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情节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60.00 KB
- 文档页数:14
《清兵卫与葫芦》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清兵卫与葫芦》,具体内容包括:1. 文章阅读: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学习作者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描绘人物形象的特点。
2. 章节分析:第一至三段,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第四至六段,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第七至九段,探讨葫芦在清兵卫人生中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描绘人物形象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葫芦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葫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了解文章大意。
3. 章节分析:(2)分析第四至六段,通过对比手法,探讨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3)分析第七至九段,理解葫芦在清兵卫人生中的意义,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道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清兵卫与葫芦》2. 板书内容:(1)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2)清兵卫性格特点(3)葫芦的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谈谈你对清兵卫性格的认识。
2. 答案提示:关注文章中的对比、讽刺等手法,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清兵卫与葫芦》ppt 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清兵卫与葫芦》背景介绍•《清兵卫与葫芦》故事情节与人物•《清兵卫与葫芦》的艺术特色•《清兵卫与葫芦》的社会意义•《清兵卫与葫芦》的鉴赏与解读方法•《清兵卫与葫芦》的学术研究现状目录01《清兵卫与葫芦》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23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著名小说家、评论家,被视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出生于日本宫城县石卷市,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参与过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并加入了日本共产党。
他的作品涵盖小说、散文、评论等多个领域,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志贺直哉在小说中通过一个平凡的“葫芦事件”展示了当时日本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识。
创作背景01《清兵卫与葫芦》写于1910年,是志贺直哉在东京帝国大学读书期间创作的小说。
02当时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代,西方文化和思想大量涌入日本,对日本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作品影响01《清兵卫与葫芦》被视为日本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选入日本中学教材,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
02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清兵卫的刻画,揭示了当时日本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忽视和摧残,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关注。
03志贺直哉在小说中运用自然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客观现实,开创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先河,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清兵卫与葫芦》故事情节与人物故事情节概述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城市,主人公清兵卫热衷于葫芦,但遭到家人和社会的反对。
故事背景发展高潮结局清兵卫收集、制作葫芦,但他的爱好被父亲发现,遭到责骂。
清兵卫将父亲珍藏的古董葫芦以廉价卖给了一个老头子,父亲发现后愤怒不已。
清兵卫放弃了这个爱好,父亲也最终理解了他的心情。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对葫芦有着浓厚的兴趣,性格内向。
清兵卫一个传统的中年人,对清兵卫的爱好并不支持,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
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日.志贺直哉)教材分析:“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情节”这个话题下的一个小话题。
在这个话题之下,编者选用了《清兵卫与葫芦》这篇课文作为经典阅读篇目。
小说讲述了热爱葫芦的清兵卫在父亲与教员的双重打压下被迫放弃葫芦选择绘画的故事。
作者志贺直哉作为日本小说之神,用其生动细致的细节刻画,让整篇小说的情节丰满、充实了起来。
学情分析:笔者执教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本单元时,对外国小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根据课前预习的反馈,学生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都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梗概。
但是,这仅仅停留在情节本身,如何通过对小说细节的品读玩味儿,能够从语言本身的角度去感受美,去体悟小说的张力,并且用此方法去鉴赏同类型主题的小说,值得同学们去深入探究。
而这也是执教者如何达到“浅文深交”目的的意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小说之神”志贺直哉的写作背景以及刻画细致入微的写作风格;【过程与方法】通过品鉴小说细节,锻炼自行理解作品主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类型主题的小说阅读,能够理解“清兵卫”的“葫芦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鉴赏小说细节,感受其在体现小说张力,表现小说主题时的作用。
