呈现__ __的特点。
(2)长江、黄河上游河段__ __资源丰富,开发建设了众多水电站。
其中,长江干流上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__ __水利枢纽工程。
(3)甲、丙两河段含沙量较大的是__ __。
原因是__ __。
(4)甲、乙两河段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 _河段。
《长江》教案《长江》教案(一)知识结构: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
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
“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
“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
“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
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
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影响,可以让学生观看1998年抗洪的记录片,认识到洪灾给人民带来得灾难和损失。
在其他的内容的讲解上还可适当插入影像资料。
在介绍长江流域概况时一定要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加强读图识图,让学生学会阅读水系图的方法,找源头及入海口、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明确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提问]学习一条河流,应该知道它的哪些情况呢?[学生回答]略[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部分: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3、人河关系: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具体措施[转折]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解一下长江的概况。
长江大桥长江,中国第一大河。
在全长6300公里的“黄金水道”上,从古至今,最早只在北宋初宋太祖赵匡胤派部属伐南唐时,曾在金陵(今南京)之西的长江江面上用几千只大船连建成一座浮桥。
以后,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再也没有修建过一座跨长江的桥梁。
新中国成立55年来,从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到现在,在长江的干流上,已经建成了大小跨江桥梁50多座。
而在我国邮票上展示的跨江大桥有12座,我省现有的三座长江大桥均收入其中。
现将邮票上的长江大桥分述如下: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建成的第一座千米以上的长江大桥。
1957年10月1日发行的“纪43”《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邮票一套2枚,是我国第一套整套邮票展示的一座桥梁。
1959年10月1日发行的“纪6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三组)》纪念邮票的第4枚、1976年7月16日发行的“J10”《到大江大海去锻炼》纪念邮票的第2枚主图和背景也是这座大桥。
目前为止,它是唯一的一座桥梁分别出现在三套邮票上。
重庆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1958年1月30日发行的“纪45”《胜利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纪念邮票第3枚的“交通运输”反映了这座桥。
南京长江大桥,1969年5月1日及其随后发行的“文14”《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纪念邮票一套4枚,分别展示了大桥有关的场景;1979年10月30日发行的“T36”《铁路建设》特种邮票的第3枚的主图,再次展示了大桥的宏伟。
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大桥和新庄大桥。
1978年9月15日发行的“T31”《公路拱桥》特种邮票的第1枚,是密地大桥,第4枚是新庄大桥。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1984年6月15日发行的“T95”《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特种邮票的第3枚,就是三门桥的远景。
九江长江大桥。
1996年9月1日发行的“1996—22”《铁路建设》特种邮票的第3枚就是新式列车通过九江长江大桥的情形。
重庆万县长江公路大桥,湖北黄石长江大桥,安徽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江苏江阴长江大桥,《长江公路大桥》特种邮票的第1—4枚,依次就是上述四座大桥。
第二单元第5课长江【学习目标】1.记住长江的源地、入海口、长度、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2.了解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3.记住长江的主要支流。
4.能读图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5.分析长江优越的航运条件,理解长江航运的开发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6.了解长江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7.了解长江洪涝灾害的严重性,提出治理洪水的措施。
【导入新课】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
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自学提纲】一、我国第一大河:1、自主学习学习提示:请阅读课本40页的表格内容,归结下面几个问题:(1)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是。
(2)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
(3)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是。
(4)综合以上可知,长江是中国第大河。
2、小组探究学习提示:阅读以下材料与P40图2.16,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材料】长江的发源地是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这里白雪皑皑,冰川广布,雪山和冰川的滴滴融水,构成了华夏第一条大河的发源地,所以说:“你从雪山走来”;长江最终汇入了我国东部的四大临海之一——东海,所以说:“你向东海奔去”,可见,歌词的写作都是以科学为依据的。
(1)长江发源于山脉,向方向注入海。
(2)长江流经的省市有个,分别是:、、、、、、、、、、。
(3)长江自西向东穿过的地形区是、、、、、。
3、交流展示学习提示:阅读P40图2.16,比比谁知道的多?记住的快?(1)在图上指出长江的主要支流有哪些?提示:北部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南部支流:乌江、湘江和赣江。
(2)在图上指出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有哪些?提示:有湖南省的湖、江西省的湖和江苏省的湖等。
(3)在图上指出长江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提示:宜昌在省,湖口在省,这两个城市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
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自然原因:1、河网密布,纵横交错。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水量大。
3、河流水量大,水能丰富。
4、干流横贯东西,支流遍布南北,形成河网。
社会原因:1.水量大,水流平稳,航运条件优越。
2、长江沿岸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发达。
3、和纵列分布的铁路网互补,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4.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地区,沿海地区,航运需求大。
长江简介
长江(英文名称:the Changjiang River/the Yangtze River)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8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位于东经90°33′~122°25′,北纬24°30′~35°45′之间。
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1、长江长度长,干流横贯东西,由内陆直通海洋;2、支流众多,沟通南北,由水道与黄河、淮河、珠江等水域相连;3、全年无冰期,水量大而稳定,通航里程长、运输能力大;3、经济腹地广阔,流经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密布。
长江历来被称为黄金水道。
它的地位和价值,是任何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所不能取代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第一,运量大。
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上游通过能力仅一个大型船队至少可装6千吨散货(煤、矿石、钢材);一艘集装箱船至少可装150至300个以上标准国际集装箱;一艘滚装船至少可装350至500辆以上商品车。
应当注意的是,长江上每天可以进出许多艘这样的船舶和船队,铁路却不可能。
(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第二,投资省。
要使长江航运畅通,只需重点投资修建几个港口,重治几段的航道。
在港口中,主要是长江上游重庆港和中游武汉港。
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港口。
修建这些港口,使之现代化,完全能满足重庆市和西部地区、武汉市和华中地区进出口物资的运输要求。
在航道整治中,重点是长江中游几个冬季漕窄水浅的航段以及下游个别航段,结合防洪整治,投资远低于修建一条从上海到重庆的高速公路或铁路。
第三,占地少。
除港口建设需要少量土地外,完全不需占用土地,绝对不像铁路和高速公路那样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耕地。
第四,油耗低。
中国是一个贫油大国,如何节约燃料油或能源是必须高度重视的。
以同样运一吨物资所需要的功率作比较,公路约为8马力,铁路约为2马力,而长江水运仅约为0.5马力,相差之悬殊由此可见。
第五,成本低。
在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中,长江水运成本是最低的。
其原因是能耗低,这对于支持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
事实证明,进出口物资和国内贸易物资(包括集装箱和汽车)正在大量从铁路转向长江水运。
第六,便利。
通过长江运输的进出口物资,尤其是集装箱,可以直接在上海指定的海港装卸,非常便利。
我国的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
长江古代时称“大江”或者“江”,发源于青藏高
原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沱沱河,自西向东流经了11个省份,自上海东流入东海,
长江长有6300公里,只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为中国
的第一大河。
长江江阔水深,为我国南方之交通大动脉,当前长江的干支流的通航里程已达
到9.6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两圈半;年货运量大约占全国河流总运输量之70%,万
吨巨轮可从长江上溯至南京,5000吨级的轮船可以开到武汉,3000吨级的可直至
重庆。
长江流域也拥有4亿亩肥沃的耕地,我国有3亿多人口生活于这儿,世界上还
有哪一条江河能够哺育如此众多的人口,故以“黄金水道”称之,实在是当之无愧。
长江流经中国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三分之一中国人口。
长江文明与黄河
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
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
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
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