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半径最小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27
最小曲线半径| [<<][>>]最小曲线半径(minim um ra diu s of cu rve)铁路全线或某一路段内规定的圆曲线半径的最小值。
最小曲线半径对运营条件影响较大,且影响程度随运量和行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若半径过小,不仅会限制速度,加剧轮轨磨耗,增加维修工作量,增大运营支出,影响旅客舒适,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从工程方面看,若选项用的曲线半径偏大不适应地形,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从工程方面看,若选用的曲线半径偏大不适应地形,则会增加桥、隧和路基工程数量,增大工程费;过小的半径对工程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如增加线路长度,需要加强轨道,增加接触导线的支柱数量(对于电力牵引线路),导致粘着系数降低及在紧坡地段因曲线阻力和黏着系数降低导致坡度折减增大而展长线路等。
影响最小曲线半径标准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行车速度。
曲线半径是限制列车在曲线上的运行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最小曲线半径应满足设计线的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或路段设计速度)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客、货列车或高、低速度列车共线运行时的速度差的影响。
②设计线的运输性质。
客运专线主要保证旅客舒适度,重载运输线重视轮轨磨耗均匀,客货列车共线运行线路则需两者兼顾。
③运行安全。
为保证机车车辆在曲线上的运行安全,保证轮轨间的正常接触,车辆上所受的力应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最小曲线半径应保证车辆通过曲线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客车平稳性的评价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还应保证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不倾覆。
抗倾覆安全系数与曲线半径、行车速度、曲线超高、风力大小、车辆类型、装载情况与重心高度、振动性能等因素有关,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最小曲线半径决定于最小的抗倾覆安全系数。
④地形条件。
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曲线半径应与沿线的地形条件相适应。
山区地形复杂,坡陡弯急,采用较小半径的曲线既可避免破坏山体,影响环境,也可减少工程,节约投资。
⑤经济因素。
小半径曲线可更大程度地适应地形,从而减少工程及投资,但增大运营支出,在一定的地形条件和运输需求下,存在经济合理的最小曲线半径,故应全面权衡得失,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最小曲线半径标准。
平曲线最小半径
平曲线是指针对某一道路设计的一种缓和转弯方式。
在道路设计
过程中,平曲线的最小半径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也是需要仔细考
虑的因素之一。
平曲线的最小半径是指车辆在弯道上通过时所需要的最小半径。
从技术角度来看,平曲线的最小半径直接关系到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
所受到的紧张程度和驾驶员需要的操作技巧。
因此,好的道路设计一
定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针对平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道路宽度、
弯道角度、车速等,以及基于不同类型的车辆而考虑的驾驶员和乘客
的舒适度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计算和综合考虑,可以确定适合
的平曲线最小半径,从而确保道路设计安全且符合实际需要。
在实际应用中,平曲线最小半径的设定应该兼顾安全性和舒适性
的原则,哪怕会增加设计费用和时间成本,都要尽可能地减小安全隐患,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此外,应该注意到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道
路标准和要求也不同,所以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需要对本地相关道路
标准和法规有比较好的了解。
总之,平曲线的最小半径是道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不仅关系到行车安全,而且关系到司乘人员的舒适和驾驶体验。
因此,在道路设计时,应该对平曲线最小半径进行充分的考虑和综合计算,
以确保设计的道路符合安全要求和实际需求,有效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各等级铁路最小曲线半径对照表
铁路线级别时速等级(最小)曲线半径备注
普速铁路75km/h-120km/h300m山区;早期标准普速铁路75km/h-120km/h450m山区;后期标准普速铁路75km/h-105km/h600m/
普速铁路120km/h800m困难
普速铁路120km/h-140km/h1200m140km/h级困难普速铁路140km/h-160km/h1600m160km/h级困难普速铁路160km/h2000m/
快速铁路200km/h(客专)2200m困难
快速铁路200km/h(客专)2800m/
快速铁路200km/h(混跑)2800m平原
快速铁路200km/h(混跑)4500m山区
快速铁路200km/h(混跑)3500m平原地带
高速铁路250km/h(客专)2800m困难
高速铁路250km/h(客专)3200m无砟
高速铁路250km/h(客专)3500m有砟,困难高速铁路250km/h(客专)4000m有砟
高速铁路250km/h(混跑)4500m困难
高速铁路250km/h(混跑)5500m/
高速铁路300km/h(客专)4500m困难
高速铁路300km/h(客专)5500m/
高速铁路350km/h(客专)5500m困难