【教学难点】1.通过小说的品鉴,能够理解清兵卫审美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同类型主题小说的阅读,理解本篇小说中的主人公清兵卫,也是《风筝》中热爱风筝的弟弟,也是《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中对绳索充满好奇的胡安,也是《静流》中热爱音乐的弟弟......这是一个群体、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故事。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朗读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2.哪些细节表现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请选择你最喜欢的片段进行赏析,同时圈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3.你有过清兵卫类似的经历吗?本篇小说引发了你哪些思考?4.请阅读《风筝》《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静流》三篇小说,请思考:这几篇小说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觉得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跟清兵卫相似吗?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的小说具有怎样的特点?小说中有故事情节,精彩的小说源于精彩的故事情节。
清兵卫与葫芦课文分析这是一篇思想深刻、描写细致的短篇小说。
主人公清兵卫的命运令人同情,前途令人担忧;家长的武断专制、扼杀个性的做法更令人气愤。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将——1.学会尊重他人的个性,注重发展自己的个性。
2.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
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继续创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说。
1910年,与有岛武郎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所瞩目。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
作者从此进人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1917)相继问世。
从1921年开始,他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
这是他的代表作,写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苦闷的思想道路上的探索历程。
主人公时任谦作是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在兄弟间一直遭受歧视,在母亲死后,他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
为从事文学事业与父亲发生冲突,婚后又发现妻子不忠,便独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
妻子赶到时,只见病床上的丈夫睁开柔和而充满爱意的眼睛。
他后期的作品还有《万历红瓷瓶》(1933)、《台风》(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战后创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蚀的友情》等。
二、相关知识1.白桦派——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由以文艺刊物《白桦》(创刊于1910年)为中心的作家与美术家组成。
《清兵卫与葫芦》故事复述:天上掉下个宝葫芦
校役小泉一郎自述
“哈哈,五十块,发财了发财了......”我可以挺直身板了,因为手里攥着的不是一点点钱,那是用一个葫芦换来的相当于我四个月薪水的钱!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这葫芦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我的一个同行与级任教员关系较好,他知道葫芦的来龙去脉。
据说情况是这样的:咱们学校有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他非常喜爱葫芦,家里的墙边挂满了一个个精致的葫芦,简直是爱不释手。
有一次清兵卫在级任教员上修身课时在桌子底下摩擦刚从橘子阿婆那里花了一毛钱挑的最好的那一个葫芦。
级任教员本就不喜欢葫芦,可这孩子偏偏在他的课上弄这玩意儿,势必要没收了这东西。
当然,作为级任教员的他怎可能如此草草了事。
果不其然,那天傍晚级任教员就出现在清兵卫的家里,与其父母商量要清兵卫改掉喜爱葫芦的嗜好并让他们好好地严加看管。
在级任教员走后不久,清兵卫的父亲不仅把清兵卫揍了一顿还把挂在墙上的葫芦一个一个当着清兵卫的面狠狠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
教员最后把那没收来的葫芦扔给了我,叫我扔垃圾堆去。
我近来手头紧,正愁没钱花,我也知道镇里很多人在做葫芦买卖,于是拿这个葫芦去当了钱,没想到换来了四个月的薪水。
我这心里呀,美得不要不要的。
这件事还是不要告诉教员和清兵卫了。
或许我可以再去橘子阿婆那里再多买几个葫芦,说不定下辈子就不愁吃喝了。
【本文作者:黄冰冰】。
清兵卫与葫芦阅读答案清兵卫与葫芦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通过对比阅读答案可以发觉自己的学问盲区。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关怀到我们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兵卫与葫芦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清兵卫与葫芦阅读答案1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
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
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他对于这爱好特殊专心。
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照旧想着葫芦,突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
“这葫芦真好!”心里这么想着,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惊异了。
那老头儿昂着光荣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
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
