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一)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认识时间(一)评价方案1.通过游戏、观察、演示等活动,学会读、写几时几分。
达到目标1的评价。
2.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知道1时=60分。
达到目标2的评价。
学习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游戏,感知关系教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报数”游戏。
报数的规则是先请12名同学1个1个地报数,报到12后,再请这12名同学5个5地数数,看看会数到几?学生报数活动。
教师:12名同学5个5个地数,最后会数到几呢?教师: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发现这12名同学5个5个地数数,最后数到的是60。
(二)情境再现,导人新课教师:就像刚才的报数游戏一样,我们今天的课堂上也有这样的一组数字朋友,他们也是12个,也和60这个数有关系。
教师: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认读整时,你能读出下面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课件显示例1上课的时间。
)学生尝试认读,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三)活动探究,自主学习1.钟面结构的回顾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学生: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 2个数。
教师:谁能告诉大家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教师用手在教具上比画1小格)是什么意思?2.认识1分、几分师:对。
分针是用来记分的。
分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边说边用课件演示1分,如下图。
)数一数,填一填。
教师:分针在钟面上走2个小格的时间是几分?3小格、4小格呢?教师:好,现在分针从刻度12走到了刻度1,经过了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教师(继续拨动钟面,分针1格1格走向刻度2):现在分针指向刻度2,经过了几分?为什么?教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看看分针在钟面上从刻度12走过钟面上的每一个刻度数,各经过了几分。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并书写1-6的数字;2. 能够用汉字认识星期一至星期六,并按顺序书写;3. 能够用汉字认识一天的早、中、晚,并正确运用这些词语;4. 能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顺序,并正确运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概念;5. 能够简单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顺序,如早上起床、上学、吃饭、睡觉等。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1-6的数字;2. 认识星期一至星期六的汉字;3. 认识一天的早、中、晚的汉字;4. 运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概念;5. 简单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顺序。
三、教学内容1. 朗读1-6的数字;2. 认识星期一至星期六的汉字;3. 认识一天的早、中、晚的汉字;4. 运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概念;5. 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顺序。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温故知新1. 复上节课所学的数字,并进行足球游戏以加深记忆。
2. 轻声朗读星期一至星期六的汉字,并让学生用手指按顺序指出每个汉字。
步骤二:新知讲授1. 向学生介绍一天的早、中、晚的汉字,并让学生读、写这些汉字。
2. 显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事件并描述出事件的顺序。
3. 介绍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时间顺序。
步骤三:实践演练1. 给学生每人发放一份作业纸,要求学生根据图片逐个描述图片中人物的时间顺序。
2. 学生互相交流他们的作业,检查是否描述准确。
步骤四:巩固练1. 出示一张素材图片,要求学生描述图片中所示的事件,并运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概念。
2. 学生轮流进行描述,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准备1. 数字卡片;2. 星期一至星期六的汉字卡片;3. 海报或图片;4. 作业纸;5. 素材图片。
六、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1-6的数字、星期一至星期六的汉字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描述图片中事件顺序时的表现。
3. 检查学生运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概念描述事件的准确性。
压轴题小学数学级数学上册第单元《认识时间》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最近小学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时间》的学习已经结束了。
作为这个单元的压轴题,我们将提供一份单元测试题目,来检验大家在学习本单元时掌握的知识点。
本文将会提供题目和答案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测试。
一、选择题(20分)1. 小明要等待10分钟,那他应该算到几点钟?A. 以前的时间B. 现在的时间C. 10分钟后的时间答案:C。
解析:小明现在的时间加上等待10分钟后的时间,就是小明应该的到达时间。
这样算出来的时间就是10分钟后的时间。
2. 现在是“上午”,凌晨3点属于哪个时间段?A. 中午B. 下午C. 凌晨答案:C。
解析:凌晨3点属于凌晨这个时间段。
3. 现在是下午3点30分,10分钟以后是几点?A. 下午3点40分B. 下午3点50分C. 下午4点答案:B。
解析:下午3点30分加上10分钟就是下午3点40分,因此10分钟后的时间应该是下午3点50分。
4. 如果现在是晚上7点,那么30分钟后是?A. 晚上7点30分B. 晚上8点C. 晚上6点30分答案:A。
解析:晚上7点加上30分钟就是晚上7点30分。
5. 如果现在是上午11点,那么1小时后是?A. 上午11点30分B. 下午12点C. 下午1点答案:C。
解析:上午11点加上1小时就是下午12点,因此1小时后的时间应该是下午1点。
二、填空题(10分)1. 1小时有____秒。
答案:3600。
解析:1小时有60分钟,每分钟有60秒,因此1小时有60*60=3600秒。
2. 凌晨0点整,称为____。
答案:午夜。
解析:凌晨0点整也叫午夜。
3. 5秒有____毫秒。
答案:5000。
解析:1秒有1000毫秒,因此5秒有5*1000=5000毫秒。
4. 下午6点40分,和____相差2小时20分钟。
答案:下午4点20分。
解析:下午6点40分往前推2小时20分钟,就是下午4点20分。
《认识时间》(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时间》。
接下来,我将从学情、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以生为本说学情以生为本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基于培智学生的障碍类型复杂,障碍程度各不相同,学习需求、起点、方式与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的特点,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基于学生的现有能力和认知水平为前提。