高速铁路350km/h(客专)7000m/。
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道路平曲线是指道路设计中的一种曲线形状,用来连接直线道路和曲线道路之间的过渡。
在道路设计中,为了确保驾驶安全和舒适性,需要合理设计道路平曲线的半径。
本文将探讨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的相关内容。
道路平曲线的设计主要考虑到车辆在曲线行驶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如果曲线半径过小,车辆行驶时会出现侧滑和失控的风险,给驾驶员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道路平曲线的最小半径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
我们需要了解道路平曲线的基本概念。
道路平曲线是由一系列曲线构成的,通常由两段圆曲线和一段过渡曲线组成。
圆曲线是由一段半径固定的圆弧构成的,而过渡曲线则是连接两段圆曲线的一段缓和曲线。
在这个过渡过程中,车辆从直线行驶状态逐渐转向曲线行驶状态。
为了确定道路平曲线的最小半径,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车辆类型:不同类型的车辆具有不同的转向性能和操控特点。
重型货车和客车的转向半径通常较大,而小型轿车的转向半径较小。
因此,需要根据道路使用的车辆类型来确定最小半径。
2. 设计速度:道路平曲线的设计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设计速度越高,车辆在曲线行驶时所需的半径越大。
因为高速行驶时,车辆需要更大的转向半径来保持稳定性。
3. 地形条件:道路平曲线的设计也要考虑地形条件。
在山区或坡道上,由于地形的限制,道路平曲线的半径可能会受到限制。
4. 工程经济性:道路平曲线的设计还要考虑工程经济性。
较小的曲线半径会增加工程成本,因为需要更大的土方工程和较长的路基。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道路平曲线的最小半径应该是一个平衡点,既要满足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又要考虑工程经济性。
通常情况下,道路设计规范会根据当地的交通状况和道路特点提供相应的设计指导。
在实际道路设计中,工程师会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结合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道路平曲线的最小半径。
通过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行车体验。
道路平曲线的最小半径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
最小曲线半径是指一条曲线所能通过的最小半径,即曲线弯曲程度的下限。
计算最小曲线半径通常需要考虑车辆的运动特性和道路的几何形状。
在道路设计中,最小曲线半径起重要作用,能够决定车辆是否能够顺利通过曲线,避免发生侧滑或失控等危险情况。
具体计算最小曲线半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设计速度法:根据车辆在设计速度下的侧向加速度限制和侧偏角限制,结合公式r = V^2 / (g * tan(Δ)),其中r为最小曲线
半径,V为车辆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Δ为侧偏角限制。
通
过调整设定速度和侧偏角限制,可以计算出最小曲线半径。
2. 基于侧倾力法:根据车辆在侧倾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侧向力和重力,结合公式r = (μ * g) / ((tan(ϕ) - μ) * (1 - μ * k)), 其中μ为摩擦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ϕ为侧倾角,k为道路横坡。
通过调整侧倾角和道路横坡等参数,可以计算出最小曲线半径。
3. 基于车辆操控性能法:根据车辆的横向加速度限制和转向响应等指标,采用经验公式或仿真模型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常用于公路设计中,可以根据车辆操控性能要求来确定最小曲线半径。
需要注意的是,最小曲线半径的计算结果仅是一个理论值,实际设计中还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车辆类型、道路条件、交通流量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一级公路最小圆曲线半径稿子一: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级公路最小圆曲线半径这个话题。
你们知道吗,这最小圆曲线半径啊,就像是公路的小脾气,可得好好琢磨。
它可不是随便定的,那是有讲究的!想象一下,要是这半径太小了,司机开车在上面拐来拐去,多吓人呀!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心里直突突。
而且车也容易失控,多危险呐!那为啥要有个最小的限制呢?这就好比咱们跑步,弯道太急,是不是容易摔跟头?公路也一样,半径太小,车辆转弯的难度就大,速度不好控制,事故就容易找上门。
所以啊,设计师们在规划一级公路的时候,得把这个最小圆曲线半径考虑得妥妥的。
要让司机们开得顺顺当当,安安全全的。
再说啦,这半径大小还和地形有关系呢。
要是在山区,路本来就不好修,那半径可能就得稍微大一些,不然车在山上转来转去,司机的小心脏可受不了。
呢,一级公路最小圆曲线半径可不是个小事情,关系着咱们的出行安全和舒适。
大家以后在路上开车,也可以留意留意这些弯弯绕绕,感受一下公路设计的巧妙之处哟!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扯扯一级公路最小圆曲线半径!哎呀,一说这个,是不是感觉有点专业?别担心,听我慢慢道来。
其实啊,这就好比咱们玩的赛车游戏,赛道上的弯道大小可重要啦!一级公路也一样,圆曲线半径不能太小。
要是太小了,车子拐起来费劲不说,还容易跑偏。
你想啊,一辆大货车呼呼地开着,突然遇到个小半径的弯道,那不得吓出一身冷汗!而且哦,这半径还影响着咱们坐车的感受。
太小的话,左摇右晃,能把人给晃晕喽!设计师们在定这个最小半径的时候,那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要考虑车流量、车速,还得看看周围的环境。
比如说,在平坦的地方,半径可以稍微小一点,但也不能太过分。
要是在河边或者悬崖边,那可得大大地放大半径,保证安全第一。