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学校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
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整理葫芦;整理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
其次天早晨起来,马上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
他永久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严厉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
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爱好,他宠爱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
而且他全部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
“一个小孩子,却宠爱这种玩意……”他爸爸很不兴奋地看了眼说。
一位来探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的客人说:“阿清,这些并不见什么好,再去买几个惊奇点的来呀。
”“这样的好呀。
”清兵卫只是这样回答了一句。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观看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马上说:“让我看一看。
清兵卫与葫芦一、精巧的结构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白桦派的主要代表。
这一流派的作家不满当时的自然主义与唯美主义风气,主张尊重自由的个性。
这篇小说就体现了这一主张。
小说采取倒叙的手法,开头便交待清兵卫放弃了自己对葫芦的爱好,转而热衷绘画了。
那是什么原因使他放弃了自己曾那样热衷的葫芦呢?小说留下了悬念。
这个开头与小说结尾遥相呼应,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性,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从第二段开始,到“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
”是第二部分。
这部分主要写清兵卫如何痴迷地喜爱着葫芦。
第二段写清兵卫制作葫芦方法别具一格,点出了清兵卫对此道的痴迷。
然后写他由于对葫芦太痴迷,以致错把老头子的秃脑袋看成了葫芦。
他每天都到街上去看葫芦,一天到晚除了上学吃饭,时间几乎都花在葫芦身上。
这部分极力描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更是加深了读者的疑问,既然这么喜欢葫芦为什么又放弃了这个爱好呢?这是为下文张本。
从“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到“清兵卫沉默了”是第三部分,写出了清兵卫独立的个性。
清兵卫只喜欢形状周正的平常葫芦,这受到家里的客人及父亲的批评。
大人们喜欢奇特点的,但清兵卫却只认为“这样的好啊”,淡淡的一句话,写出了他的执拗,甚至懒得去反驳大人们的偏见。
当客人与父亲津津有味地说起那个有名的马琴葫芦时,他则直爽地说“那种葫芦我可不喜欢,不过大一点就是了。
”这句话招来了父亲的呵斥,他则以沉默表示自己的执拗。
从“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到“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商,价钱是六百块”,是第四部分,这部分写的是小说的中心事件。
清兵卫在后街发现了一只葫芦,异常兴奋,跑回家拿钱把葫芦买下。
平时清兵卫天天去街上看葫芦,但惟独这次这样激动,从清兵卫的反常表现来暗示这个葫芦的非同寻常,是悬念和伏笔。
接着写清兵卫把这个葫芦带到学校,并在修身课上摩擦被教员发现,葫芦被没收。
这部分以教员对学生爱好的难容,写出了这个社会对孩子个性的扼杀。
经典动画电影解析《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整合教案整合作为一部备受关注的经典动画电影,《清兵卫与葫芦》自推出以来就拥有了极高的评价和声誉。
这部优秀的动画片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同时,在剧情和人物塑造方面也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
针对这部动画片,我们今天将对它进行一番深入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部经典作品。
1.剧情简介影片中的主角清兵卫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剑客,他有着非常高超的刀剑技巧并且勇敢果敢。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之下,他结识了胆小怕事的小学生儿童葫芦,并与其结成了不解之缘。
为了寻找天命之地,清兵卫和葫芦一起做着不同寻常的事情,他们不断地在不同的场景中展开冒险之旅,并不断遭遇各种各样的险情和危机。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之间逐渐滋生起了真挚的情感,并最终化解了所有的困难和矛盾。
2.人物简介影片中的主角清兵卫是一个身手不凡的剑客,他有着非常高超的刀剑技巧,并经常在各种场合中斩杀敌人。
他冷静果断,行事果敢,又不失为一个有情感的人物。
影片中的另一个主角葫芦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小学生儿童,他追求的是安逸和稳定。
在一次逃避学校的过程中,他与清兵卫相遇并成了好友后,他勇敢得到了锻炼。
3.成功要素要想制作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需要综合考虑很多方面的要素。
在《清兵卫与葫芦》的制作过程中,决定了影片成功的要素会包括情感、视觉效果、剧情设置等。
情感是动画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清兵卫与葫芦》中,主角们之间的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了。
影片中的情感是温馨的、感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整部影片传达的核心价值观。
视觉效果在动画电影中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清兵卫与葫芦》中的视觉效果和画面质量都是非常出色的,无论是角色的造型还是场景的细节都非常精美细致。
这一点也成为了该影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剧情的设置也必须是一个动画电影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清兵卫与葫芦》中的剧情设置和故事情节都非常吸引人,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并带给他们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