本班现有学生7人,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成以下三个层次:A层学生认知能力强,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且都有语言和指令听从能力。
B层学生能参与课堂,有一定的语言和简单的指令听从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C层学生没有语言,认知能力较差。
根据学情,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时间》(一)二、文本分析说教材《认识时间》是人教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能够认识整点的时间,知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基于标准说目标基于学情和教学内容依据生活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现有能力和认知发展规律,我拟订了以下可操作、可测量的表现目标:目标1、能认识时间(重难点)A:能独立认识时间。
B:能在语言提示下认识时间。
C:能初步感知时间。
目标2、能认识时针和分钟。
A:能正确分辨时针和分针。
B:能在语言提示下分辨时针和分针。
C:能在肢体提示下指一指时针和分针。
目标3、初步建立时间的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如何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的选择是核心和关键。
四:因材施教说方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学生现有能力和发展特点,我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通过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分解支持教学、建构教学等综合运用,借助板书演示、实物教具和学具的合理运用,充分给予学生感知、体验、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真切的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认识时间口诀一、【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二、【认识时钟】
一个小时60分,半点也叫30分。
看完时针找分针,指针长短仔细分。
分针走路停不住,走了一步又一步。
分针半圈走到6,拉着时针迈半步。
时针半步不计数,还念半步前的数。
分针每次踩住6,就是半点请记住。
三、【指针兄弟来赛跑】
指针兄弟来赛跑,顶端12是起点。
大哥时针慢吞吞,分针腿长跑得快。
分针跑了一大圈,大哥慢慢挪一步。
四、【小表盘】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
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时针长长指12,短针指几就几时。
分针长长指向6,短针刚刚过几就几时半。
幼儿园认识时间口诀1、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跑得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得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2、认识时钟
一个小时60分,半点也叫30分。
看完时针找分针,指针长短仔细分。
分针走路停不住,走了一步又一步。
分针半圈走到6,拉着时针迈半步。
时针半步不计数,还念半步前的数。
分针每次踩住6,就是半点请记住。
3、指针兄弟来赛跑
指针兄弟来赛跑,顶端12是起点。
大哥时针慢吞吞,分针腿长跑得快。
分针跑了一大圈,大哥慢慢挪一步。
4、小表盘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
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时针长长指12,短针指几就几时。
分针长长指向6,短针刚刚过几就几时半。
7 认识时间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认识时间”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学》二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学习时间的认识,包括小时、分钟的概念,以及如何用钟表表示时间。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钟表表示时间,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推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学会用钟表表示时间。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推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电子钟、实体钟表、时间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如“你每天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放学?”等,从而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关注。
2. 新课讲解:我使用实体钟表和电子钟,向学生讲解小时、分钟的概念,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钟表的运作。
3.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钟表表示给定的时间,如“3点15分”、“4点30分”等。
4. 课堂互动:我邀请了一些学生上讲台,用实体钟表进行时间的表示,其他学生进行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时间的表示方式,包括小时、分钟,以及如何用钟表表示时间。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用钟表表示你今天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并计算你今天在校的时间。
答案如下:上学时间:8:00放学时间:12:00在校时间:4小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时间推算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课后,我将会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间推算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上。
我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时间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为后续的新课讲解做好铺垫。
特殊教育《认识时间》(一)教学设计1.引言特殊教育《认识时间》(一)教学设计1.1 概述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时间概念和时间意识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特殊教育学生常常面临着理解和运用时间的挑战。
本篇教学设计旨在帮助特殊教育学生认识和理解时间的概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时间的概念和运用。
通过有趣、互动和多种感官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全面的时间认知培养。
在本教学设计中,我们将从时间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由来、意义和分类。
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学生将有机会探索时间的流逝和时间的量度。