另外呀,不同的车型对这个半径的要求也不一样。
小汽车灵活点,能适应稍微小一点的半径,可大货车、大客车就不行啦,得给它们留出足够的空间。
呢,一级公路最小圆曲线半径可关系着咱们的出行,大家多了解了解,以后在路上也能更明白为啥路是这样修的啦!。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凹形竖曲线是指在竖直方向上有凹曲度的曲线。
想找到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需要确定曲线的形状和几何特征。
一种常见的凹形竖曲线是倒梯形曲线,也称为凹梯形曲线。
这种曲线在竖直方向上有一段凹曲度,其余部分是直线。
在这种情况下,最小半径就是凹曲度部分的曲线半径。
另一种常见的凹形竖曲线是抛物线曲线。
这种曲线的横截面呈现出倒置的U形。
在这种情况下,最小半径是抛物线曲线的顶点处,也就是抛物线的焦距。
值得注意的是,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取决于曲线的具体形状和设计要求。
所以,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许多其他因素,例如路况、车辆的运行速度和转弯半径的约束等。
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1. 引言道路平曲线是指道路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为了使车辆行驶更加安全与舒适而采用的一种设计方法。
道路平曲线设计的核心目标是确保车辆在弯道行驶时能够保持稳定,并且不会出现失控或意外事故的情况。
其中,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曲线半径的最小值。
本篇文章将对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进行详细的探讨与分析。
2. 道路平曲线设计原则在道路设计中,道路平曲线的合理设计是确保交通安全的关键。
根据国际标准和经验,道路平曲线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1 安全性原则道路平曲线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交通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高速公路上的平曲线半径通常较大,以减少车辆转弯时的侧向加速度,提高行驶的稳定性。
•城市道路上的平曲线半径相对较小,以适应城市交通的需求。
2.2 舒适性原则道路平曲线设计还需要考虑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为了确保乘车人员的安全与舒适,需要尽量减小车辆在转弯过程中的侧向加速度。
2.3 经济性原则在道路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经济性原则。
即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在满足交通安全和舒适性的基础上,尽量减小造价与投资。
3. 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的计算方法道路平曲线的最小半径的计算方法通常基于车辆的运行速度和横向加速度的限制。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两种:3.1 横向加速度法横向加速度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侧向加速度限制,通过求解横向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来确定曲线最小半径。
计算公式如下:R = (V^2)/(g * a)其中,R表示曲线最小半径,V表示车辆的运行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a表示车辆的横向加速度限制。
3.2 角速度限制法角速度限制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计算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弯时的转向速度限制,通过求解角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来确定曲线最小半径。
计算公式如下:R = V/(ω * π/180)其中,R表示曲线最小半径,V表示车辆的运行速度,ω表示车辆的角速度限制。
最小曲线半径名词解释最小曲线半径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能通过的最小曲率半径。
在铁路、公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工程中,最小曲线半径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行驶安全和舒适度。
本文将对最小曲线半径进行详细解释和分析。
一、最小曲线半径的概念最小曲线半径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能通过的最小曲率半径。
在交通工程中,最小曲线半径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行驶安全和舒适度。
最小曲线半径的大小取决于车辆的速度、车辆的轮距、道路的设计标准等因素。
二、最小曲线半径的影响因素1、车辆的速度车辆的速度是影响最小曲线半径的一个重要因素。
车速越快,车辆通过曲线时所需的离心力就越大,因此最小曲线半径也就越大。
在高速公路等高速交通场所,车速较快,因此对于曲线的最小半径有着较高的要求。
2、车辆的轮距车辆的轮距也是影响最小曲线半径的一个因素。
一般来说,轮距越大的车辆通过曲线时所需的离心力就越小,因此最小曲线半径也就越小。
因此,在设计交通工程时需要考虑车辆的轮距。
3、道路的设计标准道路的设计标准也是影响最小曲线半径的一个因素。
不同的道路设计标准对于曲线的最小半径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在高速公路等高速交通场所,对于曲线的最小半径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是因为高速公路上车速较快,车辆通过曲线时所需的离心力较大。
三、最小曲线半径的计算方法最小曲线半径的计算方法是根据车辆的速度、车辆的轮距、道路的设计标准等因素来计算的。
