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35.50 KB
- 文档页数:14
九年级小说复习——人物形象赏析专题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课内精彩片段及相关习题,使学生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人物赏析类型题的解答技巧。
3、提高学生答题过程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教学重难点1、通过回顾课内精彩片段及相关习题,使学生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人物赏析类型题的解答技巧。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大家爱看小说吗,小说有些什么因素吸引着你们呢?生: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有趣或典型的人物形象师:是呢,老师也爱看小说,那些曲折的情节、那些经典的人物形象,无一不深深地吸引着我。
师: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
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小说的灵魂。
这节课老师将会和大家一起完成小说人物形象赏析的学习。
【直击期末对接中考】师:下面是太原市近三年期末考试卷中涉及到的相关考题,核心考点都是一致的,但请大家注意每年的考题问法是不同的。
师:无论是我们的期末还是中考当中,人物形象的考查总是一个必备考点,而且这样的考查逐步趋于精细化,指向性更强。
面对这样的考查,我们又该如何备考呢?不妨回归课本,重温课本内的知识点与课后习题,揣摩一些设计意图及答题思路。
【课本回顾】师:《论语》有言“温故而知新”,在重温这些习题的过程中大家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可否依据前面的习题练习及红色字体标注的设计意图,谈谈自己对这类题型的见解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时间5分钟。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老师巡视并关注学生讨论的过程及状态,及时纠偏。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出一个小结。
)【方法小结】【中考真题】师:心中有法,手中有谱。
请大家完成学案2022年山西省中考真题第15题第(2)小题的相关练习。
师:先阅读题干,然后带着题干要求,一边阅读文本一边勾画可以体现罗天福身上令人感动的特质。
师:针对这道微写作,学案上给出两个“考场范例”,一个得分10分,一个得分8分,请结合题干信息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同桌进行二人小组讨论。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是重点内容之一。
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分析人物形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一、细读描写细节揭示人物性格特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作者的描写来展现。
我们可以通过细读描写细节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作品中对人物的外貌、言谈举止、行为举措等方面的描写,都能给我们一些线索用来理解人物的性格。
同时,还需要注意透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心理活动等来推断人物的性格特征。
只有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二、分析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成长文学作品往往通过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成长来展现主题和意义。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需要关注人物的内心变化过程。
通过人物的经历、思考和冲突等,可以看到人物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内心变化。
例如,有的人物在故事开始时是懦弱无主见的,但在一系列事件的激励下,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的人。
这样的变化和成长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和作品的含义。
三、分析人物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关系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往往通过与其他人物的互动来展现自己的性格和特点。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需要关注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争斗、合作等,可以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思想和价值观等。
例如,在小说《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亲密关系、盘亘的爱慕之情以及两人经历的种种波折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揭示了两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分析人物形象与作品主题的关联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与作品主题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需要关注人物形象与作品主题的关联性。
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内心变化等方面,我们可以发现人物形象与作品主题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这样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
中考小说阅读的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是必考题,一个阅读题一般有2~3道有关人物形象分析的小题。
所谓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
人物形象的分析是考查小说阅读的重要内容。
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区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通过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二十年后的闰土肖像描写:“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里的肖像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
2.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对话的具体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写方式。
动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知、生动化;语言描写则易表现行动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
总而言之,行动和语言两种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
如《孔乙己》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
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里,店小二阻拦鲁达时,是这样描写鲁达的:“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拳,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水,再一拳,打落两个当门牙齿。
专题一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专题精讲知识要点一、概述:人物形象,是指作者在小说中给出的对人的描写,在读者脑中形成的人的印象。
是小说的主要组成部分。
小说正是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了自己的爱憎之情。
二、作用:1、故事的线索,用人物的经历推动故事发展;2、主题的揭示,用人物的命运遭遇揭示小说主题。
三、描写人物的方法:①肖像描写: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
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止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出场时的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个极富特征性的描写将孔乙己不伦不类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②行动描写:行动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描写人物的行动,也同样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其思想面貌和性格特征的反映。
如《最后一课》,作者在小说结尾时着力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行动,“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里作者正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动作描写来表现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帮助读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③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应当切合他的身份、经历,特别是应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反映他的思想感情。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这篇小说除开头和结尾使用了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外,主要部分都是人物对话。
透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警官奥楚蔑洛夫卑劣的灵魂。
④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所产生的内心的想法、感触、情绪和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描写。
它是展示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方法,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
部编语文中考阅读专题之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含答案)着一条红色的围巾,手里提着一只竹篮,身上穿了一件破旧的棉袄。
”这里的肖像描写表现了闰土的贫困和朴素。
而当“我”再次见到他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穿着一身新衣服,头戴一顶黑色的毡帽,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皮箱子。
”这里的肖像描写则表现了闰土的成功和变化。
2.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
如《草房子》中,小兵的语言表现了他的顽皮和不服输的性格,“我小小的身体,能吃下两碗半的饭,我怕谁。