同时,学生将通过参与游戏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时间感知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引导,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这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规划时间、安排学习和生活提供基础。
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个别化的辅导和支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实施,相信特殊教育学生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时间的概念,提高时间管理和时间感知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这也将促进特殊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创新和发展,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组织和安排文章内容的方式,它对于读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
本文的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第一个要点2.2 第二个要点3. 结论3.1 总结3.2 展望在这个文章结构中,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概述部分引起读者的兴趣,告诉读者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文章结构部分则向读者展示了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读者可以通过这个部分来预览和理解文章的结构,以更好地进行阅读和思考。
(1)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2)每个大格有里多少个小格呢?我们来看从数字12到1之间的大格有几个小格?(课件演示,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从数字1到2有几个小格呢?从5到6呢?小结: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
(3)用一格数的方法数。
那么,从数字12到1之间有5个小格,从12到2之间有几个小格呢?到3呢?(课件演示)刚才是一格数的。
(4)用5格数的方法数。
如果5格数你会吗?从数字12数到3,请同学们打开书到81页,接着数一数并填一填。
(5)集体订正。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突出5格数的方法,为后面学习认几时几分打基础。
)小结并板书: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数,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1)课件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
时针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时针走这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多少?(板书:1小时)(2)那么时针从1走到2是几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从几走到6是1小时?你还能说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吗?2、认识分(1)认识1小格是一分。
课件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
你发现了什么?分针走过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多少?(1分)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1分。
(2)识一大格是5分。
课件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3)分针从12走到2是几分?走到9、11呢?你是怎么想的?那分针走一圈呢?(分针走一圈是60小格就是60分)板书:60分。
3、认识时分的关系请你仔细看(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你发现了什么?1小时=60分板书:=(读一读)(三)认识几时几分。
1、认识几时几分:(1)8:008:20(2)4时多小结:认识不是整时的时间时要先看时针是“几多一些”,数数分针过了多少分就是几时几分。
《认识时间》(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90页例1、练习二十三第7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学生拨出钟面上简单的时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建立1小时、1分针的时间观念。
难点: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学生每人带一个钟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出示PPT)
1、猜谜引入。
“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
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
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看课件复习整时。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
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民主导学
(一)组织活动(出示PPT)
1、填一填:
钟面上有()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有()个小格。
一共有()小格。
2、学生观察中汇报。
(二)看书上例1:(出示例1课件)
a、认识分
1、思考:分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
2、数一数,算一算,分针指着钟面上的每个数是几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先自己数,再小组交流。
3、填一填:分针走一小格是()分,分针走一大格是()分,
分针走1圈是( )分。
4、看课件体验。
5、填一填书上90页表格,比谁填得又对又快。
汇报:指名回答。
b、认识时
1、教师PPT演示12时到12时半再到1时,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
提问:半小时就是()分,时针走过12,在12和1之间,分针指着6就是()时()分。
读的时候先看时针,是几时,再看分针,是几分,合起来就是()时()分。
2、及时练习:8:00 3:00 6:00 (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
c、认识时与分的关系。
1、想一想:60分和1小时有什么关系?
用实物钟表演示:拨一拨分针,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同桌活动操作。
学生汇报。
2、认一认:让分针走一圈,让学生感受时针的变化。
组员汇报:分针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就是1时。
所以,1时=60分。
三、检测导结
师: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
1、目标检测: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7题)。
2、结果反馈:出示答案(请同学们同桌互判)交流易错的地方。
3、认一认:(出示课件)
4、反思总结: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下课,你知道这节课多长时间吗?课间几分钟?你能把这节课所学内容跟同学们说一说吗?
结束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2:00 → 12:30 → 1:00
12时半
1时==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