一般来说,最小曲线半径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车辆的速度2、车辆的轮距3、道路的设计标准4、曲线的长度5、曲线的内旋角度根据这些因素,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最小曲线半径:Rmin = V^2 / (127 * f * sin(α) + 0.08 * V * (w + 1.5)) 其中,V表示车辆的速度,f表示摩擦系数,w表示车辆的轮距,α表示曲线的内旋角度。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最小曲线半径。
最小曲线半径| | [<<][<<] [>>]最小曲线半径(minim um ra diu s of cu rve )铁路全线或某一路段内规定的圆曲线半径的最小值。
最小曲线半径对运营条件影响较大,且影响程度随运量和行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若半径过小,不仅会限制速度,加剧轮轨磨耗,增加维修工作量,增大运营支出,影响旅客舒适,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从工程方面看,若选项用的曲线半径偏大不适应地形,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从工程方面看,若选用的曲线半径偏大不适应地形,则会增加桥、隧和路基工程数量,增大工程费;过小的半径对工程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如增加线路长度,需要加强轨道,增加接触导线的支柱数量(对于电力牵引线路),导致粘着系数降低及在紧坡地段因曲线阻力和黏着系数降低导致坡度折减增大而展长线路等。
影响最小曲线半径标准的因素 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行车速度。
曲线半径是限制列车在曲线上的运行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最小曲线半径应满足设计线的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或路段设计速度)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客、货列车或高、低速度列车共线运行时的速度差的影响。
②设计线的运输性质。
客运专线主要保证旅客舒适度,重载运输线重视轮轨磨耗均匀,客货列车共线运行线路则需两者兼顾。
③运行安全。
为保证机车车辆在曲线上的运行安全,保证轮轨间的正常接触,车辆上所受的力应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最小曲线半径应保证车辆通过曲线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客车平稳性的评价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还应保证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不倾覆。
抗倾覆安全系数与曲线半径、行车速度、曲线超高、风力大小、车辆类型、装载情况与重心高度、振动性能等因素有关,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最小曲线半径决定于最小的抗倾覆安全系数。
④地形条件。
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曲线半径应与沿线的地形条件相适应。
山区地形复杂,坡陡弯急,采用较小半径的曲线既可避免破坏山体,影响环境,也可减少工程,节约投资。
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
凸形竖曲线是一种常见的道路设计曲线,它的特点是在竖直方向上呈现凸形,可以有效地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惯性力,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设计凸形竖曲线时,需要考虑两个重要的因素,即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
最小长度是指在设计凸形竖曲线时,需要保证曲线的长度最小化。
这是因为道路的建设成本与道路长度成正比,因此在保证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曲线长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建设成本。
在实际设计中,最小长度的确定需要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辆类型和道路的使用情况等因素,以确保曲线的长度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最小半径是指在设计凸形竖曲线时,需要保证曲线的半径最小化。
这是因为曲线的半径越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惯性力就越小,从而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实际设计中,最小半径的确定需要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辆类型和道路的使用情况等因素,以确保曲线的半径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在确定凸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曲线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例如,在设计高速公路时,需要保证曲线的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能够满足高速行驶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车辆的制动距离和加速距离等因素,以确保行驶的安全性。
在设计城市道路时,需要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和交通流量等因素,以确保曲线的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能够满足城市道路的使用需
求。
凸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是道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曲线的长度和半径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从而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