”3.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
如《茶馆》中,王四爷的行为表现了他的贪婪和无耻,“王四爷把茶杯一摔:‘你这个老不死的,一辈子吃穷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三)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和发展的。
如《围城》中的方鸿渐,最初是一个自卑、优柔寡断的文艺青年,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他逐渐成熟起来,最终成为了一个有责任感的成熟男子汉。
三、中考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中考小说人物形象题通常会给出一段小说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分析人物形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结合所给材料,言简意赅,把握重点,不要跑题。
练题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他(指李靖)身高八尺,相貌魁梧,膀阔腰圆,浓眉大眼,气宇轩昂。
他的嗓音洪亮有力,说话时显得十分自信,没有一点儿犹豫。
他的手掌粗大,握拳时仿佛可以捏碎一颗小石子。
1.请根据材料分析李靖的人物形象。
2.李靖的相貌特征和性格特点有何联系?答案:1.李靖是一个身高八尺,相貌魁梧,气宇轩昂的人物。
他的嗓音洪亮有力,手掌粗大,握拳时仿佛可以捏碎一颗小石子。
这些描写表现了他的体格强健,气质豪放,自信坚毅的形象。
2.李靖的相貌特征和性格特点相互联系。
他相貌魁梧,气宇轩昂,自信坚毅,这些特点都与他的体格强健有关。
他的嗓音洪亮有力,手掌粗大,也表现了他的自信和果敢。
1.请简述小说中的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专题11 中考复习之小说阅读(过关测试)考点2:品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称作用一、分析人物形象(2021·江苏泰州·二模)柳先生的正骨膏刘玲海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
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
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
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
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
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
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
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
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
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
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其中,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主要的要素。
那么,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这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都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考查了小说阅读的,而赏析人物形象又成了小说阅读的必考题目。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好人物形象,熟练掌握一些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外貌描写入手人物的外貌,涉及的范围很广,一个人的外表、容颜、衣着、身材、打扮,乃至一个细微的眼神,都是外貌描写的范围。
这种描写不但勾画出了人物的外貌,而且能够以“形”传“神”。
二、从语言描写入手俗话说: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最直接的反映,是展示人物性格的纽带和桥梁。
从语言入手,能快捷了解人物的身份、教养、性格、经历乃致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从动作描写入手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特定背景下的人物都会有特定的动作,且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四、从心理描写入手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要准确地掌握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就必须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老人与海》是一个典型的实例: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他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如何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小说是常见的文学形式。
而人物形象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我们在阅读小说时需要重点关注和理解的内容。
因此,掌握一些技巧来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一、通读全文,抓住人物形象的描写细节在阅读小说时,我们首先应该进行一次全文的通读。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整个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在通读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人物形象的描写细节。
例如,作者对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进行了怎样的描写,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二、分析人物形象的造型特点每个人物形象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特点,这些特点可以通过作者的描写和描绘展现出来。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造型特点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相貌、身高、体型等方面的描述。
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特征,我们可以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推测。
例如,外貌俊美的人物可能具有自信和魅力,而外貌普通的人物可能更加平凡和朴实。
2.服饰打扮:人物的服饰打扮反映了他们的个性和社会地位。
一些小说会通过人物的服饰来区分不同角色。
比如,富有的人物可能穿着时尚、奢华的服饰,而贫困的人物可能衣衫褴褛,形容憔悴。
3.动作表情:人物的动作表情能够反映其内心的变化和情感状态。
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表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和情感。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造型特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角色关系。
三、解读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除了外在的形象特点,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心理活动。
通过深入理解和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在解读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思想感情: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是其行为和选择的驱动力。
通过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理解其为什么会做出某种决定,或者为什么会有某种行为。
阅读感悟——小说之人物形象【学习目标】一、明确中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三、熟悉中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本课针对中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历年来,文本类阅读是各地中考的宠儿,要么考查散文阅读,要么考查小说阅读。
从近五年广州市中考的命题形式来看,小说阅读越来越受到青睐,《文学类文本阅读表》,五篇文章,四篇小说,一篇散文,由此可见,小说阅读在中考阅读中的重要性。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走进真题。
例:【13广州】《猫人》阅读。
[形象分析]21.“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
可是,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反映了“我”怎样的品格?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4分)这是一道典型的“人物形象”分析题,这道题大家不陌生,在《学到练》20页的第16题做过,老师把同学们的答案分类整理,选取了六个有代表性的答案,请同学扮演中考阅卷老师,以小组为单位,给你们的答案打出分数,并写出得分说明。
<1>请仿照下表的示例,在留空处填上相应的得分与得分说明。
1.人物性格特点+原文依据2.用词准确简洁(形容人性格的词语一般为两个字或四个字的词语)3.抓关键细节(动作,心里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
(3)依照解析方法完成本题答案。
1.【形象分析】“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
可是,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反映了“我”怎样的品格?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4分)解析(1)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
——“扔支票”可见他救猫不是为了奖金,表现了他不求回报。
现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考查重点】1.人物形象概括。
2.次要人物作用。
3.人物形象的塑造。
【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
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
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向1:人物形象概括1.常见题型①概括······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有哪些优秀品质?③·······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④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形象。
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思路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形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技能等。